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學黃梅教授研究方向
Ⅰ 哪裡能查到各個領域的導師、教授詳細信息,研究方向
那要看你需要哪個學校的
那就去學校的網站 或者直接打學校電話咨詢
一般是可以問到的
Ⅱ 西南大學考研葯學內的專業為什麼可以選擇那麼多方向考
1、西南復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為制報考考生提供了眾多的報考專業及研究方向,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職業規劃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研究方向。
2、西南大學葯學院聘請了中國科學院孫漢董院士、英國陳蓓寧教授、澳大利亞黃旭楓教授、美國傅振芳教授為我院客座教授, 聘請了中國科學院張玉奎院士、中國葯科大學姚文兵教授、復旦大學陸偉躍教授、清華大學林金明教授等10餘名國內外著名教授和制葯工程師為本院兼職教授,考研能力較強。
Ⅲ 王祿山教授的研究方向是什麼
研究方向從事微生物的生理,代謝及微生物酶的結構與功能等方面的研究
Ⅳ 哪裡能查到某些大學教授的研究方向
可以去那個大學的網站查
一般都有導師簡介
Ⅳ 西南大學教育學這一門類哪個研究方向最好進,碩士研究生
西南大學教育學考研研究方向有:
教育學原理、課內程與教學論、教育史、比較教育學、容學前教育學、高等教育學、成人教育學、職業技術教育學、特殊教育學、教育法學、基礎教育學、民族教育學、少年兒童組織與思想意識發展。
招生名額多的方向有:課程與教學論、學前教育學。
另外,雖然院校的專業不同,但是初試的考試科目是一樣的,可以先備考,然後在考慮方向,關於西南大學教育學考研詳細的信息,可以到博仁考研網查找。
Ⅵ 西南大學心理學院的重點學科
一、基礎心理學
西南大學基礎心理學是國家級重點學科,其學科學術帶頭人為黃希庭教授。
西南大學基礎心理學有四個穩定的研究方向,特色突出,優勢明顯,在國內處於領先水平,有些研究成果已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時間心理學研究方向
始於1961年,是國內時間心理學的研究中心。在方法和理論上有不少創新,如將模糊統計賦值、信號檢測論、多因素實驗運用於時間心理研究,開辟了時間隱喻的跨文化研究,提出了時間認知分段綜合模型、時間表徵三成分模型,有三項發現KaPPa效應的年齡特徵、心理時間的分段性、時間維度的人格特徵。主持過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該領域已發表研究論文50餘篇,其成果被國內外多種學術著作和教科書引用,其中一篇被國外學術刊物全文譯載;28篇論文被PA收錄,受到同行專家的高度評價。該方向主要從事的研究領域:時間認知、時間管理、時間人格維度研究等。該方向主要研究人員有黃希庭教授、李伯約教授、張志傑副教授等。
人格心理學研究方向
始於1982年。在研究方法和理論上有不少創新,如將模糊聚類分析法、模糊偏序關系矩陣排列法、多特質多方法分析等運用於人格研究。最先將價值觀引入心理學教材,把青年價值觀分為十大類,並對當代我國青年價值觀進行實證研究;開創了對自立、自信、自尊、自強的心理學研究。本研究方向曾先後主持過l個國家教委博士點基金專向項目、10餘個國家級和省部級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其3個重點項目),出版專著14部、論文140餘篇,其中16項研究被PA收錄,5項成果被國內相當多的教科書引用。出版了國內一些有影響的學術著作:《當代中國青年價值觀與教育》(獲教育部一等獎)、《人格心理學》、《大學生心理學》、《當代大學生心理特點與教育》、《中國人的人格結構》等。該方向主要從事的研究領域:中國人的人格理論與評鑒、健全人格養成教育、我國西部民族心理與教育、青年價值觀與教育等研究。該該方向主要研究人員有李紅教授、張進輔教授、鄭涌教授、趙伶俐教授、陳紅副教授、黃希庭教授等。
認知心理學研究方向
始於1986年,主持過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0餘項省部級科研項目。在《心理學報》、《心理科學》上發表論文30餘篇,在其他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160餘篇。在因果推理、歸納推理、條件推理、傳遞性關系推理、類比推理、比例推理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研究。提出了頓悟的「概念驅動理論」、條件推理的「命題語意加工的問題空間理論」,能力培養的「啟發式思維策略轉換理論」,以及漢字識別的「多層次雙向格式塔加工模型」;結合思維策略訓練研究開發了學科領域思維能力訓練的實驗教材,提出了思維能力培養的策略性知識轉化理論和六階段思維訓練模型。該方向主要從事四方面的研究:思維與創造、認知發展研究、審美認知研究、漢字認知研究等。該方向主要研究人員有張慶林教授、劉電芝教授、李紅教授、趙伶俐教授、范蔚副教授。
人工智慧及工業心理學研究方向
