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萊頓大學教授
A. 中國大學怎麼都成了克萊頓大學
受錢鍾書先生的小說《圍城》的影響,中國人把國外的「野雞大學」,如授予唐駿博士學位的美國西太平洋大學之類,統稱為「克萊頓大學」。克萊頓大學也就成了假冒大學的代名詞,凡屬克萊頓大學,其文憑皆不被認可,或者說,凡文憑不被認可的大學皆可稱為克萊頓大學。
外國文憑不被中國認可,該文憑的發放學校被稱之為克萊頓大學。那麼,中國的文憑不被外國認可,中國的學校是否也可稱之為克萊頓大學呢?中國的高校已有百年歷史,中國的高等教育規模也已躍居世界第一,但是中國2000多所高校的文憑在世界上特別是在發達的國家和地區普遍沒有得到認可。人家沒有把我們的大學稱之為克萊頓大學,但實際上我們的大學享受的是克萊頓大學的待遇。像台灣地區,對大陸的大學文憑就一直不予認可。前段時間台灣對大陸的大學文憑重新審核,不論結果如何,大陸的絕大多數大學頒發的文憑仍將得不到台灣的認可。
中國大學在國際上被當作克萊頓大學來對待,有人也許會說這不純粹是因為中國大學文憑被注了水,可能還有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但是,讓我無限傷心的是,中國大學文憑在國內已普遍得不到認可,而且越來越得不到認可,中國大學在國內實際上已等同於克萊頓大學。不論手持985、211大學的文憑,也不論手持專科、本科、碩士、博士文憑,要想找一份稍微體面的工作,例如想進入公務員、銀行、教師隊伍,都必須重新參加由勞動人事部門或行業部門組織的考試。因此,也就有了規模僅次於高考的公務員考試,也就有了說不清道不明的接二連三名目繁多的行業考試。如果大學的辦學水平、質量得到了認可,如果什麼樣的大學文憑就代表了什麼樣的水平,那麼還有必要重新組織考試認定嗎?一次考試、一張試卷並不能准確反映一個人的真才實學,但大學文憑還不如一次考試、一張試卷更讓人信服,這樣的大學還真有存在的必要嗎?中國的大學還能說自己不是克萊頓大學嗎?中國人對自己大學文憑的不認可,是對自己大學質量以及質量保障體系的不認可,更是對自己大學的失望和否定。國外大學生找工作,也要接受用人單位的「考試」,但他們是在對文憑認可的前提下,著重對一個人的「情商」、價值觀、處事方式和忠誠度的考核和認定,而不可能有像我們這樣重新「對文憑進行認定」的聲勢浩大的全國、全省、全行業的統一卷面考試。
文憑的不認可,是對大學的最大不尊重,也是辦學者的最大失敗。但是,中國大學的校長、老師的心態來得個好,明知自己學生的畢業文憑不能給學生帶來什麼,但仍然能夠始終沉浸在自己「辦學成就」所帶來的無比喜悅之中。面對學生的文憑被褻瀆、被嘲諷,仍然能夠大言不慚並且口若懸河般地炫耀自己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的豐功偉績,這就是當今中國大學成為克萊頓大學的症結所在。
大學不是不需要論文、課題、教材、專著、科研獎勵、教學成果和985、211、示範性工程建設,但當學生的文憑都得不到認可的時候,人們有理由相信,所有的這一切都是沒有意義或者是虛假的。
B. 「方鴻漸」的校友,克萊登大學是什麼意思
1、「方鴻漸」的校友,克萊登大學是指偽造學歷欺騙他人的現象。方鴻漸、克萊登大學二詞出自錢鍾書所著小說《圍城》。
2、小說中主人公方鴻漸留學歐洲期間不理學業,畢業前虛榮心作祟,通過報紙中介廣告從愛爾蘭騙子手中購買了虛構美國」克萊登大學「博士學位,以給家裡一個交代。
3、小說中方鴻漸大學教書期間遇到了另一個從克萊登大學畢業的歷史系主任韓學愈,極大諷刺了抗戰初期的所謂知識分子的眾生相。
(2)克萊頓大學教授擴展閱讀:
1、《圍城》是錢鍾書惟—一部長篇小說。在這部小說里,作者運用幽默的語言和毫不留情的諷刺手法,描寫了主人公方鴻漸顛沛流離、無家可歸的人生境遇。
2、《圍城》向人們揭示了這樣一個主題: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對婚姻是這樣,對職業也是這樣,人生的願望大多如此。《圍城》是一部社會價值和文學價值都很高的傳世佳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是難得的優秀作品。
3、錢鍾書(1910年-1998年),江蘇無錫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後改名鍾書,字默存,號槐聚,曾用筆名中書君,中國現代作家、文學研究家,與饒宗頤並稱為「南饒北錢」。
4、《圍城》包含著深厚的思想意蘊。
一是社會批判層面。作品通過主人公方鴻漸的人生歷程,對20世紀三、四十年代國統區的國政時弊和眾生相進行了抨擊,包括對上海洋化商埠的腐敗墮落、對內地農村的落後閉塞,對教育界、知識界的腐敗現象的譏諷。
二是文化批判的層面。這一點,主要是通過對「新儒林」的描寫和對一批歸國留學生或高級知識分子形象的塑造來實現的。
C. 美國克瑞頓大學開除中國研究生是誰
