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教授武漢理工大學
⑴ 阮次山在進鳳凰台之前是干什麼的
阮次山,
著名時事評來論自員、專欄作家,畢業於台灣政治大學新聞系,後赴美國深造, 阮次山獲聖約翰大學東亞研究碩士學位。曾任台灣中國廣播公司新聞編制組組長及美國《洛杉磯中報》副社長兼總編輯,其專欄文章在新加坡《聯合早報》、香港《經濟日報》、《亞洲周刊》、馬亞西業《星洲日報》、紐約《中外論壇》等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報刊刊載。後任鳳凰衛視資訊台總編輯、首席時事評論員。2004年受聘為武漢理工大學兼職教授,2010年4月出任中國西華大學鳳凰學院名譽院長兼首席教授,2010年5月受聘於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客座教授,2010年6月受聘為中國礦業大學客座教授
⑵ 瞿偉廉的介紹
瞿偉廉,武漢理工大學首席教授,博導,土木工程學科的學科帶頭人,專國務院政府特屬殊津貼專家。1946年1月 出生於上海,1962年考入同濟大學五年制本科,學習工程力學專業。 1978年考入武漢工業大學研究生班,攻讀結構工程碩士學位。
⑶ 胡曙光的履歷
1978.03——1982.01,武漢建築材料工業學院(現武漢理工大學)硅酸鹽工程系學內生;
1982.01——1985.08,武漢建容築材料工業學院硅酸鹽工程系助教、講師;
1985.08——1995.09,武漢工業大學(現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副教授、教授、副院長、院黨委書記(其間:1987年和1992年分別獲得武漢工業大學工學碩士和工學博士學位);
1995.09——1997.09,武漢工業大學校長助理,博士生導師(1997年起);
1997.09——2000.01,武漢工業大學黨委副書記;
2000.01——2002.12,湖北大學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2.12——2003.11,武漢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
2003.11——2005.09,中共武漢市委常委、副市長;武漢理工大學首席教授(2004年起);
2005.09——2006.12,中共武漢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2006.12——2016.01,中共武漢市委副書記;
2016.01——至今,武漢市政協主席。
中共第九屆湖北省委委員,第十一屆省人大代表。
⑷ 武漢理工大學吳衛國教授是黃岡哪個縣的
吳衛國,男,1960年2月生,湖北黃岡人,武漢理工大學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
⑸ 武漢理工光科股份有限公司的領導簡介
首席科學家 姜德生教授
光纖感測技術專家 中國工程院院士
1949年3月出生, 1975年畢業於武漢工業大學,並於1985年赴法國昂熱大學研修非線性光學。1990年至今任武漢理工大學光纖感測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光纖感測技術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現為武漢理工大學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家。 2001年評為全國優秀教師, 2002年湖北省授予 「 五一 」 勞動獎章,,2005年評選為中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和全國先進工作者。
姜德生教授是國際光學工程學會(SPIE)會員,美國光學學會(OSA)會員,2000年擔任國際SPIE「感測器與先進製造技術」大會主席。兼任中國材料研究會理事,湖北省機電一體化學會副理事長,湖北省光學學會副理事長,2007被評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姜德生教授20多年來從事光電子材料與器件,光纖感測技術等領域的研究和產業化工作,尤其在材料與信息的交叉領域作了大量的研究和工程應用實踐。採用多種材料加工新技術,攻克了光纖感測敏感材料制備、光纖材料的顯微加工與光纖感測光學元件集成設計等一系列關鍵技術,形成了擁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成套生產技術與裝備。先後主持完成國家和省部科技項目20多項。在光纖感測技術的實用化、工程化、產品化方面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開拓性工作,研究開發了七大類三十多種光纖感測技術新產品,許多產品貼補了國內空白,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並在石油化工、冶金、交通運輸、水利水電等領域實現規模化應用
,獲得重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主持完成了「光纖感測器國家高技術示範工程」,建成了目前國內最大的系列光纖感測器生產基地-武漢理工光科股份有限公司,為推動我國光纖感測技術的產品化進程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省部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5項(均排名第一)。近五年來,出版專著1部;發表論文70餘篇,其中SCI收錄3篇,EI收錄20篇,ISTP收錄15篇。申請發明專利10餘項,已授權2項;培養博士研究生20餘名,碩士研究生80餘名。
⑹ 武漢理工大學走出過哪些名人
我是武漢理工大學大三的一名學生,武漢理工大學是一所211高校,而且師資力量也是十分的回雄厚,也答從這里走出去了很多優秀的人,我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其中三位傑出的校友。
