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大學朱毅副教授
① 人造魚翅的現狀
合成魚翅也稱仿翅,這些假魚翅在餐飲業已經是半公開的秘密。在淘寶網上,甚至能搜索到專門賣合成魚翅材料的。
在廣東、福建等多個市場,都發現有售賣仿翅的現象,只是品牌、包裝和價錢略有差異,那麼,這種仿翅究竟是由什麼成分組成的呢?我們委託中國農業大學的朱毅副教授及其課題組對樣本進行了檢驗。
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朱毅:我們隨機查了一些這種樣品,發現它的組成最主要的就是明膠、海藻酸鈉還有一點氯化鈣,用的就是食用明膠,它加了點色素。
魚翅湯的配料要用最好的食材,而且最好是熬制十幾個小時,對於一般的餐館來說成本太高不劃算,市場上就出現了一種名叫魚翅精的調料。
一包人造魚翅售價30元,能做出6份魚翅。這樣,一份魚翅羹的成本也就在5元錢左右,而賣給消費者的價格竟達150元,毛利高達30倍!
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朱毅對在北京市通州區著名的連鎖飯店訂購了一份用魚翅精調制的木瓜魚翅外賣。進行檢驗發現,這些調料的主要成分與雞精類似及谷氨酸鳥氨酸的復合體,其中酸氯丙超標。
朱毅解釋,就是用了植物水解蛋白的調味液,在109攝氏度的高溫下,用濃鹽酸來對它進行水解,過量的濃鹽酸在水解流程中,會和這個植物蛋白裡面沒有清除干凈的脂肪生成三氯丙醇。三氯丙醇是一種對機體的腎臟肝臟尤其是生殖系統有毒性的物質。
② 朱毅的介紹
朱毅,女,教師,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畢業於貴陽回醫學院。畢業後留校任團委答幹部五年期間在職攻讀馬列主義專業的法碩士,之後考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生失敗,第二年改考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博士生成功。中國媒體熱捧的食品安全權威,經常上央視、央廣宣傳食品安全。現任校公選課《葯食兼用食品的保健功能》主講教師、院必修課《生物統計與實驗設計》主講老師。
③ 用空氣炸鍋有致癌物嗎
是真來的。
空氣炸鍋宣稱「無油」甚自至是「低油」,但除了五花肉、雞翅、羊肉和魷魚等油脂含量高的肉類可以不放油,其他都需要放油。
以炸薯條為例,薯條進烤箱前要刷蔥油、椒鹽,然後烤制15~20分鍾。薯條很吸油,烹飪中如果沒有油或油放少了,做出來口感和味道就不好吃。
相比普通油炸,空氣炸鍋烹飪的食品脂肪含量確實低一些,但它的加熱溫度超過120℃,多在180℃~200℃,會產生丙烯醯胺類的疑似致癌物。長期食用這種食品對人體有害。
(3)中國農業大學朱毅副教授擴展閱讀:
空氣炸鍋的原理:
空氣炸鍋,是利用空氣進行油炸。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其具體原理是利用機器內的烘烤裝置快速加熱空氣,在密閉空間內形成循環熱流,使食物快速變熟,同時帶走食材表面的水分,以達到酥脆的口感。
正因為其特殊的原理,空氣炸鍋不需要額外加入太多油脂,只需要在食材表面刷一層油;如果食材本身帶有足夠油脂,不添加食用油也可以。
④ 為什麼說方便麵里含鉛
方便麵里含鉛主要是製造方便麵的設備及原材料帶來的,中國農業大學食回品科學與營養答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告訴《生命時報》記者,隨著工業發展,包括鉛在內的重金屬和各種污染物早已遍布土壤、水體和空氣,很多農作物會含有微量重金屬。
鉛、砷等的等重金屬在自然環境中廣泛存在。土壤中有,水中有,依靠土壤和水種植出來的食物也就會有,吃草吃糧食養殖出來的動物還是會有。所以,「有」重金屬毫不意外。「有多少」才是問題。
(4)中國農業大學朱毅副教授擴展閱讀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認為,方便麵里檢測出來重金屬元素的存在並不值得大驚小怪,只要不是蓄意添加,檢出值在標准允許范圍內,就可以放心吃。
但需要注意的是,方便麵大多高油高鹽,因此不推薦大家把它當成正餐來經常食用。如果實在想吃方便麵,建議料包減半放,另外,不要搭配火腿腸,而是加點青菜一起吃。
