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中醫葯大學教授常章富

中醫葯大學教授常章富

發布時間: 2021-02-27 10:11:28

❶ 新鮮橘子皮可以泡茶喝嗎

不可以。

主要是新鮮橘皮刺激腸胃。

因為橘皮表面附著有農葯或保鮮劑版,一般的水洗日曬可能權並未將這些有害物質去除干凈。

另外,橘子皮的網狀筋絡不要扔,橘瓤外白色的網狀筋絡就是「橘絡」,它具有通絡化痰、順氣活血之功,不僅是慢性支氣管炎、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患者的食療佳品,而且對久咳引起的胸脅疼痛不舒還有輔助治療作用。

(1)中醫葯大學教授常章富擴展閱讀

把橘子皮變陳皮

1、將橘子洗凈,剝下來的橘子皮放在干凈的篩子上晾曬干;

2、把晾乾的橘子皮放進蒸籠里,上鍋蒸透,然後再曬干,此步驟實施三次;

3、將蒸曬3次了的橘子皮放進密封罐里,以確保衛生以及不發霉,待到有需要用時再取出即可。

❷ 冬蟲夏草成分有那些

蟲草是含有多種營養物質的常用中葯,主要成分有:蟲草酸、粗蛋白和谷氨酸、苯丙氨酸、纈氨酸、精氨酸、丙氨酸和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及維生素b12等物質。
它是中葯,但它的葯效其實很普通,即使是主治肺腎兩虛的久咳氣喘,也只能作為輔助用葯,且要在痰少或無痰時才能用。對於過敏性哮喘則基本上無用。」北京中醫葯大學臨床中葯系教授、主任醫師常章富強調說.有著「軟黃金」之稱的冬蟲夏草,價格從上世紀80年代的一公斤200元—300元,迅速上漲到現在的8萬元-19萬元。在價格飛漲、蟲草身價貴比黃金的「神話」何時能被打破?
生於雪原、亦蟲亦草、數量稀少、難於採摘——這一切都使得冬蟲夏草被冠上了「珍稀葯材」的名號,然而在中醫專家眼裡,冬蟲夏草在中草葯家族中並非什麼貴重葯材,身份很普通。
常教授解釋說,蟲草之所以被很多人看得很「金貴」,很大一個因素是因為它一般產於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帶,不僅數量少且難以採摘,因此物以稀為貴。實際上,中醫認為冬蟲夏草並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葯,只適用於肺虛、腎虛或肺腎兩虛引起的各種病證。感冒引起的咳嗽或其他急性咳嗽,就不適合用冬蟲夏草;若用了,不但不能止咳,反而會使咳嗽加重,而且纏綿難愈,影響其他葯物的止咳療效。在治療老慢支時,也只能在無痰或少痰時服用。另外,它的益腎功能也只限於輕微的腎功能不良,對於腎功能衰竭者則沒有什麼效果。
因冬蟲夏草屬甘溫之品,凡外感發熱、濕熱內盛者不宜服用。不過,對於肺結核等肺癆咳喘、痰中帶血絲的患者,蟲草加上百合、川貝與銀耳同燉倒是有一定益處。而對於體虛、脾胃差不能大補的人來說,蟲草也算不錯的食補良葯。
蟲草服用時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有人以為,用冬蟲夏草燉湯放得越多,功效越好,其實不然,常教授說,人體一次性吸收冬蟲夏草有效成分極其有限,每次最多吸收3~4克就足夠了。當然,喝完冬蟲夏草燉的湯,如能把很難嚼爛的「渣」也吃掉,則葯效更能完全被利用。由於蟲草發揮效用需要有一定量的體內積累,因此喝一兩個星期是沒什麼用的,一般至少要堅持服用1~2個月。

