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大數據課程授課教授
Ⅰ 重慶大學通信工程學院的師資隊伍
楊士中:
職稱職務: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國家重點學科-電工理論新技術及國家
211工程和985工程「運載器測控及
遙感信息傳輸技術」 重點實驗室
首席科學家。
社會兼職:總參軍事科學技術委員會高級技術顧問,
中國電子學會會士,中國通信學會會士。
楊士中教授1960年畢業於重慶大學,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導師,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國家「211工程」運載器測控及遙感信息傳輸技術重點學科和國家「985工程」科技創新平台測控及遙感信息傳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
楊士中長期在通信與測控領域的教學科研一線忘我拼搏,在通信、測控及遙感信息傳輸領域取得了多項開創性成果,先後以第一獲獎人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發明獎6項;此外還獲得學術聲望很高的「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和「光華科技獎」;部委級科技獎7項;國家發明專利3項;出版專著2部;發表論文及設計報告百餘篇。曾榮立航天部一等功、獲國防科工委獻身國防科技事業榮譽證章、2005年獲何梁何利獎、1996年獲光華科技獎、1999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998年全國教育戰線勞動模範、全國模範教師、1990年全國高校先進工作者。主要成果如下:
「特種通信系統」(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衛星傳輸型CCD電視遙感系統」(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統一擴頻測控及圖象傳輸體制」(國家發明三等獎)
「精密跟蹤系統中頻率截獲新方法」(國家發明三等獎)
「飛行器統一測控綜合終端裝置」(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單、雙頻多卜勒頻率截獲接收機」(全國科學大會獎)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
「光華科技獎」
七項部省級獎中代表項目是:
「衛星數傳機和衛星語言通信機」
「擴頻技術在再入測量中應用的關鍵方法研究」
「相干擴頻系統快速捕獲與鎖定保護的新方法及理論」
獲國家發明專利三項:「無載波統一擴頻測控及圖象傳輸系統」,國家發明專利(88105951);PN碼快速捕獲的方法及裝置,國家發明專利(專利號:92107012.8);靜電容無繩廣播方法,國家發明專利(92108267.)。他鍥而不舍地攀登科學高峰,以淵博的學識和誨人不倦的良好師德,為國家培養了碩士、博士和博士後100餘名。 劉宗行
出生年月:1942年12月
職稱職務:碩士、教授、碩士生導師
社會兼職:教育部「電子科學與電氣信息類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
員會」委員,
「全國高校電路·信號與系統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
從事專業:電工理論與新技術、電路與系統
1982年至今一直從事本科和研究生教學.兩次主講教改班的「電路」。近三年直接面向本科生授課478學時。作為主持教授所負責的「電路原理」課程2001年通過重慶市重點課程驗收。2005年評為學校「教學工作優秀教師」。現任教育部「電子科學與電氣信息類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高校電路·信號與系統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 負責和參加國家及部省級科研項目7項,發表論文20多篇,獲部級三等獎一項。培養碩士20人,博士3人。對分布參數電路理論研究的創新性成果獲得國內電工理論界同行的肯定。
起草教學指導性文件「電路理論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經審議定稿後呈報教育部。在「教指委」組織、高教社出版的《信號·電路·系統資料匯編》中承擔了非線性電路部分的工作。按新的教學基本要求編寫的「電路」教材已經完稿。
培養的校內外13名青年教師已成為教學科研骨幹。
負責國家級教學基地建設。提出「兩條主線、三個平台、三個層次」電工電子系列課程建設方案並組織實施,成果納入面向21世紀教改項目。組建了擁有11個實驗室的實驗教學中心。承擔3項教改項目,有兩項已通過驗收。發表教改論文7篇,獲2001年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一項,重慶市教學成果一、二等獎各一項。
Ⅱ 有人聽說過重慶大學裡面的重大IT沒有啊 ,裡面的 培訓課程如何啊
在前期考察抄的時候你千萬確認以下襲幾件事情:
1. 是否會簽署保障就業協議?
2. 是否承諾了最低保障月薪?
3. 最後萬一沒有就業怎麼辦?
4. 是否有就業方面培訓課程?
5. 是否有就業老師專職負責你的就業?
如果沒有這些服務的,你就可以直接把他Pass掉了,果斷的Pass掉!
Ⅲ 重慶大學C校區里頭的重大IT中心培訓課程如何啊
硬體條件不復咋滴,平時獎學金,比賽都制是很黑的,就是你進去的時候他把各種福利說的天花亂墜,到了後面只能用天坑和黑來形容了!除了課程還過得去,但是我學的是室內設計,學的東西除了【會用】CAD有用以外,其他都沒用,到外面上班所有東西都是重新學!
