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業名單 » 大學重要專業重要

大學重要專業重要

發布時間: 2025-07-18 03:46:59

Ⅰ 大學哪些專業好

好的大學專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生物醫學工程、機械工程、經濟學等。


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在當今信息化社會尤為熱門。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領域的需求日益增加。畢業生可以從事軟體開發、網路安全、大數據分析等工作,就業前景廣闊。此外,該專業也與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等前沿技術緊密相關,為未來的科技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二、電子信息工程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涉及電子技術、通信技術和信息處理等領域。隨著通信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此專業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畢業生可以從事電子設備研發、通信技術管理等工作,為通信工程的建設和運營貢獻力量。


三、生物醫學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結合了工程學、醫學和生物學等領域的知識,旨在解決醫學領域中的實際問題。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此專業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畢業生可以參與醫療設備研發、生物技術研究等工作,為醫療領域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四、機械工程


機械工程作為傳統的工科專業,一直以來都是高校中的熱門專業之一。隨著製造業的不斷發展,對機械工程師的需求也在持續增長。畢業生可以從事機械設計、製造工藝、自動化等方面的工作,為國家的工業發展做出貢獻。


五、經濟學


經濟學是研究經濟現象、經濟問題以及經濟運行的規律的學科。學習經濟學不僅可以對宏觀經濟運行有深入的理解,也能對微觀經濟決策提供指導。無論是在政府、企業還是金融機構,經濟學專業的畢業生都有廣泛的就業前景。此外,隨著全球化的進程加速,經濟學專業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也顯得尤為重要。


以上這些專業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和廣闊的前景,但具體選擇還需根據個人的興趣、能力和職業規劃來決定。

Ⅱ 大學選專業很重要,有哪些比較冷門的專業

現在我們國家一共有多少種專業?根據教育部的數據,2019年中國大學全國共開設506種本科專業,中國大學共有13個學科,61個大學專業類。

可普通人對核電了解甚少,還帶有一種恐懼心理,所以只要能有選擇,大多數家長都不會想讓孩子去學這個專業。孩子們可能出於興趣,有報考這個專業的想法,但是開設這個專業的大學不多,多數都是頂級名校或者專業強校。

第六、生化環材

最後是大名鼎鼎的生化環材,這四個專業其實不是冷門專業,可小編還是要把這四個專業加上,因為幾乎所有大學都有這四個專業,這四個專業也基本是各個大學里招生最多的專業。

大學很喜歡這四個專業,因為就業率不錯,而且很容易出科研成果,但是對學生們來說,這四個專業幾乎沒有報考的價值,無論你是什麼家境,無論你有什麼樣的天賦,沒必要走進這個坑了去。

Ⅲ 大學重要還是專業重要

大學和專業對於個人發展至關重要,它們不僅影響著人生道路的選擇,還對個人的成長與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大學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其文化氛圍、師資力量、設施資源等都對學生專業發展有著重要影響。選擇一所優秀的大學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幫助學生學習更多知識、技能和經驗,使他們在學術和生活中相得益彰。

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同樣重要。一個合適的專業不僅可以為個人未來的職業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加速個人的成長發展,還可以在未來的工作中帶來更多選擇,提高個人競爭力。

因此,在選擇專業時,應充分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素質以及專業前景,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專業才是最好的。

總的來說,大學和專業都是極其重要的因素,二者相輔相成。選擇一個好的大學和適合自己的專業是非常關鍵的,需要慎重考慮,做好充分的調查和分析,以達到最好的效果。

最重要的是,要在大學的學習和專業的發展中保持積極主動的態度和熱情,為未來的職業和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Ⅳ 選大學專業是選大學重要還是專業重要

根據教育部2023年剛剛公布的數據,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達到了2820所。近年各高校新增專業與裁撤專業越來越頻繁,動輒數千,也讓大家有點困擾:到底這個專業就業如何?
重視專業,但不必太過糾結於專業,尤其是對於優秀學生
哪個專業好就業?哪個專業未來發展更有前景?我們能否通過專業的選擇,實現一個安穩的人生,或者說走上一個蒸蒸日上的人生?

