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楊龍教授
1. 政府失敗
政府失敗
★(一)政府失敗的原因★
1、政府幹預的公正性並非必然。政府幹預的一個前提條件是它應該作為社會公共利益的化身對市場運行進行公正無私的調控,但現實中的政府的確不總是那麼高尚,政府機構謀求內部私利而非公共利益的所謂「內在效應」現象不管在資本主義國家還是在社會主義國家都嚴重地存在。這是政府失敗的一個重要根源。
2、政府某些干預行為的效率較低。政府幹預首先應當具有不以直接盈利為目的的公共性。政府為彌補市場失靈而直接干預的領域往往是那些投資大、收益慢且少的公共產品,其供給一般是以非價格為特徵的,即政府不能通過明確價格的交換從供給對象那裡直接收取費用,而主要是依靠財政支出維持其生產和經營,很難計較其成本,因此缺乏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直接利益驅動。
3、政府幹預易引發政府規模的膨脹。政府要承擔對市場經濟活動的干預職能,包括組織公共產品的供給,維持社會經濟秩序等等,自然需要履行這一職能的相應機構和人員。而且政府就其本質而言,有一種天然的擴張傾向,特別是其干預社會經濟活動的公共部門在數量上和重要性上都具有一種內在的擴大趨勢,政府的這種內在擴張性與社會對公共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更相契合,極易導致政府幹預職能擴展和強化及其機構和人員的增長,由此而造成越來越大的預算規模和財政赤字,成為政府幹預的昂貴成本。
4、政府幹預為尋租行為的產生提供了可能性。尋租是個人或團體為了爭取自身經濟利益而對政府決策或政府施加影響,以爭取有利於自身的再分配的一種非生產性活動,大權在握的政府官員極有可能「受非法提供的金錢或其他報酬引誘,做出有利於提供報酬的人從而損害公眾和公眾利益的行為」。可見尋租因政府幹預成為可能,又必然因這種干預的過度且缺乏規范和監督而成為現實。
★(二)政府失敗的表現★
關於政府失敗的表現,筆者參考了南開大學楊龍教授的觀點,歸納開來:
1、限制壟斷困難
政府限制壟斷的目標是達到使「生產者不通過限制產量,提高產品價格的方法剝削消費者,也不通過限制工人人數,從而降低工資的辦法剝削勞動力(或其他生產要素)。」 以目前政府所具有的宏觀調控手段,在糾正壟斷的時候難免會對市場機製造成破壞。
2、公共失靈問題
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可能會造成新的外部性問題。
3、再分配政策的弊端
政府實行再分配政策可能帶來的失靈問題體現為對經濟效率的侵蝕。
4、宏觀經濟調控失靈
政府的宏觀經濟干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經濟波動,緩解經濟衰退的嚴重程度,但政府進行宏觀經濟調控的時候,也有一些明顯的局限。
5、公共政策失敗
政府失靈的這種表現來自政策過程本身。決策過程的復雜性導致了政府在政策制訂過程容易出現偏差。
6、政府行為低效率
最為嚴重的政府失靈應該是政府在資源配置中的低效率問題。首先,政府行為往往不計成本,官員花的是納稅人的錢。政府內部缺乏競爭也是政府低效率的一個來源。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的時候處於壟斷地位,不但政府是公共物品的唯一提供者,而且政府中的各個部門也分別處於各類公共物品的壟斷生產者地位,相互之間沒有競爭。
7、官僚主義難以避免
按公共選擇理論的觀點,官員像普通人一樣,其行為准則也是個人利益的最大化。他們的利益最大化行為包括為自己的部門爭取最大預算、為個人爭取連任等等。
8、利益集團操縱政策
在公共政策的制定過程中,政府的決策經常受到利益集團的控制,使得政策往往僅體現了某些利益集團的特殊利益,沒有代表公共利益。
而此時,則需【重組政府】!
2. 樓繼偉對國務院機構改革怎麼說
樓繼偉: 不能蛤蟆進水歸農業部管, 上岸就歸林業局管。
剛剛被方案「改革掉」的國務院三峽辦主任聶衛國知道,這一天早晚會到來。這位與水利部「糾纏」多年的主任坦言,「確實該改,早就該改!」
改革後,這些牌子將消失
「投訴率上升了,這說明群眾投訴有門了」
一個煎餅果子,到底該誰管?對於食品安全、質量、價格等問題,群眾要想投訴,得像「接力賽」一樣跑好幾個部門,「一個部門只管得了一段。」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張茅用「幾個大蓋帽管不住一個大草帽」來形容監管覆蓋不全面。
為了「管好煎餅果子」的問題,幾年前天津開始改革,成立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由原天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質量技術監督局「三局合一」而成。
「現在70%以上的縣級都進行了積極改革,1/4的地市都成立了市場監管部門。」改革後,投訴率上升了,張茅認為,「這說明群眾投訴有門了!」
然而,天津市場監管委成立後,必須面對「三個婆婆」,南開大學周恩來管理學院教授楊龍說,「誰要求去開會,都得到」。
此次改革組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張茅認為「是頂層設計吸收了基層經驗」,適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有利於激發市場活力,「把過去以審批為主的監管,現在轉移到加強事中、事後的監管,是監管方式和理念的重大轉變」。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政府制度創新研究中心主任毛壽龍認為,這次改革集中各方面力量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貫穿到治國理政中,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這個方向堅持下去,「最終要實現老百姓只跑一次,只對一個窗口就能辦成事」。
不能「種牡丹歸林業局管,改種芍葯就歸農業部管」
「優化、協同、高效」被作為「改革著力點」寫入改革方案,著力破解此前政府機構出現的職能重疊、交叉,導致扯皮不斷。
「一隻蛤蟆跳進水裡,歸農業部管,蹦到岸上就歸林業局管。」「我種牡丹歸林業局管,改種芍葯就得歸農業部了,一個是草本、一個是木本。」全國政協委員、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會長樓繼偉的一番話,引來一片笑聲。他認為此次改革的好處在於,不是簡單的合並同類項,而是把原來的拆掉一些,再重組一些。有時候幾個部門開會,還沒講完大家就「打起來了」,互相質問「你的手怎麼伸到我部門來了?」
因為職能分界不清,聶衛國也沒少跟水利部「扯皮」,一個三峽水庫,水利部和三峽辦都覺得該歸自己管,「我們一個小小的三峽辦都有這么多扯不清的事,其他那麼多部門呢?」
此次改革方案力圖避免政出多門、責任不明、推諉扯皮等問題,楊龍認為這體現了改革的科學性。以規劃為例,此前由多個部門做,常常出現「規劃打架」,又不得不反復調整,「規劃缺乏穩定性,容易造成資源浪費。」今後要堅持一類事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統籌、一件事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負責,「解決『九龍治水』的問題」。
