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大學副教授張泉
Ⅰ 「不負如來不負卿」這句是出自哪裡的
「不負如來不負卿」這句是出自倉央嘉措的《六世達賴》。
全詩如下:
美人不是母胎生, 應是桃花樹長成,
已恨桃花容易落, 落花比汝尚多情。
靜時修止動修觀,歷歷情人掛目前,
若將此心以學道, 即生成佛有何難?
結盡同心締盡緣, 此生雖短意纏綿,
(1)南開大學副教授張泉擴展閱讀
「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裡,不來不去……」自從《見與不見》與《最好不相見》兩首詩大范圍傳播後,作為網傳作者的倉央嘉措也隨之大火。
然而,經考證,電影中出現的兩首詩皆非出自倉央嘉措之手,前者是當代詩人扎西拉姆·多多的作品,後者只有幾句是倉央嘉措寫的,被人逐漸演繹成長詩。倉央嘉措幾乎從未寫過長詩,而且只用藏文寫詩。依藏文格律大多是六言四句,極少六言六句。
在西藏歷史上,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確是個偉大的詩人。藏族人念的最多的是六字真言,唱的最多的就是倉央嘉措的情歌。
倉央嘉措的生平至今沒有發現任何可靠記載,與他同時代的西藏「第巴」(藏王)桑結嘉措曾寫有一部《六世達賴喇嘛傳》,記載了倉央嘉措從出生一直到在布達拉宮坐床的經歷。
當時政治斗爭錯綜復雜,這部傳記沒有完成,已經完成的部分從史學研究的角度看也不完全可信。六世達賴圓寂後,阿拉善的蒙古族喇嘛阿旺多吉又寫了一部《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秘傳》。
說倉央嘉措24歲時沒有病逝於押解途中,而是逃到阿拉善,隱姓埋名,在蒙藏各地繼續修行傳法。這更有可能是一種美好的願望,而非歷史的真相。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倉央嘉措是清廷、藏地、蒙古三方政治斗爭的犧牲品,也是歷代達賴中最有「人情味」的一個。
從他留下的情詩來看,他是個有靈氣的詩人,真誠的戀人,也是個不守清規戒律的小和尚。他的一生是難以捉摸的傳奇,三百多年來吸引了無數人去探秘追尋。
Ⅱ 津南玩鬧有誰
『天津』 [九河入海] 傳說中年代以來天津市各個區縣玩鬧的名單
來源: 周剛的日誌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登基後,將他的兒子們分封為王,駐守在全國各地。其四子朱棣被封為燕王,駐守於北平,就是現在的北京。朱元璋去世後,傳位給他的長孫朱允。朱棣為與朱允爭奪皇位,發動了
中國歷史上的「靖難之役」。一三九九年,燕王朱棣率軍南下,從天津三岔口渡河襲取滄州,於1402年攻入當時明朝首都南京,登上了天子寶座。朱棣登基後,對他爭奪天下時經過的三岔河口十分贊賞
,認為是塊風水寶地,叫群臣獻名。最後,朱棣選中「天津」二字,意為「天子渡津之地」,天津由此得名。不久,朱棣遷都北京,天津便成了京城的門戶,軍事地位日益重要。明朝永樂二年(公元一
四○四年),在天津設衛,「衛」是明朝的一種軍事建制,天津共設三衛,駐軍一點六萬多人。於是,人們又把天津叫做天津衛。設衛就要築城,天津作為一個完整意義的城市歷史由此而開始。
天津地區的人口主要是六百多年前燕王掃北移民而成,民風強悍,敢打敢鬧,崇拜勇者。到了清代,漕運發達,青幫、紅幫在此立足發展為爭地盤而生混混兒一族,雖有民憤但他們渾不畏死的
哏勁,也為人稱道,其突出著為李金鐃二次折腿,後又有劉廣海、袁文會。後者勾結日本人殘害國人為人不齒,到了建國後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有了玩兒鬧的雛型,政治見解不同,要用武力解決,從政見
不同到私人恩怨都要在武鬥後才能見輸贏,後來隨著要文斗不要武鬥派別間的武鬥漸漸平息,可是一幫整天習拳練武准備武鬥的青年能平靜的下來?
打達鬧鬧這就是玩鬧的由來,那時打架比較規矩,不管對方有多少人都要單挑,人多的一方還要問對方是玩拳。玩腳由對方挑,後來就不規矩了,手上有了金屬零碎,身上有了傢伙『火槍、刀』。
那時每個區都有幾個NB的人物,成為青少年崇拜的偶像,帶起來一撥兒又一撥兒的小玩兒鬧。市內六區中的紅橋、河北、河東、河西等幾個區因為靠近運河、海河,過去碼頭多、腳行多所以混混兒、苦
力多住這一帶。因為家長不怕事,所以玩鬧特多。和平區地處繁華地帶,購物、影院多挎圈子、搭伴的多。南開區是以河北省、山東省和近縣移民組成,人員雜,五行八做,什麼人都有、爭強好鬥,適
者生存,留給後代的打鬧、爭斗。
「玩鬧」這個詞是天津地區對地痞的一種叫法,區別與黑社會。
第一:他們不是以打架為生。他們只是以打架為一種取樂的方式。
第二:他們沒有「黑社會」形成的三種條件(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強大的地方保護傘,復雜的社會關系)。
他們一般是「散兵作戰」,形成不了復雜的社會關系。當然,如果成為黑社會性質的話,他們就叫「大耍」了。
什麼叫玩鬧?玩鬧和狗爛有很大的區別!
