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孟建教授
⑴ 跪求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生導師孟建,顧錚教授的電郵或聯系方式!謝謝!百度HI我消息我都可以。再次感謝。
顧錚不怎麼接電話的。。。郵箱貌似也不怎麼用。。他好像蠻排斥現代通訊方式的。。
⑵ 孟建的人物簡介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現任復旦大學國家文專化創新研究中心主任屬、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傳播學會副會長、國家社科基金評審委員會委員、復旦大學新聞傳播與媒介社會化研究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學術委員會主任、復旦大學國際公共關系研究中心主任、復旦大學視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廣播電視協會副會長等職。已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出版專著、合著、編著二十餘部,主持的國家社科重大項目、國家社科重點項目、以及省部級項目達十餘項。
⑶ 如何理解 "21世紀新傳播在時間空間內容形式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廣度和深度"
傳播「全球化」研究闊大閎深
與國際接軌,進行國際交流,要求我們處在一種全球化視野中來審視中國的傳媒事業發展和傳播研究。此次大會研討的熱點內容之一正是「全球化」研究。也正是得益於這種全球視野,此項課題的研究論文具有氣勢磅礴、體大思精的特點。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明安香研究員以「9·11事件」為引子,闡述了《關於信息傳播全球化和新世紀初我國傳播發展戰略的幾個問題》,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系主任段京肅教授在論文《定位·重組:媒介應對WTO》中,提出了媒介重組、人員重組、經營項目重組、市場重組等四種應對舉措。
上海外國語大學張詠華教授分析了《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網際網路及網站的經濟模式》,浙江大學文學院副院長邵培仁教授則論述了《媒介產業全球化與中國的對策》。
網路傳播研究高歌猛
進此次討論的熱點內容之二是網路研究。研討會共收到了17篇關於網路研究方面的論文,占總數的1/4強。
浙江大學張允若教授在《關於網路傳播的一些理論思考》中將互聯網路及其所提供的天地看作是人類傳播和精神交往的第二世界,並對傳統傳播規律在第二世界中的延伸與發展進行了具體的分析。
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秦志希教授等在《互聯網的「後現代」特徵》一文中,分析了互聯網對技術中心和對傳統傳播權力的消解等三大「後現代」特徵,並提出應如何面對網路的後現代性。
南昌大學新聞學院劉仁聖教授認為,在大眾傳播中缺失了的交互主體性,在網路虛擬空間的人際傳播中實現了回歸。
傳播理論研究深中肯綮
此次大會上,傳播理論研究的論文質量頗高,其中不乏富有創見、令人耳目一新的閃光之處。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吳文虎教授從研讀和思考文化研究的文獻與論著中,提出了當今傳播理論研究正呈現出向大眾文化轉向的新趨勢。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的孟建教授從「影像文化傳播」的角度剖析並指出,當下的影像文化傳播已經開始向後影像文化傳播時代發展。
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系主任丁柏銓教授、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林之達研究員等均對傳播效果予以關注。
特色題材研究獨出心裁
還有一部分研討的論文難以對其進行簡單歸類,這些富有個性、獨出心裁的特色題材研究,從另一個角度體現了傳播學研究欣欣向榮的景象,也使本次大會更加多姿多彩。
清華大學傳播系熊澄宇教授等依據清華大學科研實力強的優勢,進行《中國數字衛星直播電視發展戰略研究》。南京政治學院新聞系主任蔡惠福副教授根據軍事院校的特點,提交了《大眾傳媒與軍事心理戰》。新疆大學韓強副教授則充分利用少數民族地區的特色資源,系統地闡釋了《多民族受眾的文化程度特徵與新聞選擇偏好》。
北京廣播學院郭鎮之研究員等在《對「〈焦點訪談〉系列叢書」批評性報道的內容分析》之後,得出結論:批評性報道是電視新聞輿論監督功能的主要體現者,它一方面反映了中國當前輿論監督的現狀,同時又與標准化的輿論監督理論存在差異。
天津師范大學新聞系劉衛東教授運用信息科學的基本原理,通過對兩種信息系統度量的分析,揭示了新聞與大眾傳播信息的度量標准及計算公式的特殊性。
觀察與思考
兩年一次的全國傳播學研討會已經舉行七次,其權威的意義與價值已經得到了中國傳播學界的公認。在大會上所發表的研究成果,可以代表當前國內傳播學研究的最新趨向。本次大會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特點:一、議題中的文化取向突出。二、對科技含量的關注增加。三、多學科交融的特徵明顯。
⑷ 上海商學院奉賢區的具體位置
上海商學院奉賢區的地址是上海市奉賢區奉浦大道123號(奉浦校區)。
上海商學院位於中國上海,是一所以商科專業為特色,擁有經濟學、管理學、文學、法學、工學、農學、藝術學等學科的上海市屬公辦本科普通高校。
上海商學院已與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管理學院、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新聞學院以及同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建立了合作關系,以利用「985工程」高校資源優勢,為學校學科建設構建平台。