近日,美國克瑞頓大學(Creighton University)開除了一位來自中國的研究生。這位被開除研究生的導師袁勁梅教授,鄭重地寫下了長長的一封信,坦言:我就不該錄取你!
D. 這個人是個騙子,是被克萊登大學開除了的小職員。克萊登是個好學校。他用學校的名義賣文憑。啥意思
意思可能就是說這人是個騙子,沒有真材實料。
克萊登大學是一個現代典故,出自於錢鍾書先版生的《圍城》權,在這部作品裡,故事的主人公方鴻漸留學在外,為了面子,買了一個不曾有的克萊登大學的假文憑,以此回國糊弄人。
因此現在但凡說起克萊登大學,都是假文憑,虛假不實經歷的代名詞了。
E. 「克萊登大學」是什麼梗
"克萊登大學"原本是錢鍾書先生小說《圍城》里虛構的騙子學校,而如今卻成了真實事件:國外一內些不法容學校與國內的"黑心"中介機構聯手,在留學市場上大唱"雙簧",利用國內學生不了解國外教育狀況的弱點,趁機渾水摸魚,築起一座座騙人的"圍城"。
希望對你有幫助!
F. 《圍城》里的三驢大學和克萊登大學在現實中存在嗎
克萊登大學出過數百位諾獎獲得者,二十位美國總統,二十位世界名妓,其實力遠在哈佛之上,不愧為世界第一名校。。。PS:我就是在那個學校畢業的。。。
G. 什麼叫克萊頓大學
「克萊頓大學」是錢鍾書虛構的騙子學校
在圍城中,方鴻漸在歐洲留學四年換了三所大學,最後從愛爾蘭騙子手中買了子虛烏有的克萊頓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
「克萊頓大學」的六大特徵
-----沒有正規「身份」。這些學校大多隻在美國某地區登記注冊,其辦學資質和文憑未經美國教育部備案核准。
-----愛戴「高帽子」。為吸引生源,這些學校往往在招生廣告中聲稱經「世界大專院校學會(World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或「國際大專院校學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審核批准,以抬高「身價」,其實這兩個協會根本是子虛烏有。
-----「速成」教育。在其他大學里需要幾年時間獲得的碩士、博士學位,在「克萊登大學」里只要短短幾個月就能速成,有些甚至只需學員交一篇內容不限的論文即可。當然,這並非「免費午餐」,申請學位者必須支付2000~10000美元的「買路錢」。
-----「游擊式」辦學。這些學校大多是「皮包公司」,沒有正規校舍,即使開課也是租用教室,而且經常變換地址。
------「虎」頭「蛇」尾。這些學校喜歡在報紙上大做廣告,但在聯系方式上往往只有網址,卻沒有具體的辦公地址。在其招生網頁上,也不提供教授名單。
------具有不良記錄。不少「克萊頓大學」都有被所在州州政府驅逐出境、勒令停學、罰款等不良記錄。
H. 芝加哥大學的知名人物
芝加哥大學自建校以來,在眾多領域里為美國和全世界培養了眾多傑出人才,許多頂尖人才也匯聚芝加哥大學研究、教學。截止至2014年,芝加哥大學校先後有89位校友、教師和科研人員曾獲得諾貝爾獎(現任教授中有6位諾貝爾獎得主),9名菲爾茲獎得主(現任教授中有3位菲爾茲獎得主),4名圖靈獎得主,22位普利策獎得主,60位美國國家科學院、國家工程院和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以及100多位在全美各大學擔任校長或教務長的校友等等 。以下是部分著名人物:
1)數學、物理學及天文學
陳省身,世界級數學大師、微分幾何學之父,1949-1960年在芝加哥大學研究任教;
保羅·寇恩, 著名數學家,創造了力迫法(forcing),憑借連續統假設的獨立性證明於1966年獲世界數學最高獎菲爾茲獎,芝加哥大學數學博士 (1958年) 及碩士(1954年);
吳寶珠,著名數學家、現任芝加哥大學教授,因證明 基本引理(Fundamental Lemma,Langlands Program)而獲得2010年世界數學最高獎菲爾茲獎;
弗拉基米爾·德林費爾德,著名數學家、現任芝加哥大學教授,引進量子群(Quantum Group)理論,1990年世界數學最高獎菲爾茲獎得主;
安德烈·韋伊,著名數學大師、數論學家,代數幾何學家、1947-1958年在芝加哥大學研究任教;
安托尼·吉格曼德(Antoni Zygmund),著名數學大師、分析學家,芝加哥數學分析學派創始人、1947-1980年在芝加哥大學研究任教;
艾爾伯特·卡德隆(Alberto Calderón), 二十世紀頂尖數學家、分析學家,芝加哥數學分析學派創始人、芝加哥大學數學博士 (1950年)、1959-1985年在芝加哥大學研究任教;
費米, 二十世紀物理學大師、物理系教授,193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與助手1942年12月2日在芝加哥大學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可控原子核裂變鏈式反應堆「芝加哥一號堆」,被譽為「原子能之父」,物理系為紀念費米,成立了恩利克·費米研究院(Enrico Fermi Institute);
