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外國教授
『壹』 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是幾本
8月4日 23:37 中國傳媒大學於2000年開始設立動畫專業,於2001年4月成立動畫學院,是我國最早一批從事動畫教學科研的院校之一。依託於中國傳媒大學深厚的國內外影響力和廣播電視藝術學與計算機科學的綜合性學科背景,我校在動畫教學與科研方面現已形成跨學科、跨媒體、科學與藝術相融合的整體特色與優勢。2004年10月,我校成為首批國家批准設立的四個「國家級動畫教學研究基地」之一。 動畫學院現設有動畫系、數字藝術系、藝術基礎部、動畫研究所、數字技術與藝術研發中心和亞洲動漫研究中心,以及北廣映畫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等創作平台,逐步形成了融教學、科研、創作、製作於一體的動畫機構。 動畫學院擁有一流的軟硬體教學、科研、創作環境,各類專業實驗室面積近兩千平米,軟硬體資金投入達數千萬元,其中包括國際先進的運動捕捉系統、三維掃描儀等設備,擁有211重點實驗室——CG實驗室、互動藝術實驗室和動畫製作實驗室,以及一流的數字影視製作室、虛擬演播室、網路多媒體製作室、數字合成機房以及5.1數字錄音棚等。 該校2006年藝術類本科專業錄取工作全面展開,為方便考生查詢錄取結果,該校本科招生網開通錄取信息查詢系統。各省網上錄取流程一結束,考生即可登 http://zhaosheng.cuc.e.cn,點擊「信息查詢」欄目,查詢錄取結果。
『貳』 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的機構設置
動畫學院自2001年正式成立以來,在學校的高度重視下,積極引進和培養專業人才,現已經建立起一支結構優化、素質優良、精幹高效、富有活力的高水平、專業化的教師隊伍。切實有效的為動畫和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的本科教育提供了根本保障。
動畫學院的師資隊伍具有專業化、年輕化、結構層次梯隊化的總體特色,整體結構符合各專業的定位、適應各專業的人才培養需求,能夠支撐起各專業的教學、創作和科研工作,具有良好的發展潛力。
動畫學院所開辦的兩個專業在國內乃至國外均屬於較新的本科專業,相關專業人才資源必然缺乏應有的時間積累,所以專業對口的專家級教師和高學歷專業教師相對緊缺,尤其是游戲設計等新建專業方向仍然存在著比較突出的師資短缺矛盾。
也正是針對這一專業師資資源的特殊性,動畫學院制定了一系列的師資培養規劃,一方面大力推行師資再培訓政策、支持和鼓勵年輕教師進行在職高學歷專業教育,一方面和業界接軌、並同時加強同國外高等院校的合作,大量引進或聘請業界精英、國外專家擔任外聘教師,從而使各專業在開辦短短的幾年中,就擁有了能夠支撐教學和科研的、實力較為雄厚的師資隊伍。該院聘請外籍兼職教師7人,國內專家兼職教師24人。包括美國獨立動畫家、達特茅斯大學電影學院教授大衛·埃瑞克,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哲學博士、曾任德國動畫協會主席德勞爾夫·姬森等國際知名動畫大師,以及蔡志軍、常光希、張天曉、姚忠禮、曲建方等國內動畫領域的創作大師作為兼職碩、博士導師,並經常開展面向全體學生的講座等交流活動。
目前動畫學院副高級職稱以上教師21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3人,副高級職稱以上教師佔全體教師的32.3%。動畫學院教師中擁有碩士學位的47人,比例為72.3%,其中13人正在攻讀博士學位;擁有博士學位的7人,比例為10.8%。二者合計所佔比例為83.1%。並已引進留學歸國專家3人、業界精英2人。 為使本科生獲得有效的理論實戰訓練,該院鼓勵學生與科研活動,在教師指導下進行項目調研、資料收集、內容研討、組織聯絡等專業性很強的具體工作。
