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浙江大學林建忠教授

浙江大學林建忠教授

發布時間: 2021-02-27 17:05:49

① 校長林建忠故鄉

不是一屆的,陳十一 1978年1月至1982年1月在浙江大學力學系學習,獲得學士學位;1982年至內1987年在北京大學力學系學容習,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
林建忠:1982年7月畢業於浙江大學力學系,1986年7月獲浙江大學流體力學專業碩士學位,1991年7月獲北京大學流體力學專業博士學位。

② 杭州計量學院

啥意思

③ 林建忠的個人榮譽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入選「全國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
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
浙江省高校首批中青年學科帶頭人;
首批入選「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技人才專項培養計劃」;
首批入選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獲政府特殊津貼。
浙江大學流體力學學科帶頭人。
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重點資助培養對象。
獲陸增祺高科技獎勵基金一等獎。
獲研究生「良師益友」稱號。
負責科研項目20餘項,出版著作8部,發表學術論文300篇,其中SCI、EI、ISTP收錄論文100餘篇。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科技獎10餘項。浙江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浙江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和三等獎21項。獲專利1項 。
Journal of Applied and Mathematics,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Science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力學與實踐》、《實驗力學》、《力學進展》雜志編委。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入選「全國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浙江省高校首批中青年學科帶頭人;首批入選「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技人才專項培養計劃」;首批入選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獲政府特殊津貼。浙江大學流體力學學科帶頭人。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重點資助培養對象。獲陸增祺高科技獎勵基金一等獎。獲研究生「良師益友」稱號。獲浙江大學優秀教學成果導師一等獎。

④ 中國計量學院現代科技學院

這么說吧、這個專業錢景大大的好,中國的質量管理工作剛剛起步現在每年需要大量的質量管理人員,這個學校是全國第一也是唯一開設這個專業的,04年開設這個專業還沒有畢業生就弄了個浙江重點學科.......08屆畢業的是全國一批搞質量的正規軍...........現在從事質量管理/檢驗/認證/培訓/質檢人員都是土八路的出身,包括我):(不過他這個專業就業方面好象也不僅僅如此,08界的出了些進質檢局,一些檢驗機構,大部分都跑中石化去...........)羨慕 呵呵
所以說沒有什麼就業壓力。不過你們最好跟本地招生辦仔細問問具體情況,貌似他在很多地方不招、貌似報考分數還挺高
杭州生活的話也還好了,現在這個社會走那都一樣,幾乎沒什麼區別了,呵呵,最多也就剛開始對這里的風土人清不太適應,慢慢就習慣了,我對杭州感覺還好吧,整體不是那麼浮躁,適合學習。經濟也比較發達,在這里4年可以接受很多鍛煉,又在長三角中心,實踐鍛煉機會多啊。
祝你們考試順利,呵呵不過去學校了要好好珍惜機會哦,有什麼不明白的Q我270063282
下面是學校簡介
中國計量學院地處浙江省省會城市——杭州市,始建於1978年,是我國質量監督檢驗檢疫行業唯一的本科院校,擁有碩士學位授予權。中國科學院院士母國光教授任名譽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庄松林教授曾任學院院長,現任院長林建忠教授。
學校面向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生源一直十分充裕,為第一、二、三批錄取院校。現建有14個碩士點,設有13個二級學院和教學部,建有八大學科門類38個本科專業,擁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生13900餘人,研究生100餘人,各類在冊成教生3400餘人。在編教職工近1200人,其中專任教師近800人。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教師中有國家級和省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2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78%,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40.08%。學校還先後聘請了兩院資深院士王大珩、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星旦、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同保等9位院士和知名專家、教授為客座教授、兼職教授、名譽教授,定期來校講學,為確保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學校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注重培育學科特色。現有國家局級重點建設學科4個、省級科技創新基地1個、省級重點學科5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省級文化素質教育基地1個、省級重點專業4個。學校還先後與美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的科研院校及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建立了學術交流、師生互培關系。
學校牢固樹立教學的中心地位,擁有計量、標准化、質量工程、質量管理、檢驗檢疫、安全工程、質量監督檢驗檢疫法律法規等方面的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推行學分制、彈性學制、主輔修制和雙學位制,設立課程建設專項經費,實行校際聯合選課,舉辦試點班,致力於培養「懂管理的工程技術人才」和「懂工程技術的管理人才」,畢業生初次就業率一直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是在浙高校擁有入滬綠卡的5所高校之一,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尤其是標准、計量、檢測、質量管理行業、信息產業和軍工系統等的好評。
校新建校區坐落在杭州市下沙高教科技園區,佔地1180畝。擁有現代化的教學科研設施和完善的校園網路,實行自動化辦公,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達1億多元,館藏圖書135餘萬冊,長期訂閱中外文期刊2800餘種。校園設計新穎、獨特,建築風格簡潔、明快,校園環境幽靜、優美

