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研究生導師的標准
⑴ 研究生選導師需要考量哪些標准
首先要了解導師是否有足夠的經費。"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做科研也是如此,沒有足夠的經費是十分痛苦的,有時甚至根本無法開展工作。記得我讀研期間,有的同學老師經費不足,每次用食鹽都得到處借,一不小心,多買了幾瓶溶劑都得想辦法賣掉或交換成其他試劑,嚴重地分散了工作精力和影響了工作效率。錢並不是越多越好,但選取一個有足夠財力的老師是必要的。現代的科研是需要資金支持的,從實驗試劑儀器到結果分析測試,都需要花費。資金充裕可以保證在研究生學習期間接觸到更多更先進的儀器設備和測試手段,這對以後的工作科研都有很大的幫助。
其次要了解導師的課題內容。許多同學很關心課題內容,可是卻不知道如何挑選一個好的課題,通常只是看了看題目覺得很炫,就直接選了,這樣帶來的往往都是失望。開個玩笑,比如一個題目"基於天然高分子原料的多孔材料",看上去不錯,可是實際上它的本質有可能就是做凍豆腐的,因此題目是靠不住的,"標題黨"在學術界也是存在的。我認為了解導師的課題應該從一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要搞清楚導師做的課題是偏理科還是偏工科。同樣課題題目或研究方向,從工科角度入手和從理學方面研究是截然不同的。選擇工科還是理科對個人發展有深遠的影響。通常工科注重效果效益,與工廠、公司、軍隊等聯系緊密,而理科注重創新獨特,發表文章多是理科的優點。由於我自己是理學出身,因此可以舉出很多理科的好處優點,但如果在這里一一列舉這樣對工科有失公允,影響大家的判斷。總體而言,理科和工科是各有所長,單從就業角度上看,兩者倒是區別不大。我本科和研究生學位都是理學學位,我的同學里有的研究偏工一些,有的研究偏理一些,但是他們的就業方向沒有什麼明顯的區別,偏工的也有在大學任職的,偏理的也有進公司工作的。其次要盡量選擇一個研究水平高的課題。導師的科研水平直接決定學生的水平。在一名高水平導師的指導下,不僅能做出高水平的論文,而且通過導師的言傳身教以及平時的耳濡目染,自身的素質也會得到很多的提升。我就覺得從導師那裡學到了很多很多,受益終身。衡量研究水平的高低其實是一件相當復雜的事情。大家可以簡單地通過以下幾個方面衡量。一是導師發表文章的檔次和數量,比如發表文章的SCI影響因子,被引用次數等。特別是偏理的導師,文章是一個關鍵指標。對於偏工的導師可以用發表專利的情況來判斷。二是導師獲得的資助情況。比如,國家重點項目,傑出青年基金,863項目,國家面上項目,省級市級基金,軍工項目,企業的橫向課題等。擁有的基金檔次越高通常說明導師的工作水平和意義越高。項目的檔次基本與基金發放部門的級別和資助金額的多少相一致的。比如國家級項目要優於市級項目,而幾百萬的大項目要優於幾十萬的普通項目。再次了解這個課題可以學習到得知識。幾乎沒有一個研究生的科研項目會與你的後的工作內容完全相符,因此在研究生期間學到的主要是方法手段。哪個題目對學生的訓練多,哪個題目應該越好。有的題目看起來很誘人,但是到了實驗階段,工作中接觸的實驗內容簡單,測試方法手段單一,這樣的題目就不利於以後的發展。相反課題中涉及的知識內容廣,實驗表徵手段豐富,實驗操作復雜,有些甚至是獨門絕技,可以成為看家本領,那這就是較好的課題。