如2006年,經過多方磋商和積極協調,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主管的《中國動畫年鑒》編輯部落戶動畫學院。大量的本科生、研究生跟隨導師進入編輯部工作,成為《中國動畫年鑒》編輯工作的主力。 從2005年開始,動畫學院派遣優秀學生創作團隊進入杭州電視台等製作單位進行創作。直接跟隨業界製作大師何清超等進行學習、創作。不僅接觸了業界最新的創作思路、製作技術,而且靈活運用創作出構思精巧、技術嫻熟的作品。《過馬路》、《A Pen』s Story》、《留影》等作品先後獲得第一、二、三屆中國國際動漫節、第一屆中國(北京)國際大學生動畫節的相關金、銀獎項。
以這些相對穩定的優秀團隊為核心,帶動學生創作。不僅將最新的製作技術帶入本科生中間,而且營造了良好的創作氛圍。為學生實踐能力和藝術創造力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動畫學院為促進本科生進行畢業創作,在學院為每個專業方向建設了畢業班特色創作室。為學生進行創作提供空間保證和網路資源。學生可以攜帶電腦和其他創作器材在創作室內進行個人或團隊創作。解決了學生進行創作時缺乏場所的問題。通過正在建設的網路資源共享平台,不但能夠獲取大量的創作參考和素材,還能以團隊為單位通過網路進行合作。
配合正在建設的創意空間,師生交流、學生探討創意切磋作品和進行各方面交流有了開放空間。為創作出代表本科生水平的畢業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創作氛圍和場所支持。 2005年該院承辦了首屆中國國際動漫節原創動漫大賽和CGCN數字媒體藝術高層論壇;2006年,協辦了第二屆中國國際動漫節原創動漫大賽;2007年承辦了第三屆中國國際動漫節原創動漫「美猴獎」大賽。在競賽中動畫學院學生不僅獲得了殊榮,而且得到了與國內外大師、同學的交流機會。動畫學院的教師也利用這個平台與國內外教育界、業界同行交流,探討新興專業的建設和教學等重要問題。
與挪威Volda大學、韓國國立藝術學院的學生互換項目;
與國外製作公司、院校建立緊密合作,定期派教師出國進行專業學習和項目合作;
每年選派教師參加國際動畫節和國際學術交流活動等。
鼓勵學生與國際大師直接交流,並在國際舞台上檢驗專業水平,與國內外高水平人才切磋技藝。 2006年,在北京,動畫學院發起並主辦了首屆中國(北京)國際大學生動畫節。動畫節徵集到的海內外參賽作品達到千餘件,包含了二十多個國家的作品,其中不乏英國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等國際知名藝術院校的作品。促進了國內外的學術、產業交流,為學生加深對專業的認識、開拓創作思路起到了很大作用。動畫學院同學的作品在動畫節上獲得ASIFA中國獎,動畫類銀獎,視頻類金獎、銀獎,網路多媒體類銀獎、銅獎,論文類金獎。作品在交流中獲得認可,不僅為院、為校爭得了榮譽,而且增進了學生進行創作的動力。
『叄』 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的學院概況
動畫學院現設有動畫系、數字藝術系、游戲設計系和藝術基礎部四個教學機構,並設有動畫研究所、數字技術與藝術研發中心、《中國動畫年鑒》編輯部、亞洲動漫研究中心、中國動漫藝術陳列館等眾多研究機構,以及美國夢工廠動畫公司、美國尼克兒童頻道、德國波茨坦影視學院、加拿大謝里丹學院、法國高布蘭學院、英國伯恩茅斯大學、美國高科思科技大學、韓國國立藝術大學、新加坡南陽理工學院、央視動畫公司、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水晶石等國內外動畫教學和實踐機構所搭建的多層次、全方位的動畫人才培養平台,形成了融教學、科研、創作、製作於一體的動畫、數字媒體藝術、游戲設計及網路多媒體教學研究基地,同時也是教育部文化部高等學校動漫類教材建設專家委員會秘書處和中國動畫學會教育委員會所在地。學院目前共有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已達一千餘人。