⑤ 淘米剩下的水真的能夠洗去植物上的農殘嗎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表示,用自來水浸泡或沖洗可以去掉部分農殘,但不要泡太久,以10分鍾為宜。如果泡的時間太長,反而可能產生亞硝酸鹽,也有害健康。
水中加醋或鹼(小蘇打)。朱毅指出,水中加些醋或小蘇打,對洗掉不同種類的農殘或多或少有些幫助。不過,對於常見的農殘,用小蘇打泡的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華南理工大學輕工與食品學院劉偉森等人的研究也證實,小蘇打等食用鹼對去除有機磷農殘有一定效果,在清水中加入10%的食用鹼清除效果最佳,對敵敵畏的去除率可達到76.11%,然而,食用鹼濃度低於2%或超過15%效果和自來水無異。因此,用鹼性水清洗果蔬需要掌握好濃度。
⑥ 我有吃一個膠囊,氣味很大,塑料味,一捏就啐了,請問這個是有毒膠囊嗎用工業明膠做的
推薦看一下鳳凰網的血液漫談中的毒膠囊的辨別!媒體曝光個別企業使用皮革廢料明膠作為原料生產葯用膠囊,並銷往海外製葯等多家知名葯企,部分葯品膠囊檢出鉻含量嚴重超標。特約評論員陳傑人、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朱毅、食品安全專家董金獅做客探討這一話題。【視頻】 【專題】
大雪封山:我們這期節目請兩位專家,還有告訴我們的觀眾,從哪些角度去分辨它,辨別它。比方是像這種膠囊,我們現在還要吃,有哪些方式,因為像這種一般老百姓肯定不知道怎麼樣它是有毒的膠囊,還是無毒的膠囊,各位有沒有更好的一些方式。
朱毅:對,看一看,教幾個小招。剛才董老師說的那一種。
大雪封山:我提個另外問題,我們也經常有時候吃這些膠囊葯,我看到里邊有白的、紅的、黃的、綠的這種顏色區分,有什麼特別的?
朱毅:我還不清楚呢,前面我還請教董老師,董老師告訴大家吧。
董金獅:也沒有國家嚴格的規定。我們原來以為就是裝飾性用的,一般現在就是約定成俗的行業里邊,一般紅色的就是治心腦血管,然後完了是這個黃色的,這個就是一般用於感冒,治感冒的比較多。
陳傑人:就指的里邊這些小葯丸?
朱毅:還有外面膠囊的顏色。
陳傑人:那這應該算綠色的。
董金獅:這個不是國家一個明確規定,是行業規定。實際上各個企業會根據自己的愛好去配這個顏色,它配這個顏色。
大雪封山:我們看這是治心腦血管,一看一目瞭然。
董金獅:對。
陳傑人:但是我想,可能我們憑肉眼真的無法分辨它里邊到底有多少毒?
大雪封山:這可以請我們朱教授來跟我們的觀眾。
朱毅:這個還是可以教一點小方法。董老師剛才說的,像地溝油有毛油、清油,我們只能教大家認那個毛油階段的,也就老百姓都說的加幾個大蒜能進去認的,這個就是如果它調配了,如果說像董老師說它的,它調配了,屬於高級作假階段的時候,咱們也認不出來了。如果說它是很劣質的,也就那麼很劣質的,也就說含量是特別高的。
董金獅:對。就是肉眼可以能看出來的。
朱毅:咱們就會發現它的這個東西它的粘性就沒那麼好。
大雪封山:韌性沒那麼好。
朱毅:它很容易碎,很容易碎,像這個就很好。
陳傑人:有韌性是吧?
朱毅:很有韌性,不容易碎,如果說這是完全工業明膠的,它就很容易碎。第二個。
大雪封山:它很脆是吧。
朱毅:很容易碎,就很脆,脆度,韌性不足,脆性有餘。第二個,你就會覺得它這個口和口之間它這個地方介面就不會很緊,很松。
陳傑人:很容易打開。
朱毅:很容易打開,像這種它就是比較緊的,至少這個底線是一個調配的,最少是一個食用明膠和工業明膠按照不同比例調配出來的。
董金獅:大家可以看這個,真正的明膠是透明的。
朱毅:是。
董金獅:如果說上下都做成不透明的,就有工業明膠,或者說攙了工業明膠的嫌疑。
朱毅:顏色越鮮艷,就越有可能是披著羊皮的狼。
董金獅:也就是說為啥,因為它顏色掩蓋雜質了。好多我們說瘦肉包括咱們說食品,包括咱們葯品包裝,顏色越鮮艷的,越小心,因為這個顏色不是食品。
陳傑人:還是那句話,水至清則無魚。
董金獅:對,就是說至少我能看見里邊是啥東西,至少第一個有葯沒葯我能看得見,第二個,你里邊有沒有雜質,說實話,我對著光,我能看個八九不離十,如果能弄的是純工業明膠,它沒那麼透亮。
朱毅:是。
董金獅:所以它要染成五顏六色的,染的你看不出來,混水摸魚了。還有剛才說這個顏色本身也是一個,從明天開始,我們國家的食品預包裝的添加劑的預包裝標簽標准明天生效,4月20號,對這里邊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就是食品包裝上,你要把你的全部添加劑明著寫清楚,過去只是寫一個比如說防腐劑,沒了,防腐劑那麼多品種,是什麼,不說。
