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學梅林海教授
『壹』 如何評價暨南大學研究生部副主任邱丹陽的博士論文抄襲事件
對於邱丹陽這個人,我們可以看到她憑借一篇全盤抄襲的「博士學位論文」,輕而易舉地獲回得了暨南答大學「博士學位」的頭銜。繼而在隨後的短短五年時間,邱搖身一變,從一名講師晉升為副教授,進而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一名普通教員變為暨大研究生部副主任。同時, 邱丹陽女士的丈夫庄友明,是暨南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
『貳』 暨南大學研究生院的師資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1700餘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5人,博士生導師623人,教授版673人,副教授848人 。形權成了以院士、長江學者、珠江學者為核心,專兼職結合的導師團隊,為不同類別研究生培養提供了質量保障。
暨南大學是中國第一所由國家創辦的華僑學府,是中國第一所招收外國留學生的大學,是全國境外生最多的大學,是中國大陸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大學,是國務院僑辦、教育部、廣東省共建的國家首批「211工程」、「985平台」重點綜合性大學。
「雙一流」建設高校,直屬國務院僑務辦公室領導。暨南大學學科健全,優勢學科明顯,同時具備「國際性」、「外向型」的特點。學校名牌專業以新聞、經管、醫葯為主。暨南大學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在實施「僑校+名校」發展戰略,提升學校辦學層次和辦學聲譽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暨南大學具有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被教育部授予「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管理先進單位」稱號。
『叄』 暨南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師資力量
暨南大學外國語學院的英語語言文學碩士點是暨南大學最早取得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之一,曾經以文學為主、專長翻譯。著名學者曾昭科、翁顯良、張鸞鈴、譚時霖、黃均、黃錫祥等教授先後擔任導師。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點在語言應用認知,語篇分析和形式音系學等方向形成了鮮明特色。博士生導師有盧植教授和蒲若茜教授二人,碩士生導師有教授衛景宜、盧植、李國慶、宮齊、蒲若茜、王心潔、程倩等,副教授有王全智、崔淑珍、付永剛、段開成、劉鳳霞、張勤、詹喬等。近一半導師具有博士學位,所有導師都具有在國外大學和學術機構從事過科研或進修的學術經歷。研究生導師主持或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省部級人文社科項目10項,廳級和校級項目10餘項,在外語類和社科類權威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0餘篇,主編或參編國家級規劃教材多部。
大多數教師都曾經在主要語種對象國學習或從事過教學科研工作。除英語和日語專業課程外,學院同時向全校開出的外國語言有法語、德語、葡萄牙語、西班牙語、俄語等。多名教師榮獲「南粵教壇新秀」、「暨南大學優秀教師」、「暨南大學『十佳授課教師』」、「暨南大學科研先進科研工作者」、「師德標兵」以及不同層次的優秀科研成果獎勵。學院設有主要收藏外國語言文學類工具書的圖書資料室、外國語言有聲資料室和用於商務英語教學的多媒體電腦實驗室。
『肆』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的師資隊伍
近年來,學院通過吸引海外留學博士、大力引進博士與教授等高級優秀版人才、在職教師攻權讀博士學位及赴境外深造等多種途徑,形成了一支力量雄厚,結構合理,富有朝氣和創新精神,以教授和博士為主的中青年學術人才隊伍。經濟學院的現任領導班子是:院長:張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黨委書記、副院長:杜金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副院長:鄭少智教授。全院現有教職工165人,其中教學科研人員128人。教學科研人員中有教授35人,副教授55人;博士生導師40人(包括院外博導16人),碩士生導師58人(包括院外碩導11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佔55.56%;有8位教師被評為全國或南粵優秀教師,3位青年教師獲得國家教育部霍英東教育基金教學獎,1位老師獲聘廣東省高校特聘教授,18位老師入選「千百十人才工程」培養對象 ,其中國家級1名、省級3名、校級14名,還有1名省委宣傳部「十百千工程」省級培養對象。
『伍』 暨南大學新聞傳播博士生導師有哪些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導師簡介
蔡銘澤
蔡銘澤,湖南嶽陽人,中共黨員,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博士,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暨南大學首批特聘教授。主要從事新聞傳播學史論結合研究,發表學術論文50篇,出版《中國國民黨黨報歷史研究》、《新聞傳播學》2部專著、參撰專著4部,主編教材1部。目前承擔省部級課題2項,參與國家社科課題2項。他對中國新聞傳播事業史、新聞傳播學原理、當代中國新聞傳播事業、新聞法制學的研究,均有較高水準。現任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兼任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新聞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新聞教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新聞史學會副會長、廣東省新聞學會副會長。2001年11月,被推選為國家「千百十」工程省級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其專著《中國國民黨黨報歷史研究》獲海內外新聞學術界好評。
李異平
李異平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復旦大學傳播學博士,具有多方面的學術潛力,她對東南亞、美國、英國等地的新聞事業發展史多有涉獵。
譚天
