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大學老師的退休工資待遇

大學老師的退休工資待遇

發布時間: 2021-02-27 01:55:56

1. 大學教師2017年退休養老金是多少

按月領取:
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a+本人指數化版月平均繳 費工權資)÷2×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發月數;
以上兩項之和為每月領取額。
注意:基本養老金每年7月根據全省統一公布的方案實施年度調整。

2. 公務員和大學教師退休後的待遇有什麼區別

大學教師 尤其是工科搞工程相當賺錢啊 公務員就是死工資了 貪污點錢 還是膽戰心驚的

3. 大學正教授退休金每個月多少

大學的正教授退休每個月拿多少錢,這個根據你的地方不一樣,拿的錢也不一樣,大的一線城市,退休大概可以達到兩萬,二線城市大概可以達到一萬五左右,但小的城市就不一定了

4. 大學老師退休後退休金多少

看工齡,級別,從6000元起到15000元

5. 大學教授退休月工資8000元,大家覺得正常嗎

大學教來授月退休工資8000元?如源果是副教授,在普通的二三線城市,不算太少,但是在大城市特別是東部經濟發達地區,說實話真的不算多。如果是正教授,在東部地區幾乎是不可能的,中西部經濟不發達的地方還有可能。
以山東省為例,正高級職稱(正教授),工齡30多年,在全省工資最低的市,退休之後也能拿到9000元左右。

6. 教師退休工資怎麼計算

教師退休工資=(退休前的崗位工資+薪級工資)× 對應的比例。

教師屬於事業單位,事業單位的退休費按照本人退休前的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在此基礎上,中小學教師有10%的比例提高作為獎勵。另外,還有一項優惠政策:教齡滿30年的教師,都是100%計發。(有些地方女教師只要教齡滿25年即可100%計發,這個你要去咨詢當地的教育局)

拓展資料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退休工資,主要是根據工齡來算的,在沒有實施養老保險政策前,職工的工齡視同繳費時間,實施養老保險政策後,就按實際繳費年限來算。因此,對於普通職工來說,養老金的高低主要根據繳費年限(繳費時間)決定的。

影響養老金高低的因素主要有:退休上年度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繳費基數的高低、繳費年限的長短等,養老保險是遵循「多繳多得」的原則,繳費基數越高、年限越長,退休時領取養老金也就越多。對於普通職工來說,工齡概念也慢慢淡化了。

目前社會上呼聲比較高的,就是教師工資按照當地公務員水平確定,工資收入不低於公務員,一旦兌現這個問題,教師退休後工資或將大幅上漲。眾所周知,教師的工資中績效工資佔了很大一部分,老師即使在職在崗,績效工資也難以全部拿到手。

有一個好消息,退休後雖然沒有了績效工資,但是如果按照公務員待遇,符合規定的各種節假日福利和養老職業年金一旦落實,退休待遇可能要超過在崗工資。而且還有一個好消息,在退休以後,中小學的教師是退休以後,也可以拿到關於教師的全額的政府特殊津貼,此外,每月的教齡津貼也是正常發放的,並不會因為教師已退休而取消。

7. 高校教師2018年55退休還是2023年60退休好 55退休可以漲工資 60退休按2014年工資計算工資不理解

行政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是從2014年10月1日起的,高校教師的基本養老金不是按照2014年算專的,是按照改革屬後的新辦法計算出來的基本養老金,要與老辦法比較,自2014年起實行10年過渡期,進行過渡性保護。進行比較的老辦法是按照2014年的標准進行計算。
2015年1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以國發〔2015〕2號發布《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
《決定》規定,基本養老保險費由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單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以下簡稱單位繳費)的比例為本單位工資總額的20%,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以下簡稱個人繳費)的比例為本人繳費工資的8%,由單位代扣。按本人繳費工資8%的數額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全部由個人繳費形成。個人工資超過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300%以上的部分,不計入個人繳費工資基數;低於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60%的,按當地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60%計算個人繳費工資基數。
《決定》要求,個人賬戶儲存額只用於工作人員養老,不得提前支取,每年按照國家統一公布的記賬利率計算利息,免徵利息稅。參保人員死亡的,個人賬戶余額可以依法繼承。

8. 高校教師的退休工資改革

對於高校工資改革(作為人事改革的一部分),一種聲音是要打破大鍋飯和鐵飯碗,強化競爭機制和激勵機制,讓優秀的學者得到更加體面的收入,淘汰研究能力較差的教師,制度層面就是學習美國的終身教職(tenure track) 制度,六年非升即走。

另一種聲音則反對量化的考核機制,主張把知識分子「養」起來,財務自由有利於思想獨立和學術繁榮。你看看民國時期魯迅、胡適的工資,足夠養活一個大家庭了,當年的大學教授也不見有什麼發表論文的壓力,但民國的學術水平卻不錯,甚至比現在更好,以至於有「錢學森之問」。

大學老師的工資應該如何定價?

