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中山大學醫學院黃曦教授

中山大學醫學院黃曦教授

發布時間: 2021-02-25 17:09:58

A. 中國第一首軍校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 簡稱保定軍校)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規陸軍軍校,位於河北保定市區東風東路,前身為清朝北洋速成武備學堂、北洋陸軍的陸軍速成學堂,陸軍軍官學堂。1912年至1923年期間,保定軍校辦過九期,畢業生有6000餘人,當中不少人後來成為黃埔軍校教官。在國民黨及共產黨內都有保定學生。若然從北洋軍學堂算起,保定訓練了接近一萬名軍官,當中超過一千六百人獲得將軍的銜頭。
保定軍校主要功能為訓練初級軍官。學習期為兩年,分步、騎兵、炮、工、輜重五科,學制章程參照日本士官學校,教官亦以日本士官學校畢業者居多。保定軍校先後任職共八位校長,其中第二任校長為民國最著名的軍事家蔣方震(字:百里)。
軍校歷史
· 1901年11月 李鴻章病逝,袁世凱到保定接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小站的練兵教員跟據《辛丑條約》不準駐扎天津附近,於是亦移至保定。
· 1902年5月 於保定開辦「北洋行營將弁學堂」。
· 1903年2月 袁世凱奏請開辦陸軍小學堂、中學堂、大學堂,進行正規軍事教育訓練。之後於保定建成」北洋陸軍速成武備學堂」,即為保定軍校前身。
· 1906年 分別在保定校址開辦:北洋陸軍部陸軍速成學堂、陸軍軍官學堂、陸軍預備大學堂。
· 1912年 袁世凱任中華民國總統後,把陸軍預備大學堂搬至北京,並更名為陸軍大學。10月,於保定原址開辦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 1920年暑假 駐扎在軍校的軍人因未得薪餉發生嘩變,搶劫軍校,之後校舍被放火燒毀。
· 1923年8月 保定軍校停辦 。
曾就讀保定的名將(包括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及其前身):熊秉琦、吳佩孚、齊燮元、孫岳、李景林、王都慶、孫傳芳、王承斌、蔣介石、張群、楊傑、陳調元、李濟深、商震、季方、葉挺、趙博生、董振堂、邊章五、季振同、張克俠、鄧演達、蔣光鼐、陳銘樞、熊式輝、陳寶倉、黃紹竑、黃琪翔、張治中、傅作義、何基灃、余漢謀、劉文輝、陶峙岳、唐生智、李樹春、楊愛源、李品仙、郝夢齡、喬明禮、羅卓英、周至柔、秦德純、顧祝同、陳誠、白崇禧、錢大鈞、劉峙、上官雲相、薛岳、陶鈞、胡宗鐸……
大事記
● 1993年保定軍校遺址被公布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同年6月成立了保定軍校紀念館籌建處;
● 1995年又在軍校遺址上建成了仿原軍校建築風格的紀念館第一期工程;
● 2002年,擴建為12畝,修復了檢閱台;
● 2002年9月,投資1.4億元建成了華北最大的保定軍校廣場對外開放;
●2003年10月保定軍校紀念館正式開館;
● 2006年5月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舊址(1912~1923年),被國務院批准成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習稱 「 保定軍校 」)前身為清朝北洋陸軍的陸軍速成學堂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所正規化高等軍事學府。1912年至1923年期間,保定軍校辦過九期,畢業生有6000餘人,當中不少人後來成為黃埔軍校教官。在國民黨及共產黨內都有保定學生。若然從北洋軍學堂算起,保定訓練了接近一萬名軍官,當中超過一千六百人獲得將軍的銜頭。造就了大批軍事人材,在我國近代史上有不可忽視的地位。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位於保定舊城東北5華里,總面積約一千五百餘畝。東西長兩公里多 , 南越今東風東路,北跨今五四東路兩側,南北長一公里有餘。是我國近代史上一所規模較大的正規化高等軍事學府。