竹立家認為,此次改革的職能設置和劃分更加科學規范,政府職責的邊界更加清晰,「適應進入中國特色社會義新時代的新使命、新要求,表明黨和政府要以改革到底的決心和勇氣破解新矛盾、新問題」。
3. 南雄中學的人物篇
從1906年南雄直隸州知州沈之乾將道南書院改為南雄州中學堂,委分州曾淞為首任監督(相當於校長)始,迄今100年。在一個世紀的歲月長河中,共有近50人擔任南雄中學校長(含清末時期的監督、主持校務的副校長等)。他們當中既有學識淵博、懂得管理的教育家,又有政府委任的官員(如清末時的監督),還有的身兼二職,既為地方政府領導,又是學校校長(如建國初期的縣長等,同時也是南雄中學的校長),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和條件下,他們以個人的人格力量和聰明才智影響和管理這所粵北著名學校,在滄海橫流中引領雄中揚帆前進。
曾淞,為清末時南雄州立中學堂首任監督(相當於校長),以分州身份(時為南雄地方行政長官)兼任。同時期擔任過南雄州立中學堂繼任監督的有鄭光棟、韋啟瑞、陳學海3人。
民國二年即1913年,南雄州立中學堂正式改名為廣東省立南雄中學,首任校長為日本宏文書院畢業生、英德人陳澤東。民國時期,共有22人出任南雄中學校長一職,分別是陳澤東、官家瑤、黃道純、林拔萃、鄧懷漢、方新(時為南雄縣長)、陳志雲、鄭廷選、何家愷、范兆祥、陳禹范、江耀春、王鴻燾、陸傲霞、梁勁、黃培才、關照祺、黃雲蔚、黃繼植。其中對學校發展較有影響的是王鴻淮、陸傲霞、黃繼植等。王鴻淮是該校首屆畢業生,南雄人。他在任期間,該校把中學階段4年改為初中3年、高中3年共6年,正式實行新學制。中山大學畢業生、從化人陸傲霞於1933年—1938年任校長期間,報請省政府撥款開辦高中師范一個班,增招初中一個班,使學校班級增至5個;同時,他致力籌措辦學經費,改善辦學條件,聘請高水平教師,充實師資力量,並十分重視體育教學;抗日戰爭爆發後,他辭去校長職務,北上參加抗日部隊。北京大學畢業生、梅州市梅縣區人黃繼植於1947年9月以廣東省督學的身份出任民國時期最後一任校長。1948年5月,由他主持舉行了44周年校慶慶典活動(從1904年清政府實行新學算起),是為該校第一次校慶。
建國後,人民政府接管了南雄中學。因當時該校與南雄縣立中學合並為南雄縣臨時聯合中學,由時任縣長的張尚瓊出任第一校長,縣委秘書鄧事型出任第二校長,兩人任職時間均是1949年10月—1950年8月。之後,南雄縣臨時聯合中學恢復為廣東南雄中學,校長由時任縣委副書記的黃可夫擔任。其後,該校繼任者連續五屆均為副校長主持校務工作,他們是李樹華(1950年8月—1953年5月)、李適存(1953年5月—1955年5月)、葉敬冉(支部書記)、林立(1955年6月—1957年7月)、高永清(1957年8月—1958年4月)。從1958年5月起,該校恢復校長主持工作,至文化大革命前,有三任校長和一任主持校務的副校長,他們分別是王仁順(1958年5月—1959年7月)、周群佇(1959年8月—1962年5月)、梁國泰(1962年6月—1964年10月)、雷聲(1964年10月—1966年5月,時為副校長主持校務)。
文化大革命爆發後,軍宣隊於1967年3月— 1968年7月接管學校,無校長主持工作;1968年8月—1970年3月,學校工作由時任南雄縣革委會主任的楊龍負責。1970年後,該校一分為三,搬至主田、黎口和南畝農村分別辦學,主田分校由李仕仁負責、黎口分校由朱鴻偉負責、南畝分校由曾靈飛負責,時間為1970年3月—1974年9月。學校搬回原址後,1974年9月—1977年8月由副校長肖昌源主持校務工作。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改革開放給南雄中學創造了嶄新的發展機遇。期間,李仕仁(1977年9月—1990年7月)、曾靈飛(1990年8月—1994年7月)、鄧根松(1994年8月—1998年7月)、康登生(1998年8月—2002年7月)、朱兆財(2002年8月—2004年12月)和胡鍾超(2005年1月—現今)先後擔任該校校長,其中李仕仁任職時間最長;康登生任校長期內,於2001年11月舉辦了95周年校慶,為該校第二次校慶。這一時期,國家恢復高考、深化教育改革,他們均引領雄中走在教育改革與創新的前列,該校多次榮獲國家、省級等各種獎譽,教育教學成績斐然,成為粵北地區乃至全省聞名的省一級重點學校。
自1906年由道南書院改為州立南雄中學堂後,有首批學生40人,至2006年下半年,已發展到擁有4000多名學生的省一級學校。100年間,該校為社會培養了各級各類人才3萬餘人,僅恢復高考後的1977年至2006年,該校考入高等院校的學生達到9612人,考入中專和師范學校的學生1667人,兩項合計11279人。如今,該校校友遍及整個南粵大地,在全國各地乃至港澳地區和海外均有雄中學子的身影,其中不少已成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堅人才。
從南雄中學大門走出來的歷屆學子,因處於各個不同的歷史發展時期,也就成就了他們各領時代風騷的輝煌成績。他們當中不乏在科技、文化、教育、藝術、衛生以及政治、經濟等社會各個領域中做成非凡成就,成為行業佼佼者和社會精英。恢復高考後,該校幾乎每年都有考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等國內一流大學學生,甚至有的學生還成為韶關市或全省的綜合狀元和單科狀元。
早在大革命時期,南雄中學較早地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的影響,培養和造就了一批具有先進思想和革命思想的進步青年學生,他們當中的傑出代表人物有曾昭秀(曾任南雄蘇維埃政府主席、南雄縣委書記)、李樂天(曾任粵贛邊特委書記)、陳召南(曾任南雄縣委書記)、彭顯模(曾任南雄縣委書記兼油山游擊大隊政委)、周序龍(曾任南雄蘇維埃政府委員)、周群標(曾任南雄蘇維埃政府委員)、鍾蛟蟠(曾任晉察冀軍區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張尚瓊(曾任建國後南雄縣第一任縣長和南雄中學第一校長)、黃信明(曾任南雄縣抗日先鋒隊隊長、南雄中學地下黨支部書記)等。
在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等社會各個領域中,更多地活躍著該校校友的身影。他們或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或成為經濟領域的技術骨幹,為社會創造物質財富;或在科技、文化、教育等領域中具有深厚的造詣,成名成家,為社會奉獻更多的精神財富。如1934屆校友、曾任西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張向明,1938年赴延安參加革命,一生為黨為革命做了大量工作; 1940屆校友、廣東著名雕塑家尹積昌,其主要雕塑作品有廣州市五羊石雕、孫中山雕像、廣州起義紀念碑和廣州解放紀念碑等;建國後曾任廣東省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的張建勛,1947年在雄中讀書時秘密入黨,就讀高二時上山參加革命部隊;1957屆校友、曾任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研究生部工程碩士研究生兼職導師,擁有多項發明,現任河北省開灤礦務局機電石總工程師,並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68屆校友、現任廣東省紀委副書記、監察廳廳長江青粦,曾任南雄縣縣長、縣委書記。