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南京大學陸海教授

南京大學陸海教授

發布時間: 2021-02-24 01:17:51

⑴ 南京大學走出過哪些名人

南大的名人校友真的太多太多了,本人學金融的,就先說幾個金融方面的,還有自己比較熟悉的名人校友。

1.趙令歡:弘毅投資總裁

鮑哲南現在已經升任斯坦福大學化學工程學院院長,是第一個在斯坦福當院長的華人女性,鮑哲南為華人女科學家樹立了榜樣!鮑哲南是同學們心中的「智慧女神」,整個人也是非常溫婉,做起學術來十分的嚴謹。是南大有名的女性科學家的校友,值得學習!而且整個人做事特別低調,正如南大的那句名言「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南大的名人校友很多很多,自己也要加油成為名人校友哦!

⑵ 南京大學陸林教授簡歷

陸林,男,年11月生,安徽蕪湖人。1995年畢業於南京大學並獲理學博士學位,1997年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博士後出站,1997年晉升教授。「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地理科技工作者,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皖江學者,安徽省高校省級教學名師,中國地理學會旅遊地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地理科學》、《人文地理》、《中國旅遊研究》編委,《旅遊學刊》特邀學術委員,上海旅遊發展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安徽大學「泛長三角」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安徽財經大學合蕪蚌自主創新與區域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安徽工業大學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安徽師范大學人文地理學博士點負責人。現任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安徽師范大學旅遊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主任、安徽師范大學科研處處長。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教育部和安徽省省部級項目5項,獲省部級獎勵3項,在學術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100餘篇,出版專著2部、教材2部。

主要研究領域:

人文地理學、旅遊管理。

主講課程:

人文地理學、旅遊規劃原理;旅遊社會學、旅遊科學進展、地理學基本問題。

代表性科研項目:

1、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海濱(島)旅遊地發展特性及運行機理研究》(49871027)。

2、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傳統村鎮型旅遊地發展特徵及運行機理研究》(40471035)。

3、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旅遊城市化過程及機制研究》(40771059)。

4、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山地旅遊發展過程和機制研究》(40971083)。

5、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我國非耕地國土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的潛力和對策》(98BJY034)。

6、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旅遊業可持續發展機制與調控研究》(03BJY084)。

代表性科研成果:

1、陸林.徽州村落.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2、陸林.旅遊規劃原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陸林.人文地理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陸林,章錦河.旅遊形象設計.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5、陸林,葛敬炳,蘇靜.基於制度變遷的浙江省民營資本旅遊投資行為研究.旅遊學刊,2008(5).

6、陸林.國內外海島旅遊研究進展及啟示.地理科學,2007(4).

7、陸林,葛敬炳.旅遊城市化研究進展及啟示.地理研究,2006(4).

8、陸林,余鳳龍.中國旅遊經濟差異的空間特徵分析.經濟地理,2005(3).

9、陸林,凌善金,焦華富,王莉.徽州古村落的景觀特徵及機理研究.地理科學,2004(6).

10、陸林,凌善金,焦華富,楊興柱.徽州古村落的演化過程及其機理.地理研究,2004(5).

11、陸林,凌善金,王莉.試論高校地理專業人文地理學的教學改革.人文地理,2003(5).

12、陸林,宣國富,章錦河,楊效忠,汪德根.海濱型與山嶽型旅遊地客流季節性比較——以三亞、北海、普陀山、黃山、九華山為例.地理學報,2002(6).

13、陸林.旅遊地理文獻分析.地理研究,1997(2).

14、陸林.山嶽型旅遊地生命周期研究——安徽黃山、九華山實證分析.地理科學,1997(1).

15、陸林.旅遊地居民態度調查研究──以皖南旅遊區為例.自然資源學報,1996(4).

16、陸林.山嶽風景區旅遊者空間行為研究──兼論黃山與美國黃石公園之比較.地理學報,1996(4).

17、陸林,焦華富.山嶽旅遊者感知行為研究——黃山、廬山實證分析.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3).

18、陸林,焦華富.徽派建築的文化含量. 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2).

