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業名單 » 美國大學應試厲害

美國大學應試厲害

發布時間: 2025-09-06 03:03:43

『壹』 美國大學憑啥比我們強

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高中生選擇去美國就讀大學本科,而一提到中國和美國的大學教育,很多人也馬上會想到應試教育、素質教育、創造性等詞眼。但長久以來,普通民眾了解到關於美國教育的情況往往是支離破碎的、模糊的,而得出的結論也往往是模稜兩可甚至是前後不一致的。

例如,我們知道,美國中學生的課程很簡單,大學入學測試的難度和水平更是只及中國的初中水平。但另一方面,我們卻看到美國高中生寫出了足以抗衡微軟IE的瀏覽器Firefox。我們只知道美國的教育非常重視創造性教育,卻不知道他們的教育更重視培養基本的學術思考能力。同時我們也很困惑,為什麼美國的大學教育如此自由輕松,卻培養了眾多各行各業的天才級大師,如比爾蓋茨、沃倫巴菲特等。要解釋這些問題,必須要徹底了解美國大學教育理念以及實踐。

美國的教育大學本科教育在美國被稱作為liberal arts ecation。字面意思為自由教育,但其涵義卻非常豐富。liberal ecation最初指在古希臘時期,給自由男人的教育。這里的「自由男人」指的是相對於奴隸、工匠等那些聽從他人命令進行工作的人。而自由的男人則往往有權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道路。到了近現代,liberal arts ecation逐漸成為大學教育的代名詞,相對於具體的職業教育,liberal ecation強調對「人」的教育,而不是對「技藝」的教育,它關注的是如何把一個人教育成一個能夠獨立思考、具有價值觀念和道德操守、了解文化差異的健康個體。Liberal ecation是美國高等教育的特色,它通過對學生的全面教育,培養學生表達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一般來說,在liberal arts ecation系統下,學生需要學習藝術、歷史、哲學、人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領域內的課程。在接受了足夠廣泛的學習後,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選擇一個專業方向,進行進一步的深入學習。因此,雖然當今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新學科、新問題層出不窮,但美國的大學教育依然是緊抱傳統。

與中國的大學教育一樣,美國的大學本科教育一般需要四年時間,也要求學生選擇某一特定的專業。但除此之外,中美大學教育存在著本質上的區別。

首先,雙方對大學教育功能的定位不一樣。就如其名字liberal ecation所表達的一樣,美國人認為大學本科教育是一個自由人最基本的教育,它幫助一個體成長為一個具有理性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的健全人。而中國的大學教育,由於歷史和經濟發展水平等諸多原因,還被定位成培養某方面專業人才的專才教育。雙方最大的區別在於,前者之目標是為了培養健全的個體,使其成為一個稱職的文明社會公民;而後者之目標在於培養工具式的人才。由於兩者在目標上存在著本質的區別,因此中美大學教育在其他諸多方面也存在著根本性的差別。他們又可以集中地體現在專業選擇和課程設置上。

中國的大學生在入學前,就已經確定了某一專業。並且,從進入大學的第一學期,就開始學習專業課程。並且,中國的大學課程中,專業課程(包括核心課程和相關課程)至少佔到總課程數的60%以上。而美國的大學生在進入大學時並無專業之分,而是按照一定的要求學習一些公共科目。這些科目一般要涵蓋一些幾各大系:文學、藝術、歷史、哲學、人文、社會、數學、科學等幾大領域。學生在經過比較廣泛的教育後,能夠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了解社會以及了解各個學科的內涵。

因此只有到了大學三年級,學生才有機會選擇自己所感興趣的專業,並且一般會有一個學術顧問給學生指導。

在確定了專業後,學生開始學習專業課程。但專業課程的比例一般不超過所有課程的1/3。因此,可以想像,美國的大學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在知識寬度、平衡性方面有著顯著的優勢。基本的歷史、人文和哲學教育能夠保證畢業生至少具備基本的現代公民素質。而對不同領域的廣泛而不深入的涉略,能夠讓畢業生保持對科學的興趣,從而為研究生階段進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基礎。這些,都是我們中國的教育需要好好學習的。

『貳』 美國大學本科難嗎

這些年,「出國熱」持續高溫,想必有不少學生留學美國本科,正是為了躲避國內高考吧?然而經歷了十年寒窗苦讀,終於遠渡重洋入學後你卻發現美本比高考奮戰還苦還累還難,因為美國超級注重學生的學習能力,很多課程都很難,憑白給學生增添了不少壓力。

美國的高等教育比中國還「應試」,美國的學生平均學習刻苦程度是中國學生不能比的。對於國際生來說,錄取只是留學生涯的開始,是一個全新的挑戰更高的挑戰,只有幾年如一日脫胎換骨的刻苦努力,才能順利畢業。

學業壓力這點對於優秀學生更為明顯,不少抑鬱症患者都是優等生,多來自於同齡人的壓力,他們一心要保持出眾成績,無形中壓力更大。

首先,在精英大學讀書,學業負擔的確很重,搞定了Assignment、Quiz接踵而至,下面又是Lab,完了之後是Test,以為鬆了一口氣才發現還有一大堆的Paper還沒有寫,搞完之後以為可以稍微放鬆才發現又到了Final!