再者了解導師的指導風格。讀一個研究生少則兩年三年,多則五年六年,而且是青春年少的美好時光,誰也不想在不愉快中渡過。因此在你選擇進入導師的研究小組之前,最好從各個渠道了解一下導師的風格和這個科研小組的氛圍是否與你合拍。我把導師大致分為兩個類型:"放養"型和"圈養"型。前者是指導師給學生的只有科研課題和方向而沒有具體研究方案,導師會定期或在關鍵時刻給學生指導意見。相反"圈養"型的導師對學生的指導比較細致具體,從方案設計到實驗方法都予以安排輔導。"放養"型對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是極大地鍛煉,而"圈養"的同學會能從導師那裡學到更多的試驗技巧。從研究小組的氛圍講,有的組像大家庭,平等合作,有的組像私企,競爭氣氛濃厚。無論是指導風格還是組內氛圍,都各有千秋,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有適合不適合,在於個人的把握。在選擇導師時,切忌導師腕兒越大越好。大的導師指導的學生多,宏觀指導為主,而具體指導方式也會各有不同,有的是指定替他老師,有的是開組會定期溝通等等。大家選擇知名導師時,一定先了解清楚這些情況。有些同學進入科研小組後發現指導工作的不是報考的導師而是其他老師,就會產生失落感,甚者有種被欺騙的感覺。其實這種現象在國內外學術界都是正常的,只是大家在報考前一定要了解相關的情況,以免不必要的煩惱。在一些情況下大家可以多留意一些有水平的年輕的導師,他們精力旺盛,工作慾望強,實驗中也親力親為,而且學生少,對學生的指導力度也大,這些對研究生的成長都是十分有利的。
最後了解導師的畢業生去向。這是一個終極標准。現在畢業生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不完全是但有相當的參考價值。畢業生的去向在一個穩定成熟的研究小組里是比較有傳統的。比如我當初的導師的學生在高校或科研院所里任教的就比較多,而我的理想也一直是想搞科研工作,這樣的導師就恰好適合我。又比如我知道一名老師,他與寶潔公司一直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每年都要選送畢業生到寶潔去,如果你的理想是進外企工作,那麼顯然這樣的導師是再合適不過了。
要了解以上的信息可以通過瀏覽老師主頁,與師兄師姐,老鄉等交談,參觀導師實驗室,與一些老師長輩甚者導師本人交流等許多手段獲得。每種方式都會有有幫助,不能偏信某種方式,綜合在一起考慮才是上策。我發現許多同學就是找老鄉聊聊然後就定了,要知道一個人的知識是有限的,見解是片面的,如果你只有找老鄉的渠道,至少也要多找幾個。如果有條件,在暑期或課余時間到感興趣的導師那裡去實習工作一段時間是非常好的一種方式。我當初就是暑假在導師那裡做實驗,最後留下來的。現在回頭看起來,這是我做過的最正確的選擇之一。
⑵ 導師選研究生的標準是什麼
【導讀】在通過考研復試以後,就是要進行導師和研究生的雙向選擇了,這時候就要自己去聯系導師了,導師在進行選擇的時候,其實也是有一定的研究生選擇標准,不是單一的拿成績來進行判斷的,有人可能就說了,就見幾次面,如果了解一個人,其實作為研究生導師,不僅是學術等能力厲害,人生閱歷也是比較豐富的,所以看人也是比較準的,那麼導師選研究生的標準是什麼呢?
2、看能力
基礎項:生活能力、基本的學習能力
科研相關項:動手能力、思考能力、與人合作的能力、表達能力
生活能力:導師不是保姆,不負責吃穿住行。上研究生後面跟著老媽的,通常比較不靠譜。
動手能力:水處理是實驗科學,會動手、敢動手非常重要。科技越來越發達了,人卻越來越笨了。
思考能力:思考,有時候很簡單。有個學生進展很慢,問了幾次最後說出原因「攪拌器不夠用」,1個攪拌器180元,買4個不過720元,我從來不管學生買常用小型設備,居然也會構成障礙?大約是看了太多網上黑心導師的教誨,連正常要求都不敢提了。另外一個學生遲遲不動手的原因是『反應器不夠』,什麼叫反應器?發生反應的容器就是反應器,非得昂貴的、帶自控的?盆算不算?桶算不算?買兩大罐可樂喝了剩下瓶子也是反應器!
