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大學教授顏曉峰解讀
① 十八大報告要點
【指導思想】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新成果
胡錦濤說,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新成果,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指導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強大思想武器。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詳細][視頻]
【解讀】背離了科學發展觀的發展,會感覺到力不從心
中共中央黨校研究室處長辛鳴:科學發展觀提出十年以來,實踐證明,中國社會只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發展,我們就能取得又好又快的發展,背離了科學發展觀的發展,我們就會感覺到力不從心,就會面臨諸多的掣肘。這次十八大報告明確地把科學發展觀作為全黨全社會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應該說這反映了十年來中國改革發展實踐的客觀要求。[詳細]
【黨建】提出"要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
胡錦濤說,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他強調,必須抓好八個方面的重要任務: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積極發展黨內民主,增強黨的創造活力;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堅持黨管人才原則…[詳細][視頻]
【解讀】如何看待取得的成就,成為執政黨重要課題
楊雪冬:在經濟高速增長,物質不斷豐富的同時,如何看待取得的成就,成為執政黨說服自己以及社會的重要課題。全黨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作為執政黨,要"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詳細]
【政治改革】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胡錦濤說,要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深入推進政企分開、政社分開,建設職能科學、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減政放權穩步推進大部門制改革,健全部門制止體系,嚴格控制機構編制,完善體制改革系統…[詳細][視頻]
【解讀】將政改置於發展全局中思考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國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李偉: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八大政治報告中指出:"政治體制改革是我國全面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繼續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這段講話,極具強針對性,對理解和把握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對解決現實生活中的一些思想認識問題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詳細]
【市場經濟】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胡錦濤說,要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他指出,第一,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第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第三,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第四,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第五,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詳細][視頻]
【解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現"一元主導,多樣並存"
楊金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結合中國經濟文化較落後的基本國情,還積極吸收當代資本主義國家現代化建設的合理成分,其顯著特徵是"一元主導,多樣並存"。在經濟上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並存的基本制度,同時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詳細]
【道路方向】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
胡錦濤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布局是五位一體……我們一定要毫不動搖堅持、與時俱進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詳細][視頻]
【反腐】體制障礙制約科學發展 反腐形勢嚴峻
胡錦濤說,我們工作中還存在許多不足,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較多,一些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一些領域消極腐敗現象易發多發,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詳細][視頻]
【解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不斷開拓新境界
楊金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理論和制度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認識並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從三個維度努力。缺少任何一個維度,對它的認識和實踐都會陷入片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不斷發展著的道路、理論和制度,需要繼續披荊斬棘…[詳細]
【港澳台】胡錦濤:豐富"一國兩制"實踐 推進祖國統一
全面准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必須把堅持一國原則和尊重兩制差異、維護中央權力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發揮祖國內地堅強後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競爭力有機結合起來,任何時候都不能偏廢…[詳細][視頻]
【解讀】在實踐"一國兩制"和推進統一方面有些新提法
中央黨校青連斌教授:在豐富"一國兩制"實踐和推進祖國統一方面,提出"必須把堅持一國原則和尊重兩制差異、維護中央權力和保障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發揮祖國內地堅強後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競爭力有機結合起來,任何時候都不能偏廢。"[詳細]
【解讀】發出"將反腐敗斗爭進行到底"的號角
黨的十八大高度重視反腐倡廉工作,對反腐倡廉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十八大報告中,胡錦濤同志再次明確指出,堅持反腐敗常抓不懈、拒腐防變警鍾長鳴,促進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再次向全黨同志發出了"將反腐敗斗爭進行到底"的號角。[詳細]
【國防和軍隊】加快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
胡錦濤強調,建設與我國國際地位相稱、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按照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構想,加緊完成機械化和信息化建設雙重歷史任務…[詳細][視頻]
【解讀】全黨全軍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