詹姆斯·弗蘭克,著名實驗物理學家、物理系教授,以弗蘭克—赫茲實驗等著名,192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物理系為紀念弗蘭克,成立了詹姆斯·弗蘭克研究院(James Franck Institute),與費米研究院並列為物理系兩大研究院;
阿爾伯特·邁克耳孫,芝大物理系第一任系主任、1907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也是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美國人)首先進行光速的測量(邁克耳孫-莫雷實驗),並發展了同位素年代測定法;
羅伯特·安德魯·密立根,著名實驗物理學家,芝大物理系研究員、教授(1896年-1921年),進行了著名的油滴實驗測定了電子電荷,獲得192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阿瑟·康普頓,著名物理學家、192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以康普頓散射等著名,芝加哥大學物理系主任、教授(1923年-1945年);
愛德華·泰勒,著名物理學家、「氫彈之父」,曼哈頓計劃期間在芝加哥大學工作研究,後擔任芝加哥大學教授;
南部陽一郎,美籍日裔物理學家、芝加哥大學教授,弦理論的奠基人之一,200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瑪麗亞·格佩特-梅耶, 著名德裔美國物理學家、芝加哥大學教授,居里夫人之後歷史上第二位女性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963年);
路易斯·阿爾瓦雷茨,著名實驗物理學家、196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與其子Walter Alvarez共同提出了「小行星撞擊說」的恐龍滅絕假說(Alvarez Hypothesis),1936年獲得芝大物理學博士;
詹姆斯·沃森·克羅寧,著名物理學家、1980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CP破壞(CP Violation)發現者,物理系、恩利克·費米研究院及學院部大學講座教授;
愛德溫·哈勃,現代宇宙理論最著名的人物之一、哈勃空間望遠鏡以其名字命名,河外天文學的奠基人和提供宇宙膨脹實例證據的第一人,芝加哥大學天文學博士 (1917年) 及學士(1910年);
錢德拉塞卡,著名天體物理學家、物理系教授,提出錢德拉塞卡極限,1983年與威廉·富勒共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卡爾·薩根,著名天文學家、宇宙學家和科幻作家,獲芝加哥大學物理學博士(1960年)、碩士(1956年)及學士(1955年)學位,代表作有《宇宙》(Cosmos)以及被改編為電影《超時空接觸》的科幻小說《接觸》(Contact: A Novel)等等;
喬治·史密斯,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CCD圖像感測器發明者,1959年獲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
弗蘭克·維爾澤克, 著名理論粒子物理學家、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1970年獲得芝加哥大學數學學士學位;
楊振寧,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著名華裔理論物理學家,1948年芝加哥大學物理學博士;
李政道,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著名華裔理論物理學家,1950年芝加哥大學物理學博士;
崔琦,199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著名華裔實驗物理學家,1967年芝加哥大學物理學博士、博士後(1968年);
2)生化& 醫學
詹姆斯·沃森,著名分子生物學家、DNA結構的發現者之一,1947年芝加哥大學學士學位, 1962年與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莫里斯·威爾金斯共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喬治·比德爾,芝大第6任校長,校名譽董事、榮譽退休教授,遺傳學家、生化遺傳學的先驅,1958年因其確定了酶的結構並發現基因對遺傳影響而與塔特姆和萊德伯格共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威拉得·利比,著名化學家、曾任芝加哥大學化學系教授,發明了碳—14年代測定法,1960年因此獲諾貝爾化學獎;