這里原是一座擁有廟產千畝,殿宇百間的關帝廟,後改為兵營,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 年)遭八國聯軍焚毀。建軍校時,利用原廟產並徵用鄰近土地而建起。全校分校本部、分校(包括小教場)、大操場和靶場四部分。校本部居中心,佔地一百八十餘畝。其建築格局系仿日本士官學校建成,為一片氣象森嚴的磚瓦結構的建築群。四面有高大的圍牆,牆外有河環護,河兩岸古柳成行。軍校大門在南側,隔河有高大的照壁與之相對。門樓高大,面闊三間,氣勢之雄偉可與直隸總督府大門相比。朱漆大門飾以銅釘銅環,門楣上懸掛著書有 「陸軍軍官學校 」六個大字的橫匾。門前有石砌的高台階,階前的南路直通河岸。南路兩旁有石獅一對,高丈許。河上架一平板橋,以通大操場。校本部分南北兩院。北院是生活區。南院是軍校的中樞和教學區,又分東、中、西、三院。東、西院為教室與學生宿舍,各有十排帶長廊的青磚瓦舍,布局對稱,各排房舍之間有走廊相通,每兩排組成一個獨立的院落,院牆開月形門,每院住約一連學生,俗稱一連道子。中院有校部辦公室和尚武堂。高大的尚武堂坐北朝南,四周環以石欄,雕梁畫棟,氣勢宏偉。廳門兩側有副楹聯,上書:「尚父陰符, 武侯韜略,簡練揣摩成一廳;報國有志,束發從戎,莘莘學子濟斯望。」 堂前有長廊直達校門。尚武堂北面是個大空院。院內有兩棵並立的五丈多高的古楊,二木間懸一銅鍾。因官長常在這里訓話和發布命令,因此,這里被視為全校之中樞。校本部的東側是分校,佔地九十二 畝。靶場在分校之北,佔地三百三十餘畝。大操場成 「[「形,由北、西、南三面拱衛校本部,佔地八百八十餘畝,以西面之面積最大。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創建於清光緒二十八年 ( 公元 1902 年),停辦於民國十二年(公元 1923 年)。光緒二十六年 ( 公元 1900 年)八國聯軍侵入中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駐天津小站的練兵機構——武備學堂,被迫遷到保定。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凱在保定東關外創練常備軍(新軍)並設軍政司 ( 旋改督練公所 ),下設兵備、參謀、教練三處,分別由劉永慶、段祺瑞、馮國璋任總辦。經袁世凱奏准,在保定東關外創辦北洋陸軍將弁學堂,由馮國璋任總辦(即校長),光緒三十二年 ( 公元 1906 年),改由段祺瑞接任。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北洋陸軍將弁學堂改名為北洋陸軍武備學堂,又改稱北洋通國陸軍學堂、陸軍隨營學堂 。光緒三十三年(公無1907 年)更名陸軍大學堂(簡稱陸大)。民國改元後(公元 1912 年),改為陸軍軍官學校。與將弁學堂開辦的同時,在保定軍校的南面創辦北洋陸軍協和學堂,後改名陸軍速成學堂(現省精神病院至市結核病防治院一帶 ), 廢後改為兵營。人們習慣把這兩所軍校統稱 「保定軍校 」。
保定軍校重視基礎教育。清末 , 各省有一所陸軍小學(當時直隸省的陸軍小學設在定興縣姚村 ),其學生來源主要由各地駐防旗人子弟中選送,其次由每縣的高等小學中選送一名體質與學業兼優的漢族學生,他們的年齡在十四、五歲間,都享受公費待遇。陸軍小學畢業後,其優秀者升入陸軍中學。當時全國有四所陸軍中學,第一陸軍中學在北京清河鎮,第二陸軍中學在南京,第三陸軍中學在武昌,第四陸軍中學在西安。陸軍中學畢業後,編成「 入伍生隊 」, 先在保定軍校的分校過半年軍隊生活,經過嚴格的訓練之後,加以考核,合格者才能升入陸軍軍官學校。因此,軍校學生的素質較為齊整。
