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楊帆教授
A. 楊帆的研究概況
[1] 面向工業大系統安全高效運行的報警設計與消除方法及應用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骨幹成員) 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
[2] 清華大學與ABB的國際科技合作項目(負責人) 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
[3] 基於大數據解析的流程工業綜合自動化技術升級 清華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籌)面上研究項目(副組長) 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
[4] 多變數大系統的因果拓撲辨識和異常溯源 清華大學自主科研計劃(負責人) 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
[5] 面向氯鹼化工的節能環保與安全管控MES開發與應用 國家863計劃課題(骨幹成員)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
[6] 生產過程異常工況管理和輔助決策支持 清華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籌)學科交叉基金(負責人)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
[7] 清華大學與ExxonMobil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Company的國際科技合作項目(負責人) 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
[8] 基於 SDG 的大規模復雜系統半定量故障診斷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負責人)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
[9] Development of an advanced technology for alarm analysis and design 加拿大自然科學與工程委員會戰略項目(骨幹成員) 2009年10月至2012年9月
[10] 基於 SDG 描述的大型復雜系統模型動態特性與故障傳播分析(負責人) 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 2008年12月至2010年6月 [1]YANG Fan, DUAN Ping, SHAH Sirish L, CHEN Tongwen. Capturing Connectivity and Causality in Complex Instrial Processes, Springer, 2014
[2] YANG Fan, XIAO Deyun, SHAH Sirish L. Qualitative fault detection and hazard analysis based on signed directed graphs for large-scale complex systems // ZHANG Wei (ed.). Fault Detection, INTECH, March 2010: 15-50 [2] DUAN Ping, YANG Fan, SHAH Sirish L, CHEN Tongwen. Transfer zero-entropy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capturing cause and eff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ables. IEEE Transactions on Control Systems Technology, accepted
[3] JIANG Benben, YANG Fan, WANG Wei, HUANG Dexian. Identification of bidirectional path models based on process data.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OI: 10.1109/TASE.2014.2304536
[4] ZHANG Cong, YANG Fan, YE Hao. Informative conditions for a data set in a MIMO closed-loop system with a switching controll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ust and Nonlinear Control, DOI: 10.1002/rnc.3136
[5] ZHU Jianfeng, SHU Yidan, ZHAO Jinsong, YANG Fan. A dynamic alarm management strategy for chemical process transitions. Journal of Loss Prevention in the Process Instries, 2014, 30: 207-218
[6] GAO Xinqing, YANG Fan, HUANG Dexian, DING Yanjun. An iterative two-level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the modeling of Wiener structure nonlinear dynamic soft sensors. In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2014, 53(3): 1172-1178
[7] SHANG Chao, YANG Fan, HUANG Dexian, LYU Wenxiang. Data-driven soft sensor development based on deep learning technique. Journal of Process Control, 2014, 24(3): 223-233
[8] DUAN Ping, CHEN Tongwen, SHAH Sirish L, YANG Fan. Methods for root cause diagnosis of plant-wide oscillations. AIChE Journal, 2014, 60(6): 2019-2034
[9] DUAN Ping, YANG Fan, CHEN Tongwen, SHAH Sirish L. Direct causality detection via the transfer entropy approach. IEEE Transactions on Control Systems Technology, 2013, 21(6): 2052-2066
[10] YANG Fan, XIAO Deyun, SHAH Sirish L. Signed directed graph-based hierarchical modelling and fault propagation analysis for large-scale systems. IET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2013, 7(4): 537-550
[11] WAN Yiming, YANG Fan, LV Ning, XU Haipeng, YE Hao, LI Weichang, XU Peng, SONG Liming, USADI Adam K. Statistical root cause analysis of novel faults based on digraph models. Chem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 Design, 2013, 91(1): 87-99
[12] WEI Yujie, JIANG Yongheng, YANG Fan, HUANG Dexian. Three-stage decomposition modeling for quality of gas-phase polyethylene process based on adaptive hinging hyperplanes and impulse response template. In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2013, 52(16): 5747-5756
[13] XU Haipeng, YANG Fan, YE Hao, LI Weichang, XU Peng, USADI Adam K. Weighted reconstruction-based contribution for improved fault diagnosis. In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2013, 52(29): 9858-9870
[14] 楊帆, 范牛軍, 葉昊. PDC方法在化工過程變數間因果關系分析中的應用. 清華大學學報, 2013, 53(2): 210-214
