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學女教授陳果
⑴ 可以給我一些有關於復旦大學陳果教授的一些詳細資料么
也是網上搜集的:
陳果: 女,1981年2月出生於上海,中共黨員.復旦大學哲學系博士。現任復旦大學社會科學基礎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任課教師。
2005年2月-2008年6月在復旦大學哲學系基督教哲學專業攻讀博士。2008年6月至今在復旦大學社會科學基礎部工作。 1999年9月-2002年6月,復旦大學文科基地班,2002年9月-2005年1月,復旦大學哲學系西方哲學專業攻讀碩士,2005年2月-2008年6月,在復旦大學哲學系基督教哲學專業攻讀博士。2006年7月-2007年1月,在加拿大溫哥華UBC大學Regent College做訪問學者,2005年7月-9月在香港浸會大學「中國大陸基督教哲學青年學者暑期密集班」做學者。 工作經歷: 2008年6月至今,復旦大學社會科學基礎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任課教師; 2005年5月,「杜威思想的當代意義」國際學術討論會翻譯; 2004年-2005年,復旦大學哲學系《教牧心理學》及《宗教社會學》課程的助教和翻譯,任課教師:哈佛大學神學博士James D. Whitehead;芝加哥大學心理學博士Evelyn Whitehead; 2002年9月-2004年6月,復旦大學「上海市基督教新教牧師碩士班」英文教師; 2004年暑期,《人民畫報》上海總部實習記者。學生工作和社會活動; 1999年10月-2001年6月,復旦大學哲學系學生會主席。
⑵ 復旦大學 陳果 詳細資料
復旦大學教師
女,生於上海。復旦大學哲學系博士,加拿大溫哥華UBC大學Regent College訪問學者;
[復旦大學教師,陳果]
復旦大學教師,陳果
曾師從哈佛大學神學博士James D,芝加哥大學心理學博士Evelyn。現任復旦大學社會科學基礎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任課教師。
女,1981年2月出生於上海,哲學博士。2005年2月-2008年6月在復旦大學哲學系基督教哲學專業攻讀博士。2008年6月至今在復旦大學社會科學基礎部工作。
1999年9月-2002年6月,復旦大學文科基地班,2002年9月 -2005年1月,復旦大學哲學系西方哲學專業攻讀碩士,2005年2月-2008年6月,在復旦大學哲學系基督教哲學專業攻讀博士。2006年7月-2007年1月,在加拿大溫哥華UBC大學Regent College做訪問學者,2005年7月-9月在香港浸會大學「中國大陸基督教哲學青年學者暑期密集班」做學者。
工作經歷:
2008年6月至今,復旦大學社會科學基礎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任課教師;
2005年5月,「杜威思想的當代意義」國際學術討論會翻譯;
2004年-2005年,復旦大學哲學系《教牧心理學》及《宗教社會學》課程的助教和翻譯,任課教師:哈佛大學神學博士James D. Whitehead;芝加哥大學心理學博士Evelyn Whitehead;
2002年9月-2004年6月,復旦大學「上海市基督教新教牧師碩士班」英文教師;
2004年暑期,《人民畫報》上海總部實習記者。學生工作和社會活動;
1999年10月-2001年6月,復旦大學哲學系學生會主席。
獎勵與榮譽:
2007年,香港「道風」優秀博士生獎學金;美國中華基督教總會頒發的「優秀博士生」獎學金;
2006年,香港「道風」優秀博士生獎學金;美國中華基督教總會頒發的「優秀博士生」獎學金;
2005年,香港「道風」優秀博士生獎學金
2004年,香港「道風」優秀碩士生獎學金;
2003年,香港「道風」優秀碩士生獎學金。
專業研究成果:
2008年,撰寫的《耶穌為何如此言語?》發表於《基督教學術》(第六輯)
2007年1月,上海基督教新教教會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作用調查報告(梗概),發表於《基督教學術》(第五輯)
2007年1 月,翻譯的「學校教育的核心:論道德的形成和大學的教育 (美)邁克·貝梯(Mike Beaty)」以及因此撰寫的「面對繁多的一種堅持:展望大學中的道德教育」,發表於《基督教學術》(第五輯)
2005年7月,撰寫的「『光』(理性) 與『影』(非理性) 編織的綺麗——評奧托的 《論神聖》」,發表於《基督教學術》(第三輯)
⑶ 復旦女教授陳果情商真的很高嗎
上海復旦大學的教授「陳果」爆火網路,她被稱為「復旦北區」三寶之一,上她的課,要用搶的,得提前去佔座,去晚了,過道和教室後門都是人,火爆異常。有人專門驅車前往,就為了聽她一節課,聽完之後,人生困惑茅塞頓開。
在這個速食年代,她的話語不功利沒有戾氣,但卻能輕巧擊中你,引發精神共振,女人要有優雅的外表,更要有會不斷思考的大腦,這樣才會產生源源不斷的魅力。
觀點粗略,歡迎評論。
⑷ 上海復旦大學 陳果老師 《大學生活導論》
http://www.56.com/u71/v_NTc5MDU5MDg.html這就是來。希自望對你有所幫助
⑸ 上海復旦大學 陳果老師
在校內上看過她的視頻 很不錯的老師 我很喜歡 不過確實沒有她的聯系方式..默默的支持就可以了..
