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杭州大學地理系畢教授
❶ 浙江大學地理知識
浙江大學是直屬、省部共建的普通高等學校,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內」和「985工程」建設的若干容所重點大學之一。浙江大學前身求是書院成立於1897年,為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新式高等學府之一。1952年,在全國高等院校調整時,曾被分為多所單科性學校,部分系科並入兄弟高校。1998年,同根同源的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合並組建新的浙江大學。經過一百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學校已成為一所基礎堅實、實力雄厚,特色鮮明,居於國內一流水平,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的研究型、綜合型大學。現任校長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固體力學專家楊衛教授。
學校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勝地──浙江省杭州市。其北依蘇滬,東接甬港,南聯閩粵,是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地區的重要城市。學校設紫金港、玉泉、西溪、華家池、之江等5個校區,佔地面積5.18平方公里,分布於杭州市區不同方位。校園依山傍水,環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與西湖美景交相輝映,相得益彰,是讀書治學的理想園地。
❷ 國內知名人文地理學研究者有哪些院士、教授等
陸大道: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經濟地理學家、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
顧朝林:
中國地理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常務理事,建設部城鄉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地名與行政區劃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教育部地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建設部城市規劃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建設部城市規劃專業評估委員會委員。
保繼剛:
中國地理學會副理事長、廣東地理學會理事長、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院長、旅遊學院院長。
袁書琪:
中國地理學會理事暨地理教育委員會副理事長、人文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旅遊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地理交約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林學會森林公園分會常務理事、中國營銷學會旅遊營銷專家委員會專家、中國生態學會旅遊生態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區域科學協會區域旅遊專業委員會委員、福建省地理學會副會長、福建省教育學會理事暨地理教學研究會會長、福建省區域地理學會副會長、福建省旅遊學會副會長、福建省交通協會常務理事、福建省政府旅遊發展顧問。
吳傳鈞:
地理學家、經濟地理學家、人文地理學家、地理教育家。他在學科建設、學術組織、人才培養以及地理學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等方面均有重要建樹。是我國經濟地理學、人文地理學的重要奠基者。在基礎理論建設方面,他提出經濟地理是自然—技術—經濟三結合的邊緣學科,地理學的中心任務是研究人地關系地域系統的形成過程、結構特徵、發展趨向和優化調控等的新論述。
李旭旦:(1911~1985),中國地理學家。1911年9月8日生於江蘇江陰,1985年7月8日卒於南京。1934年中央大學地理系畢業。1936年赴英國劍橋大學進修,獲碩士學位。1939年回國後曾任中央大學地理系教授、系主任,南京大學地理系主任,南京師范學院地理系主任。先後擔任《地理學報》總編輯和《地理知識》主編。1983年任中國地理學會人文地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主要致力於人文地理學、區域地理學和地理教育理論的研究,他在普及地理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譯著有《人地學原理》(與任美鍔合譯)、《地理學思想史》等。著有《白龍江中遊人文地理觀察》、《中國地理區之劃分》等。主編有《人文地理學概說》和《人文地理學論叢》等。
❸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畢業後的文憑和浙江大學有什麼區別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畢業後的文憑和浙江大學畢業後的文憑的區別主要在於:
