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王小紅教授
⑴ 王小紅的主要科研成果
專著:《宋代〈禹貢〉學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7月。《章太炎儒學論集》,四川大學出版社2011年5月。《儒學文獻通論·尚書》,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成都通史》卷四《五代(前後蜀)兩宋時期》(全書52.5萬字,本人撰寫5萬字),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年11月。《輿地廣記》校注(第二作者),四川大學出版社2003年8月。《川大史學·歷史地理卷》,四川大學出版社2006年8月。《三蘇全書》第19冊,語文出版社2001年11月。
論文:《〈輿地廣記〉的地名學價值》,《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5年第4期。《宋代〈尚書〉學文獻及其特點》,《圖書與情報》,2007年第6期。《文以載道,書以紀文——〈全宋文〉與宋代〈尚書〉學研究》,(台灣)《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007年17卷2期。宋代成都「十二月市」考,《宋代文化研究》第19輯,四川文藝出版社2011年12月。2010年《尚書》研究綜述,《儒藏論壇》第6輯,四川文藝出版社2011年12月。2010年《尚書》研究論著目錄,《儒藏論壇》第6輯,四川文藝出版社2011年12月。《尚書》研究2010,《中國儒學年鑒2010》,《中國儒學年鑒》出版社2011年9月。近代《尚書》研究概論,《儒藏論壇》第5輯,四川文藝出版社,2010年12月。試論程大昌的《禹貢》學成就,《宋代文化研究》第18輯,四川文藝出版社,2010年12月。《杜詩與成都的歷史地理研究》,《杜甫研究學刊》2009年第3期。《章太炎學術年表》,《儒藏論壇》第3輯,四川大學出版社,2008年12月。《蘇軾的〈禹貢〉學成就》,《儒藏論壇》第2輯,四川大學出版社,2007年12月。《宋代〈尚書〉學文獻述評》,《宋代文化研究》第15輯,四川大學出版社,2007年12月。《儒藏筆談·〈尚書〉文獻選目設想》,《四川大學學報》2005年第6期。《〈川大史學·歷史地理卷〉前言》,《川大史學·歷史地理卷》,四川大學出版社,2006年8月。《宋明通院、明通縣考》,《宋代文化研究》第12輯,線裝書局2003年6月。《日本宋史研究文獻目錄》(1982-1997)(第二譯者),《宋代文化研究》第10、11輯,線裝書局2001年9月、2002年8月。《〈輿地廣記〉歷代著錄與版本流傳考》,《宋代文化研究》第11輯,線裝書局2002年8月。《〈輿地廣記〉成書時間考》,《宋代文化研究》第10輯,線裝書局2001年9月。《近十餘年宋代鄉村社會生活研究概述》,《中國史研究動態》2001年第1期。《水·樹·園:宋代成都城的生態環境》,《成都大學學報》2001年第2期。《南宋淳熙二年成都府路戶口數辨證》,《宋代文化研究》第7輯,巴蜀書社1998年5月。
⑵ 王小紅的主要科研項目
1.《禹貢》學文獻研抄究,全國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直接資助項目。
2.宋代《禹貢》學研究,四川大學青年基金啟動項目。
3.孔子基金會項目網路《儒藏》,項目負責人。
4.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託項目《巴蜀全書》編纂,參與歷史人物纂輯工作。
5.儒家文獻學研究,教育部重點基地重大項目,負責《尚書》文獻的調查與研究。
6.「20世紀儒學大師文庫」之《章太炎儒學論集》。
7.2011年孔子基金會項目《儒藏》「尚書」。
8.2011年參與《成都通史》的編寫,本人撰寫6萬字。
⑶ 王小紅的工作經歷
1985.04 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傳染科 住院醫師
1989.08 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傳回染科答 住院醫師
1990.12 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傳染科主治醫師、講師
2001.09 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感染病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
2006.09 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感染病科主任醫師、教授
⑷ 西華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的知名校友
黨政領域(部分)姓名 入學年級 任職 黃啟國1972級四川省十一屆政協常委、社會法制委員會主任三身小木滾1975級四川省民政廳巡視員蔡競 1978級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省政府辦公廳主任 康大壽1978級四川省南充市政協副主席林麗1980級成都市武侯區委副書記、區長程堯1981級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重慶市委員會副會長黃國清1981級四川省廣安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王榮華1981級四川省雷波縣委書記岑剛1983級四川省雅安市政協副主席、市委統戰部部長鄧孝良1983級四川省攀枝花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黨組書記、主任張家生1983級四川省巴中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黃孝明1984級重慶市渝中區人民政府副區長 韓小林1984級廣東省梅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嘉應學院科研處處長、教授徐遠火1984級四川省南充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何君1984級四川省廣安市科學技術和知識產權局局長楊卉1985級四川省涼山州人民政府副州長金紹強1986級四川省小金縣委副書記、縣長付全忠1987級四川省達州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蘇利明1987級四川省廣元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廖雪梅1987級四川省安縣縣委書記、縣人武部黨委第一書記譚焰1988級四川省華鎣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廷俊1990級四川省古藺縣委副書記、縣長陳廷全1991級四川省瀘定縣委書記何永宏1997級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委副書記 李光輝四川省廣安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科研、高教領域 蹇千東75級四川警察學院副廳級調研員向遵湘原綿陽經濟技術高等專科學校(西南科技大學前身)黨委書記彭家理77級內江師范學院首任黨委書記、教授舒大剛78級四川大學儒學研究院院長 教授 博導苟欣文79級四川美術學院紀委書記、黨委常委黃海德79本/83碩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博導張雄80級北京大學歷史系副教授陳勇82級上海大學歷史系副主任 教授 博導詹先友82級四川民族學院副院長 教授張世均82級西南民族大學旅遊與歷史文化學院副院長、教授王大良83級碩中國青年政治學院規劃與教學評估處處長 教授何黎萍83級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趙戴光83級湖潭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 教授杜學元83級樂山師范學院副院長 教授 博導屈川85級宜賓學院黨委書記、教授王川87級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院長、教授杜勇88級天津師范大學社會科學處處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歐美強92級攀枝花學院人文社科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張克蒂96級西昌學院首任黨委書記、教授楊翠柏四川大學教授王小紅四川大學研究員基礎教育、教育行政張達堯74級西昌市教育局副局長黎興平79級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體育局)副局長王廷明80級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三中學校長馬慶國84級四川省西昌市第一中學校長何鵬84級原四川省三台中學校長、三台縣教育局局長
⑸ 王小紅的個人介紹
王小紅,女,漢族,1973年7月生,歷史學博士,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回所副研究員答,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歷史地理學和歷史文獻學的科研與教學工作。為本科生、研究生主講「中國歷史地理學概論」、「文化地理學」、「旅遊地理學」、「歷史地圖學」等課程。主持了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資助項目「《禹貢》學文獻研究」,參加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託項目「《巴蜀全書》編纂」、教育部重點基地項目——儒家文獻學研究、孔子基金會重大項目——《儒藏》編纂、網路《儒藏》編纂以及《三蘇全書》、《宋會要輯稿》(電子版)等大型科研工作。撰述和編著出版了《宋代〈禹貢〉學研究》、《章太炎儒學論集》、《川大史學》「歷史地理卷」、《〈輿地廣記〉校注》、《儒藏·儒林史傳》等著作,在《中國歷史地理論叢》、《四川大學學報》、《中國史研究動態》、《圖書與情報》、《杜甫研究學刊》、《成都大學學報》、《宋代文化研究》、《儒藏論壇》等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
⑹ 四川大學的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研究生復試線是多少
四川大學電氣信息學院2012年碩士復試分數線2012-03-19
年電氣信息學院碩士研究生復試安排
一、 復試對象
根據研究生院的復試要求,結合我院的考生具體情況,對2012年符合我院初試合格分數線的考生實行差額復試。
除080802(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和085207(電氣工程)外,我院各專業可參加復試的合格分數線總分及單科和四川大學2012年初試合格分數線一致。其中080802和085207兩專業在符合四川大學初試分數線的基礎上,總分單獨劃線,具體如下: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總分大於等於362分;
085207 電氣工程 總分大於等於331分。
按照差額復試要求,以下名單中的考生可以參加復試。未在名單中的考生不能參加復試,也不再具有我院調劑資格。同時我院也不再接收院外調劑生。
080801 電機與電器 106102080801002 王雅
080801 電機與電器 106102106109480 劉耀遠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080802006 何龍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080802012 王鳴華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080802017 魏玥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080802023 吳星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080802029 尹星露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080802031 姚薇薇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080802042 劉朕志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080802066 陳鵬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080802069 譚雅怡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080802078 郭藝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080802087 陳茜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080802092 余林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080802106 黎東祥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080802114 朱鑫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080802115 朱曉昆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080802119 李娜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080802130 蔣長江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080802140 楊滴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080802143 蘇俊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080802144 劉一奎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080802148 陳駿科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080802149 王瑋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080802150 李保宏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080802151 陳晨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080802152 龔正宇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080802156 羅旭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080802166 孫照華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080802175 趙靜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080802180 馬啟蒙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080802181 