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南翔任清華大學時間
Ⅰ 清華北大學校建校多長時間
到2015年為止,清華大學建校104年了。
清華大學於1911年建校,依託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建立,因坐落於北京西北郊的清華園而得名。初稱「清華學堂」,是清政府設立的留美預備學校;翌年更名為「清華學校」。為嘗試人才的本地培養,1925年設立大學部;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學校南遷長沙,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聯合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遷回北京清華園原址。
清華大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選」珠峰劃「、」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是C9聯盟、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清華—劍橋—麻省理工學院低碳能源大學聯盟成員,中管副部級建制。
清華大學是中國乃至亞洲最著名的高等學府之一,2位共和國主席、7位中央政治局常委、14名兩彈一星獲得者、600餘名院士從這里走出,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等一大批學術巨匠曾在此執教,在長達百年的辦學歷史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清華深切影響著中國近現代發展進程,為社會繁榮、國家富強作出了廣闊遼遠、歷久彌新的重要貢獻,一如清華園工字廳內對聯所書——「檻外山光,歷春夏秋冬、萬千變幻,都非凡境;窗中雲影,任東西南北、去來澹盪,洵是仙居」。
Ⅱ 清華大學建於哪年,第一任校長是誰
清華大學誕生於1911年,此時名叫清華學堂,周自齊(男)任監督,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唐國安(男)任校長。
1912年10月,清華學堂更名為清華學校(Tsinghua college),歸北京政府外交部管轄,面積450餘畝,校園建築體現出「中西文化,薈萃一堂」的特點。學制8年,分中等、高等兩科,高等科學生畢業後一般插入美國大學二、三年級。
1916年清華學校正式提出改辦完全大學,1925年設立大學部,同年設立國學研究院,開始向完全的大學過渡。
(2)蔣南翔任清華大學時間擴展閱讀:
清華大學形象標識:
一、校徽&校名
清華大學校徽為三個同心圓構成的圓面,外環為中文校名(繁體)、英文校名(TSINGHUA UNIVERSITY)和建校時間,中環為校訓字樣,中心為五角星;校徽原型起源於清華學校兵操訓練營的軍旗。
徽章為題有學校橫式中文標准字校名的長方形證章。
1950年6月,毛澤東主席應清華師生的要求,親筆題寫了校名「清華大學」。由毛主席題寫的校名字樣,已成為清華的一種特殊標志,極有代表性。毛主席親筆題寫的原件,保存在清華大學檔案館。
二、校旗
校旗為學校標准色長方形旗幟,中央印有學校標志與橫式中英文標准字校名左右標准組合。
三、校色&校花
校色為紫、白兩色。
校花為紫荊花(Cercis chinensis)及丁香花(紫丁香Syringa oblata、白丁香Syringa oblate Var.alba)。
Ⅲ 蔣南翔的介紹
蔣南翔來(1913年9月7日-1988年5月3日),江蘇宜興人自,馬克思主義教育家、中國青年運動的著名領導者、中共中央黨校第一副校長。1932年9月入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學習,翌年參加中國共產黨,曾任清華地下黨支部書記,是一二·九運動的重要領導人之一。1952年11月至1966年6月出任清華大學校長。1956年5月至1966年6月兼任清華大學黨委書記。期間還任中共北京市高校黨委第一書記、教育部副部長、高等教育部部長等職。1977年後任國家科學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部長、中央黨校第一副校長等職。
Ⅳ 清華大學歷任校長
網路里搜清華大學,然後找歷任領導那一段。
Ⅳ 清華大學是什麼時候建立的
清華大學的前身是清華學堂,始建於1911年,曾是由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建立的留美預備學校。1912年,清華學堂更名為清華學校。1925年設立大學部,開始招收四年制大學生。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並於1929年秋開辦研究院。清華大學的初期發展,雖然滲透著西方文化的影響,但學校十分重視研究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瑰寶。以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為代表的清華學者,主張中西兼容、文理滲透、古今貫通,對清華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抗日戰爭爆發後,清華大學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在昆明組成西南聯合大學。在戰火紛飛、物質條件極度匱乏的歲月里,師生休戚與共、艱苦辦學,聯大也以名師雲集、水平高、學風好而蜚聲海外,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抗日戰爭勝利後的1946年,清華大學遷回清華園原址復校。
清華大學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在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運動中,在震撼全國的"一二·九"愛國民主運動中,在"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的斗爭中,一代代清華仁人志士在探求救國道路、傳播先進思想、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斗爭中成為後世的楷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過1952年國家高等教育的院系調整,清華大學成為一所多科性的工業大學,重點為國家培養工程技術人才。1952年11月蔣南翔出任清華大學校長,積極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辦學道路,在培養又紅又專、全面發展的工程技術和尖端科技人才方面成績卓著.