第一種觀點強調工資的激勵功能,第二種觀點強調工資的保障功能。

孰是孰非,我們姑且不論。我們先來追問更根本的問題:大學老師的工資應該如何定價?這就牽涉到另一個問題:大學老師的工資體現的是一種特定商品的價格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這種商品是什麼?是課堂上傳授的知識(學生是買方),還是發表的論文專著(學校是買方)?如果是這樣,按照課時和論文數量來確定教師的工資,就沒什麼不妥。

但是,這個邏輯似乎總有點不對勁,因為這樣一來大學就與教育培訓機構無異了。

如果教師的工資不是一種商品價格,那麼是什麼?

既然教育通常被視為一種公共產品,那麼教師就不是出售知識為生的職業。況且,教師的工作是一種創造性勞動。這種勞動與重復性勞動的最大區別在於,後者可以標准化、程式化,因而很容易用勞動時間或產品數量來衡量其貢獻;而前者的每一件產品都是不一樣的,勞動過程無法標准化,同一個藝術家的兩件作品可能價格有天壤之別,同樣是一篇論文,有的可以列入經典行列,有的可能不值一提。

那麼創造性勞動是不是就無法定價了呢?當然不是,一種方式是拍賣,藝術品通常採取這種方式;另一種則是依靠勞動力市場的競爭來實現。在高校勞動力市場上,每個教師都有一個相對水準。理論上,在同一個水準上的老師工資是大致相當的,否則就可能引發流動。各個學校為了留住或吸引人才,也會制定相對有競爭力的薪資標准。

但是,勞動力市場的競爭並不會讓大學教師獲得高薪,因為大學教師很少跨行業流動,他們的流動通常是在大學之間,只有極少數流向企業或政府。

有研究發現,大學教師對於勞動力市場工資的變化並不十分敏感。在一定程度上,選擇以學術為業就意味著要放棄高收入,因為大學不同於企業部門,無法通過技術創新來降低對教師數量的需求,從而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非學術勞動力市場工資波動對大學工資水平的影響是間接和滯後的。

在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大學教師的平均工資都處於中等偏上水平,屬於典型的中產階級職業。

大學的核心激勵機制是什麼?

既然收入並不是很高,為何那麼多優秀的人才還是擠破腦袋競爭大學的教職呢?在研究型大學,一個助理教授崗位往往有上百名博士來競聘。我們終於找到問題的關鍵所在:大學的核心激勵機制是什麼?

對於每一個組織、每一個職業而言,都存在一個核心的激勵,這是驅動從業人員職業發展的動力。對於公務員而言,核心的激勵是權力,是職位的晉升;對於企業員工而言,核心的激勵是金錢,是收入的增長;對於大學教師而言,核心的激勵是聲譽,是同行的認可。

很少有其他職業,像學術活動那樣強烈地需要外部認同。企業的產品固然需要消費者的認可,但畢竟是流水線上集體協作的產物,並不是某個人的作品;而每一篇論文都是署名的,獨一無二的,等待著同行的評審、閱讀、欣賞、引用和批評,如果不能引發或影響後續研究,這篇論文的價值就極其有限。

學術共同體的承認和聲望,是一個學者最可寶貴的財富。雖然收入不是學術界的核心激勵,但不意味著收入就不重要。畢竟教師首先是一份職業,然後才是一個事業。

回到中國本身,我們需要了解一下大學教師的工資結構。

別人的情況我不了解,只好曬一下自己的工資,本人執教於滬上某知名高校,博士學歷,副教授職稱。

我的收入由五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學校發放的工資,來自國家財政撥款,每月六千左右;第二部分是入選了學校某個人才計劃,崗位津貼每月兩千多,三年為限,到期就沒有了;第三部分是院系津貼,也是兩千多一個月,主要取決於工作量,包括課時量和其他行政工作;第四部分是年終獎,兩三萬一年;第五部分是科研獎勵,出版專著、發表論文的獎勵,相當於計件工資,多勞多得。

也就是說,本人比較穩定的月收入八千左右,加上年終獎,鐵板釘釘的收入在12萬上下;最重要但相對不穩定的收入來源是第五部分,這部分收入的高低取決於院系的創收能力,有的院系獎勵多,有的院系獎勵少,甚至不予獎勵。

說白了,有MBA、EMBA、MPA、法律碩士、金融碩士、工程碩士這類職業學位的院系,才能提供「拿得出手」的薪酬,這類院系的青年教師有望獲得20萬-30萬的年收入,前提是發表一定數量和級別的論文。

這還算好的,如果身在一個缺乏創收能力的「窮院系」,一個副教授的月收入很可能僅限於財政發放的六千多元,年收入在10萬以下。這些院系的教授收入可能還遠不及商學院的講師。

但是,這些老師也要買房子,也需要還房貸、養孩子,在上海這點收入肯定不夠。

提高收入代價大

如果要提高收入,有什麼辦法呢?