王從威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080802187 郭登輝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080802202 章勇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080802203 黃燕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080802204 劉若凡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080802205 李晶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080802207 鄭萬里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080802211 黃玉潔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080802224 楊焰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080802227 董麗梅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080802244 吳磊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080802248 陳雲超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080802256 查偉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080802267 趙永振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080802275 林虹江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080802280 胡永銀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080802288 冉伊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080802291 肖屏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080802295 田昊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080802296 史洪華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080802298 王鵬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080802304 史曉龍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080802305 傅利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080802317 尹曉海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106109461 陽江華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106109462 王小紅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106109463 馬靜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106109464 王澤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106109465 陳宗碧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106109466 劉建華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106109467 文科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106109468 韓斐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106109469 鄭子萱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106109470 周聰聰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106109471 邱玉濤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106109472 李坦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106109473 張殷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106109474 王佳興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106109475 林波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106109476 成思琪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106109477 劉沛清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106109478 張潔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106109479 楊威
080802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106102106139995 羅歡
080803 高電壓與絕緣技術 106102080803003 李建
080803 高電壓與絕緣技術 106102080803001 王利來
080803 高電壓與絕緣技術 106102106109459 熊慶
080803 高電壓與絕緣技術 106102106109460 萬利
080804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106102080804007 傅偉
080804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106102080804010 牛中偉
080804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106102080804011 王玉
080804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106102080804012 何祥龍
080804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106102080804013 李智鴻
080804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106102080804016 張亮
080804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106102080804018 李娟
080804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106102080804019 楊楠楠
080804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106102080804029 張濤
080804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106102080804030 張瓊
080804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106102106109458 雷晶晶
080805 電工理論與新技術 106102080805001 彭祥華
080805 電工理論與新技術 106102080805003 秦磊
080805 電工理論與新技術 106102106109457 蔣世超
081002 信號與信息處理 106102081002041 蘇婕
081002 信號與信息處理 106102106109430 馬哲
081002 信號與信息處理 106102106109431 楊明旭
081002 信號與信息處理 106102106109428 陳恩
081002 信號與信息處理 106102106109427 裴佳治
081002 信號與信息處理 106102106109429 顧益雙
081002 信號與信息處理 106102106109432 常正平
081101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106102081101015 張鵬
081101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106102081101012 史雨雨
081101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106102106109419 宋俊霖
081101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106102106109420 向國菲
081101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106102106109421 李修竹
081102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106102081102004 吳星
081102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106102081102009 雷川
081102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106102081102013 敬朝陽
081102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106102081102015 王凱
081102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106102081102018 劉文毅
081102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106102081102019 王帥軍
081102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106102081102024 劉幸福
081102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106102106109416 王琪
081102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106102106109417 呂雪霜
081102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106102106109418 李蓉
083120 醫學信息工程 106102083120006 王佳蕾
083120 醫學信息工程 106102106109278 譚春林
083120 醫學信息工程 106102106109279 李志園
083120 醫學信息工程 106102106109276 王婷
083120 醫學信息工程 106102106109277 曹鵬
085207 電氣工程 106102085207007 何凱
085207 電氣工程 106102085207013 郭連君
085207 電氣工程 106102085207018 張彪
085207 電氣工程 106102085207021 朱艷
085207 電氣工程 106102085207022 胡夷璠
085207 電氣工程 106102085207023 廖茜
085207 電氣工程 106102085207027 古昕
085207 電氣工程 106102085207032 鄭焯文
085207 電氣工程 106102085207035 李松
085207 電氣工程 106102085207038 宿國良
085207 電氣工程 106102085207039 韓偉
085207 電氣工程 106102085207042 張超
085207 電氣工程 106102085207043 孫凌
085207 電氣工程 106102085207046 劉俊敏
085207 電氣工程 106102085207047 時慧麗
085207 電氣工程 106102085207049 劉征
085207 電氣工程 106102085207054 陳夢
085207 電氣工程 106102085207055 賀強
085207 電氣工程 106102085207061 曾果
085207 電氣工程 106102085207065 汪彥含
085207 電氣工程 106102085207066 詹長傑
085207 電氣工程 106102085207081 王剛
085207 電氣工程 106102085207083 周波
085207 電氣工程 106102106109181 覃波
085207 電氣工程 106102106109182 張奎
085207 電氣工程 106102106109183 孫曉璐
085207 電氣工程 106102106109184 徐行
085207 電氣工程 106102106109185 江潤洲
085207 電氣工程 106102106109186 林橋
085207 電氣工程 106102106109187 張鵬
085207 電氣工程 106102106109188 熊陽
085207 電氣工程 106102106109189 楊昶宇
085207 電氣工程 106102106109190 張樂
085207 電氣工程 106102106109191 鄭國
085207 電氣工程 106102106109192 李卓藝
085207 電氣工程 106102106109193 夏煒
085207 電氣工程 106102106109194 李丹
085207 電氣工程 106102106109195 陶文彪
085207 電氣工程 106102106109196 付偉
085210 控制工程 106102085210005 楊洋
085210 控制工程 106102085210006 張萬賀
085210 控制工程 106102085210009 張世敏
085210 控制工程 106102085210011 趙瑜
085210 控制工程 106102106109163 黃璇
85210 控制工程 106102106109164 夏玲玲
085210 控制工程 106102106109165 陳展坤
085210 控制工程 106102106109166 蔣玉科
085210 控制工程 106102106109167 阮贏
085210 控制工程 106102106109168 龐濱洋
二、 復試報到需要提交的材料
考生須攜帶有效證件(身份證等)、准考證(初試),同時往屆考生需攜帶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應屆考生需攜帶學生證的原件及復印件、本科成績單原件。於30日上午領取復試表及相關材料(復試表填好後在參加面試時需交給面試老師)。
三、 復試時間及地點
1、報到時間 2012年3月30日上午09:30~12:00
2012年3月30日下午14:30~16:00 免試生報到。
2、報到地點 四川大學望江校區基礎教學樓A座223。
若不能按時報到,則視為自動放棄!
