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業名單 » 美國大學不公平跑步比賽

美國大學不公平跑步比賽

發布時間: 2025-08-17 06:50:22

1. 為什麼部分美國大學有裸奔的傳統

裸奔(streaking)一詞第一次出現在英文中。剛開始的時候,還只是一些致力於"天體運動"的大學生們,他們不停的在校園里奔跑,除了出生時身上的東西外,其他什麼都沒有。但是沒有用長時間,這項"運動"就蔓延到了賽場上。
歷史沿革
中世紀的英國是清教徒的天下,早期的美國也是清教徒的天下,在那時「裸體」被視為羞恥,更甭提「裸

裸奔
奔」了。70年代,裸奔運動在美國興起。1974年,英國的體育場內出現了第一位裸奔的勇士,事後他被以「損害公眾形象」的罪名罰款10英鎊。很多年過去了,人們對「裸奔」的看法發生了大逆轉,1996年,當一位23歲的姑娘以夏娃的形象奔入男子溫布爾登網球決賽場後,英國的《太陽報》甚至稱之為「這個時代最妙的主意」。5月7日,英國女王在慶祝自己登基50年時也被裸奔者騷擾了一回。
當時,目睹了「溫布爾登裸奔」的著名人物有英國的肯特公爵。在年輕的美麗莎·約翰遜意外地闖入草地前,公爵正努力地試圖擺脫一對無聊夫婦的糾纏,裸奔的美麗莎幫了公爵大忙,使這位皇室貴胄能面帶笑容饒有興趣地觀賞到裸奔的全過程。對於突如其來的裸奔女郎,兩位參加決賽的選手的看法大相徑庭:克拉吉塞克說美麗莎讓他完全放鬆下來;華盛頓則說,那時賽場像地震一樣亂顫,他被美麗莎迷人的微笑搞得心煩意亂,3盤過後就「落荒而逃」。
毫無疑問,「溫布爾登裸奔」是20多年賽場裸奔歷史上最具轟動效應的事件,英國比較嚴肅的《每日電訊》報對此的評價是——美麗莎創造了歷史,此事不過是附合了輕佻而又大膽反叛的「天體」潮流,但是以赤裸的身體面對世人已是現代社會的一種文化,它跨過了地域的羈絆,填平了種族與文化背景的鴻溝。
第一個裸奔者戈迪瓦夫人是貴族,她為拯救人民而大膽行事
公認的第一個裸奔者是一位女性,而且是位中世紀貴族少婦,她就是戈迪瓦夫人。今天的裸奔現象則源於美國大學,據說裸身而行的學生們是為慶祝春天和性解放。大膽的學生們後來覺得只在校園內「赤裸相待」還不足以顯示個性,於是將裸奔的范圍擴展到禮堂、高速公路、空降訓練場及高爾夫球場,這也是裸奔與體育結緣的開始。
裸奔很快就跨出美國的疆土,在西方各國落地生根。在1974年的一個多星期時間里,澳大利亞警察曾經被源源不斷的裸奔事件搞得焦頭爛額,一切可能的公眾場所都出現了裸奔,人們最初對此不以為然,甚至是蔑視的,不久卻報以興高采烈的噓聲和掌聲。
在體育場裸奔至今仍被視為高層次的活動,因為那裡觀眾數量龐大,電視台的攝像機至少要有十幾台,記者手中的照相機更是多得數不清,所以裸奔過程不僅能被完整記錄下來,更容易被傳媒散發出去。
裸奔者比較喜歡的體育比賽有足球和板球。這兩項運動的場地開闊,跑起來更刺激,而且場上的第一目擊者——運動員人數較多。紐西蘭的一位80年代裸奔先鋒特里·安德曼說:「當我跑進球場時,全場都是那麼興奮,我也受到鼓舞,只有警察很不友好,他們給了我一拳,當我意識到跑不出警察的包圍後就安靜地任由其擺布。那時候,球員都希望警察能抓走有損體面的『我』,但現在的球員們也很高興看到裸奔者。」
巧立名目
以政治之名
第一個裸奔的人就是為了政治目的,後繼的裸奔者更是樂此不疲。裸奔以政治為名,多了幾分為名眾的義氣。它是以自己袒露的身體宣告自己的不滿和悲憫。
以愛情之名
這只能說是偽愛情之名——當愛情不再,苦苦哀求的一種徒勞。裸奔者的底氣並不太足,身上不自信的因素太多。它終會失敗,看上去更多的像是一場鬧劇。
以運動之名
當後裸奔運動更加普及的時候,裸奔和運動結下了不解之緣。寬闊的比賽場地成了裸奔者的舞台,他們以其姣好的身材吸引了賽場之上與之外的觀眾。它是在向世人宣告對運動的狂熱還有其它的表達方式。
以金錢之名
裸奔和金錢的結合顯得無奈而齷齪,逼不得已急中生智的所為。裸奔者的目的不純,直接奔著錢去了,因為形勢的危急穿不上衣服或者是錢命令他不穿衣服。它是金錢的驅使,直接影響了風化。
娛樂特殊傳統
菲律賓大學生集體裸奔
2008年6月,菲律賓大學校園內,由該校兄弟會組織的數十名學生頭戴面具集體裸奔,以慶祝建校100周年,一路上許多師生駐足觀看,場面火爆。「裸奔」是菲律賓大學的特殊傳統,每年菲律賓大學的兄弟會都會邀請自告奮勇的男大學生在校園裸奔,每次都會吸引大批女學生。

菲律賓大學生集體裸奔
裸奔,是一部人類史。從第一聲啼哭,到最後一聲人們為你啼哭。我們都是赤裸裸的來又赤裸裸的走。 生命的整個過程通稱裸奔。當一雙大腳越走越大,進化論者要求它越來越小。所以人們逐漸不善步行!
裸奔,是一種情歸自然,孤獨的人喜歡裸奔,因為孤獨,因為有夢。
裸奔,是一種姿態,一種格調,一種意旨和尋找。
裸奔,是一種境界。
當我們裸奔在無人行走的志高點時,輻視我們走過的道路,一路坎坷;曲折;顛簸;不幸,全都變成了透明的冰川。
一絲不掛也是一種境界。哲學主張征服自然,而另一種哲學主張回歸自然。
於是我們裸奔在起點與終點。我們穿越著無生無死,無前無後,開始無終之間。
心理分析
裸奔並不是一個新鮮的名詞,在現存的網路時代,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關於裸奔的信息。根據一些統計,2012年被媒體報道的「裸奔」事件就不下於二十起。而裸奔的原因千奇百怪,失戀了裸奔、失業

