美國大學里朋友
㈠ 美國留學 如何在美國大學里交朋友
赴美國留學,在美國大學校園里,最讓人興奮又最讓人害怕的時刻是「新生入學培訓」。一方面,你剛到一個新的環境,所有的機會都突然出現:選課,選俱樂部,選校園餐計劃……平生第一次,你有了這么多的選擇!另一方面,所有你熟悉的人:父母、朋友都突然離你很遠,有時候,這種分別並不只是暫時的。 我認為,有些學生表現得過分緊張,反而不好。你完全沒有必要改變自己的個性,變成另外一個人。最近,我遇上一個女孩兒,她在高中沒有朋友,她自己分析,主要原因是因為她很安靜。所以,在進入大學的前一個星期,她把頭發剪短,燙成天藍色,還把自己的整個衣櫃給「革命」了,並且開始化很濃的妝。當她進入大學後,她的行為舉止變得和以前截然不同。有時候,在她以前會很安靜的場合,她會不合時宜地大聲說笑,或者尖叫。結果她還是沒有交到朋友,並且自己也變得不開心了。因為她努力地讓自己變得「不再是自己」。 有一點很重要,不要只和一兩個你從高中就認識的同學,或者是剛結交的朋友一直呆在一起。我認識一對朋友,是在新生入學培訓時認識的,他們倆整天呆在一起,不再結交新的朋友。但事實上,他們的相似之處很少,最後,兩個人都覺得很痛苦。如果你發現自己開始慢慢遠離其他人,是因為你不喜歡他們喜歡的活動,只要另外尋找和你有著相似之處的同學就好。 結交有共同興趣朋友的最好方法,是加入俱樂部,嘗試一些新的東西。當我還是新生的時候,在一次活動中,認識了一位高年級的同學,試圖拉我參加辯論俱樂部。剛開始,我覺得不可能,因為在高中的時候,我從來沒有喜歡過辯論,而且我很害怕公眾演講。不過,最後我還是接受了他的建議,嘗試了一下,並且慢慢真正喜歡上這個活動。所以,結交新朋友一點兒也不痛苦。放輕松一點兒,做自己,並且享受這個過程,對別人來說,你也會顯得更加友好和親切,從而更容易接近。
㈡ 加入美國大學兄弟會,會有什麼好處
每年都有很多留學新生都會問我如何融入美國大學的各種圈子,如何去結實更多的知心朋友,如何和美國人打到一塊去。 美國大學擁有很長的歷史背景,最有特色的學生組織無非就是Greek life, 也就是大家都聽說過,但可能並沒有進一步接觸到的兄弟會, 姐妹會(fraternity,sorority)。 兄弟會,姐妹會還分很多小組織, 通常由1-3個希臘字母組成。 這種希臘生活是西方的文化, 所以國內的大學生與此無緣。很多人可能對Greek life不太了解,在此獻丑給大傢具體介紹一下兄弟會究竟是什麼東西呢?加入兄弟會能得到什麼好處?
首先我想說,兄弟會絕對不是一群有黑社會性質的不良社團。大家不要因為中文翻譯怪怪的而去猜測和定義。GO GREEK其實是中國學生融入美國人圈子的捷徑之一。 說實話, 來美國讀大學, 每天混在華人圈子並不難, 肯定感覺舒服畢竟大家都講中文。
可我個人看來,想要真正去學習一個國家的文明,你必須要了解他們的文化。而Greek system就是西方大學特有的文化,促使你可以進一步地去體驗外國人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Go Greek可以逼著自己和美國人說英文,促進英文口語的提高,何樂而不為。
有時候,一個人要勇敢地走出自己的Comfort zone,不但要去創新,還要去挑戰。總是怎麼舒服怎麼來的話,你永遠進步不了。我之所以寫這片文章就是想鼓勵國內過來的留學生去積極參加美國大學的社團活動。 每次別人問你們, 為什麼要去國外讀大學? 很多人會回答,因為國內的教育是填鴨式教育。可是你們來了美國,每天除了去上課, 泡圖書館, 就是回家。 這種三點一線的生活未免缺少樂趣和挑戰。來美國上大學,就是要嘗試新鮮的東西。 If you want to achieve great sucess in the U.S., you gotta learn the American ways of life. 接下來,我就要介紹為什麼Go Greek可以改你接下來在美國大學寶貴的四年生活。
Every frat values different principles. 每個Fraternity存在的目的意義都是不同的, 也因此形成了兄弟會千差萬別的多樣性。每個兄弟會都有自己的規則,准則, 接納新會員標准, 還有核心觀點。舉個例子,Pike((ΠΚΑ)的成員很多都是肌肉男, 在他們看來, 最重要的四個principles分為scholars, leaders,athletes(運動員), and Gentlemen. 如果你對這個不感興趣, 沒有關系,你還有很多選擇。 每所大學基本上都有50+的chapters, 感興趣可以上網去查查具體每個組織著重什麼, 你總能找到適合你的兄弟會。 每個兄弟會都會組織一些社會服務, 以及其他校園活動。
兄弟會大概可以概括成四種:
1. Social Frats, 社交會,
2. Professional Frats, 專業會,
3. Honors Frats, 學術榮譽會,
4. Service Frats, 服務會。
接下來一個個介紹。四種不沖突, 不過每個type只能選擇參加一個frat。我有一個朋友同時參加一個社交會, 和一個專業會。大學四年混的很好。
Social Frats