玩鬧會穿著LV 而不是穿假的。
玩鬧會開著10多萬的車,而不是夏利。
玩鬧不會天天喊口號:今天打這個明天打那個。
玩鬧會有正當的來錢道,而不象狗爛靠切鍋過日子。
玩鬧不會讓自己的娘們去坐台而是讓自己的娘們過人上人的生活。
玩鬧不會帶大金鏈子顯自己多有錢,而會帶一塊名表證明自己的身份。
金錢社會,玩鬧也是一種職業,但是不要做狗爛。
俗話說:窮河東 富河西 砸鍋賣鐵紅橋區 南開美 亂河北 漂亮女在和平追……
不管怎麼樣,我將為你打造天津地區最完整的玩鬧名單。
以下人名最好用天津話來讀,那樣才能有味道……
河西: 張得友(70年代的前輩了,已經死了)嚴謹 旗幟 房程義(前輩型的人物)
劉橫瞞 劉橫占 劉橫順(劉氏三兄弟)
鬼子六 小密 蔣三友 東德子 西德子 老傑明 黃六 劉華
臘三 海平 王敬 楊換容 費紅翔 老地主 大白力 於二寶 孫長海
馬大寶 馬二寶 鳳林 二白力 瞎王建(有人說是河東的)
楊磊 長勇 熊三 迎春(此人屬於元老級的人物了,現在將近50歲了) 韓胖子
黑剛 黑明(劉連明)寶來 張軍(屬於尖山的,82年生人)
蘇玉良 白蛋
劉振月 趙春發 寶龍 景洪升 小生子 國行 雷梆子
三虎 四流氓 德勇 培海 英傑 李昆 張盼(西南樓的,82年生人) 刑老五
紅橋:高德春 大生子(70年代的人物) 七鼻子(死了)啞巴成子 大林子
蔡洪進 劉何意 魚四兒(40多歲,已經死了)
李光亮 狗辣子 狗求子 江紅濤 (70年代的人物)
錢坤明(是1950出生的,他是以前的天津最早的,1990年叫公安槍斃)
德起 德翼 德志
文格 文意 文領(是前輩了)
黃華秋(西於庄的,此人也是NB的人物,他打人真的太狠了,把一河東大旗眼挖下來還把手給砍了,後來在南方犯案把
人打死了。有人說判了死緩,也有說被公安鑿了)
二瘸子 邁炮 小江 (張文傑) 醉傑子 楊立春 大義
泡泡 老虎 廣藺 老白毛 四小虎
楊路文 楊露軍 大北京 小北京 老地主 知強 四猴子 雞粑粑 少爺 老富 瞎鐵鎖
朱金山 二軍 曠老二 小老 大運 二胖 三衛
大四輩 小四輩(我曾經在我們學校附近看見過一家羊肉館叫四輩羊肉館,不知道是真四輩還是崇拜他們的人開的)
於五 吳四 言三 鮑德水 單傑 李運(西於庄的,目前傳說中30歲以下NB的人物)地鄰兒 大狗子
南開: 大紅旗(白玉斌,也有叫白紅旗的,和劉斌、張宏來、華子、五子、大老二都屬於70年代的人物 )
王建(白紅旗的手下)
海鷹 老黃毛(蕭國愛) 老球子 瞎八 石國寶(死了,有人說是河北的)
陳國梁 范做風 五群 陳愣子 小沒(小霉)
小霸王 老臭蟲 回子剛 虎辰 郭老七
老香寶 劉柱 王平 任意 財迷三 笆籬六
瓜子 強子 二長喜 二發
大曾 王奎 春雷 齊政
大生(張貴生) 二生 鐵強 毛強 閆老四 慧鵬 老嘎魚
二老道 會五 老日本 白七 長林
狗盛(密雲路的,84年生人)大鳥高飛 李悅 磕巴張偉林家偉大勇於超劉穎
西市大街洋洋(胡洋)由建 神經旺旺(胡旺) 西市大街二子 雅安道田磊
劉弈毛偉 羅曉磊 馬楠 大國毛兒三生大海大慶 雪飛
還有天拖南的二多 密雲路的劉文旭 (這兩個是目前比較大耍的人物)
五龍三鳳(都是男的,年齡在30歲以下,河東的大餅、二子、狗六,紅橋的狗子,南開的小虎、大傻、張森 、黑老四、
老黑,都是他們一派的。當初在西青把一個叫三順的人給砍了,這樣起來的。)
南開最亂的幾個地方是:王頂堤 密雲路 白堤路
和平: 球哥 二哥 陳嘎子 大龍(楊望龍,在貴陽路混,84年生人)
老三(三梆子,這個人物可能就是傳說中的「和平老三」,前輩型的人物)
霍之龍 小於 老狼 葛昂 萬明虎 宋金剛 簡其粱
白山 武中員 牛牛 佳佳 哼哼(在南市混,84年生人)
宋波 武楠 武天 武明 金柱
綠寶石 小諸葛 宋大維
老勝 鄭二 小黑 王國林
孟照靜 鋼柱 鐵柱 綠寶石
河東:
中山門
二旭(83年生人) 大豬 大怪 大黑 穆瑞 刀疤磊(目前傳說中大耍的人物)
高磊 黃林 遲旭 陳棟 小豹閻安 二東 童童 一北 陳剛 貓頭鷹 李學硯 二龍
蘇心明 蘇心亮 鄭楠 石文 天狼 徐洋 羅宵 蔡永生 二子 毛毛(傳說是個女的) 弓磊 日本 大意
大震 大慶 梆子 李學龍 張冉 徐林 李洋 海濤 王猛 棉褲 呂布(25歲左右,成植物人了) 刺刺
太子 高嵩 朱春皓 龍龍 楊波 何軍 楊明 於紅 鄭輝 劉洋 寧輝 王辰 單雲飛 李剛
李寧(也叫『小李寧』,也有說屬於萬新村一帶的)
李偉 小光 呂超 付萌 馬瑞 牛牛 趙瑞 馬超 李浩 王少博 呂智超 馬勇偉 杜鵬 無敵
瞎楊建 大棍
老洪 大龍 二東
復興庄:老六 迷糊 大輝 小生子 傑子 瞎義子 大鼻川子 金權 海賓 老蛋子 瞎九 八腳 電林 山東
高地 岳其 明輝 蘇陽
萬隆:神經(85年生人,被二子捅過,不是中山門的那個,是萬新村的)
王斯 李四(王斯和李四是神精的大哥)
李震(現在進去了,他爸爸是李四,大哥是神經)
塘口:邊海龍(已經隱退) 張玉龍
向陽樓:瘸寶強(朱寶強)
萬新村:
王小水紀九昌(這兩位是前輩了)
老來子宮意(前輩型的人物,是大龍和二子的父親)
紅生地雷麻三二驢三蛋子
大慶 李海結 鄭玉璽 大劉磊 張折
趙陽 方偉 趙平 孫悅 孫琪 乃西 小張磊 劉決 王松 岳虎 馬國政 大劉偉 李秋躍
李彬 馮亮 黃剛 大飛 王鑫
大小強 柱子 趙旭 楞子 焦麗凱 肖震海 劉浩雨 魯佳 常龍 周明 李久亮 雅楠 朱建超
范鵬 劉玉柱 劉柄旋 鄧崇旭 楊旭 神超 王鑫 任剛
大龍 二子(這兩個人是親兄弟,他們的父親是宮意,在萬新村也很著名)
李寶金 張玉龍(小白龍)王珂 張文
趙福駒 汪家樂
楊瑞 樊旭楠 趙寶棋 郭洋洋
劉帆(傳說被李根的人通緝……最近比較耍的小人物) 三立 亮亮 牛牛 韓磊 徐超 大生 單福路
鄭兆彬 於翔 李江龍 王大鵬 大欣 任賓
來一些女的:仝雪 王艾麗 董琳 田玉婷 媛媛 孟雪 趙霜 沈笑 王榮娜 袁偉 劉美
福東里:郭翔 明輝 亮亮 振興 張金明 於振興 胡軍 王鵬 大眼 哈巴 杜明 瞎王建 大嘴
P.S:看來福東里都出大耍……在這里,我懷念我一個同學,家住福東里,他姓鄭,是鄭莊子的人。他是我大學的下鋪,
不是大耍,也不是玩鬧,但也是個人物,感覺河東區人才汲汲。
萬辛庄:康健 王岩磊 大強 虎子 馬濤 大貓 蛋蛋 李亞冰 二寶 康福
劉凱 崔岩 王喜 趙凱 焦立凱 大寶 李磊 大橋 老黑 王翔 毛虎 楊宏 黃振 王磊 劉偉
大直沽:付小春(在河東很著名,四十多歲,大哥級人物)
葛楠 安澤 崔凱 二龍 馬一凱 唐克傑 鄧雲翔 馬小手 丁坡 劉強 大樹 儲君 田旭 大寶
老大 老二 橋橋 田伯瑞 齊磊 秘書 大桃 小棒子 安哲
復興庄: 四輩 蘇洋 李樂 周磊 小寶(張寶) 胡軍 岳琪 周正
二號橋: 大陳鑫 趙明 大濤 郭翔 小陳鑫 廣浩 李根
大橋道: 米根 麻弟(進去了,判了15年) 小王楠 大嶺 劉寅 馮軍 蔣楠 老九
鄭莊子: 小豬 貝南 朱磊 楊鍵 鄭康龍 劉震遠 張磊 張騰 二子 李鑫
以下人物不分地點:
