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岩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教授
⑴ 中國農業大學生物技術學院教生物化學的夏朝暉老師聯系方式
郵件呢?學院網站師資介紹里有郵件。私人手機確實有些難。
⑵ 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怎麼樣
中國農業大學的生物技術專業還可以,是國內一流的,但畢業後工資待遇不容樂觀,下面材料僅供參考生物技術專業就業前景:
生物技術專業就業前景隨著社會對生物科學行業需求的增加,國家對本專業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提高,對這個專業的教學自然要有更高要求,會有越來越多的高校增設這個專業,對專業教育工作者的需求自然會增加。而且,科技的進步更新是很快的,教育工作者也存在更新的趨勢,這對畢業求職者來說也是很好的機會。
生物技術專業就業前景之地區發展和薪酬情況
生物技術專業就業前景對於生物科學專業來說地區性差異是必然存在的一個問題,前端科技的發展已經濟實力和實際需求程度為基礎。而這些條件在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間是有很大差別的,大城市經濟發展迅速,相應的新需求不斷增加,這為專業的發展提供了動力和可能性。中小城市在這個方面的發展則相對緩慢一些。據統計數據顯示,生物科學專業在就業求職的學生中,有80%以上的人選擇在北京、上海及重要的省會城市工作,認為留在大城市對本專業及個人以後的發展都能提供更多的機會,如果去基層單位,不僅待遇低,也很難有提高的機會。
生物技術專業就業前景事物都必然存在兩面性,新興產業尤其是這種對專業技能、科技含量要求較高的專業,在日趨發展壯大、就業熱門的同時,其就業競爭也日趨激烈,而且「門檻」也比較高,本科畢業在文憑方面已經不是優勢更不要說專科。市場調研最新數據顯示,生物科學專業的畢業生有高於80%的人選擇考研深造,因為畢業生想要找專業對口的好工作還是比較困難的。選擇去基層工作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可是待遇太低,平均月收入達不到1000元,而且基層單位一般在小城市甚至是偏遠地區,考慮到以後個人的發展也未必是好的選擇。另外就是選擇進入本專業的科研院所或生物領域的企業,兩者的工作環境和待遇都不錯,月收入平均可以達到3千~6千元不等,當然還有更高的,這也就涉及到前面提到的競爭力的問題。
生物技術專業就業前景之生物技術專業排名 國內排名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
復旦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
中山大學
浙江大學
武漢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南開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
中國科技大學
南京大學
山東大學
廈門大學
蘭州大學
四川大學
南京農業大學
西北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南京林業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
西北農林大學
吉林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解放軍軍需大學
首都師范大學
⑶ 中國農業大學走出過哪些名人
一、陳雲林,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港澳台僑委員會主任。196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共第十四屆中央候補委員,十五屆、十六屆中央委員。曾任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1961.09——1966.09,北京農業大學土壤化學系農葯專業學習。
二、鈕茂生,男,滿族,1939年10月出生於北京,畢業於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農田水利系。曾任河北省省長,原第十屆全國政協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主任。
三、任洪斌,男,漢族,1963年4月23日出生於遼寧省,籍貫吉林雙遼,1985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6年7月參加工作,北京農業工程大學農機系農機專業畢業,大學本科學歷,博士學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四、石元春,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我國著名土壤學家。1949年畢業於武昌文華中學,當年考入清華大學農學院,後合並為北京農業大學。1953年畢業於該校農學系,1956年土壤農業化學系研究生畢業。曾於1985年擔任北京農業大學副校長兼研究生院院長,1987—1995年任校長。 現為兩院院士,《中國農學通報》主編。
