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天大學高歌教授
Ⅰ 誰能介紹一下北航高歌教授當年的傳奇故事
高歌教授立志高遠,不畏艱苦,奮斗進取,報效祖國航空航天事業的經歷,深深感動著北航新同學,象一把光芒四射的火矩,為大一的新生指明了人生之路。
高歌教授自小便熱愛航模,曾在航模測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但他前進的道路並不平坦,因文革等種種原因,其受到的待遇並不公平,他的成長環境也相當艱苦。大學畢業後,他被分配到青海邊遠的一處石棉礦,那裡氣溫和氣壓極低,高歌教授回憶說,夏天最熱的時候也要穿著毛衣毛褲,平常根本不能吃到熟飯。而且他們住在地下自己挖的洞里,可以想像當時生活是何等艱苦,高歌教授還曾經因地下通風不良而煤氣中毒。但就是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高歌教授磨練了自己的堅強的意志,在有的人消沉喪志的時候,他堅持自學,汲取科學的知識。高歌教授說,當時其父親寄信告訴高歌教授說,人在青年的時候接受一定的磨難,對人的一生來說,是件寶貴的財富。高歌教授也引用《孟子 告子下》中的名言「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若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來詮釋年輕時的經歷。攻讀碩士學位期間,高歌教授在著名航空動力專家寧晃教授的指導下,完成沙丘駐渦火焰穩定器設計和研究工作,該項成果 1984年獲國家發明一等獎,被錢學森同志稱之為「一項為中國人民爭氣的重大發明」 ,現已用於我國多種軍用航空發動機。
高歌教授提起了自己在由美國回國的班機上發生的一段小插曲。當時高歌教授在美國取得了課題上的突破性進展,美國也因為政治原因,給予所有在美中國人一律無條件辦理綠卡,在一些人興高采烈辦理綠卡的時候,他立刻買了回國的機票要將成果帶回祖國。當時有一名華人看到了他的機票,非常驚奇,立刻高聲叫喊:「他買的是去中國的單程票!」當時周圍十幾個華人全部非常驚訝地站起來,感到不可思議。高歌教授對我們說,他為那些人感到可恥。高歌教授說:「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自己的祖國。當我取得成就時,我第一個想的是最先把它獻給我的祖國。我要把我剩下的全部精力和年華,全部貢獻給我的祖國。」高歌教授講到此,全場掌聲雷動,久久不息。
如果要說高歌教授最讓我們敬佩的是什麼,那就是他鍥而不舍的精神和那顆真誠而堅定愛國的心。從高歌教授身上,我們可以找到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全部答案。他的人生象一部厚重的書,包含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既有為伊為得人憔悴的艱辛,也有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喜悅;他的人生象一首詩,交織著對祖國的熱愛與忠誠,對事業的執著與追求;他的人生象一首歌,以昂揚進取的旋律,升華了人生的意義;他的人生象一面旗幟,為年青學子指明了前進的方向,鼓舞著向上的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