⑤ 中國計量學院

中國計量學院地處浙江省省會城市——杭州市,始建於1978年,是我國質量監督檢驗檢疫行業唯一的本科院校,擁有碩士學位授予權。中國科學院院士母國光教授任名譽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庄松林教授曾任學院院長,現任院長林建忠教授。
學校面向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生源一直十分充裕,為第一、二、三批錄取院校。現建有14個碩士點,設有13個二級學院和教學部,建有八大學科門類38個本科專業,擁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生13900餘人,研究生100餘人,各類在冊成教生3400餘人。在編教職工近1200人,其中專任教師近800人。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教師中有國家級和省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2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78%,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40.08%。學校還先後聘請了兩院資深院士王大珩、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星旦、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同保等9位院士和知名專家、教授為客座教授、兼職教授、名譽教授,定期來校講學,為確保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學校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注重培育學科特色。現有國家局級重點建設學科4個、省級科技創新基地1個、省級重點學科5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省級文化素質教育基地1個、省級重點專業4個。學校還先後與美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的科研院校及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建立了學術交流、師生互培關系。
學校牢固樹立教學的中心地位,擁有計量、標准化、質量工程、質量管理、檢驗檢疫、安全工程、質量監督檢驗檢疫法律法規等方面的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推行學分制、彈性學制、主輔修制和雙學位制,設立課程建設專項經費,實行校際聯合選課,舉辦試點班,致力於培養「懂管理的工程技術人才」和「懂工程技術的管理人才」,畢業生初次就業率一直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是在浙高校擁有入滬綠卡的5所高校之一,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尤其是標准、計量、檢測、質量管理行業、信息產業和軍工系統等的好評。
校新建校區坐落在杭州市下沙高教科技園區,佔地1180畝。擁有現代化的教學科研設施和完善的校園網路,實行自動化辦公,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達1億多元,館藏圖書135餘萬冊,長期訂閱中外文期刊2800餘種。校園設計新穎、獨特,建築風格簡潔、明快,校園環境幽靜、優美。2002年4月,李嵐清副總理在視察我校時指出:「這是一所現代化的大學,一定要把它辦好。」
回顧歷史,成績斐然;展望未來,前景光明。當前,全校上下正朝著學校第一次黨代會提出的「將學校建設成為國內知名的教學研究型大學」的奮斗目標而不懈努力。

⑥ 林建忠的人物經歷

教育背景
1982年7月畢業於浙江大學力學系,
1986年7月獲浙江大學流體力版學專業碩士權學位,
1991年7月獲北京大學流體力學專業博士學位,導師周培源。
工作經歷
1992年晉升副教授,1994年晉升為教授,1995年任博士生導師。
曾任中國計量大學校長、中國計量測試學會副理事長、全國質量監管重點產品檢驗方法標准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力學學會理事、中國空氣動力學學會理事、中國力學學會流體力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浙江省力學學會理事長
2016年3月,林建忠任中國計量大學校長。