學院以「大動畫」的全局視角將各專業有機串聯、既互相獨立又互為補充,形成一個科學、有序、有機的「大動畫」教學生態環境。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學院現已擁有動畫、數字媒體藝術、游戲設計3個二級學科點,具有完整的動畫、數字媒體藝術本、碩、博人才培養體系:本科設有動畫和數字媒體藝術專業,下設動畫編導、動畫設計、數字動畫、游戲設計、數字影視製作、網路多媒體等專業方向;碩士設有動畫創作與研究、 動畫藝術理論研究、動畫產業研究、 數字媒體藝術理論研究、 數字媒體藝術與技術應用研究、網路多媒體等多個方向;博士設有動畫學理論研究、動畫產業研究、數字媒體藝術學理論研究、數字內容研究等方向。動畫學院不僅是 「國家級動畫教學研究基地」,還成為北京市重點學科——動畫交叉學科建設單位、北京市教委指定「大學生動畫設計大賽」承辦單位、國家教育部質量工程「動畫特色專業建設」單位、國家教育部「動畫專業青年骨幹教師培訓」基地,並於2008年7月,被評為北京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專業現有各類專業實驗室和創作室四千餘平米,軟硬體資金投入超過數千萬元,其中包括動畫製作實驗室、互動藝術實驗室和CG實驗室三個211重點實驗室,同時擁有先進的媒資管理系統、數字影視製作創作室、網路多媒體創作室、游戲設計創作室、虛擬演播室、數字合成機房、數字錄音棚、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惠普教育卓越中心實驗室、蘋果聯合實驗室、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中國傳媒大學定格動畫聯合實驗室、移動多媒體與NGN實驗室、無紙動畫實驗室、數字動畫創作室、手繪動畫創作室、動畫聲音創作室、動畫表演創作室、數字高清實驗室、動畫生產車間、動畫渲染農場和運動捕捉系統等教學、創作設施。
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專業開辦以來,積極引進和培養專業師資,逐步建立起一支學緣背景多元、結構優化、素質優良、精幹高效、富有活力的高水平、專業化的教師隊伍。尤其是在師資隊伍建設中,著力打造名師品牌,提升教師隊伍的社會聲望,鼓勵並大力扶持學科帶頭人、主講教師、骨幹教師迅速確立國內外的教學和學術地位,帶動教師隊伍整體的迅速發展。如路盛章教授領銜的路盛章工作室,通過創作《牆——獻給母親》、《北京2008年奧運會吉祥物宣傳片》、北京2008殘奧會吉祥物《福牛樂樂》宣傳片、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形象廣告片等一系列獲得國內外廣泛贊譽的優秀動畫作品,有效帶動了我校動畫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目前,動畫專業擁有專業教師82人,聘請外籍兼職教授19人,國內專家兼職教師39人,為本科生提供了與高水平名師直接對話交流的機會,極大的豐富、提高了本科生的視野、眼界和創作技法。
近年來,動畫學院師生在動畫短片創作、數字影視製作和商業動畫片生產領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中,百餘部短片作品獲得國內外大獎。獎項囊括了美國Siggraph動畫節二等獎、法國昂西動畫節、德國斯圖加特國際動畫節、美國NextFrame國際大學生巡迴電影節、第一、二、三屆中國國際動漫節原創動漫大賽、中國(北京)國際大學生動畫節、第七屆韓國富川國際學生動畫節、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學院學院獎、中國國際卡通.數碼藝術周、第三十四屆歐洲國際大學生電影節、第四屆國際大學生影視作品展以及中國動畫成就獎等諸多節展的獎項。
動畫學院實行開放式辦學,廣泛吸納國內外動畫教育資源,近年來已與德國波茲坦影視學院、加拿大謝里丹學院、法國高布蘭動畫學院、挪威沃爾達大學、加拿大阿比蒂比特米斯卡明魁北克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韓國國立藝術綜合大學、韓國中央大學、英國伯恩茅斯大學、美國高科思科技大學、倫敦藝術大學等知名大學建立了長期的教育合作項目,為構建動畫學院國際合作網路奠定了基礎。