專業不等於行業,兩者沒有對等關系
不要太過糾結
家長和學生花時間最長的就是糾結選什麼專業,也是最重視的。坦率地講,多數人糾結專業,還是希望給孩子選擇一個康莊大道,一個安穩的人生。但是學什麼就一定會干什麼行業嗎?干什麼就必須學什麼嗎?顯然答案是否定的!
同時,這個世界上就沒有什麼行業是一直蒸蒸日上的,30年河東,30年河西,想依靠今天的選擇就有一個蒸蒸日上的人生,也是不可能的。
因此,我們首先需要明白一些基本的道理,排除一些誤區誤解。
1、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學什麼不幹什麼」是一個普遍現象,對於優秀的人更是如此,因此不必太過糾結於專業。
最近沸沸揚揚的「新聞學」爭議,一方的依據就是學了新聞基本都沒有干新聞。其實哪個人文社科專業是學了就幹了的?如果按這個邏輯,所有人文社科都不能報,都要被「打暈」。
經常跟很多孩子說,你回去問問你爸爸媽媽學的是什麼,現在做什麼,問問你叔叔阿姨原來學什麼,現在干什麼。大家環顧四周就會發現,「專業=行業」的觀念在多數人身上都不適用。
馬雲是學英語的,京東的劉強東和當當的李國慶都是學社會學的,網路的李彥宏畢業於北大圖書館系,YY的李學凌則是人民大學哲學系畢業。在一批互聯網企業家中,許多不僅不是學計算機、互聯網相關專業的,反而有大量的文科生。
除了醫學與師范等個別專業,我們大多數人最後往往沒有從事和自己專業對口的工作。所以,我們再思考一遍這個問題:學什麼就干什麼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2、不必糾結於專業,因為18歲仍然處於多變的年齡。
高三的孩子年齡一般剛過18歲,甚至更小,正處於一個多變的年齡。變是正常的,不變才是不正常的。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自己5年前想干什麼,3年前又喜歡什麼?
有多少人能做到對一件事情有強烈愛好,保持多年不變?
變,是這個年齡的特點,隨著年輕人對社會的認知的變化,愛好、規劃也會持續變動下去。對於一個不確定的、大概率要變的東西,就更沒有必要執著了。更不必為了一時的興趣愛好,放棄上更好的學校。
3、不必糾結於專業,因為我們往往只看到一個行業的光環,而缺乏真切全面的了解。
孩子們的喜歡,大多時候是基於不完整的認知,往往只是看到了某個行業的光環,並不全面了解這個行業。
我經常建議一些家長,如果孩子喜歡某個行業,你可以安排他見習一段時間。依我的經驗,大多數孩子實習一段時間後,就放棄了對這個行業的熱情,甚至打死也不想學了。站在外面看到更多的是人前的風光,不知道背後的艱辛與落寞。進入某個行業內,很容易發現很多不好、不足,覺得沒有那麼好玩了。
4、不必糾結於專業,因為未來還有很多機會與時間去調整轉換專業。
現在大學里換專業機會越來越多。一般來說,只要成績正常,再通過目標專業的考核,就可以換專業。還有很多好的大學本身就無條件支持轉換專業,支持輔修第二專業,這也是實現願望的一種方法。或者,我們完全可以在研究生階段再調整自己的專業方向。經過了四年學習,那時的考慮應該更靠譜、更穩妥。