(4)復旦大學孟建教授擴展閱讀:
上海商學院師資力量
據2018年7月學院官網顯示,學校擁有雙師型隊伍,多位教師獲得全國優秀教師、市級高校教學名師、晨光學者、上海市優秀青年教師、寶鋼優秀教師獎、上海市育才獎等稱號,多名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近年來,約有40%的教師參加國外訪學、國內訪學、產學研、實驗隊伍建設等教師專業發展工程項目,引進多名海外名師及「人才旋轉門特區」海外高級專家學者。目前有400餘名專任教師,有博士、碩士學位的佔7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佔25%,副高以上職稱的佔39%。
學校建立了一支由高等院校、政府部門、國有大中型企業、外資企業的專家、教授、高級管理人員構成的外聘教師隊伍。
依託復旦大學,學校聘請了葛劍雄、錢文忠、袁志剛、孫立堅、張軍、李良榮、孟建、沈國兵、石磊、陳學明、汪涌豪、華民、顧鈺民、王曉陽、黃芝曉、郭建、臧斌宇等一批復旦大學教授擔任客座教授。
依託上海商業發展研究院,學校聘請了來自國內外企業集團董事長、總裁等高級管理人員100餘名,擔任研究員、客座研究員或兼職研究員。
⑸ 王帆的論文一覽
合撰論文《Awareness of Tobacco Advertisement, Perceived Harms of Smoking, and Beliefs in Tobacco Control among a Sample of Shanghainese in China》已投遞SCI期刊《Health Ecation Research》,目前正在第二次審稿階段,鄭頻頻、錢海紅、王帆、孫少晶,2011年;合撰論文《Sharing Pregnancy News: The Experiences of Chinese Women》,張雙躍、孫少晶、錢海紅、王帆,入選美國「人際關系與傳播」國際論壇(The 2012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Relationship Research (IARR))大會宣講論文,(July 12-16, 2012,Chicago)主撰論文《全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研究路向何方?》,王帆、姚瑤、顧琪靜,刊載新聞傳播權威期刊《新聞大學》2010冬季刊;主撰論文《在國際傳播新格局中審視我國傳媒業的新發展》,孟建、王帆(導師第一作者),刊載新聞傳播學科核心期刊《新聞傳播》2010.5;主撰論文《新媒體理論與實務研究》,王帆、郭恩強,刊載中國新聞傳播學研究最新報告(2010),童兵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年;撰寫論文《視頻網站——一種新的傳播方式的興起與發展》,獲人民網論文獎三等獎,2010年;合撰論文《媒介素養的視角:上海市中學生吸煙的知信行研究》,錢海紅、王帆、孫少晶,獲得衛生部、清華大學主辦的「第四屆中國健康傳播大會十佳論文」,2009年;撰寫論文《公關公司新進人員的行業生存現狀調查報告》,獲復旦大學亞洲研究中心資助,刊載《中國公共關系發展報告藍皮書2007-2008》,主編:孟建,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出版;合撰論文《不同媒介素養的第三人效果研究》,周海晏、王帆等,入選中國新聞傳播學科研究生學術年會並獲優等論文,2007年;
⑹ 適合大學生的講座
復旦大學於11月12日前後,推出系列時政講壇「解讀中國」,參照百家講壇的形式,用活潑、學生喜愛的方式來為大學生講解時政熱點。此次論壇將圍繞社會改革、經濟改革、政治改革和文化建設以及國際形勢五個方面進行展開,由深受學生歡迎的吳心伯教授、張暉明教授、梁鴻教授、劉建軍教授和孟建教授演講。復旦「解讀中國」時政論壇講座的現場實況將製作一套DVD。這絕對是青年朋友尤其是學生朋友不可多得的開拓視野的機會。
以下講座向市民及學生開放,具體為:
主 題:以轉型促發展
主講人:劉建軍教授(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副院長)
時 間:11月15日(星期一)18:30
地 點:國權路600號(靠近邯鄲路),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報告廳
交 通:可坐車至復旦大學(邯鄲路)站下車,下車後步行約3分鍾30秒到達。
聽課名額目前尚有33張,請盡早發Email至[email protected]免費索票,索票時需註明姓名和需要張數。聯系人:楊老師
⑺ 現代廣告理論產生有哪些條件5oo字
一、廣告學理論的產生與發展
(一)廣告學研究溯源
縱觀人類歷史,可以說,版廣告歷史悠久。權人類祖先開始利用姿態(如舞蹈)、聲音(如叫賣)、火光(如烽火)進行廣告傳播,後來又發明和運用語言與文字,擴大了廣告傳播的深度和廣度。(註:何猛修編:《現代廣告學》,復旦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2頁。 )廣播與電視等大眾傳播媒介的出現,使人類廣告傳播再次發生質的變化。在廣告傳播媒介不斷發展的同時,19世紀以來專業廣告公司的形成、普及與發展,加速了廣告研究的進程。1812年,世界第一家廣告專業公司在倫敦開業;1869年,美國費城成立了艾爾父子廣告公司。(註:趙育冀編:《現代廣告學》,中國商業出版社1987年版,第6頁。)這些都說明, 人類對廣告的研究,已從靜止的文字、圖案,發展到動態的廣告活動過程,並促成了廣告學的產生。
廣告實踐與廣告學理論是互動發展的。廣告是一種操作性的社會實踐,而廣告學則是關於廣告這種特殊的社會現象及其運動規律的科學理論體系。廣告學最早產生於經濟發達的美國。1901年,美國西北大學心理學家瓦爾特
⑻ 孟建的人物生平