1.首先第一位是斗魚聯合創始人兼CEO張文明,他是2006年畢業於武漢理工大學計算機專業。到2016年,他創辦的斗魚就成為武漢首家獨角獸企業。之前有幸也聽過張學長回校的講座,覺得他是一個略帶靦腆的人,而且做事情很專注,對於我們提出的每一個問題他都很仔細的回答。
⑺ 李卓球的介紹
李卓球,博導、首席教授,武漢理工大學理學院院長引。 1950年1月 出生於湖南新化 1982年1月武漢理內工大學(原容武漢工業大學)力學本科畢業,獲學士學位 1986年6月 武漢理工大學(原武漢工業大學)固體力學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 1988年破格晉升為副教授 1994年晉升為正教授 1997年被評為博士生導師
⑻ 武漢理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的中方專家
陳汗青,男,武漢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第二、三屆工業設計教指委委員、中國武漢1991、1997、2003國際設計研討大會秘書長或大會主席,2007中國科協年會工業設計與創意產業分會主席,CCTV創新盛典設計評委等十多類全國性評委。現任教育部藝術碩士專業學位教指委委員、學院藝術學博士後流動站負責人;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工業設計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常務理事、中國建設環境藝術委員會副會長等。國家精品課程《設計概論》負責人、國家特色專業《工業設計》負責人。
主要研究方向工業設計及其理論研究、系統設計與創意產業研究、視覺藝術設計研究。 武星寬,男,武漢理工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藝術與設計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建築裝飾協會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室內裝飾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全國首批資深高級室內設計師、武漢市政府環境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書畫專業委員會理事、國務院國家民委書畫院院士、全國八所大專院校藝術設計類學科客座教授。
代表性著作 :《武星寬水墨重彩作品集》、《美學導論》、《環境藝術學》;代表性論文 :《淺論中國小城鎮環境設計特色創新》、《未來城市廣告發展趨勢綜合思考》。武教授被國家民委、中國美協授予「民族優秀藝術家」,所授課程被教育部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其作品獲第一、二、三、五當代中國山水畫大獎、銀獎、特別榮譽獎,獲澳大利亞等二十多個亞太地區水墨畫特別成就獎。 劉泉,女,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武漢理工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院長,兼任湖北省電子學會常務理事和中國電磁兼容學會理事等職,2007年獲國家級教學名師獎,在本學科領域具有較高學術地位和知名度。
劉泉教授一直在高校從事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她治學嚴謹,學風端正,為人師表,受到師生的一致好評。由她主講的「信號與系統」課程也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
近幾年來,劉泉教授主編了10本專著和教材,其中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號與系統》被列為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先後承擔了多項國家和省部級教學與科研項目,曾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湖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教育部技術發明一等獎和湖北省技術發明二等獎等;發表相關學術論文90餘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49篇。 王仁祥,男,管理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金融創新,R&D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現任武漢理工大學經濟學院院長,中國數量經濟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經濟學學會副會長,湖北省企業管理協會理事,湖北省青年科協常務理事。
主持省部級項目9項,1項獲得原機械部科技成果二等獎,1項獲得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發表論文70餘篇,其中3篇收錄ISTP,3篇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出版著作教材11部。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機械工業部科研成果二等獎一項,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市分行重大科研成果二等獎一項,武漢市「十五」優秀軟科學成果獎一項,武漢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優秀獎一項。 張國方,男,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武漢理工大學汽車工程學院副院長。從事高校教學和科研工作20年,先後為本科生開設課程5門,研究生3門,主要研究方向為汽車營銷與服務工程、汽車生態工程和汽車文化。