Ⅳ 關於重慶大學穆春來教授的信息
穆春來來,教授,博士生導師自, 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2005年入選教育部
「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現擔任中國數學會普及工作委員會副主任, 在國內外重要的數學期刊上發表和接收論
文60餘篇,其中SCI論文40多篇,先後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
支持計劃1項、教育部優秀年輕教師基金1項、教育部歸國人員基金各1項、四川省學術與技
術帶頭人培養基金1項。
Ⅳ 重慶大學大數據與軟體學院師資力量怎麼樣
學院現來有教職工60多人,教授源15人、副教授25人,其中博士生導師13人、碩士研究生導師38人,「百人計劃研究員」3人,講師9人,弘深博士後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1人,重慶市名師1人。在校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近千。
學院現有軟體工程博士一級學科,2012年國家學科評估位列全國第11位,2017年學科評估中被評為B+,是重慶市重點學科。軟體工程專業於2007年入選國家「特色專業」,2008年獲批國家「軟體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012年入選國家「卓越工程師計劃」, 2018年獲批成為重慶市本科高校新型二級學院,2018年獲批為重慶市「一流專業」和重慶市「大數據智能化類特色專業」,2019年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學院於2005年和2014年兩次獨立榮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獲得重慶市教學成果獎一等獎3次。
Ⅵ 重慶大學大數據與軟體學院有什麼專業設置
學院下設來:軟體工程系、源數據科學系、智能科學系和教學實驗中心。現設軟體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人工智慧3個本科專業。
學院建有信息物理社會可信服務計算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重慶市農業大數據產業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等省部級教學科研平台。與微軟、IBM、阿里巴巴、華為等國內外著名IT企業和研究機構合作創建了國家Linux推廣應用與培訓中心、微軟創新中心、IBM Power系統教育中心、華為ICT學院創新人才中心、重慶市信息安全中心等10多個專業實驗室和研究中心,極大促進了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提高。
近年來,學院承擔國家973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核高基項目、國家自然基金等一系列國家和地方政府科研項目以及企業技術研發項目。發表高水平論文500餘篇,連續幾年ESI高倍引中國學者榜單;發明專利獲權50多項,獲省部級技術發明一等獎、科技進步二等獎等10餘項。
Ⅶ 誰了解重慶大學法學院教授齊愛民以及其創辦的國寶網路空間安全與大數據法治戰略研究院的真實情況和背景
誰說是熊貓?這事能拿出來說么?
這是重慶大學與騰訊公司聯合建立的,中國國家網路安全與信息化法律聯合研究基地。
Ⅷ 西南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
首先推薦馬克思主義學院的老師劉宇,男,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西大馬院副教授。大一的時候上過他的哲學導論、西方政治思想史,開始第一學期才接觸哲學覺得很深奧,聽不太懂,但是劉宇老師他講的特別生動形象,但又不失理念的定義,直到第二學期的西方政治思想史,我再一次意識到他的講課水平,以及對哲學深入研究的深度,他說他每天都要至少閱讀5小時以上,很享受看書的思辨過程,與人論爭探討問題是一件很值得享受追求的事情。從這些不難看出他的專業素養,講課非常有韻味,有自己的邏輯思考,引導學生一步一步的理解探究解讀相關問題,讓人聽了之後會有深深的思考。
Ⅸ 重慶大學大數據與軟體學院有哪些教學合作
學院積極探索與國內外名校名企深度互動融合模式,致力於培養工程能力強、創回新能力高、綜合素養好、有國答際競爭能力的實用型軟體工程創新人才。常年聘請外籍教師,部分課程實施全英語授課。專業課程大多採用國外原版英文教材授課,實施雙語教學。與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等世界知名高校合作,每年選拔優秀本科生以「2+2」模式赴海外高校進行聯合培養,畢業後由雙方分別頒發學士學位。
Ⅹ 重慶高校大數據專業教學體系如何搭建
芝諾大數據教學科研平台以校企聯合培養模式為手段,通過校企合作聯合培養機制,讓企業、行業深度參與人才培養過程,逐步實現校企共同制定培養目標、共同建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共同實施培養過程、共同把控培養質量,全面提升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該平台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定位,在以解決現實問題為目的的前提下,使培養的學生有更寬廣和跨學科的知識視野,注重知識的實用性,有創新精神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具有在創新中應用、在應用中創新的能力,讓學生真正學會大數據行業各個崗位真正的職業技能。
芝諾大數據教學科研平台構建總體分為三大部分,一是平台硬體,二是教學與實驗支撐系統(包括:芝諾數據綜合分析ZDM平台、芝諾數據教學實訓平台),三是產品服務。
教學與實驗支撐系統由芝諾數據綜合分析ZDM平台和芝諾數據教學實訓平台構成,教學與實驗支撐系統部署在大數據教學科研一體機中。
1)平台的建設能讓高校大數據專業與實際應用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實踐和創新創業能力,能夠培養實用性人才所需的專業能力,提升教學效果與就業率,為「大數據時代」的創新人才培養做出貢獻。
2)平台的建設將支撐大數據去冗降噪、大數據融合、大數據可視化等關鍵技術研究,能夠服務於學校的教學和科研,有助於大數據方向發展和自主創新,有利於創新團隊培育和高水平研究成果積累,有利於提升教師的教學和科研水平,推動教學和科研團隊建設。
3)平台的建設搭建可以發揮學校的行業優勢,體現學校辦學特色,推進
與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間的產學研合作,開展項目合作研究和人才培養,促進科研成果轉化,促進產學研協同創新。
4)平台的建設有利於促進學科交叉與融合。
本項目通過對芝諾數據教學實訓平台和芝諾數據綜合分析ZDM平台的建設,支撐大數據去冗降噪、大數據融合、大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等關鍵技術研究,形成以工程實訓和創新拓展為主的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和實踐創新能力。同時,提升高校承擔重大科研項目和實現自主創新的能力。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信息化進程、信息化與工業化「兩化」融合和新興戰略性產業迅速發展,完善科研平台和教學實驗平台體系建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推進產學研合作。預期達到以下效果:
(1)建立健全實驗教學環境,為相關專業學生提供與產業界接軌的、良好的實驗條件;
(2)模擬企業環境,引入以實際項目為藍本的實訓項目,構建實訓基地;
(3)為開設大數據類公共選修課提供實驗環境;
(4)支撐高校科研項目的實施及科研論文的發表;
(5)為學生在數學、統計、計算機類學科競賽獲獎提供教學實驗環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