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山西大學於國棟教授

山西大學於國棟教授

發布時間: 2021-02-22 20:55:52

⑴ 吳亞欣的個人成就

1. 吳亞欣 語用推理過程中心理傾向的干擾:誤解的認知根源,外語教學,第32卷2011年第1期(總第147期),2011-1,一C級
2. 吳亞欣 經濟欠發達地區英語專業建設的幾點思考,中國外語教育發展戰略論壇,第901頁--910頁,2009-12,二B級
3. 吳亞欣 經濟欠發達地區英語專業建設的幾點思考,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年第29卷第10期58--61頁,2009-10,一C級
4. 吳亞欣 語用學研究的心理視角,山西大學學報,第6期59-62,2008-11,一B級
5. 吳亞欣 <男性語言:在講述中構建男子氣概>評述,當代語言學,Vol.8No.3,September 2006.272-2,2006-9,一A級
6. 吳亞欣 含糊的語用學研究,外國語言文學,2006年第23卷第1期,2006-1,二B級
7. 吳亞欣 漢語言語交際中的含糊原則,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第13卷,2005-12,二B級
8. 吳亞欣 於國棟 話語標記語的語用分析,外語教學,2003年第24卷第4期,2004-8,二A級
9. 吳亞欣 關聯理論是一種「因錯而『對』」的理論嗎?,現代外語,2004年第一期,2004-2,一C級
10. 吳亞欣 於國棟 《語言教學中的語用學》評價,現代外語,2003年第3期,2003-9,二A級
11. 吳亞欣 話語標記語的元語分析,外語教學,2003年第5期,2003-10,二A級
12. 於國棟 吳亞欣 話語標記與的順應性解釋,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年第26卷第1期,2003-1,二A級
13. 於國棟 吳亞欣 語言和性別:差異與共性並重,外語教學,2002年第23卷第2期,2002-3,二A級
14. 吳亞欣 語用含糊的元語用分析,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2年第1期,2002-1,二B級
15. 吳亞欣 「含糊」現象在廣告語中的利與弊,修辭學習,2002年第1期,2002-1,二A級
16. 何自然 吳亞欣 語用學概略,外語研究,2001年第4期,2001-4,二A級
17. 吳亞欣 邏輯學和語用學,福建外語,2001年第1期,2001-1,二B級
18. 吳亞欣 自然語言的不確定性和語用學研究,外語教學,2001年第1期,2001-1,二A級
19. 吳亞欣 語言使用的含糊現象在廣告語中的利與弊,第二屆中法跨文化研討會,企業與傳播(論文集),2000-6,一B級 1.「語篇的連貫和語境」,《河南大學研究生學刊》,河南大學出版社,開封,2000。
2.「語言使用的含糊現象在廣告語中的利與弊」,《企業與傳播》,開益出版社, 香港,2001。 1.《當代語用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北京,2004年2月。
2.參與撰寫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語用學新解》(Understanding Pragmatics)導讀。
3. 教育部高等職業教育基礎課規劃教材《實用創新英語》(教師用書),科學出版社,北京,2005年。 1.參與何自然教授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英漢話語聯系語的語用認知對比研究(00BYY002)」,(2000年7月-2003年7月)。
2.相聲的語用學研究(0309001),高等學校校內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2003年1月-2004年12月)。
