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日常生活
① 美本畢業來答 美國本科 四年真實花費 學費 生活費
在美國上學,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學校,花費差別很大。在美國讀書總體上基本的日常必須開銷包括學費,書費,保險,住,吃,開車油費,買衣服。
美國每個學校和每個學校的學費都不一樣,這個需要到學校的官方網站上查詢。一般最便宜的公立大學一年學費只有1萬多美元,最貴的大學一年學費可以到6萬-8萬多美元。
除去學費,其他的開銷各個地方差別最大的主要是房租。假如你在紐約上學,和別人合租一個兩室一廳的房子,現在的房租一間一個月大概要花費在1500美元左右。在洛杉磯,基本上花費1000美元一個月的話,只能住很差的房子。好點的至少要在1200-1500.
現在在我以前上學的地方,密蘇里哥倫比亞,美國中部小鎮,房租很便宜,大概一個月需要花費500美元。(一般都是和別人合作,自己住一個單間)
在美國其他的開銷個地方差別不會太大。另外其他方面的開銷,在美國也都是非常便宜,普遍大大低於國內的開銷。
② 美國大學生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美國的大學可說是美國生活最充滿活力的部分。大學即城市,沒有圍牆的校園意味著校園生活就是社會生活,師生們的生活甚至是社會生活最精彩的組成,比如研討社會問題,反對戰爭,實踐各種膚色和種族和性別交融,等等。
首先還是去圖書館看看吧,研究生圖書館和本科生圖書館及各類專業圖書館雖然有分類區別,實際上卻是可以隨時進出,不分等級的。圖書館多半實行循環開放,如第一天上午8點到第二天上午5點,或者第一天下午8點到第二天上午9點,也就是說,圖書館幾乎是不關閉的,你可以選擇自己愛好或者方便的不同時間段進入自己學習狀態。聯機電腦和無線上網使得交流和找尋資料很方便。而閱覽室分為單獨間,幾人間,和多人空間,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個人狀態選擇學習環境,以求最好效果。對於那些喜歡鬧中求靜的讀者來說,可以交談的多人空間自然最令人神往,而這樣的空間往往人也最多,就像一個嗡嗡的蜜蜂箱。現在我就在這個箱中像一隻蜜蜂一樣專心自己的花朵。我的手提電腦連接著大閱覽室一個廊柱上的插座,以保證電壓穩定,無線上網使得我可以隨意到達中國網站,包括我們自己的兩性視野網。
現在去學生們的學術活動空間,這樣的空間往往是流動的,並且不需要導師參與,學術主持人由學生們輪流擔任,學術主題由現實國際情況提煉出來,比如支持誰競選,支持誰得獎,研討某國重大問題,或者戰爭問題,國際關系等等。如果邀請相關學者為這樣的學術活動主講,往往是學生們自己申請相關課題經費,吃飯則是 AA制,學生們共同分擔。學術不僅和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學術活動組織本身,也成為展示社會活動能力的場所。
一次我和一位哈佛大學來密西根大學任教的朋友交談,得知美國大學生對於論文選題的選擇,不僅與個人興趣相關,更與國際形勢需要相關,一些學生們甚至把中國問題研究當成自己的論文方向。我想到在國內很少有學生會把美國問題研究當成自己個人的論文選題,便向朋友細了解這些美國學生對於中國問題的理解深度,結果令我吃驚,他們中有人研究中國農民問題,從毛澤東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到王光美的桃園經驗,再到中國農民問題調查報告,一一有認真比較閱讀和研討。一位研究中國婚姻法的學生則對中國婚姻立法的各次細變都有認真了解。在國內常常聽到的樂觀論調是,中國人對於世界的了解,特別是美國的了解,比美國人要強得多,說美國人對於中國的了解,基本上停留於文革,甚至還在小腳、小辮子階段。從美國大學生的論文,代國家思考、有國際視野來看,這樣的論調可說不攻自破。反而是我們國內的英語教育堪憂,常常僅僅停留於語言學習而不進入文化體制和問題教學,即使英語很好到了國外也需要重新學習生活和制度,自然很難對於別人的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批評了。
美國大學師生都有租房住的習慣。大學老師在沒有成為副教授之前,隨時可能流動到不同學校,所以租房住的情況很普及。而學生們也很少住集體宿舍,合租房住,和非學生的房東及其他各類人合住,生活的一切都得自己動腦動手,大學生活不僅是讀書,更是學會社會人生,體驗生活復雜和學會把生活搞好,生活和學習一體的實踐,令學生們對於經濟和知識和社會體制,都有深入地體驗和思考,並且因而可以和學習互動,這也是為什麼在美國的大學課堂上,老師會更多傾聽學生提問和自己解答,因為學生和老師一樣,都是知識的生產者和反思者,而不是被動接受者。
美國大學生每學年需要閱讀很多書,老師通常不講解書的內容,而是在課堂上提問和讓學生提問並講解,而相關提問和講解與更多書聯接,如果不自覺閱讀,幾乎不能進入知識系統,所以大量時間在圖書館可說是學生生活日常狀態。與此相關是到各地和各國體驗生活,由一位老師帶領,到中國或者其他不同於美國的國家實地體驗,並且要求到別人的家庭中觀察生活,感受文化和文明的日常差別。學會與差異相處,和多元共存,從而理解自己,這一切,就是美國學生在大學期間的學習。這樣的學習當然不可能與現實的生活脫節,也不會發生畢業後不適應社會生活的情況。因為大學生生活就是最好的社會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