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上大學為什麼累
1. 美國人讀大學很容易嗎
美國法律從小學到高中是義務教育。 如果父母不讓孩子去上學,父母會坐牢,除非父母執行在家教學。 孩子每年要參加考試以證明受教育。 孩子是指18歲以下。 美國法律沒有規定18歲時必須是什麼教育程度。 也有孩子小學都沒有畢業。
人人都希望孩子上大學,但是很多人無錢付學費,因為很多美國人花未來錢。付大學學費和其他費用不是父母的義務。 半工半讀很辛苦。有的人選擇不上大學或半途退學或花很久拿到學位。
美國學生入上大學比中國容易。大學沒有年齡限制。沒有時間限制。 拿副學士和學士的比例比中國高。 有大學文憑比較好找工作,工錢也高些。 有時沒有上大學的人比博士學位人工錢還高。 一切是你的機遇。
在美國上大學你可能會看到有的人還在大學學高中的課程。 如果是這樣,他們可能會花比較長時間拿到學位或拿不到學位 因為高中的課程不算大學學分。
在美國上大學學習非常好或很窮的有獎學金。拿獎學金是有時間限制的,不會讓你慢慢念的。窮人的有獎學金是有最高額限制的。 有的費用可能自己出。 錢不夠要打工或向銀行借錢。學習非常好獎學金你應該比我清楚。向銀行借的錢不受破產法保護。
2. 看美國高中生想上好大學有多不容易
美國高中生每天只睡四小時
每個人的成功都是來之不易的,美國高中生也不例外。其實美國高中生的生活很辛苦。有報道說,美國孩子從學前班到上大學期間要參加112次大考。為了得到最高的平均成績4.0,他們一天只睡4個小時,有的同學甚至灌下4大罐拿鐵咖啡,為的就是能夠熬過一整夜學習,相比中國古人頭懸梁錐刺股的精神,簡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美國高中生的課程
美國的教育模式與中國不同,與中國的高中相比,美國的高中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發現問題,鼓勵學生自己動手,鼓勵學生發展自己的愛好和特長,課外活動豐富多彩,多達四五十種。美國高中讓學生的學習和課外活動很好的結合起來,努力給學生創造自由發展的空間和氛圍。考試前的熬夜學習是為了獲得更好的成績,平時的勞逸結合是為了讓高中生活更加精彩,讓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這就是為什麼優秀的美國高中生不僅分數高,能力也強的原因。
美國高中的教育模式
美國的教育模式與中國不同,與中國的高中相比,美國的高中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發現問題,鼓勵學會少年宮自己動手,鼓勵學生發展自己的愛好和特長,課外活動豐富多彩,多達四五十種。美國高中讓學生的學習和課外活動很好的結合起來,努力給學生創造自由發展的空間和氛圍。考試前的熬夜學習是為了獲得更好的成績,平時的勞逸結合是為了讓高中生活更加精彩,讓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這就是為什麼優秀的美國高中生不僅分數高,能力也強的原因。
3. 璋佽兘甯鎴戣蹭竴涓嬬編鍥藉ぇ瀛︽槸鎬庝箞涓婄殑錛熻窡涓鍥藉ぇ瀛︾殑宸璺濆湪鍝鍎匡紵浠栦滑鏄鎬庝箞瀛︾殑錛熻阿璋㈠暒錛
浣犳兂浜嗚В閭d簺鏂歸潰錛
鎹鎴戣嚜宸辯殑浜茶韓浣撻獙錛岀編鍥戒漢瀛︿範鏄緇濆規病鏈変腑鍥戒漢鍒昏嫤鐨勩備絾鏄鍥犱負璇璦浼樺娍錛屼粬浠璇諱功鍐欎綔鑳藉姏姣斾腑鍥藉︾敓楂樸 緹庡浗澶у﹁句笟璐熸媴闈炲父閲嶏紝浣滀笟澶氳冭瘯涔熷氥傚逛簬鐣欏︾敓鑰岃█鍦ㄨ繖閲岀湡鐨勯潪甯歌緵鑻︺傚洜涓烘瘡嬈$殑嫻嬭瘯鍜屼綔涓氶兘浼氬獎鍝岹PA(涓嶄簡瑙d綘鍙浠ョ櫨搴︿互涓嬶級