五、吳常信,1935年11月15日出生於浙江嵊縣,動物遺傳育種學家、畜牧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57年吳常信從北京農業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陳雲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鈕茂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任洪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石元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吳常信
⑷ 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哪位老師比較好,准備
都好
中國農業大學(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簡稱「中農大」,是一所以生命科學、農學和農業工程為特色和優勢的全國重點大學,系國家「雙一流」、「985工程」
⑸ 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都有什麼專業
本科專業簡介
一、生物科學專業:
本專業下設植物學與植物生理學、動物學與動物生理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等四個專業方向。課程設置體現了生物學領域寬厚的理論基礎和嚴格的科研基本功訓練,除設有數、理、化、外語、計算機等基礎課程和植物生物學、動物生物學、微生物生物學、生物化學、普通遺傳學、細胞生物學、生物信息學以及分子生物學等專業主幹課外,還設有植物生理學、動物生理學及微生物遺傳學等專業課,除此之外,還有基因工程、生物化學實驗技術、微生物發酵工程等多門專業選修課和人文社科類課程。本科學制四年,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二、生物技術專業:
生物技術專業培養具有扎實、寬廣生物學基礎、科研能力強,並具備一定管理能力的生物科學與技術的研究、開發及管理人才。課程設置體現了生物學領域寬厚的理論基礎和嚴格的科研基本功訓練。除設有數、理、化、外語、計算機等基礎課程和植物生物學、動物生物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普通遺傳學、細胞生物學以及分子生物學等主幹課程外,還設有植物生理大實驗、動物生理大實驗、基因工程、發酵工程、蛋白質工程等專業選修課以及管理學、市場營銷、企業管理等從事企業管理等必需了解的課程及其他人文社科類課程。學制4年,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研究生得:
院系所名稱 專業代碼 專業名稱 研究方向代碼 研究方向名稱 指導教師(博導) 指導教師(碩導)
生物學院 071001 植物學 01 植物逆境機理 武維華、鞏志忠、楊淑華、郭岩 陳智忠、陳其軍
生物學院 071001 植物學 02 植物發育生物學 葉德、楊貞標、楊淑華、韓玉珍、李穎章 陳立群、張學琴
生物學院 071001 植物學 03 植物信號傳導分子生物學 武維華、張大鵬、傅纓、馬力耕
生物學院 071001 植物學 04 植物基因表達調控的分子機理 朱健康、鞏志忠
生物學院 071001 植物學 05 植物抗病機理 周儉民、張躍林、湯賽君
生物學院 071001 植物學 06 植物生態植物資源 邵小明、李連芳、王麗
生物學院 071003 生理學 01 生殖內分泌學 夏國良 張美佳
生物學院 071003 生理學 02 生殖與發育的細胞和分子機理 崔勝
生物學院 071003 生理學 03 動物生殖與生殖輔助技術 安曉榮、苟克勉
生物學院 071003 生理學 04 動物營養代謝調控 楊紅健
生物學院 071003 生理學 05 分子內分泌學 李向東
生物學院 071005 微生物學 01 生物固氮 陳三鳳
生物學院 071005 微生物學 02 根瘤菌分類及系統發育 陳文新、張利平 陳文峰、隋新華
生物學院 071005 微生物學 03 微生物生理及遺傳學 李穎、張耀平 田傑生、姜偉
生物學院 071005 微生物學 04 環境和土壤微生物 袁紅莉 楊金水
生物學院 071005 微生物學 05 葯用及食用真菌 王賀祥 劉慶洪
生物學院 071005 微生物學 06 微生物分子生物學 何群、馬榮才
生物學院 071005 微生物學 07 分子病毒學及免疫學 李大偉、王賓、封文海
生物學院 071005 微生物學 08 發酵工程 宋淵、文瑩
生物學院 071007 遺傳學 01 植物生殖遺傳學 郭小麗
生物學院 071007 遺傳學 02 植物分子生物學與基因工程 王濤 朱登雲
生物學院 071009 細胞生物學 01 植物細胞骨架結構與功能 袁明、李岩 毛同林
生物學院 071009 細胞生物學 02 植物細胞的發育調控機制 葉德、楊貞標 陳立群、王幼群、張學琴
生物學院 071009 細胞生物學 03 植物細胞信號轉導 武維華、楊貞標、傅纓
生物學院 071010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01 植物分子生物學與基因工程 於靜娟、肖興國、賈繼增、王天宇、金奇 趙倩、曹永國、胡劍
生物學院 071010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02 蛋白質結構與功能 劉國琴、陳忠周、任東濤、柴繼傑