報到時公布具體筆試和面試時間地點,預計在3月31、4月1日分別進行筆試和面試,細節會在報到時公布,請注意查看。
四、 復試具體辦法
1、 初試、復試成績按照5:5進行折算,即錄取總分S總分=(S初/5)*0.5+(S復/2)*0.5。其中復試佔200分,復試中筆試100分,英語40分,專業綜合面試60,若復試總分低於120則視為復試不合格。最終錄取成績將按照復試合格的S總分進行排隊擇優錄取。
2、筆試科目 筆試科目按照招生簡章要求執行,各科筆試參考書目如下:
《電力系統分析理論》,劉天琪、邱曉燕,科學出版社
《電力系統分析的計算機演算法》(第二章),邱曉燕、劉天琪,中國電力出版社
《電機學(上、下冊)》謝應璞 四川大學出版社
《CS-51單片微型計算機原理與開發》王樹勛等,機械工業出版社
《電力電子技術》 郭世民、黃念慈, 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微機原理》 周明德,清華大學出版社
《高電壓技術》 趙智大,中國電力出版社
《感測器原理與應用》黃賢武,高教出版社
3、英語主要測試專業英語,採取口譯方式。
五、 體檢及調檔
體檢時間安排在3月22日至4月10日間每個工作日下午2:30至5:00在四川大學望江校區校醫院進行(體檢表在校醫院領取)。體檢後將體檢表返回基礎教學樓A座223辦公室,同時外校應屆生領取政審表。
在職單考考生、強軍計劃考生、原單位委託培養考生、定向培養考生和本校應屆畢業考生不調檔案,無需索要調檔函。
其他考生請在報到時向我院索要調檔函(以便提取檔案,務必!),並在學院公布擬錄取名單後,確認已被錄取方可將檔案或政審表於2012年5月20日之前寄(送)至「成都市一環路南一段24號 四川大學電氣信息學院226辦公室 夏磊收 (郵編610065)」(外校應屆畢業生待畢業後檔案齊全再寄送)。 我院收到檔案審查合格後,再發出錄取通知書。
注意:擬錄取結果將於4月10日之後在本網站公示。錄取通知書將於七月份以掛號信發給各位同學,若因畢業等原因,接收地址有改變,請於6月20日前將有關信息(姓名,原報考專業、擬錄取專業、新郵遞地址及郵政編碼,聯系電話)發到郵箱 [email protected] ,或在報到時修改郵寄地址。
⑺ 貴州龍場鄉的王小紅有低保嗎
不清楚。
收集整理編輯加工完善的低保資料,供參考:
低保細說起來字有幾大筐,簡單慨括幾個字。
「經濟困難的都可以可以申請低保。但不一定會有低保,不申請一定沒有低保。「
▲1-8月低保發放完畢,注意查收,9月份的正在發放中,其他的等等中,有異常的去當地的民政局咨詢。
▲需要知道名單名冊以及某人低保情況的,去當地的民政局咨詢,因為涉及隱私,網上不宜公布。
▲需要舉報或者投訴或者認為有不合理不合法不公平的或者對低保政策不明白有疑問的網友去當地的民政局,因為民政局是管理低保的法定單位,是政策制度的制定者與執行者。
▲低保只是保的買米錢,不保吃香喝辣。更不可能保發財致富。
▲只要自己認為生活困難的都可以申請低保。注意要把困難說夠說透,有利於獲得審批。
▲官方認可的困難,就困難,不困難也困難,將會獲得低保補助。官方不認可的困難,困難也不困難,低保補助同你沒緣。
▲凡是中國公民,只要其家庭人均收入低於當地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均有從當地人民政府獲得基本生活物質幫助的權利。
▲低保是錢,附錄網友們對「錢」的評說:
甲:錢是個好東西,可以買來全世界的物質需求,也可以用來幫助很多人,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
乙:錢也不是個好東西,毀了多少家庭,多少友誼、親情,錢哪,是殺人不見血的刀!
丙:低保錢,會毀了我的尊嚴,消滅我的發奮圖強心,窮我也不要。不花代價可以得錢,往往會使人為守低保而懶於奮斗,致使人一生都貧困潦倒,永不翻身。
丁:尊嚴不能當飯吃,低保是不花代價獲得的免費午餐,不要白不要,能撈就撈,撈不到想辦法也要撈。人那,什麼都可以沒有,就是不可以沒有錢!人那,什麼都可以有,就是不可以有病!
•••••••••••••••••
★許多網友問低保每個月是多少錢?或者某人的低保是多少錢?低保發放時間?低保類別,等級?
錢多少是依據地方財政收入水平,申請人家庭具體的困難程度確定的,沒有統一的標准,沒有唯一的數字答案,有的地方(低保戶)會多點有的會少點。例如同為低保北京的低保與雲南的低保,其低保金額不一樣,北京的多,雲南的少;同在北京同地方吃低保,其低保金額也不一樣,一般困難戶的少特困難戶的多。
由於低保主要由地方財政開支,各地區發展水平不同,地方財政收入狀況不同(有的地方錢多,有的地方錢少),因此各地方的低保政策會有所不同,具體政策咨詢當地民政局為准,如類別的劃分、補助等級的確定,補助金額的多少,最低生活標准線的確定、低保補助金是按照月發,季度發還是年度發等都需咨詢當地民政局為准。
★許多網友問中國殘疾人的福利是多少?
中國殘疾人的福利是由地方財政開支,各個地區的殘疾人福利都不一樣,沒有統一的標准,詳細的福利詢問當地殘聯。有的富裕的地方財政收入多,福利會好些,比如深圳一個殘疾人一年有1000元左右,有些地方可能一年到頭都沒有一分錢的補助。要說殘疾人福利好只有香港了,香港一個殘疾人一個月有1萬-1萬2千左右,比一般打工的還要高,大陸現在根本沒法比。★低保是什麼?
