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業名單 » 重慶市優秀博士論文名單西南大學1

重慶市優秀博士論文名單西南大學1

發布時間: 2025-09-07 08:26:21

A. 西南大學文學院的辦學條件

2004年以來,學院教師獲省部級以上獎30餘項,2005年熊憲光教授(排名第二)的《整體建構多層面中國古代文學史系列教材》在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評比中獲二等獎,學院教師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1項(李怡教授《「日本體驗」與中國現代文學的發生》),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1項(何宗美教授《明末清初文人結社研究》),在教育部第一屆至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獎評選中獲獎5項,在重慶市第一至五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選中獲獎22項,1人獲全國師范院校優秀教師曾憲梓教育基金獎,1人獲教育部「霍英東基金」教學三等獎。
文學院共建有1門國家級精品課程(寇鵬程教授主持的《美學與人生》)、2門重慶市精品課程(2004年劉明華教授主持的《中國古代文學》和2005年王本朝教授主持的《中國現當代文學》),4門校級精品課程(漢語言文字學、美學原理、影視藝術概論、語文教學法)。漢語言文學專業2010年被批准為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 學院科研實力雄厚,2006年以來,學院教師獲立項市級及以上科研項目102項,其中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項、重點項目4項、一般項目28項,國家語委重大科研項目1項,教育部社科規劃項目34項,全國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員會項目3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2項,中央統戰部項目1項,重慶市級社科規劃項目37項。
2006年以來,學院教師獲省部級以上獎20餘項,其中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1項,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2項,獲教育部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2項,獲重慶市社科優秀成果獎15項(其中,獲重慶市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 院徽

院訓:仁愛、博雅
學院樓名:雨僧樓 1、院團委
主要舉辦活動:組織舉辦團校培訓、管理學生團員相關工作。
2、院學生會
主要舉辦活動:學院迎新晚會、畢業生晚會、素質拓展活動、志願者活動、文藝活動、寢室美化大賽、班服設計大賽、體育活動等由文學院主辦的活動或相應的學生活動的承辦、組織工作。
3、桃園文學社
桃園文學社成立於1956年5月6日,現掛靠於西南大學共青團委會,文學院共青團委會,屬於學術科技類社團。桃園文學社是現西南大學成立最早的社團,有著悠久的歷史,素有自己的刊物《桃園》,並曾邀請過郭沫若先生親臨西師為該社題詞,葉聖陶先生也曾為該社刊題詞。80年代,桃園文學社培養了一大批文學,新聞界的人才。參加過中外交流和接受過電視台采訪。舉辦過許多經典且口碑極好的活動。
4、普通話發展協會
西南大學普通話交流與發展協會(簡稱「西大普協」)成立於2013年5月27日,是受共青團西南大學委員會、共青團西南大學文學院委員會、西南大學學生社團聯合會三方聯合管理與指導的校級興趣愛好類社團。以開展普通話水平測試前的發音輔正工作為常規活動,同時搭建大學生課余活動第二平台,繁榮校園社團文化!
5、手工藝協會
社團全稱為「西南大學手工藝協會」,又稱「DIY社團」,本社團為興趣愛好類的社團,是由西南大學在校大學生組織並參與的學生社團組織。社團成立於2005年10月,以「自己動手創造五彩繽紛」為社團宗旨,現掛靠於學院文學院。手工藝協會是一個以製作手工藝為主的興趣愛好類社團。 文學院秉承「含弘光大、繼往開來」的校訓和「特立西南,學行天下」的大學精神,經過幾代人薪火傳承,已發展成為學科專業齊全、教學經驗豐富、師資力量雄厚、科研成果豐碩,在國內高校文學院中具有重要影響的教學及科研人才培養基地。2010年以來,學院獲本科教學優秀學院、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先進集體、科研工作先進集體、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學生工作先進集體、重慶市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團隊等榮譽。
傳承歷史輝煌,再塑學院風采。為建成國內外有影響的研究型學院,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文學院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以師資隊伍建設為重點,努力打造一流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黨委書記 楊愛華
黨委副書記 楊濤
黨委副書記 何定龍
院長 王本朝
副院長 張勇
副院長 黃大宏
副院長 肖偉勝 歷屆系主任、院長:
何劍薰
魏興南
彭維金
翟時雨
曹廷華
劉明華
王本朝
歷屆黨委書記:
蘇鴻昌
唐正康
李世溶
王運章
楊秀
許子清
梁光志
李茂康
鄧力
張勇
楊愛華

B. 陳安濤的介紹

陳安濤,西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獲得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朱智賢心理學獎獲得者。西南大學心理學部部長助理、認知與人格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中國心理學會普通心理學與實驗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重慶市心理學會副理事長,重慶市心理學會常務理事,重慶市心理學會生理心理學專業委員會主任。研究興趣集中在注意和認知控制方面,綜合運用行為科學和認知神經科學的方法,在認知、情緒和社會三個層面探討沖突的產生、解決和適應等問題。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身份在Human Brain Mapping, NeuroImage, SCAN, Scientific Reports, 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等國際SCI/SSCI期刊,以及《中國科學》、《科學通報》、《自然科學進展》、《心理學報》等國內專業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90餘篇。先後主持五項國家級科研課題。

C. 范艷華學習工作經歷

范艷華的學習工作經歷如下

  • 學習經歷

    • 本科:2000年畢業於西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獲得理學學士學位。
    • 博士:2000年至2006年期間,在西南大學生物技術中心攻讀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專業博士研究生,並於2006年獲得博士學位。期間,他的博士論文獲得了重慶市優秀論文獎和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這是西南大學首篇獲得此獎項的博士論文。
  • 工作經歷

    • 博士後研究:2009年至2011年,在美國佛羅里達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
    • 研究員:2011年破格晉升為研究員。同時,2010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 科研項目與論文發表:范艷華主持了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並在國際權威雜志上發表多篇SCI論文,研究水平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請注意,這里介紹的范艷華是西南大學生物技術中心研究員,而非同名的國家一級演員范艷華。

熱點內容
交大本科生招生網 發布:2025-09-07 12:50:59 瀏覽:64
研究生本科生就業推薦表 發布:2025-09-07 12:49:38 瀏覽:529
四川大學商學院揭筱紋教授 發布:2025-09-07 12:49:22 瀏覽:997
2016年北京大學口腔在職博士 發布:2025-09-07 12:48:40 瀏覽:67
借貸平台大學生 發布:2025-09-07 12:47:52 瀏覽:452
2018東北大學考研專業 發布:2025-09-07 12:32:57 瀏覽:281
美國大學學費清單 發布:2025-09-07 12:27:20 瀏覽:359
美國大學的助理教授 發布:2025-09-07 12:27:17 瀏覽:482
互聯網加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收獲 發布:2025-09-07 12:18:52 瀏覽:900
博士期間換導師可以嗎 發布:2025-09-07 11:57:44 瀏覽: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