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導師是不是都博士
① 不是教授能擔任博導嗎
最近看到一則消息,說是北京大學將放寬博導參評資格,副教授、講師也可以申請擔任博士生導師。對於這項改革舉措,有人還專門撰文予以肯定,認為這是「回歸『博導』的本來含義」,有著多方面的積極意義。我的看法,卻並不如此樂觀。
不是教授能不能擔任博導呢?目前約定俗成的制度是,只有教授或相當於教授級別的研究員等職稱的人員才有資格擔任博士生導師。表面看起來,這種制度有些死板僵化,不夠靈活,但如果仔細推敲便不難發現這一制度在目前社會條件下具有更多合理性成份。
首先,教授擔任博導可以更好地保證博士生培養的質量。教授是顯示最高學術研究水平的職稱,而博士是接受最高層次教育的學歷。從理論上講,只有最高學術水平的教育者才有資格也才能夠培養出最高學歷的人才。當然,事實上可能存在有的教授在水平上不如副教授的現象,但這種現象不是制度本身造成,而主要是人為因素影響的結果。如果個別副教授甚至是講師的能力特別突出,那就應當按照職稱晉升制度的有關規定準予其晉升或破格晉升教授,繼而獲得博導資格。
其次,教授擔任博導可以更好地體現博士生培養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避免因過多靈活性和隨意性的人為因素干擾而帶來對博士生培養質量的影響。誰都知道,獲講師、副教授資格比獲得教授資格容易,如果制度規定不是教授也可擔任博導,那就無異於更多地增加了博導遴選的靈活性和隨意性,相應也便增加了滋生教育腐敗的更多機會。
再次,教授擔任博導可以適度控制博士生培養的數量和規模,避免因盲目追求數量而造成質量下降的現象。社會上曾有這樣的笑話,天上掉下一塊石頭砸傷了四個人,其中兩個是碩士,兩個是博士。可見,當前的博士生培養已不是強調擴大數量,而主要是如何提高水平和質量的問題。如果放寬博導遴選的條件、副教授或講師也有資格擔任博導的話,勢必就會進一步助長已經愈演愈烈的博士研究生擴招熱的不良風氣。
任何制度都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因而改革的願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改革的具體措施需要慎之又慎。當改革後的措施比原有制度有著更多局限或缺陷的時候,兩者擇一選其輕,權衡利弊還是以保持原有制度為好。到底誰有資格擔任博導呢?要我說,只有教授才是最佳人選。
[稿源:紅網]
[作者:東方龍]
② 博士生導師一定是博士學歷嗎
博士生導師不一定是博士學歷。博士生導師一般應具博士學位,對年輕的教授(1972年以後大學畢業)申請擔任博士生導師,除具備上述條件外,至少培養過一屆碩士研究生或在國內外協助指導過博士生的學位論文。
博士生導師應是本學科學術造詣較深的教學科研人員,其學術水平在國內本學科領域內處於前列,在某些方面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般為教授職稱,也有特別優秀的副教授、講師擔任博士生導師。
有培養研究生經驗,至少培養過兩屆碩士研究生。能堅持正常工作,擔負實際指導博士生的責任。有協助本人指導博士生的學術隊伍,培養的研究生質量較好。有課程教學經歷,承擔過或正在承擔一定工作量的本科生或碩士生課程。
③ 博士生導師大還是教授大
博士生導師和教授是不同的,無法比較,博士生導師職業,教授是教師職稱。
博士生導師應是本學科學術造詣較深的教學科研人員,其學術水平在國內本學科領域內處於前列,在某些方面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般為教授職稱,也有特別優秀的副教授、講師擔任博士生導師。有培養研究生經驗,至少培養過兩屆碩士研究生。
博士生導師能堅持正常工作,擔負實際指導博士生的責任。有協助本人指導博士生的學術隊伍,培養的研究生質量較好。