公元1912 年民國成立,各省陸軍小學停止招生。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重新開學,將這一年進校的學生定為保定軍校第一期。民國四年(公元 1915 年), 四所陸軍中學合並為兩所陸軍軍官預備學校(一所在北京清河鎮,一所在湖北武昌) 。民國六年(公元 1917 年), 最後進入陸軍小學的一屆學生已升了學,陸軍軍官預備學校即無新生來源。是年暑假,清河第一預備學校在普通中學(四年制) 二年級以上的學生中招收一批新學員,均經嚴格的考試後擇優錄取。民國七年(公元1918 年)春,由原陸軍小學升入保定軍校的學生已全部畢業,陸軍部改變招生制度。保定軍校直接由普通中學畢業生中招考了一批學員。先將這批學生送到各師下連隊當兵九個月,期滿後審核合格,才編入軍校學習,這是保定軍校第八期學生。陸軍預備軍官學校於民國六年及公元1917年招收的那一批學生,於民國十年(公元 1921 年)升入保定軍校,這是第九期學生,也是最後一期學生。
保定軍校主要功能為訓練初級軍官。學習期為兩年,分步、騎兵、炮、工、輜重五科,保定軍校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是參照德國與日本的軍事教育,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制訂而成的,逐步擺脫了天津小站練兵的一套舊法。學制章程參照日本士官學校,教官亦以日本士官學校畢業者居多。第一任正式校長為蔣百里。
民國成立後,各省為培養地方勢力,先後建立 「講武堂 」 。各師為擴充軍事實力,也成立「學兵隊」 。但是 , 只有保定軍校才是設備完善、訓練嚴格的一所軍事學校。
教宮和科隊長也多聘留德、留日的學生及陸軍大學和本校的優秀畢業生擔任。歷來按兵科編隊,分別進行教育訓練。隊長為少校級,擔任生活管理和本兵科的術科教練,軍事教程由中校教官擔任;技術課為劈刺、體 操、武術等, 由技術教官(一般是上尉) 擔任,另有技術助教輔助技術訓練。至第八期,對學生編隊做了一次改革,各兵種混合編隊,一般的軍事課和生活管理均在混合隊(專科訓練除外),隊長提為中校級,伙食也改為連隊辦理。
騎兵和輜重科由騎兵科隊長兼管,減少了兵種負責人,軍事教官由中校降為少校。
課堂教育,每天至少有半天時間教授課程,除有關軍事的戰術、兵器、測繪、築壘及典範令外,並增加理化、數學、歷史、地理等,每節課為一個半小時。典範令小冊子是教練各項軍事動作的准繩。普通知識和外語是輔助教育,聘文職教員擔任,以充實學生的軍事知識, 為逐步全面學習各種軍事演習准備條件。術科訓練,先在操場進行各種制式教練,再到各教練場演習。野外演習,先由簡入繁,再逐步進入全面聯合演習。實彈射擊有打靶場,乘馬訓練有馬場,炮兵訓練有炮場,工兵有土木工作業場、架橋作業場,爆破演習則選擇不致造成危害的場所。輔助術科如體操、劈刺、武術等,都有專業教官,在大院進行。器械操在校後門外的器械操場進行。這些訓練每課多為一小時,正式出操訓練一般兩小時,野外演習至少用半天的時間,科目復雜且遠離學校時,則增加到一至數日。大演習還攜帶帳篷、炊具,在演習地組織生活。
保定軍校曾出現過兩次較大的騷動,嚴重的影響了教學質量。第一次是民國五年(公元 1916 年), 袁世凱稱帝失敗,作為恢復帝制爪牙的模範團被解散後,插入軍校第六期學習。因該團積怨甚多,引起在校第五期學員的反對,造成雙方武鬥。開始以拳頭、磚頭、木棍對打,後又動了刀槍,以致造成傷亡。校方雖竭力威懾,卻無濟於事。後來,北京政府派陸軍部上將蔭昌來保定,壓服雙方,才平息了沖突。
第二次是在民國九年(公元1920 年)夏 , 直皖戰爭爆發,皖軍前敵總指揮曲同豐(原軍校校長)在松林店被俘,皖軍十五師向直軍投降。正值放暑假時,軍校作為臨時收容營房。因十五師已欠軍餉數月,引起下級軍官的不滿,發生兵變,將軍校洗劫一空,並放火燒房,軍校只好停辦。
軍校第八期學生為爭取早日開學,組織了復校同學會,呼籲於權貴之間。工兵科學生張照光,身穿軍校外出的軍官服,在北京大街上拉著洋車攬客。報館立即發表這一新聞,標題是 「軍官學生拉洋車」。北京各報遍登這條消息,並大肆渲染。還發表張照光對記者的談話和張的自述,做為頭版頭條新聞刊登。張自述大意是:我在保定軍官學校讀書,志在報國, 因軍校遭兵劫破壞,無處棲身,來到北京,生活無著,隨身行裝典當一空,僅留一身軍衣不忍舍棄,為維持生計,只好拉車渡日,自食其力,於公於私,光明正大,暫忍困難,等待開學,倘軍校不開學,我還是繼續拉車。這一行動也是對北京軍閥政府的莫大譏諷。在各方面的奔走呼籲下,才於民國十年十月(公元 1921 年)開學。第九期學員 ( 即 1917 年預備軍校最後招的一批學生)亦同時入校。此時已有部分教官離校,另謀生計,又遇校長易人, 拖欠教職員數月的薪金,引起索薪風潮,弄得教員不安心任教。第八、第九兩期學生勉強畢業。