3.語用含糊:漢語言語交際的策略(0209039),高等學校校內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2002年10月-2004年10月)。
4.中國相聲的語言學研究(0305709),省教委人文社科項目(2003年7月—2005年9月)。
5.WTO與外語教學(0305703),省教委人文社科項目(2003年1月-2004年12月)。
6.語用學與會話分析(0505305)山西省教育廳人文社科專項基金。(2005年10月—2008年09月)。
F.參加的學術會議
1.「語言使用的含糊現象在廣告語中的利與弊」,第二屆中法跨文化研討會,2000年6月,廣州。
2.「語用含糊:言語交際的策略」,中國第八屆當代語言學研討會,2000年10月,廣州。
3.「語用含糊的運作手段」,第七屆全國語用學研討會,2001年8月,蘇州。
4.「關聯理論是非談」,第二屆關聯理論研討會,2001年11月,廣州。
5.「語用學:語言的選擇機制」,首屆中國外語中青年學者科研方法學術研討會暨科研寫作高級研修班」,2006年4月,揚州
6.「全國語用學講習班暨專題研討」,2006年7月,廣州。
7.「心理語用學論綱」,第十屆全國語用學研討會,2007年7月,南京大學。
1. 吳亞欣 Robert S 申智奇 楊子 江曉紅 張淑玲 語用推理過程中心理傾向的干擾:誤解的認知心理學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資助額:5萬元,2009-11
2. 吳亞欣 王麗明 段紅梅 楊林秀 心理語用學研究,省、市自治區研究,資助額:4萬元,2009-8
3. 吳亞欣 荊素蓉 張耀平 楊林秀 山西省外語專業研究生教育的現狀、問題及發展思路,省、市自治區研究,資助額:2萬元,2010-4
4. 於國棟 吳亞欣 燕偉 馮乃辰 吸引高層次人才為我省高校服務對策的研究,省、市自治區研究,資助額:3萬元,2008-5
5. 吳亞欣 於國棟 王鳴妹 語用學與會話分析,省、市自治區研究,資助額:6萬元,2005-10
6. 吳亞欣 於國棟 中國相聲的語用學研究,省、市自治區研究,資助額:5萬元,2003-7
7. 吳亞欣 於國棟 相聲的語用學研究,高等學校校內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資助額:1.5萬元,2003-1
8. 於國棟 吳亞欣 聶建中 李菊萍 WTO與外語教學,省、市自治區研究,資助額:10萬元,2003-1
9. 吳亞欣 於國棟 語言含糊:言語交際的策略,高等學校校內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資助額:5萬元,2002-10 1. 語言使用的含糊現象在廣告語中的利與弊.第二屆中法跨文化研討會.廣州.2000年6月
2. 語用含糊:言語交際的策略.中國第八屆當代語言學研討會.廣州,2000年10月
3. 語用含糊的運作手段.第七屆全國語用學研討會.蘇州,2001年8月
4. 關聯理論是非談.第二屆關聯理論研討會.廣州,2001年11月 1.2003年,獲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優秀博士論文獎。
2.2001「南粵優秀大學生」稱號及曾憲梓獎學金
3.2000「《羊城晚報》優秀大學生」稱號及獎學金
4.2003-2004年度山西大學優秀黨員 中國語用學會理事

⑵ 鄭哲民的附錄

鄭哲民自述:甘當科技界的二傳手
我1950年7月畢業於昆明師范學院附中,當時剛解放,和幾位同學一塊離開昆明參加華北區、華東區的高等學校統考,隨後進入蘇州東吳大學生物系學習,1952年院系調整,我這個班因只有4人,就合並到上海華東師范大學生物系。在校期間,得到國內一些著名學者如張作人、薛得育等指點,對動物學產生濃厚興趣。
1955年畢業時,考上了北京師范大學動物學專業研究生,師從國內一級教授武兆發先生學習,重點在組織和細胞生物學方面進行研究。1957年研究生畢業,原分配到華東地區,後因一位分配到西北地區的同學有困難,而和他調換,因而來到西安的陝西師范學院生物系,當時陝西師院剛建校一年多,師資缺乏,多數教師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和一部分從中學調上來的年紀較大的老教師,來到這樣的環境,大家都差不多,除了搞教學外,沒有人能在科研上給以指導。