❸ 誰知道胃痛的時候吃什麼葯最好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胃痛是一個非常常見的症狀, 很多人都青睞服用治胃痛的中成葯進行調理。的確,中醫葯在調理胃腸道方面,經驗豐富,也誕生了諸如保和丸、香砂養胃丸、小建中合劑等經典中成葯。但北京中醫葯大學中葯學院常章富教授指出,很多人只是盲從葯物的名聲或者朋友、家人以及促銷人員的推薦,並不懂正確的用葯「門道」,其實,用好治胃痛的葯物,大有一番講究。 分清胃寒胃熱 因為受寒著涼,或者食用了大量的生冷食品引起的胃痛,一般被中醫稱為「寒邪犯胃」,表現為胃痛發生得突然、絞痛異常,喜歡可以暖胃的飲食,吃涼的食品時疼痛加劇。對於這樣的患者,症狀較輕的可以用適量的生薑或乾薑煎湯服用。而代表中成葯則是十香止痛丸、良附丸等。 「燒心,胃裡就像有一團火,感到莫名其妙的煩躁。」這又是另外一種胃痛的症狀了,中醫稱之為「胃熱熾盛」。這時,胃痛伴有燒灼感,起病急,口乾口苦口臭,患者兩肋脹滿,煩躁易怒,喜歡冷飲。這種胃痛是肝熱侵犯了胃氣所致,治療的代表葯物是左金丸,它由黃連和吳茱萸組成,最擅長解除肝熱。 分清陰虛陽虛 一般來說,慢性胃炎、消化道潰瘍的患者,病程較久的話,很容易發生人體陰陽失調的表現。 有些患者表現為陰虛,胃區疼痛時,肚子里打咕嚕而沒有食慾,還伴有口乾、舌紅少津、大便干,這時中成葯可選用陰虛胃痛顆粒、養胃舒顆粒等。 有些患者表現為陽虛,胃隱隱作痛,綿綿不休;空腹的時候疼痛加重,稍微吃些東西就會緩解;吃熱的或者按壓胃部都會感覺症狀緩解,吃冷食則症狀加劇;精神倦怠、手足冰涼,患者往往形容消瘦,四肢無力,這時服用香砂養胃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脾胃虛弱引起的夏季厭食症也適合選用本葯。如果患者喜溫喜按表現明顯的話,特別適合服用小建中合劑。 常章富教授特別指出,兩種情況千萬不要搞混了,否則只會使陰陽失調更加嚴重。 撐得胃痛宜選保和丸 「吃得太飽,肚子撐得好痛」的情況非常普遍,主要表現為胃部隱隱作痛,不能用手摁壓,否則更加難受。排氣、嘔吐後則感到症狀有所緩解。 很多人要麼任由疼痛,要麼會吃一些瀉葯來解除胃腸的負擔。不過,常章富教授認為,飽食傷胃,而瀉葯會加重對胃腸道的損害,因此是不可取的。這時最好選用一些調理胃腸道的葯物,代表葯物是保和丸,能消食、導滯、和胃,家庭小葯箱里不妨備一備。 吃葯3天後無效要看病 常章富教授提醒,有些患者胃部疼痛,吃葯後並沒有好轉,於是自己擅自加大劑量,或者又加用其他的葯物,這是很不可取的。用中成葯改善胃痛,如果服葯3天後還沒有好轉,很有可能有兩種情況導致:一是葯不對症,需要找醫生分清證型,重新對症下葯;二是其他更嚴重的疾病引起,需要弄清診斷,以免延誤病情。總之,不管哪種情況,都需要找醫生看病。 常章富教授特別指出,不少心臟病老人,剛開始發生心絞痛時,自己無法判斷症狀,往往會誤以為是胃區疼痛,一味地服用治胃痛的葯物,結果延誤了病情,因此,老人如果突然「胃痛」,別忘了檢查心電圖。