保定軍校盡管在末期出現了一些問題,但是總的說來學習質量還是高的,全國公認它是軍事教育的正統。它以自身較好的軍事素質,在軍事教育和參謀業務等方面受到各省軍事當局的重視,自成一個軍事學術系統。孫中山先生創辦黃埔軍校時,也以保定軍校畢業生為軍事教育骨幹。自辛亥革命至「七•七 」 事變,保定軍校畢業生擔任高級指揮官的已佔很大比重。盡管蔣介石獨裁時代極力培植自己的體系一一黃埔系,但保定軍校畢業生的學歷仍然是擔任軍事教育最可靠的保證。保定軍校自建立之日起,即標榜「軍人以保家衛國 , 服從命令為天職」,「軍人不問政治為高尚 」,形成保定軍校學生一種職業軍人的特點。
保定軍校之所以中外聞名,與人才輩出及對中國近代史影響之大分不開。僅民國改元後十一年的畢業生,即達 6553 人。其 中不少畢業生成為中國近代革命史上的知名人物,為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立下了不朽的功勛。如葉挺同志是我黨著名的軍事將領,在北伐戰爭中他率領的「鐵軍」使敵人聞風喪膽,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軍長。趙博生、董振堂烈士,是寧都起義的著名領導人,趙博生同志曾任紅五軍團副總指揮兼參謀長,董振堂同志任紅五軍團長,先後為革命事業光榮犧牲。地下黨員、原國民黨第三十三集團軍副司令長官張克俠和何基豐同志,在淮海戰役的緊要關頭,分別率領五十九軍和七十七軍火線起義,為順利地取得淮海戰役的勝利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還有何柱國、王長江等同志,也都為革命事業做出了貢獻。
該校的畢業生中也有不少人成為民主革命的骨幹,如李濟琛先生,在軍校參加了辛亥革命活動,為阻止清軍南下攻打起義軍,曾冒險去炸漕河鐵橋,解放後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季方同志在辛亥革命中曾任北伐軍敢死隊排長,又投入討袁戰爭,解放後,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政協第六屆副主席。駐武漢第四鎮統制張廷輔將軍 (光緒廿八年及公元1902 年入保定將弁學堂 ),辛亥革命時率兩營軍隊攻克總督府,後被暗殺;國民三軍軍長兼北京警備副司令孫岳先生,在保定軍校上學時加入同盟會,以他的宅第(在火神廟銜,今幸福街) 為軍校同盟會的秘密集會點 ,民國十三年十月及公元1924 年與馮玉祥將軍合作發動北京兵變,逮捕並囚禁了北洋軍閥政府總統曹錕,促進了中國歷史的進程。他率領的國民三軍進駐保定後,釋放了被曹錕、吳佩孚囚禁的京漢鐵路總工會委員史文彬同志、長辛店分會幹部陳歷茂、保定分會會長何立泉和副會長白月岳等參加 「 二.七 」大罷工的黨和工會的負責幹部; 何遂先生在軍校加入同盟會, 後任北洋第六鎮統制 (師長)吳祿貞的參謀,積極協助推翻清朝帝制並參與在保定建立燕晉聯軍大總督府的革命行動。解放後任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委員會委員。此外,鄧演達、耿毅、劉越西、陳銘樞、吳藝五、劉汝賢、周季展、李競容、周思誠、商震、王法勤、黃曦、沈濤、王紫齋、劉建藩、倪德勛、張文、童保暄、張璧、瓮巨卿、安溯顏、劉耀奎、錢鼎和陸軍速成學堂的方聲濤、呂公望、林知淵等 , 都曾投身於辛亥革命和討袁戰爭。還有不少人經過曲折的道路後,又投身於革命陣營,如張治中、傅作義、陶峙岳、楚溪春、劉文輝等。當然,保定軍校也有不少學生成為北洋軍閥和國民黨反革命陣營的高級軍政首要人物,如陸軍速成學堂畢業的學生蔣介石、張群(國民黨政府行政院長) 。軍官學校畢業的白崇禧(國民政府國防部長)、陳誠 (國民政府參謀總長)、李樹春(國民政府參謀本部參謀次長)、秦德純(國民黨政府國防次長),還有熊式輝、顧祝同、劉峙、薛岳、羅卓英、馬法五、周至柔等國民黨高級將領。