1956年掀起了向科學進軍的浪潮,1957年,當我們畢業時,全北京的高校畢業生聚集在工人文化宮,聽取了周恩來總理的講話,周總理號召我們要向科學進軍,勇攀科學技術高峰。這些話激勵著我,在科學的道路上不斷地前進。
參加工作後,由於陝西師院是新建院校,儀器設備非常欠缺,我研究生所學專業是組織細胞方面,這里沒有能滿足進行研究的條件,加上我的導師又剛去世,在陝西師院沒有老教師能指導我從事科學研究,但是我覺得只搞教學不搞科研是無法提高的。沒有先進的儀器設備,就根據現有的條件進行工作,沒有本校的指導教師,我就向外地著名學者求援,得到了著名的昆蟲分類學家、上海昆蟲研究所夏凱齡教授的幫助,開始進入研究昆蟲分類的行列。
在當時收集文獻資料非常困難,那時還沒有復印設備,我都是利用假期回上海探親的機會到上海昆蟲所收集資料,所有的資料都是靠手抄或打字機抄寫。記得有一本專著,我斷斷續續用了5年時間才抄完。當時還沒有科研經費,開始時我都是用自己的錢外出採集,以後在科研上有了一些成績,爭取到中國科學院每年給我撥一部分科研經費,使我逐步打開了局面。
但是在前進的道路上很不平坦,在60年代前的一些運動中,如紅專辯論、交心運動,都把我作為走白專道路、只專不紅的典型進行批判。這些並沒能動搖我搞科研的決心,我仍然利用業余時間,在假期中進行調查,沒有飼養室,我就在自己的宿舍中養蟲觀察。在「文化大革命」武鬥期間,我一個人背著採集工具,離開西安,走遍了西南和華南地區的幾個省,採集到大量的蝗蟲標本,為使我在「文化大革命」一結束就能很快地在國際國內刊物上發表大量科研論文奠定了基礎。
多年來,我在昆蟲分類、蝗蟲的綜合分類、蝗蟲的綜合防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先後出版專著11部,發表論文450篇。在傳統分類方面發現了我國和非洲盧安達共和國直翅目蝗總科昆蟲新屬42個,新種320個;蜢總科新屬1個,新種4個;蚱總科新屬10個,新種67個;螽蟖總科新種5個;半翅目蝽象新種3個。比較系統地記述了我國西南和西北地區蝗總科昆蟲8科、31亞科、140屬、400餘種,編有科、屬、種系統分類檢索表,對陝西、甘肅、寧夏三省區蝗蟲的地理區系進行了劃分,並首次對盧安達共和國蝗蟲做了調查,系統報道。在蝗總科昆蟲發表的新屬、新種約占國內解放後發表總數一半以上。對蚱總科的研究填補了我國在這方面的空白,將我國蚱總科的分類研究推進到一個新階段。
「昆蟲綜合分類學」是1980年第16屆國際昆蟲學大會提出的一門新興學科,它以傳統分類學為主體,結合各學科先進技術應用於分類學的一門邊緣學科。從1981年開始著手進行研究,以傳統分類學為主體,結合生物化學、微量分析、染色體、生化、生理、解剖、發育器、超微結構、數值分類學科來進行我國蝗蟲的綜合分類。
目前在分子系統學及同工酶和RAPD等分析進行了蝗總科、蜢總科、蚱總科、蜻蜒目、螵科、鱗翅目、夜蛾科、蝶類等的研究;染色體分類從C帶核型進入G帶、Q帶、R帶,對蝗總科、螽蟖總科進行了研究;生理分類以蝗蟲心電圖結合時間序列分析進行了蝗總科8個科的分類研究;數值分類進行了錐頭蝗科、癩蝗科和斑翅蝗科的研究,在上述領域發表的論文在國內蝗蟲研究中為首次,而應用心電圖的ARMA譜分析技術於分類中,在國際上尚屬首創,為昆蟲綜合分類學在我國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得到國內外同行的好評。
我所做的工作得到了各級政府和學校的肯定。1982年以來,先後被評為陝西省勞動模範、陝西省高教系統先進工作者、陝西師大先進工作者、陝西省高教系統優秀教師、陝西省直科教系統優秀共產黨員、兩次被評為陝西省直科教系統端正黨風先進個人,1987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人事部批准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政府津貼,1994年被國際名人傳記中心授予「有突出貢獻的研究會員」。