此外,該校知名校友還有:1951屆校友、中國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水利高級工程師江修恭;1955屆校友、廣東工業大學教授徐樂泉,並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57屆校友、現任中國科學院農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林祥金;1958屆校友、現為中山大學眼科中心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龔向明,並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59屆校友、現任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沈步明,並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63屆校友、教師立法第一人朱源星,現任省人大教科文委員會辦公室主任;1965屆校友、現任海關總署廣東分署黨組成員、紀檢組長葉柏梁;1978屆校友、博士、現為華南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熊建文;1983屆校友、現任廣州市國家安全局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劉芳;1984屆校友、現為廣州長策實業有限公司總裁朱定鋒等等。
恢復高考後的第二年,該校學生曾曉輝考入清華大學,轟動一時。此後,該校歷屆高考均有學生考入國內一流大學,有的考生甚至成為當年的省、韶關市高考綜合狀元或單科狀元。該校考入北京大學的學生有黃少洲(1987年)、王虹(1995年)、陳華(1996年)、李家靖(1999年)、鄒緒森(2003年);考入清華大學的學生有曾曉輝(1978年)、饒少華(1988年)、賴藝禎(2005年)。1987年後摘取省和韶關市高考狀元的有黃少洲(1987年韶關市文史狀元)、劉明榮(1989年韶關市數學科狀元)、葉飛燕(2000年韶關市綜合分狀元)、陳正軒(2000年廣東省物理科狀元)、董秋娉(2002年韶關市英語科狀元)、李微茜(2004年韶關市綜合分狀元)、林立婷(2005年廣東省語文科狀元)、李聰(2006年韶關市語文科狀元)、賴志成(2006年韶關市地理科狀元)。
4. 曹海軍的科研情況
(1)主持2015年國家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城市政治理論研究》(後期資助)和天津市社科規劃項目《國外城市治理理論》(後期資助,項目號:TJZZHQ1401);
(2)參與成其聖教授(天津市委秘書長)、王賀聖部長(天津市委宣傳部長)主持的馬克思主義工程重大委託項目暨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託項目「天津市行政體制改革實踐與創新研究」(子課題負責人);
(3)作為專家組成員,參與天津師范大學高建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國別政治思想史」;
(4)作為課題組成員,參與南開大學楊龍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區域政策創新與區域協調發展研究」(項目號:13&ZD017)
(5)作為課題組成員,參與天津市宣傳部副部長史瑞傑教授主持的天津市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應急課題「京津冀協同治理的頂層設計與制度創新」(項目號:TJZD1-003)
5. 楊寧的介紹
楊寧,畢業於北京語言大學,現為北京語言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優選理論的應用與發展等。
6. 有人說蘭州大學的核物理專業合並到清華大學了是真的嗎
別聽上面兩位扯,本人是蘭大的。基地班就是國家基礎人才培養基地,好處是保研率至少50%,保送的全是北大、清華、中科院和本校。隆基班是學校自設的人才培養基地,保研率至少30%,每年招60人,分數學、物理兩個大的方向。隆基是本校著名校長江隆基命名的。基地班只有大三時才淘汰,每個班最後兩名無條件出局,掛科等也淘汰了。如果淘汰就進入普通班,沒有再進去的機會。蘭大是985名校,全校保研率超過20%,不是普通重點大學可比的。核物理基地班肯定會繼續招人。蘭大是四大核物理名校(另外是北大、清華、中科大)下面是2010年保送到北大的物理院(包括先進科學研究院)所有學生名單,數數看蘭大有多少,你就知道蘭大的能量了(保送中科院的)凝聚態物理碩士錢炳建蘭州大學微電子學理論物理直博董銳鋒南開大學物理學理論物理直博高飛西安交通大學應用物理理論物理直博黃發朋蘭州大學理論物理理論物理直博姜徐江廈門大學物理學理論物理直博李靖陽北京大學物理學理論物理直博劉天博北京大學物理學理論物理直博劉永富蘭州大學物理學理論物理直博龍江北京大學物理理論物理直博桑勝景南開大學物理學理論物理直博邵立晶北京大學物理學理論物理直博石猛華中師范大學物理學基地理論物理直博許鐳北京師范大學物理學理論物理直博張銳北京理工大學應用物理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直博卜文庭北京大學物理系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直博陳啟博西南大學物理學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直博陳忠靖北京大學物理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直博何熊宏蘭州大學原子核物理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直博劉紅娜蘭州大學原子核物理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直博劉帥北京大學物理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直博孫君傑吉林大學物理學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直博孫葉磊蘭州大學原子核物理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直博田正陽北京大學物理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直博於海旺北京大學高能物理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直博張春莉北京大學物理等離子體物理直博紀曉飛大連理工大學應用物理等離子體物理直博賈青北京大學物理學等離子體物理直博王歡武漢大學物理學類等離子體物理直博吳棟山東師范大學物理學等離子體物理直博席鵬偉北京大學物理學等離子體物理直博楊政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