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人口學教授李建新
『壹』 人口拐點的中國人口拐點的特徵
與「五普」相比,「六普」中居住地與戶口登記地所在的鄉鎮街道不一致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人口超過2.6億人,比2000年增加了1.1億人,增長81.03%。這給多位人口學專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李建民說,世界各國在轉型時期,都曾出現人口的遷移、流動。然而如此大規模的搖擺、潮汐式流動,且其中40%都是年輕人,這是中國特有的。李建民預計,中國人口的流動在未來仍將持續,城鎮化浪潮還將繼續
而在北京大學人口學所穆光宗教授看來,2.6億的人口流動,折射出中國社會轉型、社會發展的巨大能量。
然而在現階段中國社保制度尚未實現城鄉統籌、全國范圍內順暢轉移接續的背景下,流動人口這一龐大群體並沒有享受到平等的公共服務均,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院長翟振武教授指出。同時他也擔憂,龐大的流動人口如果不能合理管理,將會產生一系列社會、經濟、穩定問題。
分析六普的報告顯示,按常住人口統計,排在前五位的分別是廣東、山東、河南、四川和江蘇,而「五普」時的排名是河南、山東、廣東、四川、江蘇。翟振武教授分析說,「珠三角、長三角、京津三大人口聚集區的人口更為密集,表明中國人口流動和人口分布格局的不均衡在10年間沒有緩解,反而得以強化。」
在人口過度集中於東南沿海等經濟發達地區,給流入地的資源、環境、住房、交通、勞動力成本等帶來了一系列挑戰。「我們看到一些大城市出現資源緊張時,往往祭出『戶籍』法寶加以限制,但這不僅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加大了戶籍制度改革以及捆綁其上的一系列福利制度改革的難度。」李建民說。
「這警示中國,與人口分布相關的經濟社會政策,應更加向有利於引導人口的正常流動傾斜。」翟振武說。比如武漢、環渤海地區都是很好的人口聚集區,「這方面的綜合政策傾斜力度應該進一步加大」 在六普以前,很多研究認為中國生育率大概在1.5到1.8之間,六普數據給了中國人口專家一個新的啟示。「現在從公布的數據看,我國的總和生育率1.4-1.5之間。」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李建新說。這個數字已經接近或者低於諸如美國,法國,西班牙等發達國家的水平。
國際上通常把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7%或60歲以上的人口比重達到10%,作為國家或地區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標准。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佔全國人口的13.26%,而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為8.87%。清華-布魯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豐認為,這些數據再次驗證了他關於中國人口生育率過低、老齡化問題嚴重的判斷。
根據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曾毅的計算,在現行生育政策不變情況下,從2030年開始,中國的勞動力每十年減少1億。而65歲 以上老年人口,在2030年將要達到28%左右,占總人口的9.1%。撫養負擔將從2000年平均每9.1個勞動者(18~64歲)供養1位65歲以上老 人,快速加重到2030、2050年平均每3.7與 2.1個勞動者供養一位老人。
在解釋中國過去30多年創造經濟增長「奇跡」的原因時,「人口紅利」被認為是至關重要的因素。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公布之後,「人口紅利消失」的觀點興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認為,這次人口調查數據確認,中國少兒撫養比的下降速度大大快於此前的預測,中國已越過劉易斯拐點,中國勞動人口存量將於2015年前後開始下降,即確認人口紅利的消失。
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也表示,從總量來講,中國在2013年勞動力總量、勞動力資源總量很可能到達頂端,勞動力供應還是充裕的。但是從2013年以後,中國的勞動力資源,適齡的勞動人口會逐步的下降。
在這種嚴峻的人口形勢下,很多中國人口專家在近年來一直呼籲調整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適當放鬆生育二胎。
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曾毅建議中國可以盡快平穩過渡到二孩晚育間隔政策,也就是在設置適度晚育時限和間隔時限的前提下,放開生育二孩政策。他認為二孩政策可以大大改善勞動力相對老齡人口匱乏的問題,同時晚育、間隔措施保證了總人口不會在短期內迅速上升。
曾教授計算,在該政策方案下,中國人口總數預計在2038年達到14.8億峰值,然後平緩下降,不會導致新的生育高峰與人口失控,也不會造成資源的緊缺和環境保護的失控。
然而,種種跡象表明,政府似乎並沒有表示出現行計劃生育政策有松動的可能。
『貳』 用姚貝娜為事例,以遙遠的聲音為題寫一篇600字作文
北京大學社會人口學教授李建新表示,現在的年輕人,尤其是城市長大的年輕人,不大可能不考慮這一決定所要面臨的經濟挑戰而冒然決定要二胎。
Li Jianxin, a professor of social demography at Peking University, says that the younger generation, especially those living in cities, are unlikely to have more children without first considering the economic challenges that decision might bring.
