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王靖
『壹』 我想問一下江南大學人文學院教育系 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專業鄭友訓老師的聯系方式
老師的手機號碼不能外泄,建議你來田家炳樓3樓教育系主任辦公室找他,他一般都在辦公室的。
『貳』 什麼是管樂
管樂有多個釋義,具體如下:
1、管樂:管狀樂器及其所奏音樂
管樂是指以管發聲的樂器及其所奏的音樂。常見的西洋管樂器包括單簧管,雙簧管,薩克斯,長笛,巴松等木管樂器;小號,中音號,長號,圓號,大號等銅管樂器。
包括單簧管,雙簧管,薩克斯,長笛,巴松等木管樂器;小號,中音號,長號,圓號,大號等銅管樂器。管樂可以進行獨奏,重奏,也可組成軍樂團,行進管樂團,室內管樂團,交響管樂團等多種形式的演奏團隊。國內最為知名的管樂團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
2、管樂:管仲、樂毅的合稱
管樂指春秋時齊國名相管仲與戰國時燕國名將樂毅的並稱。管仲,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是中國古代著名的 : 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被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的保護者」、「華夏第一相「。被道教列奉為 「丙申太歲管仲大將軍。」
樂毅人,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魏將樂羊後裔,拜燕上將軍,受封昌國君,輔佐燕昭王振興燕國。公元前284年,他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餘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報了強齊伐燕之仇。後因受燕惠王猜忌,投奔趙國,被封於觀津,號為望諸君。
3、管樂:江南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
管樂,女,1973年2月出生,江南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南京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音樂教育本科,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音樂教育碩士。
4、管樂:中國內地女演員
管樂,1995年3月2日出生於山東青島[1],中國內地女演員、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易星傳媒簽約藝人。2014年9月出演開心麻花話劇《爺們兒·叄》12月,出演話劇《Barbie》。
5、管樂:北京兒童藝術劇院演員
管樂,中國內地女演員。出生於江西,畢業於北京舞蹈學院。2007年出演第一部電視劇,在電視劇《常回家看看》中飾演唐小芹。後考入北京兒童藝術劇院,參演《大家都有病》《夜店之天生絕配》等多部舞台劇。
『叄』 江南大學人文學院的機構設置
教學機構:
中文系
教育系
教育技術系
影視傳播系
音樂系
舞蹈系
研究內機構:
教育科學研究所
無錫教容育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心
無錫吳越文化研究中心
無錫江南影視文化研究中心
江南大學食品文化研究中心
常設機構:
無錫校長教師培訓中心
語言文字與教師技能測試中心
『肆』 江南大學考研 人文學院 怎麼樣
這是一所很不錯的人文類院校,研究生院也不錯,關於是不是符合要求,關鍵是看個人的選擇,詳解如下:
江南大學人文學院現設有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音樂與舞蹈學三個一級學科碩士點,設有教育技術學等12個二級碩士點方向,面向全國招收學術型碩士研究生。
一、 教 育 學(學科代碼040100)
教育學碩士學位專業主要為各級各類學校培養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扎實的理論基礎,掌握現代教育教學方法的學科教學、學校管理、教育研究等方向的專門人才,為企事業單位培養員工培訓、教育資源開發的管理人才。通過全國教育學基礎綜合統一考試招收研究生。
教育學一級學科碩士點下設四個二級方向,即:教育學原理、課程與教學論、教育歷史與文化、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教育學專業擁有很強的導師隊伍,在現有的13名導師中有教授8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學位的9人,碩士學位3人。導師團隊中有江蘇省333學科帶頭人3名,江蘇省優秀青年教師青藍工程人才2名。
1. 教育學原理