捲毛老七 粱素倫 黃老二 杜曉輝 杜曉光
小賴賴(小老牛是他的弟弟) 花五 白項龍 馬五 馬六 瞎錐子 攆四 大老四 二老美 神經泉
二驢 軍旗 小白旗 白四 老頭 大裴 二裴 三裴 黑老二 對兒九(九伯,80年代傳奇人物)
馬勺 回大眼 蘇眼子 瞎揚厲 楊精力 學制 白猴 老寶川 雙喜 嚴寶珠
小大強 三矬子 左學文 老咪咪 董輝 高地 人棍 狗六
老七 范小庄 大輝 劉博 紅帽 剛強 國強
大老虎 陳五洋 紅生
河東隱藏人物:大煙碟、撒旦、花褲頭、老棉花、搓澡六、氣門芯、臭褲襠、五棉猴、
大立櫃、頭套老五、小馬扎、古立特、小雞精、修車三哥、二掛歷、四蛾子、老蒼蠅、
老姑父、小眼淚、二禿燈、二噸半、黑嘴唇、鼻登噶 、巴巴渣、小尿桶
王串場紫蓋子 中山門老尿 賓西王道長 大直沽洋洋 萬新村鴿子冬
王串場眼子 唐口倒裂刺 唐口土簸薺 唐口二頭陀 黑桃A
(這些隱藏人物都是80年代比較著名的,基本上都被嚴打了,所以對現在的年輕人都很陌生)
河北: 二哥 小鋼柱
大鋼柱 (公認的河北三黑勢力,這幾年一直干拆遷,很有錢,他的小兄弟在河北都有一號,有個閨女,今年17、8吧)
王長河(40多歲,河北區的地中海洗浴就是他的,雖說玩鬧但是也是河北區人大代表,賣羊肉起家,現在家產百萬)
老傑子 大王賓(20多歲,他的大哥是楚剛已經死了)
劉長生(把紅橋李運的牌館給砸了,下了中山門人的槍,惹了凱哥,結果三個月前,也就是09年1月左右的時間,被
槍打死了。)
楊德奎 林三 竇明 鼻串子(半年前剛出來,犯了挺嚴重的事情,不過已經漂白了。)
大強子(胡永強)(大綱住手下的打手,99年王串場金鍾電影院門口一個打四個的就是他了 )馬海的腿也是他打折的,
可能是因為得罪的人太多了後來結婚有了小孩就搬到紅橋佳園里去了,後來聽說退出社會了,真可惜了一把好手啊。
姜豹(20多歲,是個煙民,朱凱把他給擊沉了)
臭小 尿盆 褶子 高大明 大馬候 二禿子 神經六 生子 毛五 金強 傻兒子 華子
老三虎(就是姜豹的老爸) 粑粑三(宜白路的大哥) 黑蛋子(把新華的腿給打折了)
怪娃娃 大良(韓鐵良,開牌館的,大哥級的人物) 狗六 鐵圓 鐵鏈(被鋼柱帶起來的,屬於北站的)
狗勝(是個怪物,沒有什麼大量) 二閨女(是個女的)
黑瑪麗(著名的女玩鬧,應該年紀有50了,長輩級的人物,現在給人看車) 扎克
三同 大合 二老懞 瞎十群 小健子 小戶 小彪子 長義 小偉 大雪 狗子 二寶
周寶路 周文良 田立 張雅萌(老黑) 三牛 大六 老七 雷子 笆籬五 小陸軍兒
大韓磊 雞子兒 雞蛋兒 魏三(一般的人物,83年生人)
大熊(真名信爽,26歲,大江路的大哥級人物,把魏三和狗勝給制服了,對弟弟特好,不看重錢,有事第一個到。不過
一個月前,剛剛過世,在這里緬懷他一下吧。)
朱凱(河北區30歲以下的大哥,出過很多成績,最NB 的是砸過天津最大的酒吧——天龍迪吧。據說進去了)
大棒子(今年19歲,捅了40多人了) 鴨子
河北區最亂的地方應該是王串場,玩鬧都集中在那裡。
P.S:在這里,感謝河北區一個網友,在這里不方便透露他的名字。感謝他向我提供了這么多的資料。
西青: 於勝寬(於老六) 七哥 大風(70年代的人物) 大井 王蘭庄三五一六 王春航 小白龍 陳宇
小發 老搖 黑眼 於森 閆陶軍 李樹立 趙城碧 紅利 大明 董老三
長燕 雙發 劉老大 高春傑 劉胤 紀震兄弟 鴻喜 鴻友 玉昆 王宇
於老四 萬忠鑫 萬忠遷 丁大寶 曹喜
P.S:在這里多說一句,有一個家住西青道的女大耍,叫丹丹(真名叫巨丹丹),此女已經上了公安部B級通緝令了。
東麗: 齊子春 付小春 范小東 邦三兒 石廣睿 地狗三 小老五錢光(自殺)
王十 大B 李文學 二紅 範金林(戰爭販子) 範金剛(老紅) 寶柱 范小東 小立(死了)
大全 海林 得春 大玉 瞎玉中,文軍,哲明,老壞,二紅,八旦,馬五,劉漣,
老賊磨,大王,洪二,洪易,禮才,黃時剛,小黑,老黑,八戒,二老壞,老馬,文閣,
小老五,大紅,老九,國強,立主,黑蛋,獨象,於洋,老黑,三狗,楊明,大雨,
大龍,二亮,於剛,小光,大輩,小白,
洋洋、王磊、曹偉、猴凱、大龍、周磊、李賓 、大全 、侯剛
趙紅顏、大嘴、紅亮、劉賓 、紀加磊、軍糧城強強、張洪全
大員、小馬、孔德因、程樹強 、鳳金 、大剛 、劉洪濤 、小建建、小帥帥、
世軍、強強、聲聲、海剛
鐵球、小蛋、2虎、家旺 、張洪春 、侯凱
津南: 小傑 小發 楊明(包括手下的五虎:小軍 大河 老虎 帥帥 二餅)杜星玉(杜包子) 沈德祥
塘沽: 大老肥 二老肥 長毛老五 玉龍 王寶和 大權兒 老火 周五周明海 黑老五 楊紅生 三宏
四疤癧 二林 八怪 王志
漢沽: 十三少 大傑 韓蛋子 八喜 張娜(應該是個女的) 於華 東賓
寧河:聽同學講,寧漢都是一家人,連說話都是標準的漢沽話(簡稱『漢語』)所以,在這里不多說寧河的玩鬧了,我
知道的也不是很多。比較老一點的有老疙瘩、四花粒子。寧河最亂的地方應該是潘庄、小海北。
北辰: 張寶元 張連帝 大解放 楊老大 楊老二 楊老四 震慶 小酸子 沙子旭 鐵鎖
天穆五猴 穆老四 鐵元 順利 樹傑 胡毛 二麻子 三傑 穆懷毅 穆懷朴 穆根 老丁7
馬三 二雙 老鋼 韓金子 鄭少龍 鄭少偉 張春盛 張春旺 國棟 國發 玉發 蔡洪進
大港:最出名的應該是朱夢和,其他人物不詳。大港其實玩鬧也不少,但手中的資料很匱乏,以後會逐漸更新的。
靜海: 雙龍(靜海縣中絕對扛旗的人物,前輩型的人物,目前已經成功轉型)
張家庭 張家善 (張氏兄弟也很NB,尤其以張家庭為甚) 小德子 大張宏 老美堆 小羅鍋 宋春喜 東方
在這里,不得不提到90年代,一個很著名的人物——禹作敏,大邱庄人(此公犯的事情,我想全國人民都知道了,事情
驚動中央。目前此人已經死在獄中,在這里不做討論,有感興趣的人,可以上網查閱相關的資料)
在這里再多說兩句我生活過的那個地方的一些比較有名的玩鬧吧,比較出名的有:十二生肖、譚夢良(此人的父親曾
經在我高中的食堂做過飯,也是個老玩鬧。坐過牢,在某年出獄的時候,傳說場面很震撼,N多江湖人物前來迎接)、
洪祥、洪生兩兄弟、八大金剛等等,再說幾個80後的吧,這幾個都是小人物:劉明,張磊,小尾(北方話念yi)巴、
劉斌、劉永亮。當時,靜海幾個中學都有戰鬥力較強的人物,比如一中的楊旭、六中的二蛋子(此人後來犯了點事情,
轉學到了我們班)等人物。不過這些人後來都不玩鬧了,這樣的人物太多了,不多說了。
P.S:多說一句,整個靜海縣戰鬥力最強的人物應該都在獨流鎮。
薊縣:二虎、九龍一鳳(傳說已經不怎麼耍了)張威易、韓東江、唐山(大建、二建)、
大軍、二軍、 小易、小子、郭小力、呂亞力、陶陶、尹江、柴山、郭亞力、王凱、小剛、佛爺、
法師、朱三、崔四、劉占易、朱光、大寶、尹少業、六龍、大龍、段寶才、大哈、
丁松、慶凱、王圓圓、劉學、家奇(傳說是姓王)、大勇、張新聞、
郭朋、愛東、趙俊、薊縣三爺、韓笑、二屁股、王東、小亮、
孟祥影、孟祥月、孟慶松、任偉、王彬、王帥虎、
