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清華大學夏廣志教授

清華大學夏廣志教授

發布時間: 2021-02-26 15:40:53

1. 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的研院領導

職位姓名職稱院長康飛宇教授黨委書記、副院長趙慶剛研究員副院長胡洪營教授、博內士生導師容副院長夏廣志--黨委副書記楊瑞東副研究員、高級職業指導師、社會工作師副院長馬嵐研究員(參考資料來源2014年8月學院官網 )

2. 百家姓中的「梁」姓發源地在哪裡

【發源地】:陝西和河南

【歷史遷徙】

  • 春秋初分別起源於陝西和河南的梁姓,很快散布到山西、河北、山東、江蘇等地。東晉時梁姓始渡長江進入江南地區,晉朝末,梁姓已經移民福建、廣東。唐宋時梁姓的主體主要分布於山東、河南和陝西地區。經歷東晉、隋唐的北方地區的戰亂,梁姓受到了重大的損失,梁姓人群隨中原人群一起背井離鄉,向南方和東南方遷移。到了明清時期,梁姓在粵桂湘贛四省繁衍很快,在南方穩定地發展,最終形成了今天典型的南方大姓。清初梁姓始入台灣。

  • 宋朝時期,梁姓大約有44萬,約佔全國人口的0.57%,排在第三十七位。梁姓的第一大省是山東,約佔全國梁姓總人口的34.5%。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山東、河南和陝西,這三省梁姓大約佔全國梁姓總人口的61%,其次分布於廣東、福建、湖南、浙江,這四省的梁姓又集中了26%。全國形成了以魯豫、陝西、粵湘、閩浙為中心的四大塊梁姓聚集地。而廣西是當時梁姓人口最稀少的地區之一。

  • 明朝時期,梁姓大約有43萬,約佔全國人口的0.46%,排在第五十三位。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而梁姓人口增長比值是負值,人口不但沒有增長反而減少。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於廣西、山西,這兩省梁姓大約占梁姓總人口的25%,其次分布於江西、江蘇、山東、廣東、福建、陝西,這六省的梁姓又集中了51%。廣西在宋朝時梁姓十分稀少,進入明朝一躍成為梁姓第一大省,約占梁姓總人口的14.6%。東南和兩廣地區的梁姓在這600年中有了穩健的發展。而宋朝的梁姓大省山東,此時梁姓人口卻減少了七成。全國重新形成了桂粵閩贛、晉陝、蘇魯三大塊梁姓聚集區,重心由東南部轉向南部。


3. 世界上最好聽的歌和世界上最好笑的笑話

我暈,前面的都發那麼多笑話啊,我沒有那麼多,冷笑話倒是看到人講過幾個。回

1.肥肉交答了個女朋友,不到一個星期就吹了,朋友問為什麼,肥肉說:
「她說……看我久了,就覺得好膩哦……」

2.小米粒:「媽媽,我餓!」
米媽媽:「乖,爸爸找不到工作,家裡已經沒有吃的了。」
小米粒:「可是我餓~~~」
米媽媽:「唉……好吧,你去隔壁借點鹹菜,我去給你爸爸燒洗澡水。」

我不知道世界上最好聽的歌是怎樣的,但是好聽的可以推薦幾首

李宇春《梨花香》

柯有倫《不用擔心》

謝霆鋒《最愛之後》

方大同《三人游》

方大同《為你寫的歌》

李宇春《漂浮地鐵》

JS《回憶的聖誕節》

方力申《如果世上沒傻瓜》

劉德華&舒淇《I Do》

林志炫《沒離開過》

4. 明天語文中考拉!

