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浙江大學教授研發的隱形

浙江大學教授研發的隱形

發布時間: 2021-02-27 05:06:47

1. 如何評價浙大教授研發的程序設計類實驗輔助教學平台,並對學生收費

對於浙江大學教授研發的程序設計類實驗輔助教學平台還對學生進行收費這件事,我們可以說有兩種說法,俗話說任何事物都有其雙面性,所以只有正確看待,沒有必要認為有什麼怪。

總而言之,這個社會沒有免費的午餐,我認為還是收取一定的費用是合理的,你要人這些學生知道,只有努力才會有一定的結果,不要想著不勞而獲,告訴他這個社會也是現實的,但是在收取費用的時候你也不能太過分,所以沒有什麼事是好做的。

2. 隱身衣真的可以發明出來

10月31日,浙江大學陳紅勝教授研究團隊工作人員演示一件「隱身」裝置的效果。當內一支鉛筆被容放入該裝置中時,鉛筆的中間部位「不見了」,但該部位的背景圖案仍然可見。

浙江大學陳紅勝教授等帶領的研究團隊,正在從事電磁波「隱身衣」機理及實驗研究。電磁波(包括光波)照射到物體時,會在物體上發生散射;散射的電磁波被接收後,就表明那裡存在物體。如果能讓電磁波「轉彎」,繞著物體走,這樣物體就能「隱身」

3. 浙江大學朱壽民教授專門針對消瘦人群研發的一種獨特的營養膳食誰用過,效果怎樣

這樣的膳食是很容易配的,先調節好自己的腸胃,然後補充營養,像大蒜油和螺旋藻就是不錯的選擇!

4. 隱身衣理論上是可以實現的嗎

連日來,一則主題為「大爺瞬間消失」的視頻,引發網路關注,多家自媒體微信公號內在轉發這一消容息時稱,浙江大學研發成功國產「量子隱身衣」,可以類似魔法功能的「隱身」,專家表示,理論上是可以實現的。

正常來說人能看到物體,是因為物體表面會散射光,如果光能夠繞過人,從正面拐彎傳遞到後面,再完全恢復入射光狀態,就達到了「隱身」效 果,比如水滴到玻璃球正上方,水滴分散滑過表面,實現繞球面拐彎,在下半部匯聚後繼續直線下落。如果能夠讓光線實現類似完美拐彎過程,就可以 實現「隱身」。

希望魔法功能一樣的隱身衣可以早日被研發成功!

5. 量子隱身衣已經成功研發出來了嗎

連日來,一抄則主題為襲「大爺瞬間消失」的視頻,引發網路關注,多家自媒體微信公號在轉發這一消息時稱,浙江大學研發成功國產「量子隱身衣」,可以類似魔法功能的「隱身」.

具體拍攝流程為,先拍攝一段無人空鏡,再由老人手持藍色或綠色布塊拍 攝一遍,將兩次視頻合成,摳掉藍色或綠色布塊即可,視頻上發光的亮點,就是摳圖的定位點,這種技術在影視後期製作中很常見。

希望類似的謠言可以早日被禁止!

6. 隱形衣的研發成果

研發演示
2013年10月31日,浙江大學陳紅勝教授研究團隊工作人員演示一件「隱身研發演示
2013年10月31日,浙江大學陳紅勝教授研究團隊工作人員演示一件「隱身」裝置的效果。當一支鉛筆被放入該裝置中時,鉛筆的中間部位「不見了」,但該部位的背景圖案仍然可見。 一束光在該裝置內「轉彎」,但穿過裝置後仍按照原來的方向傳播。電磁波(包括光波)照射到物體時,會在物體上發生散射;散射的電磁波被接收後,就表明那裡存在物體。如果能讓電磁波「轉彎」,繞著物體走,這樣物體就能 「隱身」,陳紅勝團隊所進行的研究正是基於這樣的理念。

該團隊提出了一種可見光波段多邊形「隱身衣」的設計方法,理論上能夠實現在各個方向上的隱身效果。在實驗上,他們研製出一種六邊形柱狀「隱身衣」,其工作頻段可達整個光波段。另外,該團隊還製作出了微波段圓柱體隱身器件等。 陳紅勝團隊所進行的研究,不僅對「隱身衣」從理論走向實用起到了促進作用,還有效降低了其實現的復雜度。
陳紅勝團隊的成果大大降低了「隱身衣」的設計和實現難度,為「隱身衣」真正進入人們生活提供了重大契機。他們的研究表明,可見光波段的隱身衣研究不會止步於理論,不久的將來,「隱身衣」就有望在安全、娛樂和監控應用領域發揮作用。陳紅勝表示,團隊下一步將著力提升隱身的性能,如增加隱身角度,減輕裝置的重量等。[1] 據國外媒體報道,科學家張柏樂(Baile Zhang)在本周舉行的一項流行技術大會上揭開他的起源於《哈利-波特》小說的「隱身衣」技術,現今他已經變成街談巷議的話題。他表示,他研製的隱身衣與其說是一項徹底的物理學突破,不如說是一項興趣愛好。張柏樂博士25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長灘舉行的享有盛譽的TED2013 會議上展示了他的發明——「肉眼看不見的隱身衣」。盡管他的裝置只是一個盒子,而不是隱身衣,但二者的目的都一樣,都是為了彎曲物體周圍的光線,達到肉眼看不到的目的。張柏樂說,2010年他提出這種想法,並「只是為了好玩」製造了該裝置。他在上傳到YouTube的一段視頻上演示了該裝置,通過這個盒子讓一個捲起的便利貼消失不見了。只要便利貼位於隱身衣後面,人們就無法看到它。這段視頻上的演示與在TED2013上的演示不同。張柏樂稱,他把兩片方解石(一種能夠彎曲光線的碳酸鹽礦物)粘貼在一起製成這個盒子。

7. 怎樣成為一名浙江大學教授

如果你現在是一名高中生,那你要做的只需要努力學習,爭取考上不比浙江大學專差的學校。在大屬學裡面繼續努力學習,然後順利直博或者拿到國外top100的博士學位,這樣你就有了進浙大的基本條件。當然,只有你在科研上有一定的成就和潛力才能順利成為浙江大學教授的,目前看來在浙大完成博士後是最容易的一條路。加油吧,孩子!