一、文憑的含金量不同。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是由浙江大學、杭州市人民政府合作辦學,並與浙江省郵電管理局(現浙江省電信實業集團公司)共同發起創辦的民辦高校。而浙江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大學。
所以浙江大學城市學院畢業後的文憑和浙江大學畢業後的文憑肯定是有區別的,區別就是文憑的含金量不同。
二、文憑代表的學習能力不同
因為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僅僅只是普通民辦高校,而浙江大學是「985」、「211」大學,考上這兩個學校所需要不同的學習能力,所以這兩個學校發放的文憑所代表的學習能力也不同。
(3)百度百科杭州大學地理系畢教授擴展閱讀:
一、浙江大學城市學院簡介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堅持「依託浙大、立足杭州、服務浙江」,以「求是創新」為院訓,著力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和較強社會政治經濟建設能力,具有國際視野和參與國際競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
學院面向全國招生,設有計算機與計算科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工程、醫學、外國語、商學、傳媒與人文、法學、創意與藝術設計等9個分院,37個本科專業,專業設置涵蓋文、經、管、法、工、理、醫、藝術等八大學科門類;設有與紐西蘭懷卡託大學合作舉辦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1個,課程合作項目9個。
截止到2019年全日制本科生12400餘名,與浙江大學等聯合培養的碩士研究生170餘名。學院佔地1000餘畝,校舍面積40萬余平方米,辦學條件先進齊備。
二、浙江大學簡介
浙江大學是一所特色鮮明、在海內外有較大影響的綜合型、研究型、創新型大學,其學科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藝術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等十二個門類。設有7個學部、37個專業學院(系)、1個工程師學院、2個中外合作辦學學院、7家附屬醫院。
學校有紫金港、玉泉、西溪、華家池、之江、舟山、海寧等7個校區,佔地面積5870761平方米,校舍總建築面積2746377平方米,圖書館總藏書量777.8萬冊。截至2018年底,浙江大學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54641人(其中:本科生25425人,碩士研究生19038人,博士研究生10178人),國際學生7074人(其中:攻讀學位的國際學生4409人)。
有教職工8909人(其中:專任教師3741人),教師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含雙聘)45人、文科資深教授10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講座)教授121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33人。在國家公布的「雙一流」建設名單中,學校入選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18個學科入選一流建設學科,居全國高校第三。
根據2019年5月ESI公布的數據,學校有8個學科進入世界學術機構排名前1‰,居全國高校第一;有1個學科進入世界學術機構排名前萬分之一,有8個學科進入世界學術機構排名前100位,均居全國高校第二;有5 個學科進入世界學術機構排名前50位,居全國高校第三。
❹ 杭州一共有幾所大學
截至2018年末,有45所。
一、大學列表
1、
3、浙江理工大學
浙江理工大學(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簡稱「浙理工」,是一所以工為主,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理、工、文、經、管、法、藝術、教育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重點建設大學。
浙江理工大學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897年杭州知府林啟為實現其實業救國、教育救國而創辦的浙江蠶學館,是中國最早創辦的新學教育機構之一。
1959年開始招收本科生,1964年由國務院定名為浙江絲綢工學院,1979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3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1999年,經教育部批准,學校更名為浙江工程學院。
2004年,經教育部批准,學校更名為浙江理工大學。2006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材料科學、化學、工程學等三個學科保持全球ESI排名前1%。
截至2019年2月,學校佔地面積2100餘畝。下設17個學院(教研部),舉辦1所獨立學院,有本科專業65個;
擁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6個,專業學位類別10種,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