了裸奔、畢業了裸奔、激動了裸奔等等。
我們不僅會問,他們這般裸奔是為何?
裸奔並不是精神異常,如果一定要牽涉到精神異常,那麼只有性心理障礙中的露陰癖,但是露陰癖患者主要是以滿足性需要而出現祼露行為。其表現為患者常常在黃昏或不太暗的晚上,在街頭巷尾、公園或電影院附近人不多的地方,或十分擁擠但又有機可乘的地方;也有白天作案時,常常選擇行駛的公共汽車,或站在住房的窗口、門洞等隱僻角落,當異性走近突然暴露自己勃起的性器官,使對方驚恐不定、羞辱難耐、或恥笑辱罵,患者則從中感到性的滿足,然後迅速離去。有的還伴有其他行為,如在露陰的同時與對方說話,證明其生殖器是正常的;或大喊大叫,同時伴有手淫行為;還有的試圖與對方的手接觸。
而裸奔者一般不會出現上面露陰癖的行為。
問渠心理網孔自來老師認為,其實裸奔行為在背後都有一定的心理原因,如心理壓力過大,通過裸奔來釋放自己的不良心理。或者說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從而產生了一些極端的行為。孔老師認為,一般來說祼奔者的心理素質都不高,心理過於脆弱,心理承受能力也不強,當出現一些不良情緒與刺激挫折時,因為無法自我調整,從而在一些外在環境的影響下,出現一些行為異常。
孔老師指出,當今社會節奏快,競爭性與挑戰性也大大增加,從而對於個體的心理素質與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會更高,當人們的不良情緒與心理壓力沒有通過正確的方式來進行宣洩與調整時,那麼就會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出現這樣的異常行為。
所以孔老師建議,要多加強自己的心理素質,多對自己的心理健康進行保健,學會如何更好的調整自己的不良情緒與心理壓力。[1]
可能有人在想要裸奔的人會不會有心理問題啊,據專家分析原因,裸奔者或心理過於脆弱,或精神上遭受了重壓。從精神醫學研究角度看,裸奔是一種行為紊亂現象,是病人在精神疾患影響下所產生的一種異常行為,其中最為常見的是精神分裂症。


