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如何閱讀
㈠ 美國頂尖大學的學霸是怎樣讀書的
美國頂尖大學的學生是如何讀書的?
都說美國大學「寬進嚴出」,其一大原因就體現在大到驚人的閱讀量上。據說,美國大學的教授們會羅列許多書單作為教學大綱,因此,每個學生平均每周的閱讀量要超過500頁!!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正准備去美國留學,需要面對的問題不是「我還有多久才能不用這樣讀書」,而是「我需要怎樣做,才能更加有效率,更加愉快地讀書」。
Tips 1:每50頁閱讀做一段總結
對於一些教授指定的閱讀教材,很多新生會選擇一個字一個字地閱讀,這種傳統的方式好處是夠細致,缺點就是很容易忘記,真到寫論文或考試的時候,讀過跟沒讀過一樣。所以建議做好閱讀筆記。不過,千萬別以為筆記做得越多越好,曾試過讀完某本書後寫了100多頁的總結,當時很有成就感,但真到考試復習的時候才深深覺得,當初為什麼要這么啰嗦,根本看不完啊!有了這樣的教訓後,就把閱讀筆記精簡了,一般50頁的閱讀量只寫3~4行的總結,便於記憶和理解。
Tips 2:只讀「干貨」部分
如果你選擇了文史類的學科,那麼「讀書」對你來說簡直就是個無底洞。以歷史為例,書籍中會有冗長的「原資料」引述,拿來作參照資料是不錯,但如果你想在教授規定的時間里完成作業,那麼,我個人經驗就是用篩選信息的方法來做初次閱讀,直接提取文字中的「干貨」,而跳過一些敘述性的東西。至於怎麼去豐富框架下的內容,你可以等到課堂討論時,博取眾家之長,這可比你一個人在宿舍里死讀書要好得多。
Tips 3:先找結論,再倒推過程
大學教授上課有個特點,那就是一節課的信息量非常得大,一節課幾十個知識點還都是正常范疇,即使你做過預習,相比消化速度依然跟不上教授的節奏,尤其是理工科的學生!所以,關於理工教材的閱讀,我的建議是,先找結論性的東西,這些是知識點,更容易抓到。然後再反過來推敲整個過程,形成知識面,這個「返還」的過程也是復習和思考的過程。
Tips 4:看懂行文邏輯提升閱讀效率
學會讀每一段文字的開頭,這並不是什麼偷懶的方式,相反,這是在訓練閱讀時的邏輯思維!!要知道,很多論文的切入點都很小,大量的內容都是在旁徵博引,而作者的功力就體現在如何把這些引證通過自己的邏輯串聯起來。剛入門的新手,可以先讀每段文字的開頭,大膽揣測作者接下來要講的內容,然後再詳細閱讀下文,把自己想到的和作者寫到的內容進行對比,總結出遺漏不足的部分。長此以往,這樣的訓練不僅可以提升閱讀效率,還有助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