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農業大學生物技術中心老師葛飛
⑴ 安徽農業大學微生物復試的問題
聽說不是很難,我也是農大的··過場形式而已
望採納。
⑵ 安徽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的學院領導
耿照玉,男,1963年10月生。現為安徽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副院長、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共黨員。安徽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安徽省「115產業創新團隊」帶頭人、安徽農業大學「動物遺傳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科技創新團隊負責人。兼任中國畜牧獸醫學會家禽學分會理事、全國優質禽育種與生產研究會常務理事、安徽省畜禽品種管理委員會委員、安徽省畜禽品種審定委員會專家、安徽省畜牧獸醫學會理事、安徽省農業標准化委員會委員、世界家禽學會會員。合肥市養殖業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被中央文明委等12部委授於「科技下鄉先進個人」稱號。農業部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中國家禽遺傳資源志》審稿專家。
從事家禽遺傳育種與生產、動物遺傳資源保護、分子遺傳學的研究。主持和參加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各1項、國家863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研基金項目2項;主持國家發改委優質肉雞生物育種產業化項目1項、國家科技轉化資金項目2項;主持安徽省「十五」、「十一五」科技攻關重點項目各1項、省自然科研基金項目1項等;獲得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排名第一)、三等獎3項;選育出2個國家級家禽新品種(配套系)、7個省級家禽新品種(配套系);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研究論文50餘篇,主編或參編論著2部。
張運海,男,1973年生,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發育生物學、哺乳動物胚胎
工程及動物繁殖生物技術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參與完成多項國家和省市科技攻關項
目,在國內率先獲得體細胞克隆豬,國內外重要期刊上發表論文15篇。技術專長:
動物胚胎生物 章孝榮,男,1954年10月生,安徽省樅陽縣人,共產黨員,研究生學歷,博士;現任安徽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博士點和安徽省級A類重點學科「畜牧學科」帶頭人;安徽省「地方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利用與生物育種省級實驗室」主任;2008年入選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007年入選安徽省 「115」產業創新團隊 「奶業生物技術研發」團隊帶頭人,2010年入選安徽省現代肉牛產業體系首席科學家,2004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先後主持完成30餘項國家和省級重要科研課題,取得10多項成果和專利,獲得安徽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三等獎、安徽省自然科學三等獎、合肥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安徽省教學成果一等獎、華東地區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和安徽省圖書三等獎等獎勵,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60餘篇,主編和參編著作、全國統編教材8部。現兼任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理事、中國畜牧業協會理事、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獸醫產科學分會副理事長和動物繁殖學分會理事、中國農學會動物生物技術學分會理事、中國西門塔爾牛育種委員會委員、安徽省畜牧獸醫學會副理事長、安徽省種畜禽遺傳資源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和畜禽品種審定委員會主任、安徽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常務理事、安徽省農業標准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安徽省工作犬協會副理事長和合肥市養殖業專家咨詢委員會副組長等職務。