8. 浙江大學隱身衣的工作原理

而浙大陳紅勝團隊的新研製的隱身器,可以讓物體在可見光的范圍內實現隱身,也就是在肉眼情況下隱身。他們用的是一種與隱形飛機不同的技術——六邊形隱身器不吸收可見光,它能讓光線繞過隱身區,就像小溪里的流水,經過一塊石頭時,溪流會繞過石頭後再合攏了繼續向前,就像沒有遇到過石頭一樣。
物體發射回來的光線,不再是走直線了,到了隱身區後繞過繼續直行。人眼還是接收到了隱身區域擋住部分物體的反射光線,因此還是能看到隱身區擋住的地方,讓人誤以為視野內是沒有東西阻擋的。隱身區順利實現隱身。
為了演示隱身器的原理,鄭斌拿來了一支激光筆,照射透明的六邊形隱身器,可以看到,綠色的激光束在經過中間孔洞部分時,繞了過去,再變成直線射出去。就像溪流繞過水流中間的石頭,繼續向前一樣。
技術局限
隱形技術是全世界不少科學家都在研究的事。「讓光像溪水一樣繞過了擋路的石頭」這一思路,最早由英國科學家提出。
2006年,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教授Pendry等在《科學》雜志(《Science》)上發表文章,提出了新的隱身衣設計思路,既不反射也不吸收電磁波,使電磁波能夠繞過被隱身的區域,按照原來的方向傳播,從而可以使物體完全隱形。這是隱身衣設計的「殿堂級」理論,奠定了隱身衣研究的理論體系。
這需要科學家通過材料表面折射率的改造,讓光線「轉彎」繞過物體按原方向傳播,將物體隱藏。
Pendry教授也看到了浙大的這一研究進展,他在接受英國《衛報》采訪時表示,這項工作是隱身衣研究領域「一個真正的進步」。
此外,他在接受《自然》新聞采訪時說:「每個人都想擁有一件在可見光頻段下,能夠隱藏現實世界中很大物體的隱身衣,但是要達到這點非常困難。」
浙大陳紅勝的團隊早在2007年就著手研究隱身衣,截至目前,浙大的隱身器還比較初級,六邊形隱身器要在正對六條稜角的角度,看過去才有比較好的隱身效果,另外,隱身器本身並不隱形。
浙大鄭斌說,想製造出穿在身上的真正的隱身衣,還非常困難。要實現在可見光頻段的完美的隱身器件,需要納米級別的加工工藝,而且對材料參數的要求非常苛刻,現有的的技術手段很難實現。或許隨著新材料的發現及製造工藝的提高,將來有可能出現性能更好、更輕便的隱身衣。

9. 浙江大學否認研發隱身衣是怎麼回事

近日網傳視頻稱,中國某高校研製出「隱身衣」,有網友稱該高校是浙江大學。

網傳國產「量子隱身衣」引質疑

鏡頭前,一名衣著普通、笑容滿面的老人,右手握著一塊「塑料布」,從花草樹木間拾級而下。隨後,老人抖開「塑料布」,慢慢往頭頂方向舉起,隨著「塑料布」升高,老人也漸漸「消失」,只剩握著「塑料布」邊緣的手,還「懸浮」在半空中。

這樣一則視頻,近來引發廣泛關注,「大爺瞬間消失」也很快成為網路熱詞。新京報記者注意到,不少微博、微信公號在轉載時聲稱,老人手中並非「塑料布」,而是國產「量子隱身衣」,能夠實現人體隱身功能,是由浙江大學研發的一項「重大技術突破」。

2013年10月,浙江大學陳紅勝研究團隊曾在權威科學期刊《自然通訊》發表論文《在可見光波段實現大型物體的隱形——電磁波「隱身衣」機理》。不過,當時媒體報道稱,這一「隱身」技術原理,是通過吸收電磁波,讓反射回去的電磁波達到最小。項目團隊曾表示,因為存在材料參數苛刻、不夠輕便等技術瓶頸,要製造出穿在身上的隱身衣,目前還非常困難。

熱點內容
電子科技大學自動化教授 發布:2025-09-11 05:37:00 瀏覽:230
研究生導師推薦意見短語 發布:2025-09-11 05:36:59 瀏覽:909
大學生辱罵外賣小哥評論 發布:2025-09-11 05:27:50 瀏覽:655
汪德根教授蘇州大學 發布:2025-09-11 05:13:23 瀏覽:169
成都大學博士老師待遇 發布:2025-09-11 05:08:45 瀏覽:181
東北大學考研實習 發布:2025-09-11 04:50:17 瀏覽:123
大學生近視可以參軍嗎 發布:2025-09-11 04:24:47 瀏覽:605
大學生為Q 發布:2025-09-11 04:20:31 瀏覽:995
本科生薪酬榜 發布:2025-09-11 04:09:52 瀏覽:495
研究生畢業審核導師意見怎麼寫 發布:2025-09-11 04:04:11 瀏覽: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