對名校的學生來說,計算成績的GPA像是頭上的「緊箍」。學生間競爭激烈,別人都學到1點才睡,你若不想墊底不得不兩三點甚至更晚才睡。掛科就更慘了,分數低還有可能拿不到學位證。

其次,大家都是高中時的佼佼者,申請時以高分裱花,以豐富的課外活動、傑出的學術大獎從幾千幾萬同齡人中脫穎而出。披荊斬棘進入夢校,發現在這里更是個世界級的精英聚集地,唯一不缺的就是「各路牛人」才子,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本以為自己是學霸很了不起的存在也黯然失色了,因為總有人能進入你瞠目結舌無法企及的高度,而你所能做的就是陷入新的一輪「闖關打怪」的戰斗中,不得不壓榨自己逼迫自己,用自己的表現去證明我還配待在這里繼續學習的,我還可以做得更好。

大家表面悠閑、如此出色,私下卻都在暗自拼搏較勁,還要在繁重的學業壓力下平衡實習、課外活動以及各種社交活動,而且時刻保持自信和充滿鬥志,內心裡可能已經經歷過一次又一次的崩潰。

誠然,像嚮往的「拋開學的很深的那群人,單純的為了畢業證」那樣,就不會有上面的壓力了吧?

事實上,作為國際生,由於存在很大的中美文化差異,除了語言障礙,學業科目本身很難對付,一些學習習慣都會弄的你無所適從,比如:老師上課的時候並不會特別提醒你需要做什麼,平時記錄什麼,而且日常很多重要通知、作業等都是通過電子郵件的,一不小心就會錯過很多重要事情。這對於在國內什麼事情都由父母、老師操勞的學生,是需要適應好久的。作為成年人了,入學時,學校會給大家發學校的規章制度,你需要仔細理解按部就班去做。

再比如,平日不僅要完成大量的閱讀寫作調研作業,還要精心進行預習准備,不然課堂發言課堂討論會插不上話,participation很差,有掛科風險。這是亞洲學生普遍面臨的問題,一步跟不上,之後會越落越多的。所有課的內容加起來,每天需要完成的事情積成山。除了課業,學生還有其他需要完成的項目,比如一些學校要求的program,需要和其他學生配合共同完成什麼課題項目,因此可能要長期保持「緊張」狀態。

出現困難,可能源於以下幾點

1、缺乏清晰的學業計劃:

入學後對自己的未來沒有明確的規劃,不清楚自己需要做什麼,或在學習上過於鬆散。

學校里總有著形形色色的活動或party,很多學生逃課的次數便「噌噌噌」地往上漲,作業也是趕完為算。久而久之在多姿多彩的大學生活里就失去了自己的原則,從而遇到考試掛科、出勤率低、GPA低,學術不誠信等情況,被學校停學,或是被勸退。因此建議學生根據自己參與的課程或活動發現真正的興趣,盡早確定方向,多向學業導師、教授或校友進行咨詢,快速走出迷茫。

美國本科難,首先,不同專業有不同專業的難。對中國學生來說,難得最凸顯的,不是工也不是理。而是文科。

因為美國本科的文科學習方式,跟國內實在是太不一樣了。

國內大學的文科考核方式絕大部分是知識點的記憶。但美國的文科,除了你要超大量地閱讀各種比磚頭還厚的文獻之外,你還需要在課堂上的參與互動和討論,還要寫好幾十頁的Paper。

每一樣都需要你要有非常強的自主性和投入度。

理工科的話,其實更多的是在課程的壓力上。跟中國孩子從一而終的努力不同的是,美國的小孩,大多玩得非常狠,學得也非常狠,他們已經習慣了這種高強度的壓力。但是中國的孩子剛過去,往往會比較難適應。

以工科為例,光是數學類的課程,工科學生就需要學習微積分I、II和III,微分方程和統計學……航空航天和電氣還需要比機械、土木、軟體和石油等工科專業學更多的數學課程。

