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授不好好教書
㈠ 為什麼大學的老師沒有幾個好好教書的,大多都是為了應付學校領導,隨便念念課本教材而已。
制度就有問題啊。我最不滿的是那些老師選訂教材時不選好的,專訂自己那堆人出的!
㈡ 為什麼大學老師不找一個待遇更好的工作
我覺得大學老師不找待遇更好地工作,其原因有三:
其一、找不到,待遇更好的工作沒那麼容易找到;找工作其實沒那麼簡單,老師的教書能力強,但這並不代表著老師的實踐能力也強,現在各個行業競爭都很激烈,出去工作找到待遇比大學好的地方挺難得。而且有的專業老師所教授的東西還只是理論,在社會上都沒有太多實用性,這樣找工作就更難了。
每年老師還可以放兩次大假。在空閑時間里老師也可以找找兼職,因為其大學老師的身份,其兼職工資必然也不低。這樣綜合比較一下,大學老師的生活還是很舒適的,既有錢,工作又輕松。要是我的話,我也不換工作。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有其它觀點可以在下方交流討論。
㈢ 為什麼很多大學教授退休後仍然願意接受返聘回學校教書呢
大學教授畢竟教了好多年的,他的本職工作就是教學,而且他熱愛自己的工作,當在他退休後,還會義無反顧的堅持教學。
我感覺大學教授真的是很偉大而又厲害的一位人,他們把自己一生中大多數的時間都奉獻給了大學,在學校待的時間都比他家待著長,退休的大學教授還想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教出更多優秀的人才。
大多數的大學教授退休後仍去授課,他們並不是因為家中缺錢,急需這份工作去賺錢,而是他們自身對於教學的熱愛,當老去的他們會更加的明白,自己所喜歡做的事,他們想要在自己有限的生命力,完成自己很想做的事情。
老去的他們想要告訴好多的人,他們還是有能力去為大家付出力量,來幫助更多的學生,為學子們講解不懂的地方,把他們一生所學的知識,盡可能的都傳授給學生,讓學生變得更有能力,大學教授都是很和藹善良的人,總在為學生們著想。
退休後的大學教授在家裡待著,會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事情,會在家中待著很無聊,有些人就會想著,還是回到自己原來的崗位更好,不會感覺到沒事做,他們會想自己即使已經有些老,但還是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想讓他們自己的人生變得更加豐富而多彩。
人要一直在不斷的進步,不管是年輕還是已老,退休的大學教授很更有進步的心,在學校,他們不僅可以傳授知識,還可以讓他們自己更多的學習知識,所以他們退休後還是願意返校繼續教書。
㈣ 大學教授這份工作如何
我的父親就是大學教授,要說這份工作如何的話。站在他的角度我覺得應該是挺版享受的,但是我並不這權么看。很少有時間跟家裡人一塊去聚餐吃飯,工作的原因一般網上都是在家裡備課查資料。按理說周六周日應該有空吧,周六周天又去學校圖書館。給我的感覺就是忙,其他方面還好。
㈤ 去一個好大學跟一個Assistant Professor好,還是去一個爛大學跟一個教授好
要是我我就選前者,因為後者的教授既然身在爛大學,他可能連好項目有版沒有都成問題權,你的課題都不能給你保證,再有就是爛大學的牌子以後出去找工作都受氣。而前者至少學校牌子擺在那,這是毋庸置疑的,副教授或講師未嘗就不好,他們和我們代溝小,他們處在事業的爬坡階段,忙著拉項目忙著申請國家或地方的自然基金,只要有他們的一口飯吃就有你吃的不是嗎,即使導師是一個講師,他身在名校也挺好的,講師給你的切身體會會很親切,沒項目又怎麼了,有他在,他就會和你共同奮斗在教研室和實驗室里,像是哥們一樣,會很熱心的幫著你忙畢業論文,幫著你畢業,挺好的。
我現在讀研二,跟一個博導,他現在要啥有啥,根本就不會管我們這些小碩士研究生,你想見他的面都難,只覺得是自己在戰斗,挺累。
在說句實在點的話,我們讀研究生還不是為了找一份好工作,而在畢業忙工作時,導師都是幫不上忙的,你的導師是老教授又怎麼了,去招聘會誰會理你導師是不是老教授,所以不要把教授想的有光環很偉大,起不了多大大的作用的,還是淡化著看好。我現在就後悔了。
給你好好的分析了,希望我的建議能給你帶來幫助,祝你好運!