[15] YANG Fan, SHAH Sirish L, XIAO Deyun, CHEN Tongwen. Improved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visualization of instrial alarm data. ISA Transactions, 2012, 51(4): 499-506
[16] ZHANG Cong, YANG, Fan, YE Hao. Informative property of the data set in a single-input single-output (SISO) closed-loop system with a switching controller.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2, 20(6): 1128-1135
[17] ZHAI Shouchao, YANG Fan, YANG Hongying, YE Hao, WANG Guizeng. Leak detection of gas pipelines based on Wigner distribution. Asia-Pacific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2012, 7(5): 670-677
[18] YANG Fan, XIAO Deyun. Progress in root cause and fault propagation analysis of large-scale instrial processes. Journal of Contr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2, Article ID 478373
[19]YANG Fan, SHAH Sirish L, XIAO Deyun. Signed directed graph modeling and validation of instrial processes by process knowledge and process dat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2012, 22(1): 41-53
[20] 楊帆, 蕭德雲. 智能報警系統若干研究問題. 計算機與應用化學, 2011, 28(12): 111-117
[21] YANG Fan, XIAO Deyun, SHAH Sirish L. Optimal sensor location design for reliable fault detection in presence of false alarms. Sensors, 2009, 9(11): 8579-8592
[22] 楊帆, 蕭德雲. 控制系統的SDG 模型描述及故障傳播分析. 控制與決策, 2009, 24(7): 1006-1011
[23] YANG Fan, XIAO Deyun. Sensor location strategy in large-scale systems for fault detection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Computers, 2008, 3(11): 51−57
[24] YANG Fan, XIAO Deyun. Probabilistic SDG model description and fault inference for large-scale complex systems. High Technology Letters, 2006, 12(3): 239-244
[25] 楊帆, 蕭德雲. SDG 建模及其應用的進展. 控制理論與應用, 2005, 22(9): 767-774
[26] 楊帆, 蕭德雲. 基於Agent的流程工業MES結構研究. 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CIMS, 2003, 9(2): 107-111 [27] ZHANG Jing, HAN Dong, YANG Fan, YE Hao, CHEN Maoyin. Frequency domain causality analysis method for multivariate systems in hypothesis testing framework // 19th IFAC World Congress, Cape Town, South Africa, August 2014
[28] MA Yanjun, SHANG Chao, YANG Fan, HUANG Dexian. Latent subspace clustering based on deep neural networks // Proceedings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dvanced Control of Instrial Processes, Hiroshima, Japan, May 2014
[29] DUAN Ping, YANG Fan, CHEN Tongwen, SHAH Sirish L A new Information theory-based method for causality analysis // Proceedings of the 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dvanced Control of Instrial Processes, Hiroshima, Japan, May 2014
[30] YANG Fan, YU Weijun. Multi-fault diagnosis for instrial processes based on hybrid dynamic Bayesian network // Proceedings of the 32nd IASTE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delling,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Innsbruck, Austria, February 2013: 501-506
[31] JIANG Benben, YANG Fan, JIANG Yongheng, HUANG Dexian. An extended AUDI algorithm for simultaneous identification of forward and backward paths in closed-loop systems // Proceedings of the 8th IFAC Symposium on Advanced Control of Chemical Processes, Singapore, July 2012: 396-401
[32] YANG Fan, SHAH Sirish L, XIAO Deyun.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alarm data and alarm limit design for instrial processes // Proceedings of 2010 American Control Conference (ACC), Baltimore, July 2010: 5850-5855
[33] YANG Fan, XIAO Deyun. SDG-based fault isolation for large-scale complex systems solved by rough set theory // Proceedings of 17th IFAC World Congress, Seoul, Korea, July 2008: 7221-7226
[34] YANG Fan, XIAO Deyun. Interval state estimation in signed directed graph based on sensitivity matrix method // 2008 IEEE International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Conference (I2MTC) Proceedings, Victoria, BC, Canada, May 2008: 672-675
[35] YANG Fan, XIAO Deyun. Sensor location problem for large-scale complex systems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dynamic signed directed graph // Proceedings of 2007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MC), Montreal, QC, Canada, October 2007: 2843-2847
[36] YANG Fan, XIAO Deyun. Approach to fault diagnosis using SDG based on fault revealing time // Proceedings of 6th World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 (WCICA), Dalian, China, June 2006: 5744-5747
B. 中國經濟學家距諾獎有多遠
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學在中國是作為頂禮膜拜的顯學,經濟學家至少也是數百人甚至上千人的龐大群體。但中國的經濟學家,為什麼總是與諾貝爾獎無緣,甚至進不了候選名單?