⑶ 請全面介紹一下安徽農業大學,食宿,財務管理的師資水平,校風,周圍環境等等
安徽農業大學是一所以生命科學為優勢,以農林學科為特色,農、工、文、理、經、管、法、醫等多學科相結合的教學研究型省屬重點大學。安徽農業大學位於合肥市蜀山區長江西路130號。安徽農業大學地理位置的優越性可以說是全省高校第一,安徽農業大學位於合肥市一環以內,市中心地帶,學校周圍即是安徽省最繁華的區域。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安徽省公安廳等安徽省的最高行政機構距離安徽農業大學都是咫尺之遙,省博物館、步行街,古城逍遙津、國購廣場等合肥市著名景點離安徽農業大學也非常近。
。學校源於1928年創立的省立安徽大學,1935年成立農學院,1954年獨立建院。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本著以質量求發展、以規模求效益、以結構保持續、以特色創聲譽的辦學思路,學校的各項事業取得了顯著成績。學校佔地面積212公頃,校園綠樹成蔭,環境幽雅,是安徽省花園式學校。
學校現設19個學院(部),59個基礎學科專業實驗室,28個科研機構,3個專門科研機構,並有生物技術中心、圖書館(現代教育信息中心)、檔案館、農業園及實驗總場管理中心等教學科研輔助機構,130多個校內外教學實習基地。圖書總藏量185.11萬冊。
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24057人,校本部有17638人,其中本科生15904人,碩士生、博士生1003人;教職工1464人,其中專任教師1220人,包括教授103人,副教授287人,博士生導師30人,碩士生導師209人,「有特殊貢獻的中青年專家」9人,歷年來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66人,獲省政府特殊津貼51人次,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17人,省拔尖人才7人,省級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36人,省級中青年骨幹教師49人。
學校是國務院首批碩士學位授權單位,1998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博士學位授權單位。現有5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6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53個本科專業;9個省(部)級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培養基地,4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
安農的學生宿舍分為兩個區域:分別是校內的14棟校內學生公寓以及北二門對面的合肥高校大學生公寓的相關宿舍~ 宿舍分為兩個層次~學校對學生住宿統一實行公寓化管理,住宿條件良好。收費標准為:4人間,1000-1200元/生·年;6人間,800元/生·年
⑷ 安徽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的重點學科
省重點學科—植物病理學科
植物病理學科是安徽省重點學科之一。1986年經國務院批准為碩士學位授予點,1995年被確立為安徽省重點學科。著名植物病理學家、農業教育家楊演教授(1911~1988)和李彥勇教授為本學科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季伯衡、楊榮錚、萬嗣坤、高啟超、承河元、黃業東等老一輩教授、專家均為本學科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現有教授3人,副教授6人,講師3人,實驗師2人(1人為高級實驗師),其中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5人,跨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省高校學科拔尖人才各1人,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人;已形成一支結構合理、團結協作的學科隊伍,形成了穩定且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其中植病流行學、植物病原真菌學、殺菌劑毒理學等研究方向在國內具有明顯優勢和特色,在國際上也有一定影響。
研究方向 植病流行及及病害綜合治理方向
該方向著重研究水稻、小麥等作物重大病害流行規律、預測預報技術、數據信息化綜合治理對策與方法,在水稻紋枯病、小麥紋枯病的流行與預測方面取得顯著成果,獲省農村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真菌學及植物真菌病害方向
該方向主要研究植物病原真菌生物學、生理學、遺傳學、系統分類的理論和技術,重要真菌病害的發生規律和防治技術;對疫黴菌的生物學特性、生理生態、抗葯性及遺傳有深入研究,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植物線蟲病害方向
該方向重點研究線蟲病原鑒定、植物線蟲病害生理、傳毒線蟲傳毒機理和植物線蟲病害的防治。
植物病毒及病原細菌方向