19、陸林.皖南旅遊區布局研究.地理科學,1995(1).

20、陸林.山嶽風景區旅遊季節性研究——以安徽黃山為例.地理研究,1994(4).

21、陸林.山嶽風景區客流研究──以安徽黃山為例.地理學報,1994(3).

22、陸林.山嶽風景區國際旅遊經濟效益探析——以黃山國際旅遊業為例.旅遊學刊,1991(1).

獲獎情況:

1、全國優秀教師(教育部,2001)。

2、全國優秀地理科技工作者(中國地理學會,2009)

3、安徽省社會科學文學藝術獎三等獎(安徽省人民政府,2006)。

4、安徽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安徽省教育廳,2007)。

5、安徽省首屆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獎(安徽省人民政府學位委員會、安徽省教育廳,2008)。

6、安徽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安徽省教育廳,2005)。

7、中國地理學會吳傳鈞優秀人文地理論文一等獎(中國地理學會,2008)。

8、中國地理學會陳傳康優秀旅遊地理學術論文獎(中國地理學會,2008)。

9、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提名獎(新聞出版總署,2008)。

10、第七屆安徽圖書獎一等獎(安徽省新聞出版局,2007)。

⑶ 南京大學歷屆校長的名字

1、潘 菽南京大學校長(1951-1957)

潘菽,我國現代心理學的奠基人之一,心理學家、教育家。我國現代心理學的奠基人之一,前期執教30年,培養了許多心理學人才。1955年以後,一直擔任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和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所長。致力於心理學基本理論問題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深刻而獨特的理論見解。對我國心理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2、郭令智南京大學代校長(1982-1984)

郭令智,地質學家,中國板塊構造和地體構造研究的重要開拓者之一。1951年回國,任南京大學教授、南京大學地質系水文工程地質教研室主任。

1956-1978年任南京大學地質系區域地質教研室副主任、主任。1978年任南京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委員。1982-1984年任南京大學副校長、代校長及校務委員會主任。1984年任南京大學顧問。曲欽岳南京大學校長(1984-1997)

3、陳 懿南京大學代校長(1996-1997)

陳懿,物理化學家和教育家。長期從事物理化學和多相催化的研究與教學工作。在氧化物相互作用和納米非晶合金等研究領域取得了創造性的成果。

在物理化學教材建設和中國化學學科的教育改革等方面都做過富有成效的工作。陳懿於1955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化學系膠體化學專業,並留校任教隨即參加物理化學課程和實驗的教學。

他感到沒有扎實的基礎就不可能有進一步的發展。1957年參加了李方訓教授主持的熱力學經典名著的讀書討論和有關電解質溶液的研究工作。蔣樹聲南京大學校長(1997-2006)

4、陳駿南京大學校長(2006-)

張異賓,祖籍山東茌平,1956年3月17日生於江蘇南京。1981年8月畢業於南京大學哲學系。哲學博士。現任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並為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哲學一級學科負責人,馬克思主義一級學科負責人,國家重點學科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負責人,國家優秀教學團隊負責人。

⑷ 南京大學碎屍案

這它瑪不是公安部出來辟謠,誰知道這不是恐怖小說,是真實的案子哦!!!嗬死個人哦!
激情殺人像葯家鑫的案子最好破了,直接抓現行,他自己還自以為無罪;情殺謀殺是有邏輯在的,即使事情過去了,道理還是可以推導;劫殺暗害,終究也是有蛛絲馬跡可循;唯有這種社會恐怖性的兇殺,最難預料,也最難抓凶。