不良心理的釋放
人都有各種需要,某些需要在社會正常的倫理道德下不能滿足時,會給人的生理和心理造成損傷,產生一定的不良情緒。如果受到一定的外界刺激,這些不良情緒就會被釋放出來,有時表現為思維障礙和行為異常。裸奔就是多種多樣的異常行為中的一種極端現象。
表面上,裸奔者往往是在經歷了失業或失戀等破壞情緒,在遭受了外界刺激時,才導致了行為紊亂。但外因只是一種誘發性因素,真正起作用的還是內因。產生精神分裂或行為紊亂,常常與一個人的個性或身心某方面的缺陷有很大關系。
環境影響心理
人的身心狀況是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受到家庭、學校、社會等多種因素的綜合影響。假如在生活中形成一種封閉的心理狀態,對一些事物總是產生「鑽牛角尖」式的不良看法,而自我調整能力又比較差,無法有意識地調控自己不健康的心態,日積月累,不良情緒就會貯存起來,存得太多了,心理無法承受便決堤而出。
裸奔者並非全都是精神異常
有些人裸奔是向夢中偶像示愛,或藉以表達自己的傾慕之意,或者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故意炒作。2004年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上,庫爾尼科娃的崇拜者,那個光溜溜的羅伯茲,裸奔了90秒才被制止,而這已經是此人第156次作出此種驚人之舉了。
當今社會,競爭性與挑戰性大大增加,這就要求社會個體應具備更好的心理素質和更強的承受挫折的能力。人們的憤怒、失望、煩惱等不良情緒應當得到健康的疏導與發泄,這樣才會有利於社會的健康發展。人們只有在一個健康的社會里生活,才能更好地維護自己的身心健康。
病理分析
裸奔是胃病引起的。《黃帝內經.靈樞經脈篇》中講述:人得了胃經病實症,就會「登高而歌,棄衣而走」。「登高而歌」,就是一到高處就愛使勁喊叫,或特別愛唱歌,比如現代人喜歡唱卡拉OK,其實是胃虛的表現。如果再繼續發展下去,那就是「棄衣而走」,即脫光了衣服滿大街跑,就是現在常說的裸奔。因此裸奔在中醫上講,實際是胃經的病。歐美人為什麼裸奔的多?因為他們吃的食物以肉蛋奶為主,這本身就不好消化,而且產生大量燥熱,然後他們就喝冷水去化解胃熱(歐美人是不喝熱水的),時間久了,胃能不出毛病嗎?外國人不懂中醫,當然不知其中的道理。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就以五穀素食為主,飲開水,很少有胃病,所以裸奔很罕見。當然,不一樣了,中國人的飲食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越來越向歐美學習,結果中國人的胃開始出現問題,脾胃不調,裸奔者逐漸增多了。
相關趣聞
裸奔初哥
當傑梅尼·斯圖爾特唱起「不必脫去你的衣裳」時,他顯然沒有見識過裸奔。本來,脫去身上的衣服,只不過是回到了出生時的天真,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情,怎麼也不會引起世人太多的關注。然而,有一天,有人在幾萬名球迷面前脫去身上的「累贅」時,一切就都變得不同了,有人竊笑,有人厭惡,有人假裝沒看見。
1974年4月,在倫敦西部的Twicken-ham體育場舉行的一場英法橄欖球比賽上,邁克爾·奧博雷恩闖進球場。當時他一絲不掛,唯有嘴角掛著一抹笑容。被逗樂的警察緊追上去,馬上用頭盔遮住奧博雷恩的「質朴」。「天氣很冷。」一位警官笑著說,「而且我可以告訴你,他沒什麼可自豪的。」不過,當警官說「沒什麼可看」時,這個稀罕的場景顯然已經吸引了人們的目光。
裸奔之王
如果在街頭碰到一個不穿衣服的人,大概你會在心裡罵他「暴露狂」。
如果在海灘碰到一群不穿衣服的人,這群人顯然在進行天體運動。
如果在萬人體育場看到一個不穿衣服的人,那麼這個人多半叫「馬克·羅伯茨」。
任何一支英國足球隊在國外比賽的時候,利物浦的馬克·羅伯茨都會收到這樣一封信:「在指定的一天把護照交到地方警局。在比賽當天到警局簽到,以證明你在英國而不在比賽現場。」
你也許會想:「羅伯茨定是個足球流氓,一個恐怖分子嗎?」但實際上,他只是一個裸奔者,具體地說是一個職業裸奔者,一個全世界最出色的裸奔者。將近幾年來,他在各種場合上裸奔已經超過300次,是世界上公眾面前裸奔次數最多的人。也就是說,他平均12天就要絞盡腦汁避開目光炯炯的警察和保安,讓自己的身體毫無遮掩地暴露於成千上萬觀眾面前,這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他的裸奔次數還得到了吉尼斯世界紀錄的確認,但他們並沒有將此印入書中,理由是「不鼓勵此類行為」。
第一次裸奔在香港
羅伯茨1993年30歲,1964年12月12日他出生於利物浦。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從小到大他從沒有什麼與眾不同之處。他很平庸,在英國連一份好的工作都找不到。於是他來到了香港,在蘭桂坊的一家酒吧當侍應生,而這一次竟使他發現了一種能令他感到開心的運動———裸奔!沒想到吧,裸奔之王的第一次竟然在香港!
那是1993年在香港大球場舉行的七國橄欖球巡迴賽上,在朋友的鼓動下他和另一個英國女孩一起光著身子沖進了球場,隨後和警察上演了一出「貓捉老鼠」的喜劇。從沒見過這種場面的香港觀眾為之而沸騰,全部起立歡呼。最後是一名英籍警察抓住了羅伯茨,並抱歉地表示,「對不起,老兄,但是我必須遮住你。」
而更有意思的事還在後面,在警察責令他們穿上衣服離開球場後,一名當地記者在場外又拉住了羅伯茨,後者告訴他世界上還從沒有人在同一場比賽里兩次裸奔,如果他這么做了,那一定可以進吉尼斯世界紀錄。於是,一小時過後,羅伯茨再次光著身子沖進了大球場。後來這件事的確進了吉尼斯世界紀錄。(不過,在得知那名記者付了羅伯茨1.5萬英鎊之後,吉尼斯編輯委員會又取消了他的這條紀錄!)而令羅伯茨想不到的是,當他被抓到警察局後,一名英籍警長竟然鼓動他參加香港皇家警察,「你跑得那麼快又那麼敏捷,當警察應該很不錯!」不過羅伯茨沒有接受這份好意。
可那一天的驚世之舉令馬克·羅伯茨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樂趣。他自稱從中找到了「自我」,一種刺激,並且一發不可收。僅僅兩天過後,他又一次實施了裸奔,背景是南華隊的一場香港聯賽,當時全場大約有2.5萬名觀眾,當一名華人護衛試圖攔截羅伯茨時,他居然大喊了一句不知所雲的粵語:「你看到了我的貓沒有?!」不過這一次過後警察不留情面了,羅伯茨被帶回警察局,留下案底還按了手印。之後不久,他離開了香港,回到了英格蘭。在這里他發現裸奔更容易了,因為那裡有更多的同伴,而且不用擔心警察找麻煩,羅伯茨從此更加沉迷於裸奔。
裸奔令他開心
別看羅伯茨長相呆板,身材滾圓,完全沒有什麼男性吸引力,可他卻有各種花招令他的裸奔變得與眾不同。例如一年網壇美女庫爾尼科娃代言了一款新的運動內衣,廣告就是「只有球會跳。」於是羅伯茨就沖到了溫網的賽場,胸前寫著「只有這對球會跳。」令網壇第一美少女羞得直蒙眼;而他在前年英國高爾夫球公開賽上,屁股上則寫著「第19洞」……總之,羅伯茨的花樣很多,他的古怪姿態曾出現在很多場合,足球比賽、政客演說,宇宙先生和世界小姐評選活動都是他表演的舞台。甚至他的家人,他的兄弟姐妹,他69歲高齡的老媽,都曾遭遇羅伯茨的身體。
由於裸奔次數多了,羅伯茨也得出自己的一些「經驗」。一般他都會選擇坐在中部的看台,因為沖進場時會容易些。而且只選擇在中場休息或比賽暫停的時候裸奔,因為其他時候觀眾要集中精力看比賽。在很多場合裸奔過的羅伯茨「專業」地分析,他喜歡英國球場的一點就是看台很少用欄桿隔離。等看到機會來了,他就翻下看台,用最快的速度跑到中線,同時脫掉衣服,有些衣服是特製的,只要扯一下就「原形畢露」了。而他最感興趣的是那些追逐的時刻,警察追他時觀眾一定會大笑,這令他感到開心。所以他要盡量延長被追逐的時間。
