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哲學教授胡
A. 復旦大學哲學系在哪個校區
復旦大學哲學系在邯鄲校區(主校區),地址是邯鄲路號。
1、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成立於1956年,是復旦大學的下屬院系之一,也是新中國成立之後最早成立的哲學系之一。哲學學院學科門類齊全,學術基礎雄厚扎實,重視現當代哲學有研究,尤其突出哲學二級學科之間的對話。
2、哲學系自建系起便高度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早在50年代,哲學系就建立了國際合作的關系,當時莫斯科大學哲學系副主任柯希切夫教授擔任哲學系主幹課程的教學任務。80年代以後,哲學系的國際交往更為活躍,世界一流的哲學家普特南、羅蒂、哈貝馬斯、德里達、《今日馬克思》主編比岱教授,巴黎高師哲學系主任克勞德·Claude Imbert、法國著名哲學家讓-盧克·馬里翁等相繼訪問哲學系,有20餘個國家百餘位學者和學生留學哲學系;1994年成功舉辦為期3周的「中英澳哲學暑期學院」,1995年,與加拿大維真學院、台灣輔仁大學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方面正式建立全面交流與合作關系。2000年,與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簽署學術交流協議;哲學系還相繼與美國哲學學會、美國哲學促進會、國際價值與哲學學會等學術團體等建立了長期的學術交流關系,每年有多位教師在哈佛、耶魯、圖賓根、弗萊堡、康斯坦斯等大學做訪問學者。與此同時,國內知名學者來系訪問講學也越來越頻繁。他們的來訪為哲學學院(系)師生提供了豐富的學術資源。
3、復旦大學哲學學院素有重視科研的傳統,在長期的教學與科研中,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與國內其他高校的哲學學院(系)比較,復旦哲學學院的特徵是:學科門類齊全,學術基礎雄厚扎實,重視現當代哲學有研究,尤其突出哲學二級學科之間的對話。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方面,注重前沿問題的研究,注重馬克思主義哲學與西方哲學和中國哲學的對話;在西方哲學方面,當代西方哲學、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在全國處於領先的地位,中國哲學方面以宋明理學的研究見長,宗教研究則突出佛教、基督教方面的研究,科學技術哲學方面則重視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研究,倫理學重在應用倫理學的研究。
B. 我在百度視頻里看見一個長達70分鍾的 上海復旦大學 一個女青年哲學教授講的視頻 , 題目是哲學與人生,
復旦大學的年輕女教授講哲學的應該是陳果吧!
至於你說到她演講的視頻《哲學與人生》我想應該不是這個標題,這應該是大標題,應該是陳果的公開課視頻專輯某一個,你可以去網路搜索她的視頻,應該可以找到你想要的。
順便在這里向你介紹一下陳果吧
女,1981年2月出生於上海,復旦大學哲學系博士,加拿大溫哥華UBC大學Regent College訪問學者;曾師從哈佛大學神學博士James D,芝加哥大學心理學博士Evelyn。現任復旦大學社會科學基礎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任課教師。在復旦bbs有很高人氣,是北區研究生公寓三寶之首--"酋長"。
這么一介紹,我想你心裡大概有點譜了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如果是關於朋友的那段的我就清楚了
就是陳果的
11、如果你把朋友當做了男女朋友的備用,那你也就侮辱了友情和愛情。
12、跟朋友在一起也是一種孤獨。但是這種孤獨更美好,會比自己一個人的時候還自如。因為真正的朋友全然不設防。
13、朋友是奢侈品,奢侈的東西都是不實用的東西。這種東西擁有了就該滿足。因為,它除了友情,什麼也不能給你。
14、朋友不是附庸,不會只有贊同、妥協。朋友在現實中需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15、有些所謂的傾訴、出氣筒,都是語言暴力。不該以「這是對朋友的信任」為借口。這是對朋友的濫用。朋友不該承擔這種宣洩。soul mate是靈魂上的一體,他不該承擔我的瑣事。
16、朋友應該是無用的(此處的「用」指利用)。和他在一起的時候就會感到自由自在。執手相看無語,卻心事瞭然。
17、真正的朋友之間不是常聯系也沒有關系,隔上兩三年,電話那頭的人好像從來沒有離開過。需要經常聯系才能維護的所謂「友情」是不牢靠的,因為一旦不聯系,他們會斷。(從來也不會想起,永遠也不會忘記)
