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北京大學環境學院老師

北京大學環境學院老師

發布時間: 2021-02-22 21:38:54

1. 請問北京大學的環境學院的博士如何

在國內很不錯了,北大環境科學與工程國內前三沒任何問題

2.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師資隊伍

蔡旭暉 陳忠抄明 陳左生 郭懷成 韓凌 韓鵬 何玉山 黃藝 胡建信 胡敏 籍國東 康凌 梁寶生 林官明 李天宏 劉建國 劉陽生 劉永 劉兆榮 李文軍 李振山 欒勝基 陸思華 毛小苓 毛志鋒 馬曉明 梅鳳喬 倪晉仁 邱興華 尚靜 邵敏 宋宇 宋豫秦 孫衛玲 唐孝炎 童美萍 王奇 王維敬 王雪松 溫東輝 吳為中 謝紹東 謝曙光 薛安 徐建華 徐晉濤 晏明全 要茂盛 葉文虎 葉正芳 曾立民 張劍波 張世秋 張遠航 趙華章 趙智傑 朱彤

3. 北京大學的環境科學專業什麼最強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有三個專業:環境科學、環境管理、環境工程,其中前兩者專更為優秀。屬
在環境科學專業方面,北京大學可以說是全國高校的佼佼者,根據U.S. News & World Report與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的數據,北京大學環境科學在全球2011
年排名第22,2012 年排名第17(位列大中國地區首位)。按基本科學指標(ESI)的數據,北京大學環境/生態學科已躋身全球前0.4%。所以,總的來說,北大整個環科專業都是很強的。
在環科專業裡面,大氣化學方向的研究尤為突出,有唐孝炎院士(唐孝炎教授曾任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的大氣化學委員會銜稱委員(類似常務委員)(1988-1996)。自1993年起擔任聯合國環境署(UNEP)臭氧層損耗環境影響評估組共同主席。在國內曾任中國環境學會副理事長多屆,教育部環境科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副主任等等。 ),朱彤教授(也是環科院的院長)等等,總之這方面很強。此外,水污染(包括土壤生物等)方面也是全國領先的。
有疑問請追問
望採納謝謝

4. 北京大學環境與能源學院的學院使命

「我們成立環境與來能源學院,源就是為了適應時代和社會的需求,我們是Mission-Oriented-School(使命導向的學院),解決實際問題是我們的任務和使命,是我們學院的最高目標。我們針對的問題不是過去的問題,而是迎合未來的需要,未來怎樣提高能源效率,使用哪種新能源,未來怎樣減少環境污染……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不僅是新,而是超前,比新更新。」環境與能源學院院長耿旭教授這樣定位學院。
北京大學環境與能源學院的辦學目標是:
建立研究生教學的卓越典範,為社會培養有能力解決能源和環境問題的科技精英人才;
開展前沿性的學術研究,提供解決區域和全球性能源和環境問題切實可行的方案;
建立與公眾、政府和工商團體長期合作的機制,共同努力,為滿足人類社會對能源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需求服務;
與國際知名大學合作,打造一個開放的國際交流的平台。

5. 北京大學環境學院的學科結構

環境學院來以地理學為主體,包含環境科源學、生態學、城市規劃等多個相關學科,具有理、工、文多學科交叉的綜合優勢。學院擁有地理學國家一級重點學科,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兩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學院有地理學國家理科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地和地表過程分析與模擬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學院下設4個系和1個研究所,即城市與區域規劃系、城市與經濟地理系、資源與環境地理系、生態學系和歷史地理研究所。另有地理科學研究中心、城市規劃設計中心十多個研究中心。目前北京大學建築學研究中心也掛靠在環境學院。