低保即最低生活保障,是指國家對家庭人均收入低於當地政府公告的最低生活標準的人口給予一定現金資助,以保證該家庭成員基本生活所需的社會保障制度,是在城市已經建立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失業保險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三條保障線"制度的基礎上,建立實行最低生活保障的制度。是我國社會救助重要內容之一,主要目的就是保證國民基本生活。現行我國低保主要分為城市低保與農村低保兩大類型。
目前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主要內容包括最低生活保障、醫療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等等。
★向低保審批部門遞交申請低保所需材料:
● 一、城市低保
1、申請人向戶口所在地村(居)委會提出書面申請,要說明以下事項:
①申請人及共同生活家庭成員收入情況。
②已婚子女家庭收入情況。
③收入情況包括:申請人本人、共同生活家庭成員及已婚子女家庭收入的:工資、獎金、補貼;離退休費、社會養老金、下崗職工生活費、失業金;贍養費、撫(扶)養費收入;各種勞務收入;出租或者變賣家產收入;儲蓄存款;其它收入等。
④家庭財產情況。包括:房產(套數、建築面積)、車輛、注冊企業(含個體工商戶)、鋼琴、電腦、空調、冰箱、名貴寵物、其他高檔電器。另外註明:是否繳納住房公積金、是否繳納個人所得稅。
2、申請人應提供的證件:本人身份證原件、復印件;本人及共同生活家庭成員戶口簿原件、復印件;失業證原件、復印件;殘疾證原件、復印件;住院病歷首頁復印件。
3、申請人應提供的證明:本人及家庭成員(包括已婚子女家庭成員)的收入證明。有工作單位的人員,由所在單位出具收入證明;無工作單位的人員,由社區居委會調查了解後出具收入證明。
● 二、農村低保
按屬地管理原則,由申請人向戶口所在地村(居)委會提出書面申請,申請書要詳細說明家庭收入情況,致貧原因。並提供身份證、戶口簿復印件,是殘疾人的提供殘疾證復印件,因病致貧人員提供近期住院病歷首頁復印件,申請人提供本人及共同生活家庭成員和已婚子女家庭成員收入證明等材料。
一、農村低保條件與材料
(一)申請農村低保待遇條件
申請農村低保待遇應同時具備下列條件:
1、持有本縣農業居民戶口。
2、居住在農村村組,家庭承包土地的農村居民。
3、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人均年純收入和實際生活水平低於當地農村低保標准(具體詢問當地民政部門)。
(二)申請農村低保所需的材料
1、書面申請書。
2、家庭成員的戶口簿。
3、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的合影。
4、土地、山林、水面承包合同或證明。
5、外出務工人員收入證明。
6、離異家庭涉及有贍、扶、撫養關系的應提供離婚證明。
7、非農戶人員的家庭,應提供非農戶口人員的收入證明。
8、對勞動能力有爭議的,需提供有效健康證明。
9、殘疾人提供殘疾證。
10、審批管理機關要求提供的其他有關材料。
●農村居民家庭純收入的計算
農村居民家庭純收入以年為單位進行核算,包括所有家庭成員全年農副業生產的純收入及其他合法勞動,經營所得收入的總和,主要包括:
1、種植業、養殖業、手工業及其他生產性收入。
2、批發零售貿易及餐飲業收入。
3、社會服務業外出務工勞務收入。
4、村組集體經濟分配收入。
5、因征地、拆遷或其他原因所獲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中扣除房屋重建及簡要裝修費支出,家庭當年非生活性必需費用支出之後的收入。
6、遺產或財產繼承所得收入。
7、自供自給的實物(以市場價格折算)收入。
8、在購買獎券、彩票等有獎銷售中所獲得的收入。
9、其他應該計算的收入。
●下列情況之一的不予享受農村低保待遇
1、三年內因購買、修建或裝修住房(必要的維修除外)造成家庭生活困難的(因拆遷安置購買、修建房並進行簡單裝修的除外)。
2、好逸惡勞,有承包田(地)且有勞動能力但不耕種的。
3、家庭成員有賭博、吸毒行為或者進行高消費娛樂活動的。
4、家庭擁用非生活所必需的高檔消費品,如汽車、奢飾品及貴重飾品的。
5、家庭生活水平明顯高於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
6、弄虛作假騙取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7、其他法律、法規規定不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農村低保待遇申請審批程序
1、申請。由戶主通過村民委員會向居住生活所在的鄉鎮人民政府提出書面申請,並提供有關證明材料。
2、初審。村民委員會收到申請書後,組織村民代表開展民主評議,並對申報對象的家庭情況進行初審,將初審結果在村公示3—5天,並指導其填寫《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請審批表》,連同申請人提交的全部材料報鄉鎮人民政府。
3、審核。鄉鎮人民政府在校驗申請人上報材料齊全後,正式受理申請人的申請,立即組織入戶核查,對於符合條件的對象,提出補助意見,由村民委員會進行第二榜公示3—5天,對不符合條件的由鄉鎮人民政府通知申請人,對符合條件的上報縣級審批管理機關。
4、審批。縣級民政部門收到上報申請材料後,立即組織入戶核查、復審,進行依法審批,對符合享受農村低保待遇的,通知所在村民委員會再次公示第三榜3天,對無異議的對象發給《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領取證》及保障金領取存摺,對不符合享受農村低保待遇的書面通知申請人。
★哪些人可以享受低保?
根據我國《社會救助體系暫行辦法》規定,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人均收入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准,且符合當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財產狀況規定的家庭,可以申請享受低保。
★如何申請低保?
在我國申請低保手續比較簡單,由家庭成員向戶籍所在地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提出書面申請即可。經過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通過入戶調查、鄰里訪問等方式對申請人的家庭收入狀況、財產狀況進行調查核實後,作出審批意見。符合條件的給予審批,不符合條件的則向申請人說明理由。如家庭成員申請有困難的,可以委託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代為提出申請。
★低保標準是多少?