多年來,我共招收、培養了28名博士生、102名碩士生、24名訪問學者,並積極為本科生講課,畢業學生中已有25人晉升為教授,40人晉升為副教授,學生中有承擔國家級、省部級重大研究課題的,有擔任系主任、教研室主任的,有教學、科研骨幹。
例如,我的博士生馬恩波,現為山西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教授,博導;徐正會,西南林學院資源環境學完院院長;任國棟,現任河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博導;賀達漢,現任寧夏農學院農學系主任;李後魂,現任南開大學生物系主任,博導,教授;周善義,現任廣西師大生物系主任,教授;韓雅莉,現任汕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教授;廉振民,現任陝西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長,教授;奚耕思,現任陝西省政協委員,陝西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導;黃原:現任陝西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導;蔣國芳,現任廣西科學院生物所副所長,研究員;李保平,現任新疆農業大學外事處長,教授。
我還多次到國外著名大學和國際會議上做有關昆蟲綜合分類的科研報告。1998年7月,在美國羅德島州立大學作了蝗蟲心電圖ABMA譜分析技術在昆蟲分類學中的應用的報告。1999年9月,在著名的美國耶魯大學做有關昆蟲綜合分類在中國發展的報告。2000年11月,香港中文大學邀請我做了中國動物科學研究的現狀和發展的報告。
我一直擔任陝西師范大學動物所所長,致力於昆蟲系統與進化學科建設。近年來負責承擔了國家自然基金研究項目5項,陝西省自然科學研究項目4項,中科院區系分類學科特別支持項目2項,與法國「國際蝗蟲綜合治理中心」及法國「羅納普朗克公司」合作項目5項。
曾獲陝西省科學大會獎,陝西省科技成果二、三等獎,陝西省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寧夏回族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山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陝西省教委科技進步一、二等獎共14項獎勵。
在科學的道路上,除了要有勤奮努力,堅強的毅力,百折不回的精神。我還要感謝我的恩師夏凱齡教授,是他帶領我走上了研究蝗蟲分類的道路,使我從一個完全不懂昆蟲分類的青年,一步步地走出來。他的這種樂於幫助青年人成長、在科技界被譽為「科技界的二傳手」的精神,也使我在培養我的研究生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⑶ 澄城縣的澄城名人

楊本春 字光美,縣城觀音堂人,順治四年進士,泌縣、英德、長樂、閩縣知縣。白 意 字赤獻,長潤鎮人,順治五年舉人,永寧州知州,禮部主事,四川主考,吏部稽勛司員外郎,署郎中。姚肅規 字欽山,業善鎮人,順治十四年舉人。姬國光 字觀之,鎮基村人,順治十七年舉人。杜長清 縣城東關人,順治十七年武舉人。韓則裕 字問伯,西觀村人,康熙二年舉人。韋成錦 字天章,韋家社人,康熙五年舉人。路 前 字前路,串業村人,康熙八年舉人。李良植 字舉之,業善鎮人,康熙十七年舉人,鳳翔府教授。羅 帥 郭城村人,康熙十七年武舉人。白 洐 字照干,永內村人,康熙十七年舉人(副榜)。袁夢麟 寺前鎮人,康熙二十六年舉人。張允美 韋庄鎮人,康熙二十六年武舉人。黨 益 字友三,陽庄人,康熙三十二年舉人,考授內閣中書。白三韜 長潤鎮人(移居勸母),康熙四十一年舉人。靳美玉 字右華,永內村人,康熙四十四年舉人。韓長世 字孝寬,西觀村人,康熙五十九年舉人。呼維嵩 字鎮中,郊城村人,雍正元年舉人。白如玉 字崑山,庄頭村人,雍正十年舉人。白 浚 字甸川,雍正七年拔貢,簡州知州。黨偉元 字頎庭,隴頭村人,乾隆元年進士,定南知縣。游得宜 字聖衢,長潤鎮人,乾隆元年進士(以大荔籍應考),翰林院庶吉士,荏平、宣城、祁門知縣。