八大標准與現實差距
研究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評獎標准,可以使我們更全面更客觀地認識中國經濟學家與諾獎的差距。筆者研究了諾獎的相關過程及評獎實踐,歸納出八個方面的標准:
第一,從諾獎的覆蓋范圍上看,包含了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國際經濟學和發展經濟學等廣泛的經濟學各學科門類。
第二,從研究層次上,要求是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學科前沿,特別注重基礎理論研究。
第三,從諾獎的評獎導向上看,強調研究成果的獨創性、科學性和實踐性,以及對科學工作和社會(如政府的政策)所產生的總的影響力度。
第四,從諾獎的學術成果的功用上看,贊賞「建設性」而不是「破壞性」的貢獻,贊賞那種能使其他學者可以站在其「肩膀」上攀登得更高的方法,不鼓勵不能推動研究的技巧性論戰。
第五,從諾獎的理論與實踐結合方面上看,注重鼓勵那些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成果。
第六,堅持從廣義上解釋經濟學理論,把經濟學理論發展到了與經濟學相關的交叉學科。鼓勵用現代經濟理論特別是數學方法、數學模型來解讀經濟學原理,使經濟學更加精確與可以實驗。
第七,推崇有完整理論體系與學術架構的新的經濟學理論。
第八,堅持在長期實踐中接受檢驗,並不急於對新興的學術理論體系授獎(這也是獲獎者年齡偏大的原因)。
對照上述的八個標准,中國經濟學家至今難以問鼎諾貝爾獎的緣由就顯而易見了。
中國經濟學家的存在方式主要有三類,一類是公務員或財政供養的事業型單位,在從事行政管理工作的過程中,依據工作需要研究經濟問題,如馬洪、薛暮橋、范恆山、陳淮、王忠明、左大培等。一類是在高等院校,如厲以寧、張維迎、林毅夫、周其仁、鍾偉、趙曉、楊帆等。再一類就如華生、王育琨等,是政府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研究機構之間的跨領域研究者。他們在經濟學研究過程中的客觀困難,制約著中國經濟學家向諾獎邁進的步伐。
首先是中國經濟學家的專業研究隊伍太少。對政府機關的公務人員與事業單位的研究人員而言,主要時間用在完成單位工作任務,完成工作中的研究課題上。
其次,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背景龐雜,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完全意義上的市場經濟參照系。
中國經濟學研究的背景資料質量也存在較大缺陷。經濟數據、統計資料與客觀情況之間存在多種差距。資料不全、資料摻水、資料有偏見等多種問題同時存在,許多方面的標准處於空白狀態。
究其原因,一是統計學的標准不一致,有的沒有科學標准;二是統計人員的統計水平不一致;三是績效考核過程中地方政府追求政績;四是經濟主體的屬性不同等,都會給經濟學研究帶來問題。據新民周刊
中國經濟學家的存在方式
「離中國人最近」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由里奧尼德·赫維克茲、埃克里·馬斯金和羅傑·梅爾森三位美國學者以「機制設計理論」獲得此獎項。
清華大學金融學系主任李稻葵當時曾表示,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赫維克茲、馬斯金、梅爾森的學術成就也是歷年以來諾獎得主中,對中國經濟改革最有直接意義,也最容易為中國人所理解的。「馬斯金的理論要解決的是,如何用一套經濟制度達到設計目標的問題。」
要達到目標,實現效率最大化,就要考慮怎麼設計機制,以使每個參與的人都會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努力,這是馬斯金學術成果的社會意義。
在李稻葵看來,改革前中國的制度就完全沒有能夠達到這個目的,「現在盡管也還沒有完全達到這個目標,但每個人都經過自己的努力,總可以獲得比以前多得多的回報了。」本報綜合
期待
中國有四位經濟學家曾獲得諾獎提名 林毅夫呼聲最高
今年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第40個年頭,中國曾獲提名的有蔣碩傑、楊小凱、張五常和林毅夫四位經濟學家,前兩位已經去世,目前呼聲最高的人是林毅夫。
2林毅夫是1979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西奧多·W·舒爾茨教授的關門弟子,目前受聘為世界銀行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這個位置曾有很多諾貝爾獎獲得者。2007年年底他在英國劍橋大學馬歇爾講壇上發表演講,成為登上這個國際經濟學界頂級講壇的第一位中國學者。該講壇從1946年開始,每年從世界上著名的經濟學者中挑選出一位擔任主講人。過去60位主講者中,有14人後來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林毅夫認為,「能否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不在於理論背後有多麼復雜的邏輯,而在於理論解釋的現象有多麼重要。」上世紀30年代以前,世界上大師級的經濟學家多出自英國;30年代以後則轉向美國。