⑦ 浙江省國家大學科技園的組織機構

浙江工業大學坐落於風景秀麗的杭州市,始建於1953年,前身可以追溯到1910年創立的浙江中等工業學堂,先後經歷杭州化工學校、烏溪江化工學院、浙江化工專科學校、浙江化工學院、浙江工學院和浙江工業大學等發展階段。已發展成為以工為主,文、理、法、經濟、醫葯、管理、教育等兼容的綜合性省屬重點大學,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博士後流動站、博士、碩士學位和MBA授予權、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碩士研究生免試推薦權和外國留學生、港澳台學生招生權。
學校現有三個校區,共佔地面積3200餘畝,校園建築面積84萬平方米。學校設有二十一個學院兩個部:即化學工程與材料學院、機電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經貿管理學院、建築工程學院、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職業技術教育學院、人文學院、葯學院、理學院、法學院、外國語學院、藝術學院、健行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之江學院、成人教育學院、國際學院、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軟體學院、軟體職業技術學院、社會科學部、體育軍訓部。學校目前有在校全日制本專科學生28000餘人,研究生1600餘人。學校教職工2800餘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教師800餘人,共享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4 名。學校現有博士點12個、碩士點71個,本科專業52個。學校固定資產總值18.2億元。圖書館面積3.2萬平方米,藏書(含電子圖書)280餘萬冊,中外期刊17000餘種。
學校始終把主動適應浙江省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作為辦學宗旨,努力把我校建設成為浙江省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基地和工程科學技術的研究開發基地,向建成國內知名的綜合性的教學研究型大學的發展目標邁進。通過多年的努力,學校實現兩個轉變,即在辦學結構上從單一的工科門類向綜合性高校轉變,學校設有理、工、文、法、經濟、教育、管理、醫葯等八個專業門類;在辦學內涵上從教學型向教學科研型轉變,學校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有較大提高,現擁有 「綠色化學合成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機械製造及自動化教育部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1個博士後流動站,7個省級重點實驗室、研究所(中心),7個省重中之重學科,2個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1個省級重點學科。 先後有250餘項科研成果獲國家、省部級科技發明獎和科研成果獎,其中國家發明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10項,獲准專利280餘項,近五年,科研經費到款數平均以每年近3000萬元的速度穩步增長,2005年度經費到款數達2.43億元。學校在抓工程開發的同時還注重學術研究,2004 年被國際上SCI、EI、ISTP三大索引機構摘錄的論文數分別為135篇、72篇、65篇,國內排名分別為第55、62和52位。學校始終堅持把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放在首位,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以培養工程創新人才為核心,重視基礎理論教學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深化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多次在國際、國內各類大賽中取得優良成績,獲得國家級大獎。2005年,獲第九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2 項,總體成績列全國高校第11名;獲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電子設計競賽等比賽一、二、三等獎58項;獲全國大學生田徑、武術、定向金牌7枚,銀牌12枚和銅牌6枚,並獲浙江省首屆大學生游泳錦標賽團體冠軍。學校被教育部批准為第二批全國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訓基地,第三批全國教育技術培訓中心。學校畢業生以基礎扎實、工程技術開發能力強而普遍受社會歡迎,許多畢業生已成為現代化建設的骨幹,為國家特別是浙江省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學校對外交流活動日趨活躍,已與美、英、法、德、日、比、澳、俄等國家的28所高校建立了校際協作關系,開展學術交流、聯合辦學、科學研究等活動。學校招收了來自15個國家、地區的留學生,學習漢語言、中國文化及本科專業課程。
學校校辦產業走與學科建設和科研開發相結合的發展之路。以學校科技成果為依託的校機械廠、化工廠、化工設備廠被確定為浙江省校辦產業骨幹企業,化工部建設司定點產品生產企業。學校後勤順應社會化改革潮流,優化、調整發展投入,組建了後勤集團公司,按企業化經營、社會化運作,建立滿足辦學需要的市場化、社會化後勤保障系統和服務體系。