❹ 顏正華的北京中醫葯大學教授

他14歲步入岐黃,拜兩位名醫,背四大經典,是孟河學派第四代傳人。20歲懸壺應診,27歲中縣中醫狀元。
「老師,補血方中除了補血葯一般還用什麼?」學生問。顏正華隨口而出:「血不自生,須得生陽氣之葯,血自旺矣」,此句出自李東垣《脾胃論》,可見顏正華對醫經典籍造詣之深。
1920年生於江蘇省丹陽縣的顏正華,14歲拜同邑著名儒醫戴雨三學習中醫,他是從背誦經典條文開始,步入岐黃的。戴先生要求徒弟必須熟讀四大經典。其間,顏正華背誦了《內經》的大部分內容、《傷寒論》全部內容及《金匱要略》中有處方的條文等,因此打下了堅實的中醫學理論基礎。都說「童子功終身受益」,顏正華少年時代誦讀記憶過的四大經典,很多條文爛熟於心中,伴隨他一生從醫之路,耄耋之年仍能流利背誦。
回憶年少時的學醫歷程,顏正華說:「當時是為了學習一門技術,維持生計,後來便越來越喜愛中醫。」
談到對他影響最大的人,顏老說,當數楊博良。「如果我沒有跟隨楊博良先生學習,在臨床經驗的積累方面還可能要摸索更長時間,所以直接向名醫學習是學習中醫的絕佳路徑。」
顏正華17歲師從江蘇省名醫楊博良,楊氏為清末「孟河學派」著名國醫馬培之的再傳弟子,名震江、浙、皖數省,門庭若市,求診者日逾百人。顏正華師從楊博良3年,白天隨師侍診,晚上就住在楊老師家,整理病例、背誦醫經、練書法、習古文。顏正華以其穎悟和勤奮,深受楊氏賞識,因此得「孟河學派」真傳,成為孟河學派第四代傳人。
顏正華20歲師滿歸里,懸壺應診,譽滿丹陽。1947參加丹陽縣中醫統考,名列榜首。 他開創了兩所中醫院校的中葯學科建設;主編了新中國第一部《中葯學》講義,主持編寫了我國中醫葯高校第一版《中葯學》教材,主編了第一部《高等中醫院校教學參考叢書·中葯學》 。
成為中醫狀元的民間郎中,沒有想到自己會成為大學教授,更沒想到會成為我國新中國高等教育中葯學學科的創始人和奠基人之一。
顏正華回憶,「讀大學對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中國人來說可不是一件普通的事,只有很少的人才有幸能進入大學校門。」無疑,顏正華是幸運的。1955年3月,他以優異成績考入剛剛成立的南京中醫進修學校(南京中醫學院前身)師資進修班深造。
1956年他在南京中醫進修學校畢業後留校任教,擔任中葯教研組組長。當時,我國剛開始建立中醫學院,還沒有中葯學教材。顏正華晝夜奮戰,數月內主編了適合中醫本科學習的第一版《中葯學講義》,為南京中醫學院(南京中醫葯大學的前身)的建立及開設中醫學課程創造了條件。
1957年北京中醫學院(北京中醫葯大學前身)剛剛成立,顏正華奉衛生部之命,調入北京中醫學院任教,當時全校只有4位老師。顏正華一來就開始講中葯學課程,並負責組建中葯學教研組,是教研組第一任組長。1958年,顏正華負責組建中葯系,該中葯系兩年後發展成為北京中醫葯大學中葯學院,是我國最早創建的中葯高等教育院系之一。顏正華任中葯教研室主任;1985年成立了中葯研究所,顏正華任中葯研究所名譽所長。
顏正華在中葯教學中,以葯物功效主治為核心,用性味歸經等葯性理論加以闡明,並結合臨床講授葯物的配伍、用量、用法及禁忌等。他帶領教師摘錄文獻卡片、編寫中葯學講義、籌建了學校最早的中葯標本室;還帶領學生上山采葯、製作標本。他的教學理念及方法,奠定了北京中醫學院中葯學科的教學基礎。
在中葯界,有「南凌北顏」之譽,說的是顏正華在上世紀60年代與成都中醫葯大學凌一揆教授共同構建了我國《中葯學》教材的理論框架,擬訂了我國中葯學專業人才培養的基本模式。1959年,顏正華和凌一揆等主持編寫了全國高等中醫葯院校第一版《中葯學》教材。1963年顏正華主持修改審定該教材,習稱「二版教材」,「五版教材」由顏正華擔任副主編。《中葯學》教材的問世,確立了當代高等中醫院校中葯教學的基本框架與內容,也奠定了顏正華成為我國新中國高等教育中葯學學科的主要創始人和奠基人的地位。