離子體物理等離子體物理直博趙登吉林大學物理學凝聚態物理直博安煒北京師范大學物理學凝聚態物理直博陳靜靜西安交通大學應用物理凝聚態物理直博高智威同濟大學應用物理學凝聚態物理直博康顯階華中師范大學物理學凝聚態物理直博孟傑四川大學應用物理學凝聚態物理直博秦來香青島大學物理學凝聚態物理直博王嘉銘中山大學材料物理凝聚態物理直博王維天津大學應用物理學凝聚態物理直博王哲北京大學物理凝聚態物理直博魏建中武漢大學物理學基地班凝聚態物理直博張辰北京大學純粹物理凝聚態物理直博張懷北京大學物理專業凝聚態物理直博張姍南京大學微電子學凝聚態物理直博趙弇斐華中師范大學物理學基地凝聚態物理直博朱起忠山東大學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光學直博丁一北京大學物理學光學直博胡闖北京大學物理專業光學直博姜維超西安交通大學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光學直博黎敏哈爾濱工業大學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光學直博劉永椿北京交通大學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光學直博馬聖博北京大學物理光學直博馬英壯同濟大學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光學直博任金麗青島大學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光學直博吳聰中山大學光信息科學與技術系天體物理直博代實北京大學物理天體物理直博李彪華中師范大學物理基地天體物理直博李程遠華中師范大學物理學基地班天體物理直博劉倍貝廈門大學物理學天體物理直博劉項琨西南大學物理學天體物理直博向茂盛北京師范大學天文學天體物理直博張從堯北京大學物理天體物理直博鄭曉晨華中師范大學物理學基地班氣象學直博杜宇北京師范大學物理學氣象學直博黃穎西南大學物理學氣象學直博李慶雷吉林大學應用物理學氣象學直博王磊中國海洋大學大氣科學氣象學直博王玉瑋中山大學大氣科學氣象學直博吳瓊西北大學應用物理學氣象學直博張雲濟北京大學大氣科學專業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直博胡慧琴華中師范大學物理學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直博李喆北京師范大學材料物理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直博劉宏劍北京大學大氣科學系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直博葉鑫欣中國海洋大學大氣科學核技術及應用直博范陽北京大學物理核技術及應用直博賀健健北京理工大學應用物理專業核技術及應用直博李煥傑大連理工大學光信息科學與技術核技術及應用直博馬亞軍武漢大學物理學類核技術及應用直博王冊明蘭州大學原子核物理核技術及應用直博王宏偉蘭州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基地(原子核物理方向)核技術及應用直博溫曉東蘭州大學原子核物理核技術及應用直博夏文龍蘭州大學原子核物理核技術及應用直博周奎北京大學物理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直博戴丁武漢大學統計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直博王藝舒山東大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凝聚態物理直博李嘉明蘭州大學微電子學凝聚態物理直博劉傳普四川大學應用物理凝聚態物理直博平現鳳山東大學物理學凝聚態物理直博屈賀如歌天津大學應用物理學凝聚態物理直博王欣中山大學物理學物理化學直博戴紫薇北京大學科學與工程計算物理化學直博高東亮山東大學化學物理化學直博戈志芸南京大學生化物理化學直博吳娟霞蘭州大學物理學物理化學直博趙樹利蘭州大學物理學基地班物理化學直博周喻四川大學材料化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直博楊薇南開大學化學力學(生物力學與醫學工程)直博陳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力學(生物力學與醫學工程)直博陳雪天津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力學(生物力學與醫學工程)直博姜雲峰電子科技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力學(生物力學與醫學工程)直博李明華東理工大學應用化學(材料化學)力學(生物力學與醫學工程)直博李秋鴻四川大學生物工程力學(生物力學與醫學工程)直博楊龍澍吉林大學理論與應用力學力學(生物力學與醫學工程)直博於晶北京師范大學材料物理力學(生物力學與醫學工程)直博甄珍中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力學(生物力學與醫學工程)直博周俊鴻貴州大學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物理電子學直博王穎北京交通大學光信息科學與技術物理電子學直博向安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物理)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直博呂宏鳴電子科技大學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
7. 仝志輝的科研成果
持續型農民維權行動的生成機制:寨村案例研究,中國人民大學科學研究基金2013年度項目「案例開發項目」
農村土地流轉與農村經濟,北京農合之家項目
供銷社改革與農民綜合合作體系,自設項目
東亞、歐洲國家農民綜合合作體系的比較研究,自設項目 1、東坪地方社會變遷(1949-2010):水利、經濟和社會的整體變遷史研究,2012年中國人民大學科學研究基金「明德青年學者計劃」項目
2、工分制與人民公社體制運行:基於集體經濟和公共事業的視角,中國人民大學2013年度決策咨詢及預研委託項目
3、農民政治認知與農村社會沖突的相關性研究,2007年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
4、「以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為主體構築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2008年北京市優秀人才培養資助項目
5、「我國農村基層灌溉管理體制變遷研究」,2007中國人民大學科學研究基金青年項目
6、鄉鎮公共服務的非營利構建,2003年國家博士後基金項目 1、個人專著《選舉事件與村莊政治》,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版