姚會淳 業善鎮人,乾隆三年舉人。白鴻友 字序賓,長潤鎮人,乾隆六年舉人。劉仁浦 饒家坡人,乾隆六年武舉人。王利用 字孟賓,柳池村人,乾隆十七年武舉人。雷起蟄 蔡袋村人,乾隆二十四年武舉人。白明禮 字立三,藺庄河人,乾隆二十五年舉人,桂陽知縣。何種元 字恆齋,寺前鎮人,乾隆三十年舉人(副榜)。白凌雲 字文光,長潤鎮人,乾隆三十六年進士。問班祿 小河西人,乾隆四十二年武舉人。白鴻儀 字季可,長潤鎮人,乾隆四十四年舉人。張霞光 三門村人,乾隆四十四年武舉人。劉文溥 字伯雅,劉家圪人,乾隆四十五年舉人。路先登 字雲峰,北串業人,乾隆四十八年舉人。路 典 字書田,北串業人,乾隆四十八年舉人。梁國棟 字象吉,棘茨人,乾隆四十八年舉人。李大鯤 字天池,長潤鎮人,乾隆五十一年舉人。楊騰蛟 楊家莊人,乾隆五十三年武舉人。劉邦干 代庄人,乾隆五十三年武舉人。楊魁斌 字文軒,北門村人,乾隆五十七年武舉人。姚舞麟 字仲符,業善鎮人,乾隆五十九年武舉人。連桂榮 北酥酪村人,乾隆五十九年武舉人。雷 雨 字伯霖,迪家河人,乾隆六十年舉人。東榮甲 字欣木,韋庄鎮人,嘉慶元年孝廉方正,刑部員外郎。李邦華 字君實,車蓋村人,嘉慶三年舉人。白健翮 字矯亭,長潤鎮人,嘉慶六年舉人。楊茂清 字振庵,北門村人,嘉慶六年武進士,陝甘提塘。連毓太 字仲初,酥酪村人,嘉慶六年舉人。路文秀 字俊升,縣城南關人,嘉慶六年舉人。任郅隆 字堯天,安里村人,嘉慶十二年舉人。黃庭秀 字俊三,懷仁村人,嘉慶十五年舉人。任仰伊 字莘田,安里村人,嘉慶二十一年舉人。姚勉余 字筠廬,業善鎮人,嘉慶二十一年舉人(副榜)。王振江 字回瀾,柳池村人,嘉慶二十四年進士。白 敏 字遜齋,長潤鎮人,道光元年舉人。韓亞熊 字介侯,西觀村人,道光二年進士,廣順州知州。雷時夏 字季常,雷家河人,道光三年進士,光州知州。姚 增 字子益,業善鎮人,道光五年舉人。楊臨泰 字平階,道光五年武舉人。同國慶 許庄人,道光五年武舉人。韓重行 字崇實,西觀村人,道光十二年武舉人。姬從周 字文軒,姬家河人,道光十七年舉人(副榜)。劉耀魁 太賢村人,道光十七年武舉人。雷起雲 字封中,雷家窪人,道光十九年武解元。連登魁 酥酪村人,道光十九年武舉人。姬奮武 字虎臣,姬家溝人,道光十九年武舉人。翟步璋 字達甫,楊家莊人,道光十九年舉人。趙成林 字琅函,北串業村人,道光二十年舉人。任葆貞 字子正,安里村人,道光二十年舉人。張元瑞 字班侯,寺前鎮人,道光二十一年舉人。王詢虞 字襄武,柳池村人,道光二十三年舉人。宋振清 宋家莊人,道光二十三年武舉人。李定國 坡頭村人,道光二十四年武舉人。張桂芳 字月卿,韋庄鎮人,道光二十四年舉人。呂清音 字琴泉,杜家窪人,道光二十四年舉人(副榜)。馬寶書 字子緗,東白村人,道光二十五年進士,奉節、定遠知縣。連點頤 字吉庵,酥酪村人,道光二十六年舉人。姚劭誠 字至夫,榜名演緒,業善鎮人,道光二十九舉人。薛見龍 樓子斜人,道光二十九年武舉人。侯茂魁 侯家河人,道光二十九年武舉人。張大均 字季平,三門村人,道光二十九年舉人。李蔭棠 字芾南,業善鎮人,咸豐九年進士,吏部主事。郭維屏 字樹芝,越家莊人,咸豐九年舉人。任起元 隴頭村人,咸豐時武舉人。蒙清泰 雷庄人,咸豐時武舉人。任樹楷 字春台,安里村人,同治元年進士。張惠芳 韋庄人,同治八年舉人。楊陟雲 字少韋,北門村人,同治八年舉人。王詢愷 柳池村人,同治八年舉人。嚴觀瀾 字海帆,寺前鎮人,同治九年舉人。劉武臣 太賢村人,同治九年武舉人。田寶歧 字殿卿,埝村人,同治十年進士。侯邦甸 侯家河人,同治十一年武舉人。李學昉 字紹初,郭家莊人,同治十二年舉人。李可受 字虛齋,交道鎮人,同治十二年舉人。管桂林 字香岩,管家河人,同治十三年進士。白有耀 縣城人,光緒二年武舉人。白占彪 縣西河人,光緒二年武舉人。楊時珍 楊家嶺人,光緒二年舉人(副榜)。焦韻清 字桐生,堡城村人,光緒五年舉人。王重義 張家坡人,光緒五年武舉人。韓先登 西觀村人,光緒五年武舉人。惠憲文 字俊卿,惠家河人,光緒五年舉人。姚際唐 字子才,業善鎮人,光緒五年舉人。韓象乾 韓家河人,光緒八年武舉人。楊 澍 字慰三,寺前鎮人,光緒十二年進士。王耀德 字文甫,柏社西村人,光緒十五年武舉人。楊樹森 楊家嶺人,光緒十五年武舉人。丁兆松 字夢占,醍醐鎮人,光緒十五年舉人,參加1895年的公車上書。