6.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的學院概況

前城市與環境學院共有教職員工99人,其中教授人(含研究員7人)目,副教授31人(含副研1人),講師9人。現有師資隊伍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5人(含雙聘2人),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4人,百人計劃研究員6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7人,外籍教師1人,以及2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
學院下設4個系、一個研究所,即城市與區域規劃系、城市與經濟地理系、資源與環境地理系、生態學系和歷史地理研究所。另有地理科學研究中心、城市規劃設計中心十多個研究中心。
北京大學建築學研究中心也是落在城市與環境學院下面,招收碩士(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專業)和博士(人文地理學專業建築設計及其理論方向,導師:張永和)。
學院擁有地理學國家一級重點學科。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兩個國家重點學科。2011年與校內其他學院聯合建設了首批生態學一級學科。有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貌第四紀、歷史地理、城市與區域規劃、環境科學、生態學等學科,涉及資源、環境、生態、城市等多個領域。學院有地理學國家理科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地和地表過程分析與模擬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以及人地系統與環境遙感實驗室。
在教學方面,學院根據國家建設需求和科學前沿設置專業。
本科生有5個專業:環境科學、生態學、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地理科學、城市規劃。
碩士研究生有8個專業: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環境地理學、歷史地理學、地貌與環境演變、城市與區域規劃、第四紀地質學、生態學。
博士研究生有7個專業: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環境地理學、歷史地理學、地貌與環境演變、第四紀地質學、生態學。
在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方面,承擔大量國家重要科研項目和國際合作,發表大量高水平研究論文。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在內的多項獎勵,為國家的決策提出科學依據。

7. 北京大學環境與能源學院的研究領域

生物能源與能源效率研究領域
生物能源信息
生物能源技術能源安全與發回展戰略
水處理與答資源工程研究領域
水處理工程
工程環境模擬與信息系統
污水資源化技術處理
資源工程
水資源與環境安全保障
環境微生物研究領域
高效降解污染物的微生物菌群構建
專用微生物和酶及其培養制備
生物增強和生物修復技術
環境金融研究領域
基於環境保護的環境金融—綠色金融
基於氣候變化下的環境金融—碳金融
基於新型產業的環境金融—清潔能源產業金融體系
低碳經濟與環境管理手段
環境與健康研究領域
復合大氣污染特徵、形成機制與源分析
顆粒物細粒子污染研究
室內空氣污染研究
大氣及室內空氣污染健康影響研究
環境規劃管理研究領域
區域環境規劃
區域規劃環境影響評價
環境經濟與管制政策
農村環境流域水環境
環境、資源信息技術應用
低碳經濟與循環經濟環境行政法
水科學與環境信息研究領域
城市化流域暴雨徑流污染
非常規水資源利用
受損水生態系統修復和重建
生物環境信息
水環境信息
廣域城市水系統水質的多源遙感監測和評價
全球氣候變化與水管理等