3、很投緣
可意會不可言傳……導師欣賞自己每一個學生,每個孩子有自己的優點(當然也有自己的缺點可以氣到我跳腳三尺),也希望他們欣賞和崇敬導師。
當然優秀研究生標准不止是以上的幾點,這只是很多導師喜歡的學生,你要想在讀研期間有所作為,還是需要自己進行個人能力提升,要多看書,要多和學長和導師交流,多進行學習,這樣畢業後才能有更好的發展。
⑶ 如何選研究生導師
興趣、專業積累是選擇導師的主要標准和原則
關於選擇導師,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值得探討,那就是什麼樣的導師適合你?最有名氣的導師?最有地位的導師?最有權力的導師?答案顯然是否定的,興趣和專業積累才是選擇導師的主要標准和原則,所以首先明確自己的目標和興趣,在報考某個學校和專業之前,應該對該專業的導師及其研究方向有一定的了解,然後根據自己的興趣點和積累來選擇導師,同時我們還應該綜合學生和導師雙方面的情況來衡量,比如你了解到導師是以研究電視媒體為主的,那麼他就不太適合一個以後想在報紙方面發展的新聞學研究生;比如導師性情嚴厲,喜歡批評,那麼他就不太適合於一個心理容易緊張、心理素質較差的學生;比如導師在學術上要求非常嚴格,那麼他就不太適合一個不想從事學術事業的學生。其次院校也應該會將導師的基本情況和研究方向公布出來,供學生更好地選擇,同學們可以通過各種渠道來搜集導師信息,選擇相應的導師,比如學校網站,論壇,相關專業學術網站,搜索引擎,或者是通過身邊的朋友等等。
另外強調一下選擇導師要注意的幾點:不要選有行政職務的人做導師,有行政職務的人時間太少,這些人心思不在做學問上;不要選擇名下帶很多博士的導師,物以稀為貴,人也一樣。導師的精力有限,多了帶不過來,所以乾脆不帶。
聯系導師注重良好的第一印象
根據學校設置的不同,在正式錄取之前,有的學校報導師,有的報導師組,到復試再決定導師。有的同學誤認為報導師組的就不用聯系導師了,聽天由命,並且有的學校在招生目錄上也確實不列出導師的名單,但是不提前聯系導師而去參加復試確實是一種很大的冒險。只要條件允許,就應該通過各種途徑在面試之前主動聯繫上導師,不管是報導師的還是導師組的。報導師的應該在報名前就聯系,要弄清楚有沒有內定的或者保送的,報導師組的可以在復試前聯系就好了。而且應該在充分了解導師的情況下去聯系,要以導師喜歡的方式去聯系他。
在與導師第一次接觸時,要注重良好的第一印象,第一次接觸形式可以是各種各樣的,可以E-mail,電話或者是第一次在導師的博客中留言,和導師見面是無疑最直接的聯系方式,但要有全方面的准備,一個充分的准備包括穿著、談吐、態度、對老師性格的了解、專業知識掌握等,最好能做一個簡歷,把自己的一般情況和獲獎情況以及發表過的文章放在一起,盡量把簡歷作的美觀些,凸顯出你的個人特點,另外最好也准備一份英文簡歷,以備需要。也許因為有了你的這份簡歷,導師就不會太在意你自我介紹時的緊張了。發E-mail和博客留言也是常用的方式,但無論你採用哪種方式,第一次接觸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讓他去了解你,並且喜歡上你。建議大家最好還是先通過E-mail與導師取得聯系,然後在合適的時候再給導師打電話,一般不要輕易登門拜訪或打電話,先約好或者有人引見,再去拜訪。
不要過於頻繁與導師聯系
第一次接觸之後,如何鞏固聯系、保持接觸的延續性,以加深導師對你的印象也顯得十分重要,大家還可以巧妙利用一些節日獲取好感,中秋節、教師節,給導師寄個電子郵件或發個簡訊,很可能收到奇效。不一定要收到導師的回信才算成功,記得介紹自己的名字和身份,別玩匿名簡訊。另外,在聯系導師的過程中要切忌不要頻繁地與導師聯系。過於頻繁的聯系既影響導師的正常生活,也會讓導師覺得反感,影響對你的判斷,每次聯系的內容不要重復太多,爭取每次都能提供一些幫助他了解你的新內容,相反,如果沒有什麼話題就不要盲目打電話聯系,與導師的聯系不在於次數的多少,而在於每次聯系的質量。適宜的、恰如其分的聯系才是最佳鞏固聯系的方式。最後,要注意保持正確的心態,不要過分注重導師的作用,要認識到導師固然重要,但考研的關鍵仍然在於自身的學習備考情況。
⑷ 怎麼選擇研究生導師
興趣、專業積累是選擇導師的主要標准和原則 關於選擇導師,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值得探討,那就是什麼樣的導師適合你?最有名氣的導師?最有地位的導師?最有權力的導師?答案顯然是否定的,興趣和專業積累才是選擇導師的主要標准和原則,所以首先明確自己的目標和興趣,在報考某個學校和專業之前,應該對該專業的導師及其研究方向有一定的了解,然後根據自己的興趣點和積累來選擇導師,同時我們還應該綜合學生和導師雙方面的情況來衡量,比如你了解到導師是以研究電視媒體為主的,那麼他就不太適合一個以後想在報紙方面發展的新聞學研究生;比如導師性情嚴厲,喜歡批評,那麼他就不太適合於一個心理容易緊張、心理素質較差的學生;比如導師在學術上要求非常嚴格,那麼他就不太適合一個不想從事學術事業的學生。其次院校也應該會將導師的基本情況和研究方向公布出來,供學生更好地選擇,同學們可以通過各種渠道來搜集導師信息,選擇相應的導師,比如學校網站,論壇,相關專業學術網站,搜索引擎,或者是通過身邊的朋友等等。 另外強調一下選擇導師要注意的幾點:不要選有行政職務的人做導師,有行政職務的人時間太少,這些人心思不在做學問上;不要選擇名下帶很多博士的導師,物以稀為貴,人也一樣。