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特聘教授石敏俊
A. 石敏俊的個人經歷
1979-1983浙江大學學習,獲學士學位;
1986-1989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自然資源綜合考察委員會)碩士課程學習,獲碩士學位;
1993-1996日本築波大學學習,獲博士學位。 1989年8月-1991年10月,中國科學院自然資源綜合考察委員會(現地理資源所)助理研究員
1996年4月-1999年1月,築波大學講師
1999年2月-2004年7月,築波大學副教授
2000年4月-2001年3月,任築波大學生物資源學院經濟系主任
2001年7月-2001年10月,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農村經濟系訪問教授
2001年11至今,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客座研究員
2002年3月至今,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客座教授
2003年10月至今,中國科學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客座研究員
2004年7月-2006年7月,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資源環境學院),博士生導師
2005年4月-2006年7月,任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資源環境學院副院長(主持工作)
2006年4月至今,河南大學客座教授
2006年至今,中國科學院虛擬經濟與數據科學研究中心教授
主持和參加的科研項目:
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擇優支持項目「人地系統相互作用機理與空間過程研究」
石羊河流域人為活動對陸表系統變化的影響與人地系統調控研究
環境退化損失價值評估與中國各地區綠色國民儲蓄研究
區域經濟聯系與空間經濟過程研究
區域經濟發展與能源消費和環境污染的互動關系研究
城鄉投入產出模型與城鄉一般均衡模型研究 ?
農業生產結構調整與農村面源污染控制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研究項目「數據挖掘與智能知識管理:理論與應用研究」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與日本慶應大學國際合作研究項目「中國區域間投入產出模型與多區域一般均衡模型研究」 中國科學院虛擬經濟與數據科學研究中心教授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客座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水土保持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
浙江大學農業現代化與農村發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
河南大學客座教授。
B. 張蔚文的代表論文
1.Chinese Construction Instry: Today and Tomorrow中國建築產業:今天和明天<>, 張蔚文、諸惠偉
2.Controlling non-point-source pollution by rural resource recycling. Nitrogen runoff in Tai Lake valley, China, as an example通過農村資源循環來控制非點源污染:以中國太湖流域的氮徑流為例Sustainability Science1<1>, 20061001 Zhang, W.W., M.J. Shi and Z. H. Huang
3.Policy Scenarios Simulation to Contro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The Case of Pinghu City in Tai Lake Valley控制非點源污染的政策情景模擬:以太湖流域的平湖市為例 中國農村經濟<>, 20060320
張蔚文石敏俊黃祖輝
4.Policy Scenarios Simulation to Contro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The Case of Pinghu City in Tai Lake Valley控制非點源污染的政策情景模擬:以太湖流域的平湖市為例一級期刊《中國農村經濟》0<3>, 2006-03-20
5.杭州市濕地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研究 建設管理與房地產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 20051102 童菊兒張蔚文
6.建立中國城市土地市場評估制度探索 建設管理與房地產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 20051031 張蔚文
7.中尺度上水稻田質量與精確農業浙江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 20050607 劉杏梅張蔚文
8.Chinese Construction Instry: Today and Tomorrow.Construction & Economy Research Institute of Korea (CERIK) 1<>, 20050316 張蔚文
9.杭州市濕地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研究其他 建設管理與房地產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0<0>, 2005-11-02
10.建立中國城市土地市場評估制度探索其他 建設管理與房地產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0<0>, 2005-10-31
11.中尺度上水稻田質量與精確農業學報級期刊浙江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0<0>, 2005-06-07
12.Chinese Construction Instry: Today and Tomorrow.其他
Construction & Economy Research Institute of Korea (CERIK) 10th Anniversary Seminar0<0>, 2005-03-16
13.Alternative Policies to Control Nitrogen Runoff and Its Impact on Water Resources Supply: The Case of Tai Lake Valley, China
2004年築波亞洲農業教育研討會<>, 20041109 張蔚文
14.Alternative Policies to Control Nitrogen Runoff and Its Impact on Water Resources Supply: The Case of Tai Lake Valley, China其他
2004年築波亞洲農業教育研討會0<0>, 2004-11-09
15.美國濕地政策的演變及其啟示 農業經濟問題<>, 20031106
張蔚文、吳次芳、黃祖輝
16.對國外城市經營理念的考察與借鑒 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全文復印)<>, 20030417 張蔚文徐建春
17.美國濕地政策的演變及其啟示一級期刊《農業經濟問題》0<0>, 2003-11-06
18.對國外城市經營理念的考察與借鑒一級期刊 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全文復印)0<0>, 2003-04-17
19.Review and Reference on Overseas Conception of Urban Management對國外城市經營理念的考察與借鑒 城市規劃<>, 20021109
張蔚文、徐建春
20.韓國土地政策沿革及其對我們的啟示 城市開發<>, 20021105
張蔚文、吳宇哲
21.對國外城市經營理念的考察與借鑒 城市規劃<>, 20021100
張蔚文、徐建春
22.韓國國家住宅公司的經驗及啟示 城市開發<>, 20020700
吳宇哲張蔚文
23.浙江文化大省建設的空間布局研究 經濟地理<>, 20020415
徐建春竺國強張蔚文
24.Review and Reference on Overseas Conception of Urban Management對國外城市經營理念的考察與借鑒其他 城市規劃26<11>, 2002-11-09