「80後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和觀點與50後、60後有著明顯的不同,」李教授說,「多數人不想要那麼多孩子,孩子的健康更重要。」
The lifestyle and viewpoints of the post-80s generation are totally different from the 50s and 60s generations, Li said. "Many Chinese want to give birth to fewer but healthier children."
25歲的上海攝影師原田只有1個1歲大的女兒。考慮到撫養1個孩子的成本以及生孩子對自己事業發展所造成的挑戰,她覺得1個孩子就足夠了。
Yuan Tian, a 25-year-old photographer in Shanghai, has a 1-year-old daughter. And one, she says, is enough – e both to the cost of raising a child and to the challenges a child poses to developing a career.
「生孩子對我的事業影響很大,」她說,「重新回到崗位後,我要花幾個月的時間才能趕上同事的步伐。而且也不能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工作上,我不得不早點離開辦公室去照顧女兒。」
Giving birth really affected my career, she said. "When I returned to work, it took me several months to catch up with my colleagues again. And I can't focus on my work, since I need to leave the office early to take care of my daughter."
『叄』 中國人口結構問題的作者簡介
李建新,出生於新疆伊寧。人口學博士,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社會學人類學內研究所副容教授。曾先後在新疆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印度孟買國際人口科學院、北京大學學習數學、人口學。1995年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博士畢業後留校進入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工作。1997~1999年在日本東京都立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2004年在美國密歇根大學進行為期一學期的進修。主要研究領域為人口學、人口社會學、老齡健康等方面。著有《轉型期中國人口問題》,主編《中國人口:太多還是太老》、《低生育率水平研究》。
『肆』 中國男比女多逾三千萬,單身狗怎麼辦
如果你不甘於單身,那就提升自己,讓自己有好條件可以被看上
如果你不介意單身,可以好好享受單身的生活
沒有對象也不會死人的,端看你什麼心態而已
『伍』 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的機構簡介
研究所自1978年恢來復研究生自招生以來,已招收研究生1659名,其中博士生636人、碩士生1023人。目前博士後流動站在站人員15名、在讀博士和碩士研究生364名。該所培養的學生以學風嚴謹,實踐綜合能力強,開拓創新潛力大等優點多次受到國內、外的教育和研究部門的贊譽。許多畢業生已成為國內外生物醫學學科的學術帶頭人或學術骨幹。
人口研究所現有教職工404人,其中教授57人、副教授61人;具有博士學位者108人,碩士學位者78人。學院以師資力量雄厚、治學嚴謹著稱,擁有一批國內外著名的專家學者。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4人、工程院院士1人、「長江計劃特聘教授」7人、博士生導師49人。
『陸』 有關家庭養二胎話題的英語作文
我不得不早點離開辦公室去照顧女兒, she said, a 25-year-old photographer in Shanghai.」 Giving birth really affected my career,孩子的健康更重要,「多數人不想要那麼多孩子.",我要花幾個月的時間才能趕上同事的步伐,「重新回到崗位後, says that the younger generation, are unlikely to have more children without first considering the economic challenges that decision might bring、60後有著明顯的不同,尤其是城市長大的年輕人,」她說,她覺得1個孩子就足夠了. 「生孩子對我的事業影響很大, is enough – e both to the cost of raising a child and to the challenges a child poses to developing a career北京大學社會人口學教授李建新表示, since I need to leave the office early to take care of my daughter, Li said.而且也不能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工作上.考慮到撫養1個孩子的成本以及生孩子對自己事業發展所造成的挑戰;When I returned to work, especially those living in cities;Many Chinese want to give birth to fewer but healthier children. Li Jianxin;t focus on my work,現在的年輕人, a professor of social demography at Peking University. ". Yuan Tian.", she says. And one; 25歲的上海攝影師原田只有1個1歲大的女兒,不大可能不考慮這一決定所要面臨的經濟挑戰而冒然決定要二胎. ".」 The lifestyle and viewpoints of the post-80s generation are totally different from the 50s and 60s generations, it took me several months to catch up with my colleagues again. 「80後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和觀點與50後. And I can',」李教授說, has a 1-year-old daughter
『柒』 關於要不要生二胎英語作文
北京大學社會人口學教授李建新表示,現在的年輕人,尤其是城市長大的年輕人,不大可能不考慮這一決定所要面臨的經濟挑戰而冒然決定要二胎.