本方向導師團隊由堯新瑜、沈貴鵬、鄭友訓教授、周萍副教授等組成。多年來既重外延拓展,又重深度挖掘,形成了鮮明的個性特色,從人性高度探討素質教育與人的發展問題,從哲學視界探討幸福教育問題,從範式角度探討教育研究的方式方法問題,從目的論出發探討教育目標與人的培養規格等。在教育學「元理論」研究、「新德育」理論研究、教師發展的理論研究、院校研究等方面已取得一批標志性成果,在國內贏得了較好聲譽。
2.課程與教學論
本方向導師團隊由田良臣、陳明選、陳海波教授、王建副教授等組成。經過多年的探索、積累,目前已擁有一支職前職後一體化的教育研究團隊,在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方面形成了較為鮮明的學科特色和發展優勢。研究涉及課程與教學理論、學科課程與教學、信息化教學、教師教育課程研發與實施、區域課程開發等,其中學科課程與教學涉及語文、數學、英語、信息技術、體育、德育等。本方向擁有一批以國家教育科學規劃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為代表的高水平研究課題,推出了以《新華文摘》全文轉載的高水平論文為標志的研究成果,曾獲多項省級以上科研獎勵,出版專著10餘部。
3.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本方向導師團隊由沈貴鵬、田良臣教授、韋雪艷副教授等組成。多年來在心理健康、大學生學業心理、中小學教與學的心理學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贏得了學界好評。本方向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團中央基金項目等一批研究課題,推出了一批以《新華文摘》轉載為標志的高水平論文,出版了國內填補空白的《心理教育課程論》、《心理教育活動論》等專著,獲省部級獎勵多項。
4.教育歷史與文化
本方向導師團隊由蔣明宏教授、楊啟光、於書娟副教授等組成。近年來在蘇南文化與區域教育、家庭與家族教育、中西方學校變革比較、學校文化建設等方面取得了較為突出的研究成果,特別是在蘇南區域教育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形成了史、論、文獻結合,古今中外平衡,以及宏觀研究與區域研究兼顧的學術架構,推出了一批在國內具有一定影響的成果。
二、教育技術學(學科代碼078401)
本專業設有:信息化教育理論與實踐;網路多媒體教育應用;數字影視技術三個研究方向。旨在培養能掌握和應用教育技術學的理論和方法,了解國內外教育技術領域前沿發展的最新成果,適應教育現代化和數字媒體產業的需要,能夠勝任各級各類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學、研究和數字化校園建設管理、信息資源開發工作;為各級電教館、電視台、教育軟體公司培養數字影視技術和設計人才。本方向通過自主命題考試招收碩士研究生。
本學位點由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信息化教育專家陳明選教授領銜,由孫力教授、王小根副教授等組成導師團隊。本學科重視教育技術理論的創新與本土化研究,把教育信息、數字資源在傳遞、存儲、呈現和組合設計中的基本原則和規律作為核心研究內容,關注數字化校園、多媒體教學資源的開發和應用研究。特別是在網路環境下的理解性教學研究、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績效評價方面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在國內具有較大影響力。目前已本方向有以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項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為代表的一批高水平研究課題,發表論文一百多篇,出版著作十餘部,獲省部級以上獎勵二十餘項。
三、中國語言文學(學科代碼050100)
中國語言文學碩士學位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本專業所必需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備獨立從事科研工作能力的專門人才。學位獲得者能勝任高等院校或中學的相關教學、科研工作;企事業單位和政府部門的文化宣傳、新聞出版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中國語言文學一級碩士點下設五個二級方向,即文藝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中國語言文學專業教學、科研力量雄厚,特色鮮明,擁有一支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年齡結構合理的碩士生導師隊伍。在現有18名碩士生導師中,教授11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學位10人,碩士學位5人;導師團隊中有江蘇省333學科帶頭人2名,江蘇省優秀青年教師青藍工程人才2名。
1、文藝學