國防大學研究員顏曉峰:針對現階段我國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圍繞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從戰略全局上對我國改革發展作出規劃和部署,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詳細]
【改革開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報告的十二個部分,以變革為主線,為我們展現了過去10年,過去5年以及未來8年乃至更長時間中國共產黨人領導的中國人民從事的各項事業,取得的各種成就,以及進行的各類探索創新。而在推動改革發展事業上,中國共產黨以及中國人民是天然的主體。[詳細][視頻]
【解讀】新時期改革開放須重頂層設計
中共中央黨校辛鳴:十八大報告對改革開放提出了新要求。30多年來,我們的快速發展是改革開放推動的,未來中國的發展,也必須要繼續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在新的時期、新的歷史背景下,改革開放如何往前推進,恐怕要更多地注重改革開放的頂層設計…[詳細]
【文化】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他指出,一是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二是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三是要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四是要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詳細]
【解讀】"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豐富了發展目標
楊雪冬:"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已經寫入憲法的國家發展目標。在十八大報告中,我們又看到了執政黨代表廣大人民提出的多個新目標。談到文化建設的時候,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詳細]
【民生】在改善民生和創新管理中加強社會建設
胡錦濤說,加強社會建設,必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必須加快推進社會體制改革。要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詳細]
【解讀】黨代會報告首提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等
中央黨校科學社會主義教研部教授青連斌:"要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以增強公平性、保證可持續性為重點,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健全全民醫保體系,這是黨的代表大會報告中首次提出。[詳細]
【生態文明】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他指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重點抓好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二是要全面促進資源節約;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四是要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詳細][視頻]
【解讀】保護生態是把人民的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統一
北京市委黨校姚桓教授:報告把創新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提出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 生態建設等舉措都體現了創新精神。尤其是提出的科學發展等一系列設想,保護生態,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等,更是把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統一起來。[詳細]
【國際外交】繼續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
胡錦濤指出,當今世界正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持續推進,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層次全方位拓展,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整體實力增強…[詳細][視頻]
【解讀】強調團結更為必要
楊雪冬: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要帶領全國人民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就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在國外敵對力量尚存、國內社會關系復雜、黨內腐敗問題嚴峻、改革發展任務愈發艱巨的條件,強調團結更為必要。因此,十八大報告結尾部分從國家發展和世界和平的高度,呼籲"團結就是大局,團結就是力量。[詳細]
【回顧】十七大以來各方面工作取得的成就
胡錦濤說,五年來,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改革開放取得重大進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民主法制建設邁出新步伐,文化建設邁上新台階,社會建設取得新進步,國防和軍隊建設開創新局面,港澳台工作進一步加強…[詳細][視頻]
【解讀】國內外關注十八大因關心中國的未來
中國的改革發展正在進入新的歷史階段,在取得世界公認的發展成就的同時,一系列風險挑戰也愈發嚴峻。國內外之所以關注十八大,是因為關心乃至憂慮中國的未來。因此國內外對於十八大的召開充滿期望和猜想。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要帶領全國人民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就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詳細]
② 中國夢內容
國家行政學院原副院長韓康近日在《人民論壇》撰文解讀中國夢:中國夢,即百姓夢。中國百姓心脈之夢,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體說,就是每個中國家庭都能過上富裕而有尊嚴的生活,每個中國的城鄉都能看到藍天白雲。
他認為,中國夢,應該是追求國家目標和實現百姓利益的結合,二者不能割裂,但對國家利益的追求,必須奠定在讓人民充分信服的基礎上,所以,中國夢首先應該是中國百姓真正想做的夢。
30多年前,鄧小平同志把中國現代化發展的國家綱領和老百姓的夢想作了最好的結合,叫做建設小康社會。30多年後,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承前啟後,高度凝聚人心,也是因為它真實地反映了當下老百姓心底的所期、所盼、所夢。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夢,關鍵在全面二字。全面有兩個重要涵義,一是社會覆蓋之全面,所有社會人群統統都能過上小康和富裕生活;二是小康內容之全面,不僅有物質生活方面的內容,還有精神文化和政治生活方面的東西,更必須有生態環境方面的硬指標。
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夢,難點在於政府目標和百姓期盼的共識與融合。強國和富民都是中國夢的題中應有之義,但在發展中怎樣合理擺放?如果說在國家工業化初創時期,以及在改革開放後的較長時間里,由於發展的需要,強國的目標應優先考慮——例如高增長、低保障,政府集中財力把工業化、城市化的大量基礎設施先搞起來,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改革開放30多年後,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國家實力極大增強,工業化和城市化進入中後期發展階段,這個時候應把民生安排放在國家戰略考慮的優先位置,這是實現中國夢的關鍵戰略之舉。
回答問題2:中國精神的內容是什麼?
《中國夢與中國精神》
隋笑飛 華春雨 周英峰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3.04.17
曾經,夢想離我們如此之遠。而今,夢想離我們如此之近。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是中華民族跨越世紀的夢想,是億萬中華兒女內心深處的渴望。回首過去,展望未來,我們靠什麼凝聚人心、匯聚力量,將民族復興的夢想化為現實?