哪個專業未來就業好?發展好?
沒有哪個專業或行業能永遠火熱,蒸蒸日上,30年河東,30年河西。成功是干出來的,而不是因為選擇了某個專業、行業
1、世界上本就不存在永遠蒸蒸日上,可以花紅百日的行業或者專業。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很多家長希望孩子選擇一個熱門的專業,以獲得一個安穩的人生。遺憾的是,這個目標很難實現,因為就沒有這種行業或者專業。
2022年同濟大學土木專業在河南錄取分數線大跌100餘分,創下歷史最低,雖然說有特殊原因,但無法否認的是,全國土木專業都出現了大滑坡,普遍下跌。逃離土木成為去年的主流。湖南大學公布的轉專業名單上,土木轉出98人,轉入為零。背後的原因則是以房地產為代表的建築行業全面退潮引發。房地產熱潮帶動了土木專業迎來了一個輝煌時期,一個網友感慨地發文說,當年第一志願報了土木,但因為分數不夠,被調劑到計算機,今天看是如此的幸運。
一年之間就發生如此劇烈的動盪,不止是土木。2019年高考,財經院校錄取分數線全面出現大跌,包括中財、上財、對外經貿等炙手可熱的高校。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2018年中央金融政策調整,宣告了金融行業黃金時代的結束,讓金融業「搶錢」的好日子過去了,行業的衰退帶來了報考的退潮。
十多年前,高校一窩蜂去辦物聯網專業。但就在2018年,最早開設物聯網專業的高校之一,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宣布該專業將逐步停招,原因是不好就業,學生轉出率高。
再比如上世紀90年代初,高校畢業生對中石油、中石化避之不及,因為當時能源行業大蕭條,同時疊加國企發展困難等因素,這些公司連一個月幾十塊錢的工資都發不出來。我的朋友們都避之不及,紛紛逃離石化行業國企。但大約10年後,伴隨著能源行業的再次崛起,中石油、中石化又再次成為中國乃至世界著名企業,成了大家眼裡的「香餑餑」。
同樣,一直不受待見的師范院校,近年不斷被熱捧,尤其是疫情,讓大家體會到穩定是多麼的重要,於是師范院校錄取分數節節攀升,2021年新華社的一個報道說,在某地著名師范大學錄取分數線直逼清北,這在十餘年前是很難想像的。
回顧這40年就會發現,每十年很多行業就有一個輪回或者波動。花無百日紅,幾乎沒有一個行業一直是蒸蒸日上的,今天的熱門可能就是明天的冷門。
2、人生的優秀與成就不是因為你選擇了什麼專業、行業,否則就不能解釋互聯網大廠的「中年危機」。
近期互聯網掀起裁員潮,於是很多人又說,計算機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天坑專業?
互聯網裁員降薪,不僅僅是經濟大環境,也是這個行業瘋狂的擴張時期已過,也就是說基礎建設已經完成了,開始進入存量市場與資源的爭奪時期。有人開玩笑說,總不能上個廁所也要個APP吧。
很多程序員不得不面對失業與「中年危機」,當年互聯網缺人才,於是給了太高的薪酬去挖人才,今天進入穩定發展時期,人才供給也旺盛,這時新人的能力與精力,干勁都是老人無法相比的。於是降薪,解聘,進行優勝劣汰的淘汰是必然的。
其實這些人當年都是趕上了互聯網的紅利期,有許多人成功了,但也有很多人被裁了,甚至遭遇生活的困頓。為什麼?在我們抱怨相關企業的時候,我們是否也應該反省自己為什麼會被裁?工作10餘年後,還是一個程序員,說明了什麼?
與之相對應,有另外一個故事。多年前,北大中文系畢業的陸步軒因為發展不順,最後去「賣豬肉」,這個新聞曾經上了頭條。但這位賣豬肉的北大畢業生也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樣板:企業年收入已經超過18億,利潤上億,成為了優秀的企業家。
成功是干出來的,不是選專業選出來的。你當初雖然邁進了互聯網行業,但如果你沒有足夠努力,也可能會面臨裁員與中年危機。我想當初沒人相信北大畢業的陸步軒會去賣豬肉,更不相信他還能成為一個著名的企業家。但因為他的不懈努力,不停地奮斗,於是走到了今天。
了解了這些基本的道理,或者說誤解,我們再回頭來說專業的具體選擇。雖然從長遠看,學什麼不幹什麼是普遍現象,但是對於工作初期的幾年,多數人還是在從事和自己所學相關的專業與行業,尤其是理工科同學。