導師的精力有限,多了帶不過來,所以乾脆不帶。 聯系導師注重良好的第一印象 根據學校設置的不同,在正式錄取之前,有的學校報導師,有的報導師組,到復試再決定導師。有的同學誤認為報導師組的就不用聯系導師了,聽天由命,並且有的學校在招生目錄上也確實不列出導師的名單,但是不提前聯系導師而去參加復試確實是一種很大的冒險。只要條件允許,就應該通過各種途徑在面試之前主動聯繫上導師,不管是報導師的還是導師組的。報導師的應該在報名前就聯系,要弄清楚有沒有內定的或者保送的,報導師組的可以在復試前聯系就好了。而且應該在充分了解導師的情況下去聯系,要以導師喜歡的方式去聯系他。 在與導師第一次接觸時,要注重良好的第一印象,第一次接觸形式可以是各種各樣的,可以E-mail,電話或者是第一次在導師的博客中留言,和導師見面是無疑最直接的聯系方式,但要有全方面的准備,一個充分的准備包括穿著、談吐、態度、對老師性格的了解、專業知識掌握等,最好能做一個簡歷,把自己的一般情況和獲獎情況以及發表過的文章放在一起,盡量把簡歷作的美觀些,凸顯出你的個人特點,另外最好也准備一份英文簡歷,以備需要。也許因為有了你的這份簡歷,導師就不會太在意你自我介紹時的緊張了。發E-mail和博客留言也是常用的方式,但無論你採用哪種方式,第一次接觸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讓他去了解你,並且喜歡上你。建議大家最好還是先通過E-mail與導師取得聯系,然後在合適的時候再給導師打電話,一般不要輕易登門拜訪或打電話,先約好或者有人引見,再去拜訪。 不要過於頻繁與導師聯系 第一次接觸之後,如何鞏固聯系、保持接觸的延續性,以加深導師對你的印象也顯得十分重要,大家還可以巧妙利用一些節日獲取好感,中秋節、教師節,給導師寄個電子郵件或發個簡訊,很可能收到奇效。不一定要收到導師的回信才算成功,記得介紹自己的名字和身份,別玩匿名簡訊。另外,在聯系導師的過程中要切忌不要頻繁地與導師聯系。過於頻繁的聯系既影響導師的正常生活,也會讓導師覺得反感,影響對你的判斷,每次聯系的內容不要重復太多,爭取每次都能提供一些幫助他了解你的新內容,相反,如果沒有什麼話題就不要盲目打電話聯系,與導師的聯系不在於次數的多少,而在於每次聯系的質量。適宜的、恰如其分的聯系才是最佳鞏固聯系的方式。最後,要注意保持正確的心態,不要過分注重導師的作用,要認識到導師固然重要,但考研的關鍵仍然在於自身的學習備考情況。
⑸ 碩士研究生導師有啥標准
學歷不是硬性的,有些年紀大些的碩導才是碩士學歷
一般副教授及以上就能帶研究生的,不一定要教授的
⑹ 碩士研究生導師的最低要求是什麼
這個似乎沒什麼么最低要求,更多的是看個人的學術修養和資質。
也有碩士研究生當碩士生導師的。但是都要經過幾年的學術鍛煉的。剛畢業的博士生,現在只能帶一帶本科生,三五年之內是不能帶研究生的。如果學校還有點良知的話,也不會讓博士生這么做。
⑺ 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導師
導師是研究生成長成才的引路人,是研究生的科研「導航人」。當好一名導師是一門大學問,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導師們言傳身教,將「治學必先做人」貫穿於培養全過程,落實在細節中,強化思想引導與行為示範相結合,思想培育與業務培養相結合,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研究生。
研究生導師的英文是supervisor,是監督者,管理人的意思。私底下也有被學生稱為boss的。做一名合格的導師,我認為應做到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做一名合格的碩士生導師,應該德才兼備,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和扎實而廣博的專業素養。
治學必先做人。碩士生導師對學生人格精神的形成和研究能力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感染力和影響力,這種影響力不亞於小學教師對小學生形成各方面特徵的影響。導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在學識和品質方面的影響。新碩士生導師不僅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內有扎實的基礎,還要在某一方面有較深入的研究,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保持學科前沿的位置。同時,要注意加強自我修養,用嚴謹求實的治學精神和勤奮刻苦的敬業精神去影響和感染學生,使學生在做人做學問雙方面都得以受益。
第二,做一名合格的碩士生導師,要具有強烈的責任感。