該方向主要研究:(1) 植物病毒的生物學及分子特徵、血清學檢測、組培脫毒及快繁技術以及重要植物病毒病的綜合治理;(2) 重要植物病原細菌的分類與鑒定、生理生化及所致植物病害的發生和控制,在植物細菌病害的生物防治及番茄抗青枯病育種方面取得顯著成果。
殺菌劑毒理學方向
該方向研究殺菌劑對植物病原菌作用機理,殺菌劑在土壤、水體、大氣和生物等環境構成中的殘留、分配、富集、轉移和轉化降解,殺菌劑對生態環境中有益生物的有害影響,毒害機制和防止途徑,有害生物抗葯性產生及克服途徑。獲省部級二等獎2項。 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是我校設立最早的學科之一,為植物保護、動植物檢疫專業的重要學科方向,是安徽省六五至十五重點學科。昆蟲學為我校首批碩士學位授權點,2005年被國家學位委員會批准為「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博士學位授權點。現有教授3人,副教授2人,講師5人,近年來,主持和參加國家省部級、廳級各類科研項目45項,獲科研成果27項,獲各級獎勵23項,主持和參編全國規劃教材7部。已故的陳家祥教授為我國飛蝗治理的成功做出了不朽的貢獻;已故的葛鍾麟教授在同翅目葉蟬科和飛虱科分類領域的研究獲得國際公認的顯著成果;已故的許維瑾教授具體領導學科建設多年,並開創了農業蟎類研究方向;已故王弘法教授、譚興林副教授和退休的尹楚道教授、吳振廷教授、孟緒武副教授、潘錫康副教授等眾多前輩致力於昆蟲學教學、科研多年,使昆蟲學科得以不斷發展壯大,現已形成集教學科研技術推廣為一體的綜合性學科方向。
研究方向
昆蟲生理方向
主要開展昆蟲生命活動及代謝機理的研究,在昆蟲多肽激素、昆蟲與植物的關系、抗蟲棉抗蟲機理及檢測技術等方面已有較深入的研究。
昆蟲分類方向
主要開展昆蟲的系統分類研究,在同翅目葉蟬科和飛虱科分類領域取得國際公認的成就。
生物防治方向
主要開展害蟲天敵及其利用的研究,在昆蟲病原微生物及其致病機理方面和生物農葯的開發應用方面已有較深入的研究,在以蟎治蟲方面已進行了國際合作與交流。
昆蟲生態與控制方向
主要開展昆蟲的生態學及害蟲綜合治理的理論與技術研究,在蔬菜害蟲的綜合治理、害蟲的經濟閾值、種衣劑的應用技術等方面已取得了多項成就。 農葯學科擁有農葯學碩士點,包括安徽農業大學農葯殘留檢測中心、農葯研究所、安徽省「農產品安全」重點實驗室。設有4個研究方向:農葯殘留與環境毒理;農葯制劑加工與使用技術;生物(微生物、植物源)農葯研究與開發;農葯毒理及有害生物抗葯性。學科點現有教學和科研人員22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1人,博士生導師5人,是農業部農葯登記殘留試驗和田間葯效試驗認證單位。
目前承擔「十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研究2項、2項生物農葯國家863項目,承擔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及科技部專項基金項目7項。近五年來研究經費達900餘萬元,獲省部級科技獎勵4項,出版國家統編教材3部,學術專著7部。
⑸ 安徽農業大學生物科學類怎麼樣
那是毫無益處的專業。我的女友99年入學生物科學。算你學姐。現在好不容易考了個教師。作為1個安大畢業,在安農混了3年(和女友)的人。我很負責的告訴你,安農最好的專業是園林(園藝)設計。——出來後可以去城市建設 地產開發。甚至一些大的農庄酒店(比如寧國恩龍山莊)做事。考公職也很多選擇。城市管理,城市規劃。環境保護。都掛的上。其次安農值得讀的是茶學。讀出來可以做有給茶葉定級權的茶評師(這個很難很難)、如果你CAN。你這輩子錢不用愁了。茶學專業能學到很多東西,實在不行你還可以去茶城工作。或者自己做茶葉買賣。這個都是很來錢的。1季青茶至少能賺5W。本錢6W左右的情況下。
如果你真的選擇生物科學,這個專業唯一的好處是川崎獎學金。大一的新生可能不知道。每年日本川崎社團會發本專業獎學金。大四的是不能參與的。
等到大4,川崎社團會以學習+工作的方式邀請4名獲得過川崎獎學金的大四畢業生去日本他們公司實習+繼續進修(絕非研修生。據說是川崎的老老總曾和安農去日本流學的1個安農大MM有過一段刻骨的愛情)。每次的川崎獎的頒發。他們老總會親自來。現在是他兒子代替他來。因為他年紀大了。這個機會男孩子也能去。但是女生去的機會大1些。我女友當年獲得了機會。但是不願意和我分開,沒有去。她的同學孫萌去了。現在在上海一家日本會社做總監,月薪1W4左右。
但是這個機會很小。4個人而已。其實遠不如合肥聯合大學每年50人去德國的機會大。
⑹ 安徽農業大學生物方面有個王在貴老師,他是研究什麼方向的,這位老師應該挺不錯的吧
動物,動物生理
⑺ 我是安徽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科學類專業的新生,我原本想上航空航天類大學,想學飛行器製造類專業,
可以的 只是你這個算跨系考研,還差很多。難度很大。我可以給你參考書的資專料 1,.考試屬科目給你附圖了,(你是要考學碩吧)
2.參考書嘛,科目101和201就是公共課,政治、英語;科目301就是數一,網上都能買到輔導資料;科目991的參考書是《數據結構教程》(第二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唐發根 編著;《C程序設計》 清華大學出版社 譚浩強 編著 ps:你可以上北航研究生院找碩士招生簡章,上面還有詳細的考試大綱.....
3.往年例題,兩種渠道:要麼上網買,找考研貼吧、論壇;要麼去北航找找學長學姐,只要正版花錢也可以.....