學校各項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先後獲得"全國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等學校"、"全國先進教務處"、"全國高等學校科技管理先進單位"、"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進集體"、"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分配先進集體"、"浙江省模範集體"等榮譽稱號。
浙江理工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特色明顯,優勢突出,理、工、文、經、管、法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重點大學。現為中央和浙江省共建共管、以浙江省為主管理。學校坐落在經濟繁榮、人傑地靈的歷史文化名城杭州。1999年4月,經教育部批准,學校由原浙江絲綢工學院更名為浙江工程學院。2004年5月,經教育部同意,學校更名為浙江理工大學。
學校具有悠久的辦學歷史,前身蠶學館創辦於1897年,為我國最早創辦的新學教育機構之一。1959年開始招收本科生,1979年開始招收研究生,1983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1993年經教育部批准獲得副教授任職資格評審權,1995 年開始與浙江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同年獲准招收外國留學生和港澳台學生,1999年獲得同等學力在職人員申請碩士學位授予權,2001年獲得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2006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學校已形成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成人教育等多層次以及公辦教育、民辦教育、國際合作教育等多形式的辦學格局。
學校佔地面積2100餘畝。學校下設17個學院(教學部)和1個獨立學院,現有45個本科專業,其中省重點專業6個,擁有2個博士學位授權點,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0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工程碩士領域。現有在校研究生和全日制本科生18,000餘人,成人教育與繼續教育學生 2000餘人。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全校教職工1500餘人,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教師400餘人,其中正高職稱教師127人,有全職在校工作院士2人,國家「百千萬人才」3人,博士生導師19人,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1人,省 「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層入選者25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教師30人,還有共享院士16人,並聘有一批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為兼職教授。
學校始終堅持以育人為根本,以教學為中心,大力弘揚百年辦學所形成的「求知求實、創新創業」的優良傳統和「團結、求實、勤奮、進取」的優良校風,形成了「開放式、交叉型、工程化」的辦學模式和顯著特徵。學校近五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4項、省級教學成果獎11項。有一大批學生在全國、省、市級各類重要學科競賽及國際服裝設計比賽中取得佳績。畢業生以基礎扎實、作風嚴謹、創新創業能力強而深受社會歡迎,學生遍及全國各地及世界許多國家。近幾年學校本科學生錄取分數線和畢業生初次就業率一直名列浙江省高校前列。
學校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科研工作為重點,學術水平不斷提高。在眾多領域完成了一系列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和國家、省部基金科研項目,學校近五年獲各類科研獎勵120餘項,其中國家級獎項3項,包括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獎勵20餘項。在研科研總經費超億元,並與全國數百個企業建立了穩定的科技合作關系,科技工作綜合指標一直穩居於全國同類院校和浙江省屬高校的先進行列。
學校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每年派遣教師出國進修、講學、合作科研及參加其他學術活動,與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保持密切的協作關系,積極探索「3+2」高層次人才培養模式,建立聯合研究中心,邀請外國專家、學者來校講學,國際化辦學特色日益明顯。
有著百年輝煌歷史的浙江理工大學,在新世紀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全校師生正滿懷信心,齊心協力,埋頭苦幹,開拓創新,不斷推進學校朝著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平大學闊步邁進!
中國計量學院地處浙江省省會城市——杭州市,始建於1978年,是我國質量監督檢驗檢疫行業唯一的本科院校,擁有碩士學位授予權。中國科學院院士母國光教授任名譽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庄松林教授曾任學院院長,現任院長林建忠教授。