本方向導師團隊由趙建軍教授、周春宇教授、楊暉教授組成,下設文藝美學、文學理論、中西文論等研究方向,已在中國美學、佛教美學、中西比較詩學、中國詩學等方面形成自己獨特的優勢,出版標志性著作成果有趙建軍教授的《映徹琉璃:魏晉般若美學》、《知識論與價值論美學》,周春宇教授的《西方美學的歷史生成》、楊暉教授的《古代詩路之辨》等。團隊有教育部規劃項目、江蘇省社科基金項目,並參與國家、省部級項目多項。多次獲省廳級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2、中國古代文學
本方向導師由孫虹教授、黃志浩教授、尹楚兵教授、史應勇副教授、張喜貴副教授組成。下設先秦至唐五代文學、宋元明清文學等研究方向,在古代作家作品的整理研究、作家生平及交遊的考證、詞學研究、經學研究、文人群體研究等方面形成特色,出版標志性專著成果,如孫虹教授的《清真集校注》、《北宋詞風嬗變與文學思潮》、黃志浩教授的《常州詞派研究》、尹楚兵教授的《令狐楚年譜 令狐綯年譜》,史應勇副教授的《鄭玄通學及鄭王之爭研究》,以及張喜貴副教授的論文《王褒、庾信由南而北的詩文創作研究》等。團隊有國家、教育部、省規劃辦等基金項目十餘項,多次獲省廳級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3、中國現當代文學
本方向導師由肖向東教授、羅興萍副教授、庄若江副教授、高俠副教授組成,下設中國現當代作家作品研究、現當代文學與中國民間文化、當代文學創作思潮研究等方向,在當代中國文學「人學」思潮、女性文學、英雄敘事小說、兩岸三地文學、當代生態小說等方面形成特色,出版標志性成果,如肖向東教授的《中國文學歷程•當代卷》、論文《論錢穆中西文化觀與學術思維的形成》、羅興萍副教授的《英雄·凡人·文學史》,以及庄若江副教授的論文《「民間立場」與「政治話語」——高陽、二月河的清史文本比較》、高俠副教授的論文《論嚴歌苓小說創作對理性美的自覺追求》等。團隊主持國家基金項目,參加省部級項目多項,多次獲省廳級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4、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本方向導師由武躍速教授、蔣承勇教授、孫周年教授、顧梅瓏副教授、史永霞副教授等組成,下設歐美文學、比較文學兩個方向,在美國文學,日本文學、比較文學、「成長主題」研究,歐美文學文化傳統在20世紀的變異、革新和主要特點等方面形成優勢,出版標志性著作成果,如武躍速教授的《西方現代主義文學中的個人烏托邦傾向》、《穿越審美空間》、蔣承勇教授的《十九世紀現實主義文學的現代闡釋》,以及顧梅瓏副教授的論文《頹廢主義與審美現代性》、史永霞副教授的論文《文化碰撞中的個性選擇》等。團隊主持或參與省部級項目多項,多次獲省廳級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5、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本方向形成了以姚淦銘教授為主,多名副教授為輔的研究生導師團隊,下設應用語言學、社會語言及方言學等方向,在漢字文化、語義學、語音學、吳地方言等方面形成特色,出版有姚淦銘教授的專著《漢字文化思維》、《漢字與書法文化》、《漢字心理學》,以及其他副教授的著作《現代漢語語序研究》,論文《用生成語言學理論認識聯語的語法教學功能》、《中國社會語義分析現象透視》、《現代漢語多音字研究》等,在語言與社會語言學研究方面初顯特色。團隊參加省部級項目多項,多次獲省廳級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四、音樂舞蹈學(學科代碼 130200 )
2011年經國家學位委員會批准,我校獲得音樂與舞蹈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並於2012年正式招生。本碩士點暫設兩個二級方向:舞蹈表演與教學研究、音樂創作與演唱。
1、舞蹈表演與教學研究
本方向在關注當今國內外舞蹈表演理論與實踐發展的基礎上,注重舞蹈表演的獨創性研究,對舞蹈教育的社會功能與作用、舞蹈教學理論與方法等進行深入研究,培養高等院校、舞蹈學校、中小學、文化館(站)的舞蹈高層次表演與教育人才。
本方向導師團隊由符姍姍教授領銜,依託人文學院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等一級學科碩士點的綜合辦學實力及研究氛圍進行人才培養。同時,學院的舞蹈本科教育已開辦近十年,由教師創作排練、學生表演的舞蹈曾多次獲得教育部、文化部授予的多個標志性獎項。有較高的教育質量,能為研究生的學習和實踐操作及科研提供良好的基礎,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學科專業知識和技能。
2、音樂創作與演唱
本方向導師團隊由徐湘、馬瓊等教授組成。學術隊伍、師資力量較強。教師們多次在全國和省級各項比賽中獲獎,並指導學生多次在全國和省級比賽中獲獎。在音樂創作研究和聲樂演唱研究方面已取得一批標志性成果,並贏得業內的較好聲譽。本學科多年來以藝術實踐和藝術創新能力培養為兩翼, 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創作與表演相結合、表演與教學相結合、教學與研究相結合,實現了前沿性與原創性兼顧、理論與實踐並重的學科研究特色。根據社會發展需求,努力培養具有較高文化素養、較強藝術表現力和綜合實踐能力的音樂教育復合型人才。