先預祝你中考順利,我講下去年我的習慣吧

先是把能抓分的都抓住,如默寫,背誦,課內篇目

挫折的例子:有多少名人面對挫折無所畏懼。1)曹雪芹、蒲松齡在貧困交加中留下了《紅樓夢》、《聊齋志異》的不朽之作;2)大家熟悉的奧斯特洛夫斯基,癱瘓在床,雙目失明,口述了鼓舞人心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傑作;3)美國的林肯經過多次挫折,更加奮進,終於當上了美國第十六屆總統。4)此外,還有身殘志堅的張海迪、承受病殘不幸而卓有成就的高士其、吳運鐸等老一輩科學家、革命家,他們與困難、挫折、失敗抗爭,堅定信念,自強不息,不屈不撓,從而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因此,我們也要戰勝挫折,踏出一條光明的人生之路來。
學習刻苦的例子:1)囊螢映雪:孫康他家裡很窮買不起燈油,夜晚不能讀書,他就想盡辦法刻苦地學習。冬天夜裡,他常常不顧天寒地凍,在戶外借著白雪的光亮讀書。 和車胤當時還有一個人,名叫車胤(yin),也和孫康一樣,沒有錢買燈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許多螢火蟲,盛在紗袋裡,用螢光照亮,夜以繼日地學習。2)匡衡 鑿壁偷光

關於閱讀:1)首先,要仔細讀完全文,答案要先去文中尋找相應的句子,再看上下文中有無聯系的句子,多用原文,如果是歸納,那就要把關鍵的意思寫全,回頭再考慮下,自己寫的是否概括了所要求的內容,是否戴高帽或者少了.回答要盡可能詳細全面.2)還要注意題目的分值,一般幾分就是幾點.3)有些閱讀會讓你在最後有選擇題,一般會涉及中心思想,可以借鑒.5)在截閱讀題的時候,要抓主題目的主要意思,比如這段文字表達了什麼,就等於問這段文字大意,全文作者的觀點是什麼,就是問中心思想,要看穿題目.6)要當老師傻子......=.=..自己的經歷告訴我...閱卷老師什麼都不懂....所以回答一定要全...別以為老師看的懂....

關於你問的襯托,引用.其實就是修辭手法,去看下這段文字http://..com/question/20872469.html?si=2
回答這類題目的要點,要注意具體,就是光寫出作用不行,打個比方,如比喻,要寫把什麼比做什麼,使表達收到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效果。 對下文有什麼影響(如伏筆,鋪墊),或者反映了文章中心
總領就是關鍵字(指詩)與關鍵句,或者全文關鍵句

還有問題可以繼續問

最後再一次祝你考試順利!

5. 青島市郵編是多少

青島市的郵政區碼是266000。

266000不一定是山東青島市下轄各地的最詳細區域郵編,但最起專碼可以滿足普通的郵寄信屬件、物品到青島需要,青島以下更詳細的地址是必須提供給郵局的。

(5)清華大學夏廣志教授擴展閱讀:

青島是山東省的一個地級市,地處山東半島東南部沿海,膠東半島東部,中日韓自貿區的前沿地帶;瀕臨黃海,隔海與朝鮮半島相望,東北與煙台毗鄰,西與濰坊相連。

同時,青島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道教發祥地,6千年以前,境內就有人類的生存和繁衍。因樹木繁多,四季常青而得名—青島。