最低生活保障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或者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按照當地居民生活必需的費用確定、公布,並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物價變動情況適時調整。不同城市低保發放標準是不一樣的(回答問題者註:你所在地區的標准咨詢當地民政局)。例如廣東省按各地生活水平和財政承受能力,將2015年城鄉低保最低標準的設立劃分為四類地區,第一類地區城市低保與農村低保都是650元,第二類地區城市低保與農村低保都是550元,第三類地區城市低保為520元,農村低保為386元,第四類地區城市低保為410元,農村低保為260元。
★殘疾補貼:
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此前對低保家庭內的重度殘疾人按照當地低保標准120%發放低保金,城鄉分別發放每月80元和60元的重殘補貼金。非重度殘疾人在根據收入補差發放低保金的基礎上,再按照低保標准增發20%。根據此次出台的文件精神,低保家庭內的重度殘疾人按照當地低保標准30%-40%發放生活補貼,低保家庭內的非重度殘疾人按照當地低保標准25%發放生活補貼,同時取消原低保內重度殘疾人重殘補貼金政策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對殘疾人的增發部分補貼。低保家庭外的無固定收入智力、肢體、精神、盲視力重度殘疾人按照當地低保標准100%發放生活補貼,家庭人均收入在當地低保標准2倍以內一戶多殘、依老養殘特殊困難殘疾人按照不低於當地低保標准60%發放生活補貼,同時取消原低保外特殊困難殘疾人生活救助金。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城鎮、農村分別按不低於120、80元/月•人的標准發放。逐年提高,逐步實現統一城鄉補貼標准。
《意見》明確,殘疾人兩項補貼實行自願申請、逐級審核、定期復核,按月或按季度於首月10日前由金融機構打卡發放。有條件的地區可根據實際情況詳細劃分補貼類別和標准,採取憑據報銷或政府購買服務形式發放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
★低保的取消
1、保障對象虛報、隱瞞收入或提供虛假證明,經查明後取消。
2、保障對象及家庭成員戴金掛玉、飼養寵物等,家庭生活水平明顯高於鄰居生活標準的可以取消。
3、保障對象及家人在保障期間,家庭添有高檔消費品如彩電、冰箱、洗衣機、行動電話、摩托車、貴重飾品、空調等,或裝修房屋、購買貴重家用電器、新裝固定電話的可以取消。
4、有勞動能力且已享受低保待遇的人員,無正當理由拒不參加村級公益性勞動的可以取消。
5、保障對象連續三個月不按時領取低保金或無特殊理由請他人替領低保金的可以取消。
6、保障對象及家庭成員與享受低保有不相符的娛樂和休閑消費的取消保障資格。
7、已享受低保家庭成員中有賭博、吸毒、嫖娼行為的立即取消享受資格。
8、低保對象在享受低保期間大辦紅白喜事,造成社會不良影響的。
9、家庭年內一次性購買非基本生活必需品金額達300元以上。
★有下列情況的可能會遭民政局拒絕審批:
1、有兒女做生意,開店鋪的.只要你有兒女在農村做生意,不管是開小賣部還是小葯店,只要是做了那麼一點生意,不管生意好壞,老人是不能申請低保的,如果是低保,兒女做了生意低保就會被取消.
2、兒女在城裡買房買車的.如果你的兒女在城裡有錢買房甚至還買車,你是申請不到低保的,條件那麼好還申請低保叫那些真正貧困的人,情何以堪.
3、因為建房造成家庭貧困的.現在農村人都流行蓋房,小洋樓,這無疑是一筆巨大的開支如果因為蓋樓房或者兒子結婚造成家庭困難,也是不能享受低保待遇的.
4、有地有勞動力,但不種地的.這指的是好吃懶做的農民,郵遞但不想處理,嫌棄幹活累,也不出去打工,沒有吃喝,家裡窮得叮當響,但主要原因是懶,形這種懶得出格的人,也沒有資格享受低保.
5、家裡有人吸毒賭博或者高消費的,吸毒賭博者都是惡性,也是無底洞因為這些原因造成的貧困是不值得同情和救助的,如果採用弄虛作假騙取低保,這也是違法的.
6、兒女當幹部有贍養能力的.有些兒女,明顯有贍養能力的,但藉助職務之便,給父母辦理了低保,這都是不允許和被清理的對象.
7.擁有機動車輛、船舶和大型農機具的家庭(不含殘疾人專用代步車輛);
8.擁有兩套以上產權住房並且住房總面積超過當地住房保障標准面積兩倍的家庭;
9.有高額價值收藏品的家庭;
10.家庭成員有出國工作(包括勞務輸出)、學習、經商的;
11.有經商、辦企業或僱傭他人從事各種經營性活動的家庭;
12.自費安排子女借讀、擇校、進入私立學校就讀的家庭;
13.申請城鄉低保之前一年內或者享受城鄉低保期間,購買商品房、興建或者購買非居住用房、裝修住房並且裝修水平明顯高於當地城鄉低保標準的家庭。
★低保戶死亡政策:
從《關於進一步深化殯葬改革規范殯葬管理工作的通知》查詢到,基本殯儀服務內容包括遺體接運(含抬屍、消毒)、存放(含冷藏)、火化和骨灰寄存等服務,其服務執行民政部《殯儀接待服務》、《遺體保存服務》、《遺體火化服務》、《骨灰寄存服務》等服務標准。「比如免除普通殯葬車遺體接送費用、三天內普通冷藏櫃遺體存放費用等。」對低保戶可以減免。
減免的辦理程序:符合減免政策的親屬,向死者戶籍所在地民政辦申請,按要求提供死亡證明、低保證等相關材料。報經區縣民政局審批後,到殯儀館辦理基本殯葬服務費減免手續。
★關於廉租房(低保房)政策資料:
低保房是百姓社會的口頭語,指代廉租房(或公共租賃房)和經濟適用房兩種社會福利性住房。
廉租房是指政府以租金補貼或實物配租的方式,向符合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且住房困難的家庭提供社會保障性質的住房。廉租房的分配形式以租金補貼為主,實物配租和租金減免為輔。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財政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印發的《關於公共租賃住房和廉租住房並軌運行的通知》(建保〔2013〕178號)的規定,從2014年起,各地公共租賃住房和廉租住房並軌運行,並軌後統稱為公共租賃住房。
經濟適用住房是指根據國家經濟適用住房建設計劃安排建設的住宅。由國家統一下達計劃,用地一般實行行政劃撥的方式,免收土地出讓金,對各種經批準的收費實行減半徵收,出售價格實行政府指導價,按保本微利的原則確定。
由於是社會福利性住房,因此兩種住房的申請均需達到一定資格,由政府部門審批、搖號後獲得。
★三書、四表、兩記錄的論述
在新增城鄉低保審辦過程中,嚴格執行「三書、四表、兩記錄」制度。
三書:是指申請人低保申請書,申請人家庭收入、財產狀況的承諾書,申請人家庭經濟狀況核查授權委託書。三書的目的是進一步明確在申請人授權的情況下民政部門進行信息比對。民政部門掌握申請低保家庭成員的收入狀況和財產狀況,在了解申請人家庭經濟狀況的同時,也對申請人的誠信申報進行評價。
四表:是指申請人家庭經濟狀況核查表、最低生活保障審核審批表、近親屬備案表、低保對象動態管理表。四表的目的是對符合低保條件的申請對象,在家庭經濟狀況核查情況、近親屬是否有民政工作人員情況、家庭成員經濟條件變化情況進行備案,程序齊全後審批。
兩記錄:一是指民主評議記錄。需村代表、民政助理、鄉鎮分管領導、鄉鎮主要領導組成的低保評議小組簽字的記錄;二是公示記錄:是指鄉鎮對評議的結果在村級、鄉鎮明顯位置公示,要有圖片。除此之外還要有申請人的收入證明、土地證明、勞動能力鑒定。
★低保的法律法規
《社會救助暫行辦法》
第六十六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對符合申請條件的救助申請不予受理的;
(二)對符合救助條件的救助申請不予批準的;
(三)對不符合救助條件的救助申請予以批準的;
(四)泄露在工作中知悉的公民個人信息,造成後果的;
(五)丟失、篡改接受社會救助款物、服務記錄等數據的;
(六)不按照規定發放社會救助資金、物資或者提供相關服務的;
(七)在履行社會救助職責過程中有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行為的。
第六十七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截留、擠占、挪用、私分社會救助資金、物資的,由有關部門責令追回;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六十八條 採取虛報、隱瞞、偽造等手段,騙取社會救助資金、物資或者服務的,由有關部門決定停止社會救助,責令退回非法獲取的救助資金、物資,可以處非法獲取的救助款額或者物資價值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六十九條 違反本辦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 低保申請書範文
低保申請書
××鎮××村(居)委:
申請人×××,性別(男、女),××××年×月××日出生,漢族,身份證號碼×××××××××;妻子×××,女,××××年×月××日出生,漢族,身份證號碼×××××××××,本家庭戶籍為××市(縣)××鎮(鄉),現常住××市××鎮(鄉)×村(居)×組。
現因×××××××××××××。目前家庭月(年)收入僅××元,致使家庭異常困難,月(年)收入還不能維持基本生活,生活十分拮據。
為此,需申請(城市)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以解決目前基本生活遇到的困難,望批准!