專業填報上的幾個原則建議
1、盡量選擇理工科專業,好找工作。
雖然說不要糾結於專業,我們也無法確定哪個專業就一定就業好,但從概率角度來說,還是有趨勢性或方向性的,原則上,盡量去選讀理工科專業,因為就業好。
無論是從國內數據看,還是從國外數據看,理工科專業就業明顯好於人文社科。去年華中地區某雙一流大學老師發給我他們學校最近3年分專業就業情況看,前十名主要是理工科專業,後十名幾乎都是人文社科與藝術專業,他們學校藝術專業今年簽約率幾乎可以忽略。我們如果仔細查看各高校的就業質量報告,也可以發現這個普遍規律。
如果說就業數據還存在一些爭議的話,持續高熱的考研數據給了我們更好的佐證。2023年,研究生報考人數再創新高,總人數達到了473萬。考研人數連續高增長,背後反映的是畢業生就業難。
圖片
在這增長的考生中,大部分是社科專業學生或者說文科生。大量高校研究生報考前10名專業中,往往是7、8個人文社科專業,1、2個理工科專業,很明顯,增長的大多數是人文社科專業。在報考錄取比上,也是一樣,人文社科專業基本都是幾十個人報考錄取一個,但理工科專業大多都是幾個人報考錄取一個,甚至是1~2個人報考錄取一個。
圖片
原因比較簡單,除了一些所謂「天坑」專業以外,理工科尤其是工科畢業的學生,很容易就有一份體面的工作,或者說還能接受的工作。但如果是讀文科的,即便是211高校畢業生也很難有一份滿意的工作,於是不得不去參加研究生考試,通過提高學歷增加競爭力。
其實不僅僅是中國,美國、英國都如此,全世界都一樣。社會經濟建設首先需要的還是理工科人才,和輕視人文無關。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有些同學選擇人文社科並非出於熱愛,真實原因可能是偷懶,對此我充分理解。但等到面對就業和收入壓力,以及考研的激烈競爭,可能會發現: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因此,能讀理工科還是優先理工科,當然,如果實在抵觸,也讀不了,不必勉強自己。強扭的瓜不甜,如果學不會,導致掛科、畢不了業,那就得不償失了。
2、以計算機為代表的信息類學科應成為我們優先考慮的。
我們雖然無法具體說清楚哪個專業未來就業一定好,但有些大的趨勢還是可以看出來的,比如互聯網,或者說人工智慧。
幾乎可以肯定,各個行業都不可避免地要進入全面數字化、智能化時代。一個行業要融入數字化與智能化,升級到智能時代,就必然需要信息技術人才。未來很難有絕對獨立的互聯網行業,更多的是「互聯網+」或者「人工智慧+」的新行業,對於信息技術人才需求是廣泛而旺盛的。
中央提出了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數字經濟」。一切數字化,本就是信息技術與各行業的結合與滲透,因此,信息學科人才在很長一個時間需求都是比較旺盛的。
最近有很多互聯網大廠裁員減薪,讓一些人對這個方向的發展前景產生了質疑。對此,我們需要有清醒的認識。首先,這些年互聯網行業實際上是一個特殊的瘋狂擴張時期,薪資遠遠超出了一個正常范疇,以後互聯網行業炙手可熱的情況會逐漸回落到正常狀態,但和大部分行業相比,待遇仍然是很高的,只是不會這么極端高了。
其次,未來更多的是「互聯網化」,「數字化」的傳統行業,而這個過程中,需要大量的信息技術人才,尤其是信息技術與這些行業交叉的復合型人才,因此,選擇信息學科專業,在很長的時間里,仍然是一個可以肯定的方向。
3、注意自己的專業負面清單,比如管理。
有一些專業還是應該盡量避開的,我個人建議在本科階段謹慎選擇管理類專業。最近5年高校裁撤最多的專業,第一名就是公共事業管理,為什麼?
無論是公共管理,企業管理,經濟管理等等,我個人覺得都不適合本科階段學習(研究生階段當然可以)。這些學科專業技能性差,更重要的是,這些專業本應該在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再學習。我們18歲的孩子,缺乏基礎的人生歷練,根本沒有到學習這些專業的年齡,學不明白是正常現象。另一方面,很多地方學校的老師也往往都沒有實踐、實戰經驗,照本宣科是普遍現象,結果可想而知。
美國的大學本科層面幾乎沒有管理專業。但我們不同,也許開設成本太低,是個學校就在本科開設管理專業,可能吻合了一些學生與家長的喜好,至少從字面上,學管理聽著比較有面子,但也僅限於字面上。
