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三大教授
『壹』 中國人民大學何光滬教授:我們為什麼需要信仰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教授 文/何光滬 我們的人心,有太長的時間片面地偏向理智,即狹義的而不是廣義的理性。其結果,是忽略了良心或良知、公平或正義、創造性或博大的愛心。 信仰是超越對象的,可以有不同的名稱,信仰的精神狀態,卻決定著文明的興衰、民族的浮沉。 著名作家梁曉聲在中央電視台講過一段經歷:他在美國時,有一次要橫穿馬路,紅燈亮了,但左右兩邊並沒有汽車,他身邊有位老太太也照章停下,安安靜靜地等候綠燈。他問了老太太一句:現在沒有汽車,為什麼不走過去?老人回答說:也許,我們身後那棟房子里,會有一個小孩正在看街景。如果他看見我們走過去,以後照我們的樣子橫穿馬路,也許就會出事。 這個回答,聽起來有點出乎意外。在我們這里通常的思考方式是:要不要違反規則?首先,是看看對自己是不是有利,如果有利,看見自己既無危險,又可以搶時間,就忘了規則;其次,是看看自己會不會被發現,如果看見了紅燈卻看不見警察,又相信此處沒有隱藏的監視器,於是就大膽地往前走了。 當這種心理狀態成為正常之後,連基本的是非也會被顛倒過來。例如,梁曉聲講的經歷還有後話:他回國後,有一次在路口紅燈面前停車,但是左右兩邊都無來車。他後面的車一輛接一輛勇往直前闖紅燈,繞過他身邊時還沖著他大罵:(你神經有)毛病! 交通的狀況是中國社會狀況的一個縮影。前幾天《檢察日報》報道,一位清潔工人拾到幾千元錢上交之後,因為付不起孩子的學費而向親戚朋友借錢,那些本來真心答應過幫忙的親友,卻都翻了臉,認為拾金不昧再來借錢也是有毛病! 正如在一個遍地垃圾的地方,要堅持不扔垃圾是很難的,在好行為被視為不正常的環境下,要堅持與常人不同的好行為也很難。 要把全國變成一個使人不忍心扔垃圾的地方,就要凈化全民的道德環境。一方面,道德的最低要求應與法律連接(如在一些西方國家,見死不救屬於犯法);另一方面,道德的最高境界則與信仰相關(傳統文明基本如此,但在現代,宗教修行只屬自願)。 前一方面是說,道德環境的凈化,需要確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則;而這類法治原則的確立,又需要政治體制的改革。因此可以說,中國精神的重構,關鍵在政治改革,基礎在人心提升。 後一方面是說,道德環境的提升,不僅需要法律制度的支撐,而且需要精神信仰的指引。依靠他律的法律尚且需要某種信仰(對法律原則的內心服膺),依靠自律的道德就更是如此了。因為人心的自我約束常常軟弱無力,在傳統禮俗衰亡而法治觀念薄弱的條件下,人心惟危的狀況必然出現。 我們的人心,有太長的時間片面地偏向理智,即狹義的而不是廣義的理性。這種被國人視為正常的理智有三大特點:一,只從感觀或直接的經驗出發所以不考慮看不見的東西(身後房子里也許有一個小孩、看不見的警察或監視器之類當然不予考慮);二,只從眼前或短期的算計出發所以不考慮長遠的事情(將來那個小孩有可能出事、闖紅燈會增加交通混亂,最終使自己的車速和安全也受影響之類當然也不予考慮);三,只從自己或小我的利益出發所以不考慮他人或整體的利益,更不考慮自己與社會、自然、世界整體的關系(因此那個小孩與我無關、交通混亂我管不著之類心態,才是思考的真實基礎)。 這正是無數的人隨時在抱怨、又隨時在捲入的道德腐敗在人心深處的根源偏向於狹隘的理智,忽略了良心或良知、公平或正義、創造性或博大的愛心。 而就那個清潔工人來說,我想,她不會缺少那些親友視為正常之惟一標準的理智,但她沒有忽略正常人還不能缺少的良心,因為她相信一個很實在的道理:不應該拿別人的東西;就梁曉聲或他開車的朋友來說,我想,他當然知道這一次闖紅燈有利無弊,但他雖招致辱罵而安然不動,因為他相信遵守這項規則,有利於大家長遠的效率和安全,因此合乎正義;就那位美國老太太來說,後面樓房裡有沒有一個小孩,小孩會不會看見她闖紅燈,將來會不會出事,全都是未知的。但她相信,因果法則(佛教稱之為因緣)要求我們避免種下任何可能的惡因,博愛原則(基督教稱之為愛鄰人)要求我們關愛每一個人的生存。 這些人類本性不可或缺的、當今社會迫切需要的良知、正義和愛心,恰恰都超出了直接經驗、短期算計和小我利益,它們涉及與他人、社會、自然和世界整體的關系,涉及大我、超驗和永恆,因此它們最強大的保障,乃是超越於狹隘理智的信仰! 中國人自古信天。作為信仰對象的天,乃是殷人所稱的上帝或帝、周人所稱的天帝或天、歷代所稱的天道或天理最流行的通稱。 對這個概念,我們可以進行歷史的梳理、批判的討論、自由的選擇。但是,如果考慮到先賢相信天生民,有物有則已經涉及人與他人、社會、世界及其本源的關系,考慮到古人所謂天理對良心的指引,考慮到今人所見無法與無天的關聯,結論就只能是:信仰的超越對象,可以有不同的名稱,信仰的精神狀態,卻決定著文明的興衰、民族的浮沉。 最近我遇見一個年近半百的北京人,他看到雲南邊遠鄉村的兒童沒有小學,毅然離開居住了十幾年的美國,孤身一人前往辦學。在那個沒有電話、沒有自來水、沒有郵遞員的地方,他克服種種艱難險阻,用自己微薄的積蓄自建校舍,給學生買鞋子,為村民修水渠……這一切,除了在那個不通公路的邊遠鄉間,無人知曉,因為他自己不要傳揚。我想,世俗的任何名利和算計,都不可能給予他這么大的力量,除了信仰。
『貳』 中國人民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
大學都可以蹭課的。如果你是想蹭某個老師的某個專業課,那就需要你去學校的貼吧問一專下那個老師是什麼時候什屬么地點上這個課。如果你是這個學校的學生,你就可以下個超級課程表,上面有蹭課的功能,可以查具體的時間地點,也就可以不問別人了。
『叄』 中國人民大學客座教授講管理的都叫什麼名
什麼是來客座教授?這個名詞由周星馳被源中國人民大學聘為客座教授而出名。客座教授,與榮譽教授、名譽教授性質一樣,是一個榮譽稱號,但不同的是,榮譽教授只有名譽沒有義務,只需要「授予」稱號就行了,一所大學授予某人這一稱號以後
請採納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敬請及時採納,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及時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
~~手機提問的朋友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