Li Jianxin, a professor of social demography at Peking University, says that the younger generation, especially those living in cities, are unlikely to have more children without first considering the economic challenges that decision might bring.
「80後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和觀點與50後、60後有著明顯的不同,」李教授說,「多數人不想要那麼多孩子,孩子的健康更重要.」
The lifestyle and viewpoints of the post-80s generation are totally different from the 50s and 60s generations, Li said. "Many Chinese want to give birth to fewer but healthier children."
25歲的上海攝影師原田只有1個1歲大的女兒.考慮到撫養1個孩子的成本以及生孩子對自己事業發展所造成的挑戰,她覺得1個孩子就足夠了.
Yuan Tian, a 25-year-old photographer in Shanghai, has a 1-year-old daughter. And one, she says, is enough – e both to the cost of raising a child and to the challenges a child poses to developing a career.
「生孩子對我的事業影響很大,」她說,「重新回到崗位後,我要花幾個月的時間才能趕上同事的步伐.而且也不能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工作上,我不得不早點離開辦公室去照顧女兒.」
Giving birth really affected my career, she said. "When I returned to work, it took me several months to catch up with my colleagues again. And I can't focus on my work, since I need to leave the office early to take care of my daughter."
『捌』 李建新的學術經歷
1983年新疆大學數學系數學專業畢業
1995年7月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博士畢業
1985年9月至1986年7月中國人民大學人口培訓中心進修人口學
1990年7月至1991年5月印度孟買國際人口科學院(IIPS)人口研究生班
1997年10月至1999年9月日本東京都立大學博士後
2004年1月-4月赴美國密西根大學春季課程學習
『玖』 人口問題的實質和表現中國人口問題的實質是什麼
一、人口問題的實質和表現中國人口問題的實質如下:
1、社會問題:
以中國為例,當前社會生活和發展所遇到的種種問題,無一不直接地或間接地與巨大的人口壓力相聯系。
首先,人口壓力使社會在提供現有人口生活條件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遇到了難以克服的困難。突出表現為就業困難,住房緊張,糧食、燃料等生活必需品短缺。
其次,人口壓力造成消費與積累比例失調、生態環境嚴重破壞、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降低等。
2、生態環境問題:
生態環境問題突出表現為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嚴重。它是社會運行和發展的重大障礙。預測未來社會問題的主要矛盾將集中到生態環境上。如不及早解決,它將給社會帶來巨大的破壞,甚至是全球性的、毀滅性的破壞。勞動就業問題源於勞動力與生產資料比例關系失調。這種失調在不同社會、不同地區表現形式不同。但它作為社會問題主要指人口過剩及經濟發展緩慢或停滯,造成勞動人口失業或待業現象。
中國的勞動就業問題,首先表現為就業不充分;還存在現有從業人員冗員嚴重、勞動生產率低下、就業及待業人員素質低下等問題。就業問題的社會後果。