25.韓國土地政策沿革及其對我們的啟示其他 城市開發0<11>, 2002-11-05
26.浙江文化大省建設的空間布局研究一級期刊 經濟地理0<0>, 2002-04-15
27.韓國土地稅制 中國土地<>, 20010700 張蔚文
28.中國土地稅收制度研究 韓中土地政策研討會<>, 20010516
張蔚文
29.中國土地稅收制度研究其他 韓中土地政策研討會0<0>, 2001-05-16
30.韓國土地稅制 二級期刊 中國土地0<7>, 2001-05-05
31.集體土地使用權抵押的立法現狀及其立法建議 中國農村經濟<>, 20001205 張蔚文
32.集體土地使用權抵押的立法現狀及其立法建議 一級期刊
中國農村經濟0<12>, 2000-12-05
33.農村金融制度創新要有農民的參與 農村經濟導刊<>, 19990415
張蔚文黃祖輝
34.農村金融制度創新不能忽視農民的直接利益——兼評「湄潭土地金融公司」的得與失 農村經濟導刊<>, 19990400 張蔚文
35.浙江省小城鎮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構思 不動產縱橫<>, 19990300 童菊兒張蔚文
36.農村金融制度創新要有農民的參與其他 農村經濟導刊0<0>, 1999-04-15
37.房地產開發引起的外部不經濟性及其轉化 不動產縱橫<>, 19980400 張蔚文
C. 中國區域科學協會的理事成員
會 長 楊開忠 北京大學副 會 長 郝壽義 南開大學中國城市與區域經濟研究中心現任理事長 孫久文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侯任理事長 魏後凱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
副理事長
樊傑 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高新才蘭州大學金祥榮 浙江大學經濟學院李國平 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梁 琦 中山大學產業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石敏俊 中國科學院虛擬經濟與數據研究中心肖金成 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張建清 武漢大學中國中部發展研究院趙昌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趙作權 中國科學院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成金華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殷存毅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台灣研究所趙曉雷 上海財經大學財經研究所劉秉鐮 南開大學中國城市與區域經濟研究中心鄧 翔 四川大學經濟學院王桂新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人口研究所韓增林 遼寧師范大學秘書長
沈體雁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
常務理事( 68名,按姓氏拼音排序)1 安虎森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 2 安 實 哈爾濱工業大學3 白國慶 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4 白永秀 陝西永秀經濟管理研究院5 陳 銳 中國科學院北京城市運行與發展研究中心6 陳建軍 浙江大學區域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7 成金華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8 蔡滿堂 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9 鄧宏兵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區域經濟與投資環境研究中心10鄧 翔 四川大學經濟學院 11豆建民 上海財經大學財經研究所12樊 傑 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 13方創琳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14馮長春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15高國力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 16高新才 蘭州大學17郭愛君 蘭州大學經濟學院18韓增林 遼寧師范大學 19郝壽義 南開大學中國城市與區域經濟研究中心 20賀燦飛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 21侯水平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22黃志亮 重慶工商大學23江曼琦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24姜四清 國家發改委東北振興司 25金祥榮 浙江大學玉泉校區經濟學院26李 偉 北京榮邦瑞明投資管理有限公司27李誠固 東北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院 28李國平 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 29梁 琦 中山大學產業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 30梁進社 北京師范大學地理與遙感學院31林木西 遼寧大學經濟學院 32劉安國 北京化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33劉秉鐮 南開大學中國城市與區域經濟研究中心 34劉耀林 武漢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 35陸 軍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36呂 斌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 37欒貴勤 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 38羅雲兵 泛華集團城市發展研究院 39馬 波 青島大學旅遊學院40倪鵬飛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41歐曉理 國家發展改革委西部司42秦尊文 湖北省社科院長江流域經濟研究所43沈滿洪浙江理工大學44沈體雁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45沈正平 徐州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46石敏俊中國科學院虛擬經濟與數據研究中心47宋玉祥 東北師范大學中國東北研究院48孫久文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區域與經濟研究所49王桂新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人口研究所 50魏後凱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51吳殿廷 北京師范大學地理與遙感學院 52肖金成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 53薛 領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54楊開忠 北京大學 55楊蔭凱 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經濟司56姚 飛 北京化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57殷存毅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台灣研究所58曾 剛 華東師范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 59張 強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城市學院60張建清 武漢大學中國中部發展研究院 61張可雲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區域與城市經濟研究所62張召堂 河北滄州臨港化工產業園區管委會63趙 弘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 64趙昌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65趙景華 中央財經大學政府管理學院 66趙儒煜 吉林大學區域經濟所 67趙曉雷 上海財經大學財經研究所 68趙作權 中國科學院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69周金堂 江西省教育廳