參考資料:郵編庫-青島郵編

6. 李劍晨的研究比較

李劍晨和關廣志是同一時代我國最早的老一輩水彩畫家,當代德高望重的傑出水彩畫先驅者,他們作為水彩畫一代宗師,造就了一個時代的水彩畫群體,為20世紀中國水彩畫的歷史書寫了重要的篇章。
為此,本文從兩位先生的身世背景、留洋求學、研藝創作、藝術影響等方面進行相對比較分析、探索研究,最終尋繹出他們之間的共同點和不同處,讓我們進一步關注認識和了解這兩位大師的人生經歷與藝術風范。
李劍晨和關廣志是同一時代的人,兩位先生又均以獨特和精湛的藝術創作載入中國水彩畫史且享譽畫壇。
(一)李劍晨原名李汝驊,河南省內黃縣人,出生於1900年,2002年2月20日仙逝於南京,享年103歲。關廣志,滿族,1896年出生於吉林省吉林市人,1958年逝世,享年62歲。兩位先生都是我國水彩畫「開山鼻祖」,並且在中國畫壇並稱雙雄,有「南李(劍晨)北關(廣志)」之稱。
李劍晨和關廣志都生長在一個平凡而真實的家庭,來自社會底層,有著苦難艱辛的童年。
李劍晨出生於河南內黃縣北溝村一個書香門第的大家庭,他的父親是個秀才,精通古文,由於兒女多,小汝驊從小被放在農村乳母家寄養,由於家境貧寒,飽受飢餓之苦。到了六歲他被父親接回家,送進了私塾讀書,他對上私塾毫無興趣,倒是對一個糊「紙扎」的叫邱凌的人吸引,在邱凌的啟蒙下,小汝驊對繪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以後走上了藝術的道路。(載《世紀同齡人——李劍晨藝術生涯》 王振宇著江蘇文藝出版社)
而關廣志教之李劍晨就沒有那麼幸運,關廣志出生於吉林市松花江畔大藍旗屯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他自幼酷愛繪畫,少年時期在國畫方面較早顯露才華。因為是長子,他年紀很小就負擔起整個家庭的生活,也正是這種生活壓力,促使他認識到必須奮斗才能出人頭地。
他們的童年時代也存有不同的經歷,他們在各不相同的生活境遇中成長起來,靠著真誠做人、力求上進的樸素的生活信念,真正領悟人生,步入社會,逐漸成為一代藝術大師的。
(二)步入青年時代的李劍晨和關廣志在生活經歷和治學途徑、信念追求有著許多的相似之處。
李劍晨在青年學生時期,就迷戀上了水彩畫並立志為水彩藝術奮斗一生,1923年考入北京國立藝專,當時捷克斯洛伐克水彩畫家齊提個教授對他的影響很大,奠定了他濃厚的水彩畫興趣,他師從陳半丁、王夢白研習中國畫;並受業於林鳳眠、聞一多;他與李苦禪、王雪濤等同班,中西繪畫均打下堅實基礎。
1926年李劍晨畢業後,先後任教於河南省立第一師范和省立女子師范、省立第五師范學校,一邊教書、一邊畫畫,在水彩畫的探討與理論研究方面有了顯著的突破。1937年考取了公費留學英國,在倫敦大學美術系主攻油畫,深受薩金特、布朗溫兩位大師的影響。此後在巴黎就讀於庫拉歐西學校,研習雕塑,與留法的徐悲鴻、潘玉良等畫家共同鑽研繪畫,並與世紀大師畢加索切磋技藝,廣集博覽,在盧浮宮看到法國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大師的作品,得到藝術上更多的啟示;
20年代的中國,上海等地開放較早,受西方文化感染較深,在東北要接受西方文化影響則比較困難。
關廣志考入沈陽美術專科學校,在美專系統地學習了素描、中國畫、色彩、圖案等學科知識,打下了堅實的繪畫基礎。他從沈陽美專畢業後,轉赴上海和北京學習。關廣志當年常去基督教青年會學英文,學繪畫,受到一些英國醫生、牧師和畫家的賞識。後在他們的鼓勵下,關廣志赴英國留學。1931年關廣志在英國皇家美術學院當研究生,專攻水彩畫和銅版畫。鑒於當年中國美術界的俊才如徐悲鴻、林鳳眠、劉海粟、吳作人等大都赴法國學習繪畫,關廣志算是美術界最早的留英學生,並深得英國水彩、水粉及銅版畫真傳。繁華落盡無足惜,人最寶貴的是自尊、自立、自強的奮斗精神。「真有本事的孩子,就是只拿一隻小皮箱,自已出去闖世界。」——這是從吉林農村走向英國皇家美術學院的關廣志真切的人生體驗。
李劍晨、關廣志他們都有出國尋求藝術學習、發展的經歷,在國外留學生活期間,因為他們年青,很容易接觸吸收西洋風土人情並運用到自己的藝術創作中去。但對他們而言,留學本身不是終極目標,他們共同追求的是科學救國、文化救國之路,他們接受西方文化,最關心的是學有專攻,要學就要去最好的國家,進最好的學校,但他們從來沒想留在國外。
