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業大學李環教授
A. 南京工業大學建築系
南京大學建築學院的前身是南京建築工程學院建築系,創立於1985年5月。
年,南京化工大學與南京建築工程學院合並組建南京工業大學,建築系更名為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2010年8月,學校根據發展規劃和戰略布局需要,對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進行調整,成立建築學院。
學院現有建築學、城市規劃兩個5年制本科專業,以及藝術設計(環境藝術方向)4年制本科專業,擁有建築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含建築歷史與理論、建築設計及其理論、城市規劃與設計和建築技術科學四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每年招收本科生180人左右,碩士生約70人;目前,全日制在校生約1300人。
建築學專業創辦於1985年9月,當時從工民建專業和城鎮建設專業中遴選的一批學生成為首批建築學專業學生。1986年9月,建築學專業正式對外招生。1994年9月,建築學專業學制由4年改為5年。1999年,新增藝術設計專業(4年制本科)。2001年,新增城市規劃專業(5年制本科)。
2000年,獲得「建築設計及其理論」二級學科碩士點;2006年,獲得「建築歷史與理論」、「城市規劃與設計」二級學科碩士點。2010年獲得「建築學」一級學科碩士點。
2002年,建築學專業首次通過全國高等學校建築學專業本科教育評估,獲得建築學學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建築學專業成為江蘇省高校特色專業。2009年,城市規劃專業首次通過全國高等學校城市規劃專業本科教育評估。2010年,城市規劃專業成為江蘇省高校特色專業建設點。
學院設有三個系、六個教研室、六個實驗室、六個研究所、一個房屋質量研究與評價中心和一個院屬圖書資料室。
學院現有教職工75人。其中,教師64人,行政教輔人員11人。教師中有教授9人,副教授11人,博士後2人,博士6人,在讀博士7人,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人24人(含外聘導師5人),國家一級注冊建築師、注冊結構師和注冊規劃師17人,外聘客座教授和兼職教授17人。
學院一貫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不斷進行教學改革,穩步提高教學質量。廣大教師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和科技服務活動。近年來,教師發表專業和教學研究論文200餘篇,編寫教材10餘種,出版學術專著50餘部,承擔省部級科研項目20餘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參加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3項,參加國家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2項,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1項,承擔工程設計項目100餘項,10多個項目獲國際國內設計競賽一等獎。在多年科研基礎上,逐步形成了古建築與歷史性地段的保護與發展、綠色建築設計與評估、文化教育建築規劃與設計、住區規劃與居住建築設計、城市設計、生態城市規劃與設計、小城鎮規劃與建設、建築節能與安全、景觀與環境藝術設計等穩定的研究方向。
學院積極開展多方位的國內、國際交流。近年來,學院與德國慕尼黑應用科學大學、德國萊比錫應用科技大學、荷蘭阿旺斯科技大學、英國謝菲爾德哈勒姆大學、丹麥哥本哈根工業學院、日本名古屋產業大學、台灣朝陽科技大學等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
B. 南京工業大學時均教授介紹
時鈞(1912.12.13—2005.9.1),出生於江蘇常熟。南京工業大學教授,化學工程學家、教育家。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2001年2月16日下午,在90歲高齡時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2005年9月1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南京逝世,享年93歲。2009年9月光榮當選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江蘇人物。
時鈞於1912年12月13日出生於江蘇省常熟縣莫城鎮一個讀書人家。父親應試未中,寄希望於子女,要求子女認真讀書,成為有學識的人。1917年,時鈞入本鄉小學讀書,1924年小學畢業,跳級考進孝友中學初中二年級。1926年,時鈞初中畢業後隨其大哥去蘇州讀高中,大哥在蘇州工業專科學校,時鈞入該校附中。1927年,蘇州工業專科學校並入中央大學,其附中並入蘇州中學高中部,分文理兩班,時鈞在理科班。時鈞也愛好文學,曾被《吳縣日報》聘為業余編輯。1929年高中畢業,被保送入東吳大學。1930年改考清華大學和中央大學,同時被兩校錄取,時鈞選擇了清華大學化學系。在清華4年,所學課程除兩門之外,均為「優」或「優+」,曾榮獲「裴克」獎學金。1934年大學畢業,隨即報考清華第二屆公費留學生,被錄取。發榜時規定學習造紙工程,先在國內實習1年,後由導師指定進美國當時惟一設有造紙專業的緬因大學深造。1935年8月赴美,在緬因大學攻讀兩學期,於1936年5月獲造紙專業工學碩士學位,碩士論文《關於機械木漿的篩分和性能的關系》,由導師分成兩篇論文發表在美國的造紙專業雜志上。隨又赴麻省理工學院專攻化學工程。
60多年來,他在化工高等教育辛勤耕耘,桃李滿天下,他的學生有不少是蜚聲中外的科學家,兩院院士就有14位。時鈞先生是我國水泥專業、化學工程專業的創導者和開拓者,對吸收、乾燥技術、膜分離技術和化工熱力學等方面的研究有重要貢獻,先後獲得了「全國化工有重大貢獻的優秀專家」稱號、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和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998年,他又主持完成了《化學工程手冊》新版以及《大網路全書》化工卷的編撰工作。
他曾是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議組第一屆成員,中國石化總公司技術經濟顧問委員會第一、二屆委員,《化工學報》副主編。
C. 南京工業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找導師!急!
找副教授,年紀在40歲±3歲的。或者是36±3歲的教授,這樣的人想出成績,對學生負責的。其他人多數是混日子的。
D. 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的師資力量
學院有一支老中青結合、學歷層次較高、專業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其中具有教授、副教授職稱的占教師總數的半數以上。現有在校本科生3300多人,在校生規模為全校之最。
E. 南京工業大學g點分是如何評定
南京工業大學績點分兒是如何評定的?南京工業大學績點分。是按照每一科裡面的均分。去最高分兒,然後見了一起。
F. 南京工業大學土木專業有哪些比較好的研究生導師啊
這個工大土木院網站上都有各自的研究方向,具體你可以查閱。
我就是結構的,看回你想要怎樣的學習答生活了,大導師忙沒時間管你,只能給你大方向的指導,具體的路得自己走,不過老師名氣大了對找工作可能會有幫助,名氣小的老師對你的學習生活等各方面可能照顧的更加全面些,很多事不用自己一點一點摸索,比如說找與你課題相關的文獻,他會給你針對性的指導。
現在我院最權威的導師非劉偉慶莫屬了,土木院首席教授,博導。周叮是特聘教授,博導。等等吧,有8位博導,希望能夠幫到你
G. 南京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的師資隊伍
學院目來前在校本科生源1987名,研究生302名。學院教職工89人,其中正教授21人;有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人、江蘇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1人、省部優秀教育工作者2人、江蘇省「333」人才工程人選3人、江蘇省「六大」高峰人才4人、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和優秀青年骨幹教師8人,形成了老中青相結合、學歷層次較高、學緣結構和知識結構較為合理的師資隊伍。
H. 昨晚南京工業大學老師自殺
聽說是材料學院的韓建德副教授在實驗室上吊自殺
I. 南京工業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概況,負責人是誰啊
主任委員華東理工大學袁渭康院士、教授 ;副主任、委員有清華大學費維楊 院士、教授、南京工業大學陸小華教授
J. 南京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々長是誰
南京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沈曉冬,男,1964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版、國家「973」計劃權項目首席科學家。兼任南京硅酸鹽學會理事長、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總院兼職教授、濟南大學客座教授、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粉煤灰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無機及其復合新材料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江蘇省非金屬基功能復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