從教53年,顏正華始終是我國編寫、修改、充實、提高《中葯學》教材的領軍人物。1986年,他主編的《臨床實用中葯學》出版,成為全國醫葯人員學習中葯的重要參考書。1991年,他主編的《高等中醫院校教學參考叢書·中葯學》出版,已經成為中葯學專業權威範式。2008年,他主編的《顏正華中葯學講稿》出版,奠定了臨床中葯學的基本內容。現今,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葯院校「『十一五』國家級本科規劃教材」版本的《中葯學》教科書,也是由顏正華主審的。他在長期的從醫執教過程中,筆耕不輟,已出版的著作達600萬字以上。
顏正華非常注重中葯學科教師隊伍的梯隊建設,對身邊工作的每個中青年教師都精心培養,在備課、試講、編修講義、撰文著書、臨床治療及實驗研究等方面指導他們,使年輕教師迅速成長,中葯教學整體水平居全國領先行列。2007年,這支教學隊伍獲得教育部國家級中葯教學團隊和北京市中葯學優秀教學團隊。
前些年,在北京中醫葯大學,時常可見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端坐在課堂上認真聽講、記筆記,老人正是顏正華。幾十年來,他的每一個研究生、博士生或中葯教研室的青年教師試講,他都要坐在課堂上親自聽課、指導。 執教53年,他帶教徒弟及碩、博學生39人,培養的數以千計的中醫葯學子已成為杏林棟梁之才。他傳岐黃薪火,堪為國醫師表。
「看到自己的學生成為中醫葯事業棟梁之才,是最幸福的事情。」談到學生桃李滿天下,顏正華的臉上寫滿了自豪。
顏正華執教53年,為培養中醫葯人才嘔心瀝血。顏正華從1962年晉為副教授、1978年晉為教授、1979年為碩士生導師、1986年為博士生導師,先後為中醫葯專科、本科、西學中班、中葯研究生班等數十個班次的幾千名學生講課及帶臨床實習;同時,顏正華先後帶教了5名徒弟(高雲艷、常章富、張冰、鄧娟、高承琪),培養了碩士研究生19人、博士研究生13人。
顏正華執教嚴明有方,不僅傳授書本知識,還結合科研工作培養中葯事業繼承人。
在葯性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方面,顏正華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中醫葯專家,如徒弟張冰是北京中醫葯大學博士生導師,博士生鄭虎占是北京中醫葯大學博士生導師,徒弟高雲艷、鄧娟等學術造詣頗深,研究生王育傑、周平安、劉玉德、王志斌等均成為各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領軍人物。
在中葯延緩衰老研究方面,顏正華認為,人的衰老與機體的陰虛血瘀有關,遂主張補益肝腎之陰與活血化瘀並行的延緩衰老學術思想,他指導博士生鄭虎占、黃暉從事該課題研究,現黃暉是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葯研究所副研究員。
在中葯防治疑難病證研究方面,他指導博士生王志斌、苗明三、孟傑等及徒弟張冰、鄧娟、高承琪等進行脾胃病、呼吸病、高血壓等疑難病的中醫葯防治研究。
這些學生秉承顏正華教授的學術思想,都成為了優秀的中醫葯專業人才,在中醫葯學的傳承中發揮著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
顏正華悉心培養學生,在學業上力求於嚴,在生活中寬厚仁愛,待學生如慈父。師從顏老多年的徒弟常章富,後來成為北京中醫葯大學的教授,60歲還經常陪顏老出診抄方。常章富至今還記得20年前老師親自下廚做的紅燒魚的美味,「那時每到周末,顏老的家就成了學生們改善伙食的『大食堂』。 」
顏正華1990年被國家人事部、中醫葯管理局確定為「繼承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的指導老師」;2007年獲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全國老中醫葯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優秀指導老師」稱號。