一是申請各類縱向課題和橫向課題。

縱向課題來自上海市、教育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社會科學基金,對課題成果要求較高,報銷制度嚴格,可用於支付人力費用的比例很低;橫向課題來自企業或地方政府委託,這些項目大多短平快,通常是應用性或對策性研究,盡管也需要學校財務處統一管理,但報銷相對寬松。

請注意,課題也不是誰想拿就能拿到的,尤其是橫向課題,與申請者的知名度和人脈圈子高度相關。所以,一般教師想要通過科研致富,實非易事,而且有一定風險,包括道德風險和法律風險。

第二個辦法就是經營副業。

如果是理工科,就是到企業里攬活兼職,或者乾脆自己悄悄開一家公司。據說有的「老闆」(導師)讓自己的學生干著企業的活兒,然後用課題組的經費支付學生報酬,甚至還有人直接將科研經費打入自己的公司賬戶。這可是赤裸裸的科研腐敗!一要掌握一定學術資源,二要足夠膽大心黑,大部分高校教師都達不到這兩條標准。

如果是人文社會科學,就只好「走穴」,到各類培訓機構講學。在高度商業化的培訓市場,職稱的重要性有所降低,最重要的是聽眾喜歡,完全是客戶導向。但並不是所有的知識都受到市場的歡迎,總裁班通常青睞人生哲學(成功學的代名詞)、管理哲學、周易、風水、金融、「水煮」歷史,用學術名詞精心烹制心靈雞湯,還必須是「百家講壇」式的授課風格,口吐蓮花,妙語連珠,外加風趣幽默。很顯然,對大部分書生意氣的老師而言,此路也不通。

最後,如果你僥幸是一個公共知識分子,擁有較高的社會知名度,也許還可以通過商業演講、上電視、寫專欄等方式賺一點外快。這種方式也可能受到同行詬病,有不務正業之嫌;跨界跨多了,還有透支信譽的可能性,被冠以「磚家」的名頭。

由於法定的收入太低,於是高校教師只剩下三個選擇,要麼安貧樂道,像聖人弟子顏回那樣「一簞食,一瓢飲」,這需要犧牲物質生活為代價;要麼拚命掙工分,瘋狂發論文,成為所謂的「學術民工」,這需要透支健康為代價;再有就是通過學術之外的渠道賺一些外快,這需要損害學術聲譽為代價。

9. 請問現在上海高校教師退休工資如何計算

退休條件: 1、男年滿60周歲,女年滿55周歲且連續任教15年的。 2、男年滿55周歲,女年滿50周歲且連續任教15年,經區以上醫院證明,區教育行政部門確認喪失工作能力的。 3、因公致殘。經區以上醫院證明,區教育行政部門確認完全喪失工作能力的。 1、符合退休條件一、二條者,連續教齡三十年以上(含三十年)的按原基本工資額的95%發給;(可按區委(91)80號文件增發5%的獎勵工資)連續教齡廿五年以上,不滿三十年的按90%發給;連續教齡滿二十年,不滿廿五年的按85%發給;連續教齡十五年,不滿二十年的按80%發給。 2、符合退休條件第三者,連續教齡廿五以上(含廿五年)的按95%發給;連續教齡二十年,不滿廿五年的按90%發給;連續教齡滿十五年,不滿二十年的按85%發給;連續教齡十五年以下的按80%發給。 3、上述離開工作崗位的民辦教師,其醫療保健待遇與原單位在職民辦教師同等對待。退伍民辦教師去世後,其家屬可領取其生前十個月的退休金作為撫恤金和喪葬費,一次性處理。 4、因教育教學成績顯著。獲省級以上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退休時仍保持其榮譽的,其退休費標准可提高5%,但不得超過本人離開工作崗位前的基本工資。 5、民辦教師退休後,因違法犯罰判刑者立即停止享受退休待遇。

10. 大學老師的退休工資怎樣計算

事業復單位的退休費按照本人制退休前的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在此基礎上,中小學教師有10%的比例提高作為獎勵。另外,還有一項優惠政策:教齡滿30年的教師,都是100%計發。(有些地方女教師只要教齡滿25年即可100%計發,這個你要去咨詢當地的教育局)
因此,你媽媽的退休工資=(退休前的崗位工資+薪級工資)X對應的比例。

熱點內容
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考研 發布:2025-09-11 02:40:10 瀏覽:249
大學教授帶什麼表 發布:2025-09-11 02:40:08 瀏覽:785
同濟大學哲學系安老師 發布:2025-09-11 02:23:33 瀏覽:833
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導師介紹 發布:2025-09-11 02:19:24 瀏覽:61
研究生導師是系主任 發布:2025-09-11 02:01:12 瀏覽:423
北航本科生畢業典禮 發布:2025-09-11 01:42:47 瀏覽:839
金風本科生 發布:2025-09-11 01:06:52 瀏覽:636
南京大學2017博士錄 發布:2025-09-11 01:04:32 瀏覽:864
恆大本科生待遇2016 發布:2025-09-11 00:46:31 瀏覽:333
大學教授做一個題目 發布:2025-09-11 00:40:54 瀏覽: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