『伍』 江南大學人文學院師資力量怎麼樣
江南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可追溯至1948年錢穆先生創辦的江南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創建於1981年,現有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碩士點,涵括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文藝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五個二級碩士專業方向。
本專業擁有一支力量雄厚、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39人,副教授以上教師佔比近90%,博士學位教師及碩士生導師佔比近50%;在國學研究、古籍整理及年譜編撰、詩學及美學研究、文學思潮、影視文化及食品文化研究等方面,形成亮點,在 「吳文化研究」、「江南歷史文化名人研究」、「蘇南學術文化研究」等方面成果豐碩。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健全的人格、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人文素養,掌握系統扎實的中國語言、文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具有較強的中文表達能力和審美能力以及初步的語言文學研究能力,能在教育、文化、出版、影視傳媒機構以及政府機關等企事業單位從事教學、文秘、宣傳、管理、編輯、影視創作、媒體采訪等與本專業相關工作的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復合型創新人才。
主幹課程:文學概論、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外國文學、古代漢語、現代漢語、語言學概論、基礎寫作。
畢業去向:(一)深造情況:學生海外留學涵括歐洲、美洲、澳洲、亞洲等地區,境內考研覆蓋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等知名高校,進一步深造率近30%。優秀畢業生可免試推薦攻讀碩士研究生。
(二)就業去向:漢語言文學專業具有廣闊的就業市場,學生主要到政府機關、教育行業、出版傳媒及企事業單位從事文秘、宣傳、教育、編輯、管理等工作,每年的就業率保持在98%以上。
『陸』 江南大學人文學院2012年語言及運用語言學考研參考書目,求考過的學長...
江南大學 中國語言文學專業 2012年考研招生簡章招生目錄
招生年份:2012 本院系招生人數:未公布 中國語言文學專業招生人數:未公布 專業代碼:050100
研究方向 考試科目 復試科目、復試參考書 參考書目、參考教材
01文藝學
02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03中國古代文學
04中國現當代文學
05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710中國文學基礎
④01、03、04、05方向:825外國文學與文學理論基礎;
02方向:826語言綜合 復試科目:
評論寫作
同等學力加試科目:
1.中國現當代文學
2.文學概論 825外國文學與文學理論基礎;
《外國文學史》(歐美文學,上下),鄭克魯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文學理論教程》,童慶炳主編(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國古代文論選》(一卷本),郭紹虞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
826 語言綜合
1.《現代漢語》(增訂四版),黃伯榮、廖序東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
2.《古代漢語》(修訂本),郭錫良等編著,商務印書館,1999年。
或:古代漢語(校訂重排本),王力主編,中華書局,1999年。
3.《語言學綱要》(修訂版),葉蜚聲、徐通鏘著,王洪君、李娟修訂,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
找了很多網站,最終在華文考研的網站上找到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柒』 江南大學人文學院怎麼樣好不好是本科嗎(請不要拿百度百科的話來糊弄我)
是本科,屬於中等水平吧
『捌』 江南大學人文學院學女生宿舍怎麼樣
宿舍都是一樣的,4人間,我們學院的哦~~O(∩_∩)O~
『玖』 請問江南大學有沒有一個叫陳潔的副教授啊,我想知道有關他的信息和教授的課程,麻煩告知,我是南郵學生!