動畫學院與世界動畫協會、國際影視高校聯合會等國際組織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曾舉辦了多場影響深遠的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其中有2002年舉辦的「BBI_CILECT國際動畫教育研討會」、「CGCN2005數字媒體藝術高層論壇」、 「2007全國新媒體藝術系主任(院長)論壇」等大型學術活動,拓展了國際間的交流合作和我校學生的國際視野。
「中國(北京)國際大學生動畫節」於2006年由中國傳媒大學發起創辦,是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設立的中國第一個國際性大學生動畫節。動畫節在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體衛藝司、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文化市場司、共青團中央學校部、中國教育電視台、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中國動畫學會、世界動畫協會(ASIFA)和ACM SIGGRAPH教育委員會的共同指導下,由中國傳媒大學和北京電視台主辦,由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北京卡酷動畫衛視和中國動畫學會教育委員會具體承辦。
一年一度的動畫節聯合國內外動畫藝術院校、動畫研究和製作機構,弘揚富含挑戰性和深厚文化底蘊的學府精神,以「權威性、原創性、學術性、國際性」為宗旨,立足於褒獎原創、開闊視野、把握趨勢、融合觀念、促進合作,鼓勵年輕動畫人大膽創造、表現自我,力圖打造世界一流的動畫節展平台,推動中國原創動漫的發展,讓中國動畫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文化!
面向未來,動畫學院將進一步立足於中國動畫產業和數字媒體行業蓬勃發展的需求,用國際化視野,以「科學與藝術與人文融合」為宗旨,加強教育資源的整合與國際合作,發揮大學對人類文化傳承和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推動作用,努力將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建設成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動畫和數字媒體藝術人才培養基地。
『肆』 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
最佳答案
檢舉
一、參賽作品分類
「[Aniwow! 2008]小白楊獎」設置三種評獎類型,參賽者在遞交作品時註明所要參加的比賽種類。
A、 漫畫故事類
B、 數字媒體藝術類
C、 游戲設計類
二、獎項設置
A、 漫畫故事類:一等獎2名,二等獎5名,三等獎8名,入圍獎30名;
B、 數字媒體藝術類:一等獎1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6名,入圍獎20名;
C、 游戲設計類: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入圍獎10名;
獎勵措施:
1、所有小白楊獎和入圍獎的獲獎者,大賽組委會為其頒發獲獎證書;
2、在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藝術類招生考試中,小白楊獎和入圍獎的獲獎者可直接獲得動畫學院藝術類專業合格證。其中:
1) 小白楊漫畫故事類一、二、三等獎獲獎者將獲得「高考時進入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按照動畫專業成績排名錄取考生之列」的資格。如果高考成績達到我校當年確定的動畫專業錄取分數線,即可被我校動畫專業錄取;小白楊漫畫故事類入圍獎獲獎者將獲得「高考時進入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按照高考成績排名錄取考生之列,專業排名位於當年專業合格名次的後二分之一」的資格。如果高考成績達到我校當年確定的動畫專業錄取分數線,按照高考成績由高到低的原則擇優錄取;