3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有全日制在校學生27000餘人,其中研究生3800餘人、留學生400餘人;教職工2000餘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職稱880餘人,正高職稱270餘人。
4、浙江樹人學院
浙江樹人學院(掛名浙江樹人大學)坐落於浙江省杭州市主城區,舉辦單位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浙江省委員會辦公廳,主管單位為浙江省教育廳,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最早成立並經國家教育部首批批准承認學歷的全日制民辦本科院校之一。
學校創辦於1984年;2000年,浙江省電子工業學校、浙江省輕工業學校(舟山東路校區)、浙江省對外經濟貿易學校並入;2001年6月,浙江勘察工程學校並入;2003年,升格為本科院校。
據2019年2月學校官網顯示,擁有杭州拱宸橋校區與紹興楊汛橋校區,佔地1232餘畝;學校教學設備總值1.9億余元;開設11個教學單位、44個本科專業、6個專科專業、26個研究機構;擁有專任教師800多名,在校學生16000餘名。
5、西湖大學
西湖大學(Westlake University)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由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學,該大學預計借鑒美國加州理工大學的規模和斯坦福大學的辦學理念。
秉承「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的辦學定位,聚焦理學、生命與健康、前沿技術等方向設立一級學科;由國家「千人計劃」專家或其他頂尖人才領銜組建相關院系。
首先以研究院的名義完成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偏重理工科,隨後面向本科生。學校獲批設立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擁有獨立招收博士後研究人員資格。
西湖大學的前身為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成立於2016年),由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教授、南方科技大學校長陳十一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教授、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教授等科學家發起籌建。
2018年2月14日,教育部正式批復同意浙江省設立西湖大學。楊振寧任西湖大學校董會名譽主席,錢穎一教授為校董會主席,施一公教授擔任西湖大學首任校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杭州
❺ 浙江大學地理系現在還有嗎
現在浙江大學的地理系現在的正式名稱為地球科學系,屬於浙江大學理學院。
浙江大學地球科學系前身是1936年由時任校長竺可楨先生創辦的史地系,葉篤正、施雅風、陳述彭、塗長望、譚其驤等十多位地學院士曾在系學習和工作,培養的新一代地學英才有現任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中科院院士丁仲禮教授,中科院地球化學所彭平安教授,美國卡內基研究所地球物理實驗室費英偉教授,同濟大學副校長周祖翼教授等一批青年科學家。
地球科學系下設有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地理信息系統(GIS)專業、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大氣科學專業4個專業,包含有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原應用地質研究所)、空間信息技術研究所、環境生物地球化學研究所、區域與城市發展研究所、氣象災害預測研究所、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6個研究所和浙江省資源與環境系統重點實驗室。現有11個碩士點、4個博士點,一個博士後流動站。在地球科學系工作的有中科院院士4人,教授25人,副教授28人。在校本科生260人,碩士生285人,博士生105人。擁有1個浙江省重點實驗室和1個學校重點實驗室,設有教學實驗中心,成為師資力量雄厚、學科齊全的地學教學基地,為本科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學環境。
地球科學系目前承擔了許多國家科研項目,年科研經費千餘萬,為學子接近學科前沿,接受學科規范訓練,培養創新思維,練習精良技能奠定了基礎。
地球科學系堅持開放辦學的思路,廣泛地與國外開展學術交流。目前與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德國等的大學與科研機構有密切的聯系與合作,包括聯合培養研究生。近年來,還開展了與德國圖賓根大學地球科學系間本科生交流,不定期地每次選拔15名本科生赴德國短期學習與交流。
地球科學本科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為: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和較系統的地學科學理論基礎、基本知識和實驗技能,以及一定的理論研究、應用研究、科技開發與創新和管理能力,能適應地學發展和社會需求的地學通識人才,畢業後主要從事地球信息、地理信息、資源開發與管理、環境規劃與環境管理、大氣科學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可廣泛從事各級相關政府部門、資源開發利用與管理部門工作;也可去企業從事地相關的技術開發,或繼續攻讀相關學科的碩士或博士學位。