特此申請
申請人:×××
申請日期:× 年× 月×日
★ 附載:人民日報刊載低保中的常見舞弊與漏洞
2014年12月,已有青海、海南、內蒙古3個省份通報2014年清退不合標低保對象超過26萬人。
不該「吃」的亂「吃」,一年多查糾150萬餘人。
青海全省2014年清退不符低保條件的人數占原有低保戶總數比例達10%。預計到今年底,全省城鄉低保對象數量將由2012年的63.5萬人減少到56.7萬人,年可節省財政資金2.2億元。
違規低保並非個別地區現象。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全國查糾城鄉低保錯保漏保151.4萬多人。
根據相關規定,低保的對象主要是家庭人均收入低於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群眾,主要是無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年老病殘等生活常年困難的群眾。然而,就是這些困難群眾的一點微薄的生活來源,也被一些「官保保」盯上。
盡管近年來清理力度不斷加大,違規低保仍一茬茬地再現。2013年,內蒙古自治區民政廳共清退不符合條件的低保對象10萬餘人,其中有大量的「人情保」「關系保」。9個月後,又有13.9萬違規低保被清退。
一些「官保保」更是財迷心竅:河南洛陽市新安縣五頭鎮民政所前所長張景華近日被曝出持有267個存摺,全都是從困難群眾那裡收集而來,用以侵吞包括低保增補資金在內的各類困難群眾補貼50餘萬元。不少群眾不會使用存摺,把存摺放在民政部門託管,給了張景華可乘之機。
從1997年國務院下發通知要求在全國建立城市低保制度開始,到如今低保在城市、農村的全面覆蓋,低保制度經歷了10多年的發展,為城市和農村的許多困難群眾織就了一張「溫飽之網」。然而,這本該由困難群眾享受的福利,卻有不少落入了「官保保」手裡,令人痛心。
基層部門「欺上騙下」,「末梢腐敗」頻現監管漏洞。
2012年,民政部制定了《最低生活保障審核審批辦法(試行)》,根據該辦法,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對申請人或者其代理人提交的材料進行審查,並負責將申請材料等報送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批。
然而,本該起到「承上啟下」作用的基層管理部門卻在許多「私吞」低保的事件中「欺上騙下」,既當審核的「裁判員」、又當申請的「運動員」。
根據規定,困難群眾申請低保的流程大致可概括為群眾申請-審查受理-家庭調查-民主評議-審核審批-資金發放-動態管理。然而,在這個流程中,常常會出現不嚴格按照制度執行的情況,有的只是走走過場,甚至出現篡改、歪曲的現象,滋生腐敗。
——不予受理,申請無門。一些官員為了保證與自己「關系好」的人拿到低保名額,在第一關就「關」住了一些困難群眾。「低保戶人選往往在村委會開會討論前就已確定。」海南臨高縣一位村民說,其他貧困戶即使申請也不會有迴音。
——缺乏調查,公示不明。部分官員用各種手段不公開信息,把「背景」藏著掖著。湖南耒陽長坪鄉譚南村原村支書黃國華等人竟篡改民主評議會議記錄來決定低保指標的歸屬;還有一些地區的民主評議會長久以來沒有村民代表參加。
——你來我批,矇混過關。一些上級審批部門光履行「從紙到紙」的使命,不深究申請材料的真實性,使得「審批」成了機械運動。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間,浙江溫嶺一社會救助員利用職務之便,採用冒簽他人名字的方式,26次冒領19名補助對象的補助款11萬余元,並作為個人使用。而這場騙局,上級部門本只要根據規定履行好審核義務即可戳穿。
——一保「終」生,較少復查。根據規定,當家庭人口、收入和財產狀況變化時,低保家庭應報告,上級部門應復核。然而,一些地方並不重視或是刻意無視這種動態管理,頻現「死人吃低保」事件。2011年,江西省湖口縣被曝出某村民過世後仍舊「領」了2年的低保金,而其子是當地民政部門幹部。
暢通監督機制以清理「官保保」
「低保這個事情上,基層幹部的權力太大。」 中國農業大學[微博]農民問題研究所所長朱啟臻如此感嘆。在整個低保政策中,基層幹部擔負著重要的職責,從而也就擁有著集中的權力。一些「官保保」玩弄職權,無視規章制度,把國家安排自己管理的低保當做發給自己的「紅包」。一些基層群眾把問題反映上去之後得不到反饋,反倒會「惹惱」基層幹部,得不償失,因此往往只能敢怒不敢言。
針對低保不公現象,各地多次開展清理違規低保行動,並集中整改。記者發現,不少整改工作實際上在原有的低保政策中已有要求,如組織集體會議、近親低保單獨備案等,只是過去沒能做到。然而,集中清理行動並非長久之計,「官保保」仍然不斷再現。朱啟臻認為,當前的低保流程嚴重缺乏監督,既沒有監督主體也沒有監督機制,使得國家補助沒有給到應給的補助對象,困難群眾的利益難以得到保護。
調研多地農村問題的華中科技大學教授賀雪峰認為,要使得「官保保」問題得到長效解決,需要建立暢通的監督渠道,建立完善的信息公開機制。「監督機制要落到實處,群眾的舉報要即時受理,嚴格追究相關人員責任,發現一例,查處一例。」
「可以把權力更多地交給群眾。」朱啟臻表示,對基層幹部權力的約束要從基層群眾做起,讓他們發得了言、見得了文、說得了話。「需要建立起一套健康的基層群眾議事規則,完善監督機制,使低保信息公開透明。」
⑻ 杜學元的科研成果
(一)著作
1、《為中國教育尋覓曙光》上冊,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版。參加編輯。
2、《為中國教育尋覓曙光》下冊,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版。參加編輯。
3、《教育大詞典?中國古代教育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1版。負責宋代人名及明清部分人名詞條300餘條共計約10萬字。
4、《現代教育學》,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年第1版。合著,主編(3),撰寫3萬字。
5、《中國女子教育通史》,貴州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版,獨立,67.8萬字。1996年獲第四屆中國西部地區教育圖書一等獎,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一等獎。
6、《新中國教育改革研究》,重慶出版社1996年第1版。合著,參加撰寫近6萬字。1999年4月獲重慶市人民政府第一次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7、《女童教育研究》,四川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1版。合作,主編(3)。2000年6月獲四川省教育廳優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
8、《教育大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版。負責宋代人名及明清部分人名詞條300餘條共計約10萬字。
9、《教育學》,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第1版。合著,參加撰寫3萬字。
10、《女中學生潛能開發》,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1版。參加撰寫約3萬字。