你可以在Q群裡面搜索那個學校的群,而後在問問群裡面得人就知道了
『拾』 哪些專家 教授在《百家講壇》上講過課
鮑鵬山:現為上海開放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畢淑敏:國家一級作家、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曾從事醫學工作20年
陳振裕: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陳毅明:現任廈門市華僑歷史學會常務副會長
程遂營: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旅遊系教授、副院長
淳子:上海東方電台談話節目主持人、女作家
丁牧: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
丁萬明:河北省委黨校文化傳承與創新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戴錦華: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教授
董平:浙江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段懷清:浙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現為復旦大學中文系現當代文學專業教授
方北辰: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方爾加:中國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方誌遠:江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中國明史學會副會長
傅佩榮: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傅小凡:廈門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宗教學研究所教授
馮光生: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范德偉:河北博物院副研究員
高日暉:大連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文學博士
高有鵬:河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高長山:東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葛劍雄: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
韓升: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副會長
韓田鹿:河北大學文學院教授
韓秀雲: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
郝萬山:北京中醫葯大學教授、主任醫師
黃鳳春:葉家山墓地考古發掘總領隊、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胡阿祥: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副會長
胡金兆:中國民主同盟成員、北京市文聯退休編審
紀連海: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高級歷史教師
賈英華:中國傳記學會副會長、作家、晚清史研究學者
江英:軍事科學院研究員,正師職,大校軍銜
姜安:深圳大學社會科學院教授
姜鵬:復旦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金正昆: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外交系教授,知名禮儀與公共關系專家
康爾:南京大學文化藝術教育中心主任
康震: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孔慶東: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李昌集:江蘇師范大學文學院特聘教授
李敬一: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李蕾:河南省林州市市委、市政府接待辦公室副主任
李清泉:國家行政學院培訓中心博士
李任飛:西南交通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
李山: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煒光:天津財經大學財政學科首席教授
李蓉:中央黨史研究室研究員
李曉: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教授、副院長,中國商業史學會副會長
李寅:清東陵文物管理處研究室主任、中國清宮史學會理事
林岩: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厲華:重慶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館長
酈波: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後
劉強:同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劉心武:當代作家,中國著名作家
劉慶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所長、博士生導師
劉揚體: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劉金田: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主任
呂立新:書畫鑒定專家
呂玉華: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
梁小民:北京工商大學教授
羅大中:中醫學博士,北京中醫葯大學診斷學博士
馬駿: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教授、法學博士、二戰專家
馬瑞芳:山東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學者,作家
馬茂軍: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古代散文學會副會長
馬未都:收藏專家、觀復博物館館長
毛佩琦: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
梅毅:中國作家協會一級作家
梅錚錚: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研究保管部主任、副研究員
蒙曼: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
孟憲實: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莫礪鋒: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彭林: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
彭玉平: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錢斌:合肥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中國科技大學理學博士
錢文忠: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
喬良:軍旅作家,現任空軍政治部創作室副主任,空軍少將,中國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副秘書長
邱紫華: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商傳: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明史學會會長
蘇升乾:雲南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教授
隋麗娟:哈爾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
孫丹林:錦州市楹聯學會會長,渤海大學特聘教授
孫國亮:龍岩市政協文史和學習委主任
孫華: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
孫立群: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邵維正: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指揮學院教授,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名譽理事
唐博: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館博士
田凱:河南博物院院長
王立群: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王翔: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語文高級教師
王啟濤:西南民族大學教授
王士祥:鄭州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王樹增:國家一級作家、大校警銜
王雙懷:陝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武則天研究會會長
王衛平:蘇州大學社會學院教授
王曉秋: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北京大學歷史系中外關系史研究所所長
王新陸:山東中醫葯大學校長,教授、全國著名中醫內科專家
魏新:山東社會科學院特邀研究員,作家、詩人。
翁思再:華東師范大學研究員、文匯新民報業高級記者
吳桐禎:北京教育學院豐台分院特級教師
吳建民: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國際展覽局名譽主席、原外交學院院長
徐放鳴:江蘇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教授
徐焰: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閻崇年: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滿學會會長、中國紫禁城學會副會長
楊雨:中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楊瑾:陝西歷史博物館研究員
姚淦銘:江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古代文獻研究所所長
葉廣芩: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易中天: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
於丹: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
於賡哲:陝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於濤:中華書局《文史知識》編輯部主任、博士
於鍾華:浙江大學哲學博士、書法學碩士
喻大華:遼寧師范大學歷史文化旅遊學院教授
袁騰飛:北京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歷史教研員、北京市高級教師
曾國平:重慶大學貿易及法律學院院長
曾仕強:台灣師范大學教授、胡雪岩研究會副會長
張一清: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副研究員
張大千:腦科醫學專家,中西醫結合內科教授
張宏傑:清華大學歷史系博士後、作家
張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三部主任、副研究員
張望朝:現為中共黑龍江省委政法委研究室副主任,作家
張頤武: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張少泉:北京大學物理學教授,中國地震局研究物理所研究員
張志君:中國教育電視台研究員、研究室主任
趙冬梅: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趙林: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哲學博士
趙世民:中央音樂學院教師
趙曉嵐: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趙英健:河北遵化市清東陵文物管理處副主任
趙玉平:北京郵電大學管理學博士、國學博士、心理學博士
周國平: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周嶺:87版電視劇《紅樓夢》編劇、紅學家
周汝昌:著名紅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
周思源: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學院教授
周文順:鄭州大學港台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朱翔非: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博士後,北京四中校長助理[1]
翟雙慶:北京中醫葯大學教授、中醫基礎理論專業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