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學高波教授博士論文
① 集美大學輪機工程學院的專業介紹
船舶電子電氣工程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21世紀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符合國際和國家海船船員適任值班標准要求,具備船舶電子、電氣與控制工程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專業知識及技能,熟悉海船運輸安全和海洋環保相關公約和法律法規,綜合素質好,實踐能力強,能在船舶運輸及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船舶電子、電氣與控制系統的運行維護、修造、管理和設計開發等工作,具有「誠毅」品格、創新精神和國際競爭力的航海類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畢業生應具有以下的知識、能力和素質。
具有一定的體育和軍事基本知識,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和衛生習慣,具備STCW公約馬尼拉修正案規定的心理素質、健康標准和體能要求。
掌握一門外語,具備英語聽、說、讀、寫基本能力,能順利地閱讀本專業方向的外文書籍和資料,並能順利地應用英語就國際航運事務和相關技術進行溝通交流。
掌握本專業方向必需的基礎理論知識,主要包括強電、弱電相關的基礎理論(電路原理、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電力電子技術、計算機網路),控制基礎理論(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自動控制原理、PLC原理及應用)、電機學、機械基礎等。
掌握STCW公約馬尼拉修正案規定的船舶電子電氣員職業能力標准所要求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了解本專業方向的學科前沿和發展趨勢,熟悉國際和國家關於海船運輸安全和海洋環保方面的公約和法律法規。
參加國家海事局規定的有關合格證訓練項目、理論考試科目和評估項目訓練,通過國家海事局考試並具備規定的海上資歷後,可取得無限航區船舶電子電氣員適任證書。
主幹學科:船舶與海洋工程、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
核心課程: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線性代數、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程序設計基礎理論、大學英語、電路原理、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船舶電機與拖動、自動控制原理、電力電子技術、PLC原理及應用、船舶區域網技術及應用、主機遙控與機艙監測、船舶電站及其自動化裝置、船舶通信系統、船舶導航設備、船舶輔助機械控制系統、船舶電子電氣專業英語、船舶電子電氣專業英語聽力與會話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課程實驗、課程設計、海船船員專業合格證、船舶航行教學實習、工程訓練、綜合訓練、畢業實習與論文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21世紀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獲工程師基本訓練,具備電氣工程基礎理論與專業知識和技能,能在電氣行業及相關工業領域從事電氣設備及其控制的運行管理、產品研發、工程設計與施工、系統集成以及設備檢修等工作,富有創新精神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畢業生應具有以下的知識、能力和素質。
系統地掌握本專業必需的技術基礎理論,主要包括電學基礎理論(電路原理、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信息處理與應用(感測器與檢測技術、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計算機控制技術),電力電子技術、電機與拖動基礎、自動控制原理、運動控制系統、電氣控制與PLC應用等方面知識等。能將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靈活地綜合應用於工程實踐中,具有研究和解決電氣設備及其控制工程實際問題的初步能力,具有創造性思維和初步科技研究與開發能力。
主幹學科: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