這樣將自己暴露在公眾面前,羅伯茨自己是怎麼認為的?「開始的時候還有些難為情,」羅伯茨說,「但現在,就好像洗澡一樣。」那他為什麼要選擇裸奔這種有點極端的表現方式呢?「英國的生活太悶了,我們必須找到一點樂趣。每次裸奔之後我都感到很快樂,但還有人活得不是很開心,我要讓他們高興起來。每次看到我裸奔人們不就很開心嗎?」電話那頭的羅伯茨笑不可支地表示。
快樂是羅伯茨的追求,但其實他的裸奔生涯並不都是快樂的。他曾經兩次被反對裸奔的人毆打,還被罰過款,蹲過監獄甚至失過業。不過他說這還不是最難受的,最難受的一次是在倫敦。在倫敦每天都有人提著公文包,急匆匆地去上班,生活的壓力令他們絲毫都感受不到身邊有什麼可以快樂的。有一天早上羅伯茨和這些人一起走在倫敦橋上,看到很多人陰沉著臉埋頭走路,他想給他們些快樂,於是他開始裸奔。很長時間過去了,卻沒有人多看一眼,甚至連腳步都不肯停下來。這讓了羅伯茨特別難受。「我想他們可能認為我在通過裸奔來反對他們,但其實我只是想給他們帶去快樂。」羅伯茨無奈地表示。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裸奔都這樣缺乏觀眾和喝彩,在英國羅伯茨也算是個名人,是個不折不扣的明星。去酒吧,肯定要被騷擾;警察用手銬逮捕他前,還索要簽名。所以羅伯茨並不感到缺乏支持者,現在對他來講最痛苦的事情可能是因為裸奔次數太多,他已經被英國法院明令禁止出現在英國本土的任何一個賽場。這樣他就不得不到世界其他地方去裸奔,不過這樣他的名聲傳得更快了,2003年的法國網球公開賽,環法自行車賽,世界游泳錦標賽,甚至連西班牙的鬥牛節羅伯茨都去參加了,和別人不同的是,他不穿衣服。
裸奔讓他發財
2002年39歲的羅伯茨有3個孩子,但僅有的一份全職工作———裸奔!但因為他的「怪異」行為,找工作也顯得很艱難。有一次正在酒吧工作的他他告訴老闆要出去抽根煙,接著就奔向了一場足球比賽。脫下衣服,沖進球場,還被逮捕了。一個半小時後回到酒吧。羅伯茨一出現,他的老闆就告訴他:「我在電視中看到了你。你被解僱了。」但對此羅伯茨一點都不理解,但他必須接受。因此有一段時間,他的生活變得很窘迫,他甚至因為一次裸奔後沒有70英鎊支付罰款而在監獄里蹲了一晚,作為最終警告:「如果今後不能交付罰款,就要被長時間關起來!」
失業還可以再找工作,可有時裸奔也需要付出金錢才能成功。「這是世界上惟一的工作,你要自己花錢才能做。但每次你准備行動,最終就一定會被抓住。」羅伯茨有些無奈地說。首先就是飛往世界各地的交通費、住宿費,當然還有在入場券上的花費。2003年的超級橄欖球賽,當羅伯茨抵達聖迭戈後卻發現黃牛黨已經把票價從500美元炒到了3500美元。「我遠道而來,卻不能展示!這糟透了。」
當然羅伯茨還要支付罰款和在法庭上的開銷,每次從50英鎊到70英鎊不等。不過每次出現在法庭中,羅伯茨和他的律師利總是可以讓法官開懷大笑,尤其是女法官。所以每次最終的處罰也都不重。盡管如此,據羅伯茨本人和他的律師統計,在過去的10年,羅伯茨一共被罰款3000英鎊,這還不算上至今他還拖欠政府的500英鎊。而且羅伯茨在2005年英聯邦運動會100米跑中的行動也讓他遭到了曼徹斯特一所法庭的起訴,這也是羅伯茨首次要接受審判。
法庭認為他的行為造成了公眾的尷尬和焦慮,但羅伯茨和他的律師可不這么認為,他們已經找到對策。他們准備召集當天在體育場內所有人(超過4萬人),包括愛德華王子和蘇菲王妃。律師利表示:「怎麼能說馬克(羅伯茨)在當天的行為引起了公眾的失望?相反的,這很可能是愛德華和蘇菲這么多年來所得到的第一次性興奮。」
不過羅伯茨的情況有些轉變,因為他也開始慢慢地被商業化。「以前我從來不會因為錢而裸奔,但現在他們想用我做廣告,因為人們喜歡看我裸奔,他們就在我的身上做廣告,我還拍過電視廣告,上訪談節目,我今年收入很好。」按照他自己的說法,為錢而裸奔一半是胡鬧,另一半是為了慈善事業。以1994年利物浦同埃弗頓的德比戰上的那次裸奔為例,他就因此為當地一家兒童醫院爭得了200英鎊的募捐。
而隨著他裸奔奔出了名氣,又有更多廣告商找到了他,很多次裸奔他都有了自己的「胸前廣告」。而且他已經是好幾個廠家產品的形象代言人,接拍過好幾部廣告,甚至連著名運動品牌阿迪達斯都在他的個人網站「裸奔者之家」上投了廣告,廣告語也別具一格:「他裸奔的時候,只穿著阿迪達斯運動鞋!」夠絕了吧!此外今年夏天即將出版的RayStevens的唱片「裸奔者」也將負給他一部分版稅。羅伯茨已經把裸奔當成了一項「崇高」的事業。而且他呼籲,歡迎志同道合者或者贊助商參與到這個「很有前途」的工作中來,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而他的自傳正在策劃中,他還沒決定讓誰來寫,不過他提出寫他自傳的作家一定要和他一樣有幽默感才行。書的名字他到是已經確定了,就叫《第十九洞》。這是他1995年英國高爾夫球公開賽時寫在背上的一句口號,很特別。
想到中國裸奔
中國中央電視台的記者找到了羅伯茨,並采訪了他。「10年前我去過香港並在那裡生活了一段時間,但我從沒去過中國內地,不過我在想,要能在內地裸奔一次會很有趣。不過據說那裡的警察很厲害,你說,他們會把我關進監獄嗎?」當記者告訴他這種行為在中國很少見,而且並沒有專門法律對待他這種人的怪異行為的時候,羅伯茨顯得很興奮,「只要不被關進監獄很久,我倒真想試一試。」聽起來羅伯茨有點神往的感覺。
「生命太短暫了,這個世界又是如此嚴肅,有太多嚴肅的人,我們需要一點樂趣。」這是羅伯茨對自己裸奔生涯的定義。前不久他給中央電視台寫了一封回信,闡釋自己裸奔的行為,「在公眾場合裸奔改變了我許多,通過裸奔我選擇讓人們高興,我不理解為什麼裸奔會觸犯更多的人?有些事情能讓人們開懷大笑,裸奔就是這樣。每個人都需要開懷大笑,越來越需要開懷大笑。所以只要能讓人們開懷大笑我就會繼續裸奔下去。如果我冒犯了誰我很抱歉,但我想如果我的裸奔可以讓100000人開懷大笑,可能令5000人沒有笑,我高興這樣做。」
裸奔女皇
漂亮的埃瑞卡·羅伊被英國人視為「裸奔女皇」,皆因她在1982年英格蘭隊與澳大利亞隊進行的橄欖球賽中的表現給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香艷印象。當時比賽在倫敦西部的Twickenham露天體育場舉行,埃瑞卡陡然沖進場中,脫盡上衣手舞足蹈,那一刻比賽凍結,天地之間的眼睛都在向她40英寸的豪乳致敬,從此之後有志在英國裸奔的女子都會比較有壓力,埃瑞卡的身材標准已成了英國裸奔史上的喜馬拉雅。
裸奔習俗
哈佛大學的學生們,自1960年起舉行在期末考試前夜打開宿舍窗戶尖叫10分鍾的活動,從1990年開始每年進行2次的考前裸奔活動。
民間笑談
裸奔有以下含義:適用於光棍.來自:"兄弟如手足,老婆如衣服"。因為天氣變凍了,要著多點衫。無衫著或者老婆,就要「裸奔」。
現今意義及引申:
現指網民通過曝光某些人的不法事實,使其喪失體面。也可引申某類人,通常如官員或戲子,公眾不必聽其言,觀其行,便知道他們是個什麼貨色。
例句:某地土地局官員,經過上次天價煙事件後,人民已經對他們產生集體不信任。
例句:北京老人彭北京,通過與法官決斗的方式,一次一次挑戰基國黑暗的司法體系,使其在公眾面前裸奔。
裸奔事件
1974年4月,在倫敦西部的特威肯哈姆體育館舉行的一場英法橄欖球比賽上,邁克爾·歐布林闖進球場。當時他一絲不掛,唯有嘴角掛著一抹笑容。被逗樂的警察緊追上去,馬上用頭盔遮住奧博雷恩的"質朴"。"天氣很冷。"一位警官笑著說,"而且我可以告訴你,他沒什麼可自豪的。"不過,當警官說"沒什麼可看"時,這個稀罕的場景顯然已經吸引了人們的目光。