與本科生教學相比,研究生教學沒有更為系統和嚴格的操作規范和評價標准,因此導師的責任心就顯得尤其重要。要對學生負責,導師首先要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內不斷地有所發展和創新,不斷有新的研究課題,從而帶動學生的學習與研究,使他們在研究中得到鍛煉和培養,不斷提高從事研究和進行創新的能力。在帶領學生共同進行學術研究的過程中,要加強和學生的溝通與交流,關心他們的思想狀況,了解他們學習和研究的進展情況以及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及時給予他們指導和幫助。導師的責任感要體現和貫徹在學生培養過程中的方方面面,真正落到實處。
第三,做一名合格的碩士生導師,要成為研究生的科研「導航人」。
碩士生導師應了解碩士生培養的基本程序,熟悉研究生培養的基本要求,掌握碩士生培養的具體方法。在培養中,注意對學生進行正確、適時的引導,為其提供多方面條件,把好關口,注重四種精神的培養。
1、進行正確、適時的引導碩士生導師不是teacher,不需要手把手的教自己的研究生特別具體的技能,不需要灌輸式的教育,需要的是引導式的教育。要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研究方向開展研究,培養研究生科研能力。指導學生廣泛地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鼓勵學生多渠道地參加各種學術交流,以使他們增加知識儲備,開闊學術眼界,在此基礎上才能廣開思路,形成敏銳的學術眼光和進行深入研究的能力。
2、為研究生提供多方面的條件開展學術研究沒有具體的科研項目做支撐,最終只能是紙上談兵。研究生導師要積極爭取科研項目,為研究生們提供必要的支持。沒有科研項目,不做科研就談不上是合格的導師。要在科研中培養學生運用科學有效的研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使學生形成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去具體地研究和解決問題的意識,糾正空想提綱然後用材料按邏輯順序組合論文的填空式寫作思想和作法。還要為研究生提供研究條件,包括實驗設備、研究場所、經費的支持等,同時組建研究團隊,為研究生提供就職和工作的機會。
3、把好關口,增強交流科學研究過程中有很多重要的關口需要導師把好。研究生初次走上研究的道路,難免遇到有很多實際的問題,在學期初給每一位學生安排具體的學習計劃表,並督促和檢查他們的執行情況。業精於勤而荒於嬉,要對學生進行嚴格的管理,使他們養成勤奮刻苦的精神,才會學有所成。同時對如何選題、開題、查資料、寫研究報告、寫學術論文把好關口,以切實培養研究生自身能力。
培養科學精神。科學研究中投機取巧、弄虛作假違反科學規律和學術道德的現象並不鮮見,因此從事科學研究必須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導師必須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在實踐中引導和培養研究生形成實事求是、刻苦拼搏的科學精神。
培養奮斗精神。熱愛科學、為科學事業獻身是每一個從事科學研究的人必備的素質,同時也是科學工作者人生的奮斗目標和價值體現。缺少奮斗精神,沒有人生的正確追求,科學研究中就不可能有大的成功和作為。
培養團結協作精神。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還要發揮團隊作用,特別是新研究生導師,要多聽取同事和其他導師的意見,吸取他們的成功經驗。例如在舉辦論壇,進行論文開題和答辯等工作中,我們要高度重視團隊的作用。
⑻ 碩士生導師的最低職稱是什麼
碩士生導師的最低職稱是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應是本學科學術造詣回較深的教授或相當專業答技術職務的教學,科研人員,其學術水平在某些方面接近或達到國內或國際先進水平。
有培養本科生經驗,至少培養過兩屆本科生。能堅持正常工作,擔負實際指導碩士生的責任。有協助本人指導碩士生的學術隊伍。有課程教學經歷,承擔過或正在承擔一定工作量的本科生課程。
(8)碩士研究生導師的標准擴展閱讀:
主要工作
1、引導學生熟悉本學科或相關領域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方法
本學科或相關領域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方法,這是進入碩士生學習和研究的一個前提性的條件。由於碩士生自身學科背景、學術水平的差異,引導學生熟悉本學科或相關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方法的工作極為重要。
2、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提高其研究能力
引導學生熟悉本學科或相關領域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方法的主要途徑,是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把讀書、思考和研究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提升學術品位和研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