核心課程: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陳嘉庚精神、大學信息技術基礎、程序設計基礎理論(C語言)、大學英語、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電路原理、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單片機原理及應用、感測器與檢測技術、電機與拖動基礎、自動控制原理、電力電子技術、電氣控制與PLC應用、計算機控制技術、運動控制系統。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課程實驗、課程設計、工程訓練、社會實踐、畢業實習與論文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輪機工程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21世紀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符合國際和國家海船船員適任值班標准要求,具備輪機工程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專業知識及技能,熟悉海船運輸安全和海洋環保相關公約和法律法規,綜合素質好,實踐能力強,能在船舶運輸及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輪機工程相關設備和系統的運行維護、修造、管理和技術開發等工作,具有「誠毅」品格、創新精神和國際競爭力的航海類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畢業生應具有以下的知識、能力和素質。
具有一定的體育和軍事基本知識,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和衛生習慣,具備STCW公約馬尼拉修正案規定的心理素質、健康標准和體能要求。
掌握一門外語,具備英語聽、說、讀、寫基本能力,能順利地閱讀本專業方向的外文書籍和資料,並能順利地應用英語就國際航運事務和相關技術進行溝通交流。
掌握本專業必需的基礎理論知識,主要包括機電、液壓設備和系統相關的基礎理論(機械制圖、工程力學、工程流體力學、輪機熱工基礎、輪機工程材料、電工學、單片機原理及應用等)以及自動控制的基礎理論等。
掌握STCW公約馬尼拉修正案規定的船舶輪機員職業能力標准所要求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了解本專業方向的學科前沿和發展趨勢,熟悉國際和國家關於海船運輸安全和海洋環保方面的公約和法律法規。
參加國家海事局規定的有關合格證訓練項目、理論考試科目和評估項目訓練,通過國家海事局考試並具備規定的海上資歷後,可取得無限航區船舶輪機員適任證書。
主幹學科:船舶與海洋工程、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
核心課程:機械制圖、工程力學、工程流體力學、輪機熱工基礎、機械設計基礎、輪機工程材料、電工學、船舶柴油機、船舶輔機、輪機維護與修理、輪機英語、船舶電氣設備及系統、輪機自動化;船舶管理*、船舶動力裝置技術管理*、輪機英語聽力與會話*、船舶電站及其自動化裝置*;船體結構與制圖#、船舶動力系統設計與安裝工藝#、計算機輔助船舶設計與製造# 等。(註:上標*的課程是專為輪機管理方向開設的主要課程,上標#的課程是專為船機修造方向開設的主要課程,未標注的課程為兩個修讀方向共有的主要課程。)
船舶與海洋工程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21世紀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獲工程師基本訓練,具備船舶與海洋工程基礎理論知識與專業基本技能,側重為各地方船廠和海峽西岸經濟區培養基礎扎實、專業知識過硬、踏實肯干,能勝任船舶設計、製造、試驗調試、檢驗、經營、管理等工作,具有「誠毅」品格、富有創新精神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畢業生應具有如下知識、能力和素質。
較系統地掌握本專業必需的技術基礎理論,主要包括工程力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船舶流體力學、船舶結構力學)、船體結構與制圖、機械設計基礎、電工學、船舶工程材料與焊接、船舶與海洋工程建造技術、船舶靜力學、船舶阻力與推進、船舶設計原理、船體強度與結構設計等基本理論。
熟悉本專業領域內1-2個專業方向或有關方面的專業知識,了解其學科前沿和發展趨勢。
具有本專業必需的制圖、計算、測試、調研、查閱文獻和基本工藝操作等基本實踐技能,具有船舶設計、修造工藝以及船舶監修監造的初步能力。
具有一定計算機基礎知識和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能較熟練使用計算機工具解決工程中的有關問題。
對於不同專業方向,培養規格又有所側重
「船舶製造」方向的學生要求了解現代造船模式基本理論,具有較強的結構設計、建造技術以及生產組織管理方面的知識和船體生產設計能力。
「船舶舾裝」方向的學生要求了解現代造船模式基本理論,具有較強的船舶外裝、塗裝和艙室內裝方面的知識和舾裝生產設計能力。
主幹學科:數學、力學、船舶與海洋工程。
核心課程: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大學信息技術基礎、程序設計基礎(C語言)、大學英語、機械制圖、理論力學、材料力學、船舶流體力學、電工學、船舶結構力學、船舶靜力學、船舶工程材料與焊接、船舶阻力與推進、船體結構與制圖、船體強度與結構設計、船舶設計原理、船舶與海洋工程建造技術、計算機輔助船舶設計與建造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課程實驗、課程設計、船廠實習、工程訓練、畢業實習與論文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專業設置