鑷充簬鍜屼腑鍥界殑宸璺濓紝緹庡浗鐨勭幆澧冨拰鏉′歡寰堝ソ錛屽ぇ瀛﹁炬柦閮藉緢涓嶉敊銆傝虹煡璇嗛毦搴︽槸姣斾笉涓婁腑鍥藉ぇ瀛︾殑錛屼絾緹庡浗澶у︽敞閲嶅煿鍏諱釜浜鴻兘鍔涘拰紺句細鑳藉姏銆傚湪榪欓噷鍑犱箮鎵鏈夌殑浜嬮兘闈犺嚜宸卞畬鎴愩傞夎撅紝鎺掕捐〃錛屼拱涔︼紝瀹夋帓鐢熸椿銆傚湪榪欓噷浣犲彲浠ユ參鎱㈠︿細蹇嶅彈瀛ょ嫭銆
鍚屾椂緹庡浗澶у﹀緢鐪嬩腑浣犵殑鐢熸椿緇忛獙 浣犺佺粡甯稿弬鍔犲織鎰胯呮椿鍔錛屼負鑷宸辨壘璇懼栧伐浣滐紝縐鏋佸弬鍔犲︾敓浼氥傝繖浜涙槸瑕佹瘮瀛︿範鎴愮嘩鏇撮噸瑕佺殑浜嬫儏銆
4. 美國紐約大學學習很累嗎
帖子看到回復如下:
1、在美國一流的大學就讀,都很累很累——你想像不到的「累」!
2、這個「累」來自於三個方面:
1)、他們的教學方法和我們的查別太大了,不是「老師上面講、學生下面聽」的模式而是老師介紹這個課題或領域的主要內涵、有哪些新的理論、觀點或成就、哪些是有爭議的......。然後自己去找資料、對不明白的可以請教助教和主講老師-------有時是一個人孤軍奮戰,也有時需要組成group去切磋和研討,然後下堂課把所學的知識進行交流、互相學習,那麼一切就要依賴自己去努力了;
2)、沒有什麼「標准答案」讓你去背一下、背出來了就4分了——沒有這么容易的事情!
3)、壓力很大的——學不到真才實學是無法混跡於社會的——絕對不像我們這里可以去找一個靠山什麼的。
3、所以,這樣的教學模式是造就人才的而不是去製造廢物s的!
4、我送去美國一流學校就讀的那些學生,絕大多數都在Email中對我說:晚上兩點鍾以前睡覺的機會並不很多,而第二天八點又要進課堂上課了,你說「累不累」?
供你參考、祝你順利!
5. 美國大學平時的作業多不多
美國的作業量是比較大的,美國大學的作業是計算在平時的成績里的,你的每周的作業都相當於一次小考試。而每個學期都是根據期中考試、期末考試和平時的作業成績一起計算最後的總成績,按照ABCD來進行評分,90-100評A,80-90評B,70-80評C,70以下D或者不及格。如果是碩士研究生還有一項成績要求就是每學期平均分不能低於B,否則下學期你就留校察看,如果再不行就被開除了。也就是碩士研究生的及格分數是平均80以上。學習累不累這個因人而異,有的留學生覺得累,可能是沒有適應好,可能是語言環境、學習環境變了等原因導致的,如果你適應能力強,學習認真,語言基礎過關的話,就不會覺得太累。課程方面其實主要是看你的學校和專業了,有的專業核心課程多,還有的專業屬於交叉專業,所以涉及的范圍會比較廣,導致課程多,且難理解。所以要根據專業的申請難度以及課程難度來看多少。不過同學也不用擔心,如果遇到困難記得來找我們幫助哦~最專業的留學生學術輔導中心能幫你解決一切學術困難噠~
6. 為什麼美國有34%的大一新生選擇放棄學業
有時大學第一年的生活會讓你無所適從,就像一場叢林探險,不知路在何方。美國有34%的大一新生因無法適應大學生活而在一年後選擇離開。主要原因是:對就讀的學校沒有歸屬感、思鄉成疾、經濟困難、學業成績不理想、社交不愉快。其實這些問題大多數都可以避免。本書作者多年來一直在大學做學生工作,主要負責大一新生轉型和大學第一年體驗。本書以「看圖說話」的形式幫助大一新生為大學第一年做好准備,從社交、學業、情感挑戰等幾個方面對大一學生進行指導,並指出了取得成功所需要的資源。
《大學,你得好好讀》
梁欽 著
長按識別二維碼購買