8.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系所中心

北京大學是我國最早開展環境科學教學和研究的機構之一。自20世紀70年代起,在我國率先開展蘭州光化學煙霧污染、北京西郊環境質量評價和官廳水庫水質研究。根據學科發展的需要,於1982年成立了北京大學環境科學中心,負責組織和協調北京大學環境科學的研究和教學工作。1978年開始招收碩士生,1985年設立環境化學博士點(後改為環境科學博士點),2000年獲得環境科學和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授權,2001年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 2002年6月18日成立了北京大學環境學院,在院系整合過程中,以環境科學中心和技術物理系的環境化學教研室為基建成立了環境科學系。
環境科學系的教師隊伍,是一支年輕化、高學歷化、富有朝氣的、學科結構合理的工作團隊。現有教職員28人,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佔55%,其中院士1人、教授6人、博導6人。
在學科建設方面,環境科學系充分發揮北京大學文理學科的優勢,形成了以大氣環境、環境管理和可持續發展三個學科方向為支柱的環境科學框架。現有環境化學、大氣環境、環境管理、可持續發展、環境經濟、環境法、環境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生態、水環境科學與技術等研究方向。擁有環境科學的碩士點、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大氣環境的碩士點、生態學的碩士點和環境法學的碩士點。其主要特色如下:
① 在大氣環境科學領域,具有多種研究手段和開展系統研究的能力。不僅擁有完備的外場觀測設備和技術,而且建立了可用於大氣邊界層物理和大氣環境模擬的國內最大的環境風洞、大氣化學反應歷程的實時在線模擬裝置等獨特手段,形成了大氣環境化學和大氣環境模擬與控制兩個各具特色的學科方向。在光化學煙霧污染、酸沉降、細粒子污染和臭氧層科學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創新性的理論和方法,培養了一批高層次的大氣環境科學教學和科研人才。大氣環境研究的深度和系統性在國內同類學科具有優先地位,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共四次,許多研究成果成為國家和地方政府進行科學決策的依據。近期在國內率先提出復合型大氣污染的概念,已引起國際同行的廣泛關注和濃厚興趣。
② 基於管理、規劃、經濟、法學以及社會學等多學科的交叉融合而成的環境規劃與管理科學,曾組織了我國第一例綜合環境規劃研究湄洲灣新經濟技術開發區環境規劃,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此外還針對臭氧層保護開展了國家管理-經濟-技術的系列研究。1993年率先在高校建立了機構開展可持續發展理論與實踐的研究。該方向注重開發環境管理與決策支持的基本理論方法,並應用於實踐,並最終納入到政府的宏觀社會、經濟與環境決策、企業微觀決策和公眾對環境保護參與的個人行為決策中。
③ 在環境科學的教學和科研中,堅持以人為本,注重環境與健康,強調環境污染的健康效應,開展了大量的流行病學和環境毒理學的研究,取得了顯著成果。 2000年北大和北醫的合並,極大地加強了環境與醫學的結合,北京大學985重點項目環境荷爾蒙/二惡英實驗室的建立,推動了環境與健康的相關研究,形成了北京大學環境醫學的學科方向並正在逐步完善。
④ 注重將環境科學的最新研究成果應用於實際,直接服務於國家和地方政府的環境管理部門,為他們的環境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⑤ 廣泛的國際合作網路,通暢的國際合作渠道,豐富的國際合作經驗,是環境科學系的另一項重要資本。同國外專家學者進行頻繁的學術交流與共同合作,建立了一個相互交流信息並共同發展的合作網路,不僅可以緊緊把握國際環境理論研究的前沿,而且還通過合作網路積極參與國際環境問題的解決。
環境科學系開設的主要課程:大氣環境化學、污染氣象學、環境數學方法、環境規劃學、環境管理學、環境經濟學、環境生態學、環境數據處理、環境質量評價學、環境流體力學、大氣探測與監測、環境科學中的現代測量技術、環境工程、系統分析與模擬、環境水力學、水環境模型、環境信息系統、氣溶膠原理與技術、給水與廢水處理原理、全球環境問題、環境中物質的循環和轉化、大氣污染防治原理、大氣化學模擬與模式、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理論討論班等37門課程。此外,還在全校開設通選課:文明與環境導論、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全球環境問題、環境科學導論、環境系統工程概論與環境材料導論。開設了若干開放課:大氣污染防治原理(清華大學)、職業與環境流行病學(醫學部)、環境醫學(醫學部)、近代毒理學(醫學部)、健康危險性評價和管理(醫學部)。去年新增的課程有: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理論研討班、中國傳統城市生態美學、環境中物質的循環和轉化、比較環境政治研討班。