㈥ 教育部將出台「大學教授不上課,就下課」相關規定,這樣的教授佔多少呢
近日,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岩,出席北京外國語大學非洲學院和亞洲學院成立儀式時透露:在學校連續3年不給本科生上課的教授和副教授,會被清理出教師序列。以後,那些再想混日子的教授,恐怕不太好過了。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做老師的不教課,你要做什麼?事事要講讓大學生獨立,可是老師連教課這樣的正事都不做,真是情何以堪啊!
社會上總是吐槽大學生太放縱自由,對於那些自律性強的人自不用多說,沒人管理也能自學成才。但是,還有很多和我一樣自律性不太強的人該怎麼辦?因此,做教授一天,就得對得起你的這份工資,好好教書吧。
㈦ 女孩當大學老師好嗎
聽我高中的老師說做老師先要發表3篇什麼論文的,也不是隨便發表就行回,具體不明白,只是高中答,聽說做大學的教師要7篇以上,我的老師說過,她以前的大學有個教授就是發表了十幾篇論文而且是什麼協會公認的,就留在大學教書了
她很討厭那教授,不會講課,覺得他白收錢,混的
具體不知道,只是偶然問到怎麼才能做老師,她就講一下
㈧ 為什麼一些評了職稱的老師教書並不好
講課好壞與教師職稱、人才稱號、項目課題、文章著述等沒有直接關系,而是與教學熱愛度、教學認同度、教學責任心和敬畏感、知識的傳授手段、教學思維的創新程度等直接相關。
依據我對身邊大學教學的觀察,大學生評教成績並不和教師的職稱級別呈現正相關效應,很多時候還恰恰相反:職稱越高,反倒教學效果越差。
為何會如此?我從幾個方面來談一下:
第一、職稱評聘體系主要是基於對教師科研能力的考察而非教學能力的考察,在很多大學,教學效果在職稱評聘中是一個參考指標,但科研實力很突出的話,這個參考指標也是可以變通的。
第二、以大學為例,教授可以說是教師的最高級別了,是大多數老師的終極奮斗目標。到達、實現目標之後,教師好似有了「護身符」,在工作責任心和態度方面會有所懈怠。而年輕老師則不然,無資歷、無職稱,工作剛起步,他們的工作表現決定了他們未來的職業發展前景。因為心存敬畏,所以需要步步為營,腳踏實地。
第三、年齡代溝和思維創新問題。在高校,講師起步,從一個職稱級別到另一個職稱級別,一般有間隔年限限制,比如我們學校規定為5年間隔期,達不到5年間隔即為破格申報(破格申報很難)。這意味著,絕大多數老師從講師到教授,至少需要10年。很多老師到教授級別,已經50歲左右,而他面對的大學生基本都為20歲左右,將近30歲的年齡差,很容易造成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文化、價值觀代溝:教師對學生的了解、理解和認同程度都會降低。而且,人年齡越大,思維越趨向固化,距離新事物越遠,對教學方式和知識手段的創新越排斥,這自然也容易影響到學生的接受度和認同度。年輕老師在這一點上則要好很多。
㈨ 為什麼能力很強的大學老師,不去找個待遇更好的工作
大學老師一般來說能力相對都比較強,如果不在大學教書的話,大學老師可能會在職場上面獲得更高的收入。因此有些人便開始發出疑問,為什麼有些能力比較強的大學老師不去找個待遇更好的工作而是在大學裡面教書呢?我們來看看網友是怎麼說的。
畢竟確實很難找到一個類似大學老師這樣既能做自己喜歡的學術,又能教授學生獲得一定的工資這樣的崗位了。因此,許多網友指出,有些能力比較強的大學老師不去找待遇更好的工作原因就在於自己比較喜歡學術。
當然,以上僅僅是網友的一些觀點,如果您有更好的看法,可以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