從全國看,管理專業目前招生量僅次於工科,高居第二位,畢業生數量巨大,就業之難,可以想像,因此也成了大家裁撤的重點。
每一個人個性不同,喜歡和擅長的也不同,因此,需要根據自己的個性列出一個負面清單,而不是一味追熱門。
4、不能盲目趕熱門,最好的專業首先是適合自己的。
每年都會遇到有人問我當年的熱門專業如何,今年問我最多的是人工智慧,去年問我最多的是晶元。人工智慧當然好,晶元也很好,也是國家的戰略需要。問題是,是否適合你孩子?孩子是否學的了,學不動怎麼辦?
人工智慧是非常復雜的交叉學科,對開辦者和學習者要求都很高,實際上有能力開設的學校也不多,雖然很多地方學校都在開設人工智慧專業,關鍵是我們能否學下來?比如數學如果很差,學習人工智慧就是障礙之一。再比如晶元,其實晶元涉及軟硬體,是學習難度最高的專業之一,比計算機還要復雜,大量的同學是沒有這個學習能力的,掛科是正常的,因此這些年,相關專業轉出也是正常的,更要命的是,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帶來其他負面問題。
上面我講了,人文社科就業不是很好,但是,如果你擅長,喜歡,成為行業的佼佼者,甚至不可替代,你必然會有一個美好的發展與未來。
同時,很多專業或者行業的確需要天賦。比如最近爭議很大的新聞,我們經常說「新聞敏感」,坦率地講,不是所有人都有這份敏感的,包括大量教新聞的老師,因此我們也需要做好基本判斷。
從這個角度來說,適合你的,一定是最好的,人生是揚長避短。
5、重視孩子興趣,但不能放大興趣,興趣靠譜嗎?
我們要防止一些家長無視孩子的興趣,愛好,一味按自己的判斷,人生經驗給孩子安排專業與人生,但是,我們也需要警惕過度放大孩子的興趣與愛好的問題。
坦率地講,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更麻煩的是,孩子們都在做夢的年齡,很多孩子的興趣與愛好是不靠譜的,比如很多孩子喜歡「表演」專業,喜歡「音樂」,喜歡「電競」,其實就是想繼續玩游戲,你能尊重嗎?因此,我務必要積極的引導,不宜盲目,絕對地講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引導最好的辦法不是家長講,如果有條件讓孩子見習一段,或者是請這個行業的人給孩子介紹一下更有說服力。
還有一個問題,興趣本就是多變不靠譜的,我們想想自己與孩子,3年前喜歡什麼?現在喜歡什麼?你能以多變的興趣做決策依據嗎?
6、不妨從7年(4+3)去長遠考慮專業規劃與選擇。
對於很多孩子,家長並沒有打算讓孩子本科一畢業就工作,而是繼續讀研究生。同時,伴隨高等教育普及,學歷水漲船高,考研正在高考化,研究生學歷成為了標配。從這個角度看,我們不妨從更大的視野,更長的時間角度,比如本科+研究生,去規劃孩子的專業選擇。
一是在不完全確定的情況下,本科專業盡量偏基礎學科,為未來改變留下餘地。這個後面還會再展開講。
二是著眼於交叉學科,為打造復合型人才做專業規劃。比如,如果你想從事資本運作,那就不妨先學經濟、金融,再學法律。你如果想從事媒體,也不妨先學所喜歡的行業,比如教育,再學新聞,或者是先學經濟再學新聞,你在選擇財經媒體時,優勢就非常突出。
7、還沒有想清楚怎麼辦?報什麼專業?
18歲,多數人還沒有想清楚自己喜歡什麼,想干什麼,這很正常。但填志願就意味著必須做重要的方向選擇,怎麼辦?我建議可以優先考慮一些基礎學科,給未來後悔,調整留下餘地。
對於理科生,建議首選數學,物理。
數學是科學的語言,是基礎中的基礎,小升初看數學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今年的強基計劃,第一位的專業就是數學。正因為是基礎中的基礎,未來轉換其他專業比較容易,而且非常受歡迎,比如計算機、經濟、金融、管理以及其他社科專業等。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未來各個學科必然發生交叉融合,學習基礎性學科反而更有優勢。因此我建議,在想不清楚的情況下,不妨先去讀數學。
當然,我也理解很多人對此有點抵觸,覺得數學難學。我想提醒的是,我們只是在想不清楚的情況下,先在數學這個中轉站休息一下再決定下一步的路徑,並不是要成為數學家,也不是要以數學為生,因此不必發怵。
學物理也類似。
當然,還是那句話,如果根本學不動就不必為難自己了,尤其是物理,不是一般人學得明白的。