本書姿李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學優秀輔導員、專欄作家梁欽,這是她陪伴學生成長、為學生答疑解惑而衡冊磨撰寫的輔導員周記的精華。本書針對當代大學生校園生活中遇到的煩惱與困惑,緊緊圍繞如何真正地邁入大學、如何度過大學、如何規劃大學之後的人生這三個核心問題展開探討,具體編輯成大學適應篇、學習規劃篇、人際交往篇、心理情感篇、理想信念篇五個板塊。
《天生我材:大腦構築如何塑造人的個性》
[愛爾蘭] 凱文J.米切爾 著,何苗 譯
長按識別二維碼購買
「智識」書系之《天生我材:大腦構築如何塑造人的個性》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了人類大腦先天差異的客觀存在及其產生的原因,有望幫助我們正確認識「先天」與「後天」因素對人類心理的影響,也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身和看待他人。作為人類,我們共享著同一套指導人類大腦構築的遺傳程序,但遺傳變異的存在導致這套程序的細節在每個咐斗個體之間都存在著差異。
此外,由於無可避免的隨機雜訊,這套程序指導每個個體發育的過程也是獨一無二、不可復制的。相比於遺傳變異,發育過程中的變異往往被人忽視。但是,正是遺傳變異與發育變異這兩者的組合,導致了我們大腦構築的先天差異,並影響到人類個性的方方面面。
《時間管理——如何充分利用你的24小時》
(美)吉姆·蘭德爾 著
長按識別二維碼購買
本書為「簡單有趣的個人管理」叢書之一。作者從大量關於時間管理的書籍和文章中歸納出約50條原則,並在書中一一展示。本書以故事的形式來介紹時間管理,行文生動活潑,配有精美描圖。適合對時間管理感興趣的讀者休閑閱讀。
7. 美國大學本科難嗎
這些年,「出國熱」持續高溫,想必有不少學生留學美國本科,正是為了躲避國內高考吧?然而經歷了十年寒窗苦讀,終於遠渡重洋入學後你卻發現美本比高考奮戰還苦還累還難,因為美國超級注重學生的學習能力,很多課程都很難,憑白給學生增添了不少壓力。
美國的高等教育比中國還「應試」,美國的學生平均學習刻苦程度是中國學生不能比的。對於國際生來說,錄取只是留學生涯的開始,是一個全新的挑戰更高的挑戰,只有幾年如一日脫胎換骨的刻苦努力,才能順利畢業。
學業壓力這點對於優秀學生更為明顯,不少抑鬱症患者都是優等生,多來自於同齡人的壓力,他們一心要保持出眾成績,無形中壓力更大。
首先,在精英大學讀書,學業負擔的確很重,搞定了Assignment、Quiz接踵而至,下面又是Lab,完了之後是Test,以為鬆了一口氣才發現還有一大堆的Paper還沒有寫,搞完之後以為可以稍微放鬆才發現又到了Final!
對名校的學生來說,計算成績的GPA像是頭上的「緊箍」。學生間競爭激烈,別人都學到1點才睡,你若不想墊底不得不兩三點甚至更晚才睡。掛科就更慘了,分數低還有可能拿不到學位證。
其次,大家都是高中時的佼佼者,申請時以高分裱花,以豐富的課外活動、傑出的學術大獎從幾千幾萬同齡人中脫穎而出。披荊斬棘進入夢校,發現在這里更是個世界級的精英聚集地,唯一不缺的就是「各路牛人」才子,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本以為自己是學霸很了不起的存在也黯然失色了,因為總有人能進入你瞠目結舌無法企及的高度,而你所能做的就是陷入新的一輪「闖關打怪」的戰斗中,不得不壓榨自己逼迫自己,用自己的表現去證明我還配待在這里繼續學習的,我還可以做得更好。
大家表面悠閑、如此出色,私下卻都在暗自拼搏較勁,還要在繁重的學業壓力下平衡實習、課外活動以及各種社交活動,而且時刻保持自信和充滿鬥志,內心裡可能已經經歷過一次又一次的崩潰。
誠然,像嚮往的「拋開學的很深的那群人,單純的為了畢業證」那樣,就不會有上面的壓力了吧?