抗日戰爭初起,李劍晨立即放棄國外的學業事業,毅然歸國支持抗戰,先後在重慶國立藝專、中央大學建築系、南京工學院等高校任教。關廣志歸國時帶回大量的英國畫冊、畫具,還有當時中國絕無僅有的銅版畫機器,嘉惠了無數美術後學。歸國後關廣志先後在燕京大學、國立藝專、輔仁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建專、清華大學任教,畢生精力奉獻給中國的美術教育。作為文化藝術的播種者,他們不一定有經天緯地的崇高理想,但他們赴英國留學的初衷和目的就是為了回國能培養更多的學生,這是他們共同的選擇。
(三)李劍晨和關廣志是中國水彩畫藝術的繼承與創造的傑出代表
「五四」運動以後,許多進步青年東渡日本和赴英、法學習繪畫藝術,北方的關廣志、南方的李劍晨以及王濟遠、張眉孫都是早年留學英、法可專攻水彩畫的著名畫家。
早在明、清時期,隨著歐亞文化的交流,西洋繪畫傳入中國。雖不過百年,但由於西方的水彩與中國的水墨有著相通的共性,以及中國畫家對生和藝術獨到的認識和把握,水彩畫在中國不僅得以繼承發揚,而且得到飛速的發展,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彩畫藝術。最早的一批就是被藝術大師徐悲鴻稱為「中國西畫藝術搖藍」的上海徐家匯「土山灣畫館」出來的徐詠青、周湘、丁悚等。在1843年,在商賈雲集的上海產生了一種擦筆水彩畫的「月份牌」繪畫,是稱為「海派藝術」的一支,在中國現代美術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載《中國水彩畫圖史》王雙成張克讓蔣振立廣西美術出版社1992年)
從20世紀初至30年代,20多年當中,我國各地紛紛成立畫會,其中水彩畫會脫穎而出,不斷開展展覽和學術交流活動,使我國的水彩藝術走向第一個繁榮階段。
李劍晨、關廣志的作品與其社會實踐活動日益為人們關注。關廣志留學英國期間,專門研究水彩畫、水粉畫,並曾到法、意、德、荷俄等國考察,深得西方繪畫的精髓。這一時期,他的作品《英國愛丁堡》《三里河清真寺》(見圖一)深受文藝復興及其後的西方繪畫藝術,尤其是18至19世紀現實主義、激進浪漫主義及印象派給予他深刻影響。
在此基礎上,回國後他又博覽史料,深入研究了傳統國畫,兼及木刻、剪紙等民間創作,勤奮探索自己的藝術道路——主要以風景建築為題材,創作的寫生《玉泉山》(見圖二)《天壇祈年殿》《頤和園琉璃塔》《岳陽樓》等作品將西方藝術與東方傳統融為一體。
李劍晨留學海外,最為重要的是學習。他借鑒英國水彩畫寫實傳統的基礎上結合中國的生活和藝術特色,創立了自己的理論體系,造就了一個嶄新的水彩畫群體採用不同畫法,色彩渾厚,用筆練達,講求技法,嚴謹中含有生活情趣,題材多樣之中富有時代精神。李劍晨50年代創作的〉〈晨——人民英雄紀念碑〉、〈田野〉在美術界引起極大反響;1958年出版的〈水彩畫技法〉成為當時美術教育中水彩畫教學最主要的範本與教材。如〈寧靜的小巷〉以簡練的筆觸,創造出江南水鄉的靜謚氣氛;《東海風雲》用奔放的水色渾成,渲染出海天風雲的激盪的雄偉旋律;〈龍門石窟〉以積水法營造出斑駁陸離的古代文明;〈壯麗的天壇〉則用濃重的暖色調烘托出中國古建築的壯觀。每一幅畫,是一章水色一體的交響樂,是一首動人心魄的抒情詩。
(四)李劍晨和關廣志在中國水彩畫壇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影響
李劍晨是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藝術家、美術教育家,他創立了自己的理論體系,造就了一個時代的水彩畫群體,推動了我國水彩畫的發展,促進了中國畫進入國際水彩畫壇,被譽為「中國水彩畫的開山大師」、「中國水彩畫之父」。其榮獲一等獎的水彩畫《晨——人民英雄紀念碑》(見圖四)由中國美術館收藏,已成為我國水彩畫歷史上的珍貴資料。在他百歲華誕之際,他將120幅精美作品捐獻給江蘇省政府,同時設立了李劍晨水彩畫藝術基金,同年又獲得了第二屆全球傑出人士暨中華文學藝術家金龍獎——藝術大師獎。在他102歲之際,又獲得了首屆中國美術金彩成就獎,該獎項是中國美術最高獎項,老人一生專注於教書育人做學問