裸奔
隨後,出現了著名的裸奔大王馬克·羅伯茨,他專門裸奔於各大賽場,在賺取眼球的同時為一些工作大做廣告,從此,裸奔成為了一種職業。
2004年12月,一位大學生在山東省體育中心脫光上衣「裸奔」,雖然不夠徹底,但是毫無疑問他成為了中國裸奔第一人。
2009年11月6日杭州下沙一大學生胡華凱裸奔抗議學校斷電[2]。

不少年輕網友稱,裸奔時代到來了;也有網友稱,裸奔不符合國情。
2010年3月14日,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內出現一起裸奔現象。從科大校園內一直裸奔至合肥百腦匯。
2013年3月,1女相約25男穿內衣褲跑步,廈門環島路城管向裸奔者微笑致意。(圖)[3]
2013年6月14日,北京,兩名年輕男子在北京大學校園內拿著吉他和充氣娃娃裸奔,兩男子北大抱充氣娃娃裸奔 稱宣傳保護知識產權[4]
相關法律
據澳大利亞《每日電訊報》11月19日報道,美國舊金山市(SAN Francisco)議會將於20日就禁止在公共場所裸奔的法律提案舉行投票。
監督官斯科特·威納(Scott Wiener)的提案稱,任何5歲以上的人如果在公共街區、人行道、街道中央、停車場、廣場或正在使用的公共交通工具內暴露生殖器或臀部等,都應該被視為違法行為。
根據該提案,違反裸奔禁令的初犯者將被罰款100美元(約合人民幣622元),檢察官有權起訴累犯者,最多可判罰款500美元(約合人民幣3117元)和1年監禁。但是一些街頭慶祝或遊行活動期間除外,比如舊金山市每年舉行的同性戀大遊行等。
這項提案將引發公眾憤怒甚至法律訴訟。上周,數十人在舊金山市政廳前脫光衣服,並在周圍街區遊行,令附近的遊客和學生目瞪口呆。

2. 美國大學有哪些奇葩校規

每所美國大學都有自己的校規,並且美國大學的校規也沒有國內大學這么死板,那麼美國大學都有哪些奇葩校規呢?跟一起來開開眼界吧。

1.論文禁止引用維基網路

2007年,美國米德爾伯里學院歷史系禁止學生在論文和考試中引用維基網路網站上的資料,該系教授實在看不慣錯誤的信息一再出現在試卷和作業當中。

對於一個學術機構來說,要求學生從經過證實的可靠來源獲取論據、資料是完全合理的,即使是熱心的維基網路參與者也不得不承認,網站中的內容存在錯誤。該校出台的這條新規定成了轟動全美的頭條新聞。《紐汪穗約時報》就這項規定專門作過報道,一些學生抱怨說,這條新規定就是審查制度。

2.不會游泳就不能畢業

畢業生必須掌握基本的游泳技能。這一規定起源於二十世紀初提高水中安全的努力。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高校成了軍事訓練營地,游泳就漸漸成為學生的必修。但在戰後的和平年代,這項要求在大部分美國大學都漸漸被取消了。取消的原因之一,是這一要求歧視那些生活在離水很遠的地方的「旱鴨子」。到 1977 年,有42%的學校有各種不同類型的游泳要求。到1997年仍有14%堅持游泳測驗。在這些堅持老規矩的學校中,頗有些大名鼎鼎的學府:MIT,哥倫比亞,康奈爾,達特茅斯,NotreDame,Hamilton,Swarthmore,Washington&Lee。當然,軍校要求是最嚴的。海軍學院(NavalAcademy)要求學生在40分鍾內游1000米。西點軍校則要求在模仿戰地場面的游泳池中負重完成多種任務。

3.不能留鬍子除非你有醫生證明

如果你是美國楊百翰大學的一名男生,要想留鬍子就需要醫生的證明。學校的制度里有一條不準留鬍子的規定,不過,如果某位學生的皮膚狀況不適合刮臉,那麼可以申請醫生證明,就能拿到「特殊留胡須權」,不過只有一年的有效期。

4.爵士樂禁止玩

有跡象顯示,美國鮑勃瓊斯大學的樂隊缺乏爵士樂的才華。這所篤信宗教的南卡羅來納學校對爵士樂、說唱、搖滾、鄉村音樂,以及「從這些類型借鑒而來的宗教音樂」下了禁令。如果你覺得阿斯伯里大學對觀看R級片的規定很嚴格,不妨看一看鮑勃瓊斯大學學生宿舍的這條規定:「住宿學生在家逗留期間,不準觀看G級 (編者註:「G級」是美國影片分級制度中的一級,屬大眾級,所有年齡均可觀看)以上的錄像,也不準進電影院。」

不過,不要以為在鮑勃瓊斯大學找不到一點樂趣。你可以帶上自己的******去學校。只是學校提倡負有責任的武器所有權,學生宿舍規定上寫著:「所有帶到校園的武器必須上交,統一保管。******的保險也必須交上去。」