Social Frats就是電影里最經常看到的那種夜夜笙歌, 紙醉金迷的開瘋狂趴的社交會。 社交會通常都和姐妹會美女, 酒精, 聚會聯系在一起的。Social Frats都有自己專門的frat house, 一到周末就各種的high, 主題派對,狂野派對,beer pong.具體怎麼high我就不說了, 有機會大家可以去參加一兩次他們組織的派對就知道了。 一句話概括,a frat party is when you think you are done with the night, they go back and start the party. 可謂燈火通明。
其實這種生活可能是初涉美國大學的中國留學生來說很嚮往,但我要提醒一句,還是不要忘了你當初來美國留學的目的。網上隨便一搜, 就能看到很多很多兄弟會開派對出事等等不好的傳聞。而且誘惑多多,有可能走上歪路。他們每周在狂歡上面要花很多時間,如果你對自己自製力沒有把握的話,我建議你還是再看看其他的。當然,我也有很多社交會朋友可以在酒熏醉後的第二天早上跟沒事人似的爬起來繼續讀書。 不過這種人算少的。 總的來說,社交會的平均GPA是四種裡面最低的, 不過他們的活動確實是最豐富多彩的。沒有好壞,只是看你更看重什麼了。你如果看重拓展人脈,畢竟人力就是生產力。那我非常推薦你去rush。 (接下來會講到)
Professional Frats
專業會,通常是基於其成員的職業前景和目標。一般都是Co-ed, 男女混合。 專業會是按未來你想投奔的領域分劃的,專業會同時具體分專業,四大領域為醫學,商業,法學,以及工程。專業會可以培養學生專業素養,增加學生社會使命感,通過嚴格的培訓從而提高學生社會本領為目的。大眾點說,專業會可以讓你在大學畢業前有個很清晰的方向感,對將來職業規劃更徹底的了解。我個人覺得只有有了明確的目標,學習才有動力,知道自己每天應該干什麼才能更有效地安排時間和精力。 我這里要提到兩個很出名的商業專業會, Alpha Kappa Psi(AKΨ), 還有Delta Sigma Pi(ΔΣΠ). 他們就是在學校有時候會穿正裝的那些學生。
在這兩個兄弟會, 你有機會認識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想學商的學生很多,可不是所有學生都能細分出來具體的領域,市場,金融,貿易, 顧問,或者辦個小公司自己當企業老闆。參加專業會你就會有機會去進一步地去了解這些商業領域也因此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路,會有內部的關系網,有些實習機會會內部化。如果沒有經歷過那些培訓,我到現在估計都不知道自己對金融, 更細分下來, 投資銀行這方面感興趣。也不會去花時間和精力投身於學校社團承擔能讓自己施展拳腳的職位,規劃籌款活動,完善自己的個人簡歷(resume), 花時間發郵件安排面試機會從而提高自己隨機應變以及表達能力, 在LinkedIn上找到了第一份真正的實習機會,在校外拓展專業人士人脈,從他們成功的經歷中學習從而完善自己等等。這些職場經驗早學到比晚學要好。順便獻給所有學商的朋友們Forbes出名的一句話, It』s about who you know, not what you know.
記住了,你畢業將邁進的是商場,靠的是關系和辦事能力。舉個例子,你想爭取一個項目,你去招標了,就算你的設計方案和規劃書在所有人中是最完美的,可如果你的競爭方和項目主管很熟的話, 這個項目你也肯定拿不到的。
榮譽社團
Honors Frats (aka. honors society,) 翻譯過來就是榮譽社團。 這種社團通常在受新人的時候對學術要求是極高的。最有名的兩個學術榮譽會就是Tau Beta Pi,和Phi Beta Kappa。可以理解為」學霸聚集地」。 他們只挑GPA高的,至少3.65以上,而且排名是年級前20%,並發出邀請。
據我們年級學霸廖舟怡了解,想入Tau Beta Phi-UCSD chapter, 需要完成outreach、academic、social三種類型一共15個points的活動(1個小時1個points),每種category至少3小時。其中outreach可能是教小朋友engineering的知識、去downtown to feed the homeless、去鄰近的墨西哥蒂瓦納市幫助孤兒等等;
Academic活動可以使參加各種公司的info session、tutor、與教授吃飯、參加工程workshop、參觀當地公司等等;而social則是和其他成員或者未來成員一起玩、hang out。除此之外,還需要提交一個personal statement、兩封教授的推薦信、並且參加一次面試。你可以把這些程序看成對自己能力鍛煉的機會,從而證明自己不僅僅只會學術, 其他社交能力都完全具備的。
服務型兄弟會
Service frats, 服務會,co-ed, 男女混合,注重於社區服務, 領導力活動,以及募捐等活動。比較著名的是Alpha Phi Omega(ΑΦΩ) 在他們看來,未來職業,年級,成績,理念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對社會奉獻的精神。他們經常會去貓狗領養院,孤兒院,老人院以及社會上需要人手的地方去做義工,因此回報社會。當然會員也會一堆人聚在一起玩了。
入會步驟:
Rush-> accept bid-> pledging-> initiation.