一方面妨礙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從而誘發社會動盪及社會犯罪;
另一方面,不利於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進而威脅整個社會結構的穩定性。
青少年犯罪指少年或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是世界各國面臨的日趨嚴重的社會問題。近30年來,世界各國青少年犯罪急劇增加,突出特點是:犯罪次數增多、犯罪年齡提前、蔓延廣泛、手段殘忍、團伙作案突出、反復性增強、改造難度加大。
3、老齡問題:
從人口年齡構成上看,中國將在20世紀末、下世紀初進入老年型社會。但由於人口基數大,無論現在還是將來,中國老年人口總數都將居世界首位。人口老齡化給社會、政治、經濟帶來一系列影響和問題,它要求對社會生產、消費、分配、投資、社會保障及福利、城鄉規劃等都要作出相應的調整。
二、中國面臨十大「人口問題:
1、中國陷入「超低生育率」陷阱
「0-14歲人口 2.22億,佔16.60%」,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布的這個數據,與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較,下降了6.3%。「少子化程度超過老齡化」北大人口所教授穆光宗說:「中國已經不可救葯地掉進了『少子老齡化陷阱』或者說『超低生育率陷阱』。」「六普」數據徹底顛覆了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總和生育率為1.8的說法。「現在從公布的數據看,我國的總和生育率1.4-1.5之間。」北大社會學系教授李建新說,我國長期處於超低生育率的狀況下,而且是發展中國家中最低的。
2、「空巢」現象沖擊傳統家庭模式:
由於中國的人口老齡化發生在實行計劃生育、獨生子女等背景下,因此又具有特殊的復雜性。穆光宗說,中國的老齡化伴隨著獨子高齡化、高齡病殘化、老年空巢化、空巢孤獨化的特點。來自民政部的數據則顯示,目前中國城鄉空巢家庭超過50%,部分大中城市達到70%。農村留守老人約4000萬,占農村老年人口的37%。
3、中國社會老化的包袱越來越沉重:
隨著「人口紅利即將消失」、「未富先老」等人口結構問題的涌現,中國社會老化的包袱也越來越沉重。8月26日,一家英國媒體撰文呼籲中國全面放寬計劃生育政策以應對中國「多老」、「少子」的現狀,認為「單獨二胎」等微調政策不足以扭轉人口結構嚴重老齡化趨勢。
4、中國很多地方進入嚴重少子化時代:
在第22個「世界人口日」,有兩條新聞形成鮮明對比:
一是常住人口達1.043億的第一人口大省廣東正在向國家提出「單獨可生二胎」試點的申請;二是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李斌說,我國將堅持和完善現行生育政策,切實穩定低生育水平。
5、「男女比例失調」埋下隱患:
在「六普」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出生人口男女性別比為118.06,(聯合國標准,出生人口性別比一般在102~107之間)。社科院發布的2010年《社會藍皮書》指出,目前我國19歲以下年齡段的人口性別比嚴重失衡,到2020年,中國處於婚齡的男性人數將比女性多出2400萬。經測算,屆時將有上千萬適齡男性面臨「娶妻難」。而當計劃生育國策的推行,遭遇強烈的男孩偏好、B超胎兒性別鑒定技術的濫用,出生人口性別比的失衡風險大大增加,為中國未來10~20年的發展埋下了重大隱患。
6、人口素質和勞動生產率亟待提高:
根據「六普」數據,大陸31個省(區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同「五普」相比,人口年均增長率為0.57%。目前我國每10萬人中具有初中、高中、大學文化程度人均有所上升,其中大學文化程度一項人數上升最快,具有小學文化程度較大幅度下降,文盲率由6.72%下降為4.08%。「但是,當代世界的國家實力競爭早已與人口總量關系不大,人口素質的提升和人才的競爭才是一國的核心競爭力所在」,人大教授翟振武說。
7、流動人口面臨市民待遇和人口融合問題:
「十二五」期間,中國城鎮化進程的加速推進,帶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人口遷移。2010年流動人口約2.2億人,未來將超過3億人。「六普」中居住地與戶口登記地所在的鄉鎮街道不一致且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的人口超過2.6億人。「其中40%都是年輕人,這是中國特有的」。南開大學教授李建民說。