查爾斯·布蘭頓·哈金斯,芝加哥大學教授、本·梅實驗所研究員,1966年因其證實注射合成雌性激素能使雄性個體的前列腺腫瘤消失並證明了使用化學葯物控制惡性腫瘤的可能性而與佩頓·魯斯共獲得諾貝生理學或醫學獎;
哈羅德·克萊頓·尤里,著名物理化學家、193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發現了氫的同位素氘,在曼哈頓計劃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952年起長期擔任芝加哥大學化學教授;
羅伯特·馬利肯,化學系教授,提出了分子軌道理論,1966年獲諾貝爾化學獎;
理查德·斯莫利,納米技術之父、富勒烯發現者,1996年諾貝爾化學獎,在芝加哥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多年並作出重要成果;
歐文·羅斯, 著名生化學家、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發現了泛素調節的蛋白質降解,在芝加哥大學獲得本科及博士學位;
李遠哲,著名台灣化學家,1968-1974年化學系教授,因其在化學反應動力學研究而獲得1986年諾貝爾化學獎;
赫伯特·布朗,著名化學家、1979年諾貝爾化學家,首次將硼和磷及其化合物用於有機合成,在芝加哥大學獲得本科及博士,後擔任講師;
3)計算機科學
理查德·衛斯里·漢明,著名計算機學家,1968年圖靈獎得主,1937年獲得芝加哥大學數學學士學位;
赫伯特·西蒙,又名司馬賀,二十世紀全才型人物,計算機學家、心理學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政治學家,1975年世界計算機最高獎圖靈獎得主,197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博士(1943年)及學士(1936年);
達納·斯科特,著名計算機學家,1976年圖靈獎得主,曾在芝加哥大學從事計算機研究並任講師;
羅伯特·弗洛伊德,著名計算機學家,1978年圖靈獎得主,1958年前獲芝加哥大學物理學及文學(Liberal arts) 雙學士學位;
4)經濟學及法學
富蘭克·奈特,芝加哥經濟學派創始人之一、芝加哥大學教授,20世紀最有影響的經濟學家之一,也是西方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
亨利·賽門斯,芝加哥經濟學派早期人物之一、芝加哥大學教授,他提出了「經濟所得(economic income)」的概念,同時他的反壟斷和貨幣主義主張對於芝加哥經濟學派影響巨大 ;
米爾頓·弗里德曼,經濟學教授,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芝加哥經濟學派領袖人物之一,貨幣主義大師,1976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喬治·斯蒂格勒,著名經濟學家、芝加哥經濟學派領袖人物之一、經濟系教授,1982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哈耶克,著名經濟學家、社會思想委員會教授,1974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保羅·薩繆爾森,著名經濟學家,1935年芝加哥大學畢業,197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創立了新古典綜合經濟學派;
尤金·法馬,布斯商學院教授、芝加哥經濟學派代表人物之一,因提出「有效市場假說」聞名,2013年與芝大經濟學教授拉爾斯·彼得·漢森共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拉爾斯·彼得·漢森,經濟學教授、芝加哥經濟學派代表人物之一,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羅傑·邁爾森,經濟學教授、博弈論大師,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詹姆斯·赫克曼,經濟學教授、芝加哥經濟學派成員之一,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羅伯特·盧卡斯,經濟學教授、芝加哥經濟學派代表人物之一,199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羅伯特·福格爾,經濟學教授、芝加哥經濟學派代表人物之一,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加里·貝克爾,經濟學教授、芝加哥經濟學派代表人物之一,由於把微觀經濟學的研究領域延伸到人類行為及其相互關系方面而榮獲199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詹姆斯·布坎南,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公共選擇學派代表人物, 198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芝加哥經濟學派創始人富蘭克·奈特的學生;