武清:原先首推宋光浩,以後應該是朱磊最牛,小耙完了,被北辰的給砍了,估計出院後該退休了。
大良的春力、河北屯的盧二、李四、河西的二黑、韓三、李三、算是比較老的玩鬧了。
最近北蔡村的國勝風頭挺猛,楊村的還有秦老狗在河東一帶很NB。
雷鵬、朱虎、劉剛(飛車王)、小亮、高老二、穆磊、肖古力、喬緒光……
楊村的(幾個80後的):金棟、丐幫、劉晶、馬成旺、大蛆、齊征、王磊、大棍、劉一航、
劉虎、馬光宇、孫飛、穆亮、翟剛、二健、大劉、張矬子(是五中人的偶像)、馬金龍
多說幾句,武清有幾大勢力:一,黃連起,他論各個方面都應該是武清最大的。他不買任何人的帳。
二,小耙,他應該算是宋廣浩的人了,但是小耙這一派的人比較眾多,是一盤散沙,但是他還是可以號召在一起的。
比如說朱磊,王培,高二,李軍,小發子,滿紅,小方,小六子,盧二,李四,吳國強等等。
三,二筒,應該算很獨立的一個派別,槍戰片不少,武清少有的派別。
四,不知道大奇跟於海生,古老五算不算一派的。
其實武清這個地方混的比較多,比如說混得還可以的還有小月,小朋,劉剛,穆氏家族,謝長偉,二軸子,文學,小果
大勇,小橋子,建營,建秋,真的是很多很多,都不知道誰是跟誰的了,很亂,沒有比武清再亂的了。
寶坻:最著名的應該是「圈王」王維祥,不過剛剛過完年的時候(也就是09年2月底的時候)被抓進去了,過去的寶坻首
富,還有幾個:高學明、斜子、周志勇、耳朵、樹棚……其他NB人物不祥。
以上名單綜合了網路上流傳的人物,排名不分先後、不分時期、不分年齡,也不是很全,希望有知道的,能幫我補充完
整。有人說誰比誰還NB,我想這個爭起來沒有意思了,純屬拿出來讓大家看看。現在,名單里的很多人物現在都已經金
盆洗手了,要不就死了,再者就進去了,所以多奉勸現在的年輕人,好好學習,比什麼都好。
Ⅲ 真的有這個人嗎
何輔堂的原型為魏輔堂(唐)
少小勇猛好鬥。幾年私塾之後,加入地方民團,任過團總、區團長、自衛隊長、寧強縣獨立自衛大隊長、寧西人民自衛總隊長、川陝甘9縣(文縣、武都、康縣、江油、平奚、召化、青川、寧羌、彰明)聯防辦事處副主任等職務。同時為紅幫首領。統治青木川20多年,政由已出,人稱「土皇帝」。
民國13年(1924),因他本性爭強好勝,經常上街玩耍,就夥同他朋友魏達幫殺死隔房的三爸魏徵先魏大爺,奪了槍,然後在茶館招集鄉紳、名流說話,要大家推舉新的主持人做舵手,這樣,他就順理成章成了青木川的舵把子。。
15年(1926)前後,魏多次接受縣府征調,參加南山等地巢匪戰斗,因功受賞,名聲始震。而他也乘機從中奪得大批槍桿,壯大自己的武裝力量。
魏統治青木川期間,兼並土地,佔有200多畝良田美地和大片耳山林木,侵吞幾處祠堂、廟宇的房、地產。巧立名目橫征暴斂,光他自行制定徵收的苛捐雜稅就有8種之多。開辦「輔友社」百貨店、手工製革廠、「唐世盛」綢布店、「同濟堂」中葯鋪等,壟斷市場。
魏無償勞動大興土木,建有關各式房屋200多間。妻妾6人,穿綢掛緞,膏梁珍羞,生前即修起壯觀的陵墓。
魏曾征調農民興修水利,開堰拾田;修建橋梁和道路,便利交通;興辦地方文化教育,網羅人才,組建戲班,創辦私立輔仁中學;維持地方治安,穩定社會秩序。客觀上對當時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過一定的影響。
民國38年(1949)秋,魏接受國民黨漢中十八綏靖區司令官曹日暉的使命,將原有武裝擴編為「寧西人民自衛總隊」,接軍隊團的編制,官兵達千餘人。但面臨解放軍的強大攻勢和進步人士黎民黨、劉甲三的策動,1950年1月29日,帶所部300餘人來縣向人民政府和駐軍繳械投誠,接受整編。
1952年4月27日,寧強縣人民法院以惡霸殺人反革命罪判處其死刑,解回青木川處決。
1986年4月,陝西省委將原國民黨寧西人民自衛總隊定為投誠部隊。寧強縣委對魏輔唐一案進行復查。
1987年5月25日,本縣法院對此案重新審理,認為魏輔唐解放前雖有歷史罪惡,但解放後未犯新罪,且向人民政府繳械投誠,屬投誠人員,故撤銷1952年的刑事判決,對魏輔唐不予追究刑事責任。
關於輔仁中學
輔仁中學建在回龍場南面的高台上。
輔仁中學始建於1942年,於1947年竣工落成。土地50畝由魏輔唐長兄魏元臣捐獻,技術工人從四川聘請,建校資金由魏輔唐負擔,小工由當地農民義務擔任。有教室數十間,禮堂和教師辦公樓各一座,陸續聘請教師20多名。初始由魏輔唐擔任校長,稍後即聘請寧強籍人劉甲三為校長。學校建成後,將原文廟、五穀廟等私塾學生招進輔仁中學,最多時有學生600名。
學校坐南朝北,正對筆架山,式樣「筆架式」的校門上橫書「寧強縣私立輔仁中學」,院內兩旁各3座教室,正中為一可容納近千人的大禮堂,後面是一座高大考究的辦公樓。大禮堂是學校召開例會和春節期間自衛隊集會、輔仁劇社唱戲的地方。學校例會時,魏輔唐一般都要登台演講,鼓勵教師,鞭策學生。
學校教師的待遇很高,每月薪水為7-12個大洋不等,每年一雙勞保皮鞋,由皮革廠無償發給。開架子賣肉的,每殺一頭豬都要給學校無償送3斤大肉,用於改善老師和住校生的伙食。魏輔唐凡有重要活動或者請客,都要把老師請來坐上首。
在輔仁中學讀書全部免費,且對四川、甘肅等外地學生一視同仁。大齡生不受班級限制,可隨時插班。本轄區內滿7周歲的孩子必須到輔仁中學讀書,否則其父母要受懲罰。學校除了開設常規課程,還有外語、戲曲、武術、體育等科目,外語分英語、俄語,戲曲有秦腔、川劇和京劇。
至寧強解放,輔仁中學共招收過三期學生,但均未及畢業。但這些受過新式教育的學生,許多人後來卓有建樹。魏輔唐出資送許多優秀學生到漢中、武漢、重慶、成都的中學或大學深造。
[1]
百變人生
魏輔唐是個相當復雜的人。當地人說:「這人有多好就有多壞!」青木川這個深山小鎮,能成為陝、甘、川三省邊最繁華的鎮子,倒確確實實是因了魏輔唐的緣故。魏輔唐,8歲入私塾讀書,14歲停學,讀6年書。 16歲加入紅幫,18歲抱給羅家,娶妻羅氏,岳父,羅文煥,住水槽溝。民國十三年,夥同魏達幫,殺死舵爺,魏爭先,登位。民間十六年建老宅,十八年落成。民國17——21年,先後開鑿了西溝——沈家壩、趙家壩大堰、崔家溝、袁家坪四條大堰。民國29年,胡宗南任命魏輔唐為三省(川、甘、陝)九縣(文縣、武都、康縣、江油、平奚、召化、青川、寧羌、彰明)聯防辦事處副處長,處長為胡宗南。民國28年始建輔仁中學,陸續將原文廟、五穀廟等私塾生招進輔仁中學,全面建設完工民國35年,並召開了盛大的輔仁中學落成典禮大會。民國37年,輔唐奉縣政府命令帶全部人馬到寧強南山剿匪之前,民國34年也曾排兵前往文縣幫縣政府剿匪。民國38年底,也就是49年12月,上寧強交槍。交步槍391支,手槍41支,機槍、小自動步槍8支,湯姆遜沖鋒槍1支、機關槍六挺,步槍子彈13950+600+200+2箱=21950發,其它手榴彈幾口袋,散子彈不等幾口袋。民國39年3月,時隔3個月,通過學習改造,又說出了還有部分槍支,是縣長吩咐為保青木川安全,今後使用留的。