18、兩個戴著面具的人就不用做朋友了。
視頻名稱應該是《論孤獨與寂寞朋友》
C. 我要考研,復旦大學哲學系的情況,誰了解啊
建議你先看下復旦的簡章,上面說的還是比較清楚的
在入學前達到本科畢業或專科後專2年,也就是說你可屬以在大四上報名,大四下考試,一畢業就讀研。專科的情況類似,畢業後一年報名。
分數線一般是350,不過這個350是復旦壓分批卷法批出來的,所以難度還是有一點的。
沒有西方哲學這個專業,但是有個專業叫外國哲學,應該就是你想的那個
順便鄙視一下那些沒搞清楚報考情況分數線實際意義和專業就推銷書的托。
樓上的考研群我加過,不錯的。
D. 復旦大學哲學系好不好啊
學習哲學的人都很聰明,可以努力下。
E.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的學院歷史
1955年,胡曲園等教授著手籌建哲學系,確定了培養「哲學家」的目標,並招收了首屆哲學研究生班。1956年,復旦大學哲學系正式建立,並迎來了第一批五年制的本科生,這是建國後國內最早建立的哲學系之一。1957年至1959年,哲學系先後建立起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中國哲學史、外國哲學史、自然辯證法、邏輯學五大教研室;1959年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1960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61年,復旦哲學系在國內高校率先開展了現代西方哲學思潮的教學與研究工作。1965年,在毛澤東主席提出要研究宗教的指示下,在國內高校最早開設了關於世界三大宗教的選修課程。
建系之初,哲學系除了以本系教師為主開展教學與科研之外,還專門邀請了校內很多名家來哲學系講學,包括周谷城、周予同、蘇步青、劉大傑、蔡尚思、談家楨、谷超豪、蔣學模等。
1966至1976年「文革」期間,哲學系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受到巨大的沖擊和破壞,招生工作被迫停止,至1971年才恢復。慶辛的是,即便在這樣的年代,哲學系的總體工作並沒有中斷,1973年還建立了自然辯證法專業,教師隊伍也沒有散掉,仍保持了一定的規模,這為後來復旦哲學事業的持續和發展提供了條件。 1977年全國恢復高考,哲學系招收本科生工作步入正軌;1978年,恢復了研究生的招生工作。1979年,成立現代西方哲學研究室,相繼開設了一系列現代西方哲學的課程,現代西方哲學的研究邁上了新的台階。1980年,恢復招收留學生。1982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先後建立外國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哲學三個博士點,成為建國後國內高校培養文科博士的第一批系科之一。
1983年,成立了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室,1984年成立科技哲學研究室,1985年成立宗教學研究室。1986年,在此前成立的各研究室的基礎上成立現代哲學研究所,劉放桐教授擔任了第一任所長。同年,在多方的努力下,建立了社會學本科專業(以後獨立成系)。80年代至90年代初,在注重馬、中、西三大板塊課程建設的同時,科技哲學、宗教學、倫理學、邏輯學、美學等方面的課程也得到了充實和提高。80年代末90年代初,哲學系堅持發展哲學學科,改革哲學專業學生的課程體系,獲得了國家級的教學成果獎,而且還為全校開設了更多的哲學類課程。1994年,哲學系被評為全國人文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成為得到國家重點扶持的第一批文科基地之一。同年,在哲學系成立了復旦大學應用倫理中心。 1995年,以復旦大學建校90周年為契機,哲學系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當時的系領導提出了「以改革開放的大思路,促進哲學系的大發展」的理念,確立了哲學系新時期發展的目標。當年,外國哲學學科被評為上海市重點學科,並被列入教育部211工程。1999年設立了宗教本科生專業。同年,以哲學系為主幹力量,成立復旦大學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2000年,該中心被評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5年,以該中心為核心成立了復旦大學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與國外思潮創新研究基地。