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醫葯大學鄧教授
『壹』 求成都中醫葯大學張新渝教授詳細資料
他是我校黃帝內經教研室主任,全國內經委員會委員,四川省內經和中診委員會委員。
『貳』 成都中醫葯大學葯事研究生導師
報宋民憲好,宋民憲是名人,據說是個清官....
宋民憲,教授,1952年生,四川省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法規處長,成都中醫葯大學兼職教授.在國內中醫葯界很有名氣.當官的有錢,項目多啊,在他名下讀書將來就業也會好些.
杜曉曦,王子壽都是副教授,沒什麼名氣.
---
宋民憲「以25歲高齡幸運考上大學」,畢業後分配到省衛生廳,後來又受聘兼職成都中醫葯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作為對教育和母校的報答。作為學者,他先後編纂出版了《中國葯用輔料》、《新編國家中成葯》,承擔了包括四川省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和國家科研基金等多項科研課題。190.6萬字的《新編國家中成葯》因為其對中成葯經營使用特性的重點關注,被醫葯界作為中成葯研究、開發的重要指南,這本書因此成為2002年度全國優秀暢銷書。
作為官員的宋民憲,大膽改革、勇於探索被後來的實踐檢驗是有利於發展的。今天大名鼎鼎的地奧集團、恩威集團,在起步階段都作過一些創新的嘗試,認識到這種嘗試的重要意義在於鼓勵企業將主要力量投入市場而不是基礎建設,就是當時的四川省衛生廳葯政管理處,而宋是其中的主要成員之一。2002年底國家頒布《葯品注冊管理辦法》後,他提出的近期以仿製、改劑為主,長期以創新中葯為主的中葯新葯研發思路被大家廣泛接受,2004年四川省中葯新葯注冊198個,名列全國第一。
『叄』 紀錄片新中國教育紀實里的成都中醫葯大學教授是誰
新中國誕生後國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醫高等院校,也是周恩來總理1956年批准建立的,分別是:1、北京中醫葯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一所以中醫葯學科為特色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院校之一,是"111計劃"入選高校,由教育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北京市共同建設。學校創建於1956年,原名北京中醫學院,是新中國最早成立的高等中醫院校之一,1993年更名為北京中醫葯大學;2000年與北京針灸骨傷學院合並組成新的北京中醫葯大學。、2、成都中醫葯大學成都中醫葯大學原名成都中醫學院,是在周恩來等黨和國家第一代領導集體的親切關懷下於1956年創建,1995年經國家教委批准更為現名,2006年6月四川生殖衛生學院、四川省衛生管理幹部學院並入成都中醫葯大學。3、上海中醫葯大學上海中醫學院,創建於1956年,是新中國誕生後國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醫葯高等院校之一,也是上海市屬高校中唯一的一所醫科類重點特色院校。4、廣州中醫葯大學是廣東省屬"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是新中國首批興建的4所中醫葯高等學府和衛生部臨床葯理研究基地及中國中醫葯師培訓基地之一,原屬衛生部、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領導,於2000年轉為中央和地方共建是中國國內首批有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以及臨床醫學專業學位、非醫攻博試點單位
『肆』 成都中醫葯大學峨眉學院的學院領導
黨委書記、校長劉勇同志
劉勇,男,漢族。1962年12月出生,四川瀘州人,1983年1月入黨。1983年畢業於瀘州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獲醫學學士學位;1983年7月入伍,歷任軍醫、幹事、教導員、站長,師級機關副參謀長(正團級)等職;2001年7月國防大學研究生畢業,獲軍事學碩士學位;2008年轉業到四川省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任四川省食品葯品監督稽查總隊副總隊長;2010年5月下派攀枝花仁和區,任區委常委、副區長,工作期間,牽頭組織苴卻硯成功申報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得到省委的高度贊揚和肯定,曾獲「四川省優秀轉業幹部」稱號。2013年11月至今,任四川省食品葯品學校黨委書記、校長。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劉佳同志