2) 小白楊數字媒體藝術類一、二、三等獎和入圍獎獲獎者將獲得「高考時進入中國傳媒大學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考試錄取考生之列」的資格,如果高考成績達到我校當年確定的數字媒體藝術專業錄取分數線,按照高考成績由高到低的原則擇優錄取;其中獲得小白楊數字媒體藝術類一等獎的應屆高三畢業生將獲得「中國傳媒大學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全國前三名的資格」,如果高考成績達到我校當年確定的數字媒體藝術專業錄取分數線,即可被該專業錄取;
3) 小白楊游戲設計類一、二、三等獎和入圍獎獲獎者將獲得「高考時進入中國傳媒大學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游戲設計方向)錄取考生之列」的資格,如果高考成績達到我校當年確定的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游戲設計方向)錄取分數線,按照高考成績由高到低的原則擇優錄取;其中獲得小白楊游戲設計類一等獎的應屆高三畢業生將獲得「中國傳媒大學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游戲設計方向)全國前三名的資格」,如果高考成績達到我校當年確定的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游戲設計方向)錄取分數線,即可被該專業方向錄取;
3、對於高一年級或高二年級的獲獎者,將保留相應的優惠資格至其首次參加高考年度。
三、時間安排
此次「小白楊獎」的評審過程分為初賽階段與決賽階段。評審團由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組織相關專家組成。
1、初賽階段:
1) 2008年6月20日至9月20日,參賽者將參賽作品通過網路提交或郵寄至組委會;
2) 2008年9月21日至9月31日,初賽評委對作品進行評審,從所有參賽者中選拔一定數量的入圍選手進入決賽;
3) 2008年10月初,在中國傳媒大學網站上公布決賽者名單。入圍者按照指定日期到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參加決賽(食宿自行安排,費用自理)。
2、決賽階段:
1) 數字媒體藝術類和游戲設計類報到時間:2008年10月9日,決賽時間:2008年10月10日至11日;
2) 漫畫故事類報到時間:2008年10月11日,決賽時間:2008年10月12日至14日。
3、獲獎名單將於2008年底之前公布。
四、初賽作品要求
1、初賽參賽作品必須是作者本人獨立創作完成,嚴禁提交虛假作品或任何形式的他人參與創作作品。一旦發現初賽遞交作品為抄襲,或非本人獨立完成,或決賽時有任何舞弊行為,立即取消其參賽資格和當年高考報考中國傳媒大學資格,並通知其所在省高考招生辦公室和相關藝術類院校;
2、大賽接受曾經發表或展播過的作品。已經在其他賽事中獲獎的作品,作者須在報名表中註明曾獲獎項;
3、所有參賽作品要求內容健康,不得與國家法律相抵觸,嚴禁抄襲、模仿他人作品。對賽事造成惡劣影響的、組委會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4、所有作品原則上不予退還;
5、各類別初賽作品具體要求如下:
1) 漫畫故事類: 作品必須是手繪的漫畫故事原稿。
創作主題、表現手法、篇幅不限;
作品不限黑白或彩色,參賽者自由選擇自己漫畫最佳表現力的方法;
彩稿作品注意不要使用影響掃描質量的顏料。
2) 數字媒體藝術類:作品必須是以下兩種類型之一,創作主題、表現手法不限。
第一類:數字影視作品
時間長度為30秒至120秒的視頻短片,視頻格式不限,尺寸不限、幀速率不限;
要求有活動畫面和聲音,畫面部分須為參賽者原創,聲音部分可以使用已有的素材,但須在報名表中註明來源;