是本學科近10年來不斷努力發展較快的研究方向。已承擔2個國家863計劃子課題、2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多個教育部科技項目及重慶市科技項目,對自動推理和神經網路、組織形象設計和企業文化心理、人-機-環系統中人的因素等問題有深入的研究,在學科級刊物上發表論文140餘篇,其中20餘篇論文被SCI、EI、ISTP收錄,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其中對交疊作業瓶頸干擾的研究成果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取得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該方向主要從事的研究領域:人工智慧與認知、企業文化心理、人-機-環系統中人的因素等。本方向主要研究人員有邱玉輝教授、秦啟文教授、李永建教授、朱策教授、李伯約教授。在新的世紀里,黃希庭教授率領的我校基礎心理學科全體成員正在努力把該學科建設成為國內一流的、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心理學科,為中國心理學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
二、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西南大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學科於2000年被批准為重慶市重點學科,2001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多年來,該學科對發展與教育心理的基本理論和應用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學習與創造心理、教育心理和兒童發展心理三個穩定的研究方向,造就了在國內居於領先水平的學校梯隊,發表了大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迄今為止,學科組成員已在學科級和重要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200多篇,出版專著71部,有近30項課題的研究成果獲國家級、省部級獎勵。
學習與創造心理研究方向
該方向能緊跟學科前沿,對創造性思維、羅輯推理、知識學習與思維發展幾個方面進行了比較系統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許多重要的科研成果:(1)在創造性思維方面,主要進行了頓悟、假設檢驗、類比遷移等創造性思維過程中的思維策略研究,並探討了創造性思維策略的發展和訓練。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創造性形成的源事件激活理論」,該理論為深入研究創造性思維的內部心理機制開創了新的視角。出版了《創造性研究手冊》、《創造性心理學》等專著,發表了近20篇高水平的科研論文。(2)在邏輯推理方面,比較注重對知識的有效學習、思維發展與元認知的綜合研究,特別是思維策略和學習策略的訓練研究,在理論和實踐上有一定的建樹。提出了思維能力培養的「策略性知識轉化理論」、「學科問題解決的認知模型」等,並開發出了《思維訓練》系列教材(共30本)、《學科研究性學習》教材(共4本),出版了理論專蓍《元認知與主體教育》、《高效率教學》、《學習策略》等。該方向的主要研究人員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7項,省部級課題15項,獲省部級科研獎勵14項,在《心理學報》等重要刊物上發表論文120多篇,出版著作19部。其研究成果被國內同行專家評價為國內「比較領先的水平」,在國際上也受到好評。該方向還和國外建立了比較密切的科研合作關系,學科帶頭人張慶林教授兩次赴美,與耶魯大學教授、現任美國心理學會主席的R.J Sternberg合作研究創造性智力,並合作出版了專著。該方向的主要研究人員有張慶林教授、劉電芝教授、楊東副教授、徐展副教授、趙玉芳博士、曹貴康博士、史慧穎博士。
教育心理學研究方向
該方向主要在教學心理、心理素質教育、青少年心理發展與教育等領域的研究上有明顯的優勢和特色,取得了一些有重要影響的研究成果:(1)教學心理學研究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具體表現為:對教學心理學的理論體系和學科體系、當代教學心理學的發展趨勢、教學心理學的研究范疇等都有深入系統的探討,發表了多篇有影響的論文,出版了國內第一本較系統的《教學心理學》專蓍,受到國內同行專家的高度評價,獲重慶直轄後首屆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等獎;組織編寫了《教學心理學叢學》(共10本);研究成果《教學心理學研究》獲教育部1998年度全國師范院校基礎教育改革實驗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2)對心理素質教育的理論和實踐進行了系統研究,在國內處於先進水平。先後承擔了10餘項國家、部委科研課題,在《新華文摘》、《教育研究》、《心理科學》、等刊物上發表論文近百篇,出版了《幼兒心理學素質訓練》(共10冊)、《中小學心理素質訓練》(共15冊)、《大學生心理素質訓練》(共4冊)、《家庭心理素質教育》(共8冊)、《學校心理素質教育叢書》(共5本)、《師范大學生職業心理素質特點與教育》等系列叢書。