這個冷靜的殺手謀劃了這個案子幾個月,號稱作家,估計也是一個專門寫兇殺恐怖小說的人。或者,這是一個以恐怖為幌子的真實情殺仇殺之類的案子,也可能是有背景的人做了一場兇殺賭局,就是瀟灑的透露消息,但是社會拿不到它!
這個案子的刺眼之處不在於謀害,也不在於虐殺,在於它的散布!各種式樣的棄屍造成迷魂陣,帶來對社會的挑戰。它一定在後面觀察,抑或炫耀,甚至它是一個組織,嚴密的幫會,某種勢力把持下的兇殺小組。
如果排除個人的愛恨情仇,估計還是社會的因素。大一的學生喜歡幻想,社會知識缺乏,容易輕信上當,所以成為被害目標。至於同宿舍的同學神差鬼使的買報紙認屍體,估計也是神話猜測,不然早成為嫌疑對象了。除非有人暗示她去買報去認屍。
從社會因素考慮,這類案子應該是被委託或指令去做的,目的是達到一定的社會效果,比如在大學生中間或者在南京城造成恐怖,選擇在119這一天,和911事件有相近的考慮,也是為了挑戰當時的管理者。如果只是要在南大造成影響,就不會把起事地點放那麼遠。但是,但是是怎樣的人有這樣的害人的需求呢?或者反過來說,是怎樣的勢力非常自信能輕易謀劃和實施這樣的事件呢?惡人心,深如海。
如果是個體所為,它不被抓且驟然收手的概率應該很低。只有具有魔性的人或意圖的人才會做下這樣的事情,但是這樣的人收手的可能...... 它竟然收手,且杳無聲息,只能說明要麼它是一個極端具備自製力的人,可能么......要麼它是一個組織所為,目的達到也就沒有下一次,是為收手。估計它在g安系統有自己的觀察點。
不管是人類還是其它生物,群體都是以數量和規則在推動自身的有序發展;恐怖主義主義往往來自於對社會規則或者對人性(動物群體也有共性)的不認可或者蔑視。如果這樣,應該邀請世界上最有名的專家比如李昌鈺參與勘驗查證,其次是應該適當的公布案件的案情經過,讓專業的民間的關注者甚至是民眾都來參與,用群體的智慧來應對。網路上各種流傳的只會帶來更多的恐慌,而不是讓大家更好的進行安全防護。
人生在世,謹慎二字。又想起馮遠征了,不要跟陌生人講話的主

⑸ 歷史事件:民國時期十大漢奸的簡介

以下為搜索結果,謝謝。

1、汪精衛(名兆銘,字季新,號精衛,1883年-1944年11月10日)。祖籍浙江山陰(今紹興),出生於廣東三水。早年參加中國同盟會,1910年3月謀刺攝政王載灃,事泄被捕,獄中賦詩「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一時為人傳誦。武昌起義後獲釋。曾任《民報》主編。1924年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並任宣傳部部長。1925年7月廣東國民政府成立,被選為國民政府常務委員會主席和軍事委員會主席。1927年在武漢發動七·一五事變,寧滬漢三方合流後,任南京國民政府委員。1931年5月,聯合反蔣各派在廣州另組國民政府,與南京國民政府對峙。九一八事變後,蔣、汪合組政府,汪精衛出任行政院長。抗戰爆發後任國防最高會議副主席,國民黨副總裁,地位僅次於蔣介石。1938年12月29日,發「艷電」,電文稱:日本「對於中國無領土之要求」、「尊重中國之主權」,能使中國「完成其獨立」,以「互相善鄰友好、共同防共和經濟合作」三原則,「與日本政府交換誠意,以期恢復和平」。這樣做「不但北方各省可以保全,即抗戰以來淪陷各地亦可收復,而主權及行政之獨立完整,亦得以保持」。1940年3月30日在南京組建國民政府,汪任行政院長兼國府主席、中央政治委員會最高國防會議主席。1944年11月10日病逝於日本名古屋。
最初動機:為當國民政府主席,爭權失利
最高偽職:任偽國民政府主席
最幸之事:三次遇刺,大難不死
最終下場:命喪江湖郎中之手,死後焚屍揚灰

2、曹汝霖 (1877—1966)上海人,字潤田。早年留學日本。1911年春任清政府外務部副大臣。1913年8月任袁世凱政府外交次長。1915年和陸徵祥一起奉袁命同日本談判,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1916年後任北洋軍閥政府交通總長、財政總長。1919年五四運動中,北京學生一致要求懲辦親日派賣國賊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等三人。6月10日北京政府被迫下令將曹等三人免職。抗日戰爭時期,曾任偽華北臨時政府最高顧問、華北政務委員會咨詢委員。1949年逃往台灣,後至日本、死於美國。