2000年1月,以科技哲學學科點教師為主幹力量成立了復旦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中心。同年,哲學系通過教育部哲學一級學科評審。2002年,馬克思主義哲學、外國哲學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在人才培養方面,1998年,成立國內最早的哲學博士後流動站之一並開始招收博士後研究人員。科學技術哲學、宗教學、倫理學分別於1998、2001、2003年建立博士點。2001年,成立宗教研究所。2004年,新增經濟哲學、比較哲學和西方馬克思主義博士點。在科學研究方面,從90年代末期開始,哲學系的科研成果數、科研項目數與獲獎數在全校文科各系一直居於前列。還創立了《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復旦哲學評論》、《基督教學術》等學術刊物。
F. 復旦大學哲學系詳細資料
復旦大學哲學系創建於1956年,是建國後全國高校最早建立的哲學系之一。當時,著名學者如胡曲園、全增嘏、王蘧常、嚴北溟、陳?如等曾在這里執教。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復旦哲學系的發展進入了一個繁榮的時期。1982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哲學系成為建國後第一批文科博士點之一;1994年,哲學系被列入教育部首批國家文科基礎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1995年,哲學系的西方哲學專業被列入教育部211工程,並同時被批准為上海市的重點學科;1998年,哲學系被批准成為首批的國家哲學學科博士後流動站;2000年成為國內按一級學科招生博士研究生的單位。2002年馬克思主義哲學和西方哲學被評為教育部高校重點學科。
現有九個博士點,八個碩士點,12個教研室,2個研究所,5個研究中心。其中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是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此外設有繼續教育培訓中心。哲學系現有教職工54人,教授21人,副教授16人。
現任系主任為孫承叔教授,副主任為馮平教授、吳新文副教授、鄭召利副教授。
現任系黨總支書記為孫承叔教授、副書記為朱寶榮教授。
專業設置
2個本科專業:哲學專業、宗教學專業;
7個碩士點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西方哲學、科學技術哲學、邏輯學、倫理學、宗教學;
9個博士點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西方哲學、科學技術哲學、倫理學、宗教學、經濟哲學、西方馬克思主義、比較哲學。
1個博士後流動站。
教學科研
經過多年的探索,復旦哲學系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追求個性化教學、研究性教學、開放性教學是基本理念和實踐。現已建立了包括基礎課、專業基礎課,限制性和非限制性選修課在內的完整的課程體系,每年開設的課程達40門以上。哲學系素有重視科研的傳統,有一支學術水平精湛的科研隊伍。在長期的教學與科研中,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目前全系教師承擔有39項科研項目,其中國家項目8項,教育部項目6項,上海市社科項目25項。
人才培養
40多年來,復旦大學哲學系在人才培養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全系共培養畢業生2200名,其中本科生1600多名,研究生近500名,留學生約70名。繼續教育培訓中心還舉辦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和各類黨政幹部、企業管理人員培訓班。近幾年共舉辦各類培訓班與進修班10餘屆(次),共培養學員600多名,為地方尤其是偏遠地區的幹部和企業管理人員素質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貢獻,也為教育改革提供了經驗。
給你一個網址 自己看http://philosophy.fudan.e.cn/list.aspx?cid=77
G. 復旦大學的哲學系怎麼樣
復旦復大學哲學系就業制前景廣泛。在學術、文教、新聞、黨政、軍界、工商業、現代科技企業等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績。