西奧多·舒爾茨,經濟系教授,1979年與亞瑟·劉易斯爵士共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羅納德·科斯,法學院教授、芝加哥經濟學派代表人物之一,是法律與經濟分析運動的倡導者,主張經濟上的成本和利潤應從法律上加以評判,因此而獲得199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亞倫·戴雷科特,法律經濟學領域的奠基人、芝加哥經濟學派重要人物之一,芝加哥大學法學院教授;
理查德·A·波斯納,法律經濟學的領軍人物,芝加哥大學法學院終身講師,美國聯邦第七巡迴法庭法官;
貝拉克·奧巴馬,美國現任總統,2009年獲諾貝爾和平獎,從1992年到2004年任芝加哥大學法學院憲法講師;
5) 其他學科
約翰·杜威,哲學系、心理學系和教育系主任、教育學院院長。作為美國哲學家、教育家和實用主義哲學的重要代表人物,曾創辦了芝加哥大學附屬實驗學校(從幼兒園至高中階段);
伯特蘭·羅素,世界著名哲學家、數理邏輯學家,195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在芝加哥大學擔任教職;
索爾·貝洛,社會思想委員會和英文系教授,1976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塞繆爾·亨廷頓,當代美國保守派政治學家,以《文明沖突論》聞名於世;
約翰·馬克斯韋爾·庫切,著名文學家、200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曾長期在芝加哥大學任教、芝加哥大學社會思想委員會成員(Committee on Social Thought);
顧立雅,西方著名漢學家,畢業於芝加哥大學並曾任芝加哥大學東方語言系主任、美國東方學會會長等;
喬治·赫伯特·米德,著名美國社會學家、社會心理學家及哲學家,符號互動論的奠基人、1894-1907年在芝加哥大學研究任教;
6)華人校友
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李政道;
199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崔琦;
中國物理學會創建人,清華四哲人之一,「大師之師」葉企孫;
世界著名氣象學家、「芝加哥氣象學派」著名人物郭曉嵐;
「芝加哥氣象學派」主要成員之一,中國全球變化研究領域的奠基人士葉篤正;
中國近代物理學先驅,著名教育家吳有訓;
中國近代力學奠基人和理論物理奠基人之一周培源;
中國近現代神經解剖學的先驅盧於道;
中國著名葯理學家丁光生;
中國著名泌尿外科醫學家,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雙料院士吳階平;
中國著名婦產科學家、醫學教育家俞靄峰 ;
美籍化學家,現代光化學開創者之一,改革開放後第一位受聘中國科學院的外籍教授楊念祖;
中國近代數學奠基人之一孫光遠;
著名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葉企孫;
著名法學家,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中國首席大法官梅汝璈;
著名社會學家、犯罪學家、社會活動家嚴景耀;
著名詩人和翻譯家查良錚(筆名「穆旦」);
中華民國教育家、慈善家查良釗;
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連戰;
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
I. 芝加哥大學知名人物有哪些
費曼:物理學家;
孫光遠:數學家;
楊振寧:物理版學家;
周培權源:物理學家;
李政道:物理學家;
波特蘭·羅素: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詹姆斯沃森:DNA發現者之一;
吉格曼德:數分大師;
陳省身:數學家;
詹姆斯弗蘭克: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德林菲爾德:提出了量子群;
邁克爾遜:美國第一名諾貝爾獎得主;
愛德華泰勒:氫彈之父;
羅伯特·密立根:油滴實驗;
還有一大堆經濟學家,芝加哥大學的經濟學是最有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