5.在萬聖節扔南瓜

如果你從屋頂往下扔南瓜,那麼影響半徑是多大?這個問題或許沒有任何意義的,但其實不然。至少每年在萬聖節的時候,MIT的學生會被鼓勵忘記關於落體的物理問題,只是要從屋頂往下扔南瓜。讓你們班最聰明的同學來准確完成這一任務吧:通常配著管弦樂,冰凍的南瓜被狠狠地從GreenBuilding(劍橋最高的樓)上扔下來。並不是為了表達「萬聖節快樂」,或者就是惡劣的大學傳統的傳承,就像摔得稀巴爛的南瓜。

6.每天固定時候穿職業休閑服

從2007年開始,位於美國達拉斯的保爾奎恩學院規定,學生如果想上課或者去學校的餐廳吃飯,就得在上午8點到下午5點這段時間內穿職業休閑服。雖然有著裝要求也不是多麼奇怪的事,但保爾奎恩學院對違反規定的學生的處罰方式卻非常罕見。第一次違反規定的後果是社區義務服務。第二次違反規定的學生就會成為 「校長跑步俱樂部」的一員。該校校長邁克爾•索雷爾會在星期六一早出現在學生寢室,要違反規定的學生和他一起慢跑。

7.不許在課堂外學習

不喜歡學習?那麼,美國佛羅里達州彭薩科拉教會學院對你再適合不過了。彭薩科拉教會學院學生自己建立的網站「學生之音」透露,「在考試期間額外學習」是嚴格禁止的。不過,在你認為該學院是懶惰學生的困芹卜天堂之前首晌,該網站同時也列出了如下被禁止的事項:禁止本地通話超過30分鍾,禁止在祈禱人群中大聲哼唱,禁止在寂靜的時候一邊洗澡一邊唱歌,不可以把鼻屎抹在牆上。一經發現,立即給予嚴厲處罰。

8.不準搞神秘活動

位於美國肯塔基州的阿斯伯里大學以後將不會有宰山羊的儀式。這所基督教文科大學有相當嚴格的規定:禁止喝酒、詛咒、搬弄是非等。其學生手冊也明確禁止 「神秘活動」。另外,校規還禁止學生觀看R級片(編者註:「R級片」是美國影片分級制度中的一級,屬限制級,17歲以下必須由父母或者監護人陪伴才能觀看)。

9.隱蔽日

加州理工傳奇的隱蔽日和高中時的逃學關鍵的差別就在於謎題。一年一度的隱蔽日上,大四的學生會從校園里消失,並且給低年級學生留下精心設計的智力游戲。所以根據校園傳說,低年級學生就會忙於做智力題,而確保在大四學生忙於搬出學校時,低年級學生不會闖入的他們房間。那些復雜的問題也只有工程專業木訥的天才才能解決(很少有人能搞定)。這一天也充滿了惡作劇、科學笑話和吵鬧。

10.為了勝利跳鏡湖

在俄亥俄州立大學對陣密歇根的橄欖球賽開賽前夜,幾千名學生會像鏡湖進發,最勇敢的學生(也可以說最傻的學生)會跳進冰冷的湖中。盡管會出現體溫降低、凍傷以及其他數不清的普通感冒症狀,有些學生認為這每年跳一次鏡湖的做法關繫到俄亥俄州立大學對密歇根的七連勝。(盡管醫生、緊張的學校管理員們和擔心的家長們確信:這其實和連勝沒有一毛錢關系。)

3. 相比中國喜歡學霸,為什麼美國頂尖大學熱衷招收體育特長生

毫無疑問,目前在國內,最受歡迎的是「學霸」,畢竟那可是「別人家的孩子」,光芒四射。可到了美國,「學霸」卻比不上體育特長生。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快跟小編一起看看吧!

在中國,學霸是最受學校老師喜愛的,同學和同學家長也以仰慕的眼光看著學霸,學霸就是男神,女神,受萬千寵愛於一身,無往而不利。而在美國,是哪類學生是能像螃蟹一樣橫著走的呢?不是學霸,而是橄欖球隊隊長。

如果有學生考SAT拿到1600滿分,被哈佛錄取,不要說上學校網站頭條,連新聞都沒有。但是如果學生將在大學里參加體育隊,那可是學校的特大光榮。

學校網站的首頁可以看到學生和未來就讀的大學教練握手的照片和有關新聞,高中校長會親自接見,有可能這所大學是排名50開外的大學,但學校對這個體育特長生的關注遠遠比那SAT滿分的學生要多。體育好的學生在申請美國高中的道路上是非常有優勢的。

01

為什麼體育對美國學校那麼重要呢?

立方娛樂2號:

歸根結底是和錢有關。

美國大學橄欖球隊的教練有可能比校長的收入還要高,球隊經常贏球,有錢校友就會支持校隊,買票看球並每年不斷捐錢給學校,學校的spirit和人氣也會上揚。學校的奧數再好也很難鼓舞學校spirit 精神。

很多中國家長已經認識到體育的重要性,常常問到孩子應該練哪項體育會幫助申請美高。

首先,我先聲明在美國人眼裡,乒乓球和羽毛球不算體育。東部高中基本上沒有這類校隊,所以請不要再和美國招辦說「我最棒的體育活動是乒乓和羽毛球。」加州華人越來越多,有些學校有羽毛球隊,但東部我還沒有碰到過。

第二,如果學生每周練某項體育一周才一小時,我可以確定那項體育不是學生的特長,最多是興趣而已。

第三,如果學生到了13、14歲才想開始發展某項體育,已經太晚了。要想讓孩子體育好,需要從小學開始。

美國一般老百姓覺得體育是一個鍛煉人格的活動,不只是強身健體。美國各個小鎮上都有政府支持的各項團體體育俱樂部,從幼兒園開始,教練都是爸爸們,無論他們多忙,但是永遠都可以抽出時間做足球教練或橄欖球教練,他們年輕的時候也是運動員。

這些非職業教練教導隊員不只是贏球,更多是:

團隊精神(teamwork)

體育精神(sports manship)

忍耐力和毅力(enrance and perseverance)

態度(attitude)

如何在球場上慘敗後吸取教訓(how to deal with failures)

我認識一個白人爸爸,因為投資銀行工作原因,每周紐約和墨西哥市來回,再怎麼累,周六早上六點一定出現在紐約冰球館幫兒子的冰球隊當教練。

在美國亞裔多的地方,房價是漲了,但是鎮上的團體體育活動就會減少。白人慢慢搬走了,很難找到夠資格的中國爸爸當教練,這也造成了亞裔多的學校體育隊不好,大多數的學生只能拼鋼琴,小提琴,奧數了。

我們常常抱怨現在的孩子不願意吃苦,但是家長並沒有提供孩子吃苦的機會,在美國人眼裡,把高中四年裡只去了貴州一周做支教的經歷做為吃過苦的證明是個笑話。

我覺得現在讓孩子在體育活動上吃苦是有這個必要的。

我認識在美國的一些孩子小學時候在一項體育每周花5個小時,很多孩子同時玩兩項體育,到初中後,每周體育運動少的每周10小時,多的每周20小時,完全沒有誇大。

練冰球的周末早上5點起床,游泳隊的早上上課前游泳訓練,下課後再回到泳池訓練,這樣的訓練下學生才能算有特長,在頂尖高中體育隊才能拿到一席之位。不少美高學生參加體育隊訓練後,體力都撐不住,很難和美國孩子一較長短。

02

家長常問練哪些體育含金量比較高,對申學有幫助?