這樣大量的「禿頭」課程,學生沒有足夠的毅力和敏銳的學習技巧,真的堅持不下去。

中外大學學習目標的「差不多」,但在美國本科=失敗

在國內,可能我們覺得把期末考試考及格、或者努力一點考到85分以上就「差不多」了。但是在美國本科,你必須在這個基礎上,再做到突破你自己。

美國除了大一大二比較基礎的學習之外,大三開始的課程都需要你主動去推進、要融入非常多你個人的想法、要知道你怎麼去藉助大學的所有資源把一件事情給做成。

比如很多課都是要求你做Project的,文科要寫Paper,理科要自己設計項目。你要自己主動想我該做什麼項目,該怎麼將課上學的東西融入進去,該怎麼跟教授請教,該怎麼跟同學配合等等……全部都需要你自己來主導和推進。

這要學生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要有很強的主動性、領導力、表達能力,才能做好這些事情,才能夠拿到一個很不錯的分數。

這看起來是抽掉了對學生的束縛,讓學生自由了,但是其實對學生能力的全面程度和「極致」程度,是更高的要求。

這是美國本科整體上的難。

在具體的細節上的難,更是讓學生每天都在「崩潰」邊緣試探。比如:

課前需要深度預習,美國讀書,上課不是重點,重點都在課前預習。

美國的上課,是預設你已經把今天要上的課程在課前全部學過了的基礎上,來進行的學習。所以一般課上只表達看法和討論,甚至要你做一些貢獻,比如去啟發其他同學。

學生如果課前不做大量的准備,在課堂上很容易出醜,或者被老師打低分。這就造成美國的本科學生,大多已經習慣了把重心放在課前,課堂上反而是放鬆的。

但中國學生早就習慣了輕輕鬆鬆聽老師把已成結論的知識送到自己耳邊,要改變習慣,真的是,好難!

很多專業課,你可能沒資格學。

美國很多學校的課程是分梯度的,慢慢會越來越難。

比如你大一修的是入門的基礎課程,大二就要修一個更高難度、更專業的課程。專業課可能會要求你前置課程GPA達到3.0以上,也就是80分或者B及以上,你才能接著往後去讀。

如果你的前置課程沒有達到要求分數,就只能再重修這門前置課,並且沒有辦法繼續讀專業課。

如果你重修再不過,比如GPA可能不到2.0,學校就會建議你轉學院,你要更長的時間才能畢業。

不讓學生「歇一口氣」的考核方式,美國本科的考核形式非常多樣、並且貫穿整個學期的每一天。

考勤、課堂表現、作業、論文、研究項目、考試……都是考核你的標准,而並不僅僅是最後期末考試老師劃重點突擊一下。

這就需要你從學期開始到結束,都要不停地努力努力努力,才能有一個比較好的成績。

由此可見,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們,真的是太難了。

更扎心的是,有的大學,不但讓學生難,還讓學生的「難」沒什麼回報。這是因為在美國:越是普通大學,越不好混文憑。

Top 50的學生,反而是更好畢業的,很多甚至提前畢業,比如3年或者3.5年畢業。

但是如果是Top 50之外的大學,尤其是百名開外的學校,因為學生能力的參差不齊和管理上的寬松,學生的畢業率反而會更加低。

由此可見,現在努力學習,一勞永逸去個好學校,是多麼地重要!

用汗水、決心和努力,讓夢照進現實。被任命為美國國務卿的非裔美國人科林鮑威爾說過:「夢想不會通過魔法成為現實;它需要汗水,決心和努力。」

在美國高校看來,如果你的課程很容易,你將無法為將來的職業做好充分准備。你需要學習強有力的知識,才有能力對自己的未來負責任。

這也是美國高校雖然以難度大、低畢業率而讓不少學生艱難掙扎,但是卻少有怨言的原因。

但越是這樣,越需要你加強平時的學習,穩扎穩打,學好語言和打好專業基礎兩不誤,磨煉意志,最後才能走得更穩!

熱點內容
奧克蘭大學旅遊管理專業 發布:2025-09-06 06:16:59 瀏覽:596
華東理工大學化學院研究生導師 發布:2025-09-06 06:16:00 瀏覽:27
武漢大學考研資料哪個比較好 發布:2025-09-06 06:10:59 瀏覽:330
中北大學監考老師是誰 發布:2025-09-06 05:47:51 瀏覽:767
澳洲大學環境專業 發布:2025-09-06 05:42:18 瀏覽:178
大學進老師實驗室 發布:2025-09-06 05:37:53 瀏覽:750
上海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宋 發布:2025-09-06 05:36:36 瀏覽:270
上海大學2016錄取專業 發布:2025-09-06 05:19:31 瀏覽:70
西安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 發布:2025-09-06 05:10:16 瀏覽:562
研究生入學前給導師發郵件 發布:2025-09-06 05:08:22 瀏覽: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