在林毅夫看來,平均每年超過8%的GDP增速已經把世界的目光吸引到中國,而這種狀態還將持續30年,因此,30年後世界經濟學大師一定會在中國出現。「當中國經濟對世界的影響力日益增加,中國經濟學家獲得諾貝爾獎的可能性就越大,因為只有中國的經濟學家才能講清楚中國的問題。」
諾貝爾經濟學獎候選人不能自薦,要由具備提名權的個人推薦,大都需要歐美經濟學家提名才行,提名後還需接受有關審查。(本報記者 鄭良中 整理)
C. 世紀大講堂的節目目錄
第一部
1 展望新千年的中國經濟林毅夫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2 國際化下的金融與法律吳志攀北京大學法學院院長
3 出生缺陷乾預工程鄭曉瑛北京大學人口所所長
4 空間科技與人類文明 蕭 佐 北京大學地球物理系教授
5 夏商周斷代工程李伯謙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主任
6 什麼是分岔武際可北京大學力學系教授
7 從基因組到蛋白質組唐建國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8 歷史地理學會為未來帶來什麼葛劍雄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
9 活的知識一大眾文化研究戴錦華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10 金錢未必使您富裕羅伯特· T ·清崎《富爸爸》 叢書作者
11 中國人的人格王登峰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12 我眼中的納米世界李正孝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博士
13 哲學的現代化與民族化 陳 來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14 環保與公民責任梁從誡自然之友協會會長
15 世紀之交的三農問題溫鐵軍中宏網首席經濟學家
16 為什麼歐洲最早進入近代社會朱孝遠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
17 美與物理(上) 楊振寧 清華大學教授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18 美與物理(下) 楊振寧 清華大學教授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19 WTO 與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梁 能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
20 中國古代文明起源的探索嚴文明北京大學考古文博院教授
21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規律與趨勢 胡 堅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
22 理想人居 「天地、人、神的和諧」俞孔堅北京大學景觀設計規劃中心主任
23 中國的市場化進程和市場秩序建設 劉 偉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
24 大熊貓繼續生存的機會潘文石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世紀大講堂第二部
1、審美需要真誠和自信徐慶平徐悲鴻美術學院院長
2、網路與生活的互動李曉明北京大學計算機系主任
3、從打結談起王詩成北京大學數學所副所長
4、揭開後現代廣義的神秘面紗彭培根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
5、網路經濟如何演繹 丁大衛加拿大股票交易所董事局顧問
6、用信息技術提高企業競爭力吳澄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教授吳澄
7、從利瑪竇到北京申奧 張信剛香港城市大學校長
8、美日人才管特徵及對中國企業的借鑒楊壯紐約福坦莫商學院終身教授
9、中國資本市場的熱點問題曹鳳歧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
10、中國大陸的貧富差距李強清華大學人民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兼社會學系主任
11、中國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市場主體立法 甘培忠 北京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12、9.11綜合症剖析王逸舟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
13、反思全球化房寧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所副所長
14、好萊塢的全球化與中國電影的發展尹鴻清華大學傳媒系主任、博士