保定軍校停辦後,曹錕在漕河辦的講武堂移此。曹錕倒台後,該講武堂停辦,先後成為直系、奉系、國民黨等軍隊的兵營,每換一次防,校舍便遭一次破壞。 民國廿六年及1937 年「七•七」事變後,這里成了日本侵略軍在保定的重要基地。 民國三十四年及1945 年日本投降後,校舍被拆毀。保定解放後,改建為農場,又改為畜牧場。盡管保定軍校已成為歷史的遺跡 , 但是它的影響和事跡卻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頁。

B. 珠江學者的包含成員

序號來 學 校 珠江學者特聘教授 設崗學科源 1 中山大學 黃曦 病原生物學 2 孫曉明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3 魯統部 無機化學 4 陳少明 中國哲學 5 周大鳴 人類學 6 李新春 工商管理 7 曾進勝 神經病學 8 暨南大學 程國賦 文藝學 9 蘇冬蔚 金融學 10 華南農業大學 廖紅 植物營養學 11 鄧詣群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12 南方醫科大學 陳曉光 軍事預防醫學 13 車小燕 臨床檢驗診斷學 14 廣州中醫葯大學 羅頌平 中醫婦科學 15 廣東工業大學 黃國全 機械電子工程 16 廣州大學 樊軍輝 天體物理 17廣東海洋大學張書文物理海洋學

C. 廣州畫院的廣州畫院

廣州畫院獲得過全國性美展金獎、銀獎、銅獎、優秀獎70多件,獲得省級美展金銀銅、優秀獎120多件,在「第十一屆全國美展」評選中,廣州畫院共有25件作品入選,其中畫家李節平獲得了含金量最高,也是份量最重的獎項油畫金獎。同時,在文化部部署組織的國家文化建設重點工程——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100幅作品的徵集中,我省共有4件作品入選,其中廣州畫院佔了兩件,它們分別為張紹城的《淞滬抗戰》、方瑞的《洋務運動——留美幼童》。
自成立以來,廣州畫院共出版畫集8套,30多位畫家出版個人畫冊100多本,理論專著5本,在各大報刊雜志發表論文300多篇。廣州畫院已擁有一大批在省級全國有較大影響、知名度較高的畫家。
廣州文化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重要發展機遇,作為美術創作專業機構,廣州畫院清楚地意識到:自身在廣州文化建設中的重要責任和使命,決心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不斷增創文化發展新優勢,要通過創新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充分調動廣大畫家的工作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的創作熱情,不斷創作出體現時代氣息、體現文化大都市特色、弘揚時代精神的精品力作,使之流芳永傳,同時營造吸引人才、有利於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有利於文化事業繁榮發展的文化環境和氛圍,使得畫院更上一層樓,向著全國一流畫院的方向發展,真正成為廣州人引以為傲的文化名片。
第一屆院長劉侖,副院長黃志堅;第二屆院長劉侖,副院長周樹橋、李醒韜;第三屆院長陳永鏘,名譽院長劉侖,藝術顧問黃志堅;第四屆院長張紹城,副院長李醒韜、葉獻民;現任院長方土,副院長葉獻民、蘇小華、周國城,名譽院長劉侖、陳永鏘、張紹城。
廣州畫院美術館是廣州畫院的直屬機構,位於廣州市越秀區中山三路與東川路交界處。地鐵一號線烈士陵園站上蓋。毗鄰中華廣場、東川路商業街、烈士陵園、文德路文化街等購物休閑區。交通方便,環境優雅,是廣州畫院展示創作研究成果的場所,是廣州畫院與社會各界交流,為社會公眾服務的窗口。