11、《女童教育實踐與研究》,天地出版社1999年第1版。合著,任執行副主編(3),參加撰寫5萬余字。
12、《中國現代文學》,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1版。合著,主編(2),參加撰寫約5萬字。
13、《中國女子教育文萃》,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版。合著,主編(1)。2001年5月獲四川省南充市人民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三等獎。
14、《人的本質?素質?素質教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版,參加撰寫約2萬字。
15、《中國師范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1版,參加撰寫近8萬字。
16、《女中學生現代素質的探索與培育研究》,重慶出版社2001年第1版。副主編(2),參加撰寫2萬余字。2003年獲重慶市人民政府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二等獎。
17、《中外女童教育簡史》,四川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1版。獨著,26.7萬字。2002年7月獲四川省教育廳優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獎;2003年獲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三等獎。
18、《當代中國掃盲和農村成人教育的回眸與前瞻》,2003年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第1版。參加撰寫2萬字。
19、《外國女子教育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版。獨著,78.6萬字。2005年獲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三等獎。同年獲得第四屆「全國優秀婦女讀物」稱號。
20、《女中學生潛能開發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版。合著,主編(2),參加撰寫5萬字。
21、《楊賢江年譜長編》,光明日報出版社2005年第1版。合作撰寫(1),撰著12萬字。該書收入潘懋元、華長慧、宋恩榮主編,喻立森執行主編的《紀念楊賢江誕辰110周年叢書》。
22、《戴續威教育論著選》,2005年四川大學出版社。合作編撰(1),全書21萬字。
(二)論文
◆1986年
1、《關於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法體系問題》,熊明安、杜學元,《西南教育論叢》1986年第1、2合期
◆1989年
2、《試論教育與文化變遷的關系》,杜學元,《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89年第5期。第59—65頁。
◆1991年
3、《淺談陶行知的普及教育思想》,杜學元,《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91年第6期,第25—30頁。
◆1996年
4、《淺談<福翁百話>的教育思想》,杜學元,《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96年第4期,第118—124頁。
5、《淺談雷培鴻的女子教育思想》,杜學元,載廣西雷培鴻教育思想研究會編《雷培鴻教育思想研究文集(三)》,廣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1版
◆1997年
6、《日本女子高等教育的發展以及給我們的啟示》,杜學元,《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97年第4期,第82—88頁。
7、《維新運動時期梁啟超的女子教育思想》,杜學元,《西南師范大學學報》1997年第5期,第89—91頁。
8、《加強教育綜合改革 促進女童教育發展——川北地區農村女童入學及輟學問題的研究》,川北女童教育研究課題組,《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97年第5期,第51—55頁。
9、《發展女童教育 提高民族素質——大巴山、米倉山地帶女童教育研究》,冉元輝、湯澤生、杜學元,《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97年第5期,第56—59頁。
◆1998年
10、《對川北地區女子義務教育的現狀及其改革研究報告》,《川北地區女子義務教育的現狀及其改革研究》課題組,《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98年第4期,第56—59頁。
11、《對川北某重點師范學校女生素質的調查》,杜學元,《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98年第4期,第84—90頁
◆1999年
12、《試論中日近現代女子高等教育的主要不同點及其成因》,杜學元,《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99年第4期,第23—29頁。
13、《近代廣西壯族師范教育的發展及其給我們的啟示》,杜學元(署名「杜玄」),《四川師范學院學報》1999年第5期,第56—61頁
14、《試論王守仁的兒童教育思想》,杜學元,載金艷芬主編《教研論叢》,中國華僑出版社1999年第1版
15、《試論梁漱溟的鄉村教育思想及其現實意義》,杜學元,載金艷芬主編《教研論叢》,中國華僑出版社1999年第1版
16、主持承擔的世界銀行貸款項目「川北地區女子義務教育現狀及其改革研究」1999年3月獲「世界銀行貸款師范教育發展項目改革課題「優秀研究成果二等獎」
◆2000年
17、《大學素質教育應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杜學元,《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第25—26頁。
◆2001年
18、《我國西部邊遠地區女童失學原因調查與對策》,洪顯利、劉電芝、杜學元,《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01年第1期。
◆2003年
19、《貧困山區中學教育中的問題及對策》,劉偉斌、杜學元、黃魁耀,《山西師范大學學報》2003年增刊。
20、《老年女性教育問題研究——四川省南充市老年大學的調查分析》,范瑣哲、杜學元,《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3年第5期。
21、Government and University——The relations between Chinese government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enlightenment in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Du Xueyuan,Contemporary Ecation (HK),2003(16).