理事
1 安海忠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人文經管學院2安虎森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 3 安樹偉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4 安 實 哈爾濱工業大學5白 彥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 6 白國慶 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7 白泉涌 民建北京市西城經濟委員會8 白永秀 陝西永秀經濟管理研究院9 鮑曙明 密西根大學中國信息研究中心10蔡滿堂 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 11曹 華 雲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12陳 璟 交通部規劃設計研究院 13陳 耀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 14陳 斐 南昌大學經濟管理學院15陳建軍 浙江大學區域與城市發展研究中心16陳俊偉 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17陳良文 天津濱海新區科委高新技術處 18陳秋玲 上海大學經濟學院19陳銳 中國科學院北京城市運行與發展研究中心 20陳志剛 武漢大學中國中部發展研究院21成金華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2仇方道 江蘇師范大學淮海發展研究院23戴勁松 湖北支點雜志24鄧 翔 四川大學經濟學院25鄧宏兵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區域經濟與投資環境研究中心26董鎖成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27豆建民 上海財經大學統計與管理學院 28竇文章 北京大學戰略研究所29杜鳳蓮 內蒙古大學經濟管理學院30樊 傑 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31方創琳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32封志明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33馮長春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34傅春 南昌大學中部經濟經濟中心35高國力 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 36高建民 中共河北省委省直機關工委37高啟傑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38高新才 蘭州大學39葛建平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40耿慶匯 青島大學旅遊學院41谷國鋒 東北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42穀人旭 華東師范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43郭愛君 蘭州大學經濟學院 44郭清根 河南師范大學管理學院 45韓增林 遼寧師范大學 46郝壽義 南開大學中國城市與區域經濟研究中心47何鳳君 寧夏大學農學院48何艷玲 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49賀燦飛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 50侯水平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51黃志亮 重慶工商大學52江曼琦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 53姜四清 國家發改委東北振興司 54姜 玲 中央財經大學政府管理學院 55焦華富 安徽師范大學國土資源與旅遊學院56金祥榮 浙江大學經濟學院57雷 平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人文經管學院 58李 偉 北京榮邦瑞明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59李誠固 東北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院 60李國平 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 61李平原 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62李天籽 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63李文亮 國務院參事室中國國學中心 64李秀敏 東北師范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 65梁 琦中山大學產業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66梁進社 北京師范大學地理與遙感科學學院 67梁雙陸 雲南大學雲南發展研究院68劉 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中國製造業發展研究院69劉安國 北京化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70劉秉鐮 南開大學71劉傳江 武漢大學經濟研究所72劉廣珠 青島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73劉曙光 中國海洋大學經濟學院74劉耀林 武漢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75劉雲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76劉澤宇 兩岸經合(北京)文化交流中心77欒貴勤 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 78陸 軍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79陸根堯 浙江理工大學區域與城市經濟研究所80陸傑華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81路 征 四川大學經濟學院82林木西 遼寧大學經濟學院 83呂 斌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 84呂拉昌 首都師范大學北京城市創新與發展研究中心85羅雲兵 泛華集團城市發展研究院 86駱玲 西南交大四川省產業經濟發展研究院87馬 波 青島大學旅遊學院88馬曉冬 江蘇師范大學科技處89毛艷華 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90倪鵬飛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 91歐曉理 國家發展改革委西部開發司92潘中藝 中國五礦集團93彭澤賢湖北工業大學經濟與政法學院 94祁述裕 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95秦尊文 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長江流域經濟研究所96任建蘭 山東師范大學人口資源與環境學院 97任宗哲 陝西省社會科學院98沈滿洪 浙江理工大學99沈體雁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100沈正平 徐州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 101石敏俊 中國科學院虛擬經濟與數據研究中心 102宋玉祥 東北師范大學中國東北研究院103孫才志 遼寧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 104孫久文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區域與經濟研究所105孫鐵山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 