8、「戶籍捆綁福利」導致社會不公:
「六普」中各省人口總量的漲落,同樣引起了專家關注。「六普」數據顯示,按常住人口統計,排在前五位的分別是廣東、山東、河南、四川和江蘇。
廣東在總人口中的比重從6.83%上升到7.79%,人口過億。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均有大幅上升,可以看出珠三角、長三角、京津三大人口聚集區的人口更為密集,表明中國人口流動和人口分布格局的不均衡在10年間沒有緩解,反而得以強化。人口過度集中於東南沿海等經濟發達地區,給流入地的資源、環境、住房、交通、勞動力成本等帶來了一系列挑戰——「交通擁堵」、「停車難」、「房價飛漲」、「入園入托難」、「垃圾圍城」等「大城市病」日益嚴重;也給流出地帶來了人才流失、空巢家庭、留守家庭等社會問題。
9、流動人口子女受教育被歧視:
工業化和城市化引發了諸多問題,而他們子女的教育問題就是其中之一。中國的義務教育體制沒有針對時代的變化,仍然是計劃經濟時代的「地方負責,分級管理」傳統模式。其結果導致了流動兒童的戶籍所在地和居住地兩方在這一問題上的無能為力。大量的適齡兒童面臨失學的窘境。公立學校高額的借讀費讓農民工望而卻步,「打工子弟學校」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爭論仍在繼續。
10、中國養老服務體系和社保體系滯後:
研究表明,最合理的社會結構是一個橄欖型,從人口年齡結構來說,老中青得有比較合理的比例,負擔都不是太重,相對生活比較容易。中國現在16%這樣一個年輕人口比重,不應當再低了。再低的話,未來會有很多問題。與西方發達國家不同,中國的老齡化進程,與城市化、工業化以及經濟發展程度是不同步的,社會物質財富積累和精神文明程度、養老服務體系、社保水平還遠遠沒有準備好,即「未富先老」。
『拾』 北京大學優秀的哲學家、學者、歷史教授、文學家有哪些或曾在北大任教過的優秀學者
蔡元培
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學家。字鶴卿,號孑民。清同治丁卯年十二月十七日(1868年1月11日)生於浙江紹興府山陰縣。191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他在北京大學辦校役班和平民夜校,在上海創辦愛國女校,對近現代中國教育、中國革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胡 適
原名洪騂,後改名適,字適之,安徽績溪人。現代學者,歷史學、文學家,哲學家。1917年任北京大學教授,加入《新青年》編輯部,撰文反對封建主義,宣傳個性自由、民主和科學,積極提倡「文學改良」和白話文學,成為當時新文化運動的重要人物。
李大釗
字守常,河北樂亭人。1918年任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發表《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章,號召全國人民走十月革命的道路。積極參加五四運動,對運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茅 盾
現代作家、社會活動家。原名沈德鴻,字雁冰,茅盾是他常用的筆名。1896年7月4日生於浙江桐鄉縣烏鎮,1913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第一類。著有《茅盾文集》10卷集等,並以自己的積蓄設立文學獎金(後定名為「茅盾文學獎金」),獎勵優秀的長篇小說創作。
馬寅初
中國當代經濟學家、教育家、人口學家。1882年6月24日生於浙江嵊縣。曾在北京大學擔任經濟學教授,並於1919年出任北大第一任教務長,1951年任北京大學校長。在他著名的《新人口論》中, 較系統的論述了中國的人口問題,提出了「我國人口增長過快」的命題。
錢玄同
原名錢夏,號疑古,浙江吳興人。1913年始,先後任北京高等師范、北京大學教授。1917年在《新青年》上發表雜感,力主「文學革命」。
劉半農
原名壽彭,改名復,初字半儂,後改半農。江蘇江陰人。1917年成為《新青年》重要撰稿人,是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