顏正華之所以成為我國著名的中醫學家、中葯學家、中醫教育家,源於他對中醫葯事業的執著和熱愛。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高校停止招生,但為了培養中醫葯事業繼承人,顏正華在河南下放勞動時,積極與當地衛生行政部門溝通,要求開辦中葯學習班。勞動之餘,給學員講中醫葯課程,盡自己的力量減少文革對中醫葯事業的損失。另外,顏正華要求自己的子孫學習中醫,如次子從事中醫,小女兒從事中醫圖書管理,外孫女高琰於2006年以高分考入北京中醫葯大學中醫臨床本碩連讀班。中醫葯事業在學校、在家中得以傳承,是顏正華最欣慰的事。
外孫女高琰從入大學開始,每周六都跟隨姥爺侍診抄方。她對記者說,我從小和姥爺同住,記憶里姥爺總是坐在桌前手捧書籍,時而做著筆記,時而像古人一樣吟唱,有時又會拿起毛筆練習書法。得知我考入北京中醫葯大學時,姥爺喜悅於心,揮筆寫下陸游詩作:「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以此鼓勵我。 他精通葯性,勤於臨證。用葯主張四兩拔千斤,不投猛劑,不用大劑,平中見奇,處方可見孟河醫風。
「我得了腎病,兩個月前慕名找顏老看病,非常見效。今天我第二次來,沒想到顏老像家人一樣熟知並詢問我的病症,真受感動。」一位剛從診室出來的患者對記者說。
顏正華在中葯教學的同時,從未丟掉中醫臨床。他說:「要成為中葯名師,首先要成為中醫名醫,兩者相得益彰。」如今他89歲高齡,仍然為患者看病,並且每次出診均要記錄每個患者病情、診斷、用葯,堅持寫醫案。每個患者,顏老都記掛在心上。
怎樣才能成為名醫?顏正華回答:「要想成為名醫,必須諳熟葯性,並合理應用之;必須早臨證、多臨證,揣摩體會,積累經驗。」顏正華弱冠之年就獨立行醫,之後的70年來從未中斷,即便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下放到河南省商丘地區勞動,他也堅持在勞動之餘為當地群眾診治疾病。勤於臨證,探究葯性,使顏正華成為醫葯兼通的救疾國手。
「醫之本,精於術。」顏正華遣方組葯,崇尚平和,通常達變,多有奇功。
內蒙古一位40多歲的患者,因經常吸煙喝酒吃羊肉,咽喉形成1厘米×1厘米的潰瘍面,嚴重影響進食,輾轉多家大醫院,始終不見好轉,經朋友介紹找到顏正華。吃了兩個星期的中葯,就可以吃飯了,不久潰瘍面神奇般不見了。
還有一位患有子宮出血症的中年婦女,在北京某大醫院住院治療3個多月,血一直余瀝不盡,後來只服用顏正華開的幾服中葯即控制了出血。
像這樣屢起沉痾的病例,在顏正華的醫案中比比皆是。
「用葯當知葯,知葯才能善用。」顏正華總結開方用葯經驗:巧用多效葯,善用平和葯,慎用毒烈葯,分用同名葯,不拘成方,因證遣葯。
治療復雜病症,顏正華常根據治療需要,將數個成方融為一體。如治感冒發熱、咳嗽痰多、頭痛、鼻塞流涕、咽痛喉癢、胸悶不暢,顏正華將銀翹散、杏蘇散、止嗽散三方合為一體,加減應用,名為治感冒發熱咳嗽方,療效奇佳。
看病、教學、科研,顏正華樣樣精通。自1986年起,他著手研究治療小兒熱證的新中葯制劑「黃梔花口服液」,該葯1997年獲得國家食品葯品監管局批準的新葯證書,投放市場後,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他為人仁和真誠,言必信行必果。「德近於佛,術近於仙,品術俱端,德藝雙馨。」人們這樣評價他。
患者至上,是顏正華高尚醫德的體現。2003年4月,「非典」肆虐,83歲的顏正華仍然堅持出門診。學生們打電話勸他停診幾天,他說:「作為一名醫生,這點病就嚇得不敢出診,那我們的病人找誰看病?」一天,本校一學生發高燒找他就診,他認真地辨證施治,使學生病情得以控制,顏正華建議他轉入醫院系統治療(該學生後來被確診為北京中醫葯大學唯一一名「非典」患者),學生不久痊癒,而顏正華和家人均因此被醫學隔離。