集美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設有以下4個研究方向:現代輪機管理工程、船舶輪機自動化與模擬、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製造及可靠性、船舶與海上裝置能源工程。2009年集美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獲批成為新增博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的一級學科點;現有1個「船舶與海洋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2個「輪機工程」和「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二級學科碩士點,以及1個「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學位碩士點。學科現有雙聘院士2名,教授19人,副教授20人;其中22人獲得博士學位,9人具有海外留學或研究經歷。依託「輪機工程」、「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熱能工程」3個福建省重點學科,以及「福建省船舶與海洋工程重點實驗室」(閩科計[2009]51號)和「福建省清潔燃燒與能源高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閩科計[2009]37號)2個省部級研究平台,集美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不斷在學術研究和服務地方經濟建設方面取得顯著的進步和可喜的成績。2008年以來已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主持開展科技部「科技人員服務企業項目」3項、「863計劃項目」子課題1項,以及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內的其它省部級科研項目近20項;近3年科研經費年均達到759萬元/年。
現代輪機管理工程
有教授4人,博士5人,3人具有海外留學/研究經歷;已獲得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3項省部級和市廳級科研項目的資助;獲得廈門市科技進步獎1項;科研到賬經費累計達400餘萬元,其中縱向科研經費100多萬,取得較好的研究積累,已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和國際會議上發表30餘篇較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其中近20篇論文被SCI/EI/ISTP收錄;建有多個具有特色的學科研究平台和擁有多種先進的檢測儀器設備,具備良好的實驗研究條件。
特色一:運用系統模擬和實驗研究相結合的手段,研究船舶空調及冷藏設備的優化設計及控制,研究各類先進的節能技術在船舶空調及冷藏設備中的應用,對適用於船舶製冷設備的綠色環保製冷劑展開創新性的基礎研究。建有較具特色的船用變風量空調系統實驗台、綠色製冷劑及高溫熱泵實驗台,在建船用冷藏集裝箱性能及故障診斷實驗台、船用轉輪除濕空調實驗台、船舶余熱驅動的吸附製冷實驗台等學科研究平台。
特色二:以研發適配於典型船舶(港口作業船、渡輪、郵輪、勘探船)動力系統特性的燃料電池推進系統中燃料高效儲運技術為目的,開展由碳/催化金屬/鎂系合金制備復合儲氫材料的應用基礎研究,探尋合成高效復合儲氫材料的技術措施。擁有法國塞塔拉姆儀器公司的PCT ProE&E高壓氣體吸/脫附分析儀,建有性能先進的燃氣(氫氣、甲烷)高壓吸附實驗台。
特色三:採用實驗和模擬相結合的手段,開展船舶柴油機的性能測試及燃燒性能分析;運用油液檢測、振動信號分析等手段,對船舶柴油機的典型故障進行診斷研究;著力研究先進檢測技術以及新型感測器、磁記憶技術在船舶動力裝置性能測試和故障診斷中的應用。建有船舶柴油機性能實驗室,現有奧地利DEWETRON燃燒分析儀、AVL煙氣分析儀等先進檢測儀器設備。
船舶輪機自動化與模擬
有教授5人,博士5人,擁有福建省重點學科「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建有船舶數字化設計中心以及船舶液壓系統及元件性能測試平台,現有TRIBON、CADDS5、SB3DS 、ADAMS、ANSYS等專業軟體;已承擔省部級科技項目11項,其它橫向課題7項,科研到賬經費累計近565萬元;鑒定/驗收成果6項,獲軟體著作權3個,發表學術論文41餘篇,其中EI檢索論文10篇。
特色一:應用神經網路方法進行船舶分段測量數據與設計模型數據坐標變化的誤差分析,解決船體三維分段最優配準的數字化測量的關鍵問題,建立非線性最優配算模型與特徵值分析方法,進行分段測量信息對船舶建造過程的誤差預測,提高造船精度。現擁有船體設計與工藝設計開發平台,長期與廈門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展船舶數字化造船與精益造船研究,解決船舶分段無餘量製造關鍵技術問題。