⑹ 復旦大學陳果老師出過什麼書嗎
復旦大學陳果老師出過《懂你——論道德教育的語言藝術》、《黑格爾辯證法的起點與秘密——青年黑格爾哲學思想》。2017年4月,《好的孤獨》出版。2018年4月,《好的愛情》出版。
陳果,女,1981年2月出生於上海,中共黨員。復旦大學哲學系博士,加拿大溫哥華UBC大學Regent College訪問學者。
2005年2月-2008年6月在復旦大學哲學系基督教哲學專業攻讀博士。2008年6月至今在復旦大學社會科學基礎部工作。現任復旦大學社會科學基礎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任課教師。在復旦bbs有很高人氣,是北區研究生公寓三寶之首--"酋長"。
(6)上海大學女教授陳果擴展閱讀:
一、陳果簡介
陳果,1981年生於上海。復旦大學哲學系博士、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現任復旦大學「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師。在學生中擁有極高人氣,被稱為「麻辣教師」,她的課也被學生評為「我最喜愛的復旦課程」。
2010年,她的課堂視頻被學生上傳到網路,迅速傳播開來,廣受好評,一周內播放超過3000萬次,《人民日報》《新京報》《南方日報》《三聯生活周刊》《中國青年報》、鳳凰衛視等媒體平台瘋轉推薦。她的付費音頻課程一個月內點擊破百萬。
二、研究成果
2005年7月,撰寫的「『光』(理性) 與『影』(非理性) 編織的綺麗——評奧托的《論神聖》」,發表於《基督教學術》(第三輯)。
2007年1 月,翻譯的「學校教育的核心:論道德的形成和大學的教育 (美)邁克·貝梯(Mike Beaty)」以及因此撰寫的「面對繁多的一種堅持:展望大學中的道德教育」,發表於《基督教學術》(第五輯)。
2008年,撰寫的《耶穌為何如此言語?》發表於《基督教學術》(第六輯)。2007年1月,上海基督教新教教會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作用調查報告(梗概),發表於《基督教學術》(第五輯)。
⑺ 我在百度視頻里看見一個長達70分鍾的 上海復旦大學 一個女青年哲學教授講的視頻 , 題目是哲學與人生,
復旦大學的年輕女教授講哲學的應該是陳果吧!
至於你說到她演講的視頻《哲學與人生》我想應該不是這個標題,這應該是大標題,應該是陳果的公開課視頻專輯某一個,你可以去網路搜索她的視頻,應該可以找到你想要的。
順便在這里向你介紹一下陳果吧
女,1981年2月出生於上海,復旦大學哲學系博士,加拿大溫哥華UBC大學Regent College訪問學者;曾師從哈佛大學神學博士James D,芝加哥大學心理學博士Evelyn。現任復旦大學社會科學基礎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任課教師。在復旦bbs有很高人氣,是北區研究生公寓三寶之首--"酋長"。
這么一介紹,我想你心裡大概有點譜了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如果是關於朋友的那段的我就清楚了
就是陳果的
11、如果你把朋友當做了男女朋友的備用,那你也就侮辱了友情和愛情。
12、跟朋友在一起也是一種孤獨。但是這種孤獨更美好,會比自己一個人的時候還自如。因為真正的朋友全然不設防。
13、朋友是奢侈品,奢侈的東西都是不實用的東西。這種東西擁有了就該滿足。因為,它除了友情,什麼也不能給你。
14、朋友不是附庸,不會只有贊同、妥協。朋友在現實中需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15、有些所謂的傾訴、出氣筒,都是語言暴力。不該以「這是對朋友的信任」為借口。這是對朋友的濫用。朋友不該承擔這種宣洩。soul mate是靈魂上的一體,他不該承擔我的瑣事。
16、朋友應該是無用的(此處的「用」指利用)。和他在一起的時候就會感到自由自在。執手相看無語,卻心事瞭然。
17、真正的朋友之間不是常聯系也沒有關系,隔上兩三年,電話那頭的人好像從來沒有離開過。需要經常聯系才能維護的所謂「友情」是不牢靠的,因為一旦不聯系,他們會斷。(從來也不會想起,永遠也不會忘記)
18、兩個戴著面具的人就不用做朋友了。
視頻名稱應該是《論孤獨與寂寞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