劉佳,女,漢族。1966年出生,四川會理人,中共黨員,畢業於四川師范大學,碩士、副教授,現任學校黨委副書記。1987年參加工作,先後擔任辦公室幹事、副主任、主任、支部書記等職務,1998年12月至今擔任校黨委副書記。2014年4月至今任學校紀委書記。先後主參編了《葯事管理學》、《中葯材GAP概論》等全國高職高專教材通用教材,主參研了國家中醫葯管理局、教育部《開展不同模式教學和課程體系改革研究》等3項課題,參與了本專科和中專10餘個專業教學計劃的制定、修定、評審工作及「中葯材GAP概論與技術」精品課程建設工作。先後發表了學術論文30餘篇。先後擔任了四川省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高級職務評審委員會委員、全國普通醫葯中專教材建設委員會秘書長、醫葯高職高專委員會秘書長和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醫葯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等社會職務。曾多次榮獲「優秀教師」和「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黨委成員、副校長程敏同志
程敏,男,漢族。1966年出生,四川井研人,中共黨員,畢業於四川師范大學,本科學歷、高級講師,現任學校副校長。1990年參加工作,1993年~1995年任學校教務科副科長,1995年~2000年任教務科科長,2000年11月~2005年1月任校長助理,2001年11月~2004年4月兼任教務處處長,2005年2月至今擔任副校長,分管教學、招生就業、成人教育等工作。任教以來,先後擔任《法律基礎》、《職業道德》等課程的教學工作,先後發表了近10篇學術論文。榮獲「全省醫葯衛生系統創先爭優活動先進個人」,多次榮獲「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黨委委員、副校長高平同志
高平,男,漢族。1961年出生,山西省臨縣人,中共黨員,畢業於重慶三峽學院,副教授,現任學校副校長、工會主席。1981年參加工作,1987年~1988年任學校學生科副科長,1988年~1989年任行政辦公室副主任,1993年~1994年任教務科副科長,1994年~2000年任學生處副主任、代理主任,2000年11月28日至今任學校副校長,2007年1月至今兼任工會主席,分管工婦、離退休、校慶等工作。先後主參編《中專實用語文》、《商業應用文》、《實用語文教程》、《實用語文》等全國通用教材4部,發表了《「詩言志說」與「模仿說」對中西早期詩歌的影響》、《〈雨巷〉藝術分析》、《德育工作——素質教育的基礎》等學術論文10餘篇。先後擔任四川省職教學會中專語文專委會常務理事、《上海醫葯》特約編委等職務。曾榮獲「四川省職教學會教學研究先進個人」,多次榮獲「優秀教師」榮譽稱號。
黨委成員、副校長郭元超同志
郭元超,男,漢族。1969年出生,四川仁壽人,中共黨員,畢業於南充師范學院,高級講師,現任學校黨委成員、副校長。1992年參加工作,1993年~1995年任團委副書記,1995年~1999年任團委書記、學生科副科長,1997年~2005年任制葯廠常務副廠長,2001年~2004年任校辦產業處主任,2000年11月~2005年1月任校長助理,2005年2月至今擔任學校副校長,2007年2月至今兼任紀委書記,分管紀檢監察、學生管理、安全保衛等工作。從教16年以來,先後承擔了《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化學制葯過程與設備》等課程的教學工作,發表了近10篇學術論文。曾多次榮獲「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2008年8月21日,被省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省人事廳評為「抗震救災先進個人」,榮獲個人二等功。
『伍』 成都中醫葯大學附屬醫院鄧中甲or李世傑
這兩個人都還是可以的,鄧中甲是中醫附院的名醫,掛號都很難的。方劑課本都是老鄧編的。
『陸』 成都中醫葯大學有哪些教授
1、馮儉,1963年生,廣東省廣州市人。1984年畢業於成都中醫葯大學,1997年獲碩士學位,2001~2002年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葯學院作高級訪問學者。現任成都中醫葯大學附屬醫院科技處副處長,教授,主任葯師,碩士生導師。
2、彭德忠(成都中醫葯大學教授)男,1965年生,四川省眉山人,中醫推拿學教授,碩士生導師[1],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重點學科推拿學帶頭人,四川省中醫葯管理局推拿學學術帶頭人 ,現任成都中醫葯大學推拿教研室主任、四川省針灸學會推拿專業委員會候任主任。
3、盧先明,男,1950年生,重慶市城口縣人。1975年畢業於成都中醫學院葯學系,留校工作。博士生導師。曾任學校中葯標本中心主任,中葯博物館館長,全國中醫葯院校中葯標本館專委會理事長。
4、楊天鵬,男,(1902~2005),漢族,四川省安岳縣姚市鎮人,主任中醫師。中國中醫葯學會骨傷科分會第一屆、第二屆理事會顧問。成都骨科醫院名譽院長,成都中醫葯大學教授。
5、克明,男,1955年生,四川省成都市人。1982年畢來於成都中醫學院醫學系,1986年研究生畢業於成都中醫葯大學中醫婦科專業,獲醫學碩士學位,留校在臨床醫學院婦科教研室任教。現任成都中醫葯大學婦科教授、博士生導師、黨支部書記,兼任中華全國中醫葯學會會員及四川省婦科專委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會員。
『柒』 成都中醫葯大學艾儒棣聯系方式
艾儒棣教授在成都中醫葯大學十二橋校區正門對面的成都中醫葯大學附屬老中醫門診部還要出門診的,你們可以到那裡看啊。門診時間可以上「成都中醫葯大學附屬老中醫門診部」的網站查看!
