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讀大學專業
1. 什麼是「傳統文化」的精髓
傳統文化是中國歷史和文化經驗的積淀,是中國人民的智慧結晶和精神財富。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藝術、科學、技術等方面的內容,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價值。
但是,傳統文化的精髓究竟是什麼呢?我認為,傳統文化的精髓在於「仁愛」。
首先,仁愛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儒家強調「仁者愛人」,認為人的本性是善的,要通過「仁」的道德標准來約束自我,塑造自我的人格。仁愛既是一種行動,也是一種態度和品質,它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應有的道德標准。
其次,仁愛是孔子的理念,他認為仁愛是國家治理和社會秩序的基石。在他的哲學中,仁愛是一種相互尊重和體現人性的品德,要求人們相處時必須以仁愛為指導,用仁慈的心對待他人,反思自我的言行。
再次,仁愛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基本原則,其所包含的道德因素貫穿於整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等人際關系。這些基於仁愛的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構成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
最後,在當代社會,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社會變革,仁愛的意義也在發生著變化。今天的仁愛,還涉及到保護環境、公正公平、互聯網安全等多個領域。這些都是基於傳統文化的仁愛精神,在現代社會中的新形態和新表現。
總的來說,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仁愛,它是中華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國人民的價值追求和文化自信的源泉。無論是在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仁愛都將是中華民族良好傳統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
2. 大學生移動閱讀調查報告
導語:閱讀也是一種鞏固學習成果,豐富知識的有效手段。也可以增強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加強我們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邏輯性、靈活性。下面是大學生移動閱讀調查報告,歡迎參考。
【大學生移動閱讀調查報告】
閱讀定義人生。現如今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可供閱讀的內容非常豐富,而大學生又是最有求知慾和好奇心的人群,他們的閱讀趣味有什麼特點呢?
拇指閱讀近期發起大學生移動閱讀調查,希望對這一問題做出解答。
本次調查為期16天,調查對象為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共收到737份有效問卷。在參與調查者中,高年級同學(大三大四及研究生)占總數的76%;文科生佔65%,理科生佔35%;男生佔44%,女生佔56%。
圍繞閱讀偏好,我們設置了四個方面的問題:知名刊物、名家欄目、新媒體、內容類別,通過回收問卷獲得的數據分析大學生移動閱讀偏好如下:
一、數據分析(以下選項皆為多選題)
1、擁有強大品牌的傳統報刊依然受到青睞
圖1:知名刊物及其微信公眾號偏好分析
在知名刊物的'閱讀偏好調查中,《南方周末》受到學子們的普遍歡迎,有近60%的調查者投票。其次是《三聯生活周刊》,獲得近半數投票。由此可見,知名度較高的老牌雜志依然在移動閱讀時代受到青睞。《壹讀》、《人物》雜志、《新周刊》、《單讀》、《博客天下》等刊物,各自獲得20%-30%的投票。
2、名家專欄中吳曉波、蔣方舟最受歡迎
圖2:名家欄目及其微信公眾號偏好分析
圖2是調查大學生們對名家欄目的偏好,知名財經作家吳曉波高踞得票最多,年輕作家蔣方舟緊隨其後獲得近40%的票數,許知遠、和菜頭、連岳、張佳瑋等知名作者分別獲得20-30%的票數。投票集中在社會知名度較高、在互聯網相對比較活躍、寫作通俗易懂的中青年作家上,以財經熱點、社會議題和生活情感欄目最受歡迎。
3、原創類的人文新知新媒體得票率最高
圖3:新媒體及其微信公眾號偏好分析
從新媒體的投票情況來看,騰訊大家和大象公會得票率較高,分別為48.71%和34.46%,虎嗅、一席占據第二梯隊位席,獲得了超20%的票選。有較高知名度的、生產高品質原創內容的、能提供多一種視角看世界的人文新知類新媒體受到較多關注。
4、 人文、讀書、歷史類內容大學生最感興趣
圖4:內容類別偏好分析
人文、讀書、歷史類內容是大學生最感興趣的類別,有超過半數的調查者投票,其次為時局、商業&經濟和時尚內容,而情感類話題得票最低。
二、小結
從以上四個表格,可以看出大學生們的閱讀偏好有兩個特徵:
1、 從渠道來說,那些有品牌影響力、內容質量優秀的知名雜志、名家和新媒體賬號在移動閱讀時代依然有強大的號召力和用戶黏性。而注重互聯網傳播、擁有專業且稀缺的內容,有清晰風格獨特定位的媒體也獲得了年輕用戶的擁護。
2、 從內容分類上看,大學生們偏好的內容以人文新知、社會熱點和生活娛樂類為主,這些內容滿足他們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幫助他們建構對世界的認知。大學生們愛新知、愛生活,閱讀是他們擁抱新世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