3、 周佛海

(1897-1948)湖南沅陵人。早年留學日本。1921年7月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後回日本求學,畢業於京都帝國大學系。1924年脫離共產黨,加入國民黨。1926年北伐軍攻佔武漢後,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秘書長兼政治部主任。1929年後,歷任國民黨政府訓練總監部政治訓練處處長、江蘇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長、國民黨中央黨部民眾訓練部長、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等職。1938年底,隨汪精衛投敵。1940年後,歷任汪偽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汪偽政府警政部長、行政院副院長兼財政部長、上海市長等職。日本投降後曾被蔣介石任為上海行動總隊總隊長。後在輿論壓力下被捕。1948年死於南京獄中

4、陳璧君(1891--1959)廣東新會人,生於馬來亞檳榔嶼喬治市(今檳城)。女。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在檳城與汪精衛相識,遂入同盟會。宣統元年(1909年)追隨汪去日本留學。二年,隨汪回北京執行暗殺攝政王的秘密使命。1912年5月,與汪精衛正式宣布結婚。1924年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監察委員。1938年隨汪公開投降日本。汪偽政權期間任中央監察委員會常委、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1946年被國民黨當局以叛國罪判處無期徒刑,終身監禁。1949年5月,由蘇州監獄遣送上海提籃橋監獄繼續關押,1959年病死於上海監獄醫院。

5、鄭孝胥(1860~1938)近代詩人,書法家。字蘇堪,一字太夷,號海藏。福建閩侯人。清光緒八年(1882)舉人。由內閣中書改官同知。光緒十七年,東渡日本,任使館秘書。次年,升日築領事,調神戶大阪總領事。二十年歸國。歷官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京漢鐵路南段總辦、督辦廣西邊務。宣統三年(1911),為湖南布政使。清亡後,以遺老自居,先有樓在上海,題海藏樓,寓居於此,常與遺老輩相唱和。最後叛國,追隨日本侵略者,並任偽滿洲國國務總理,舊時朋輩,如陳衍、昌廣生等,都和他絕交。

6、章宗祥 (1879—1962)浙江吳興人,字仲和。早年留學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回國後在清政府民政部任職。1912年任袁世凱總統府秘書。1914年任司法總長。1916年任駐日公使,與當時的交通總長曹汝霖、前駐日公使陸宗輿勾結,在段祺瑞指使下,出賣國家主權,向日大量借款,激起全國人民憤怒。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在全國人民的強烈抗議下,北洋軍閥政府被迫將曹、章、陸等免職。1920年任中日合辦的中華匯業銀行總經理。1925年任北京通商銀行總經理。1928年後,寓居青島。1942年任偽華北政務委員會諮詢委員。抗日戰爭勝利後,遷居上海。

7、陸宗輿(1876—1941)字潤生。浙江海寧人。1899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學學習。1902年歸國後,任進士館及警官學堂教習、巡警部主事。1906年冬隨載澤出國考察憲政。 1907年調任奉天洋務局總辦兼管東三省鹽務。次年升任候補四品京堂。1909年進京任憲政編查館館員。1910年10月,被選為資政院議員。次年秋任交通銀行協理、印鑄局局長。武昌起義後,任度支部右丞並代副大臣。後任袁世凱總統府財政顧問。1913年當選為參議院議員。同年12月被任為駐日公使。1915年初由袁世凱派遣,與陸徵祥、曹汝霖一起與日方談判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6月8日,由他在東京與日本換文批准該條約。1917年8月,任中日合辦的中華匯業銀行總理,多次經手向日本借款。1919年4月19日,任察哈爾龍陽鐵礦(今屬河北)公司督辦。五四運動中,與曹汝霖、章宗祥同被群眾斥為賣國賊。6月,被罷免。1925年後一度出任臨時參政院參政。1940年,汪偽國民政府成立,被聘為行政院顧問。1941年6月1日病死於北平