顏正華是患者的知音,不僅給予患者心理安慰,處方開葯也盡量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以治病需要為前提,不開與治療無關的貴重葯和檢查單。
顏正華始終秉承「精於專業,誠於品德」的大醫精誠風范,雖為名老中醫,但他淡泊名利,對同事同仁謙讓團結,共謀發展,學術不相詆毀,地位不相拼爭,在榮譽地位面前向來很低調。
當年的青澀少年,如今已成為 「國醫大師」,他謙遜地說:「我就只是做了一名醫生和教師應該做的工作,沒想到得到很多榮譽。我有責任繼續培養學生和醫治患者,只要我的身體情況允許,就會繼續工作下去。」顏老身體力行的奉獻精神,閃耀著國醫大師的人格魅力,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很多人都感慨:看顏老開的處方,如同欣賞一幅美妙的書法作品。顏正華自幼酷愛書法,他開處方常以毛筆小楷行之,患者每得必珍藏,不僅因為處方技術高明,還因為書法藝術高超。
顏正華之所以高壽,與其健康的心態、生活習慣和飲食有著極大的關系。他擅長古代文學,時常作詩以抒志,如戊子年除夕作詩:「炮竹聲中歲月遷,國強民富過新年;合家共聚天倫樂,無限風光在眼前。」他喜愛運動,堅持晨慢跑,或打太極拳,做自己編的健身操,練習氣功;他不抽煙,偶爾飲少量黃酒或葡萄酒,以流通血脈而不傷臟腑;慣用熟軟、易於消化的飲食,又常用補益之品以輔助正氣,如服用人參茶等,使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顏正華曾3次出國考察與講學,去過朝鮮、柬埔寨、日本。「我最難忘的是1976年去柬埔寨半年執行援外任務,為當地舉辦中草葯學習班、幫助組建葯廠,還編著了《柬中常用草葯》和《柬埔寨驗方集》兩本書。」他曾謝絕多個國家的優厚待遇及高薪聘請,為我國中醫葯事業兢兢業業地工作。他無愧於國醫大師的稱號。
采訪結束時,記者問顏老的最大期望是什麼,他在記者的采訪筆記本上認真地寫下:「用現代科學技術進一步研究中葯,實現中葯現代化,國際化!」蒼勁有力的字跡,印證了這位89歲的國醫大師對中醫葯事業發展的信心與期望。 1920年,生於江蘇丹陽縣;
1934年,拜同邑儒醫戴雨三習醫;
1937年,拜孟河學派代表性醫家馬培之第三代傳人楊博良為師;
1940年,懸壺濟世;
1956年,在南京中醫學院任教,任中葯學教研組組長,編寫第一本《中葯學講義》;
1957年,調入北京中醫學院,任中醫系中葯教研組組長;
196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78年,晉升為教授,批准為碩士學位研究生導師
1984年,批准為博士學位研究生導師;
1986年,主編《臨床實用中葯學》出版;
1990年,被國家人事部、中醫葯管理局確定為繼承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的指導老師;
1991年,獲國務院特殊政府津貼,主編的《全國高等中醫院校教學參考叢書·中葯學》出版;
1997年,領銜研製的「黃梔花口服液」獲衛生部新葯證書;
2003年,被授予中華中醫葯學會終身理事;
2006年,獲中華中醫葯學會首屆中醫葯傳承「特別貢獻獎」;
2007年,獲國家中醫葯管理局「研修項目優秀指導老師」稱號,
「全國老中醫葯專家經驗繼承工作優秀指導老師」稱號;
2008年,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顏正華臨床經驗及學術思想列為「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
編著的《顏正華中葯學講稿》出版;
2009年,北京市立項成立「顏正華名醫工作室」;
獲北京市「首都國醫名師」稱號,全國首屆「國醫大師」稱號,中華中醫葯學會終身成就。