2、個人專著《鄉村關系視野中的村莊選舉》,西北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3、個人論文集《村委會選舉和村莊政治》,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年2月版
4、第一作者專著,《農村民間組織和中國農村發展》,社科文獻出版社2005年10月版
5、第三作者教材,《中國公共管理案例(第一輯)》,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獲「2006年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獎」
6、第二作者專著,《中國新農村建設報告》,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7、第二作者專著,《創新紀檢監察體制,遏制「一把手」腐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10月版本,聶輝華,仝志輝著
論文成果綜述:在期刊、學術集刊和學術書籍中發表論文100餘篇,其中代表性論文被CSSCI收錄,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復印資料全文轉載。部分論文被SSCIS收錄論文、CSSCI收錄論文、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優秀博碩士論文庫、Google學術搜索等多次引用,在相關研究學者中具有較大影響。 1、權利訴求中的實用道義意識——從理解農民選舉上訪信開始,4萬字。
《中國鄉村研究》第10輯(2013年12月)(英文版在RuralChina發表)
2、部門、資本下鄉與中國小農戶經濟的組織化道路——兼對專業合作社道路提出質疑,
《開放時代》2009年第4期,仝志輝、溫鐵軍
3、轉型抗爭:從社會轉型的視角理解近階段中國農民抗爭,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12年第4期,王瑜、仝志輝(通訊作者)
4、「選擇性回應」:網路條件下的政策參與——基於留言版型網路問政的個案研究
《公共行政評論》2013年第3期,張華、仝志輝(通訊作者)、劉俊卿
5、農民專業合作社「大農吃小農」邏輯的形成與延續,
《中國合作經濟》2010年第4期,仝志輝、樓棟
6、中國農民專業合作社多元發展格局的理論解釋——基於間接定價理論模型和相關案例的分析,《開放時代》2010年第12期,樓棟、仝志輝
7、部門分立體制下的涉農部門合作空間--以R市農村合作協會為例,
《中國鄉村研究》第六輯,2008年12月
8、村民自治30年,
《經濟研究參考》,2008年第12期
9、農村政治體制改革30年的回顧與前瞻,
《科學社會主義》2008年第6期
10、鄉鎮改革的「非帕累托改變」,
《中國農村觀察》2008年第3期
11、派性的性質和農村組織建設的資源,
《中國農村觀察》2007年第4期
12、我國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部門化」,
《山東社會科學》2007年第8期
13、農民國家觀念形成機制的求解—以江西遊村為個案,
《中國鄉村研究》第四輯,2006年7月
14、新農村建設中的「管理民主」和村民自治的完善之路,
《經濟與管理研究》,2006年3期
15、農民用水戶協會與農村發展,
《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5年第3期
16、鄉村政治研究諸問題——兼答應星對<選舉事件與村莊政治>的批評,
《社會學研究》2005年第3期
17、政治體制「形式化改革」的生成邏輯——湖北曉鎮「海推直選」個案研究》,
《戰略與管理》2003年第6期
18、村莊權力結構的三層分析——兼論選舉後村級權力的合法性,
《中國社會科學》2002年第1期,仝志輝、賀雪峰,
19、論村莊社會關聯——兼論村莊秩序的社會基礎,
《中國社會科學》2002年第3期,賀雪峰、仝志輝,
20、農民選舉參與中的精英動員,
《社會學研究》2002年第1期
21、村民自治與中國農村社會穩定,
《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2年第1期
22、《村民自治的研究格局》,
《政治學研究》2000年第3期
23、村落的二重化權力空間與權力的空間控制技術,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00年5期
24、《十八大以來反腐情況》,聶輝華、仝志輝,《改革內參》,2014年8月22日(總第1036期);
25、《關於反腐幾個有爭議的問題》,聶輝華、仝志輝,《改革內參》,2014年8月22日(總第1036期);
26、《限制權力是基礎》,聶輝華、仝志輝,《改革內參》,2014年8月22日(總第1036期);
27、《強化監督是關鍵》,聶輝華、仝志輝,《改革內參》,2014年8月22日(總第1036期);
28、《提高激勵是保障》,聶輝華、仝志輝,《改革內參》,2014年8月22日(總第1036期)。 1、構建服務農戶為主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仝志輝中國合作經濟2015-01-20
2、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對象選擇與構建策略仝志輝;侯宏偉改革2015-01-15
3、合作社開展信用合作的民主議事方法仝志輝農村工作通訊2015-05-27期刊
4、要繼承生態農業傳統仝志輝中國老區建設2015-07-01期刊
5、我國土地承包經營權信託的比較分析(上)仝志輝;陳淑龍農村工作通訊2015-07-31期刊
6、關於反腐幾個有爭議的問題聶輝華;仝志輝領導文萃2015-11-08期刊
7、農村可持續發展要寓於農村社區重建之中仝志輝中國非營利評論2015-07-31期刊
8、生態農業傳統繼承與中國糧食安全仝志輝中國鄉村發現2015-04-30期刊
9、治理「一把手」腐敗,核心在限權聶輝華;仝志輝國家治理2014-09-28
10、「三位一體」農民合作的目標和路徑仝志輝中國國情國力2014-02-15
11、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研究的肢解和進行整體性研究的可能仝志輝;樓棟農林經濟管理學報2014-04-20
12、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構建和地方綜合農協立法仝志輝農業部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14-04-15期刊
13、根治「一把手」腐敗扎牢制度籬笆聶輝華;仝志輝法治與社會2014-12-05
14、「一號文件」中的農金新意仝志輝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教授中國城鄉金融報2014-01-24
15、限權是遏制「一把手」腐敗的基礎聶輝華仝志輝學習時報2014-08-25報紙
16、集權與分層管理下的博弈:集體行動的博弈模型研究郭聖莉;仝志輝江蘇社會科學2013-10-15
17、農村精英對合作社非線性發展的影響機制研究——基於北京郊區四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案例分析楊龍;仝志輝;李萌探索2013-12-15