因此,秦科長(當時管教科)同輔堂一路回青木川再次取槍,在家住6天後才返回寧強至到1951年分別關押在漢中、寧強、勉縣、南鄭。1951年8月16日南鄭分庭判處死刑,判決後於1952年3月16日滑桿抬回青木川後,於3月20號處決,他大女兒魏樹金收葬。但誰也想不到魏輔唐,死在了他一手締造的輔仁中學操場邊。這就是歷史。魏輔唐出身貧苦,後因娶了一個富家小姐而繼承了十幾畝山地,他用來種罌粟賣大煙,積累了財產。上世紀30年代,青木川一帶大小土匪多如牛毛,為了保護煙土他購槍自衛,並組織民團,自任團總,幾年後就成了青木川的首腦人物。由於山高林密,地處偏僻,漢中國民政府無暇顧及,使青木川具有了高度的自治性質。魏輔唐著力發展煙土業,使青木川成為當時陝、甘、川三省交界處最大的煙土集散地。魏輔唐從稅收和安全兩方面保護外地客商。在稅收上,無論交易額多大,他僅收本地商人稅款;交易中若有爭執,他首先嚴處本地商人。若外地客商購貨較多,他會派出團丁一路護送至安全地區。他的這一系列護商措施,有力地促使了青木川商業的繁榮。青木川商業的發達,不僅僅表現在煙土交易上,除了煙土,這里也是絲綢茶葉的集散地。另外,魏輔唐還在回龍街上開辦了一個絲綢紡織廠。據老人們回憶,當年連漢中府的人還沒見過玻璃窗,可青木川的居民已經用上了玻璃窗。由此可見當年青木川的繁華與富庶。商業的繁榮促使了文化的發展。魏輔唐除了組織一個漢劇班外,還開辦了中小學。魏輔唐規定,凡青木川居民家有適齡兒童,一律得送入中小學念書,否則家長將受處罰。兒童入學不僅費用全免,而且還給學生家庭一定的補助,以補償家庭勞力的損失。學習成績好的,魏輔唐就將他們送入四川大學、重慶大學、西北農大乃至於天津南開、上海復旦大學深造並承擔一切費用,畢業後可以回來也可以不回來,回來者給予保長待遇。近20年時間中,魏輔唐送出了十餘名大學生。文化的發展又促進了文明的進步。在青木川,魏輔唐定有許多規矩:不得吸食鴉片參與賭博、不得賣淫嫖娼、不得隨地大小便及吐痰等等。若有違反必得嚴懲。懲罰的方式稀奇古怪,例如:吸食鴉片者,當眾灌以屎尿;隨地小便者,責令其脫了褲子,坐於尿漬上直至烘乾為止;小輩與長輩爭鬧,一律用蕁麻抽嘴……方式野蠻但確實有效果,在魏輔唐時期青木川確實做到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魏輔唐出身貧苦,因此對窮人有一種特殊的感情。上世紀30年代,紅四方面軍一部在國民黨軍的圍剿下被迫轉移,途經青木川。國民政府下令魏輔唐截擊,而紅軍方面也派出代表與魏談判。據傳,紅軍代表對魏說:紅軍是窮人的隊伍,魏也是窮人出身,希望魏能讓出一條路,並給魏講了許多革命道理。這時,魏輔唐已有700多人馬,截擊一支幾百人馬的疲憊之師應當不是很困難的,但魏輔唐聽後一笑說:「看出來了,富人的隊伍沒有穿得這么破爛的!」後來,魏輔唐不僅讓出了路,而且挑選了50名團丁讓他們帶著槍械彈葯加入了紅軍。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邊區葯品極為緊張,當年參加紅軍的一個青木川人回到家鄉,對魏輔唐講了抗戰的形勢和晉察冀邊區的困難,魏輔唐二話沒說就捐出了5000兩大煙土為晉察冀邊區購買葯品。這在當時是很大一筆財富。1950初年解放軍南下川康,第19軍一部奉命在寧強一帶剿匪,先後消滅了劉芳等部。對擁有近千人馬,且處於易守難攻位置的魏輔唐為了避免傷亡,則採取了勸其繳械的策略。是時,當年加入紅軍的一名團丁已是解放軍的團長了,他回到青木川,見到魏輔唐勸他放下武器,並對他解釋說:今天的解放軍就是當年的紅軍、八路軍。今天的天下已是窮人的天下了!魏輔唐聽了後很感慨地說:「想不到當年那支總打敗仗的隊伍也能取得天下,看來窮人是真的翻身了!」「我魏輔唐也是窮人出身,窮人不和自家兄弟打仗!」說罷,魏輔唐傳令民團集合,向解放軍交出了武器。1950年5月,魏輔唐被冠以「惡霸、土匪」名義逮捕,後被處決於青木川他創辦的輔仁學校,逝年50歲。1982年平反,定性為開明紳士,於青木川立碑。
1相關影視編輯
2013年 孫紅雷 巍子 陳數主演電視劇《一代梟雄》[2]
劇情簡介
《一代梟雄》以上世紀二十年代貧窮落後的邊境小鎮風雷鎮為背景,講述了留洋歸來的何輔堂為報父仇,勵精圖治,用先進的思想為家鄉注入新風,並在關鍵時刻,投奔解放軍,力促風雷鎮和平解放的故事。
上世紀20年代,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學碩士畢業的何輔堂,懷揣著滿腔的建築夢想,回到川陝邊界的老家風雷鎮。不料剛到家,就親眼目睹了自己的父親被地主劉慶福及其大女婿魏正先合謀害死。突遭人生變故的何輔堂為了報得父仇,不惜設下苦肉計入贅劉家娶了劉家半癱的女兒劉二泉,最終殺了劉慶福,為父報仇,同時也為風雷鎮鏟除了一方毒瘤,可是魏正先逃走了。
完成大事後的何輔堂無處可去,只得帶著一眾兄弟投奔巨匪王三春,並成為其心腹,然而私放紅軍過境一事,導致二人火並,何輔堂雖然最終險勝,但出生不久的幼子被王三春打死。痛定思痛的何輔堂取道上海,利用在美國結識的朋友查理,在上海賺取了第一桶金,然後直接殺回老家風雷鎮,建設家鄉,逐漸開始實現自己最初的建築夢想。
何輔堂一直有意續弦,在外甥李樹敏的介紹下,去西安迎娶趙素影,但令何輔堂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當年被自己所「殺」的魏正先並沒有死,他先後化名為閻森、霍大成,投奔了四川軍閥和西安軍統,一直試圖復仇何輔堂。何輔堂陰差陽錯地救了魏正先的新婚妻子程立雪,「奪妻之恨」讓魏正先忍無可忍,幾次三番利用各方勢力,試圖去風雷鎮奪回程立雪,都無功而返。程立雪有感風雷鎮的秀美與落後,決心留在風雷鎮教書,開啟民智。兩人日久生情,令魏正先痛苦萬分。
與此同時,何輔堂因殲滅了西安一個大毒梟,被中央軍特派員關進了大牢,魏正先通過軍統的勢力,准備慢慢將其折磨致死。關鍵時刻,程立雪之妹劉芳捨身救出了何輔堂,令其死裡逃生。魏正先報仇之心不死,慫恿胡宗南的十萬炮團攻打風雷鎮,欲將風雷鎮夷為平地。最後時刻,鄒七用紅軍佯動,牽制了胡宗南的炮團,使得風雷鎮和何輔堂逃過一劫。
風雷鎮迎來解放,何輔堂放下一切,歸老山林。魏正先秘密潛入風雷鎮,企圖最後親自殺了何輔堂,不想自己反被一耕農打死,一世恩怨就此了結。
何輔堂孑然一身,走進了一個新時代……
劇中何輔堂的歷史原型是民國時期的魏輔堂。
滿意請採納。
Ⅳ 關於感恩老師的故事
感恩的心
有一個天生失語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時候去世了,她和媽媽相依為命。媽媽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來。每到日落時分,小女孩就站在家門口,充滿期望地望著門前的那條路,等媽媽回家。媽媽回來的時候是她一天中最快來的時光,因為媽媽每天都要給她帶回一塊年糕。在她們貧困的家裡,一塊小小的年糕就是天上的美味啊!