袁捷三 袁家河人,光緒十七年武舉人。連振河 酥酪村人,光緒十七年武亞元。姬慎思 字子明,寺前姬家人,光緒二十年舉人。袁允中 字聖衢,袁家河人,光緒二十年舉人。嚴 尊 字性天,寺前鎮人,光緒二十三年舉人。耿元耀 字朗亭,十甲溝人,光緒二十三年武舉人。趙映魁 趙家河人,光緒時武舉人。李生芳 字蘭階,北社村人,光緒二十八年舉人。宋毓英 字太璞,縣城南關人,光緒二十九年舉人。張士諤 字一如,韋庄鎮人,光緒二十九年舉人。張又栻 字少軒,韋庄鎮人,光緒三十年進士,刑部主事,蒲案中署名陝籍京官奏摺。高凌漢 字劍光,萬州知州。石生玉 串業村人,長工出身,以鎮壓回民起義升至宣化總兵,湖南、烏魯木齊、固原提督。張行志 南社村人,移居蒲城,固原提督,民國時北洋政府授上將銜。習 斌 字文卿,東習村人,潼關協營都司,混成協參軍,以副將用。 趙四端 字正伯,神後村人,清末民初在西安北大街開設順天存葯鋪,坐堂應診,頗有名望。
趙邦楹 字任卿,寺前西習村人,辛亥澄城反正五團總之一,後去日本早稻大學留學,任武功、朝邑、澄城知事。王 藩 字介丞,寺前西習村人,辛亥澄城反正五團總之一。袁葆華 字春庭,袁家河人,辛亥澄城反正五團總之一,陝西省、湖北省高等法院庭長。楊斌 字澄侯,庄頭村人,辛亥澄城反正五團總之一,山西長子縣、洪洞縣知事,河南息縣知事。張子貞 寺前鎮人,同盟會員。白鴻儀 字弋人,縣城東關人,保定軍官學校畢業,陝西督軍府參謀長。姚鎮乾 字鼎陽,業善鎮人,旅長。韓六勝 字景祥,寺前北窪村人,旅長。耿 光 字古丞,自古村人,國民革命軍44團團長,暫編第6師少將參謀長,澄城縣參議會議長。
李 仁 字香亭,北酥酪人,上校參謀,國民2軍咨議。習銘新 字少卿,寺前東習村人,上校參謀長。雷天瑞 字警伯,韋庄西白村人,國民聯軍駐陝第3師旅長。魏大強 魏家橋人,國民聯軍駐陝第2師旅長。張 傑 字子英,北里庄人,國民聯軍駐陝第3師旅長、伊東游擊縱隊副司令、代司令,與日軍作戰,收復山西寶德縣城,俘獲日軍隊長增山歲隆。張大文 字采亭,劉庄村人,團長。姚同乾 業善鎮人,團長。黨 毅 字訥如,韋庄鎮人,西安軍警聯合處處長。
袁葆吉 字迪安,袁家河人,北京大學理科畢業,白水縣知事,陝西省第一監獄典獄長。
袁葆璋 字伯玉,袁家河人,陝西省議會議員。嚴建璋 字子漢,寺前鎮人,北京大學法科畢業,陝西省議會議員。李潤生 北酥酪人,杭州醫專畢業,楊虎城醫生,西安平民醫院院長,解放後省傳染病院院長。袁培楨 字吉庵,寺前鎮人,杭州醫專畢業,陝西省殘廢軍人教養院院長。
耿 庄 字端方,十甲溝人,國民聯軍駐陝第3師師長,少將,陝西省政協委員。吳雙柱 字支甫,寺前鎮人,煙台海軍學校畢業,海深號軍艦副艦長,人民解放軍。習 勤 寺前東習村人,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歷任副師長、澄城縣長、鳳翔縣長。
解俊虎 寺前鄉解家人,中共北京703航測隊黨委書記。楊錫金 交道鄉楊家人,蘭州大學副教授。趙育芳 雷家窪鄉大趙家河人,第二炮兵技術學院教授。姜夢宇 善化鄉馬村人《西北經濟信息導報》副總編輯。嚴 平 寺前鎮人,山西省經濟貿易廳廳長。雷振祥 韋庄鎮西白村人,山西冶金學院教授。鄭三敦 羅家窪鄉北寺村人,渭南軍分區司令員。吳慰祖 寺前鎮人,台灣海軍參謀學校上校教官。袁豐茂 寺前鎮人,天津大學畢業,台灣高級工程師。李占彪 安里人,台灣陸軍少將。 程浩 法號,釋迦牟尼,城內村人,就讀於澄城中學,澄城縣佛教協會會長嚴信民 寺前鎮人,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副主席,中央民族學院副院長,全國人大一、二、三、五屆代表,人大常委會法制委員會委員,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委。韓 銳 字志穎,寺前鄉韓家莊人,朝陽大學畢業,西安市第五中學校長。孫 健 王莊鄉西莊子人,陝西省計量局副局長。雷崇慎 又名雷鳴蟄,韋庄鎮西白村人,莫斯科中國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畢業,南京水利學院外語教授,翻譯有《世界文學史綱》、《地理教學法》等。雷崇敏 韋庄鎮西白村人,美國康乃爾大學畢業,鐵道部基建總局總工程師,第一設計院總工程師。