孟建襲,男,1954年7月生於江蘇常州,。為1977年我國恢復高考後的首批大學生,就讀於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後留校任教。1984年至1988年先後在江蘇省文化廳和江蘇省電視家協會任職。1988年起執教於南京大學。2001年作為特殊引進人才調入復旦大學,2003年至2010年擔任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2015年起出任「復旦大學國家文化創新研究中心」主任。多年來,孟建在國家形象建構與跨文化傳播戰略研究、國家新聞發布制度建設、危機管理與媒體溝通、政府公共關系、視覺文化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就。
⑼ 求我國最具幸福感的城市排名
新華網長沙來12月26日專電(記者謝源櫻)26日晚,由新華社《瞭望東方周刊》等主辦的「201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頒獎典禮」在長沙舉行,20座城市獲得了「幸福」殊榮。
201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地級及以上)為:杭州、成都、長沙、昆明、南京、長春、重慶、廣州、通化、無錫;最具幸福感城市(縣級)為:江陰、宜興、長沙縣、餘姚、滕州、銅梁、海城、太倉、萊州、膠州。
此外,杭州、成都市獲得最高榮譽獎——民生貢獻特別大獎;昆明、長沙、長春市獲得金獎;宜興、餘姚市獲得民生貢獻大獎;長沙市獲得民生滿意大獎。
「民生」成為頒獎典禮上的關鍵詞,20座城市的市領導從普通市民手中接過了獎牌。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孟建說:「普通市民給市領導頒獎意義重大。幸福感的獎牌蘊含了老百姓對城市當家人執政能力的肯定、對城市宜居水平的褒獎和對城市未來發展的期待。」
⑽ 全國城雕委藝術委員會的第四屆全國城雕委藝術委員會組成人員
顧問:(按姓氏筆畫為序)
文 樓 王克慶 王景慧 田世信 葉毓山 劉秀晨 何 鄂
邵大箴 楊奉琛 范迪安 袁運甫 錢紹武 袁熙坤 黃永玉
盛 楊 韓美林 潘 鶴
名譽主任委員:曹春生 中國雕塑學會名譽會長、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主 任 委 員:吳為山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雕塑院院長、
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
副主任委員:(按姓氏筆畫為序)
王培波 清華美院雕塑系主任、教授
孫振華 深圳雕塑院院長
呂品昌 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副主任、教授
朱子瑜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
隋建國 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教授
陳雲崗 西安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教授
楊奇瑞 中國美術學院公共藝術學院院長、教授
周 暢 中國建築學會秘書長
俞 暢 廣州雕塑院院長
秘 書 長: 鄒 文 中國美協雕塑藝委會秘書長、清華美院博士
委員:(按姓氏筆畫為序)
刁雲波 山東美術家協會雕塑藝委會主任
丁 斌 上海大學數碼藝術學院副院長
於世宏 天津美院副院長、教授
王 中 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藝術學院副院長、副教授
王少軍 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副主任、教授
王 林 四川美院教授
王向陽 南昌市建委常務副主任、教授
王宣元 新疆大學雕塑系主任、教授
龍 翔 中國美院雕塑系主任、教授
石向東 廣西美協副主席、廣西藝術學院教授
朱尚熹 中國工藝美術協會雕塑專業委員會主任
劉 威 四川美院雕塑系主任、教授
庄南鵬 福州大學藝術學院院長
朱達成 香港港澳雕塑家理事會會長
朱 成 成都城雕委顧問
朱榮遠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
喬 遷 北方工業大學藝術設計系系主任、博士
孫 泉 湖南省美協雕塑藝委會主任
呂 濱 哈爾濱畫院院長
吳慧民 上海油畫雕塑院雕塑系主任
張 琨 陝西雕塑院院長
吳誠仁 雲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雲南美協雕塑藝委會主任
李象群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教授
楊劍平 復旦大學視覺藝術學院、美術學院院長
孟建民 深圳市建築設計研究總院院長、建築設計大師
林國耀 廣州美院雕塑系主任、教授
范偉民 《雕塑》雜志社社長
項金國 湖北美院雕塑系主任、教授
殷小峰 東北師大藝術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
徐曉虹 安徽省城市雕塑院院長
唐學山 北京林業大學博士生導師
翁劍青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博士
崔國琦 河南美協雕塑藝委會副秘書長
曾 岳 四川美院景觀研究所所長
景育民 天津美院教授
雷宜鋅 湖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程 兵 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雕塑院特聘雕塑家
溫都蘇 內蒙古自治區雕塑藝術研究院院長
廖 軍 蘇州大學教授、設計藝術學博士生導師
譚 雲 四川雕塑藝術院院長
潘 奮 廣州雕塑院創作室主任
霍波洋 魯迅美院雕塑系主任、教授
魏小明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