「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響亮回答,正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更加朝氣蓬勃地邁向未來。
崇高精神是偉大事業的靈魂。追逐中國夢的奮進歷程,不斷孕育和凝成中國精神
那片海拔近4000米的雪域高原,永遠也不會忘記那雙真誠清澈的眼睛——
「你那麼拚命,給誰看啊?他扭頭看我,沉默了一會兒說,給老百姓看。」四川甘孜州道孚縣龍燈鄉原副鄉長冬孜回憶說,「菊美多吉的眼睛就像家鄉的鮮水河一樣,清澈見底。」
讓孩子有學上、農牧民有藏房住、老百姓過好日子……在道孚縣瓦日鄉原黨委副書記、鄉長菊美多吉的心中,有太多的夢想。
懷著這樣的憧憬,他的人生永遠定格在33歲。造福鄉親的夢想,讓茫茫雪山對這個背影充滿了深情的眷戀。夢想蘊含著的中國精神,讓這個靈魂折射出璀璨的光芒。
一個人總是需要一些夢想、一點精神,一個民族更是如此。
翻閱世界史,沒有哪一個民族像中華民族一樣,歷經磨難,始終深懷強國富民之夢。也沒有哪一個民族像中華民族一樣,飽受侵略、欺凌和挫折,依然屹立於世界東方。
「無端忽作太平夢,放眼昆侖絕頂來」。一百多年前,遭遇三千年未有之變局時,梁啟超在《新中國未來記》中用詩句寫出了對中國未來的夢想和期望。
「在中國面臨危機的時刻,中國夢一直是支撐中華民族走向未來的最燦爛的希望和最堅定的信念。」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在民族危亡中體驗了痛苦和艱難,也由此形成了救亡圖存、民族復興的近現代民族精神。
逐夢的腳步從未停歇,偉大的精神源遠流長。
從民主革命時期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大慶精神、抗洪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災精神……在追尋民族復興夢想的不同時期,民族精神都奏出激昂的樂章。
尤其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從小崗精神到深圳精神、浦東精神……逐夢的中國共產黨人,不斷豐富著時代精神的內涵。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延續不斷的民族靈魂;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中華民族緊跟世界與時俱進的時代靈魂。」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所研究員顏曉峰說。
「放眼中外歷史,大凡在世界歷史上有較大影響的國家和民族,在崛起和發展的道路上,都會迸發出影響深遠的精神力量,成為這個國家和民族進步發展的寶貴精神財富。」西安政治學院教授楊玉玲說,中國精神正是這樣一種精神。
③ 有什麼作家寫過關於中國夢之類的文章
實現中國夢的號角已經吹響
曾經,夢想離我們如此之遠。而今,夢想離我們如此之近。國家1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是中華民族跨越世紀的夢想,是億萬中華兒女內心深處的渴望。
回首過去,展望未來,我們靠什麼凝聚人心、匯聚力量,將民族復興的夢想化為現實?
「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響亮回答,正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更加朝氣蓬勃地邁向未來。
崇高精神是偉大事業的靈魂。追逐中國夢的奮進歷程,不斷孕育和凝成中國精神
那片海拔近4000米的雪域高原,永遠也不會忘記那雙真誠清澈的眼睛——
「你那麼拚命,給誰看啊?他扭頭看我,沉默了一會兒說,給老百姓看。」四川甘孜州道孚縣龍燈鄉原副鄉長冬孜回憶說,「菊美多吉的眼睛就像家鄉的鮮水河一樣,清澈見底。」
讓孩子有學上、農牧民有藏房住、老百姓過好日子……在道孚縣瓦日鄉原黨委副書記、鄉長菊美多吉的心中,有太多的夢想。
懷著這樣的憧憬,他的人生永遠定格在33歲。造福鄉親的夢想,讓茫茫雪山對這個背影充滿了深情的眷戀。夢想蘊含著的中國精神,讓這個靈魂折射出璀璨的光芒。
一個人總是需要一些夢想、一點精神,一個民族更是如此。
翻閱世界史,沒有哪一個民族像中華民族一樣,歷經磨難,始終深懷強國1民之夢。也沒有哪一個民族像中華民族一樣,飽受侵略、欺凌和挫折,依然屹立於世界東方。
「無端忽作太平夢,放眼昆侖絕頂來」。一百多年前,遭遇三千年未有之變局時,梁啟超在《新中國未來記》中用詩句寫出了對中國未來的夢想和期望。
「在中國面臨危機的時刻,中國夢一直是支撐中華民族走向未來的最燦爛的希望和最堅定的信念。」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在民族危亡中體驗了痛苦和艱難,也由此形成了救亡圖存、民族復興的近現代民族精神。
逐夢的腳步從未停歇,偉大的精神源遠流長。
從民主革命時期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大慶精神、抗洪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災精神……在追尋民族復興夢想的不同時期,民族精神都奏出激昂的樂章。
尤其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從小崗精神到深圳精神、浦東精神……逐夢的中國共產黨人,不斷豐1著時代精神的內涵。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延續不斷的民族靈魂;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中華民族緊跟世界與時俱進的時代靈魂。」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所研究員顏曉峰說。