7. 梁性的起源

在炎黃子孫的姓氏當中,梁姓的人數不算少,他們幾乎都是伯益的後人,他們的始祖是叔魚公。如果再追溯上去,梁姓的老祖宗是黃帝族的「贏」姓,這個姓氏已經有將近5000年的歷史。

黃帝的後裔顓頊帝,別號高陽氏,他繼承叔叔少皋族的金天氏而得天下。他的後人伯益擅長畜牧狩獵,後來幫助禹治水有功,舜帝封他為侯爵,他在「贏」這個地方居住,所以賜封「贏」姓。

大約在公元前820年周宣王的時候,伯益的後人秦仲大夫征討西戍有功,周平王即位(公元前770年)時,賜秦仲的第二兒子康(名慶)為忠孝伯爵的官銜,封地在夏陽梁山(今陝西韓城南部),他就在梁山建立了「梁國」。

到了春秋戰國,梁國被秦國所滅,梁國國君的後代,沿用原來的國名「梁」作為為姓氏,所以,康就成了「梁」姓的始祖。梁氏族人稱他為「叔魚公」。

不過,梁姓還有另一個來源,春秋時代的晉國有個地方叫「解梁城」(今山西臨猗西南)。晉惠公用5個城賄賂秦國,解梁城就是其中之一。解梁城被秦國並吞後,解梁城居民的後人就以「梁」為姓。

此外,也有一些少數民族融合到梁姓來的,那是在公元前400多年,中國古代的少數民族當中,有個叫「拔列蘭」三個字為姓氏的民族,這個民族到了北魏時,就改為單姓「梁」。

自叔魚公以後,梁氏族人人才輩出,如女中豪傑的梁紅玉,在歷史上留下光輝燦爛的一頁。當宋代江山危在旦夕時,她協助夫婿韓世忠奮勇作戰,在黃天盪一役中,她親自上陣擊鼓助戰,激勵將士的士氣,擊退金兵。韓世忠在楚州創立軍府時,她親自織簾為屋,鼓舞士氣。直到今天,梁紅玉擊鼓退金兵這段歷史仍然是各地方戲曲劇種的題材。

近代維新運動領袖之一的梁啟超(1873—1929)是梁氏族人的傑出人物之一。他是廣東新會人,12歲就考中秀才,17歲考中舉人。後來和他的老師康有為一起,提倡變法維新,光緒廿一年(公元1885年)赴北京參加會試,和康有為一同發動「公車上書」,1300多個赴京考試的讀書人簽名要求朝廷改革政治,勵精圖治,由積弱走向富強。