有一天,下著很大的雨,已經過了吃晚飯的時間了,媽媽卻還沒有回來。小女孩站在家門口,盼啊盼啊,總也等不到媽媽的身影。天,越來越黑了,小女孩決定順著媽媽每天回來的路去找媽媽。她走啊走啊,走了很遠,終於在路邊看到了倒在地上的媽媽。她使勁的搖著媽媽的身體,媽媽卻沒有回應她。她以為媽媽太累,睡著了就把媽媽的偷枕在自己腿上,想讓媽媽睡得舒服一點。但這時她發現,媽媽的眼睛並沒有閉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媽媽可能已經死了!她感到十分恐懼,拉過媽媽的手使勁搖晃,卻發現媽媽地手裡放著一塊年糕……她拚命地哭著,卻發不出一點聲音……
雨一直下著,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她知道媽媽再也不會醒來,現在就只剩下她自己了。媽媽的眼睛為什麼不閉上呢?那是因為她不放心自己嗎?她突然明白自己該怎麼做了。她擦乾眼淚,決定用自己的語言來告訴媽媽,自己一定會好好的活著,讓媽媽放心的走……於是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語「唱」著一首【感恩的心】,淚水和雨水從她小小的卻寫滿堅強的臉上滑過……「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她就這樣在雨中不停歇的「唱」著,一直唱到媽媽的眼睛終於閉上……
Ⅳ 中原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的師資力量
趙志泉博士,1972年8月生,河南西峽人、中共黨員、兼職律師、國際金融公司中國項目開發中心(CPDF)「管理先鋒」課程培訓師。現任中原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兼任系統與工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李雄詒教授,碩士生導師,前任中原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現為學院正處級調研員,教授,骨幹教師。李雄詒教授完成省部級科研項目十餘項,發表論文十餘篇,出版專著5部。獲得河南省實用社會科學二等獎一項和地市級獎若干項。
李湘露教授,博士,前任中原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黨組織書記,現任中原工學院信息商務學院副院長,碩士生導師。
方光正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中原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
李淑平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中原工學院紀檢審處副處長
劉躍軍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中原工學院國際教育學院院長,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系統與工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正處級)
趙建生博士,1982年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獲工學士學位,1999年畢業於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部獲經濟學碩士學位,2003年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獲管理 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原工學院經濟管...
劉國存,副教授,前任中原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黨總支副書記,現任中原工學院宣傳部副部長,主要從事工業化、新型工業化、信息化、西方社會思潮等方面的研究,在全國核心期刊發表多篇文章。
朱九龍博士,1976年9月出生,2006年畢業於河海大學商學院,獲管理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水資源經濟。主要參加完成國家自然基金1項、國家社科基金1項,省...
李惠傑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中原工學院信息商務學院教務科研處處長
黃乾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原工學院學院辦公室主任
陳宏博士,經濟學博士, 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金融系主任
楊俊博士,男,中原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
郭利平博士,河北宣化人,研究方向:國際貿易和區域經濟,華東師范大學理學博士。
陶曉燕博士,1978年6月出生,2006年畢業於河海大學商學院,取得管理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區域經濟、產業經濟。完成了省部級科研項
周紀昌博士,男,1969年11月出生,2006年於南開大學經濟學院人口所獲得博士學位,專業: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王海宇博士,1979年11月4日出生於山西省晉城市。先後就讀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和西北工業大學,並獲工學學士、管理學碩士、管理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為:質量管理、工業工程和系統性能...
李芝蘭博士,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獲管理學博士學位,長期從事經濟政策分析、管理學原理、農業經濟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在《開發研究》、《調研世界》、《農村經濟》等核心期刊上發表十多篇學術...