學校面向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招生,生源一直十分充裕,為第一、二、三批錄取院校。現建有14個碩士點,設有13個二級學院和教學部,建有八大學科門類38個本科專業,擁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生13900餘人,研究生100餘人,各類在冊成教生3400餘人。在編教職工近1200人,其中專任教師近800人。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教師中有國家級和省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和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2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78%,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40.08%。學校還先後聘請了兩院資深院士王大珩、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星旦、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同保等9位院士和知名專家、教授為客座教授、兼職教授、名譽教授,定期來校講學,為確保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學校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注重培育學科特色。現有國家局級重點建設學科4個、省級科技創新基地1個、省級重點學科5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省級文化素質教育基地1個、省級重點專業4個。學校還先後與美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的科研院校及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建立了學術交流、師生互培關系。
學校牢固樹立教學的中心地位,擁有計量、標准化、質量工程、質量管理、檢驗檢疫、安全工程、質量監督檢驗檢疫法律法規等方面的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推行學分制、彈性學制、主輔修制和雙學位制,設立課程建設專項經費,實行校際聯合選課,舉辦試點班,致力於培養「懂管理的工程技術人才」和「懂工程技術的管理人才」,畢業生初次就業率一直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是在浙高校擁有入滬綠卡的5所高校之一,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尤其是標准、計量、檢測、質量管理行業、信息產業和軍工系統等的好評。
校新建校區坐落在杭州市下沙高教科技園區,佔地1180畝。擁有現代化的教學科研設施和完善的校園網路,實行自動化辦公,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達1億多元,館藏圖書135餘萬冊,長期訂閱中外文期刊2800餘種。校園設計新穎、獨特,建築風格簡潔、明快,校園環境幽靜、優美。2002年4月,李嵐清副總理在視察我校時指出:「這是一所現代化的大學,一定要把它辦好。
回顧歷史,成績斐然;展望未來,前景光明。當前,全校上下正朝著學校第一次黨代會提出的「將學校建設成為國內知名的教學研究型大學」的奮斗目標而不懈努力。
江干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東部,東毗「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的錢塘江,西依「水光瀲灧、山色空濛」 的西子湖,全區面積210.22平方公里,人口26.64萬,下轄4個鎮、4個街道。
江干區歷史悠久,物產豐富,人文薈萃,風光秀麗,是杭州最古老的城區之一。當年,在煙波浩渺的錢塘 江上,從上游運來的木筏連天,在陽光照耀下金黃一片,無邊無際,故有「金江干」之稱。
江干區是杭州市重要的交通樞紐。蕭山國際機場峙江相鄰;滬杭甬高速公路和滬杭、浙贛、杭甬、杭長鐵 路在此交匯;錢江二橋、錢江三橋在此接壤;杭州火車東站和汽車東站均位於境內;雄偉的三堡船閘,溝通了 京杭大運河與錢塘江的水運交通;現代化的電力、通訊、供水、污水處理設施,使江干成為投資者的天堂。
改革開放以來,江干區經濟插上了騰飛的雙翼,社會生產力得到空前的解放,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成為杭州市的經濟強區。精神文明建設呈現勃勃生機,科技、教育、文化、體育和衛 生等各項事業日益繁榮,物阜民豐,人民安居樂業。
杭州「城市東擴」戰略的實施和「錢塘江時代」的到來,給江干區帶來了不可多得的發展機遇,規劃建設 中的杭州市政府大樓、杭州大劇院、會展中心等都集中在這里,江干將成為杭州大都市的中心區。杭州高新技 術產業開發區江干科技經濟園和杭州私營經濟園區以及毗鄰的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之江旅遊度假區、下沙高 教園區的建設和中心城區的區域優勢,為江干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優越的交通條件、堅實的經濟基礎、 豐富的沿江資源、良好的投資環境,展現了江干新一輪發展的廣闊前景。
「開發的江干、投資的熱土」。江幹人民將牢牢把握歷史賦予的嶄新機遇,不斷開拓進取,加快發展,把江干建成現代化城市中心區。江幹人民熱忱歡迎海內外企業來我區投資發展,攜手合作共創輝煌明天。