8、褚民誼(1884-1946)著名業余崑曲家、國民黨元老、日偽漢奸。原名明遺,字重行,別署樂天居士。浙江吳興縣(今湖州市)南潯鎮人。1903年東渡日本求學,1906年隨同鄉張靜江赴法國,途徑新加坡時參加同盟會,抵巴黎後,與吳稚暉、李石曾、蔡元培等創辦中國印書局,發行《新世紀月刊》和《世界畫報》等,宣傳反滿革命。1911年11月上海光復後返滬,與陳璧君母親的養女陳舜貞結婚。1912年5月任同盟會本部駐滬機關部總務長。9月再度赴歐。1915年春回滬倒袁,9月三度赴歐。1920年與吳稚暉、李石曾在法國創辦里昂中法大學,任副校長。1924年在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年底回國從事教育工作,先後任廣東大學教授、代理校長、兼任廣東醫學院院長。1926年1月在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選為中央候補執行委員,嗣後遞升為執行委員,7月北伐時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後方軍醫處處長,留守廣州。1928年任上海中法工業專門學校校長。1932年1月汪精衛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褚任院秘書長。1937年上海淪陷前,任職中法國立工學院院長、中法技術學校醫學研究部主任,未西撤。1939年5月汪精衛赴上海,遂成為汪偽政府核心人物之一。1940年3月底偽國民政府在南京成立,汪任行政院院長、褚任副院長兼偽外交部長,12月任駐日「大使」,1941年10月回南京復任外交部長。兼任偽中日文化協會理事長,在協會內設戲曲組,由溥侗指導拍曲和彩唱。1942年褚曾任訪日特使,日本天皇授予一等旭日大綬章。1945年10月14日在廣州被軍統局誘捕,1946年8月23日以漢奸罪在蘇州獅子口監獄刑場被槍決。終年62歲。

9、 江朝宗

(1861-1943年),行名世堯,原名雨丞,民國時改字澄,道號大中,齋名四勿軒。因排行第四,世稱"四先生"。旌德江村人,寄居六安州麻埠鎮(今屬金寨縣)是北洋軍閥重要人物。江朝宗早年家貧棄學,入清末淮軍將領劉銘傳所設之麻埠繼勛典鋪習商。清光緒十年(1884年)赴台灣投劉(當時劉督辦台灣軍務)參與抗擊法軍。劉部克復基隆後,江被升任海軍管帶。次年,清政府與法國簽訂《中法新約》後,江返內地辦理江南等地賑務。光緒二十年甲午戰爭時,隨袁世凱出關,負責前敵餉械及偵探敵情。光緒二十六年,義和團運動興起江負責處理直隸、山東沿海地區義和團和教民之間糾紛案件。光緒三十一年,江留辦京畿冬防,協同守衛皇宮禁地,經直隸總督袁世凱保奏,以知府留於直隸委用。1915年12月,袁世凱宣布恢復帝制,成立"登極大典籌備處",江朝宗為該處成員之一。1917年,黎元洪總統府與段祺瑞國務院發生府院之爭,黎召"辮帥"張勛入京調停。張率兵入京,逼黎以解散國會為調停條件。時伍廷芳為內閣總理。於是江朝宗於1917年6月12日當上國務總理,冒天下之大不韙,悍然命令解散國會。時避難上海的國會議員們,以江非閣員不能任代總理為由,聯名通電反對。6月24日,江宣告卸任。後被段祺瑞作命為將軍府"迪威"將軍。1921年,江朝宗保薦許世英為安徽省省長,自己則以"太上省長"自居。此後,江雖失掌軍政大權,卻以前清遺老、民國偉人、社會名流自命。「七七」事變後,他投降日本侵略者當了漢奸。由於他是在日本投降前病死的,所以還舉行了一個較為「體面」的葬禮