著重高層次研究人才的培養已經成為哲學學院的重要特色。在學術、文教、新聞、黨政、軍界、工商業、現代科技企業等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績,成為各行各業的精英、棟梁。哲學學院(系)畢業的學生遍布海內外,在各自的工作和研究領域中做了大量工作,為傳承人類文明,宏揚中華文化,實現我國的現代化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成立於1956年,是復旦大學的下屬院系之一,也是新中國成立之後最早成立的哲學系之一。哲學學院學科門類齊全,學術基礎雄厚扎實,重視現當代哲學有研究,尤其突出哲學二級學科之間的對話。從90年代末期開始,哲學系的科研成果數、科研項目數與獲獎數在全校文科各系一直居於前列。還創立了《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復旦哲學評論》、《基督教學術》等學術刊物。
H. 上海哪些大學有哲學系
1.復旦大學哲學系來(綜合實力自最強,人文氣氛不錯,發展全面,尤其是歐陸哲學領域)
2.上海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哲學系
3.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主要是有陳嘉映,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的譯者,也是分析哲學專家)
4.同濟大學哲學系(德國現代哲學研究的新生力量,但整個學校彌散著工科的氣氛)
I. 復旦哲學系有哪些教授
復旦大學哲學系當然有很多教授,但是比較知名的應該就是陳果教授吧,陳果教授現在在很多地方直播開課。
J. 復旦大學都有哪些知名校友,我需要10個。。。(目前還在世的昂)
人文學科 葉楚傖 著名的南社詩人 郭紹虞 中國語言學家、文學家[35]
熊十力 哲學家,新儒家開山祖師[36] 朱東潤 古代文學及各體文學專家[37]
劉大傑 著名文史學家、作家[38] 趙景深 中國戲曲研究家、文學史家
劉大白 現代著名詩人,文學史家 洪深 電影戲劇理論家、劇作家
胡風 翼作家聯盟東京分盟負責人 老舍 現代著名小說家、文學家
龍榆生 詞學大師 梁實秋 中國近代著名文學家
胡裕樹 語言學會第二屆常務理事 裘錫圭 全國政協委員,古文字學家
蔣孔陽 學位委員會評議組成員 王元化 中共上海地下文委委員
王蘧常 哲學史家、歷史學家 章培恆 復旦大學首席教授
楊劍橋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王安憶 中國當代文學女作家
哲學 胡曲園 馬克思主義哲學家 [39] 嚴北溟 中國哲學史專家
全增嘏 復旦大學西方哲學學科的奠基 王蘧常 中國哲學史家、歷史學家
新聞學 蕭乾 世界聞名的記者 陳望道 中國著名教育家、修辭學家 [40]
王中 中央美院雕塑師 丁淦林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首席教授
童兵 新聞傳播學評議組召集人 李良榮 復旦大學著名新聞學教授
劉海貴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 黃旦 教育部新聞學科組召集人。[41]
數學 陳建功 著名數學教育家 洪家興 偏微分方程專家
蘇步青 傑出的數學家 [42] 胡和生 中國著名女數學家
楊武之 數學教育家 李大潛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43]
谷超豪 數學家,復旦大學教授 陳恕行 偏微分方程 專家
歷史學 顧頡剛 現代古史辨學派的創始人 蔡尚思 中國思想史研究專家
譚其驤 中國歷史地理專家 楊寬 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副所長
周谷城 中國著名歷史學家 田汝康 歷史學專家
呂思勉 著名史學家 金沖及 辛亥革命史和孫中山研究專家
胡厚宣 甲骨學家、史學家 朱維錚 中國經學史專家[44]
周予同 國經濟學史著名專家 葛劍雄 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
外國語 梁宗岱 詩人、學者 葛傳槼 中國研究英語慣用法的先驅
孫大雨 中國著名文學翻譯家 [45] 許國璋 中國語言學家
陸谷孫 《英漢大辭典》主編 -------- -----------
物理學 王福山 物理學家教育家 周同慶 著名物理學家、教育家
盧鶴紱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謝希德 著名固體物理學家
楊福家 核物理學家 ------- ------------[41]
化學 顧翼東 化學名詞審查委員會委員[46] 鄧景發 物理化學家,化學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