1978年以來,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過程中,清華逐步恢復了理科、經濟管理和人文社會科學等學科。清華大學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期。清華有著在首屆全國研究生院評估中名列榜首的研究生院,有著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及清華教育資源的繼續教育學院。目前,清華大學設有理學院、建築學院、土木水利學院、機械工程學院、信息科學技術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法學院、美術學院、公共管理學院、應用技術學院、醫學院等12個學院共48個系。目前,清華大學已成為一所具有理、工、文、法、醫、經濟、管理和藝術等學科的綜合性大學。
水清木華90載,清華發散著獨特的精神魅力。這里治學嚴謹、學風濃郁,有著良好的學術水平和教學質量。清華大學現有教職工約7500人,其中中科院院士25名、中國工程院院士24名,正高級職務1100多人,副高級職務1800多人。他們正在以自身的學科優勢同世界學術界對話,擔當著"科教興國"的重任。
清華大學所傳承的是培養具有"為國家社會服務之健全品格"的人才的教育理念,建校至今,她共培養了近10萬名畢業生,其中包括一批又一批中華民族引以為豪的學術大師、興業之才和治國之才。清華大學一直是全國最優秀考生心嚮往之的所在,目前,清華在校全日制學生25000多名,其中本科生14000多名,碩士生7400多名,博士生3700多名。
作為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校,今天的清華大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以綜合性、研究型、開放式的姿態跨入嶄新的二十一世紀已成為今天全體清華人的努力方向。"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清華精神必將濡染著一代又一代的清華人,為我們民族的崛起與騰飛奮斗不止。
1911年 建立「清華學堂」後更名為「清華學校」(留美預備學校)
1925年 設立大學部
1928年 改建成國立清華大學,有文、法、理、工4個學院,16個系
1937年 南遷長沙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聯合組成長沙臨時大學
1938年 長沙臨時大學遷到昆明,更名西南聯合大學
1946年 遷回北京清華園復校,有文、法、理、工、農5個學院,26個系
1952年 經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成為多科性工業大學
1978年 恢復全國高等教育招生考試
1984年 建立國內第一個研究生院
在管理工程系基礎上建立經濟管理學院
在已有理學科系基礎上恢復理學院
1985年 建立國內第一個繼續教育學院
1988年 在建築系基礎上建立建築學院
1993年 在已有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系、所基礎上建立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1994年 在已有信息學科系、所基礎上建立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1996年 在已有機械類學科系、所基礎上建立機械工程學院
1999年 恢復建立法學院
建立應用技術學院
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並入,成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2000年 在已有土木水利類學科系、所基礎上建立土木水利學院
在公共管理系的基礎上建立公共管理學院
Ⅵ 清華大學的歷屆校長校長任職時間,最好有其資料
清華大學歷任校長及黨委書記一覽表
學校名稱及起訖年月 姓 名 職 務 任 期
清華大學 1949年1月至今 顧秉林 校長 2003.4 - 至今
陳 希 黨委書記 2002.2 - 至今
王大中 校長 1994.1 - 2003.4
賀美英 黨委書記 1995.9 - 2002.2
方惠堅 黨委書記 1988.9 - 1995.9
張孝文 校長 1988.10- 1994.1
李傳信 黨委書記 1984.2 - 1988.9
高景德 校長 1983.5 - 1988.10
林 克 黨委書記 1982.7 - 1984.2
劉 達 黨委書記 1977.4 - 1982.7
校長 1978.6 - 1983.5
蔣南翔 校長 1952.11- 1966.6
黨委書記 1956.5 - 1966.6
袁永熙 黨委書記 1953.9 - 1956.5
劉仙洲 院系調整
籌委會主任 1952.6 - 1952.9
何東昌 黨委書記 1950.3 - 1953.9
葉企孫 校務委員會
主任委員 1949.5 - 1952.6
彭佩雲 黨總支書記 1949.3 - 1950.3
馮友蘭 校務會議
臨時主席 1948.12- 1949.5
國立清華大學 1946.10 - 1948.12 梅貽琦 校長 1946.10- 1948.12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1938.3 - 1946.5
(北大清華南開組合) 梅貽琦 常務會主席 1938.5 - 1946.5
清華校長
國立長沙臨時大學 1937.10- 1938.2
(北大清華南開組合) 未設校長,設立「常務委員會」,由北大、
清華、南開三校校長任常務委員
國立清華大學 1928.8 - 1937.8 梅貽琦 校長 1931.12- 1937.8
吳南軒 校長 1931.4 - 1931.6
羅家倫 校長 1928.8 - 1930.5
清華學校 1912.10 - 1928.8 溫應星 校長 1928.4 - 1928.6
曹雲祥 校長 1922.4 - 1927.12
金邦正 校長 1920.9 - 1921.10
張煜全 校長 1918.7 - 1920.1
周詒春 校長 1913.10- 1918.1
唐國安 校長 1912.10- 1913.8
清華學堂 1911.4 - 1912.10 唐國安 監督 1912.4 - 1912.10
周自齊 監督 1911.2 - 1912.4
Ⅶ 清華大學什麼時候建成的