視頻中的畫面可以為手機、數碼照相機、數碼攝像機、電腦攝像頭等設備拍攝,也可以是來自參賽者自己繪制、製作的圖形或漫畫、動畫等;
短片必須有製作完整的片頭和片尾,片頭和片尾應註明時長、作者信息。
第二類:網路多媒體作品
包含三級網頁的多媒體網站,適合在800像素x600像素或1024像素x768像素的屏幕解析度下觀看;
網站應包含一個主頁面。網頁內容中應包含原創的文字、圖片,並必須包含聲音。聲音部分可以使用已有的素材,但須在報名表中註明來源;
在網頁中包含原創的Gif動畫、Flash動畫、音樂音效和網路視頻的參賽者,在比賽中將酌情獲得額外的最多20%加分;
網頁中可以有文本鏈接指向互聯網上的資源,但不得出現以代碼引用方式嵌入的圖片、音樂音效、動畫和視頻資源。即參賽作品中所有多媒體內容在一台不聯網的電腦上應都能出現和展示。
3) 游戲設計類:以某款民間傳統游戲(如跳繩、棋牌、球類運動等)為基礎,設計一種新玩法。
要求寫出詳細的游戲規則、游戲道具(如果道具比較復雜,也需要詳細說明)、獎懲方式等,必要時候可以圖文並茂;
字數沒有上限,使用微軟公司Word軟體書寫設計案;
如果能夠使用某種軟體(比如Flash、PowerPoint等)對所設定的游戲進行更加直觀的說明,則酌情加分。
五、決賽內容
1、漫畫故事類:①速寫 ②根據所給命題進行現場漫畫故事創作;
2、數字媒體藝術類:參賽者現場根據所給命題和素材,使用電腦和相應軟體,按指定要求進行數字媒體藝術作品製作;
3、游戲設計類:按照指定題目、格式,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一款電子游戲的策劃案;
4、所有進入決賽的選手都必須參加由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組織的決賽評審面試(可在此環節展示自己在美術、文學、音樂、計算機等方面的才藝、作品或相關證書,選拔方式與當年中國傳媒大學藝術類招生考試的面試類似)。
六、參賽對象
1、有資格參加高考的所有學生,年齡不限;
2、參賽者須將所在學校證明或學生證復印件隨參賽作品和報名表一起郵寄至組委會;
3、初賽通過者,需持本人身份證、2張一寸照片和所在學校開具的介紹信前來組委會辦理決賽參賽手續,並參加決賽。
七、參賽報名及作品提交
[Aniwow! 2008] 第三屆中國(北京)國際大學生動畫節小白楊獎將採取嚴格的作品遞交流程,以保證所有作品安全抵達、妥善保管、嚴格分類、嚴謹評選、落實頒獎。所有參賽者應仔細閱讀本作品遞交辦法,正確遞交參賽作品,以避免出現錯誤,耽誤作品的評比。
1、本次比賽組委會不收取任何參賽費;
2、當參賽作品的文件不大於50Mb時,請登陸動畫節官方網站www.aniwow.org在線填寫報名表並通過FTP上傳作品(關於FTP的操作請參看動畫節官方網站說明);
3、若參賽作品大於50Mb時,請登陸動畫節官方網站www.aniwow.org下載報名表,列印後填寫,報名表復印有效。請參賽者將作品刻錄成DVD數據光碟,連同列印的參賽報名表和個人證明一同郵寄至大賽組委會,並在郵件左下角位置註明「小白楊獎」字樣;
4、每位參賽者最多可以遞交3件作品;
5、所有參賽作品應該在截稿日期即2008年9月20日前遞交,郵寄作品以郵戳日期為准;
6、每份報名表限報一部作品,參賽者須在報名表上詳細填寫作品信息和作者資料(包括姓名、性別、有效證件號碼、通信地址、聯系電話、電子郵件等);組委會將依據作品報名表的相關信息與參賽者進行聯絡。對於聯絡方式未註明或者有誤而造成的一切後果由參賽者本人承擔。組委會在實際收到參賽者作品之前,作品如發生任何意外,由參賽者本人承擔責任。
八、說明
若非特別指出,本文中:
1、作者是指按照組委會注冊程序完成報名注冊的參賽者。
作者在報名時應當提供真實的個人資料,組委會保留對其身份進行審查的權利,如個人資料失實或失效則自動取消參賽者的參賽資格。
2、作品是指作者本人以組委會規定形式創作的在評選范圍內作品,不論是否獲獎,作者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享有著作權。
3、組委會不接受依法禁止出版、傳播或者含有下列內容之一的作品:
a、反對法律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