齊燮元(1879年 一1946年),字撫萬,直隸寧河縣(今屬天津市)人。光緒年間秀才,後考入保定陸軍速成學堂。民國年間,所率部隊屢戰屢敗,然而職務卻由旅長累升為副司令。1937年投靠日本侵略者,1940年被南京汪偽政府任命為 華北綏靖軍總司令。日本投降後,1946年被處決於南京雨花台。

10、齊燮元(1879年 一1946年),字撫萬,直隸寧河縣(今屬天津市)人。光緒年間秀才,後考入保定陸軍速成學堂。民國年間,所率部隊屢戰屢敗,然而職務卻由旅長累升為副司令。1937年投靠日本侵略者,1940年被南京汪偽政府任命為 華北綏靖軍總司令。日本投降後,1946年被處決於南京雨花台。

⑹ 南京大學金陵學院的現任領導

院長:談哲敏
執行院長:陸林
黨委書記:馮維波
黨委副書記:趙清
副院長:錢國興、趙清、邵進

⑺ 南京大學的學校領導

中央大學及其前身歷任校長職務姓名任期職務姓名任期三江師范學堂總稽查 繆荃孫 陳三立 1902中央大學校長李四光1932三江師范學堂總稽查 方履中
1904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1932-1941兩江師范學堂監督 李瑞清 1905-1911中央大學校長顧孟餘1941-1943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校長 江謙 1914-1919中央大學永久名譽校長兼校長蔣介石1943-1944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東南大學校長 郭秉文 1919-1925中央大學校長顧毓琇1944-1945國立第四中山大學、江蘇大學及中央大學校長 張乃燕 1927-1930中央大學校長吳有訓1945-1947中央大學校長 朱家驊 1930-1931中央大學校長周鴻經1948-1949資料來源 金陵大學歷任校領導職務姓名任期匯文書院院長 福開森 1888-1896匯文書院院長 師圖爾 1896-1907匯文書院院長,金陵大學校長 包文 1907-1927金陵大學校長 陳裕光 1927-1951金陵大學校長、校委會主任委員 李方訓 1951-1952資料來源 南京大學歷任校領導職務姓名任期職務姓名任期國立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梁希1949-1951南京大學代校長 郭令智 1982-1984南京大學校長潘菽1951-1957南京大學黨委書記 章德 1982-1984南京大學黨委書記孫叔平1953-1955南京大學校長、全國政協常委 曲欽岳 1984-1997南京大學黨委書記陳毅人1955-1957南京大學黨委書記 陸渝蓉 1986-1989南京大學校長兼黨委書記 郭影秋 1957-1963南京大學代校長 陳懿 1996-1997南京大學校長兼黨委書記 匡亞明 1963-1966南京大學校長、全國人大常委 蔣樹聲 1997-2006南京大學黨委書記 彭沖 1966-1968南京大學黨委書記 韓星臣 1990-2003南京大學革委會主任 方敏 1968-1970南京大學黨委書記 洪銀興 2003-2014南京大學黨委書記 王勇 1970-1975南京大學校長、全國人大常委 陳駿 2006-南京大學黨委書記兼革委會主任 周林 1975-1978南京大學黨委書記張異賓2014-南京大學校長兼黨委書記 匡亞明 1978-1982-------------------------------------------資料來源