朱毅:還有增稠劑,像麵包裡面也放了有明膠,有很多都寫增稠劑,什麼也沒寫,你也不知道。
⑦ 中國農業大學的朱毅教授完了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6206783
本科臨床醫學、碩士讀的是法律、博士變成生物學了,跨度之大前所未有。
被方舟子盯上的,基本上都是九死一生,剩下的那個也是半身不遂了。
⑧ 央視調查有機蔬菜真相怎麼樣
經過記者的追蹤調查,這些超市裡售賣的打著有機標的蔬菜無法確認到底來自哪裡,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不是認證碼上顯示的有機種植基地里生產出來的。隨後,記者將在超市中購買的這幾種帶有「有機標」蔬菜送權威檢測機構檢測,結果均檢測出多種有機生產中禁用的農葯殘留。
根據規定,有機產品不允許在生產、加工場所外進行再次加工、分裝、分割。可是在這里,記者既沒有看到在超市裡購買的那幾樣有機蔬菜,也沒有看到這里出產的蔬菜在哪裡進行包裝加工。
工作人員說,這地方就管種植,然後拿回總公司包裝。
根據工作人員的說法,夜裡10點,記者來到他們的總公司所在地,這里距離剛才的種植基地約60公里。此時,記者看到,幾個車間正在緊張地進行蔬菜包裝。這里的工作人員告訴,他們一天一宿會包幾萬盒,送往各個超市;並且說,「有機菜不就是安全嘛,賣點嘛。貴點也有人吃。」
據介紹,這里的蔬菜第二天一早會送往北京四十多家知名連鎖超市進行售賣。盡管工人師傅們聲稱,他們包裝的菜是產自公司本地有機基地的有機菜,但是記者在有機種植基地采訪時,確實沒有看到這么多種成熟的菜。記者在這個包裝車間采訪停留期間,沒有看到他們往上貼有機標的過程。但是記者依然想弄清楚,這些菜到底從何而來?在包裝現場,記者發現了外包裝袋,上面寫著各蔬菜批發商的名字和聯系方式。
記者根據這些蔬菜批發商留下的電話線索進行了調查。對方說他們的菜來自很多地方,但都是普通蔬菜,需要檢測證明他們可以提供,「檢測證明這個不用過多去操心,檢測證明你需要哪個我們給你辦理就行。產地證明都是市場給蓋的公章,我們自己填的。」
經過記者的追蹤調查,這些超市裡售賣的打著有機標的蔬菜無法確認到底來自哪裡,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不是認證碼上顯示的有機種植基地里生產出來的。隨後,記者將在超市中購買的這幾種帶有「有機標」蔬菜送權威檢測機構檢測,結果均檢測出多種有機生產中禁用的農葯殘留。
比起一般食品,有機食品的生產成本要高很多,自然售價也要高很多。為了保護消費者權益,國家對有機食品的認定也有嚴格規定。把非有機食品當成有機食品出售,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行為,雖然可以為企業帶來超額的利潤,但也極大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損害了有機食品的聲譽。我國有機標准中明確規定,有機食品中化學農葯不得檢出,被檢出的企業五年之內不能申請有機認證。為什麼這些「有機」生產企業膽子還那麼大?有機標什麼時候才能既有「含金量」又有可信度呢?更多內容點擊觀看上面的視頻。
⑨ 央視調查「有機」蔬菜結果如何
近日,央視報道,菜盒上寫著公司的名字。公司名字中雖然帶著「有機」倆字,包裝上「有機」的字樣也很醒目,可是,它們卻不全都是有機菜。有「有機標」的是有機菜,沒有「有機標」的就不是有機菜,但它們卻被一起放在了同一個貨架上。兩種菜的價格也相仿,比如有機胡蘿卜39.8元一公斤,非有機的36.98元一公斤;有機西紅柿58.8元一公斤,非有機西紅柿45.98一公斤元,都不便宜。像這種把有機菜和普通菜混在一起賣的情況在許多超市都很常見。
在超市買菜時常常會看到三種不同的蔬菜類別,它們分別有不同的認證標識: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這三種標識代表著蔬菜的不同環保要求。無公害食品要符合入市的國家基本標准,而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不僅要符合國家標准,還有各自更高的行業認定標准。換句話說,綠色食品比無公害食品的標准要高,而有機食品的標准更高,不僅全程不得使用化學肥料、農葯等,連種子、土壤、水質、大氣等都有嚴苛的要求。因此,在人們心目中,有機就是生活品質和環境友好的代名詞,意味著更天然、環保、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