清華大學的前身是清華學堂,始建於1911年,曾是由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建立的留美預備學校。1912年,清華學堂更名為清華學校。1925年設立大學部,開始招收四年制大學生。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並於1929年秋開辦研究院。清華大學的初期發展,雖然滲透著西方文化的影響,但學校十分重視研究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瑰寶。以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為代表的清華學者,主張中西兼容、文理滲透、古今貫通,對清華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抗日戰爭爆發後,清華大學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在昆明組成西南聯合大學。在戰火紛飛、物質條件極度匱乏的歲月里,師生休戚與共、艱苦辦學,聯大也以名師雲集、水平高、學風好而蜚聲海外,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抗日戰爭勝利後的1946年,清華大學遷回清華園原址復校。
清華大學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在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運動中,在震撼全國的"一二·九"愛國民主運動中,在"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的斗爭中,一代代清華仁人志士在探求救國道路、傳播先進思想、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斗爭中成為後世的楷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過1952年國家高等教育的院系調整,清華大學成為一所多科性的工業大學,重點為國家培養工程技術人才。1952年11月蔣南翔出任清華大學校長,積極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辦學道路,在培養又紅又專、全面發展的工程技術和尖端科技人才方面成績卓著.
1978年以來,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過程中,清華逐步恢復了理科、經濟管理和人文社會科學等學科。清華大學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時期。清華有著在首屆全國研究生院評估中名列榜首的研究生院,有著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及清華教育資源的繼續教育學院。目前,清華大學設有理學院、建築學院、土木水利學院、機械工程學院、信息科學技術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法學院、美術學院、公共管理學院、應用技術學院、醫學院等12個學院共48個系。目前,清華大學已成為一所具有理、工、文、法、醫、經濟、管理和藝術等學科的綜合性大學。
水清木華90載,清華發散著獨特的精神魅力。這里治學嚴謹、學風濃郁,有著良好的學術水平和教學質量。清華大學現有教職工約7500人,其中中科院院士25名、中國工程院院士24名,正高級職務1100多人,副高級職務1800多人。他們正在以自身的學科優勢同世界學術界對話,擔當著"科教興國"的重任。
清華大學所傳承的是培養具有"為國家社會服務之健全品格"的人才的教育理念,建校至今,她共培養了近10萬名畢業生,其中包括一批又一批中華民族引以為豪的學術大師、興業之才和治國之才。清華大學一直是全國最優秀考生心嚮往之的所在,目前,清華在校全日制學生25000多名,其中本科生14000多名,碩士生7400多名,博士生3700多名。
作為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校,今天的清華大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以綜合性、研究型、開放式的姿態跨入嶄新的二十一世紀已成為今天全體清華人的努力方向。"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清華精神必將濡染著一代又一代的清華人,為我們民族的崛起與騰飛奮斗不止。
1911年 建立「清華學堂」後更名為「清華學校」(留美預備學校)
1925年 設立大學部
1928年 改建成國立清華大學,有文、法、理、工4個學院,16個系
1937年 南遷長沙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聯合組成長沙臨時大學
1938年 長沙臨時大學遷到昆明,更名西南聯合大學
1946年 遷回北京清華園復校,有文、法、理、工、農5個學院,26個系
1952年 經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成為多科性工業大學
1978年 恢復全國高等教育招生考試
1984年 建立國內第一個研究生院
在管理工程系基礎上建立經濟管理學院
在已有理學科系基礎上恢復理學院
1985年 建立國內第一個繼續教育學院
1988年 在建築系基礎上建立建築學院
1993年 在已有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系、所基礎上建立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1994年 在已有信息學科系、所基礎上建立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1996年 在已有機械類學科系、所基礎上建立機械工程學院
1999年 恢復建立法學院
建立應用技術學院
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並入,成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2000年 在已有土木水利類學科系、所基礎上建立土木水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