對於文科生,如果實在不好選,思路還是基礎學科。但文科中很難找出像數學這么強大的基礎學科,歷史,哲學,文學都是基礎學科,相比文學,更建議學哲學,歷史。
除此之外,建議一個工具學科,英語。
英語和數學不同,只是一個工具學科,我主要是看重這個學科未來發展上的兩個價值。第一就是放大器效果。一個中小學數學老師英文好會怎麼樣?一個計程車司機英文好會怎麼樣?一個廚子英文好又會怎麼樣?一個基層公務員英文好又會怎麼樣?相信很多人都會因為英文好,獲得比同行更多的關注與發展機會。這就是英語的放大器效果,尤其是在社會偏基層的很多行業上,放大器效果明顯。
第二就是在未來發展上,出國、考研都需要過英語關。英語需要下功夫,我們普通孩子受限於缺乏語言環境,英語基礎差,強求自律也不現實。英語不像其他技能,業余時間就可以拿下。所以我們不妨通過本科幾年時間把英語拿下。
當然,工具學科有其局限性,我們在修英語的同時,務必輔修一個專業,這樣才能找到支點,放大器效果才能顯現,包括未來出國留學才能有更多選擇,否則會很麻煩。
8、不宜過度依賴高校對專業的解讀。
學校對自己專業介紹是最權威的,這是我們在了解相關專業時的出發點。但遺憾的是,也有很多不足。我們不能過於依賴這高校給的信息,而是要辯證地理解。
首先,很多學校的專業介紹往往都是「正確的廢話」,「體制化」的語言比較多,有效信息不多,看了也看不明白。第二,很多學校強調某專業是學校的王牌專業,但可能和你沒有關系。很多學校的王牌專業可能只是出論文、出科研成果的王牌,甚至是以生化環材等所謂天坑專業為主,而不是就業的王牌。如果說並不打算搞科研,或者並不喜歡這個專業,那麼這個王牌和你有什麼關系?第三,學校在介紹就業情況時,往往會偏向理論化、理想化。比如很多公共管理專業的介紹,都是說這個專業是培養公務員的,你相信嗎?有多少本科公共管理專業的孩子真當了公務員?
9、如何正確看待大量的「專業勸退」?
學什麼的,從事什麼行業的,往往不推薦什麼,這就是所謂的「專業勸退」現象。這類文章或者觀點,往往對行業有深切全面的認識,很有說服力,讓很多人感到困惑。對此,我們需要有正確的認識與判斷。
這種現象實際很普遍,主要的原因在我看來主要是兩個。第一,學過相關專業的人,往往認為所學有限,與實際差距很大,而實際行業中所需的技能,主要來自實踐,而不是學校學習。第二,對於相關行業的認識更為全面,深知金字塔尖的還是少數,更多地看到了這個行業發展空間有限,甚至不好,比如「站在銀行門口的也是金融行業」。
因此,這些看法往往是真實的,但也有偏頗的地方。世上哪個行業不是如此?多少學校所教就能直接滿足實際行業的需求?
專業不必太糾結,是不必堅持的,因為學什麼並不等於干什麼,干什麼也不見得必須學什麼。和專業相比,學校更為重要,因為在就業中存在殘酷的出身歧視,在人人都是大學生的背景下,畢業於什麼學校就至關重要,否則我們連下場競爭的機會都沒有,簡歷都投不進去,下篇我會重點講學校有多麼重要。
但是,對於多數上不了著名大學的同學,即上不了雙一流、985、211學校的同學,從現實角度出發,從自身學習能力出發,專業的選擇就至關重要,專業第一。這些同學佔比多少?至少應該在80%以上,甚至90%。
換句話說,對於學習能力一般的同學,專業第一。踏踏實實花4年時間學透、學明白一門專業就很重要了,至少可以給你奠定一個發展的基礎,雖然最後可能也會偏離這個專業與行業。

熱點內容
浙江大學史晉川老師 發布:2025-07-18 08:13:25 瀏覽:623
大學教授電信詐騙 發布:2025-07-18 08:13:23 瀏覽:97
研究生聯系導師導師的回復 發布:2025-07-18 08:11:05 瀏覽:976
北京大學退學學生名單 發布:2025-07-18 08:10:25 瀏覽:347
南京農業大學入黨時間 發布:2025-07-18 07:58:51 瀏覽:411
東北林業大學車輛考研 發布:2025-07-18 07:51:48 瀏覽:750
北京大學講席教授職位管理辦法 發布:2025-07-18 07:51:47 瀏覽:555
大學女老師真實經歷 發布:2025-07-18 07:44:42 瀏覽:723
北京外國語大學成考時間 發布:2025-07-18 07:36:52 瀏覽:193
丁帆南京大學資深教授 發布:2025-07-18 07:26:38 瀏覽: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