1898年梁啟超與康有為等協助光緒皇帝發動「戊戌政變」,這場「百日維新」被慈禧太後鎮壓下來,他逃亡日本。梁啟超在學術方面也很有成就,晚年在清華大學講學,也曾擔任北京圖書館館長,他的著作編為《飲冰室合集》。

梁啟超一門俊傑,他的長子梁思成(1901—1972)是中國傑出的建築學家。他從事中國古建築的科學研究工作,曾任東北大學、清華大學建築系主任、教授,聯合國大廈設計委員會成員。並參與中國國徽和北京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工作,對中國建築學的科學研究工作做出巨大的貢獻。他的兒子梁從戒是一位研究歷史的學者。

梁啟超的次子梁思永(1904—1954)是中國傑出的考古學家,對中國考古事業的發展,特別是對新石器時代和商朝的考古有重大的貢獻。曾任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著有《梁思永考古論文集》等。

梁啟超的幼子梁思禮是中國當代著名的火箭控制系統專家,30多年來,他親自領導和參加多種導彈、運載火箭的控制系統研製試驗。他榮獲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987年當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此外,西漢今文易學「梁丘學」的開創者梁丘賀,唐代天文儀器製造家兼畫家梁令瓚,唐朝文學家梁肅,南宋畫家梁楷、明朝戲曲作家梁辰魚,清代書法家梁同書,協助林則徐禁煙的清代文學家梁廷楠等都是梁氏族人中的佼佼者。

8. 誰知道姓「梁」的歷史起源

梁姓的老祖宗是黃帝族

在炎黃子孫的姓氏當中,梁姓的人數不算少,人才也輩出,在新加
坡就有兩個注冊的梁姓宗親團體:南洋梁氏公會與星洲梁氏總會。南洋
梁氏公會的會員以福建人佔多數,星洲梁氏總會則以廣東人居多。

其實,不論是福建人、廣東人、海南人或任何籍貫的梁氏族人,他
們幾乎都是都是伯益的後人,他們的始祖是叔魚公。如果再追溯上去,
梁姓的老祖宗是黃帝族的「贏」姓,這個姓氏已經有將近5000年的歷史。

黃帝的後裔顓頊帝,別號高陽氏,他繼承叔叔少皋族的金天氏而得
天下。他的後人伯益擅長畜牧狩獵,後來幫助禹治水有功,舜帝封他為
侯爵,他在「贏」這個地方居住,所以賜封「贏」姓。

大約在公元前820年周宣王的時候,伯益的後人秦仲大夫征討西戍有
功,周平王即位(公元前770年)時,賜秦仲的第二兒子康(名慶)為忠
孝伯爵的官銜,封地在夏陽梁山(今陝西韓城南部),他就在梁山建
立了「梁國」。

到了春秋戰國,梁國被秦國所滅,梁國國君的後代,沿用原來的國
名「梁」作為為姓氏,所以,康就成了「梁」姓的始祖。梁氏族人稱他
為「叔魚公」。

不過,梁姓還有另一個來源,春秋時代的晉國有個地方叫「解梁城」
(今山西臨猗西南)。晉惠公用5個城賄賂秦國,解梁城就是其中之一。
解梁城被秦國並吞後,解梁城居民的後人就以「梁」為姓。

此外,也有一些少數民族融合到梁姓來的,那是在公元前400多年,
中國古代的少數民族當中,有個叫「拔列蘭」三個字為姓氏的民族,這
個民族到了北魏時,就改為單姓「梁」。