⑻ 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的年事大記

1920年,竺可楨應郭秉文校長之邀受聘於南京大學前身南京高等師范學校。
1921年,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改建為國立東南大學,成立地學系,竺可楨任系主任,開始講授近代氣象學課程。
1924年,國立東南大學地學系設立地質、氣象、地理三個組,其中氣象組成為我國最早的氣象學專業。
1928年,國立中央大學成立,地學系內改設為地質礦物門、地理氣象門。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在南京北極閣成立,竺可楨任所長。
1930年,地學系分為地質學系、地理學系,胡煥庸任地理學系主任,地理學系分設地理、氣象兩個組。
1944年,氣象組從地理學系分出,成立國立中央大學氣象系,是我國第一個氣象學系,黃廈千任首任系主任。氣象學系成立之前共培養出氣象學生44人。
1945年,王鵬飛成為氣象學系第一屆畢業生。
1947年,朱炳海出版我國第一本「普通氣象學」教材(商務出版社)。
1948年,氣象學系成立以來,共培養學生45名。先後有黃廈千、塗長望、朱炳海等任氣象學系專任教授,趙九章、呂炯任兼職教授。
1949年,國立中央大學更名為國立南京大學,塗長望被任命為氣象系主任,同年12月塗長望調任中央人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氣象局局長,朱炳海接任系主任。
1950年,招收解放後第一屆本科生,30人,相當於解放前招收氣象類學生總數的40%。
1952年,國立南京大學更名為南京大學,院系調整,下設13個系,氣象學系是其中之一,朱炳海任系主任。浙江大學么枕生教授、石廷漢教授,齊魯大學吳伯雄教授等氣象方面的教師和學生並入南京大學氣象系。除氣象學專業外,設立我國最早的氣候學專業。氣象學專業由徐爾灝教授為主任、黃士松教授為副主任,氣候學專業由么枕生教授主持。為滿足國家大規模人才需求,開始招收氣象專科生(至1956年共招生五屆)。
1955年,氣象學系首次招收越南留學生,是南京大學招收的首批留學生,至1966年共培養越南留學生64人,還培養了3名朝鮮留學生。
1958年,徐爾灝任氣象學系主任,黃士松任副系主任。成立我國第一個大氣物理學專業,先後建立雲霧物理、大氣湍流、雷達氣象、大氣探測等學科組。
1959年,第一次在黃山實施人工降水試驗成功。
1960年,為適應我國空間科學及火箭衛星事業的發展,經高教部同意氣象學系成立高層大氣物理專業(1964年並回大氣物理專業)。中央氣象局決定成立氣象學院,經高教部同意委託南京大學氣象系協助選址建校,並以南京大學氣象學院的名義招收和培養了三屆(60、61、62級)學生。
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停止招生。
1972年,招收首屆工農兵學生,至1976年共招生五屆。
1975年,為彌補文化大革命造成的高等教育斷層,開始為國家氣象局、總參氣象局開辦「雷達氣象」、「熱帶天氣」、「氣候統計」、「氣候學」、「衛星氣象」等培訓班。
1977年,黃士松任氣象學系主任。
1978年,招收恢復高考後的第一屆本科生(117名)和碩士研究生(7名)。
1979年,恢復向國外派遣訪問學者。
1980年,恢復向國外公派留學生。
1983年,陸渝蓉教授任氣象學系主任。天氣動力學、氣候學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經國家教委批准成立熱帶天氣研究室。建立天氣動力學、氣候學兩個博士點。
1984年,陸渝蓉調任南京大學黨委書記,伍榮生接任氣象學系主任。
1985年,開始招收第一批博士生,為西部邊遠省份招收天氣動力專業專科生
1986年,氣象系更名為大氣科學系。建立大氣環境專業(本科)。建立天氣動力學、氣候學、大氣物理學三個碩士點。
1987年,經國家教委批准成立南京大學災害性天氣氣候研究所。
1988年,大氣物理學專業和大氣環境專業合並為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專業。
1989年,經國家科委和國家教委批准,成立中尺度災害性天氣國家專業實驗室。
1990年,成立南京大學自然災害研究中心,陸渝蓉任中心主任。
1993年,倪允琪任大氣科學系主任。招收現代信息處理與計算機應用大專生和成人教育大專生。
1994年,隆重舉行「慶祝建系五十周年」大型紀念活動。
1996年,建立大氣科學博士後流動站。建立校級大氣科學人才培養基地。成立南京大學全球變化研究中心。
1997年,倪允琪調任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院長,蔣維楣副主任主持系行政工作。
1998年,談哲敏接任大氣科學系主任。
1999年,大氣科學成為一級學科博士點。根據教育部要求本科氣象學、氣候學和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專業合並為大氣科學專業。伍榮生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開始實施「985工程」一期項目「我國重大天氣氣候災害的形成和預測理論研究」建設。與江蘇省氣象局合作建立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校外產學研基地(南京)。
2000年,建立中尺度災害性天氣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與上海市氣象局合作建立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產學研基地(上海)。
2001年,首次招收「信息與計算科學」成人教育本科生。
2002年,重新申報國家重點學科,「氣象學」繼續為國家重點學科並位居全國同類學科第一。伍榮生當選中國氣象學會第二十五屆理事長。中國氣象局與南京大學簽署局校合作協議。開辦成人教育「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專升本脫產班。
2003年,新增自主設置「氣候系統與氣候變化」二級學科博士點。
2004年,中尺度災害性天氣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接受教育部評估,取得優異成績。隆重舉行「慶祝大氣科學系建系六十周年」大型紀念活動。開始實施「985工程」二期項目「地球圈層與環境」建設。與湖北省氣象局合作建立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產學研基地(武漢)。開辦自學考試「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脫產班。
2006年,楊修群任大氣科學系主任。新建「應用氣象學」本科專業並開始招生。與安徽省氣象局合作建立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產學研基地(合肥)。
2007年,新一輪國家重點學科評估,「氣象學」再次位居全國同類學科第一。新一輪國家重點學科申報,「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成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本科「大氣科學」專業成為江蘇省品牌專業。南京大學陳駿校長訪問中國氣象局,深化局校合作。
2008年,成立大氣科學學院,下設氣象學系、大氣物理學系。楊修群任大氣科學學院首任院長。本科「大氣科學」專業成為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育基地、教育部特色專業。配合學校,順利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並取得優秀成績。開始實施「211」三期項目「我國重大災害性天氣氣候的成因和可預報性」建設。大氣科學學院成為中國-挪威聯合建立的Zhu-Nansen國際研究中心的中方合作夥伴。
2009年,教育部全國高校一級學科評估,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科排名全國高校同類學科第一。中國科學院符淙斌院士來校工作。中國氣象局鄭國光局長訪問南京大學。隆重舉行「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成立大會暨大氣科學前沿國際論壇」。開辦成人教育「物流管理」專業專升本科業余班。