廣州畫院美術館樓高11層,地庫與地鐵站相連。總面積計6,000平方米。內設電梯、中央空調、專業美術晶展覽廳、多功能廳、畫廊、寫字樓、商鋪等。為美術作品的展示、交流和與美術相關的其他經營、服務項目提供舒適的環境和場地。
廣州畫院美術館主要業務包括:承辦高品位的美術作品展覽:組織學術研討會:提供美術咨詢服務;環境的美術裝飾設計:各類美術活動的策劃和實施:美術品的投資指引等。美術館內設有畫廊、美術用品店、裝潢裝裱店、藝術沙龍等,定期舉辦藝術品拍賣會,是功能齊全、設備一流的名符其實的藝術城。
負責人及主創人員介紹:
1、方土
廣州畫院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州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省青年聯合會常委、廣州市人大代表、廣州市優秀專家、廣東省大學生藝術顧問。
2、周國城
國家一級美術師,廣州市美術家協會主席、廣東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西泠印社理事。
3、葉獻民
廣州畫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水彩畫藝術委員會委員,廣州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省美術家協會理事,廣東水彩畫研究會副會長。
4、孫戈
廣州畫院專業畫家,廣東省文史館館員、廣州市文史館館員,國家一級美術師。
5、蘇小華
廣州畫院專業畫家,國家二級美術師,廣東省美術家協會理事、廣州市政協書畫院副院長。
6、梁照堂
廣州畫院專業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廣東省美術家協會理事、廣州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理論研委會主任。
7、徐兆前
廣州畫院專業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
8、何堅寧
廣州畫院專業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
9、孫洛
廣州畫院專業畫家,國家二級美術師。
10、馮少協
廣州畫院專業畫家,廣州藝術博物院副院長,國家二級美術師。
11、塗國喜
廣州畫院專業畫家,國家二級美術師,廣東省青年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
12、鄭阿湃
廣州畫院專業畫家,國家三級美術師。
13、陳青洋
廣州畫院專業畫家、國家二級美術師。
14、趙紅雨
廣州畫院專業畫家,國家二級美術師,廣州市美術家協會版畫藝委會委員。
15、羅寒蕾
廣州畫院專業畫家,國家二級美術師。中國重彩畫研究會理事。
16、方瑞
廣州畫院專業畫家,國家二級美術師、廣東青年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兼創作部部長、廣州市美術家協會中國畫[人物]藝委會主任。
17、趙健行
廣州畫院專業畫家,國家三級美術師
18、段遠文
廣州畫院專業畫家,國家三級美術師。
19、張西
廣州畫院專業畫家,國家三級美術師。
20、黃德華
廣州畫院專業畫家,國家三級美術師。
21、劉晟
廣州畫院專業畫家,國家三級美術師。
22、羅玉鑫
廣州美術學院國畫系在讀研究生,師從方楚雄教授。
23、許雋協
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在讀研究生,工筆花鳥畫方向,師從方楚雄教授。
合約畫家
(按年齡大小排序)
1、文志
廣州市第二工人文化宮教師、中級美術師
2、唐明生
增城市文聯美術創作員
3、張樹軍
廣州軍區文藝創作室專業畫家 二級美術師
4、黃茂強
佛山畫院專業油畫家 一級美術師
5、馮炳文
廣州美術學院附中教師 副高職稱
6、董幟強
越秀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副局長 廣東省美術家協會理事