特色二:長期開展船舶系統可靠性安全性研究,重點開展散貨船綜合安全性評估新方法研究。將故障模式分析、獨立系統的可靠性研究與檢測技術相結合,進行系統載入試驗與模擬載入方法的理論研究與應用。將模擬技術與半物理模擬技術運用於船舶製造與機電設備性能研究,重點對安全航運中船舶舵機機電系統進行可靠性研究,建立起具有研發、試驗和測試為一體的國內唯一的綜合性液壓試驗平台,以及先進的整機車載測試系統、港口設備分系統實驗平台、船舶液壓舵機模擬載入實驗平台。
特色三:以無損探傷、材料分析、油液監測等檢測技術,開展船舶及海上裝備運行狀態監測和故障診斷研究。依託船舶檢驗檢測技術平台,進行動力裝置的磨損、腐蝕及疲勞的模擬實驗和模擬計算,以及對損毀設備零部件的失效分析,對設備進行可靠性評估及殘余壽命預測。利用等離子體輔助球磨製備納米功能材料的技術、納米電刷鍍技術以及特種焊接技術,對關鍵海上裝備及船舶零部件進行先進再製造工藝的研究。
② 集美大學財經學院的學科簡介
國民經濟學
該二級學科碩士點擁有教授5人,副教授11人,博士13人;2003年9月獲准招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制度經濟學、公共經濟學、資本市場運營、金融工程與風險管理、國際貿易、區域貿易、海峽兩岸自由貿易等。主要研究特色是產權理論與制度經濟學、金融工程與金融數學等結合研究和經濟學與法學、數學、環境科學等交叉研究,以及貿易經典理論與新經濟增長理論、中國對外貿易理論、區域貿易理論等共生研究 。
財政學
該二級學科碩士點擁有教授5人,副教授12人,博士14人;2006年11月獲准招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公共經濟理論與公共政策、稅收政策與稅收籌劃等。主要研究特色是區域經濟發展的財政研究、環境保護的財政分析、國有資產監管體制與公共財政制度、政府采購制度研究和稅費分配規律、地方稅收體系、審議評稅與稅收認證,以及海峽西岸經濟區社會保障制度的、海峽西岸稅制改革、兩岸經濟交流中的避稅、理財與稅收籌劃等 。
應用經濟學
2010年9月經福建省學位委員會審議通過,2011年3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議通過。該點包括國民經濟學、區域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產業經濟學、國際貿易學、勞動經濟學、統計學、數量經濟學、國防經濟學等10個二級學科。
③ 集美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怎麼樣
集美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現有會計學碩士點和農業碩士(農村區域經濟)專業專學位點,工商管理、市場營銷、屬審計學、旅遊管理和電子商務5個本科專業,專業覆蓋3個學科門類。有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1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
有專任教師62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1人;博士18人。
學院畢業生就業率近年來均在93%以上。
④ 集美大學水產學院到底怎麼樣啊,
集美大學水產學院
集美大學水產學院的前身是廈門水產學院,系年上海水產學院南遷廈門而成立。1994年10月,集美學村原五所高校合並成立集美大學,廈門水產學院也並入集美大學,更名為集美大學水產學院。 集美大學水產學院現有水產養殖學、動物科學、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動植物檢疫等4個本科專業和水產養殖學、水生生物學、漁業資源學、漁業領域(農業推廣)4個碩士點,2002年開始與中科院武漢水生所聯合培養博士生。學院現有專任教師84人,其中教授、研究員16人,副教授33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45人,碩士學位24人;在職攻讀博士學位的教師14人,留學歸國人員20多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人,農業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人,入選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工程1人,入選省級百千萬人才工程5人,入選福建省高等教育學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4人。學院擁有水產科學技術與食品安全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福建省水產病害防治研究中心、廈門市飼料安全與檢測重點實驗室、集美大學水域環境與漁業資源監測中心,水產試驗場和16個校外本科教學實習基地,現有儀器設備總值2000多萬元。 學院與集美大學水產生物技術研究所實行院所合一管理,設有水產養殖學、漁業資源學、營養與飼料學、水生生物學、水產生物病害防治等五個學科。其中水產養殖學為福建省重點學科,漁業資源學、營養與飼料學和水生生物學為集美大學重點學科。近3年來學院承擔的國家863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部級等各級各類科研項目100多項,獲得16項省、市級科技進步獎,在國內外多種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30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30多篇。 