大多數團體類的運動含金量比較高,但往往中國家長更喜歡個人運動,覺得個人時間好安排,所以一窩蜂的去游泳,網球,擊劍,高爾夫,到最後又是和亞洲人競爭。

現在冰球在國內很火,我一個練冰球的學生5歲開始練冰球,周末早上6點起床。他申美高非常好,雖然標化不高。但和招辦面試時講練球的辛苦遠比廢寢忘食背單詞更有趣。

現在我幫家長規劃體育活動也比較多,家長幫助孩子找到他們自己喜歡的活動,他們才會願意起早貪黑的去參加訓練。

家長需要根據孩子的能力去挑選他們喜歡的活動,根據美國兒童醫生的建議,11-14歲的孩子每天需要至少1小時的運動(vigorous physical exercise)。

家長不要太介意一開始體育成績好與不好,是不是有名次,隨著身體的變化,成績會有改變,重要的是孩子的興趣和家長的堅持。

其實最難的是家長的堅持,送孩子上補習班遠比練體育要輕松。在冷氣房裡背單詞要比在烈日下曬的像非洲難民要舒服很多。但正因為這樣,招辦覺得體育棒的學生有更有趣的人生故事。

中國媽媽在9月1日前忙著破腹產,希望孩子能夠早讀書。而美國家長普遍讓男孩子晚讀書,這其實是和體育有關的。

很多美國私校申請幼兒園設定的男孩和女孩生日的截止日期是不同的,很多男生會晚一年讀書,因為男孩女孩成熟度有很大差別。

如果學生是全年級里體育活動能力強,進校隊比賽得名次機會多,學校受歡迎程度高,和隊友之間的友情較深,自然就會慢慢有領導力。

學生會主席全校只有一個位置,但每個體育隊都需要隊長。每年很多中國家長糾結於要不要復讀這個問題,復讀不只是因為英文能力問題,也不是智商的問題,美國學校更看重學生的交際能力(social skill)。

所以中國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如果不復讀,不單單是比中國復讀的學生年齡小,比美國孩子年齡也小,中國孩子長的年輕(美國當地高中生已經長的像二十幾歲了),課堂發言氣場不夠,更不要講進體育隊或競選學生會主席了。

體育特長對申高是非常有幫助的,但這不是我寫這篇文章的本意。我希望更多的學生能喜愛運動,不是單單為了申學,而是能有健壯的體格。我接觸到的不少學生都是吃貨,但運動不夠。

不少學校體育教練和我講過「Chinese students quit easily.」中國學生遇到挑戰,很快就想到放棄。體育不僅鍛煉人的意志力,也能改善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不要把時間都花在補習課上,每天花一個小時好好運動吧。

Aphrora:

究其原因,固然有活躍校園文化的考慮,但更根本的,則在於美國社會對體育的重視,體育在人才培養中的特殊作用,校友捐贈以及校際商業比賽的利益驅動,等等。

脫離了這些具體而微的背景因素,就不可能准確理解體育特長生在美國大學中的存在。

首先,美國是一個非常重視體育的社會,尤其偏愛戶外運動。

住在郊區的人家,一般都會在院子里至少安裝一個籃球筐。城市公寓也會配置設施齊全的健身房。

周末美國家庭喜歡遠足、跑步和騎自行車。在西部,寬闊的道路會劃出專門的跑步和自行車道,隨處可見大汗淋漓的運動者。

美國孩子的課余時間,大部分在運動場上度過,越是年齡小的孩子,越是滿校園里瘋跑瘋玩。運動已經成為普通美國人的生活習慣,使他(她)們充滿活力、樂觀向上、自信陽光。

和一般性的認識相反,美國社會對運動的重視並非與生俱來。實際上,就在150年前,美國人還並不怎麼重視體育。

當時,伴隨著工業化的快速推進,從事金融和管理工作的「辦公室一族」大量增加,再加上內戰之後的繁榮使美國人沉湎於紙醉金迷、驕奢淫逸的物質生活,喪失鬥志,找不到生活的真諦,從而導致民眾體質不斷削弱,國民陽剛之氣日漸消失。

那時候,一個典型美國人的形象是:「夜幕降臨時拖著疲憊的身軀下班回家。他的大腦還在不斷地運轉而身子骨已經散架了。」

面對這種普遍性的社會危機,一些有識之士憂心忡忡,他們一方面大聲疾呼,每個人都有責任鍛煉身體,強健體魄,以便有能力承擔生活重任,提高生活質量;另一方面,他們從學校入手,通過教育影響和改變人們對體育的認識。

在他們的努力下,美國人的觀念開始發生變化。人們逐漸意識到,體育在塑造性格、提升境界、凈化靈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和力量,並由此確立了至今歷久不衰的體育生活觀。

另一個因素源於美國頂尖大學對於體育在人才培養中的特殊作用的認識與理解。

那些富有遠見的校長認為,頂尖大學如果要培養未來領導美國和全球的領導者,就絕不能把目光僅僅局限在考試成績高、學術潛力大的學生身上,而要培養能夠面對、分析、駕馭、處理復雜資訊和艱難局面的「完整的人」。

一個整天沉湎於書本的柔弱嬌嫩的書獃子是不可能有能力應付真實世界裡瞬息萬變的種種挑戰的。在某種程度上,對於政治(特別是國際政治)和商業來說,野性、精明、堅毅以及對人性的洞察等品性也許比對學術的興趣重要的多。