『捌』 成都中醫葯大學教授有姓董的嗎
董賈壽教授 。
『玖』 成都中醫葯大學的知名校友
姓名去向黃丹華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黨委委員,中共第十六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鍾森成都中醫葯大學附屬醫院院長,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個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傳染病學副教授和教授。吳康衡主任醫師,教授,獲1990年國家中醫葯管理局科技進步三等獎,四川省中醫管理局科技進步二等獎。「中葯解熱毒注射液治療小兒急重外感熱病研究」,獲1991年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四川省中醫管理局科技進步二等獎。張廷模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重點學科建設專家委員會委員,臨床中葯學學術帶頭人,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新葯評審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郭子光獲中華中醫葯學會「終身成就獎」,被聘為中華中醫葯學會終身理事,被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葯管理局聯合組織評選為中國首屆國醫大師。馮儉現任成都中醫葯大學附屬醫院科技處副處長,教授,主任葯師,碩士生導師。凌一揆第一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曾擔任中華全國中醫學會副會長、高等院校中醫教材編審委員會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中醫學科評議組召集人,衛生部葯典委員會委員、衛生部葯品審評委員會委員。李曉榮中國醫師協會常務理事、疼痛醫師協會專業委員,享受國務院頒發的特殊津貼。孔令鋒資深主持人(曾擔任cctv7頻道特邀主持人),婚禮司儀,造型師。段心好成都博愛醫院甲狀腺科首席專家,甲狀腺科醫師,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廖品正成都中醫葯大學附屬醫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享受了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四川省首批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四川省首屆名中醫、四川省首屆十大名中醫。陳紹宏現任主任中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成都中醫葯大學附屬醫院急診科主任、「全國中醫急症醫療中心」主任、中華中醫葯學會急救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葯學會內科學會常委,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羅雪雲四川眉山東坡區計劃生育服務站婦科主任醫師,四川省性學會會員;主要負責孕前優生檢查和咨詢。 註:了解更多資料請點擊超鏈接。
『拾』 成都中醫葯大學針灸專業研究生那個導師好
梁繁榮導師。
成都中醫葯大學原名成都中醫學院,是在周恩來等黨和國家第一代領導集體的親切關懷下於1956年創建, 1995年經國家教委批准更為現名, 2006年6月四川生殖衛生學院、四川省衛生管理幹部學院並入成都中醫葯大學。學校位於國家四大科教城市之一的成都市, 共有溫江校區、十二橋校區、人南校區、汪家拐校區四校區,佔地面積1800畝,有16個學院、31個本科專業,全日制在校學生2.2萬人,其中研究生2000餘人.。
成都中醫葯大學已經成為一所以中醫葯學科為主體,兼有理、工、管、文、農、教等多學科相關專業交叉滲透、協調發展的四川省屬重點高等學校,四川省人民政府與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
成都中醫葯大學遵循「秉承傳統、崇尚創新、突出特色、強化優勢、服務社會」的辦學理念,堅持「讓學生明確發展方向,讓學生得到發展機會,讓學生增強發展動力」的素質教育理念,致力於培養綜合素質全面、基礎理論扎實、技能水平過硬、知識結構合理的復合型人才。
針灸是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把針具(通常指毫針)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對刺激人體特定部位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刺入點稱為人體腧穴,簡稱穴位。根據最新針灸學教材統計,人體共有361個正經穴位。灸法是以預制的灸炷或灸草在體表一定的穴位上燒灼、熏熨,利用熱的刺激來預防和治療疾病。通常以艾草最為常用,故而稱為艾灸,另有隔葯灸、柳條灸、燈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們生活中也經常用到的多是艾條灸。針灸由「針」和「灸」構成,是東方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內容包括針灸理論、腧穴、針灸技術以及相關器具,在形成、應用和發展的過程中,具有鮮明的漢民族文化與地域特徵,是基於漢民族文化和科學傳統產生的寶貴遺產。針灸是針法和灸法的總稱。
2006年針灸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