15、較利益的動態性和中國入世的政策選擇楊帆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16、印度的經濟改革和經濟發展 孫士海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研究所副所長
世紀大講堂第三部
1、新世紀發展人文社會科學高等教育的思考紀寶成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2、從日本經濟的迷看中國公司治理改革李維安南開大學國際商學院院長
3、同性戀者的處境李銀河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博士
4、中國外貿易的反傾銷問題賈建華北京科技大學管理學院經濟貿易系系主任
5、新世紀的公共管理陳慶雲北京大學政治學與行政管理系教授
6、網路倫理的理論(理性)建構陸俊北京科技大學文法院政治學與社會學系系主任
7、俄羅斯經濟出現的新態勢陸南泉科學院俄羅斯研究中心副主任
8、文學中的上海、北京與香港許子東嶺南大學教授
9、人口流動給我們帶來的挑戰黃平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副所長
10、二十世紀美的誤區和古典主義精神復歸范曾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文學院博士
11、是什麼改變了你的社會位置李培林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副所長
12、佛教與中國人陳洪大學副校長
13、美輪美奐的穹頂建築與材料的微結構郭可信瑞典皇家工程學院院士、中科院院院士、材料科學家、晶體學家、電子顯微學專家
世紀大講堂第四部
1、中國經濟增長的真實性之謎李曉西北京師范大學經濟系教授
2、基因與基因治療 彭朝暉美國基因治療學會博士
3、法治的真諦是人權徐顯明中國政法大學校長
4、保護本國產業與技術性貿易壁壘佟家棟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
5、參加WTO後民商法律的國接軌江平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老校長
6、結構變革的創造性摧毀胡鞍鋼中科院、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
7、科學與邪學王渝生科學史博士、教授、中國科技館館長
8、陶冶與中華文明的發展柯俊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學教授
世紀大講堂第五部
1、中國:選擇效率還是選擇就業仲大軍北京大學經濟觀察研究中心主任
2、對城市建設的文化閱讀楊東平北京理工大教授
3、盛世沉淪-「論康雍乾盛世」戴逸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4、處在十字路口的中國資本市場吳曉求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博士
5、中國法律歷史的演進張晉藩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6、從婚姻法看中國社會的變遷 巫昌楨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7、中國刑罰的人道主義改革曲新久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8、艾滋病的流行病學何大一美國洛克菲勒大學教授
世紀大講堂第六部
1、東盟--中國自由貿易區與亞元曹和平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
2、市場經濟下的公有企業左大培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所研究員、博士
3、中國破產法改革的歷程王衛國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4、轉軌經濟的比較研究秦暉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
5、用系統思想看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歷程 烏傑 前國家體制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6、激光的故事查爾斯?湯斯美國加州大學教授、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7、探索中國古代文明李學勤清華國際漢學所所長、歷史學家
8、市場如何配置勞動力資源蔡昉社會科學院人口所所長
9、悲劇在中國的誕生劉東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10、計算機時代的中國數學吳文俊 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家
11、《紅樓夢》的意蘊葉朗北京大學藝術系主任、教授
12、當代戲劇之命運魏明倫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