事實上,作為國際生,由於存在很大的中美文化差異,除了語言障礙,學業科目本身很難對付,一些學習習慣都會弄的你無所適從,比如:老師上課的時候並不會特別提醒你需要做什麼,平時記錄什麼,而且日常很多重要通知、作業等都是通過電子郵件的,一不小心就會錯過很多重要事情。這對於在國內什麼事情都由父母、老師操勞的學生,是需要適應好久的。作為成年人了,入學時,學校會給大家發學校的規章制度,你需要仔細理解按部就班去做。
再比如,平日不僅要完成大量的閱讀寫作調研作業,還要精心進行預習准備,不然課堂發言課堂討論會插不上話,participation很差,有掛科風險。這是亞洲學生普遍面臨的問題,一步跟不上,之後會越落越多的。所有課的內容加起來,每天需要完成的事情積成山。除了課業,學生還有其他需要完成的項目,比如一些學校要求的program,需要和其他學生配合共同完成什麼課題項目,因此可能要長期保持「緊張」狀態。
出現困難,可能源於以下幾點
1、缺乏清晰的學業計劃:
入學後對自己的未來沒有明確的規劃,不清楚自己需要做什麼,或在學習上過於鬆散。
學校里總有著形形色色的活動或party,很多學生逃課的次數便「噌噌噌」地往上漲,作業也是趕完為算。久而久之在多姿多彩的大學生活里就失去了自己的原則,從而遇到考試掛科、出勤率低、GPA低,學術不誠信等情況,被學校停學,或是被勸退。因此建議學生根據自己參與的課程或活動發現真正的興趣,盡早確定方向,多向學業導師、教授或校友進行咨詢,快速走出迷茫。
美國本科難,首先,不同專業有不同專業的難。對中國學生來說,難得最凸顯的,不是工也不是理。而是文科。
因為美國本科的文科學習方式,跟國內實在是太不一樣了。
國內大學的文科考核方式絕大部分是知識點的記憶。但美國的文科,除了你要超大量地閱讀各種比磚頭還厚的文獻之外,你還需要在課堂上的參與互動和討論,還要寫好幾十頁的Paper。
每一樣都需要你要有非常強的自主性和投入度。
理工科的話,其實更多的是在課程的壓力上。跟中國孩子從一而終的努力不同的是,美國的小孩,大多玩得非常狠,學得也非常狠,他們已經習慣了這種高強度的壓力。但是中國的孩子剛過去,往往會比較難適應。
以工科為例,光是數學類的課程,工科學生就需要學習微積分I、II和III,微分方程和統計學……航空航天和電氣還需要比機械、土木、軟體和石油等工科專業學更多的數學課程。
這樣大量的「禿頭」課程,學生沒有足夠的毅力和敏銳的學習技巧,真的堅持不下去。
中外大學學習目標的「差不多」,但在美國本科=失敗
在國內,可能我們覺得把期末考試考及格、或者努力一點考到85分以上就「差不多」了。但是在美國本科,你必須在這個基礎上,再做到突破你自己。
美國除了大一大二比較基礎的學習之外,大三開始的課程都需要你主動去推進、要融入非常多你個人的想法、要知道你怎麼去藉助大學的所有資源把一件事情給做成。
比如很多課都是要求你做Project的,文科要寫Paper,理科要自己設計項目。你要自己主動想我該做什麼項目,該怎麼將課上學的東西融入進去,該怎麼跟教授請教,該怎麼跟同學配合等等……全部都需要你自己來主導和推進。
這要學生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要有很強的主動性、領導力、表達能力,才能做好這些事情,才能夠拿到一個很不錯的分數。
這看起來是抽掉了對學生的束縛,讓學生自由了,但是其實對學生能力的全面程度和「極致」程度,是更高的要求。
這是美國本科整體上的難。
在具體的細節上的難,更是讓學生每天都在「崩潰」邊緣試探。比如:
課前需要深度預習,美國讀書,上課不是重點,重點都在課前預習。
美國的上課,是預設你已經把今天要上的課程在課前全部學過了的基礎上,來進行的學習。所以一般課上只表達看法和討論,甚至要你做一些貢獻,比如去啟發其他同學。
學生如果課前不做大量的准備,在課堂上很容易出醜,或者被老師打低分。這就造成美國的本科學生,大多已經習慣了把重心放在課前,課堂上反而是放鬆的。
但中國學生早就習慣了輕輕鬆鬆聽老師把已成結論的知識送到自己耳邊,要改變習慣,真的是,好難!