~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
~~O(∩_∩)O,記得好評和採納,互相幫助
『肆』 郭壽康的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版權與鄰接權教席主持人,兼任澳大利亞迪專肯大學、北屬京師范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知識產權教學與研究中心第一任主任,聯合國WIPO仲裁員,國際版權學會執委,ATRIP創始會員、執委。
教育背景
北京大學法學研究所(1952) 法學碩士
北京大學法律系(1948)法學學士
1984——1985年先後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喬治城大學、加州(洛山磯)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
1984——1988,多次赴德國馬普研究院工業產權、版權和競爭法研究所研究進修。
『伍』 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是本一嗎和北京本部有什麼區別
當然是一本,與本部有很大的差別。
1、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是一所中法合辦的國際學院,由中國人民大學與法國巴黎索邦大學、法國保羅-瓦萊里大學、法國KEDGE商學院共同合作創辦的第一家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是中國人民大學直屬的二級學院。
2、而中國人民大學北京本部是國立大學,教育部直屬。本身學校性質上就不同,而且專業、學院也不同,招收的學生及畢業後的就業方向野有差別。
3、學院差別也很大。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包含兩個學院,分別是國際學院和中法學院,前者是研究生院,與本科無關,後者是本科,屬於人民大學與法國三所高校合辦的學院,中英法三語教學。
(5)中國人民大學三大教授擴展閱讀:
中國人民大學中法學院是經中國教育部批准,由中國人民大學與法國巴黎索邦大學(巴黎四大)、法國保羅-瓦萊里大學(蒙彼利埃三大)、法國KEDGE商學院(由法國波爾多高等商學院和馬賽商學院合並組建而成)共同合作創辦的第一家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
是隸屬於中國人民大學的非獨立法人辦學單位,是中國人民大學直屬的二級學院。中法學院中方院長為青年經濟學家、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朱信凱,法方院長為法國保羅-瓦萊里大學副校長魏讓方教授 。
中國人民大學中法學院位於江蘇省蘇州市獨墅湖科教創新區仁愛路的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立足歷史名城蘇州,既接法國-上海-蘇州的交通便利,同時懷抱蘇州新加坡工業園區眾多國際知名企業,具有優越的自然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環境。
中國人民大學成立蘇州校區管理委員會,作為蘇州校區的領導機構,主要負責蘇州校區的總體戰略規劃、重大事項決策和學校對蘇州校區相關支持政策的制定和協調。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任蘇州校區管理委員會主任,副校長伊志宏、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朱信凱任管理委員會副主任。
『陸』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最好的教授是誰
人大法學院,很多好教授都退休的差不多了吧
『柒』 中國人民大學搞大數據分析的哪幾個教授比較厲害
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本科保研推免,一種是你現在已經是研究生了可以申請研究院的雙博士,目前不接受考研。
『捌』 中國人民大學的鄧榮霖教授與北京人文大學有什麼關系嗎他主要人事什麼方向的研究謝謝!
2010年12月來2日下午兩點整,在北自京人文大學第一階梯教室舉行了「北京人文大學綜合素質報教育告會」,出席本次報告會
的領導有:中國人民大學鄧榮霖教授,北京人文大學李進堯教授、學工部楊景賀部長、團委書記李四輩老師、學生處王鎖成老
師和王曜老師。
本次報告會是由北京人文大學楊景賀部長主持,中國人民大學鄧榮霖教授主講的。其主要內容涉及了「人才的目標要求」、「人才的成長途徑」、「人生體驗和自學格言」和「未來發展和職業生涯」四個方面。鄧榮霖教授用詼諧的語言,通過諸多成功人士的案例講解,為北京人文大學師生分析了當代大學生成才的途徑,告誡同學們要胸懷大志,有進取心;要端正己的態度,嚴於律己;要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個規劃,確立一個明確的目標。
隨後北京人文大學楊景賀部長作了報告會總結,要求同學們在學習生活當中樹立一個明確的目標,熱愛生活、珍愛生命。
整場報告會歷時3個小時,報告會結束後,到會人員反映熱烈,與鄧榮霖教授做了精彩互動,本次報告會在北京人文大學雷鳴般的掌聲下成功落下帷幕。
『玖』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名單
可以復登錄中制國人民大學官方網站www.ruc.e.cn,在學院的師資里查看
『拾』 中國人民大學帶眼鏡的說話很厲害的一個教授叫什麼
周孝正,1947年7月出來生於北自京,北京市人,70歲,我國當代著名社會學家、學者,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副教授。1966年畢業後赴中國人民解放軍沈陽軍區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1988年到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任教,2007年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