世紀大講堂第七部
1、晚清變革的動力與空間雷頤中國近代史所教授
2、有色金屬--從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三次產業革命王淀佐中南大學教授、兩院院士
3、超級雜交水稻的現狀與展望袁隆平中國工程院院士
4、漫談中國雕塑藝術錢紹武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5、從東西方音樂比較看中國傳統音樂的審美特徵王次炤中央音樂學院教授
6、走近生活、走近藝術韓美林藝術家
7、東西方思想方法比較李曉寧《科學決策》雜志執行總編
8、經濟全球化及其格局探討黃衛平中國人民大學經濟院教授
9、中國的信任危機鄭也夫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10、自我意識與人的確證易中天廈門大學中文系教授
11、因為大地有夢想--關於大地、藝術、生存的思考徐剛環境文學作者、詩人
12、從文化革命到「文化革命」朱學勤上海大學教授
世紀大講堂第八部
1、國際危機管理楊明傑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所研究員
2、火星探測和生命起源李傑信美國促進中國科普協會會長
3、漫談能源利用蔡睿賢中國科學院院士
4、飛速裂變的時代中看納米科技程曜清華大學教授
5、數學對其它學科和高科技的影響楊樂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6、超導的魅力趙忠賢中國科學院院士
7、國家風景名勝區的價值保護與利用謝凝高北京大學世界遺產研究中心主任
8、中國金融:走向理性繁榮 羅伯特?希勒美國耶魯大學教授
--建立開放條件下的金融新秩序(上集) 林毅夫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9、中國金融:走向理性繁榮吳敬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建立開放條件下的金融新秩序(下集)謝平中國人民銀行執行研究局局長
10、蒙代爾--弗萊明模型和它的批判 羅伯特?蒙代爾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11、怎樣理解沙塵暴及其治理問題蔣高明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員
12、急性不明病因肺炎的研究與控制曾光中國疾病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
世紀大講堂第九部
1、抗病毒感染與葯物防治蔣建東中國醫學科學院醫葯生物研究所所長
2、從病理學看SARS紀小龍解放軍總醫院病理科教授
3、疾病病因研究極其預防梁萬年北京衛生局副局長
4、中國溫醫學的歷史成就與非典型肺炎晁恩祥中華中醫葯學會內科分會副主任委員
5、ASRS的醫學人文審視王一方華夏出版社副主編
6、災難應付與心理健康鄭日昌北京師范大學心理系教授
7、透視癌細胞紀小龍解放軍總醫院病理科教授
8、轉基因生物和食品安全薛達元國家環保總局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9、後SARS時代的文化反思張頤武北京大學教授
10、政府機構改革的回顧與展望杜鋼建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11、美國的單邊主義外交及其制約金燦榮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
D. 楊帆的獎勵與榮譽
2013年獲清華源大學SRT計劃優秀指導教師二等獎
2013年被評為清華大學優秀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者
2013年被評為首都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先進工作者
2012年獲清華大學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2012年獲清華大學林楓輔導員獎
2008 年獲得清華大學「優秀博士畢業生」榮譽稱號
2006 年獲得IEEE Control Systems Society (Beijing Chapter)頒發的「青年優秀論文獎」
2002 年獲得清華大學「優秀畢業生」榮譽稱號
E. 新青年司法考試
武漢新青年司法試培訓班是北京新青年的一個直屬分校.
在武漢,中南財大的南湖校區和首義校區均設有面授點..北京老師過來講課,師資強,教學環境好...
北京新青年培訓學校坐落於中國最高學府——北京大學。她是在北京大學法學院師生的支持下,由北大法學院的教授、博士和碩士共同創辦的一家以法律培訓為主的專業培訓機構。學校堅持以「誠信、責任、創新、超越」作為自己的辦學理念;以「一切為了學員,為了學員的一切」作為自己的辦學宗旨;以「傳播法律,創辦中國最好的法律服務機構」為奮斗目標。新青年旗下項目:司法考試、法律咨詢、律師服務、職業資格認證、在職研究生、北大清華夏令營以及國際國內文化交流等。
新青年人的精神:激情 勵志 創新 超越——自強不息 永往直前!新青年,惟有對生活充滿激情,惟有對意志刻骨的磨練與激勵,才有在創新中不斷前進、不斷超越的實現;惟有自立、自強,生生不息;惟有永不放棄,勇往直前;新青年人才會擁有世界、擁有未來!