楊布雲 羅家窪鄉楊家隴老莊人,包頭市康復醫院院長、社會福利院院長,1956年獲三級獨立勛章、三級解放勛章。丁本淳 醍醐村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副政治委員、顧問。1961年授少將軍銜,獲八一獎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張卓子 又名張清秀,交道鄉南社人,空軍第二高級專科學校政治委員,北京空軍政治部顧問。翟貞祥 庄頭鄉楊家莊人,陝西省戲曲研究院副秘書長、博物館離休幹部。靳尚謙 劉家窪鄉良輔河人,中國科學院人事處處長、考古研究所辦公室主任。楊 蒓 寺前鎮人,西北農學院畢業,水電部援外處長、長沙八分局局長。黃緒森 酥酪村人,西北農學院畢業,陝西省武功水利學校校長,解放前曾任鐮山中學校長。張堃生 劉家窪鄉柳泉村人,中共遼寧省委黨校副校長、顧問。劉振中 劉家窪人,中共北京工業學院黨委辦公室主任。雷起雲 又名雷鳴盛,醍醐村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昆明軍區副政治委員、武漢軍區顧問,1961年授少將軍銜。雷振東 醍醐村人,陝西省商業廳廳長,陝西省農業銀行副行長。袁思良 袁家河人,西北農學院水利專修科畢業,渭南地區水電局工程師,陝西省政協委員。王潤蒼 又名王崖佛,庄頭鄉後埝村人,西北大學中文系教授。嚴佑民 寺前鎮人,公安部副部長,中共上海市委書記處書記,上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楊鴻奎 王莊鄉洛城村人,中共烏魯木齊市紀檢委書記。劉振邦 王莊鄉太賢村人,國家安全部幹部。黃俊耀 交道鄉黃家人,陝西省戲曲研究院一級編劇、院長、名譽院長,編有眉戶劇《梁秋燕》等。王庚耀 趙庄鄉溝西村人,陝西省基本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兼機械設備成套局局長、黨組書記。楊力生 馮原鎮西仁卓人,中共內蒙古巴彥卓爾盟委書記。杜竟明 原名成志傑,善化鄉尖岨人,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組織部副部長。袁多壽袁家河人,陝西省戲曲研究院一級編劇,編有秦腔《游西湖》之《鬼怨》、《法門軼事》等,改編有秦腔《白蛇傳》等。路璽琪 交道鄉杜冢塬人,中共咸陽市委副書記,咸陽市政協主席。王志文 王莊鄉西洛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蘭州軍區副參謀長。姚秦城 業善人,甘肅省地質局局長,輕工業部司長。姚德祥 業善人,西北工業學院畢業,陝西國棉八廠,西北國棉第三、第二、第一印染廠廠長。楊 力 寺前鎮人,西安交通大學副教授。成振森 善化鄉尖岨村人,澄城縣中醫院副主任醫師。韋凡江 韋庄鎮臨皋村人,北京畫院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徐悲鴻畫派傳人,關 中 馮原鎮關家橋人,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成一豐 善化鄉尖岨人,陝西師范大學教授,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理事,陝西省哲學研究會副會長,陝西省社會科學聯合會副主席,著有《哲學筆記與黑格爾哲學》等。關相生 馮原鎮關家橋人,中共廣東省顧問委員會秘書長。鄭拓彬 劉家窪鄉店頭人,對外經濟貿易部部長,中共第十二、十三屆中央委員。嚴鳴晨 寺前鎮人,北京國際關系學院中文系教授、系主任,編有《語文知識辭典》等。張 涵 寺前鄉人,山東大學副教授。耿敬業 (即焦林義),交道鄉自古村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副政委、南京警備區司令員。李景蔭 馮原鎮徐卓人,北京大學教授,中國民族理論學會會員,《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民族解放運動史》編者之一,《馬列主義民族解放理論》主編。