盡管梁氏有3個來源,但是,新加坡的南洋梁氏公會與星洲梁氏總
會都以叔魚公為始祖。換言之,大多數的梁氏族人都是伯益的後人。

在南洋梁氏公會的大禮堂懸掛著文靖公的肖像,這位文靖公是宋朝
時代的丞相梁克家,他是福建晉江人。梁克家生於宋靖康二年(公元
1127年),從小就聰明過人,他中了狀元,拜右丞相,他關心民生,甚
受人民尊敬,後來出任左丞相,晉封鄭國公。梁克家在淳熙十四年(公
元1187年)去世,享壽61歲。由於他德高望重,是梁氏族人的傑出人物,
因此,福建梁氏族人尊敬他為先祖。

自叔魚公以後,梁氏族人人才輩出,如女中豪傑的梁紅玉,在歷史
上留下光輝燦爛的一頁。當宋代江山危在旦夕時,她協助夫婿韓世忠奮
勇作戰,在黃天盪一役中,她親自上陣擊鼓助戰,激勵將士的士氣,擊
退金兵。韓世忠在楚州創立軍府時,她親自織簾為屋,鼓舞士氣。直到
今天,梁紅玉擊鼓退金兵這段歷史仍然是各地方戲曲劇種的題材。

近代維新運動領袖之一的梁啟超(1873—1929)是梁氏族人的傑出
人物之一。他是廣東新會人,12歲就考中秀才,17歲考中舉人。後來和
他的老師康有為一起,提倡變法維新,光緒廿一年(公元1885年)赴北
京參加會試,和康有為一同發動「公車上書」,1300多個赴京考試的讀
書人簽名要求朝廷改革政治,勵精圖治,由積弱走向富強。

1898年梁啟超與康有為等協助光緒皇帝發動「戊戌政變」,這場
「百日維新」被慈禧太後鎮壓下來,他逃亡日本。梁啟超在學術方面也
很有成就,晚年在清華大學講學,也曾擔任北京圖書館館長,他的著作
編為《飲冰室合集》。

梁啟超一門俊傑,他的長子梁思成(1901—1972)是中國傑出的建
築學家。他從事中國古建築的科學研究工作,曾任東北大學、清華大學
建築系主任、教授,聯合國大廈設計委員會成員。並參與中國國徽和北
京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工作,對中國建築學的科學研究工作作出巨大
的貢獻。後因反對拆除北京城牆而遭受嚴厲批判。最近他的兒子梁從戒
當選為中國政協委員,梁從戒是一位研究歷史的學者。

梁啟超的次子梁思永(1904—1954)是中國傑出的考古學家,對中
國考古事業的發展,特別是對新石器時代和商朝的考古有重大的貢獻。
曾任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著有《梁思永考古論文集》等。

梁啟超的幼子梁思禮是中國當代著名的火箭控制系統專家,30多年
來,他親自領導和參加多種導彈、運載火箭的控制系統研製試驗。他榮
獲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987年當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

此外,西漢今文易學「梁丘學」的開創者梁丘賀,唐代天文儀器制
造家兼畫家梁令瓚,唐朝文學家梁肅,南宋畫家梁楷、明朝戲曲作家梁
辰魚,清代書法家梁同書,協助林則徐禁煙的清代文學家梁廷楠等都是
梁氏族人中的佼佼者。

熱點內容
大學生用順豐 發布:2025-09-10 06:45:24 瀏覽:816
河套大學生 發布:2025-09-10 06:39:37 瀏覽:218
南京大學梁瑩教授社會影響 發布:2025-09-10 06:38:55 瀏覽:187
怎麼找大學老師提分 發布:2025-09-10 06:28:58 瀏覽:629
大學生社會實踐日記 發布:2025-09-10 06:17:48 瀏覽:532
劉偉教授重慶大學 發布:2025-09-10 06:15:43 瀏覽:958
上海理工大學董老師 發布:2025-09-10 06:11:30 瀏覽:507
南京大學化學考研參考書 發布:2025-09-10 05:56:53 瀏覽:557
2016年北京大學博士聯合培養計劃 發布:2025-09-10 05:52:39 瀏覽:823
中國人民警官大學教授名單 發布:2025-09-10 05:39:13 瀏覽: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