優秀的管理團隊: 新青年,聚集北京大學的教授、博士、碩士。他們共同構建了我們的團隊。這些專業的法律人才,不僅具有國際化的視野,而且還具有多年的教育背景,以及先進的教育理念。正是他們使我們在教學、管理、課程設計、市場策劃等方面擁有別人無法比擬的權威和優勢。團隊正是新青年打造世界品牌的核心。
超強的名師陣容:新青年依託北京大學法學院的強力資源優勢,同時還特別邀請了中國政法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等學校優秀的法學教授,共同組成了強大的名師輔導陣容。這些老師既是歷年考試大綱的編寫者、也是命題題庫編寫組成員和歷年司法考試閱卷組成員。周旺生、潘劍鋒、劉凱湘、隋彭生、胡錦光、阮齊林、李仁玉、吳鵬、楊艷霞、楊帆、陳永生、李奮飛、謝安平、席志國、侍東波、尹飛等。名師正是新青年教學質量的保障。
創新的輔導戰略:「輕松司考」是我們的培訓理念。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我校國家司法考試研究中心精心獨創了「輕松司考1+1」的輔導戰略。它以「理論+真題」為輔導核心,以「輔導員+考生」為服務保障。名師幫你講透理論,專家幫你精析真題,輕輕鬆鬆跨越司法考試。通過多年的實踐證明,這套戰略和理念是非常行之有效的,並且得到了學員的廣泛認可!使新青年在京城享有「山窮水盡司考路,輕松司考新青年」的盛譽!我們堅信您選擇了新青年就是選擇了成功。創新正是新青年不斷前進的靈魂。
新青年碩果累累:五年來,新青年培訓學員已逾萬人。新青年人正是憑借嚴格的管理制度,超強的名師陣容,創新的輔導戰略,超前的服務意識,在全國司法考試培訓領域迅速崛起,是一家真正以學員為中心,真正靠通過率崛起的培訓機構。而且 高達49.8% 的通過率使我們傲視群雄,成為北京最具實力和信譽最好的國家司法考試培訓中心。同時驕人的成績也使我們在2005-2007年度連續成為京城 最具競爭力 的司法考試培訓機構。
F. 謝若嫣是誰
海峽都市報訊(記者 鄭友賢 陳群 楊清竹 文/圖) 昨日上午11時左右,隨著高考成績揭曉,全省26.7萬名考生陸續獲知自己的高考成績,今年我省高考最高分考生均來自閩南,全省高考最高分是:理科原始分最高分是廈門外國語學校的謝若嫣,總分721分;投檔分文科最高分是漳州一中的楊帆,分數是668+10分。
·2011高考的那些事 ·瑪莎拉蒂將亮相汽博會
據了解,往年省高招辦可查詢的高考分數提供了考生的成績和全省排位,但今年理科前50名、文科前20名沒有標明具體位次,均以前50、 20呈現。
謝若嫣
書法國畫古琴練就耐力專注力
學校:廈門外國語學校 理科原始分: 分721
各科成績:語文138分,數學150分(滿分),英語146分,理綜287分
昨日上午11時,廈門外國語學校的學生謝若嫣與所有高考考生一樣,懷著緊張的心情登錄網站查自己的成績。「721分!」謝若嫣高興地喊了起來,這比自己預估的680分高了很多!更讓謝若嫣沒想到的是,隨後不久她就接到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招生人員的電話,爭著表示要錄取她。
學習秘訣 她有3本錯題本
「我從來沒有想過會拿這么高的分數,就是覺得這次考試總體發揮得不錯。」謝若嫣淡淡地說,不過臉上開心的笑容掩蓋不住內心的興奮。由於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招生人員以及一大批記者都急著找她,老師讓謝若嫣火速趕到位於海滄的學校。小姑娘穿著校服,扎著頭發,落落大方,面對記者爭先恐後的提問,她都對答如流很鎮靜。
謝若嫣高考總成績是721分,其中數學考了滿分,這么高的分數讓記者們都很好奇,是不是有什麼學習秘訣?「談不上有什麼秘訣,我就是緊跟老師的節奏,盡量把老師教的內容全部掌握住。」
不過,在數理化的學習方面,謝若嫣有個習慣,分別建立3本錯題本,把平常容易做錯的題目都抄在本子上,逐個攻克並不斷復習,直到熟練後,精煉概括成一兩句話,牢牢記住。而語文的學習,謝若嫣說很感謝老師的指引,班主任兼語文老師王雪梅經常會列書單讓學生閱讀。,
師長評價 專注力和抗壓力強
在班主任王雪梅的眼裡,謝若嫣是個好學生,心態從容不驚,聰明有底蘊有靈氣,活潑不張揚,潛力好可塑性強。王雪梅說,雖然謝若嫣成績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勤奮的,成績一般在班級前三名、年段20名左右,但她的心態很好,剛上高三時,成績曾一度掉不過她沒有灰心,到年段40名,沉住氣很快就趕上來。
謝若嫣從6歲就開始學習書法和國畫,小學五年級學古琴,其中書畫還考過中國美院九級。謝若嫣說,學習書畫能讓自己靜下心來,專注做一件事情:曾經用10個小時畫一幅畫,都沒有不耐煩。
高考成績揭曉後,謝若嫣也成為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爭奪的焦點。父親謝建聰告訴記者,會尊重孩子的選擇,不過孩子還沒想好,還需要再考慮。
G. 18歲讓我們楊帆起航主題班會怎麼辦
一、 宣布班會開始。
(班主任):本次班會的主題是「放飛理想,迎接高三」,大家歡迎!接下來我介紹一下這次班會的主持人:同學,同學。(掌聲)我宣布:「放飛理想,迎接高三」主題班會正式開始!
二、(主持人齊)振翅飛翔的雄鷹搏擊著浩瀚的長空,璀璨奪目的流星閃爍著耀眼的光芒,時間的車輪已經駛到備戰2011年高考這一站。(女)英勇的戰士,你們是否准備好了呢?(男)讓我們走好每一步,向心中的理想大學進軍吧!