黨登奎 韋庄鎮人,《新疆日報》副社長兼總編輯。田福奎 業善鄉北棘茨人,黑龍江農墾部總局教授,佳木斯市建設銀行行長。楊定中 寺前人,西安市人事局局長。張仲琦 縣城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研究員。樊訊書 交道鄉樊家川人,中共興平408廠黨委書記。侯中奎 趙庄鄉雷村人,中共銅川市委副書記,商洛地區副專員。李 健 原名姬崇緒,城郊鄉鎮基村人,空軍航空工程部研究員。袁循禮 寺前鎮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農業廳副廳長。姚德斌 醍醐鄉酥酪村人,陝西省財貿管理幹部學院副院長。申敬群 交道鄉王村人,抽黃指揮部水利高級工程師。成金堂 善化鄉十二村人,陝西工業大學畢業,高級工程師。楊學書 王莊鄉靈窪村人,山西新城地區副專員。劉張鎖 庄頭鄉代庄人,澄城縣進修學校中學高級教師。焦敬榮 雷家窪鄉堡城人,解放軍323醫院皮膚病理科副主任醫師(師級)。顧肇曾(女) 雷家窪鄉堡城人,解放軍323醫院主任醫師。姚生泉 業善村人,中共陝西省紀檢委常委。樊 拓(女) 交道鄉樊家川人,陝西省高級法院副院長。黨新益 韋庄鎮人,西北大學副教授、副校長。雷江旺 雷家窪人,西安冶金學院副教授、副院長。著有《人力資源管理》等。何寅生 寺前鎮人,中建一局機械化施工公司副總經濟師。溫貞祥 交道鄉北社村人,陝西省武警部隊副總隊長。劉步乾 代庄人,81945部隊師級幹部。鄭欣淼 雷家窪鄉北里庄人,原故宮研究院院長。曹存正 安里人,步兵第十師參謀長。張金喜 雷家窪鄉神後村人,寧夏軍區後勤部部長。張文山 安里鄉張卓人,城關糧站主任,1959年全國勞動模範。袁貞樓 劉家窪鄉內信村人,1960年全國民兵模範。王景閣 (女)縣城人,縣幼兒園校長,1970年全國「三八」紅旗手。石文遠 馮原鎮西仁卓人,1976年全國中小農具工作先進個人。劉永福 石家坡插隊知識青年,1979年共青團中央命名新長征突擊手。羅建喜 羅家窪鄉西北庄人,堯頭煤礦隊長,1979年共青團中央命名新長征突擊手。范養蘭 (女)醍醐鄉北酥酪村人,養豬能手,1980年全國「三八」紅旗手。張群英 (女)韋庄鎮人,1982年全國「三八」紅旗手。馬步元 雷家窪鄉馬家河人,民兵連長,因救護落水群眾,1980年被蘭州軍區授予一等功。杜庚才 羅家窪鄉杜家窪人,1982年郵電部命名全國優秀投遞員。吳淑芳 (女)醍醐村人,澄城縣百貨公司營業員,1983年陝西省「三八」紅旗手。張滿榮 縣城人,1984年全國農業財務先進工作者。孟思賢 甘肅通渭縣人,澄城公路管理段會計,1987年交通部授予財務工作先進個人。吳念祖 寺前鄉吳家坡人,縣農機管理站工程師,1988年農業部授予農業生產節能先進 個人,1989年獲農業部能源環境保護成果三等獎。劉懷斌 安里鄉翟家卓人,農機管理站站長,1989年獲農業部授予能源環境保護成果三等獎。張益民 寺前鄉韓家窪人,農機管理站助理工程師,1989年獲農業部授予能源環境保護成果三等獎。孫仁倉 堯頭鎮耀顯人,農機管理站助理工程師,1989年獲農業部能源環境保護成果三等獎。彭拴倉 彭家河人,農機管理站助理工程師,獲農業部能源環境保護成果三等獎。

熱點內容
雲南大學當老師怎麼樣 發布:2025-08-26 21:13:05 瀏覽:381
西南大學教授疫情 發布:2025-08-26 20:31:59 瀏覽:405
鄭州大學化學系教授中科院院士 發布:2025-08-26 20:29:46 瀏覽:408
聊城大學寒假補考時間 發布:2025-08-26 20:29:41 瀏覽:6
大學生模仿馬保國 發布:2025-08-26 20:28:11 瀏覽:830
復旦大學女教授陳果的書 發布:2025-08-26 20:14:51 瀏覽:6
政治統一經濟統一北京大學教授 發布:2025-08-26 20:03:43 瀏覽:973
大學生遷戶口能買房不 發布:2025-08-26 19:32:58 瀏覽:320
江南大學程老師 發布:2025-08-26 19:24:31 瀏覽:749
湖北科技大學韓春雨副教授 發布:2025-08-26 19:16:26 瀏覽: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