❺ 健身的飲食搭配

人體每天需要七類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水、膳版食纖維。所以你每天權只要都攝入這些營養就會健康。這些營養在我們的日常飯菜中都含有。
油25-30克、鹽6克;
奶類及奶製品300克、大豆類及堅果30-50克;
畜禽肉類50-75克、魚蝦類50-100克、蛋類25-50克;
蔬菜類300—500克,水果類200—400克;
谷類薯類及雜豆250—400克,水1200克。 希望能幫到你,謝謝。

❻ 常章富老師在哪裡坐堂,什麼時候他在的

常章富老師在同仁堂和廣濟中醫院坐堂。星期二下午是在廣濟,好像星期四在同仁堂。

❼ 胃隱隱痛,以看過配了中葯,能不能吃別的葯

胃痛是一個非常常見的症狀, 很多人都青睞服用治胃痛的中成葯進行調理。的確,中醫葯在調理胃腸道方面,經驗豐富,也誕生了諸如保和丸、香砂養胃丸、小建中合劑等經典中成葯。但北京中醫葯大學中葯學院常章富教授指出,很多人只是盲從葯物的名聲或者朋友、家人以及促銷人員的推薦,並不懂正確的用葯「門道」,其實,用好治胃痛的葯物,大有一番講究。 分清胃寒胃熱 因為受寒著涼,或者食用了大量的生冷食品引起的胃痛,一般被中醫稱為「寒邪犯胃」,表現為胃痛發生得突然、絞痛異常,喜歡可以暖胃的飲食,吃涼的食品時疼痛加劇。對於這樣的患者,症狀較輕的可以用適量的生薑或乾薑煎湯服用。而代表中成葯則是十香止痛丸、良附丸等。 「燒心,胃裡就像有一團火,感到莫名其妙的煩躁。」這又是另外一種胃痛的症狀了,中醫稱之為「胃熱熾盛」。這時,胃痛伴有燒灼感,起病急,口乾口苦口臭,患者兩肋脹滿,煩躁易怒,喜歡冷飲。這種胃痛是肝熱侵犯了胃氣所致,治療的代表葯物是左金丸,它由黃連和吳茱萸組成,最擅長解除肝熱。 分清陰虛陽虛 一般來說,慢性胃炎、消化道潰瘍的患者,病程較久的話,很容易發生人體陰陽失調的表現。 有些患者表現為陰虛,胃區疼痛時,肚子里打咕嚕而沒有食慾,還伴有口乾、舌紅少津、大便干,這時中成葯可選用陰虛胃痛顆粒、養胃舒顆粒等。 有些患者表現為陽虛,胃隱隱作痛,綿綿不休;空腹的時候疼痛加重,稍微吃些東西就會緩解;吃熱的或者按壓胃部都會感覺症狀緩解,吃冷食則症狀加劇;精神倦怠、手足冰涼,患者往往形容消瘦,四肢無力,這時服用香砂養胃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脾胃虛弱引起的夏季厭食症也適合選用本葯。如果患者喜溫喜按表現明顯的話,特別適合服用小建中合劑。 常章富教授特別指出,兩種情況千萬不要搞混了,否則只會使陰陽失調更加嚴重。 撐得胃痛宜選保和丸 「吃得太飽,肚子撐得好痛」的情況非常普遍,主要表現為胃部隱隱作痛,不能用手摁壓,否則更加難受。排氣、嘔吐後則感到症狀有所緩解。 很多人要麼任由疼痛,要麼會吃一些瀉葯來解除胃腸的負擔。不過,常章富教授認為,飽食傷胃,而瀉葯會加重對胃腸道的損害,因此是不可取的。這時最好選用一些調理胃腸道的葯物,代表葯物是保和丸,能消食、導滯、和胃,家庭小葯箱里不妨備一備。 吃葯3天後無效要看病 常章富教授提醒,有些患者胃部疼痛,吃葯後並沒有好轉,於是自己擅自加大劑量,或者又加用其他的葯物,這是很不可取的。用中成葯改善胃痛,如果服葯3天後還沒有好轉,很有可能有兩種情況導致:一是葯不對症,需要找醫生分清證型,重新對症下葯;二是其他更嚴重的疾病引起,需要弄清診斷,以免延誤病情。總之,不管哪種情況,都需要找醫生看病。 常章富教授特別指出,不少心臟病老人,剛開始發生心絞痛時,自己無法判斷症狀,往往會誤以為是胃區疼痛,一味地服用治胃痛的葯物,結果延誤了病情,因此,老人如果突然「胃痛」,別忘了檢查心電圖。