我寫的蠻詳細的了吧......祝考研加油!!!
⑻ 求安徽農業大學應用生物科學專業的學長學姐幫助
現在了解太早了吧,總之生命科學是個坑人的專業,生物科學大而不精,不過考研率很高。
⑼ 安徽農業大學經濟技術學院的教學師資
學院現有在職職工230多人,「專、兼、聘」教師近400人。學院依託安徽農業大學優回質的教學資源答,雄厚的師資隊伍,豐富的教學管理經驗,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理論聯系實際」的辦學理念,加強學生素質教育、成才教育和能力教育。學院以「建設一流環境,實施一流教育,培養一流人才」為目標,努力培養學生成為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⑽ 安徽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重點學科建設
生物物理重點學科
一、基本概況
本學科點於1996年4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2年批准為安徽省級重點學科,學科所依託的實驗室為安徽省「離子束生物工程」重點實驗室研究基地,安徽省教育廳「生物質改良與轉化」重點實驗室。現有教學研究人員32 人,其中教授(或研究員)14人,副教授10人,講師8人,其中博士16人,已建立了一支以中青年教授、博士為主的學術梯隊。近年來主持國家 「863」、國家自然基金和國家攻關項目40餘項,發表論文200餘篇,獲省部級自然科學和科技進步獎10項,發明專利15項, 出版教材12部,培養碩士研究生100多名,博士研究生20多名。科研工作積極面向地方經濟建設,成果轉化效益顯著,科研經費較充足。其低能離子和激光農業生物學及中草葯有效成份的生物物理化學研究,在國內有明顯的優勢和較高的學術地位。經過幾年的建設已形成了「環境生物物理、生物物理化學、生物信息與分子育種、應用生物物理」四個相對穩定的研究方向。
二、主要研究方向
(1)環境生物物理
該方向主要研究環境因子和各種輻射源的生物學效應及其應用技術。重點研究低能離子束與生物體相互作用的機制,低能離子的生物學效應和誘變育種技術,低能離子束生物工程技術及其應用,有益突變體的遺傳分析與利用,開辟了低能離子農業生物學研究新領域。將突變體創建和理論應用研究相結合,凸顯優勢和特色。
(2)生物物理化學
生物物理化學,主要研究生物活性物質和生物大分子的代謝、分離提取技術、結構和生物物理化學特性及其生物學作用的細胞分子機制,開發新產品。
(3)生物信息學和分子育種
主要開展動植物和微生物基因組的生物信息學研究和轉基因研究,通過比較基因組學,功能基因預測和進化分析,開展分子群體遺傳學、分子進化和微生物、作物的重要性狀的分子設計研究。
(4)應用生物物理
主要進行細胞生物物理和生物物理新技術與新方法在農產品無損檢測、天然高分子材料的物理改性和農業生物優質高產安全調控的應用研究,拓展生物物理學科與農業、材料和食品的交叉研究。
三、科研條件
本學科和所依託的生命科學學院儀器設備和實驗條件較好,與中科院等離子所和合肥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分別聯合建有中科院和安徽省離子束生物工程重點實驗室、省級同步輻射農業實驗室,並擁有全國林業輻照中心(裝源100萬居里)和生物質改良與轉化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作物生物學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安徽省玉米工程研究中心,具有良好的研究平台和基地。
四、科研成果
學科點近年來先後在Journal of Bacteriology,Protei.Expre.Purif,Plasma science & technology等國際刊物和《科學通報》、《微生物學報》、《遺傳學報》、《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和《作物學報》等國家核心刊物上共發表論文200餘篇,其中被SCI、EI、ISTP共收錄15篇,主編和參編面向二十一世紀教材8部,出版學術專著12部。申請和授權的專利19個,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轉基因專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項目40餘項,近五年總經費約2000餘萬元,獲得新品種權9項。
五、對外合作交流
本學科十分重視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近年來先後與澳大利亞阿德雷德大學、墨爾本大學、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芝加哥大學、康奈爾大學、日本國立岐阜大學、北海道大學和以色列魏斯曼研究所等國外著名大學與研究機構開展科研合作與學術交流,並與國內中國科學院等離子所、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植物所、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等單位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