106覃成林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 107譚善勇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城市經濟管理系 108田艷平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信息學院109田 莉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110王廣州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所 111王桂新 復旦大學人口研究所 112王海平 河北建設集團113王家庭 南開大學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院 114王金營 河北大學經濟學院 115王 磊 武漢大學中國中部發展研究院 116王曉鋒 吉林大學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研究所 117王興平 東南大學區域與城市發展研究所 118王學峰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城市和區域發展研究中心119王學軍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 120王燕祥 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 121王業強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 122韋海鳴廣西師范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123韋文英 中共中央編譯局中國現實問題研究中心 124魏後凱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125溫鋒華 中央財經大學政府管理學院126文余源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區域與城市經濟研究所 127翁 瑾 復旦大學旅遊學系128吳 浙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 129吳必虎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旅遊研究與規劃中心130吳傳清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131吳殿廷 北京師范大學地理與遙感學院 132吳巧生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經濟管理學院133吳玉鳴華東理工大學空間經濟發展研究中心134武曉慶 天津濱海綜合發展研究院 135象偉寧 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城市化生態過程與生態恢復重點實驗室136肖金成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137熊國保 東華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138徐 鴻 東華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139徐殿龍 新華社經濟參考報140徐菊鳳 北京聯合大學旅遊發展研究院141徐築燕 貴州財經學院資源與環境管理學院142許 峰山東大學管理學院旅遊管理系143許立勇 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144薛 領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145薛德升 中山大學城市與區域研究中心146楊軍 山西大學147楊毅貴州六盤水市商務糧食局148楊開忠北京大學149楊明洪四川大學社會發展與西部開發研究院150楊樹旺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區域經濟與投資環境研究中心151楊蔭凱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經濟司152葉興岳 美國肯特州立大學計算社會科學實驗室153葉一劍 鳳凰網城市與旅遊頻道154葉裕民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155易可君 中共湖南省委黨校湖南行政學院 156殷存毅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台灣研究所157虞義華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158姚飛 北京化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159原 新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人口與發展研究所160曾 剛 華東師范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 161曾道智 日本東北大學162張波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 163張 璞 內蒙古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學術院164張 強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城市學院165張雁 光明日報理論部166張春曉 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 167張貴祥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 168張合林 鄭州大學商學院鄭州大學城鄉一體化發展研究中心169張宏岩 青海大學財經學院170張建清 武漢大學中國中部發展研究院 171張軍濤 東北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172張可雲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區域與城市經濟研究所173張滿銀 北京科技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174張明之 南京政治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175張學良 上海財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中心 176張耀軍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所 177張占倉 河南省科學院 178張召堂 河北滄州臨港化工產業園區管委會179趙 弘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 180趙 堅 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城鎮化研究中心181趙昌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182趙景華 中央財經大學政府管理學院 183趙儒煜 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184趙曉雷 上海財經大學財經研究所 185趙作權 中國科學院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 186趙德啟 遼寧大學經濟學院187鄭長德 西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188周 江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區域經濟研究所189周金堂江西省教育廳190周麗敏中國經營報191周文興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 192朱春奎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 193朱 舜江蘇師范大學中俄學院 194朱顯平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 195祝爾娟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城市學院 196左 停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