「放眼中外歷史,大凡在世界歷史上有較大影響的國家和民族,在崛起和發展的道路上,都會迸發出影響深遠的精神力量,成為這個國家和民族進步發展的寶貴精神財1。」西安政治學院教授楊玉玲說,中國精神正是這樣一種精神。
偉大事業是崇高精神的結晶。薪火傳承的中國精神,支撐和推動中國夢可期可及
初春時節,一則科技新聞引起廣泛關注——中國科學家首次從實驗中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這被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稱為「諾貝爾獎級」的科研成果。
這是一個追逐夢想的過程:4年,1460多個日夜,科研團隊成員每天7點到實驗室,最早晚上11點離開……一群執著奮進、甘於奉獻的「追夢者」,以自己的方式回答了外界關於「奇跡為什麼出現在中國」的疑問。
夢想就是動力,精神凝聚力量。
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人民的夢。在追逐夢想的征程上,又有多少平凡英雄,傳承和弘揚中國精神,在追逐「個人夢」中為實現「中國夢」加磚添瓦。
從羅陽等人身上,我們見證了「航母夢」背後的擔當與犧牲;從楊利偉等人身上,我們見證了「飛天夢」背後的自強與執著;從沈浩等人身上,我們感受到了「1裕夢」背後的實干與奉獻;從郭明義等人身上,我們體味到了「中國夢」背後的溫暖與善良……
「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帶上中國夢的人間正道的,是中國共產黨人。」中國社科院副院長、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李捷說,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精神的繼承者和鑄造者,是實現中國夢的堅強領導核心。
9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頑強奮斗、艱苦奮斗、不懈奮斗,不斷構築中國精神的新高地,書寫中國夢想的新篇章。
中國精神,讓偉大的夢想越來越可期可及。
「經過幾千年的滄桑歲月,13億多中國人之所以能夠緊緊凝聚在一起,離不開中華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共同凝結的時代精神、共同堅守的理想信念。」武漢大學特聘教授孫來斌說。
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用興國之魂、強國之魂凝心聚力,在逐夢征程中不斷奮進。
4月的青海玉樹,春雪紛飛,草木未青。3年災後重建,結古鎮的民居建設已全面結束。如今,平房變樓房,舊貌換新顏。
「我不盼玉樹有多少高樓大廈,只希望百姓日子過得踏踏實實。」重建已進入收尾階段,西杭建委會黨工委書記馬福良依然未松一口氣。
路還長,夢仍多。玉樹如此,國家更如此。
兩彈一星夢、奧運世博夢、飛天入海夢……回首過去,曾經的夢想已成現實。住房夢、宜居夢、小康夢……展望未來,復興的夢想仍需繼續。
然而,轉型的陣痛與改革開放的收獲相伴而至。「毒奶粉」「蘇丹紅」「地溝油」等丑聞頻繁發生,拷問著社會良知,沖擊著道德倫理底線。
國防大學教授公方彬指出,中國要發展、要前進,除要有強大經濟實力做支撐,還有賴於整體文明程度的提升。只有推進全社會的道德文明素質,「中國夢」的實現才會有更堅實的基礎。
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谷長嶺說,站在新起點上的中國,無論是沖破思想觀念障礙,還是打破利益固化藩籬,無論是破解發展難題,還是釋放改革紅利,都需要繼續發揚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這樣才能贏得更加光明的前景。
「盡管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但今天我們是站在一個100多年的近現代歷史中從未有過的新的平台上,我們所遇到的新的問題和挑戰正是由於我們有著更為高遠的夢想。」張頤武說。
今天的中國,人們有更多的夢想,也有更多實現夢想的機會。在逐夢中,中國精神在傳承,在升華——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中國傳統文化迸發出強大凝聚力;「團結、奉獻、互助、友愛」,現代志願精神拓展新內涵;「眾志成城、和衷共濟」,因千萬個平民英雄的真情故事而鮮活;「堅守崗位、干好本職」,為愛國主義增添著理性的厚度……
「中國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魄。」國防大學教授劉福明說,唯有用中國精神引領中華民族,才能將個人的奮斗發展與全體人民、全民族的奮斗發展有機統一起來,並提升13億人的精神境界。
就在全國兩會閉幕不久,多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老黨員、老軍人等走進江蘇省句容市的38所中小學校,.com//www.lemonba.com在主題團(隊)活動中,為廣大中小學生上好「我的夢想」這堂課。夢想和精神在兩代人之間悄然傳承。
實現中國夢的號角已經吹響。弘揚偉大的中國精神,匯聚13億人民的磅礴力量,偉大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