環境科學系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將瞄準國際環境科學的發展前沿和中國環境與發展的實際需要,重點發展五個領域,即環境污染化學、環境管理、環境污染治理理論與技術、環境生物學和環境與發展,以培養環境與發展所需的復合型高層次人才為重點,以多學科整合和多方位開放聯合的政學研產一體化為發展模式,通過不斷創新和勵精圖治,使環境科學系成為世界一流的環境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成為我國可持續發展和環境決策的思想庫,成為我國環境科學技術產業化的基地。 北京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成立於 1995年6月。作為北大發展工程科學的試點,北京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藉助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整合的優勢,經過數年不懈的努力已經擁有環境工程博士點和碩士點。北京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現有占編教師和其它全時工作人員20餘名。迄今為止,已經和正在培養的博士後、博士生和碩士生達150餘名。
北京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是一個以理工結合為特色的教學和科研機構。近年來,充分發揮北京大學學科綜合的優勢,取得了不俗的業績。利用環境科學和治河工程學科交叉的優勢,承擔了治理深圳河工程環境評估研究、監察與審核、底泥分析和區域綜合規劃等一系列具有重要影響的科學咨詢工作, 為區域環境保護做出了貢獻。 主持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江河泥沙災害形成機理及其防治研究」、中國-歐盟科技合作項目「可持續的區域水資源利用模式和環境管理戰略研究」、中國-加拿大(CIDA) 合作項目「防洪、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研究」。 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國家重點聯合實驗室北京大學分室是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國家重點聯合實驗室的四個分室之一,又稱「大氣環境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於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1989年開始建設,1995年10月通過國家驗收,正式掛牌為國家重點實驗室。2001年與深圳市政府合作在深圳市北京大學深港產學研基地建立「大氣環境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 - 深圳分室」。在2000年和2005年的兩次評估中獲得良好的成績。
國家重點實驗室經過十多年的建設在大氣環境科學領域,形成了大氣環境化學和大氣環境模擬與控制兩個特色的學科方向,其中大氣環境化學是北京大學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近的一個領域,曾在光化學煙霧、酸沉降和臭氧層科學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創新性的理論和方法,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以及何梁何利科技獎;針對臭氧層保護國際環境公約開發出消耗臭氧層物質行業淘汰機制,被聯合國環境署採納,相關工作為國家爭取了約4億美元的贈款,並獲得2004年中國國家環保總局國家「保護臭氧層貢獻獎」特別金獎、2005年美國國家環保局保護臭氧層獎,唐孝炎院士2005年獲得聯合國環境署、世界氣象組織紀念維也納公約20周年保護臭氧層貢獻獎。近年來對大氣細粒子污染和城市區域污染控制開展了系列研究,並率先提出「大氣復合污染」的概念,引起國際同行的廣泛關注和濃厚興趣。對這一問題的深入研究,為解決我國大氣污染問題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也極大豐富了大氣環境化學的理論。
國家重點實驗室重視基礎設施的能力建設,在985和「211」經費支持下,形成了以現場測量、實驗室模擬和數值模型為研究手段的大氣化學與大氣環境研究平台,具有先進的外場實時在線觀測技術,而且擁有大氣化學反應模擬、大氣邊界層物理過程的風洞模擬、微量物質地氣交換通量的微氣象測量等獨特手段。具備氣溶膠采樣設備和分析儀器,如Anserson大流量采樣器台,四通道顆粒物采樣器、多級撞擊式采樣器MOUDI台,蒸汽噴射氣溶膠采樣器(SJAC)氣溶膠粒子譜儀、能見度儀和碳黑測定儀等監測設備,以及實驗室分析儀器GC-MS、HPLC、GC、毛細管電泳、離子色譜和Sunset EC/OC測定儀等。具備與氣溶膠相關的大氣痕量氣體野外監測儀,如NOx,SO2,CO,CO2,O3,PANs測定儀等。具備微氣象法通量測定儀。具有開展反應動力學研究得FTIR,DRIFT等。通過「863」課題研究已建立了固定源、流動源的采樣和源譜分析的先進手段,自主研發了如wet denuder,在線VOC和在線顆粒物化學組成的測量技術,正在建設的「大氣環境與全球變化」和「環境與健康」兩個「985 」研究平台,分別在北京大學和河北壩上建立了城市和區域大氣環境觀測站,長期連續測定氣態和顆粒態污染物、氣象和輻射因子。擁有兩個流動觀測集裝箱實驗室和用於環境與健康研究的流動觀測車。藉助985平台的建設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包括大氣組分和氣象因素的在線監測手段和資料庫管理,將推進大氣科學的前沿發展,同時為國家決策提供更精確的科學支撐。
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針對我國快速城市化帶來的大氣環境問題,開展了城市群區域空氣污染形成過程及控制的系列研究,承擔著「長江、珠江三角洲地區土壤和大氣環境質量變化規律與調控原理」、「燃燒源可吸入顆粒物的形成與控制技術基礎研究」、「中國酸雨沉降機制、輸送態勢及調控原理」3個973項目中的5個課題以及863課題「大氣污染的源解析技術」和「十一五」863計劃重大項目「重點城市群大氣復合污染綜合防治技術與集成示範」,以及歐盟框架6 和框架7有關全球氣候變化和超大城市大氣環境問題的國際合作課題的研究,作為技術牽頭單位承擔了北京市奧運期間空氣質量保證方案的重要項目「北京與周邊地區大氣污染物輸送、轉化及北京市空氣質量目標研究」。近5年到校研究經費約3500萬,在國家重大研究項目中起著關鍵的作用,為北京暨華北地區和珠江三角洲地區大氣污染的控制提供了重要的決策支持。