地球科學是一門研究地球資源、環境演化規律與人類社會活動之間相互作用關系的科學,它尋求人類社會與環境協同演化、持續發展的途徑。地球科學現在已發展為集自然科學、技術科學與社會科學為一體,是由多學科科學體系組成的邊緣學科,是21世紀的支柱性科學。它圍繞資源、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這一時代的主題,培養現代社會急需的高級人才。近年來社會對地球科學人才的需求旺盛,有十分廣闊的就業前景。
❻ 浙大出了哪些歷史名人
1、竺可楨
1936年4月,他擔任浙江大學校長,歷時13年。作為卓越地理學家和地理教育家的竺可楨,不僅創建了中國最早的地理系,培養了一大批地理科學專門人才,而且在許多地理學重大領域和重大問題上,提出了創造性意見。
他的學術見解大多得到學術界的公認。他的學術意見,經實踐證明大多是正確的。竺可楨作為一名曾留學美國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對國民黨的所作所為大有不滿,但對共產黨的主張也不甚贊同,如其所雲:「關於政治黨派,余均不感興趣。」
2、貝時璋
1930年 8月,任浙江大學生物系副教授,創建生物學系並任系主任,先後教授普通生物學、普通動物學、組織學、胚胎學、比較解剖學、遺傳學、動物生理學。招收研究生後,又教授形態發生學和發生生理學。
貝時璋以「學科交叉」理念創建了浙江大學生物系、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中國科技大學生物物理系,他組織開展了「核試驗放射性本底自然監測」、「核爆試驗對動物本身及其遠後期輻射效應監測」、「生物探空火箭」等研究工作,為中國生命科學和「載人航天」事業做出了傑出貢獻。
3、麻生明
2014年出任浙江大學理學部主任,同年全職加入復旦大學化學系。麻生明主要從事聯烯及其類似物化學方面的研究,開展金屬催化的聯烯反應,聯烯的親核加成反應,聯烯的親電加成反應,聯烯自由基化學和酶催化反應,聯烯的合成化學,以及自己發展的這些方法學在天然產物合成中的應用。
基於聯烯和炔烴等不飽和烴的原子經濟性反應的研究,揭示反應中的選擇性調控規律;發展新型催化劑,實現原子經濟性反應中有關立體,區域和化學選擇性的有效調控。
4、譚建榮
譚建榮,男,1954年10月出生於浙江湖州,機械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求是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機械工程學系主任。1987年在華中科技大學獲工學碩士學位,之後在浙江大學數學系獲理學博士學位。
譚建榮院士主要從事機械設計與數字化製造方面的研究,提出了批量與定製相結合的大批量定製的設計技術,工程過渡狀態、模糊狀態、隨機狀態建模與數字樣機集成的模擬技術和數值與幾何相結合的復雜裝備多部件關聯、多層次配置與多參數匹配的分析技術。
5、胡和生
1952年浙江大學數學系研究生畢業。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胡和生教授長期從事微分幾何研究。早期研究超曲面的變形理論、常曲率空間的特徵等問題,發展和改進了著名數學家E.嘉當等人的工作。
在黎曼空間運動群方面,給出了確定黎曼空間運動群空隙性的一般方法,解決了持續60多年的重要問題。對有質量規范場的存在性問題、團塊現象和球對稱規范勢的決定等問題,都取得難度大、水平高的重要成果。在調和映照的研究中,發展了孤立子的幾何理論。
❼ 浙江大學出現過哪些名人
浙江大學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以嚴謹的求是學風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以執著的創新回精神創造出了豐碩成果,蜚聲答海內外,曾被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譽為「東方劍橋」。竺可楨、馬寅初、盧嘉錫、蘇步青、錢三強、王淦昌、貝時璋、陳建功、錢令希、談家楨、谷超豪、鄭曉滄、梁守盤 、夏承燾、姜亮夫、李政道、吳健雄、路甬祥、潘雲鶴等著名學者都曾在校工作或學習。浙江大學校友中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的有160餘人,其中在浙大就學者就有90餘人。
❽ 馬丁的簡介
馬丁,1958 年生,杭州蕭山區人,杭州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碩士生導師版,中國中外關權系史學會、中國世界現代史學會、浙江省歷史學會、杭州市歷史學會、杭州於謙研究會、杭州研究院會員等,杭州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浙江省「歷史學」科技創新團隊成員,歷史系專門史碩士點導師,法國巴黎第九大學高級訪問學者,杭州國際城市學研究中心〔杭州研究院〕研修員。另外還在杭州雪子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杭州僑星高級中學等四家民營企事單位擔任顧問。
1982年杭州大學歷史系畢業,後獲杭州大學地理系的碩士研究生學位。大學畢業後曾在溫州大學〔原溫州師范學院政治系〕任教;1986年到杭州師大工作;後赴瑞士日內瓦大學學習進修。2002年在杭州師大人文學院旅遊系任教,曾擔任旅遊資源與文化教研室主任。曾多次榮獲優秀黨員、院級優秀班主任、優秀實習帶隊教師等獎勵。也多次獲得杭州師院綜合考評優秀獎和教學優秀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