學院緊緊圍繞「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提高實踐能力」的宗旨,不斷推進學風建設。積極探索並不斷完善以輔導員負責制、「學生導師」制、輔導員助理制為主的一套新形勢下大學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新機制,高度重視和不斷加強大學生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形成培育大學生良好人文素養、科學素質的氛圍和環境。在「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等活動中均取得較好成績。歷屆畢業生深受社會和用人單位好評
⑤ 高波的個人簡介
博士,經濟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任職於南京大學經濟學院;現任南京大學不動產研究中心主任,國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大學長江三角洲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教授;兼任世界華人不動產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房地產研究會和中國房地產業協會經濟政策專家委員會專家,江蘇省房地產經濟學會副會長,江蘇省經濟學會副秘書長等職。
高波教授出版了《發展經濟學:要素、路徑與戰略》、《轉型期中國房地產市場成長:1978~2008》、《現代房地產經濟學》等著作10餘部,在《經濟研究》、《管理世界》等正規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20多篇,主持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0672016)「文化資本、企業家精神與經濟增長:浙商與粵商成長的經驗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06BJY084)「中國房地產業:周期波動、宏觀調控與健康發展」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05JA790036)「中國房地產市場:泡沫、調控與效應」等省部級以上研究課題10多項,正在主持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10JZD0025)「中國城市住房制度改革研究」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08AJY010)「擴大內需與引導住房理性消費的宏觀經濟政策研究」等研究課題,獲得了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等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10多項。
⑥ 集美大學航海學院學院領導有哪些
蘇文金是集美大學的校長,而不是航海學院的院長。航海學院的領導有:院長:內翁容躍宗教授黨委書記:林斯豐副研究員副院長:邵哲平教授、船長、博士副院長:林長川教授副院長:黃建設教授黨委副書記:張挺集美大學的領導有:黨委書記:辜芳昭
校長:蘇文金
黨委副書記:葉美萍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工會主席:羅良庚
黨委常委、副校長:關瑞章
黨委常委、副校長:黃德棋
⑦ 集美大學是什麼鬼
集美大學地處福建省廈門市,是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是交通運輸部與福建省、國家海洋局與福建省、福建省與廈門市共建高校,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碩士推免生資格單位,面向全國招生。
學校辦學始於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1918年創辦的集美學校師范部和1920年創辦的集美學校水產科、商科,迄今已有近百年歷史。1994年,集美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集美航海學院、集美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廈門水產學院、福建體育學院合並組建集美大學。學校以「誠毅」為校訓,在長期辦學實踐中堅持「嘉庚精神立校,誠毅品格樹人」,在海內外享有廣泛聲譽。
學校現有21個學院,68個本科專業,涵蓋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農學、管理學及藝術學等9個學科門類,基本形成了經濟、法、教育、文、理、工、農、管理、藝術等綜合性的專業結構體系。有8個福建省一級重點學科(其中2個特色重點學科),1個水產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水產、船舶與海洋工程等2個一級學科博士點;水產、船舶與海洋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交通運輸工程、應用經濟學、體育學、數學、中國語言文學、生物學等9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農業、工程、教育、稅務等4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