Rush week: 每個quarter的前兩周,剛開學的那段時間。每個會的老會員都會在學校狂發海報,紙條,非死不可上建活動,邀請你們去參加他們的活動,主要目的是挖掘新的成員。你如果對哪個會感興趣,就多去參加他們的活動。Rush week那個禮拜每天都有活動。這個時候是你發揮自己的機會了,不要怕,去參加的活動越多越好,聊聊看看他們人怎麼樣,去體驗下如果入會每天和你朝夕相處的這些兄弟和你的人生價值觀,性格是否符合。如果你認識越多的會員,給他們留下的印象就越深,那麼恭喜你,你被邀請入會的幾率就越大。
Bid: 就是邀請信。邀請信遞出去前通常會有個面試,不過他們審核不會太嚴格。如果你拿到邀請信,恭喜你,你將有機會成為那個會最新的成員。BUT…千萬不要高興太早,好玩的還在後面 嘿嘿。 你可以選擇接受邀請,那麼恭喜你進入下一輪,地獄考驗. 如果你選擇放棄這個機會,也沒關系,你可以以後隨時再來。畢竟人的想法是隨著時間而改變的。
Pledging: 最苦逼的考核期間。這個時間你會給分配一大堆五花八門的任務去做。比如和你的pledge class獨立舉辦一個大的演講,組織一次商業活動,偷內衣,闖女生宿舍並和她們合影,俯卧撐,空腹吃冰淇淋吃到第二天牙疼等等。總的來講,是為了考驗你的決心。如果在期間你不想再繼續下去了,隨時可以放棄。他們也不會太在意。Pledging雖說比較瘋狂,不過你確實能通過這些任務學會不少東西,認識所有會員,包括pledge brothers。
最主要的是,你會被分配一個big brother,在以後的生活中都會照顧你. 大師兄相當於一個導師,處的好的話可能一輩子都幫助你。另外,有些兄弟會的老鳥會因為你是菜鳥而"整"你直到你成功入會那一天。 每個會的pledging步驟和任務都嚴重保密的,不會透露給非會員,也因此使整個程序編的更加刺激有意思。Pledge for a semester, brothers for life。
Initiation: 如果你撐到了這一輪,那麼證明你完成了所有的任務以及最後的考試。恭喜你正式入會,可以享受會員的待遇了。你終於可以拿到有希臘字母的外套,成為frat的一名active member.
好了,總結來說想入會並不容易。有人可能會問,這么復雜為什麼要去參加啊? 因為這些經歷挑戰在你人生閱歷上多加了幾行。你不但能接觸到西方獨特的大學文化,學習到不少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學會怎麼有條理地分配時間(Time Management),還能結實到一群好朋友。 最重要的是,你證明給了自己,不論遇到什麼困難你都能經得起考驗。
不管怎麼說,入不入會其實並不重要,大學生活無論你選擇怎麼過, 都將會是你人生中最記憶猶新的四年。當然,它也將是你邁入社會前最後的墊腳石,所以我們應該加倍努力。以後你的孩子們問你大學經歷如何, 希望你到時候能有很多各式各樣的豐富經歷可以講給他們聽, 而不是僅僅報出您奮斗四年的GPA。四年一晃就過去了,和朋友在一起的時間一定要好好珍惜。
有夢就要去追!
加油!
㈢ 美國大學室友選擇中國朋友好還是外國室友好
朋友和室友是不一樣的。跟朋友住有兩種可能,變得更加鐵,或者變得疏遠。朋友住一起剛開始很愉快但是不敢保證會一直保持這樣。我認識一些朋友剛開始住關系很好但是時間久了變得疏遠了因為平時太多時間在一起產生很多摩擦。看看你們的作息時間合不合適,還有有沒有男/女朋友之類的。最慘的是有女朋友的室友,很有可能被"sexiled"。隨機找室友不靠譜。印度人不說,美國白人很有可能在宿舍里喝酒,抽大麻什麼的。我大一的室友是白人,每個星期都出去喝酒,有時喝得太多回來吐,特別惡心。你還沒上大學不知道內情。美國大學還是很segregated,白人跟白人,黑人跟黑人,中國人跟中國人,棒子跟棒子。最好能住單間,不行在跟中國人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