18、「選擇性回應」:網路條件下的政策參與——基於留言版型網路問政的個案研究張華;仝志輝;劉俊卿公共行政評論2013-06-15
19、征地留地制度改革與包容性城鎮化仝志輝農村.農業.農民(A版)2013-08-10
20、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增長之憂:急劇擴張致質量不足仝志輝農產品市場周刊2013-09-12
21、金融服務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空間廣闊仝志輝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教授中國城鄉金融報2013-03-20
22、急劇擴張運營堪憂仝志輝農資導報2013-09-27
23、從參與到選舉:扭曲的村民自治仝志輝理論參考2012-07-01
24、轉型抗爭:從社會轉型的視角理解近階段中國農民抗爭王瑜;仝志輝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2-15
25、高層出面與烏坎轉機:抗爭政治中的高層政府行為初探仝志輝中國非營利評論2012-12-31
26、以政治認知研究推動新農村建設仝志輝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10-12
27、如何更好理解和執行「土地出讓金」政策仝志輝中國水利報2011-12-15
28、「最難搞」的小崗村是如何搞定的——沈浩「扁平化管理」的啟示仝志輝同舟共進2010-02-01
29、貧困村村莊公益還需投入仝志輝中國報道2010-03-01
30、農民專業合作社「大農吃小農」邏輯的形成與延續仝志輝;樓棟中國合作經濟2010-04-20
31、關於村委會的立法爭論仝志輝南風窗2010-10-05
32、從參與到選舉:扭曲的村民自治仝志輝文化縱橫2010-08-01
33、中國農民專業合作社多元發展格局的理論解釋——基於間接定價理論模型和相關案例的分析樓棟;仝志輝開放時代2010-12-10
34、村民自治:本質是一種直接民主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仝志輝北京大學博士田飛龍南方周末2010-10-14
35、新時期的群眾路線亟須制度支持仝志輝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家村發展學院副教授中國改革報2010-01-18報紙
36、提升農民組織能力對接農田水利投資增長仝志輝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教授中國水利報2010-03-11報紙
37、村民自治權力架構亟需准確配置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教授仝志輝北京大學法學院博士生田飛龍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碩士生陳彥艾鐳人民代表報2010-09-28報紙
38、專業合作社發展中的小農困境仝志輝中國老區建設2009-02-01
39、深化農村改革的關鍵不是土地流轉而是發展農民合作仝志輝中國合作經濟2009-04-15
40、資本和部門下鄉與小農戶經濟的組織化道路——兼對專業合作社道路提出質疑仝志輝;溫鐵軍開放時代2009-04-10
41、城鄉鏈接與農民合作何慧麗;古學斌;仝志輝;劉老石;賀雪峰;田力為;潘毅;毛剛強;吳重慶;文佳筠;RichardSanders;LucaColombo;AdaCavazzani;陳雪;何海獅;黃小莉開放時代2009-09-10
42、農村政治體制改革三十年的回顧與前瞻仝志輝科學社會主義2008-12-20
43、中國鄉村研究三十年庄孔韶;趙旭東;賀雪峰;仝志輝;盧暉臨;林聚任;馮小雙;吳重慶;文軍;潘守永;劉翠霞開放時代2008-11-10
44、樹立全局思維,推進黨建和農村合作體系的結合仝志輝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08-05-06
45、草畜雙承包制度下牧民抗擊自然災害的能力減弱與合作經濟組織的減貧效應——哈日高畢嘎查調查仝志輝北方經濟2008-05-01
46、村民自治三十年仝志輝經濟研究參考2008-06-11
47、社會資本與社會組織運轉——以甘東用水協會為例陳雷;仝志輝公共管理學報2008-07-20
48、鄉鎮政府改革的「非帕雷托改變」——基於A鎮權力結構的分析仝志輝;蔡瑩娟中國農村觀察2008-05-30
49、30年農村改革、「大農吃小農」和國家的角色仝志輝湖湘三農論壇2008-10-31
50、村民自治三十年仝志輝學習時報2008-04-07
51、農村合作體系構建的綜合農協道路仝志輝學習時報2008-04-14
52、30年農村改革、「大農吃小農」和國家的角色仝志輝湖湘三農論壇2008-10-31
53、「公民社會」話語侵擾下農村民間組織研究定位的困境——以《關系與信任:中國鄉村民間組織實證研究》為例仝志輝中國非營利評論2007-12-15
54、、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部門化」亟待破解仝志輝紅旗文稿2007-08-25
55、論我國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部門化」仝志輝山東社會科學2007-07-05
56、我國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部門化」及其改革仝志輝理論視野2007-08-15
57、派性的性質與農村組織重建的資源——湖村、路村、嶺村三村比較仝志輝中國農村觀察2007-07-30
58、「後選舉時代」怎樣促成真正的村民自治仝志輝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9-15
59、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發育不良的根子在哪裡仝志輝中國鄉村發現2007-09-15
60、數字化企業物資管理系統的可視化研究仝志輝東北林業大學2007-04-01
61、統籌城鄉發展是新農村的根本之道仝志輝科學導報2007-01-10
62、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發育不良的根子在哪裡仝志輝中國鄉村發現2007-09-15
63、「公民社會」話語侵擾下農村民間組織研究定位的困境——以《關系與信任:中國鄉村民間組織實證研究》為例仝志輝中國非營利評論2007-12-15
64、新農村建設中管理民主與村民自治的完善之路仝志輝經濟與管理研究2006-05-06
65、「後選舉時代」的鄉村政治和鄉村政治研究仝志輝學習與實踐2006-05-20
66、農民用水戶協會與農村發展仝志輝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5-07-25
67、鄉村政治研究諸問題——對應星批評的回應和進一步思考仝志輝社會學研究2005-05-20
68、老窯頭村選舉的信號仝志輝中國改革(農村版)2004-03-01
69、富一方農民的啤酒原料協會王正明、仝志輝中國改革(農村版)2004-04-01
70、村民選舉權利救濟與村民自治的社會基礎建設仝志輝江蘇社會科學2004-07-20
71、四個民主,哪個重要仝志輝中國改革(農村版)2004-08-01