博士生導師有課程教學經歷,承擔過或正在承擔一定工作量的本科生或碩士生課程。對年輕的教授申請擔任博士生導師,除具備上述條件外,一般應具博士學位。至少培養過一屆碩士研究生或在國內外協助指導過博士生的學位論文。
教授為大學教師職稱的最高級別。中文的教授兩字則源於「傳教授業」的字義,是中國古代就使用的學官名稱,在中國漢代、唐代的大學中都設此職位。這個詞語與英文沒有關聯。日語中則與中文同用「教授」來稱呼大學中的老師。
(3)博士生導師是不是都博士擴展閱讀
1、教授為大學教師職務的最高級別,教授只是職稱系列中的最高級(正高),並沒有行政級別的規定。但「官本位」的思想下,總是有意無意地以官員做參照。比如,規定院士享受副省級醫療待遇、教授享受廳級住房標准等。
2、博士生導師簡稱博導,一般是本學科、專業的學術帶頭人,是本學科內學術造詣深、學術水平領先的教授、研究員或者相當專業技術職務的人員。我國自實行學位制度以來,高校一直實行嚴格的博士生指導老師選聘制度。
由於博士生導師是在教授的基礎上選聘的,很多單位為表示尊重,也給予了「博導」高於教授的特別待遇。這樣就在事實形成了在教授之上的又一個階層――「博導」。久而久之,「博導」除了代表一個人在學術上的造詣外,更成了一種很高的榮譽。但博導也沒有行政級別。
④ 是不是有博士生導師就有博士學位授予權
這個是不一定的. 有的學校有博導是因為博導在來本校之前就已經有了這個資格,但本校不一定有本學科的博士點,博導也可能在外校去帶博士.
比如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邱鳴是博導,但二外現在沒有日語的博士點.
⑤ 教授和碩士博士生導師是什麼關系
教授與博士、碩士生導師沒有必然的聯系。
博士生導師的職稱必須是正高職稱以上,就是回教授、研究答員、研究員級高級工程(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才有資格當
碩士導師的職稱必須副高職稱以上,包括上面那些,還有副教授、副研究員、高級工程師可以當碩士生導師。如果是博士生導師的話,肯定也是碩士生導師。
⑥ 博士生導師一定是教授嗎
博士生導師應是本學科學術造詣較深的教授或相當專業技術職務的教學,科研人員,其學術水平在國內本學科領域內處於前列,在某些方面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有培養研究生的經驗,至少培養過兩屆碩士研究生.能堅持正常工作,擔負起實際指導博士生的責任.
有協助本人指導博士生的學術隊伍;培養的研究生質量較好;
有課程教學經歷,承擔過或正在承擔一定工作量的本科生或碩士生課程.
具體要求如下:
從事基礎性研究的教授:
近五年來在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不少於8篇(第一作者或本人指導的研究生為第一作者)或正式出版過學術專著.所發表的論文或專著曾被同行多次引用或曾獲得過省,部級二等獎以上的獎勵.
目前承擔有國家或部(省)級的重點科研項目或攻關項目,負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或其他有重要價值的研究項目,在研的經費不少於3萬元(個別基礎研究項目不少於1.5萬元).
從事工程技術研究的教授:
近五年來在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不少於5篇(第一作者或本人指導的研究生為第一作者),或正式出版過學術專著,或有重要的技術成果.發表的論文或專著曾被同行多次引用或曾獲得過省,部級二等獎以上的獎勵,獲省部或國家級成果登記2項或發明專利(授權)2項.
目前承擔國家或部(省)級的重點科研項目或攻關項目,負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或其他重要價值的研究項目,在研的經費不少於6萬元.