(一)心系名校(5分鍾)
男主持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我國著名大學——清華大學的校訓,清華是莘莘學子圓夢的理想之地。哪一個人不想領略朱自清先生筆下荷塘月色的風采,哪一位學子不想感受水木清華的氛圍呢?如清華般,我們祖國還有很多名校,她們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環境優美,氛圍高雅。接下來讓我們共同進入這些我們嚮往已久的名校,領略一下這些名校的風采吧!(播放很多名校的圖片。)
(男):「這是北京大學:大家都知道歷史上著名的戊戌變法,在那時建立了一所高校——京師大學堂,這就是北京大學的前身。如今百年的北大已經成為各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
這就是清華大學: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是清華大學的校訓,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
這所大學是四川大學:四川大學中有一座著名的毛主席塑像,而我們熟悉的主持人王小丫也是從這里走出來的。
現在是西南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孫中山先生曾經留下過足跡,毛主席曾經留下過墨寶,鄧小平曾給予過高度的評價,而剛正不阿的楊杏佛先生也曾在此處深造。
這就是大家熟悉的西南師范大學:我們都知道它現在和西南農大合並為西南大學,因此現在的它是一所年輕的大學,正散發著無數的激情和活力,培養著一批批具有新世紀特色的人類靈魂工程師。
這是西南政法大學:它的前身是西南革命人民大學,而令敵軍聞風喪膽的「獨眼將軍」劉伯承就是這所大學的第一任校長。
最後是重慶大學:許多當代大家如李四光、馬寅初等人都曾在此處執教,並且國家領導人也給予了高度重視。
(二)牢記父母的囑托,傾聽老師的教誨(10分鍾)
男:我想每位同學都可以感受到父母對我們的關心愛護,其實天下的父母是一樣的,他們從不考慮從子女那裡索取什麼,只是希望我們有一個光輝美好的前程,實現他們沒有實現的美好願望。如果實現了,會讓他們感到無比幸福,會讓他們感覺他們的理想甚至生命得到了延續。我們不能辜負父母的期望,更不能辜負老師的教誨,讓我們一起聽聽老師給我們的建議吧。下面有請年輕、帥氣的戴老師,大家歡迎。
(三)放飛理想,迎接高三(15分鍾)
女:父母和老師都對我們寄予了很大的期望,而且他們永遠和我們在一起並肩作戰,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努力、不拼搏呢?讓我們揚起風帆,立志展宏圖,為自己的目標而奮斗吧!下面,讓我們放飛自己的理想,了解一下大家准備如何度過高三。 男:請大家踴躍發言。
學生發言:陳渝穎│林志煌│陳志雄│馬遠真│陳麗│謝緯嘉
①以上兩位同學不僅暢談了自己的理想,還給我們介紹了很好的學習經驗,謝謝他們。
②③這兩位同學告訴我們,合理安排時間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保證。
④以上幾位同學告訴我們,只要能夠找准位置,樹立適合自己的目標,扎實備考,講究方法,團結一致,全面提高,頑強拼搏,相信我們一定會取得成功的。
播放由福建師大學生自編自導的MV《相親相愛》
(四)全班同學一起宣誓(3分鍾)
女:大家都已暢談了自己的理想,放飛了自己的希望,在高三學習中,讓我們一起努力,一起奮斗,一起拼搏吧!下面,請大家跟著 同學宣誓。
我將用嚴謹的態度書寫歷史;
我將用激昂的鬥志奏響樂章;
我將用拼搏的精神鑄就輝煌!
告別昨日的頹喪,我揚起希望;
告別昨日的散漫,我打造理想;
面對學習中的困難,我從容不迫;
面對生活中的挫折,我勇往直前;
在高三的學習生活中,我將做到:
敢於拼搏,用不懈爭取進步;
自強不息,用汗水澆灌理想;
超越自我,用奮斗放飛希望;
永不言棄,用信念實現夢想。
讓青春綻放最美麗的光芒! (宣誓人: )
三、班主任宣布本次班會到此結束,感謝各位老師和同學,讓我們一起先歡送老師。(掌聲)
H. 楊帆的履歷
1998年8月至2002年7月 在清華大學自動化系自動化專業學習,獲工學學士學位
2002年8月至回2008年7月 在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控制答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習,獲工學博士學位 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 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及工程熱物理博士後流動站 博士後、助理研究員
2009年2月至2011年7月 加拿大Alberta大學化學與材料工程系 博士後研究員
2011年8月至2013年11月 清華大學自動化系 講師
2013年12月至今 清華大學自動化系 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