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016推免名單
A. 中國地質大學2024屆保研簡況
中國地質大學2024屆保研簡況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024屆保研名單合計965人,其中包括通過常規途徑獲得推免資格的935人以及通過「創新發展指標」獲得推免資格的30人。以下是對保研簡況的詳細分析:
一、推免生總人數及構成
- 總人數:2024屆保研名單合計965人。
- 常規推免:地球科學學院等20個學院公示的推免生名單共計935人,這是保研生的主要構成部分。
- 支教團:在常規推免生中,包含支教團11人,他們將在完成支教任務後繼續深造。
- 創新發展指標:另外,還有通過「創新發展指標」獲得推免資格的30人,這部分學生通常在科研、創新或社會實踐等方面有突出表現。
二、學院分布
由於具體各學院的保研人數未詳細列出,但根據公示信息,可以確認保研生分布在地球科學學院等20個學院中。這些學院涵蓋了地質學、資源勘查工程、環境科學、土木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多個學科領域,體現了中國地質大學以地球科學為主要特色,同時多學科協調發展的辦學特點。
三、保研政策與趨勢
- 政策導向:中國地質大學作為教育部直屬高校,國家「211工程」、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其保研政策旨在選拔優秀學生繼續深造,培養高層次人才。近年來,學校不斷優化保研政策,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考察。
- 趨勢分析:從歷年的保研數據來看,中國地質大學的保研人數逐年增加,這既反映了學校教學質量的提升,也體現了社會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同時,「創新發展指標」的引入,也體現了學校對科研創新和社會實踐能力的重視。
四、學校簡介與優勢
- 歷史沿革: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前身為創建於1952年的北京地質學院,1960年成為全國重點院校。1970年學校整體遷至湖北辦學,1974年定址武漢,更名為武漢地質學院。2006年教育部、原國土資源部簽署共建中國地質大學協議。
- 學科特色:學校以地球科學為主要特色,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2個一級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此外,學校還設有多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和省級重點學科。
- 科研實力:學校擁有強大的科研實力和豐富的科研成果。近年來,學校在地質勘探、資源開發、環境保護等領域取得了多項重要成果,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 校園環境:學校位於武漢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腹地,環境優美,交通便利。新校區「資源環境科技創新基地」已經正式投入使用,為師生提供了更加先進的教學和科研條件。
五、總結
中國地質大學2024屆保研簡況呈現出人數增加、學科分布廣泛、政策優化等特點。這既體現了學校教學質量的提升和科研實力的增強,也反映了社會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未來,中國地質大學將繼續秉持「艱苦樸素、求真務實」的校訓精神,培養更多優秀人才,為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B. 2016年推免研究生有多少報上外的
具推薦免試研究生資格高校2007年新增20所
新增20所碩士推免資格院校名單:
武漢科技大學 西南民族大學 長春理工大學 西安外國語大學
重慶郵電大學 北京電影學院 蘭州交通大學 哈爾濱醫科大學
中北大學 昆明醫學院 河南農業大學 新疆醫科大學
湖南農業大學 山東中醫葯大學 廣州中醫葯大學 華南熱帶農業大學
江西財經大學 南京中醫葯大學 華東政法學院 浙江中醫葯大學
以前就具有推免資格的
北京市
北京大學 北京外國語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語言大學
清華大學 中國傳媒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中央財經大學
北京工業大學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外交學院
北京理工大學 國際關系學院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體育大學
北京化工大學 中央音樂學院 北京工商大學 中國音樂學院
北京郵電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首都醫科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
北京中醫葯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首都師范大學
天津市
南開大學 天津師范大學 天津大學 天津財經大學
天津科技大學 天津醫科大學 天津工業大學
河北省
河北大學 河北師范大學 河北建築科技學院 燕山大學
華北電力大學 河北醫科大學 河北工業大學 河北農業大學
山西省
山西大學 山西醫科大學 太原理工大學
內蒙古自治區
內蒙古大學 內蒙古農業大學 內蒙古工業大學
遼寧省
遼寧大學 沈陽農業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中國醫科大學
沈陽工業大學 大連醫科大學 東北大學 沈陽葯科大學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遼寧師范大學 大連海事大學 東北財經大學
吉林省
吉林大學 東北師范大學 延邊大學
黑龍江省
黑龍江大學 東北農業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東北林業大學
哈爾濱工程大學 哈爾濱理工大學 大慶石油學院
上海市
復旦大學 上海中醫葯大學 同濟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師范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
上海理工大學 上海財經大學 上海海事大學 上海體育學院
東華大學 上海音樂學院 上海水產大學 上海大學
江蘇省
南京大學 江南大學 蘇州大學 南京林業大學
東南大學 江蘇大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 南京農業大學 江蘇科技大學 南通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 南京醫科大學 南京工業大學 中國葯科大學
南京郵電學院 南京師范大學 河海大學 揚州大學
浙江省
浙江大學 浙江師范大學 浙江工業大學 中國美術學院
安徽省
安徽大學 安徽農業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安徽醫科大學
合肥工業大學 安徽師范大學 安徽理工大學 安徽財經大學
福建省
廈門大學 福建醫科大學 華僑大學 福建中醫學院
福州大學 福建師范大學 福建農林大學 ,
江西省
江西農業大學 南昌大學 江西師范大學
山東省
山東大學 山東農業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山東師范大學
山東科技大學 曲阜師范大學 石油大學(華東) 青島大學
河南省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 河南大學 鄭州大學 河南師范大學
湖北省
武漢大學 華中師范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湖北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三峽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
湖南省
湘潭大學 中南大學 湖南大學 湖南師范大學
廣東省
中山大學 華南農業大學 暨南大學 華南師范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廣西壯族自治區
廣西大學 廣西師范大學 廣西醫科大學
重慶市
重慶大學 四川外語學院 西南大學 西南政法大學
重慶醫科大學
四川省
四川大學 四川農業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 成都中醫葯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四川師范大學 西南石油學院 西華師范大學
成都理工學院 西南財經大學 西南科技大學 成都體育學院
貴州省
貴州大學 貴陽醫學院
雲南省
雲南大學 雲南師范大學 昆明理工大學
西藏自治區
西藏大學
陝西省
西北大學 西安科技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陝西科技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西安工程科技學院 西安理工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陝西師范大學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長安大學
甘肅省
蘭州大學 西北師范大學 甘肅農業大學
青海省
青海大學
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夏大學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新疆大學 石河子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