重點實驗室以「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為指導方針,積極促進學科交叉,營造了一個團結合作、學術創新氣氛濃厚的研究環境;吸收有志於發展環境科技事業、具備堅實理論基礎及創新精神的研究人員,建成了一支獻身精神強,學術水平高,善於創新,結構優化的學術隊伍。實驗室研究人員具有老中青結合以中青年為主的年齡結構。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和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名、教育部跨世紀和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基金獲得者3名。本團隊的平均年齡41歲,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佔72%,在國外留學一年以上的佔50%。獲得教育部優秀創新團隊資助。
國家重點實驗室與歐盟、美國、加拿大、日本,以及台灣和香港地區的一流大學和研究所有著長期廣泛的學術交流與合作,把握大氣化學的最新發展動向,並根據中國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提出前沿性科學問題、研究思路和決策支持。
環境科學是一個正在發展的多學科綜合性的科技領域,鑒於環境問題兼有全球性和地域性的特點,重點實驗室將研究目標瞄準世界環境科學技術的前沿,根據我國國情立足於我國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環境問題。通過多學科的交叉與技術集成,為環境科學的發展提供科學基礎。北京大學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國家重點聯合實驗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研究重大的環境問題,以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支持高新污染控制技術的發展,發揮聯合的優勢,為促進環境科學技術的進步、加強我國環境保護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服務。
研究方向包括:
a、區域大氣復合污染與氣候及全球變化
b、大氣環境過程模擬
c、大氣污染源與污染控制技術及對策
d、大氣物種觀測技術
e、大氣污染的健康效應
北京大學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國家聯合重點實驗室將優化管理,形成高效、穩定的實驗室管理和技術支持體系。通過組織重大項目,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隊伍,在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上取得重要成果。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重點實驗室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將對我國環境保護事業和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的發展做出重大的貢獻
水沙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成立於2000年8月。實驗室面向國家重大水沙環境問題,藉助北京大學多學科的優勢,承擔了一系列重要的國家科研任務,展開了卓有成效的國際合作,形成了理工結合、基礎理論與工程應用結合、水科學與環境工程學科相結合的研究特點。
實驗室已形成了包括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百人計劃學者、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在內的年青的學術團隊。2005—2009年,承擔科研項目70餘項,總經費愈4000萬元。其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項,973課題2項,科技支撐課題2項。
2005—2009年,實驗室承擔國際合作項目8項,包括中加CIDA項目、中歐環境管理合作計劃和UN-Habitant SCP項目等;接待國外訪問學者20人次。

9. 北京大學環境方面的碩士生導師怎麼在網上找到啊

給你發了,其中有一個是工學部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

網路真卡...等我回學校給你找找看

10. 有沒有北京大學環境學院於希賢教授的聯系方式

怎樣才能和於教授或他的團隊取得聯系

熱點內容
雲南大學當老師怎麼樣 發布:2025-08-26 21:13:05 瀏覽:381
西南大學教授疫情 發布:2025-08-26 20:31:59 瀏覽:405
鄭州大學化學系教授中科院院士 發布:2025-08-26 20:29:46 瀏覽:408
聊城大學寒假補考時間 發布:2025-08-26 20:29:41 瀏覽:6
大學生模仿馬保國 發布:2025-08-26 20:28:11 瀏覽:830
復旦大學女教授陳果的書 發布:2025-08-26 20:14:51 瀏覽:6
政治統一經濟統一北京大學教授 發布:2025-08-26 20:03:43 瀏覽:973
大學生遷戶口能買房不 發布:2025-08-26 19:32:58 瀏覽:320
江南大學程老師 發布:2025-08-26 19:24:31 瀏覽:749
湖北科技大學韓春雨副教授 發布:2025-08-26 19:16:26 瀏覽: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