Ⅵ 五四運動貢獻人物是誰
五四運動學生代表
北京
方豪(1894-1955),浙江金華人。北京大學學生,北京學生聯合會及其後的全國學生聯合會的首任主席。後在安徽、浙江等地長期從事教育工作。
羅家倫(1896-1969),浙江紹興人,字志希。北京大學學生,《北京學界全體宣言》起草人。倡導新文化運動、白話文運動。五四後留學海外,後來擔任過國立中央大學校長、清華大學校長(1928年9月18日就職)。逝世於台北。
段錫朋(1897-1948),江西永新人,字書貽。北京學生聯合會會長、北京中等以上學校學生聯合會會長、全國學生聯合會會長。逝世於上海。
王自治(1889-1965),甘肅正寧人,字立軒。北京大學學生,繼段錫朋之後任北京學生聯合會會長。後長期在甘肅省任職,並從事教育工作,曾任蘭州大學校長。
張國燾(1897-1979),江西萍鄉人。北京大學學生,北京學生聯合會講演部部長。後參與創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後來因與毛澤東等人產生矛盾而借機出逃。最後逝世於加拿大。
傅斯年(1896-1950),山東聊城人,字孟真。北京大學學生,五四遊行總指揮。五四後游學柏林、倫敦等地。歸國後致力於學術研究,創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並曾任台灣大學校長。逝世於台北。
鄧中夏(1894-1933),湖南宜章人。北京大學學生,北京學生聯合會總務幹事,參與火燒趙家樓行動。後成為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長期擔任中共高級領導人。被中國國民黨逮捕後殺害於南京。
許德珩(1890-1990),江西九江人。北京大學學生。後創立九三學社,任主席。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病逝於北京。
易克嶷。北京大學學生。
羅章龍。北京大學學生。後成為中國共產黨高級領導人。
高君宇(1896-1925)。北京大學學生。後成為中國共產黨高級領導人。
羅隆基(1896-1965),江西安福人。清華大學學生。後為中國民主同盟主要領導人之一。 王造時(1903-1971)祖籍江西安福,清華學校學生評議會主席(清華學運的領導機構)。清華學校學生代表團成員,清華大學第一任學生會會長。曾經兩次被捕(一次是在東安市場散發傳單,一次是去向軍閥政府請願)。
陳長桐。清華大學學生。
何浩若(1899-1971)。清華大學學生。後加入中國國民黨,曾擔任黃埔軍校政治教官,創辦中央日報。逝於台灣。
聞一多(1899-1946),湖北蘄水(今浠水縣)人。清華大學學生。全國學生聯合會清華大學代表。後為詩人,學者,曾任西南聯大教授。於昆明在發表演講時被特務暗殺。
瞿秋白(1899-1935),江蘇常州人,後來曾兩度擔任中國共產黨最高領導人。
鄭振鐸(1898-1958),北京鐵道管理學校(今北京交通大學)學生。原籍福建省長樂縣,生在浙江省永嘉縣(今溫州市)。作家。
天津
楊興亞,天津學生聯合會總代表
張太雷(1898-1928),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江蘇常州人,北洋大學(現天津大學)學生,天津學生聯合會評議部部長。後來領導了中國共產黨的廣州起義。但在起義中被暗殺。 於方舟 (1900-1928),直隸寧河人,原名蘭渚,又名芳洲。直隸省立第一中學學生,天津各界聯合會學生代表。後為中共天津市委創始人之一,1928年去世。
馬駿(1895-1928),吉林寧安人。又名天安,字遹泉,號淮台。回族。天津學生聯合會副主席。後為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
孫越崎(1893-1995),北洋大學(現天津大學)學生會會長,學生代表。
周恩來(1898-1976),南開大學學生,天津覺悟社領導人。後來成為中國共產黨重要領導人,曾長期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
諶志篤 (1898-1975),號石僧,貴州織金人。解放後,在周恩來的關心下,諶志篤出任貴州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副主任,從事統一戰線工作。
沙主培,(1902-1978),天津人。
上海
何葆仁(1895~1978年),復旦大學學生,上海學生聯合會主席。
武昌
陳潭秋(1896-1943),湖北黃岡人,原名澄,字雲先。中共創始人之一。
運動主要領導人、支持者
梁啟超(1873-1929),中國近代民主維新人士。
林長民(1876-1925年),國民外交協會理事。
陳獨秀(1879-1942),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李大釗(1889-1927),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蔡元培(1868-1940),民主主義革命家和教育家,北京大學時任校長。
魯迅(1881-1936),中國近現代思想家、革命家、文學家。
胡適(1891—1962),中國近代著名學者、詩人、歷史家、文學家,哲學家。因提倡文學革命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
Ⅶ 遼東學院的學院領導
明德篤學、踐履惟新 ,這八個字都出自於歷史典籍。
「明德」,意謂光明之德,完美之德。出自《禮記·大學》,原話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意思是:「大學的道,首先在明白明德的修養,然後才能深入社會做親民的工作,達到極其圓滿的至善境界」。我國自古就有「德以修己,教以導人」的優秀傳統美德,所謂「明明德」,即以德誨人,修德正身之意,此為立身行事之根基。
「篤學」,意謂專心好學、刻苦求知。出自《史記·伯夷列傳》,原話是:「顏淵雖篤學,附驥尾而行益顯」。司馬遷在文章還有「仲尼獨薦顏淵為好學」的記述。顏淵(顏回)在孔子的七十二位賢弟子中,因其專心好學而受仲尼的稱贊。所謂「篤學」,即探求知識,矢志不渝。對學習者來講,提倡刻苦鑽研;對治學者來講,提倡嚴謹自律,此為求知治學之基本。
「踐履」,意謂親身實踐,身體力行。出自朱熹《朱文公文集》卷五十九《答曹元可》,原話是:「為學之實,固在踐履。苟徒知而不行,誠與不學無異。」意思是:「治學的實質,本來就在於實踐。如果只是懂得道理而不去實踐,那與不學沒有什麼不同。」所謂「踐履」,即理論必須與實踐相結合,提倡身體力行,在實踐中不斷地推究檢驗真理,達到知行合一,此為務實求真之要義。
「惟新」,意謂不斷地探索創新。出自《詩·大雅·文王》,原話是:「周雖舊邦,其命惟新。」意思是:「周朝雖然是古老的邦國,但其使命是更新和創新。」早在商湯時期,「盤銘」上就刻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字句,指出創新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惟新」意謂要實現科學發展,只有不斷地改革創新,做到與時俱進,此為學校又好又快發展之要務。
遼東學院校徽主體圖案為丹東市標志性建築——鴨綠江端橋。 《啟航》
莽莽白山簏,滔滔黃海浪,遼東學院崛起在祖國邊疆。知行合一哺育著莘莘學子,善思求索激盪出恢宏樂章。園丁辛勤耕耘,桃李吐露芬芳。啊,遼東學院人才的搖籃,你傳遞著人類文明之光。看民族奮起長風浩盪,我們揚起征帆踏浪遠航。
巍巍五龍山,浩浩鴨綠江,遼東學院屹立在祖國東方。明德篤學化作了人生的理想,踐履惟新放飛了明天的希望。紮根科學沃土,擁抱燦爛陽光。啊,遼東學院知識的殿堂,你傳遞著人類文明之光。看祖國強盛振翅翱翔,我們揚起征帆踏浪遠航。我們揚起征帆踏浪遠航。 《遼東學院賦》
遼東郡上,訾太麓頭。鴨江之崴,黃海之陬。蓄勢雷霆,倚山則曰龍曰虎;宜人風物,傍水則亦鷺亦鷗。咫尺鄰邦,聞其槳聲汩汩;千尋郊野,嗅乃花氣悠悠。窗外頡頏之鳥,門前來去之舟。處英雄城,臨斷橋之遺址;居園林市,領銀杏之金秋。澤以黌庠書卷,施以洙泗風流。順乎星躔,崛中朝之邊壤;依於形勝,謀今古之鴻猷。
稽夫紅樓始造,「三育」初耘。甲午之爭,雲天混沌;日俄之戰,晝夜黑昏。有丹麥之使來,篳路藍縷;開安東之學啟,荒疇輕芬。何期偽滿,盡染硝塵。綠苑頹而傷園藝,金甌缺而斷師門。
逮乎東北平,安農創。玉霖降於陰霾,芽櫱萌於焦壤。晴宇朝霞,滿堤春浪。繼而書苑如雨筍疊生,傳之聲名恰佩珠清響。然則嘔心鏤骨,系教育之仁人;送月迎熹,憂邊陲之首長。奔走塵煙,運籌帷帳。誓將本科之志酬,恐負大業之基壯。終乃六旬耕墾,國教之高票登豐;一旦陟升,錦山之文禽嘹亮!
爾其鶴翁熱淚,孺子盛裝。癸未菊時,萬隆鑠鑠;季秋廿六,貴客煌煌。白鴿翩而歡唳,杜鵑怒而噴香。升本之儀,嘆關心於幾代;掛牌之典,期造福於一方。噫吁嚱!百川歸海,眾炬成陽。幾整編,猶芳蹤以載道;千砥礪,待大學以強疆!
是則已有箴規,知中國以服務中國;新題銘座,知遼寧以振興遼寧。九科而十七分院,五部乃卌萬余平。驗訓中心,昭彰現代;導師團隊,薈萃專精。恭虔測評,一統圭臬; 堅秉實踐,別開蹊町。產學研乃合勢,工文理則並榮。校企協盟,施教於農田廠礦;本專駢立,著力於區域民生。秉承於內涵發展,打造其特色競爭。新學乃世界銜 聯,宏通大氣;老科則古今延宕,驍壯中興。然則一舉炳麟,巧憑天賚;或其獨占鍾秀,揮斥才情。韓朝少年,滔滔來聽於孔孟之典;英美學子,僕僕來取乎詩書之 經。噫!五洲輻輳,四海騫騰。原夫遼東,乃土貨化國際化之大校哉!