詳細參考:網頁鏈接
⑧ 集美大學航海學院的研究所介紹
隨著計算機技術、衛星通信技術和信息處理交換技術的不斷發展及應用,船舶助航技術發展迅速,已成為海上安全航行技術研究領域的主流方向,船舶助航技術的研究成果和推廣應用迅速發展。國際海事組織IMO、國際航標協會IALA不斷推進助航新體系、新技術和相關標準的研究和建設,如VTS、AIS以及E-NAVIGATION、E-ANSI等。船舶助航技術研究所面向行業內國內外船舶助航技術發展的實際需求,密切跟蹤IMO、IALA、IHO等國際組織的最新標准和技術規范,充分利用已取得的科研成果,通過課題研究、技術創新、科研成果產品化運作及應用推廣,在船舶助航技術研究領域,已承接了許多的課題,開展了多項學術研究工作,如:《基於3G和互聯網技術的航標信息系統》、《航標遙測遙控管理平台的研發》、《廈門灣實時助航信息發布系統的研發與應用》、《AIS基站伺服器及其共享發布平台》、《航標三維信息管理與決策支持系統前期研究》等項目,發表相關學術論文數十篇,EI檢索8篇,獲得省部級科技獎2項,取得《網路電子海圖信息系統(WEB-ECDIS)V1.0》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符合IHO S-57/52的電子海圖GIS系統,實現了從數據解析、數據編輯、符號製作、分層顯示、空間分析等功能。與上海海事局廈門航標處合作多年,共同為我國航標助航信息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得到國家海事部門的充分肯定,成為上海海事局航標技術研究中心(南方)技術支持單位。
所長:張杏谷教授
副所長:彭國鈞博士
秘書:柯冉絢碩士
地址: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嘉庚路1號集美大學航海學院
1.主要研究領域
主要從事第三方物流、物流系統規劃設計、物流產業與區域經濟發展關系、航運物流發展戰略與規劃、集裝箱運輸現代化管理、集裝箱多式聯運網路設計和路徑優化、海峽兩岸航運物流關系等方向研究。
2.主要研究成果
近幾年在物流學科主要承擔了將廈門建成對台物流基地的可行性研究、基於知識的集裝箱船舶自動配積機理研究、把廈門港建設成為國際集裝箱樞紐港的對策研究、廈門建設成為世界石材貿易和物流中心的可行性研究、基於供應鏈網路的動態聯盟構建優化理論與方法等省市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在各種學術期刊上發表50多篇物流方面的論文。
海上交通安全是國家經濟安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國際社會、國家海事主管部門和航運企業的永恆目標,也是國內外航海院校最重要的研究課題之一。隨著網路技術、通信技術、微電子技術等高科技成果不斷應用到海上交通領域,海上交通安全狀況得到了很大的改觀,但我國對於海上交通安全風險的防控水平與國外相比仍存在著較大差距,並且伴隨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海上運輸面臨著船舶數量劇增、海上通航環境復雜、海盜劫船事件頻發等形勢,海上運輸所面臨的新形勢對海上交通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全社會對於海上交通安全方面的理論知識和研究成果有著廣泛和巨大的需求。
海上交通安全研究所針對國內外海上交通安全保障技術發展的實際需求,主要從事交通安全保障技術和應急處置關鍵技術的研究,在海上交通安全保障技術領域,已積累了一定的研究經驗,開展了船舶動態監管、智能視頻監管、船舶安全風險評估、航標配布等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發表相關學術論文近百篇,其中有10多篇被SCI、EI、ISTP等收錄、檢索,出版書籍多本。所參與的國家863項目榮獲國家衛星導航定位科技進步三等獎。
其研究方向有:
海上交通安全管理方法與保障技術
通航環境規劃與評價技術
海上交通安全評價與船舶安全風險評估技術
海上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技術與協調聯動決策技術
海上船舶交通監管與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聯動技術
⑨ 集美大學普通教師待遇怎麼樣
還是不錯的。
大學的環境比較輕松,課比較少。工資待遇,集美大學的教師一個月工版資6000左右。當然,權教師是靠職稱和科研吃飯的。如果評上教授之類的,年薪20萬左右。一個科研項目,上百萬千萬都是特別正常的,還有出外授課費用。
大學的教學壓力沒有中學老師高,因為大學生沒有升學的壓力,即使學生考研,也都是自己選擇的事,一般都不會需要老師的輔導。大學老師唯一的壓力可能就是科研壓力和職稱的壓力了,因為競爭非常激烈。評職稱也是為了能夠有更高的收入。
⑩ 有誰知道集美大學孫洪鈞教授的聯系方式嗎(供應鏈與采購管理這門選修課)
他是公司里的領導過來講課的,他只給了他的郵箱:[email protected]
發郵件的話他應該會看到的
是寫論文,最後一節課交了論文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