⑧ 浙江杭州籍中國計量學院何光斌

滿意答案 好評率:20%中國計量學院坐落於歷史文化名城、旅遊休閑勝地——杭州,是我國質量監督檢驗檢疫行業唯一的本科院校,是一所以工為主,計量、質量、檢測、標准、檢驗檢疫特色鮮明,工、理、管、法、文、經、醫(葯)、哲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浙江省重點建設大學,有碩士學位授予權。中國工程院院士庄松林教授任名譽校長,浙江省特級專家林建忠教授任校長。
學校擁有兩個校區,佔地面積1580畝,校舍建築面積60多萬平方米。校園環境優美,綜合辦學條件優良,擁有現代化的教學科研設施和完善的自動化辦公網路,各類公共服務設施齊全,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4億元,館藏圖書170萬冊,中外文期刊3000餘種。
學校已形成以本科教育為主、並有研究生教育與成人教育的全方位、多層次的辦學格局。現有18個學院(教學部)和1個獨立學院(中國計量學院現代科技學院)。設有本科專業43個,第二學士學位專業2個,其中國家特色專業2個,浙江省重點專業9個;擁有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1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學校面向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招生,擁有外國留學生和港澳台學生招生權,現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17000多人,其中獨立學院學生6800餘人,另有在冊成人教育學生4000餘人。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隊伍結構合理。現有專任教師近千名,其中高級職稱教師400餘人,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86%,博士學位教師佔35%,有共享中國工程院院士2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百千萬人才、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教師及浙江省特級專家、特聘教授、教學名師、省「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員等高層次學科學術帶頭人80餘人。另聘任王大珩院士等100餘名國內外知名專家、教授為客座、兼職和名譽教授。
學校堅持「立足浙江,面向全國,依託行業,服務地方」,積極開展學科建設和科研工作,加強特色優勢學科專業建設。現建有國家磁性材料及其製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浙江省「重中之重」學科1個、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浙江省重點學科4個,國家質檢總局重點建設學科4個,浙江省重點實驗室和試驗基地3個(含培育1個),浙江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近年來,學校承擔並完成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360餘項,其中國家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60餘項。學校積極發揮學科專業特色優勢,服務行業和浙江經濟社會的發展,加強科技創新,推進科研成果轉化,在科研開發、人才培養等方面與質檢行業、地方政府和知名企業開展全面合作,已成為解決質量監督檢驗檢疫及重大科技問題的研究基地和浙江省培養高素質專門人才的重要基地。
學校秉承「精思國計、細量民生」的校訓,堅持「計量立校、標准立人、質量立業」的辦學理念,以培養適應國家質量振興事業需要的高素質人才為目標,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獲得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積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推行學分績點制、彈性學制、主輔修制和雙學位制,實行校際聯合選課,舉辦試點班,逐漸形成了「培養具有牢固質量觀念、明確標准意識和較強計量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的人才培養特色。近年來,學生在各級各類學科競賽中獲得省級以上獎勵550多項,其中第十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全國第三屆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一等獎等國家獎26項,學生專利申請及獲准數量居省屬高校前列,2008年學生獲准授權專利106項,展現了良好的基礎理論知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校生源質量穩中有升,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連續7年位居全省高校前列,畢業生以基礎扎實、特色明顯、實踐能力強而深受社會歡迎。在對2007年中國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狀態與就業流向調查的麥可思-蓋洛普指標排行榜中,我校列全國非「211工程」學校中的第16位,省屬高校第2位。學校還先後獲得了「浙江省高校學生工作創新單位」、「浙江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優秀單位」等稱號。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和合作,與德國、法國、美國、澳大利亞、英國、日本等國家的20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保持著密切的校際合作關系。每年選派教師和優秀學生出國進修、交流學習、參加國際會議、開展科研合作,邀請外國知名專家和學者來校講學。獲得全球首屆唯一的「ISO標准化高等教育獎」,是國際計量測試聯合會第二專業委員會理事單位。

⑨ 林建忠的介紹

林建忠,男,1958年生,抄1991年7月獲北京大學流體力學專業博士學位。1992年晉升副教授,1994年晉升為教授,1995年任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計量大學校長、中國計量大學計量測試工程學院導師、浙江大學流體工程研究所所長、中國力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空氣動力學學會理事、全國多相流與非牛頓流專業組組長、浙江省科學技術協會常務委員、浙江省科技咨詢委員會委員、浙江省國際科學技術合作協會常務理事、浙江省力學學會理事長,中國科技大學兼職教授。

⑩ 浙江大學陳十一和林建忠是同一屆嗎

不是一屆的,陳十一 1978年1月至1982年1月在浙江大學力學系學習,獲得學回士學位;1982年至答1987年在北京大學力學系學習,獲得碩士和博士學位。
林建忠:1982年7月畢業於浙江大學力學系,1986年7月獲浙江大學流體力學專業碩士學位,1991年7月獲北京大學流體力學專業博士學位。

熱點內容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趙麗穎 發布:2025-09-11 16:08:59 瀏覽:509
北京大學生題庫 發布:2025-09-11 15:54:05 瀏覽:536
大學生親嘴 發布:2025-09-11 15:46:38 瀏覽:936
北京交通大學交通學院教授 發布:2025-09-11 15:46:37 瀏覽:630
大學生體育測試免測 發布:2025-09-11 15:45:46 瀏覽:558
大學講師與教授的區別 發布:2025-09-11 15:40:27 瀏覽:898
兩位藝術生的大學生活1 發布:2025-09-11 15:38:55 瀏覽:66
四川師范大學教授高考命題 發布:2025-09-11 15:38:05 瀏覽:827
我的大學老師想上我 發布:2025-09-11 15:32:55 瀏覽:491
南京大學外教老師 發布:2025-09-11 15:31:15 瀏覽: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