7、田坡
職業畫家,三級美術師
8、陳一峰
廣東惠州學院美術系教授、中國美協會員
9、王永
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專職副主席兼秘書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10、李節平
廣東畫院畫家
11、黃向陽
職業畫家,廣東水彩畫研究會副秘書長,廣州市美術家協會水彩畫藝委會副秘書長
12、墨金子
職業畫家
13、樂龍耀
職業畫家
14、盧中見
汕頭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任,廣東省美術家協會理事,廣東省青年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汕頭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15、林順文
廣東省美術家協會藝術中心主任 2008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碩士研究生班
16、馮功樂
廣州市公安局政治部助理調研員 中級美術師,美術編輯
17、馬丁
珠海市城市職業技術學院藝術系教師 廣東省水彩研究會理事、珠海市水彩藝委會主任
18、羊草
《廣州美術研究》主編
19、宋陸京
中國致公黨中央畫院副秘書長、北京翠山房文化藝術中心藝術主持,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就讀於中國國家畫院。
20、許曉彬
任職於廣東美術館,2007年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研究生畢業,師從方楚雄教授,獲碩士學位,廣東省第六屆海外聯誼會理事
21、孫曉楓
廣東美術館策展人
22、林藍
廣州美術學院設計分院副院長,副教授
23、劉慶元
廣東外語藝術職業學院美術系副教授 二級美術師、廣東美協版畫藝委會學術秘書、廣州記錄片製作人協會會員。
24、吳軍
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系講師
25、招浩誼
廣州醫學院教師 廣東水彩畫研究會副秘書長
26、駱兆虎
職業畫家
27、黃曦
任職於廣州藝術博物院 中級美術師
28、林於思
職業畫家,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研究生班
29、王卓
華南農業大學藝術學院教師 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研究生
30、張廷波
廣州美術學院國畫系在讀研究生
31、肖旭
職業畫家
32、薛軍
廣州美術學院附中教師
33、孫秋子
《廣州畫院》院刊編輯
34、鄒俊豪
大豐堂藝術主持,2007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

熱點內容
河南大學李振江的老師 發布:2025-09-08 06:22:36 瀏覽:301
今天日了一個大學生 發布:2025-09-08 06:13:59 瀏覽:137
90後大學生價值觀 發布:2025-09-08 05:54:43 瀏覽:634
中山大學2019副教授名單公示 發布:2025-09-08 05:34:04 瀏覽:968
怎麼適應大學老師上課 發布:2025-09-08 04:44:30 瀏覽:651
大學生卡床 發布:2025-09-08 04:36:24 瀏覽:623
男大學生圖片大全圖片 發布:2025-09-08 04:33:39 瀏覽:671
廣西大學動物學教授 發布:2025-09-08 04:18:12 瀏覽:620
大學生下跪 發布:2025-09-08 04:18:09 瀏覽:276
大學進教授工作室好嗎 發布:2025-09-08 04:00:43 瀏覽: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