(3)在對青少年心理發展特徵和規律的系統研究基礎上,以大學生的教育性活動為「經」、意識性和社會性發展為「緯」,建構了大學生心理學的新理論體系,被同行專家評價為「心理學本土化的成功嘗試」。其代表性專著《大學生心理的發展》獲四川省政府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該方向的主要研究人員已經主持了國家和省部級項目(含重點課題)16項,在《教育研究》等重要刊物上發表論文100多篇,出版著作40多部、教材50餘部,獲省部級科研成果關20多項。該方向的主要研究人員有張大均教授、陳旭教授、郭成副教授、余林副教授、馮維副教授、吳明霞博士、劉衍玲博士等。
兒童發展心理研究方向
該方向主要對兒童認知發展、幼兒心理健康與心理咨詢、兒童審美心理發展等方面進行了較系統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科研成果:(1)在兒童認知發展的研究上,主持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兒童解決問題的思維策略」和「兒童動作邏輯推理能力的早期發展研究」。深入探討了兒童高級邏輯推理能力的早期動作起源、表現及其發展規律,兒童解決問題的成功思維策略、學習策略及其教育對策,這些研究工作對於幼兒園課程開發、兒童早期智力開發均具有直接的指導意義。(2)在幼兒心理健康與心理咨詢的研究上,探討了幼兒正常心理和異常心理的差異,異常心理現象的成因、表現及矯正。主持了教育部重大招標課題「幼兒心理健康與心理咨詢」,形成了《幼兒心理健康與心理咨詢》專著、多媒體課件、學習使用指南等重要成果,相關的成果已經發布在「中小學教師網」上,得到了教育部的嘉獎。(3)在兒童審美心理發展的研究上,主持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兒童青少年審美心理的發展與美育對策研究」,對兒童審美心理的早期發展與教育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出版了國內第一部關於兒童青少年審美心理發展與教育方面的專著。近年來,該方向的研究人員已在《心理學報》、《教育研究》等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110餘篇,出版了《兒童青少年審美心理的發展與美育對策研究》、《三歲前兒童心理的發展》等著作10餘部,主持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11項,榮獲省部級獎勵8項。該方向的帶頭人李紅教授與加拿大共同協力組建的「中國—加拿大聯合兒童心理研究中心」將進一步推動本方向的研究向國際化邁進。該方向的主要研究人員有李紅教授、劉雲艷教授、陳安濤博士、高雪梅博士、胡興旺博士。
Ⅶ 西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的師資力量
教授(博導)
郭其祥、黎安勇、向雲、羅紅群等,共15人。
教授
黃梅、郭其祥、黎回安勇、向雲、何答榮幸等,共33人。
副教授
曾建兵、申偉、甘利華等,共43人。
講師
蔡桂鑫、隆異娟、鍾霞等,共17人。
助教
範例
高級實驗師
盧一卉、劉靜、艾平、鄧傳躍、黃新華。
工程師
亢為、張亮、古啟蓉、羅玲、趙華、王寧。
客座兼職教授
鍾振樓、鍾成華、周百興等,共19人。
Ⅷ 請問西南大學教育與發展心理學方向研究生導師情況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方向有:民族心理學
心理學部有:1.認知發展
2.社會性發展
3.教學心理
4.學習心理
5.心理健康教育
導師:黃希庭,1937年生,現任西南大學資深教授,心理學博士生導師。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心理學與社會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校學位委員會副主席、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西南大學國家級重點學科基礎心理學負責人,中國心理學會常務理事兼心理學教學工作委員會主任,全國博士後管委會第六屆專家組成員教育學組召集人,全國心理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委員,《心理學報》和《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編委,台灣大學《本土心理學研究》編輯顧問,重慶市心理學會理事長,蘇州大學和陝西師范大學兼職教授等。
張進輔,男,1951年生,四川西充人,漢族。現任中國心理學會心理測量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常務理事,重慶市社會心理學會副會長。現承擔有全國教育科學失誤規劃重點課題和重慶市「十五」社科規劃重點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