伊昔美育以代乎宗教, 觀夫學宮乃活之畫廊。風帶幽馨,洌洌櫻花之道;蝶過輕影,累累蘿葛之牆。六齣紛揚,冬可臨茸茸之雪徑;錦鱗遞續,夏可讀謐謐之蓮塘。毿毿鶯柳之境,簌簌玉 蘭之鄉。灼灼牡丹,人濡乎正氣清遠;鎏鎏銀杏,誰植於百年悠長?靜和兮霽氛溫潤,英拔兮睿氣昂藏。陶陶間,每疑於桃渡;琅琅處,始悟乃學堂。斯地也,小山 小水,不亦大山大水也歟?
若夫椒桂傾枝,遙芬猶馥;蛟螭擘水,今淵更狂。修辭大家,早揄揚於寰宇;理工魁士,今返哺於鄉邦。碧流鱗集,良木鳳翔。海歸之潮溶溶,以滋本土;民族之派謹謹,以鑒西洋。國金國津之英彥專家,題於紅榜;科技文化之名流才俊,挑乎衡梁。於是明德篤學,踐履惟新。造血細胞以救病,下鄉文化以扶貧。文明使飭於街巷,義工團擁乎軍民。職業賽事推以試風,兢兢習練;專業賽場奮以折桂,躍躍馳奔。鋒芒嶄露,乳鷂盤巡。驅勞積銖,倡市衢之踐歷;伏讀舉跬,形鄒魯之風魂。噫嘻!拊掌過往,醉眸來今。四萬之蓬花飛灑,一旬而美譽繽紛。矜邁於中外城鄉,錦程駿馬;炳明於東西南北,碧落星辰!
爾乃應用型之本科為導,職業化之取向為先。善思求索,勤事攻研。合知行,卒為毓人文之境界;融教學,將以開科技之泉源。育人乃滄桑大道,修己則穆遠青山。掛犢之生,抱憂心於魏闕;絕編之士,燃紅燭於書軒。孔嘉年華,舒一腔之血氣;新銳時代,煥千載之賢言。
嗟夫!殫謀戮力,計日程功。合格本科之夢竟,達才強族之業雄。海 北明珠,匡邊陲之偉業;坤東薪火,照雁塞之蒼穹。虎伏白山,欲騰而四野傳嘯;鵬掀碧浪,欲翥而九天摶風!辭曰:植樹之人兮知何處?乘涼之客兮受翠篷。圈不 盡兮多少故事,數不清兮百千嘉功。一甲子兮光陰不朽,十春秋兮潮汐非同。成熟本科之夢兮中華夢,鼎興遼地之功兮世代功。但相期,新區待聳之雲廈;或相問,吾輩可留乎香蹤?
注釋:
①訾太山,長白山古名。遼東學院地處鴨綠江畔,黃海之濱,虎山、五龍山麓。
②園林市,2012年丹東市獲得「國家級園林城市」稱號。英雄城,因1950年-1953年的抗美援朝戰爭,丹東世稱英雄城。
③甲午海戰時期一批丹麥人來到中國,植物學家、園藝師於承恩於1912年在安東創建園藝學校,開東北職業教育之先河。後丹麥人前仆後繼到此忘我工作,至1946年被迫關閉。1894年丹東大東溝海域發生甲午中日之戰,九連城附近水域也發生激戰。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丹東九連城現仍保存遺址。
④1948年12月隨著東北解放,急需土改幹部和農業技術人才,遼東省立安東農業專科學校創建。之後,1949年3月創建安東省師范學校、1957年3月創建遼寧省財政幹部學校、1958年8月創建安東絲綢工業學校、1958年9月創建安東醫學專科學校、1978年12月創建丹東師范專科學校、1983年7月創建丹東大學、1984年3月創建的大連醫學院丹東分院、1988年5月創建的遼寧省財政專科學校、1990年3月合並組建丹東紡織工業專科學校、2000年4月合並組建丹東職業技術學院,2003年3月丹東職業技術學院與遼寧財政高等專科學校合並組建遼東學院。
⑤2003年10月26日遼東學院成立慶祝大會暨掛牌儀式在丹東市萬隆體育場舉行,省市領導、媒體朋友、學生共11000餘人出席大會。
⑥「南開之父」張伯苓提出「知中國、服務中國」辦學理念,在此之上更提出「土貨化」這一實用主義的大學本土化的辦學方針,即「以中國歷史、中國社會為學術背景,以解決中國問題為教育目標」。(1928年《南開大學發展方案》)
遼東學院服務面向定位:立足丹東、服務遼寧、面向全國。(《遼東學院「十二五」事業發展規劃》)
⑦北大校長蔡元培和南開創始人張伯苓均提出過「美育代宗教說」。蔡元培有文《以美育代宗教》,張伯苓則著力踐行,重視學校建築美和校園環境美的建設,認為創造美的學校環境以進行美育是行之有效的,環境美會影響學生的心靈美。
⑧「明德篤學,踐履惟新」,遼東學院校訓。
⑨「應用型本科職業化取向」,遼東學院辦學定位。
⑩「知行合一,善思求索」,遼東學院學風。
陶行知有《教學合一》一文,提出「教學合一」三點原因,其三是,做先生的,應該一面教一面學,好的先生必是一方面指導學生,一方面研究學問。如同柏林大學包爾孫先生說:「德國大學的教員就是科學家。科學家就是教員。」
作者:郎曉梅,女,1972年2月生於遼寧鳳城,文學碩士,遼東學院師范學院中文系講師。
Ⅷ 我認為南開大學是中國最好的大學!!!
我也認為南開大來學是最好的大學源。想想當年日本鬼子侵略我大中華的時候,為什麼炸毀南開大學?就是他們害怕他,這是真正的文化陣地,可不是靠現在某些大學的炒作,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堅持,這是普遍的真理。中國目前應該加大對南開的投入,塑造一個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學,讓外國人看看鳳凰就是這樣涅槃的,也讓畢生致力於中國教育事業嘔心瀝血的張伯苓老先生在九泉之下放心,後代人能完成他們老一代的所有心願。南開大學的名字就具備文化帝王之名,南開意即面南背北之一,這是真正的文化泰斗。當代中國能夠放棄浮躁,真正搞學術不求名的唯此一家大學。
Ⅸ 北京大學的傑出校友有哪些
北京大學的名人:
▲教育界
北大學子中涌現了近四百位大學校長,遍及中國各大名校正校長,包括:清華大學、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中國人民大學校長袁寶華、北京師范大學校長徐旭生、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校長顧方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李未、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陳光中、中國地質大學校長趙鵬大、復旦大學校長張志讓、交通大學校長葉恭綽、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管惟炎、浙江大學校長錢三強、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劉哲、吉林大學校長唐敖慶、周其鳳、南開大學校長滕維藻、北洋大學校長劉仙洲、同濟大學、重慶大學、西北大學校長胡庶華、武漢大學校長劉秉麟、西北大學校長張豈之、蘭州大學校長聶大江、山東大學校長潘承洞、台灣大學校長傅斯年等。
▲外交界/司法界/金融界/新聞傳媒界
北京大學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外交人才,前後兩任外交部長唐家璇和李肇星、前外交部副部長徐敦信、周南、前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首席代表凌青等均出身北大;據不完全統計,新中國成立以來北大學子中有至少45人出任駐外大使。此外,迄今已有近20位北大留學生校友出任過各國駐華大使,現任印度外交部長納特瓦·辛格、衣索比亞議會聯邦院議長、前駐華大使穆拉圖·特肖梅、阿爾巴尼亞總統外事顧問、前阿爾巴尼亞外長穆罕默德·卡普拉尼等都曾留學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