b、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的;
c、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
d、含有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其他內容的。
4、為尊重作品版權、更好地保護作者的合法權益,作者在投稿同時必須同意以下聲明:
我已閱讀並同意[Aniwow! 2008]中國(北京)國際大學生動畫節組委會提出的相關競賽規則。我是此作品的著作權人,我同意組委會依據大賽推廣宣傳需要,將作品進行相關的放映、播出、展覽、出版與發行,無需付稿酬。
5、關於剽竊、抄襲
a、剽竊、抄襲是指未經原作者同意,把他人的作品原封不動或改頭換面之後據為已有的行為。
b、組委會對剽竊、抄襲行為的發生不具備充分的監控能力。但一經發現,有權取消剽竊、抄襲作品參加評比。組委會對此類侵權行為不承擔法律責任,侵權的法律責任概由剽竊、抄襲者本人承擔。
c、組委會在司法部門或著作權人要求其提供侵權人背景資料的情況下,負有提供該侵權人背景資料的協助義務。
d、向組委會投稿的作者視為同意組委會就前款情況採取的相應措施。組委會在滿足前款條件下採取取消參賽資格等相應措施後,不為此向投稿者承擔違約責任或其他法律責任,包括不承擔因侵權指控不成立而給作者帶來損害的賠償責任。
6、組委會是指[Aniwow! 2008] 第三屆中國(北京)國際大學生動畫節組委會。
『伍』 拜託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學生或老師等幫忙
相差不很大,一年學雜費加生活費省著點三萬多就夠了。
『陸』 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的介紹
中國傳來媒大學動畫學自院成立於2001年,是我國最早一批從事動畫、數字媒體藝術、游戲設計及網路多媒體教學科研的院校之一,是國家動畫教學研究基地。依託於中國傳媒大學深厚的國內外影響力和廣播電視藝術學與計算機科學的綜合性學科背景,在動畫、數字媒體藝術、游戲設計及網路多媒體教學科研方面現已形成跨學科、跨媒體、科學與藝術相融合的整體特色與優勢。
『柒』 高薇華是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的什麼領導
動畫系主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捌』 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
其實主要是你對動畫要有絕對的興趣,這是一個基本條件。
至於考試的內容版其實是可以經過特訓的。權類似於北京張默然動畫這樣的畫室都有針對的考前特訓輔導。主要是需要多畫,對鏡頭的構圖、透視要求還是比較高的。畢竟考試的時長是3個小時,15-20格分鏡,基本上能夠體現的就是這些。
『玖』 求中國傳媒大學動畫學院研究生導師王冀中的郵箱 聯系方式!
不可能的 有的人也不可能會因為這幾個分會給你 想考的話還是靠自己吧
『拾』 關於中國傳媒大學動畫系
傳媒大學動畫學院有分3個方向,好象是游戲設計方面;動畫策劃;動畫設計(人物回造型,分鏡腳本啥的);前答者比較重數學,面試的時候問題天南地北,後者就要一定的基本功類。動畫考試分初復試,初試考3速寫(1靜2動)比較簡單,創作(近幾年都是考的連環畫,給定一個題目,交代出現元素)初試過了才能進復試考造型能力(色彩,素描)最後面試。
畫了十幾年漫畫了,小學的時候班主任看出不是讀書考大學的料就去學畫畫,但學到畫球就崩潰放棄了。後來到了高二10月份在厭學和同學的慫恿下去學畫畫了。明天放榜看我過沒過初試。
如果決定了的話,就要趕快去學畫畫,而且要勤奮,本來還比較熱愛畫畫這事,所以用了1年多的時間趕上了別人3年的時間,至於那些有童子功的人,是比不上了。像這樣進步快速但學的晚的人初試應該過的了,但考進去就是黑馬的可能了。
還有,傳媒號稱「北京3大黑」100個名餓不知道要黑多少人讓名餓給花錢的主,還是自己掂量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