⑼ 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陸離簡歷

不知道不認識,我只知道南師大的酈波教授,《百家講壇》上的一流演說者。你要關心的話,你上南師大的官網上去找去~~~!

⑽ 南京大學有哪些名人啊

中共中央表彰的23位兩彈一星功勛中的任新民、黃緯祿、錢驥、朱光亞、內程開甲、趙九章是南大校容友。截至2014年24位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中閔恩澤、吳良鏞、劉東生、張存浩、程開甲是南大校友。

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的閔乃本、王德寶、秦仁昌、馮康、侯先光等是南大畢業生,截至2012年2月,南大是唯一獲得該獎的內地高校。歷年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數居全國第3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自1994年設立至2014年,南大有137位本科畢業生、113位碩博畢業生獲得該基金,為全國高校之首。

當然還有許多如中國第一架超音速噴氣式戰斗機設計師陸孝彭。研製中國第一台超音速擴散氟化氫激光器的張存浩。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總設計師錢驥。復旦經濟學院首任院長陳觀烈等等。

熱點內容
南京大學第二專業教育 發布:2025-08-29 16:23:15 瀏覽:251
浙江大學鄭強教授講賓士 發布:2025-08-29 16:15:18 瀏覽:955
大學計算機專業叫什麼 發布:2025-08-29 16:15:15 瀏覽:270
山西財經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 發布:2025-08-29 15:58:30 瀏覽:566
鄭州大學考研數學專業 發布:2025-08-29 15:57:31 瀏覽:655
農學研究生導師談話記錄 發布:2025-08-29 15:57:25 瀏覽:275
北京體育大學考研運動訓練學考研重點 發布:2025-08-29 15:50:14 瀏覽:765
中山大學醫科博士 發布:2025-08-29 15:49:16 瀏覽:59
復旦大學博士申請書 發布:2025-08-29 15:32:50 瀏覽:721
有什麼辦法查大學課程老師 發布:2025-08-29 15:31:20 瀏覽: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