72、跨村公益誰來做仝志輝中國改革(農村版)2004-10-01
73、一個保障農民政治權利的重要文件仝志輝中國社會報2004-07-22
74、選舉後的村級民主化治理仝志輝學習時報2004-08-30
75、錯誤觀念阻礙婦女競選村官仝志輝鄉鎮論壇2003-05-05
76、政治體制「形式化改革」的生成邏輯——湖北曉鎮「海推直選」個案研究仝志輝戰略與管理2003-12-05
77、新鄉土中國研究隨筆(之二)仝志輝博覽群書2003-10-15
78、新鄉土中國研究隨筆(之四)仝志輝博覽群書2003-12-15
79、知識還是謀劃讀《公民授權與代議民主——人民代表直接選舉制度比較》仝志輝博覽群書2003-06-15
80、新鄉土中國研究隨筆(之一)仝志輝博覽群書2003-09-15
81、新鄉土中國研究隨筆(之三)仝志輝博覽群書2003-11-15
82、農民選舉參與中的精英動員仝志輝社會學研究2002-01-20
83、村莊權力結構的三層分析——兼論選舉後村級權力的合法性仝志輝;賀雪峰中國社會科學2002-01-10
84、論村莊社會關聯——兼論村莊秩序的社會基礎賀雪峰;仝志輝中國社會科學2002-05-10
85、二重化村落空間仝志輝開放時代2002-02-28
86、村民自治與農村社會穩定仝志輝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2-03-05
87、向超大規模現代社會轉型中的基層治理模式轉換——百年鄉村政治史背景中的農村基層民主仝志輝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12-30
88、精英系仝志輝浙江學刊2002-02-27
89、村治研究的共識與策略徐勇;吳毅;賀雪峰;仝志輝;董磊明浙江學刊2002-02-27
90、農村社會觀察(五則)徐勇;吳毅;孫龍;仝志輝;肖立輝浙江學刊2002-04-27
91、村莊選舉研究:眺望轉型期鄉土中國的窗口——中國農村村民委員會選舉問題綜述賀雪峰;吳毅;仝志輝江海學刊2001-02-28
92、精英動員與競爭性選舉仝志輝開放時代2001-09-23
93、農民負擔沉重的制度根源與改革之道仝志輝青海社會科學2001-05-30
94、懇談會:幹部與群眾平等對話仝志輝;劉治安鄉鎮論壇2001-02-15
95、村民自治強化了家族矛盾嗎?仝志輝鄉鎮論壇2001-08-15
96、企業家人力資源的開發重點蘭喜陽;仝志輝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01-01-20
97、農村社會穩定與鄉村制度改革仝志輝領導決策信息2001-01-17
98、村民自治:在實踐中完善仝志輝中國國情國力2001-09-07
99、村民自治的研究格局仝志輝政治學研究2000-09-30
100、民主如何進入鄉村社會賀雪峰;仝志輝社會科學研究2000-03-28
101、中國農村基層民主實踐的全面展示——《鄉村政治——中國村民自治的調查與思考》評介仝志輝荊門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0-08-10
102、依法治村的成功實踐——對許昌縣建立《村民自治章程》的調查仝志輝法學雜志1999-01-15
103、經濟貧困地區的村級治理──陝西省黃村、硬村調查仝志輝荊門職業技術學院學報1999-04-15
104、農村經濟體制改革與村民政治民主權利仝志輝攀登1999-04-15
105、試論反腐敗斗爭的復雜性李向成;仝志輝空軍政治學院學報1996-04-15期刊
106、政治體制改革中的政治穩定仝志輝社會主義研究1993-10-28 「Non-ParetoChange」inChina』sTop-DownReform:
:AnewGooseFlying?Konrad-Adenauer-Stiftung,Singapore,2008年10月
THECHINANONPROFITREVIEW
renceofCivilSociety:TheExampleofGuanxiandTrust:EmpiricalStudiesofChina,,2009年1期
RuralChina
:,2014年11期
THECHINANONPROFITREVIEW
ADefinition,Classification,,,2010年2期
8. 楊龍是誰
楊 龍
1940年2月生,貴州人,碩士,貴州師范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版1978年以來,權主要從事生態地植物學、植物分類學、環境生態學以及旅遊地理學等方面的教學與科學研究。參加和主持中國農業部、國家環保局及貴州省科委、水電部貴陽勘測設計院等單位委託的科研項目20餘項,聯名發表學術專著11部,獨立出版專著一部,完成科研成果報告8部,正式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其中的《梵凈山黔椆林的結構和動態》(發表於《植物生態學與地植物學叢刊》1983年第7卷第3期)一文,最先用回歸分析、數量分類和排序等數學方法對貴州的植物群落進行定量研究;《貴州植被的發展和演變》一文被有關學者引用,因此該論文於1994年被收錄入國際權威檢索刊物SCIEnCE CITATION INDEX中。主持和參加的科研項目及科研成果,有11項榮獲國家環保局、農業部及貴州省人民政府頒發的科技進步獎;曾榮獲中國地理學會科普積極分子獎,獲貴州師范大學「三育人」先進個人榮譽獎以及中國國際名人院評審委員會等單位聯合頒發的「世界文化名人成就獎」;獲省政府特殊津貼。
9. 本人孩核大二請問可否上基地班什麼時候上
別聽上面兩位扯,本人是蘭大的。
基地班就是國家基礎人才培養基地,好處是保研率至少50%,保送的全是北大、清華、中科院和本校。隆基班是學校自設的人才培養基地,保研率至少30%,每年招60人,分數學、物理兩個大的方向。隆基是本校著名校長江隆基命名的。
基地班只有大三時才淘汰,每個班最後兩名無條件出局,掛科等也淘汰了。如果淘汰就進入普通班,沒有再進去的機會。
蘭大是985名校,全校保研率超過20%,不是普通重點大學可比的。
核物理基地班肯定會繼續招人。蘭大是四大核物理名校(另外是北大、清華、中科大)
下面是2010年保送到北大的物理院(包括先進科學研究院)所有學生名單,數數看蘭大有多少,你就知道蘭大的能量了(保送中科院的更多)
凝聚態物理 碩士 錢炳建 蘭州大學 微電子學
理論物理 直博 董銳鋒 南開大學 物理學
理論物理 直博 高飛 西安交通大學 應用物理
理論物理 直博 黃發朋 蘭州大學 理論物理
理論物理 直博 姜徐江 廈門大學 物理學
理論物理 直博 李靖陽 北京大學 物理學
理論物理 直博 劉天博 北京大學 物理學
理論物理 直博 劉永富 蘭州大學 物理學
理論物理 直博 龍江 北京大學 物理
理論物理 直博 桑勝景 南開大學 物理學
理論物理 直博 邵立晶 北京大學 物理學
理論物理 直博 石猛 華中師范大學 物理學基地
理論物理 直博 許鐳 北京師范大學 物理學
理論物理 直博 張銳 北京理工大學 應用物理
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 直博 卜文庭 北京大學 物理系
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 直博 陳啟博 西南大學 物理學
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 直博 陳忠靖 北京大學 物理