系全國汽車服務工程專業創始人之一,擔任該校汽車服務工程專業負責人和全國高校汽車服務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擔任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應用服務分會副主任、中國機械工業協會教育分會理事、湖北省汽車行業協會營銷服務分會副理事長、武漢市道路交通交通安全協會副會長。
近幾年,主編出版教材7部,主編國家「十一五」規劃立項教材1部;主持省級精品課程2門,校級1門;主持交通部科研項目1項,參加國家「863」項目1項,參加國家級教研項目1項,主持省級教研項目3項,鑒定1項;發表教研論文2篇;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EI檢索3篇;負責其它科研項目8項,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勵3項,校級教學優秀獎、師德標兵和教材獎各1項。 刁兆峰,男,教授,博士;現任武漢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兼任中國建材企業管理協會常務理事,湖北省數量經濟學會副理事長,武漢市系統工程學會常務理事,武漢市企業管理協會常務理事;同時兼任武漢市漢陽區政府咨詢委員和武漢當代企業發展顧問中心首席戰略咨詢專家。
主要從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多次為校內外研究生主講《現代管理學》、《企業戰略管理》等學位課程;近年來先後承擔國家級及省部級軟科學研究課題近10項,其中有3項分別獲省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共發表論文50餘篇,出版著作3部,其中多篇被收入EI或獲優秀論文獎,在企業成長模式及戰略管理、管理系統工程、管理創新與創新管理等研究領域有較多成果積累;近年來,曾多次參與國內大中型企業的經營策劃與管理咨詢工作。 黃小勇,男,文學碩士,教授,現任武漢理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院長。2000至2004年先後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英國大使館二等教育秘書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英國曼徹斯特總領事館教育領事,湖北省中外合作教育專業委員會。
主要研究方向為應用語言學。出版專著一本,主編教材兩套(八本),主審、副主編和參編教材八本。公開發表論文20餘篇。主持課題3項,參加課題4項。先後被評為校級先進個人,並多次榮獲校教學優秀一等獎、三等獎和「我心目中最敬愛的老師」稱號。 王愛民,男,管理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武漢理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黨總支書記,湖北省歸國華僑聯合會副主席,中國市場學會理事,日本京都大學經濟研究所合作研究員,湖北省中外合作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主要研究領域有企業戰略管理、市場營銷理論與實務、適應中國國情的現代企業制度、人力資源管理及人才激勵機制、東方文化下的領導方法與藝術。
他曾先後到日本、英國做合作研究,1998年從日本京都大學回國後,一直致力於面向企業經營實際的管理理論與實務研究,致力於將國際先進的管理理論、方法與經驗同中國企業的具體運作實際相結合,同中國許多國有、民營及合資企業保持著密切聯系和長期合作關系,曾為湖北楚天龍(集團)公司、宜昌醫葯集團公司、冀東石油勘探有限責任公司等多家知名企業進行了成功的企業經營診斷、市場營銷策劃、經營戰略規劃與實施方案設計、人力資源規劃與激勵機制設計、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等方面的咨詢工作。
發表論文40多篇,翻譯出版MBA系列叢書一套(4本)並主編、參編教材4部;先後主持省部級科研課題5項,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及省部級科研課題12項,主持面向企業的橫向研究課題6項。
⑼ 阮次山是何許人啊聽了他的言論怎麼感覺像選秀啊
是日本人 東京大審判時漏掉的
⑽ 麥立強的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2008年—2011年,美國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系,高級研究學者,合作導師內:美國科學院容院士Charles M. Lieber教授
2006年—2007年,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納米科學和技術中心,訪問學者、博士後,合作導師:中科院外籍院士王中林教授
2001年—2004年,武漢理工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材料學),導師:陳文 教授
1998年—2001年,桂林理工大學(原桂林工學院),工學碩士學位(無機材料),導師:鄒正光 教授
1994年—1998年,太原理工大學,工學學士學位(無機非金屬材料)
工作經歷
2014年—至今,武漢理工大學,材料試點學院,執行院長
2011年—至今,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科首席教授
2007年—2011年,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破格晉升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4年—2007年,武漢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特聘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