譚天教授、高級記者、電視編導,長期在媒體工作並有大量作品獲獎,研究領域涉及:電視策劃、電視新聞、紀錄片、廣電產業、網路媒體等,發表學術論文約30篇,其中中國電視呼喚名記者獲首屆全國優秀電視論文一等獎,著有我國第一部電視策劃學(獲第四屆中國廣播電視學術專著二等獎)。
董天策
董天策教授,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廣東省宣傳思想戰線優秀人才「十百千工程」第二層次培養對象。主要從事新聞理論、大眾傳播、媒介文化等方向的教學與研究,指導新聞學新聞理論方向、傳播學大眾傳播方向兩個學科方向的研究生,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電視娛樂類節目在思想道德與文化建設中作用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90年代中國報業發展趨勢研究」,參加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報業集團核心競爭力與改革創新問題研究」,發表新聞、傳播及文學論文近60篇,出版學術著作、教材多部,主要有:傳播學導論、中國報業的產業化運作、網路新聞傳播學、公關理論導引、仁智的樂趣:山水泉石,參加編寫了新聞傳播網路全書、科技新聞理論與寫作、都市新聞傳播學、網路傳播概論、新聞春秋——中國新聞改革學術研討會暨中國新聞史學會年會論文集等著作。現任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
曾建雄
曾建雄,新聞學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新聞傳播實務與理論、報業經營管理等。主持完成過多項科研課題,並取得相應成果:已出版專著、編著、教材各一部,發表論文多篇,其中專著中國新聞評論發展史1998年獲教育部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新聞傳播類二等獎;2001年被授予省級「有突出貢獻科技人員」榮譽稱號;目前主持一項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報業集團核心競爭力與改革創新問題研究。
劉家林
劉家林教授,以治中國新聞史、廣告史見長。合作撰寫的中國新聞事業史新編被列為全國通用教材,所著中外廣告通史填補了學術空白。對近、現代新聞史專題,及我國著名報人成舍我的生平業績等,均有深入的研究。他曾應邀去香港、馬來西亞等地作短期學術訪問。現任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委副書記(負責工作)、副院長。
林如鵬
林如鵬教授,碩士生導師,傳播學博士。2002年1月開始定為學校一級「千百十工程」重點培養對象。
林如鵬教授,長於新聞采訪和新聞評論的教學和研究,同時兼及新聞媒介經營管理研究。他現任校長辦公室主任,在教學、科研、行政工作三方面均有較為突出的表現,同時在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他著有新聞采訪學、科教新聞采訪與寫作(合作),參撰國家級教材新聞事業經營管理;主持多項省級和國家級科研課題。主要社會兼職有廣州市新聞工作者協會副主席、廣州市穗版報刊審讀委員、廣東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常務理事。曾被表彰為國務院僑辦所屬學校「優秀教師」、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暨南大學「園丁獎」。
『陸』 求推薦暨大擅長做講座的名教授
馬明達 饒芃子
『柒』 暨南大學有哪些知名校友
暨南大學的知名校友挺多的,但是在暨南大學珠海校區的我見過真人的,感覺挺少的。能記得的只有以下幾個~~~
1. 陳艾森
沒辦法,想不記住都難。大一的時候,整個跳水隊都來暨南大學珠海校區了。身邊的迷妹從幾天前就開始嚎叫。當然,我也很激動。陳艾森耶,那麼多個冠軍都被他拿了。而且,他長得挺帥的,嘻嘻~~~
3. 朱志強
朱志強是我們律師專業的一名優秀校友。不是網上那些亂七八糟的人啊,網路上找不到的。暨南大學的知名校友挺多的,律師專業出色的人也挺多的,聽老師說做法官,在檢察院工作的也挺多的,但是我都沒見過。朱志強師兄被特別邀請來給我們講講座,我才記得的。
那天的講座我沒去。我的老師說,他三十左右就有自己的律師事務所了,最重要的是那所律師事務所現在已經規模挺大的了,有一百多人。這么年輕就能帶領這么多人,知識儲備一定很好。這帶給我的觸動挺大的。
以上都是令我記憶深刻的優秀校友,希望我的回答對你們有所幫助!
『捌』 暨南大學姜永宏教授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碩士生導師簡介:姜永宏
性別: 男
民族:漢
職稱:副教授
學歷:研究生
學位: 博士
暨南大學在職研究招生信息網為您解答!
『玖』 暨南大學深圳旅遊學院的師資隊伍
暨南大學深圳旅遊學院通過吸引海外留學博士、大力引進博士與教授等高級優秀人回才、在職教師攻答讀博士學位及赴境外深造等多種途徑,形成了一支力量雄厚,結構合理,富有朝氣和創新精神,以教授和博士為主的中青年學術人才隊伍。學院擁有大批專業師資隊伍,主要師資簡略列舉如下:
董觀志,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黃向,男,博士,副教授,院長助理
章牧,男,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
李文麗,女,博士,副教授
李舟, 女,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白華, 女,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
汪傳才, 男,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
巨鵬, 男,博士,副教授
『拾』 暨南大學法學院的師資力量
學院下設法律學系和知識產權系,以及知識產權與法治研究中心、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網路與電子商務法律研究室和法學理論等10個研究機構。知識產權與法治研究中心系廣東省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學院現有教職工58人,專任教師47人,其中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34人。學院有知識產權國家級領軍人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廣東省「千百十」省級培養對象以及廣東省省級教學名師各1人。學院已形成了法學和知識產權本科教育為基礎,以法學碩士點一級學科的科學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和法律碩士專業學位(JM)研究生培養為主體,以國際法與國際關系、知識產權管理等兩個博士生招生方向及與經濟學院和產業經濟研究院共建的法律經濟學博士點的高層次復合型法學人才培養為高地,層次完整的法學人才培養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