(1)1972年以前大學畢業的教授不要求具有博士學歷。
(2)對年青的教授(1972年以後大學畢業)申請擔任博士生導師,除具備上述條件外,一般應具有博士學位.至少要培養過一屆碩士研究生或在國內外協助指導過博士生的學位論文
⑦ 教授、講師、博士生導師、學科帶頭人等這些頭銜之間是什麼關系
教授,是一種高等教育體系中的職稱。多指在大學或社區學院中執教的資深教師與研究員,但教授與研究員是有區別的。教授有教課的任務,而研究員則沒有。
教授為大學教師職稱的最高級別。中文的教授兩字則源於「傳教授業」的字義,是中國古代就使用的學官名稱,根據教育部和人事部聯合發布的相關規定,把高校教師的崗位分為13個等級。教授崗位分一至七級。其中正教授崗位包括一至四級,副教授崗位包括五至七級;中級崗位分3個等級,即八至十級;初級崗位分為3個等級,即十一至十三級。
1、現下「教授」都是聘任制的。
2、「特聘教授」,顧名思議,是特殊(特別)聘任的教授,本身是教授。
3、「客坐教授」,是「客情」聘請的學者,不定期來作報告或搞講座。本人可能不是教授,而是名人、官員、企業家、發明者,等等。
4、「兼職教授」,校際間、學校與社會間,互相聘請講課的教授。本身是教授,實際講課或搞科研、帶研究生。
5、「榮譽教授」,是對知名的老教授、有成就的老領導,授予的榮譽稱號。
6、一般教授,是大學聘任的正高級職稱,既上課,又搞科研、帶研究生,也是學術帶頭人。
講師:任職基本條件
1、大學專科畢業以上,擔任助理講師職務四年以上,能擔任培訓教員工作;
2、能勝任一門或一門以上課程的講授和全部教學工作,質量較高,教學效果好;
3、掌握一門外國語,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書籍和資料。
專業技術人員所取得的學歷必須同申報晉升職務的專業相同或相近,否則一般應視為不具備規定學歷。對先參加工作後取得規定學歷的人員(以取得學歷證書為准),取得學歷前後的任職時間可以相加計算,達到任職時間要求的,可以申報高一級專業技術資格。正常申報中級職務,任助理級的總年限最低不得少於4年。
對雖不具備規定學歷與資歷,但在本職工作崗位上確有真才實學、能力強、業績貢獻突出的專業人員,可破格申報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破格申報對象必須是本單位3年內考核成績名列前茅者,且一般情況下,不得越級申報和「學歷、任職年限雙破格」申報。破格申報者,任職年限的提前一般不能超過1年。
⑧ 博士生導師 是不是比博士生厲害
的確如此。
博士生導師本身應具有博士生學位,而且要擔負指導博士生的責任,必須內在本學科學術造詣較深容,學術水平在國內本學科領域內處於前列,在某些方面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同時,有培養研究生經驗,至少培養過兩屆碩士研究生。
⑨ 為什麼有的人自己不是博士,卻當了博士生導師
我國有很多博士生導師沒有博士學位,這很正常,因為他們求學時沒有博士學位的設置;但不正常的是,甚至有的博士生導師又去讀一個博士,這只能說明這些要求他們讀博士的人,可能是他們自己也可能是另外的人,沒有能力從學術的角度評判他們的水平。博士生導師,至少從目前的情況看,應當同時是該學科最有學術水平的一群人,同時也是最懂得學科發展的。他們當年,應當是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到這樣的學術地位。而這樣的人,應當是支撐學科的棟梁之材——換句話,這樣的人存在,以他們的學術道德約束,才有了學科發展的具體途徑,而不是外行領導內行弄出一堆學術垃圾。從客觀的現實,學術垃圾太多就表明學科發展畸形繁榮實質無序。
客觀的一個原因是——文化大革命阻礙了新中國建成自己的學術體系,在文革之後的不到十年間,有不少學科都有了自己的首位博士,這些博士可惜並沒有能力挑起大梁。他們的學術能力並不比文革前的學者們強。剛建國那會兒,中科院院士那水準,至少都是響當當有自己實在的東西,那裡邊有的人是博士,也有很多人不必是博士。現在呢,既然沒有實實在在地去做,哪裡有實在的成果拿出來?當然就是這個名校博士的名頭最能唬人了。你不用急,用不了多久,別說博士生導師了,就是一個助教講師,一個三等大學的輔導員,都能是博士,至於水平,能力,效果,糊弄人罷了。
補充剛看到的一段話:
王以銘在美國研修一年半就提前回國了,他感到國內有太多的事情等著他做。麻省理工學院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教授向王以銘提及,是否考慮在這里拿個博士學位回去?王以銘笑著對丁先生說,年過四十就不必「浪費」寶貴時光念學位了,如果給我機會,我不是花時間拿博士學位的問題,而是指導博士生的問題。至於美國,我還會來的。就這樣,他成為52人團隊中最早完成預定學業後歸國的。
⑩ 博士生導師一般有多少年薪
將聘請28歲的北大女博士李琳為教授,並擔任博士生導師,同時提供的,還有220萬的安家費和90萬的年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