很多專業課,你可能沒資格學。
美國很多學校的課程是分梯度的,慢慢會越來越難。
比如你大一修的是入門的基礎課程,大二就要修一個更高難度、更專業的課程。專業課可能會要求你前置課程GPA達到3.0以上,也就是80分或者B及以上,你才能接著往後去讀。
如果你的前置課程沒有達到要求分數,就只能再重修這門前置課,並且沒有辦法繼續讀專業課。
如果你重修再不過,比如GPA可能不到2.0,學校就會建議你轉學院,你要更長的時間才能畢業。
不讓學生「歇一口氣」的考核方式,美國本科的考核形式非常多樣、並且貫穿整個學期的每一天。
考勤、課堂表現、作業、論文、研究項目、考試……都是考核你的標准,而並不僅僅是最後期末考試老師劃重點突擊一下。
這就需要你從學期開始到結束,都要不停地努力努力努力,才能有一個比較好的成績。
由此可見,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們,真的是太難了。
更扎心的是,有的大學,不但讓學生難,還讓學生的「難」沒什麼回報。這是因為在美國:越是普通大學,越不好混文憑。
Top 50的學生,反而是更好畢業的,很多甚至提前畢業,比如3年或者3.5年畢業。
但是如果是Top 50之外的大學,尤其是百名開外的學校,因為學生能力的參差不齊和管理上的寬松,學生的畢業率反而會更加低。
由此可見,現在努力學習,一勞永逸去個好學校,是多麼地重要!
用汗水、決心和努力,讓夢照進現實。被任命為美國國務卿的非裔美國人科林鮑威爾說過:「夢想不會通過魔法成為現實;它需要汗水,決心和努力。」
在美國高校看來,如果你的課程很容易,你將無法為將來的職業做好充分准備。你需要學習強有力的知識,才有能力對自己的未來負責任。
這也是美國高校雖然以難度大、低畢業率而讓不少學生艱難掙扎,但是卻少有怨言的原因。
但越是這樣,越需要你加強平時的學習,穩扎穩打,學好語言和打好專業基礎兩不誤,磨煉意志,最後才能走得更穩!
8. 美國前50的大學 到底有多不好畢業(難道比國內高三還累)
假如是單純從畢業比例統計數字來看,越好的學校畢業率越高,越容易畢業。當然有好幾個原因,學生本身素質好當然是最主要的,但是頂尖私校的學生顧問比例高,甚至屬於宿舍管理的一部份,學生學習有問題會立刻從成績單反映出來,只要有科目不及格,則學生顧問會主動介入。即使HYPSM也有不少天天鬼混的學生,但是這些人要從這些學校順利四年畢業,也不會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相反的,排名低一些的公立大學畢業率就遠遠不如私立學校。尤其在加州,因為州政府預算赤字的關系,加大首當其沖。班級人數增多課程反而減少。最近幾年在加大四年能夠順利畢業的人數已經不到60% 。只要有一個主科被盪,除非暑修,不然幾乎註定最少五年。
至於累不累當然要看個人素質、對成績的期望、以及主修科目。想要在競爭大主修取得好成績當然就得投入大量時間,例如工學院或是Premed。但是主修Marketing、Communication、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這一類人文科學,對中國學生最辛苦的當然是英文閱讀份量,但課業的壓力並不重。一般來說在美國大學的讀書壓力雖然比中國大學普遍要高,但是還不至於壓力大過高三準備高考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