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 直博 何熊宏 蘭州大學 原子核物理
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 直博 劉紅娜 蘭州大學 原子核物理
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 直博 劉帥 北京大學 物理
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 直博 孫君傑 吉林大學 物理學
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 直博 孫葉磊 蘭州大學 原子核物理
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 直博 田正陽 北京大學 物理
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 直博 於海旺 北京大學 高能物理
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 直博 張春莉 北京大學 物理
等離子體物理 直博 紀曉飛 大連理工大學 應用物理
等離子體物理 直博 賈青 北京大學 物理學
等離子體物理 直博 王歡 武漢大學 物理學類
等離子體物理 直博 吳棟 山東師范大學 物理學
等離子體物理 直博 席鵬偉 北京大學 物理學
等離子體物理 直博 楊政權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等離子體物理
等離子體物理 直博 趙登 吉林大學 物理學
凝聚態物理 直博 安煒 北京師范大學 物理學
凝聚態物理 直博 陳靜靜 西安交通大學 應用物理
凝聚態物理 直博 高智威 同濟大學 應用物理學
凝聚態物理 直博 康顯階 華中師范大學 物理學
凝聚態物理 直博 孟傑 四川大學 應用物理學
凝聚態物理 直博 秦來香 青島大學 物理學
凝聚態物理 直博 王嘉銘 中山大學 材料物理
凝聚態物理 直博 王維 天津大學 應用物理學
凝聚態物理 直博 王哲 北京大學 物理
凝聚態物理 直博 魏建中 武漢大學 物理學基地班
凝聚態物理 直博 張辰 北京大學 純粹物理
凝聚態物理 直博 張懷 北京大學 物理專業
凝聚態物理 直博 張姍 南京大學 微電子學
凝聚態物理 直博 趙弇斐 華中師范大學 物理學基地
凝聚態物理 直博 朱起忠 山東大學 光信息科學與技術
光學 直博 丁一 北京大學 物理學
光學 直博 胡闖 北京大學 物理專業
光學 直博 姜維超 西安交通大學 光信息科學與技術
光學 直博 黎敏 哈爾濱工業大學 光信息科學與技術
光學 直博 劉永椿 北京交通大學 光信息科學與技術
光學 直博 馬聖博 北京大學 物理
光學 直博 馬英壯 同濟大學 光信息科學與技術
光學 直博 任金麗 青島大學 光信息科學與技術
光學 直博 吳聰 中山大學 光信息科學與技術系
天體物理 直博 代實 北京大學 物理
天體物理 直博 李彪 華中師范大學 物理基地
天體物理 直博 李程遠 華中師范大學 物理學基地班
天體物理 直博 劉倍貝 廈門大學 物理學
天體物理 直博 劉項琨 西南大學 物理學
天體物理 直博 向茂盛 北京師范大學 天文學
天體物理 直博 張從堯 北京大學 物理
天體物理 直博 鄭曉晨 華中師范大學 物理學基地班
氣象學 直博 杜宇 北京師范大學 物理學
氣象學 直博 黃穎 西南大學 物理學
氣象學 直博 李慶雷 吉林大學 應用物理學
氣象學 直博 王磊 中國海洋大學 大氣科學
氣象學 直博 王玉瑋 中山大學 大氣科學
氣象學 直博 吳瓊 西北大學 應用物理學
氣象學 直博 張雲濟 北京大學 大氣科學專業
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 直博 胡慧琴 華中師范大學 物理學
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 直博 李喆 北京師范大學 材料物理
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 直博 劉宏劍 北京大學 大氣科學系
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 直博 葉鑫欣 中國海洋大學 大氣科學
核技術及應用 直博 范陽 北京大學 物理
核技術及應用 直博 賀健健 北京理工大學 應用物理專業
核技術及應用 直博 李煥傑 大連理工大學 光信息科學與技術
核技術及應用 直博 馬亞軍 武漢大學 物理學類
核技術及應用 直博 王冊明 蘭州大學 原子核物理
核技術及應用 直博 王宏偉 蘭州大學 核科學與技術基地(原子核物理方向)
核技術及應用 直博 溫曉東 蘭州大學 原子核物理
核技術及應用 直博 夏文龍 蘭州大學 原子核物理
核技術及應用 直博 周奎 北京大學 物理學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直博 戴丁 武漢大學 統計學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直博 王藝舒 山東大學 數學與應用數學
凝聚態物理 直博 李嘉明 蘭州大學 微電子學
凝聚態物理 直博 劉傳普 四川大學 應用物理
凝聚態物理 直博 平現鳳 山東大學 物理學
凝聚態物理 直博 屈賀如歌 天津大學 應用物理學
凝聚態物理 直博 王欣 中山大學 物理學
物理化學 直博 戴紫薇 北京大學 科學與工程計算
物理化學 直博 高東亮 山東大學 化學
物理化學 直博 戈志芸 南京大學 生化
物理化學 直博 吳娟霞 蘭州大學 物理學
物理化學 直博 趙樹利 蘭州大學 物理學基地班
物理化學 直博 周喻 四川大學 材料化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直博 楊薇 南開大學 化學
力學(生物力學與醫學工程) 直博 陳斌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力學(生物力學與醫學工程) 直博 陳雪 天津醫科大學 生物醫學工程
力學(生物力學與醫學工程) 直博 姜雲峰 電子科技大學 生物醫學工程
力學(生物力學與醫學工程) 直博 李明 華東理工大學 應用化學(材料化學)
力學(生物力學與醫學工程) 直博 李秋鴻 四川大學 生物工程
力學(生物力學與醫學工程) 直博 楊龍澍 吉林大學 理論與應用力學
力學(生物力學與醫學工程) 直博 於晶 北京師范大學 材料物理
力學(生物力學與醫學工程) 直博 甄珍 中南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
力學(生物力學與醫學工程) 直博 周俊鴻 貴州大學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物理電子學 直博 王穎 北京交通大學 光信息科學與技術
物理電子學 直博 向安 湖南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物理)
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 直博 呂宏鳴 電子科技大學 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