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的一個團隊
A. 北卡羅來納大學誕生了哪些NBA球星
NBA里是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畢業的球星有文斯卡特,邁克爾喬丹,安托萬·賈米森,雷蒙德-費爾頓,傑里-斯塔克豪斯,海伍德等。
北卡羅來納大學成立於1789年,是美國成立最早的公立大學。北卡羅來納大學已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大學系統,擁有16個校區,擁有183000名在校生。
北卡羅來納大學的籃球隊在美國大學生籃球聯賽中也是赫赫有名,多次蟬聯聯賽冠軍。偉大的籃球飛人邁克爾·喬丹正是出於該校。
B. NBA有哪些球星是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畢業的
北卡現役球星
文斯-卡特
卡特無疑是如今最出色的北卡系球員。1995—1998年卡特效力於北卡,三個賽季下來場均12.3分4.5個籃板,曾入選過全美最佳陣容(2隊)。
安托萬-賈米森
在NCAA時賈米森名聲蓋過卡特,而在NBA正好顛倒了。1995—1998年賈米森效力於北卡,三個賽季下來場均19分9.9個籃板,2次入選全美最佳陣容,還包攬了約翰-伍登獎和奈史密斯獎。
傑里-斯塔克豪斯
1993—1995年斯塔克豪斯效力於北卡,場均15.7分6.6個籃板,曾入選全美最佳陣容(1隊)。1995年選秀以探花秀身份入主費城76人,今夏加盟邁阿密熱火。
馬文-威廉姆斯
2004—05賽季,威廉姆斯在北卡呆了一個賽季後,就宣布參選。這個賽季他留下場均11.3分6.6個籃板的成績。2005年選秀以榜眼秀身份入主亞特蘭大老鷹至今。
雷蒙德-費爾頓
2002—2005年,費爾頓效力於北卡,場均12.5分4.1個籃板6.9次助攻,曾入選全美最佳陣容(3隊)。
布蘭登-海伍德
1997—2001年,海伍德效力於北卡,場均得到10分6個籃板。2001年選秀首輪第20順位加盟NBA,混跡華盛頓奇才8個多賽季後,如今效力於達拉斯小牛。
泰-勞森
2006—2009年勞森效力於北卡,場均得到13.1分5.8次助攻。2009年選秀首輪第18順位加盟NBA,新秀賽季在丹佛掘金出戰65場,場均8.3分3.1次助攻
泰勒-漢斯布魯
2005—2009年漢斯布魯效力於北卡,作為北卡隊史難得一見的優秀中鋒,他場均20.2分8.6個籃板,4次入選全美最佳陣容,還包攬了伍登獎和奈史密斯獎,譽滿全美。2009年首輪第13順位入主印第安納步行者,新秀賽季場均8.5分4.8個籃板
布蘭登-萊特
2006—07賽季,萊特短暫效力於北卡,場均14.7分6.2個籃板,2007年選秀以首輪第8順位加盟NBA,效力於金州勇士,兩個賽季下來場均6.2分3.3個籃板
肖恩-梅
2002—2005年梅效力於北卡,場均15.8分10個籃板。2005年,他隨隊奪冠並當選MOP,還入選全美最佳陣容(2隊)。但進入NBA後,因身高過矮和傷病不斷,梅如今已銷聲匿跡
拉沙德-麥坎茨
2005年北卡共奉獻了4名首輪新秀,但這四人NBA之路卻大相徑庭。2002—2005年,麥坎茨效力於北卡,場均17.6分4.1個籃板,入選過全美最佳陣容(3隊)。
更多的可以看看這個網站
http://sports.163.com/photoview/0AI90005/64874.html
C. Nat Neurosci︱宋娟團隊揭示下丘腦環路調控海馬神經發生促進記憶提取和對抗焦慮樣行為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宋娟課題組最新研究發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雜志上,揭示了下丘腦後部核團乳頭上核(SuM)調控成年海馬神經發生的重要機制,以及這一過程如何促進記憶提取和對抗焦慮行為。這項研究深入探討了下丘腦環路對海馬新生神經元的影響,並揭示了一系列相關機制。
該研究圍繞SuM-DG環路,聚焦於海馬新生神經元的調節過程,通過使用多種技術手段,如光纖記錄、光遺傳、化學遺傳、膜片鉗和譜系示蹤等,作者證明了下丘腦環路通過谷氨酸能和GABAergic傳遞方式,調控成年海馬新生神經元的形成。
研究發現,SuM神經元能通過谷氨酸能途徑激活位於海馬體中的神經幹細胞(rNSCs),促進rNSCs分裂並產生新的rNSCs和神經前體細胞。而在新生神經元的發育階段,激活SuM神經元能夠促進神經前體細胞分化,增加新生神經元的數量,同時促進神經元的樹突發育,進一步表明下丘腦環路對新生神經元具有顯著影響。
進一步研究揭示了下丘腦神經元通過調節神經幹細胞分化和早期未成熟神經元的發育過程,促進成年新生神經元的成熟。實驗結果還發現,激活SuM環路修飾的成年新生未成熟神經元能夠增加未成熟神經元、新生神經元以及樹突棘的數量,從而促進晚期階段神經元的成熟。
通過光遺傳學方法激活或抑制SuM神經元,研究者觀察到在記憶任務中,選擇性激活SuM環路修飾的成年新生神經元能夠顯著改善記憶性能,同時在焦慮樣行為測試中,激活這一神經環路能夠對抗焦慮,這表明了下丘腦環路在調節記憶提取和情緒行為方面的重要作用。
該研究使用先進的檢測技術,如瑞沃德R820三色多通道光纖記錄系統,發現新奇環境能夠顯著增加小鼠的SuM神經元活性。同時,研究發現一旦消融了SuM神經元,新奇環境的誘導效果和行為改善也消失,這進一步支持了下丘腦環路在調節神經源性效應和行為方面的重要功能。
綜上,宋娟課題組的研究揭示了下丘腦環路對成年海馬神經發生的關鍵調控機制,以及這一機制如何促進記憶提取和對抗焦慮行為。研究過程中,高精度的檢測技術為深入理解腦區信號變化與行為學之間的關系提供了重要工具,對神經科學和心理學領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