1960年,哈佛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本德在他離任前的一份長篇報告中宣稱,一個完全由學術成績頂尖學生組成的群體是不健康的,它不利於學生個體充分、全面的發展。

這一觀點深刻地影響了此後哈佛和其他頂尖大學的招生培養政策。實際上,美國頂尖大學對體育的偏愛可以追溯到盎格魯撒克遜精英文化的母體――英國。

19世紀末,當鑽石大亨塞西爾羅德在牛津大學確立著名的「羅德獎學金」選拔標准時,曾明確表示他不想要「書蟲」,而要有能力的「對有男人味的戶外運動有所愛好並表現不凡」、同時還要有點「殘暴」的學者。

為了確保實現這一要求,他甚至為陽剛運動設置了具體的權重(20%),並將其提高到和學業同等重要的地位。

大學對體育的認識受到用人機構選擇員工的直接影響――它們對體育特長生情有獨鍾。

例如,招聘哈佛畢業生的用人單位認為,所有能被哈佛錄取的學生都是足夠聰明的。

在這種情況下,體育隊或其他學生團體的領袖將更被看重,因為擔任領袖的經歷使他們比平均成績優異的學生更可能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取得成功。

更極端的例子是,華爾街一家咨詢公司招聘畢業生的對象居然只瞄準所有大學運動隊的隊長。

因為它發現,與高分學生相比,這些學生所具有的堅毅、時間管理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等素質使他們更適合在商界立足。當然,還有一些校隊隊員在大學畢業後直接進入職業賽場,逐步成長為獲得巨大成功的職業選手。

比如,全美歷史上最著名的高爾夫球員老虎伍茲就是從斯坦福大學高爾夫球隊走上職業生涯的巔峰的。

03

到底大學和用人單位看重了體育在促進學生成長中的哪些作用呢?

首要的是勇往直前,不屈不撓、堅持不懈的意志。

運動可以幫助學生獲得在激烈的對抗和競爭中,面對落後和不利的局面時調整心態、沉著應對、快速決定並重拾活力的經驗。運動還可以幫助學生習慣於接受有悖於自己意願的事實――不可能所有的比賽都能贏,他(她)們可以輸掉比賽,但不可以被擊垮。

其次是遵守規則的意識。

所有的體育比賽都有明確公平的規則,參與者必須在規則范圍內行動,違反規則將受到懲罰。一次比賽就會使學生深刻理解規則和遵守規則的重要性。這些經歷在學生心靈中所產生的影響要遠比課堂上老師的說教大的多得多。

第三是團隊合作的精神。

特別是在群體比賽項目中,雖然個人能力很重要,但決定最終勝利的,往往是團隊的共同努力。學生將從親身經歷中明白,勝利屬於整個團隊而不是個人。

這就要求運動員具有自我奉獻的精神,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悅,共同承擔失敗的責任,而不是推卸責任。

最後但並非不重要的是,體育賦予人的靈魂以一種神奇的力量,能從最一般的意義上體現人類追求卓越的精神。在賽場上,運動員必須竭盡全力去挑戰自我,發展和利用自己的潛能,力盡所能達到最高境界。

這些品質在學生的未來生活和職業發展中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大學應當將這些寶貴的價值注入到所有學生的靈魂中去。

第三個因素是校友捐贈。

對於頂尖私立大學來說,這是影響大學招生和培養政策最重要的風向標之一。由於捐贈是私立大學最主要的財政來源,大學不可能對校友的態度置之不理,也沒有動力和理由拒絕他(她)們的慷慨捐贈。

許多熱愛運動的校友基於對大學時代參與體育活動的美好記憶,基於對體育塑造學生靈魂,促進社會發展的深刻認知,投入大筆資金用於建設母校的體育場館設施和贊助體育比賽,甚至直接設立體育特長生的獎學金。校友的行動有力地推動了大學體育運動的開展和體育特長生的招生。

最後一個因素是校際商業比賽的利益驅動。

在實用主義盛行的美國,這一點實際上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盡管按照全美大學體育聯盟和常春藤聯盟的規定,參與比賽的運動員必須是業余而非職業運動員,不能通過比賽賺錢,但校際之間的比賽卻是不折不扣的商業比賽。

它們為大學帶來了豐厚收入:一部分收入來源於門票。那些傳統的橄欖球、曲棍球和棒球比賽,往往會吸引數十萬觀眾的參與,不僅有學生和校友,還包括學生家長和所在社區的居民。另一部分收入來源於電視台和網站對體育賽事的轉播。

還有一部分收入來源於冠名費和商業廣告牌――幾乎每場大學的曲棍球校際比賽的場地上都掛滿了形形色色的商業廣告牌。

除收入外,校際比賽的商業性還體現在對體育教練的薪酬支出上。這些教練是大學里薪酬最高的人,遠遠高於大學教授,並且其薪酬水平完全取決於市場競爭。

比如,哈佛大學歷史上首位帶薪的橄欖球教練比爾瑞德的薪水要比當時哈佛工資最高的教授還多30%,甚至可以和有著40年校長資歷的埃利奧特的收入相比。

聲明:本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及時聯系小編刪除,我們會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謝謝。

一直以來我們在盡100%的努力和專業知識做好一件事――規劃你的輝煌人生!北京四達留學專注於留學行業三十年,致力於各國留學項目,為學生提供專業的留學設計方案,院校申請,面試指導等服務。

更多留學內容可搜索「北京四達留學」公眾號,專業留學顧問為您解答。

熱點內容
同濟大學蔣明鏡教授怎麼樣 發布:2025-08-17 08:22:53 瀏覽:924
四川大學開放時間武侯 發布:2025-08-17 08:20:51 瀏覽:156
北京理工大學新生開學時間 發布:2025-08-17 07:59:58 瀏覽:520
對外經貿大學商務英語博士 發布:2025-08-17 07:52:54 瀏覽:705
武漢中南大學胡教授 發布:2025-08-17 07:48:03 瀏覽:823
桂林理工大學管理專業 發布:2025-08-17 07:40:29 瀏覽:555
在校大學生美國簽證拒簽 發布:2025-08-17 07:33:21 瀏覽:450
威海大學護理考研 發布:2025-08-17 07:33:21 瀏覽:552
美國大學有韓語專業嗎 發布:2025-08-17 07:21:59 瀏覽:883
煙台大學農學研究生導師 發布:2025-08-17 07:16:55 瀏覽: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