22、《加強教育科研,促進教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杜學元、賈貴州,載葉上雄主編《教育強省——科教興川的必由之路》,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版。
◆2004年
23、《民國之前女子高等教育的回顧與審視:男性主義與女性主義的比較》,杜學元,《現代大學教育》2004年第3期。第36—39頁。
24、《淺談美國女子高等教育的發展及其成因》,杜學元,《西華師范大學學報》2004年第3期。第99—102頁。
25、《論小城鎮女童教育生活世界的建構》,吳立保、杜學元,《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基礎教育),2004年第 12期第66—69頁。
26、《女性主義視角下的中國女子高等教育》,杜學元,《高等教育研究》(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第4期,90—93頁。
27、《高校教師聘任制管窺》,孫剛成、杜學元,《教育與職業》2004年10月(中),第75—77頁。
28、《簡論網路教育與教育機會平等》,何岸、杜學元,《教育與職業》2004年11月(下),第7—8頁。
29、《高校專業設置雷同問題淺析》,何岸、杜學元,《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4年第5期,第93—97頁。
30、《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及其現實意義》,劉偉斌、杜學元,《宜賓學院學報》2004年第5期,第146—148頁。
31、《張瀾教育思想評析》,杜學元、龔波,《教育史研究》2004年第4期。第35—39頁。
32、《新中國大學生資助體系的改革與發展》,曾慶紅、杜學元,《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04年第3期,第154—156頁。
33、《福祿倍爾<人的教育>思想對我國幼兒教育的啟示》,盧長娥、杜學元,《中國西部科技》2004年第4期。
34、《略談洋務運動時期的留學教育》,劉偉斌、杜學元,《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漢文綜合版)2004年第3期,第5—6頁。
35、《略論我國民辦高等教育投資體制的改革》,王勇、杜學元,《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4年第3期,第10—15頁。
36、《盧作孚的職工教育思想及其啟示》,王小紅、杜學元,載劉重來主編《盧作孚社會改革實踐與中國現代化研究》,香港天馬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第1版。
◆2005年
37、《我國小城鎮女童教育學業狀況的調查與分析》,杜學元、沈堰奇,《西華大學學報》2005年第2期。第74—78、89頁。
38、《以人為本的高校人才資源管理探討》,孫剛成、杜學元,《西安歐亞職業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
39、《外出打工人員子女的家庭教育問題及對策》,張曉琳、杜學元,《宜賓學院學報》2005年第2期。第99—101頁。
40、《論我國助學貸款的改革與發展展望》,曾慶紅、杜學元,《宜賓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第103—105頁。
41、《建立在生活平台上的德育模式》,鄭利波、杜學元,《宜賓學院學報》2005年第5期。第116—118頁。
42、《從人的主體性談促進教師個體專業化的方式》,吳薇、杜學元,《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第3期。第125—127頁。
43、《斯坦福大學產學研一體化模式的啟示》,王勇、杜學元,《教育與現代化》2005年第1期。第24—26頁。
44、《教育勞動及其生產性投資》,鄭海波、杜學元,《當代教育論壇》2005年第4期。第29—32頁。
45、《淺談在外國教育史學科中如何創設富有探究性的教學過程》,范瑣哲、杜學元、肖韻,《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第58—60頁。
46、《中學生學習壓力源的社會學分析及其對策研究》,合作(2),《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基礎教育)2005年第6期。第53—56頁。
47、《外國教育史教學中如何創設富有探究性的教學過程》,杜學元、范瑣哲,載楊孔熾主編、黃仁賢副主編《百年跨越——教育史學科的中國歷程》,鷺江出版社2005年第1版。
48、《異曲同工——莊子與盧梭人文教育思想的契合》,孫剛成、杜學元,《河西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第78—79頁。
49、《以人為本的高校人才資源管理探討》,孫剛成、杜學元,《延安大學學報》(社科)2005年第5期。第118—121頁。
50、《農村貧困地區中小學代課教師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以安徽省某縣為例》,張軍、杜學元,《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基礎教育), 2005年第12期。第137—138頁。
51、《小城鎮初中女童的同伴同伴交往觀探析》,劉青秀、賈雲鵬、杜學元,《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基礎教育),2005年第12期。第50—53頁。
52、《美日兩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模式比較研究》,杜學元、杜永紅,《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4期。第75—77頁
53、《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婦女低教育探究》,嚴敏、杜學元、金珺,《成都中醫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年第2期。第95—96頁。
54、《羌族民俗與羌族教育》,蔡文君、杜學元,《貴州民族研究》(CSSCI收錄期刊)2005年第6期。第197—202頁。
55、《歐陽修教育思想探微》,陳元、杜學元,《西南教育論叢》2005年第4期,第89—92頁。
◆2006年
56、《社會轉型時期我國教師職業聲望的現狀、成因及對策》,王新兵、杜學元,《教師教育研究》(CSSCI收錄期刊)2006年第1期,第66—70頁。
57、《試論新世紀的教育發展觀》,王新兵、杜學元,《教育探索》2006年第1期,第48—50頁。
58、《教育價值的回歸——從功利到人格完善》,張忻、杜學元,《涪陵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第134—137頁。
59、《試論我國觀念文化變遷對教師專業化的影響》,吳薇、杜學元,《教育現代化》2006年第1期。第30—31頁。
60、《淺談民俗對女童教育的影響》,杜學元、吳立保,《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基礎教育)2006年第2期。第29—32頁
61、《大力發展民辦教育是當今時代對教育的必然要求》,易莉、杜學元,《當代教育論壇》2006年第2期(上)。第120—121頁。
62、《論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中的入學機會不均等》,杜永紅、杜學元,《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2期,第127—132頁。
63、《中小學實施生命教育初探》,嚴敏、杜學元,《邊疆經濟與文化》2006年第4期,第155—156頁。
64、《荀子和亞里斯多德音樂教育觀之比較》,張忻、杜學元,《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第118—120頁。
65、《大力發展民辦教育是當今時代對教育的必然要求》,易莉、杜學元,《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第121—123頁。
66、《從社會分層的視角反思當前教育的功利追求》,鄭海波、杜學元,《內蒙古社會科學》2006年第3期,第114—118頁。
67、《留守兒童初級社會化中家庭功能弱化問題研究》,劉繼強、杜學元,《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第4期,第112—114頁。
68、《試論農村中學債務問題》,周蘭英、杜學元,《當代教育論壇》2006年第7期(下),第14—15頁。
69、《中國男女分校與同校之爭的歷程、主要分歧及啟示》,杜學元,《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06年第6期,第85—90頁;《西部教育發展研究》2006年第1期,第46—52頁。
70、《曾國藩教育思想探析》,杜學元、王新兵,《西部教育發展研究》2006年第2期,第39—42頁。
71、《陳鶴琴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啟示》,張麗、杜學元,《西部教育發展研究》2006年第2期,第46—49頁。
72、《論社會主義榮辱觀與我國高校師德建設》,周蘭英、杜學元,《西部教育發展研究》2006年第2期,第57—60頁。
73、《試論我國學校應加強學生的個性教育》,曹兆文、杜學元、蘇濟,《長春工業大學學報》2006年第3期,第27—30頁。
74、《凸現教師魅力型權威,構建和諧教育》,杜學元、張忻,《成都中醫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年第1期,第1—2頁。
75、《論胡宏的教育哲學思想》,陳小明、杜學元,《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基礎教育)2006年第6期,第51—53頁。
76、《行政導向下的我國大學學術權力》,陳小明、杜學元,《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5期。第154—156頁。
77、《論大學校訓》,庹紅平、杜學元、李化樹,《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4期,第134 —136頁;《高等教育研究》(西華大學),庹紅平、杜學元、李化樹,2006年第2期,第16—19頁。
78、《論高收費背景下高等教育的需求與市場化運作》,趙秋、杜學元,《當代教育科學》2006年第7期,第55—57頁。
79、《高等教育收費制實施中的教育機會不平等》,李敏敏、杜學元、趙秋、李江淘,《教書育人》(學術理論)2006年第6期,第6—7頁。
80、《對現行高校生師比要求一致性的質疑》,易莉、杜學元,《煤炭高等教育》2006年第2期,第70—72頁。
81、《徐特立教師論及其當代價值》,周蘭英、杜學元,《重慶工學院學報》2006年第10期,第164—167頁。
82、《唐君毅教育哲學思想及其當代啟示》,杜學元、張忻,《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高等教育)2006年第11期,第13—15頁。
83、《試論應大力加強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周蘭英、杜學元,《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高等教育)2006年第11期,第68—71頁。
84、《淺談我國高校應建立學術休假制度》,高建華、杜學元,《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高等教育)2006年第11期,第30—33頁。
85、《經濟轉型時期確定教師合理報酬初探》,劉飛燕、杜學元、徐安興,《當代教育論壇》2006年第7期(上),第93—9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