❽ 肚子經常痛。吃葯也不見效。需吃什麼葯呢

胃痛是一個非常常見的症狀,很多人都青睞服用治胃痛的中成葯進行調理。的確,中醫葯在調理胃腸道方面,經驗豐富,也誕生了諸如保和丸、香砂養胃丸、小建中合劑等經典中成葯。但北京中醫葯大學中葯學院常章富教授指出,很多人只是盲從葯物的名聲或者朋友、家人以及促銷人員的推薦,並不懂正確的用葯「門道」,其實,用好治胃痛的葯物,大有一番講究。 分清胃寒胃熱 因為受寒著涼,或者食用了大量的生冷食品引起的胃痛,一般被中醫稱為「寒邪犯胃」,表現為胃痛發生得突然、絞痛異常,喜歡可以暖胃的飲食,吃涼的食品時疼痛加劇。對於這樣的患者,症狀較輕的可以用適量的生薑或乾薑煎湯服用。而代表中成葯則是十香止痛丸、良附丸等。 「燒心,胃裡就像有一團火,感到莫名其妙的煩躁。」這又是另外一種胃痛的症狀了,中醫稱之為「胃熱熾盛」。這時,胃痛伴有燒灼感,起病急,口乾口苦口臭,患者兩肋脹滿,煩躁易怒,喜歡冷飲。這種胃痛是肝熱侵犯了胃氣所致,治療的代表葯物是左金丸,它由黃連和吳茱萸組成,最擅長解除肝熱。 分清陰虛陽虛 一般來說,慢性胃炎、消化道潰瘍的患者,病程較久的話,很容易發生人體陰陽失調的表現。 有些患者表現為陰虛,胃區疼痛時,肚子里打咕嚕而沒有食慾,還伴有口乾、舌紅少津、大便干,這時中成葯可選用陰虛胃痛顆粒、養胃舒顆粒等。 有些患者表現為陽虛,胃隱隱作痛,綿綿不休;空腹的時候疼痛加重,稍微吃些東西就會緩解;吃熱的或者按壓胃部都會感覺症狀緩解,吃冷食則症狀加劇;精神倦怠、手足冰涼,患者往往形容消瘦,四肢無力,這時服用香砂養胃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脾胃虛弱引起的夏季厭食症也適合選用本葯。如果患者喜溫喜按表現明顯的話,特別適合服用小建中合劑。 常章富教授特別指出,兩種情況千萬不要搞混了,否則只會使陰陽失調更加嚴重。 撐得胃痛宜選保和丸 「吃得太飽,肚子撐得好痛」的情況非常普遍,主要表現為胃部隱隱作痛,不能用手摁壓,否則更加難受。排氣、嘔吐後則感到症狀有所緩解。 很多人要麼任由疼痛,要麼會吃一些瀉葯來解除胃腸的負擔。不過,常章富教授認為,飽食傷胃,而瀉葯會加重對胃腸道的損害,因此是不可取的。這時最好選用一些調理胃腸道的葯物,代表葯物是保和丸,能消食、導滯、和胃,家庭小葯箱里不妨備一備。 吃葯3天後無效要看病 常章富教授提醒,有些患者胃部疼痛,吃葯後並沒有好轉,於是自己擅自加大劑量,或者又加用其他的葯物,這是很不可取的。用中成葯改善胃痛,如果服葯3天後還沒有好轉,很有可能有兩種情況導致:一是葯不對症,需要找醫生分清證型,重新對症下葯;二是其他更嚴重的疾病引起,需要弄清診斷,以免延誤病情。總之,不管哪種情況,都需要找醫生看病。 常章富教授特別指出,不少心臟病老人,剛開始發生心絞痛時,自己無法判斷症狀,往往會誤以為是胃區疼痛,一味地服用治胃痛的葯物,結果延誤了病情,因此,老人如果突然「胃痛」,別忘了檢查心電圖。 網路搜索一下www.zh2r cn 可以進入查看

❾ 天天喝菊花冰糖水對人身體好么

隨著天氣轉暖,空氣變得乾燥,雪白或淡黃的菊花重又開放在女孩們的茶杯版里,不少人更是喜歡喝菊花權茶時加上冰糖。但是,專家提醒:不是人人都適應這種喝法的。 北京中醫葯大學常章富教授說,有過敏體質的人想喝菊花茶,應先喝一兩朵試試,如果沒問題可再多喝,但也不應過量飲用。此外,由於菊花性涼,體虛、脾虛、胃寒病者、容易腹瀉者不要喝。一般情況下,菊花茶最適合頭昏腦漲、目赤腫痛、嗓子疼、肝火旺以及血壓高的人群喝。 喝菊花茶時,人們往往還喜歡加上幾顆冰糖以增加口感。常教授認為,菊花茶加冰糖是可以的,但是對於患有糖尿病或血糖偏高的人,最好別加糖,應單喝菊花。此外,還有一些脾虛、濕腎的人也不宜加糖,因為過甜的茶會導致這類人口黏或口發酸、唾液多,感到不適。所以,不知道自己體質的人喝菊花茶還是別加冰糖為好。 那麼,沖泡菊花茶有無講究呢?常教授說,直接以熱水沖泡即可。沖泡時加少許蜂蜜,口感會更好,不過,味苦的野菊花最好不要飲用。

熱點內容
廣州中山醫學院生殖博士生導師 發布:2025-09-11 07:07:18 瀏覽:807
大學生玩打腿 發布:2025-09-11 07:05:54 瀏覽:285
大學教授就是不一樣 發布:2025-09-11 06:55:54 瀏覽:928
大學老師應聘筆試題 發布:2025-09-11 06:52:47 瀏覽:965
復旦大學教授有哪些 發布:2025-09-11 06:43:26 瀏覽:79
研究生參加學術會議導師會跟著去嗎 發布:2025-09-11 06:27:08 瀏覽:416
研究生一階段導師重要嗎 發布:2025-09-11 06:27:08 瀏覽:34
大學生弒親 發布:2025-09-11 06:27:07 瀏覽:729
大學生越來越多 發布:2025-09-11 06:25:50 瀏覽:904
畢業大學生數量 發布:2025-09-11 06:13:50 瀏覽: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