生物學院 071010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03 分子病毒學 於嘉林
生物學院 071010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04 基因組學 王濤 董江麗
生物學院 071010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05 動物分子生物學與基因工程 李寧、趙要風、胡曉湘、劉維全、李贊東、張宏、高紹榮 孟慶勇、林愛星
生物學院 071010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06 研究細菌病原體和宿主細胞相互作用過程中的生物化學機制 邵峰
生物學院 071021 生物信息學 01 功能基因組學數據挖掘和基因表達調控網路的構建 蘇震
生物學院 071021 生物信息學 02 蛋白質生物信息學 張子丁
生物學院 071021 生物信息學 03 基因組學 楊煥明
生物學院 071021 生物信息學 04 基因組學及生物信息學 於軍
生物學院 071021 生物信息學 05 生物化學及蛋白質組學 劉斯奇
⑹ 楊海蓮的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教授
楊海蓮,女,教授
1985.9-1989.6: 蘭州大學生物系本科
1991.9-1994.6: 蘭州大學生物系碩士研究生
1994.9-1997.6: 中國農業科學院博士研究生
1997.7-1999.7: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植物分子生物學與發育生物學系任教。
2000.4-2001.7: 美國密蘇里大學微生物學與植物病理學系,博士後。
2001.8-至 今: 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生化與分子生物學系
2005.2-2005.6: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訪問學者。
⑺ 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的學院文化
正德厚生,生生不息
2009年,結合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開展,為弘揚學院優良的傳統,學院徵集、確定了正德厚生,生生不息的院訓。「正德厚生」語出《尚書·大禹謨》,「德惟善政,政在養民。水、火、金、木、土、谷維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敘,九敘惟歌」。《中庸》詮釋「正德」:盡人之性,以正人德;盡物之性,以正物德。「厚生」指造福天下民生。這是一種在中華大地上傳承千年的人文精神,是一種以「責任」為核心要義的道德情操。「生生不息」,指的是自然界萬物包括人類不斷地繁衍生長、發展變化,永不停止。胡總書記2009年5月2日講話中殷切希望廣大教師要把教書育人結合起來,幫助廣大青年學生全面發展。對廣大教師來說,「正德」,即教書育人時要「正人德」,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科學研究時要「正物德」,求真務實、實事求是;「厚生」,致力於探索生命奧秘,以人為本,開拓創新,造福天下民生;「生生不息」,《易經》中有「生生謂之易」的說法,易即為創造,象徵學院秉承創新精神,不斷開拓,「生生不息」亦指生命科學發展猶如長江之水滾滾東流、奔騰不息,生物學院的教學科研必將如同良好的院風一樣與時俱進,薪火相傳。
2010年,根據學院院訓設計了「太極盾」。院徽採用了「盾」的外形,使用深邃藍和生機綠兩種色調為基礎,相互融浸形成「太極」的模式,象徵著生物學院將生命科學探索與人才培養有機融合。院徽主體為藍色小篆書書寫的院訓「正德厚生,生生不息」。其下有三條首尾相銜接的DNA雙螺旋圖案,同時可以理解為萌發的胚芽和追逐的魚兒,象徵生物學院植物、動物、微生物、生化等不同學科專業。同時暗合「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傳統哲理。「1984 」表示生物學院始建於1984年。在院徽左右兩側分別為中、英文的「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
⑻ 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哪個導師較強
天地農大說的對,去看看,看誰的研究方向你感興趣再說
動物系的院士叫李寧內,做基因工程的,植容物系院士叫武維華,做水稻生化與分子的,微生物系沒有院士,不過宋淵老師很好,他做發酵的,還有文瑩也是非常nice的好導師。
此外學長推薦何群和鞏志忠,前者是做粗糙脈孢菌的,後者是生院院長,研究擬南芥。趙要風是李寧課題組中一個很帥氣很負責的導師。
你去農大網頁看師資力量,結合興趣選擇吧,農大老師對學生還都挺好的
⑼ 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的組織機構
植物科學系
動物學與動物生理學系
微生物系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 生物學院學術委版員會 主 任: 鞏志忠 副主權任: 何群 委 員: 武維華 李寧 劉國琴 於嘉林 夏國良 李大偉 郭岩 葉德 崔勝 樓慧強 任東濤 楊淑華 趙要風 秘 書: 侯雲鵬 生物學院學位委員會 主 任: 何群 副主任: 鞏志忠 委 員: 武維華 李寧 劉國琴 於嘉林 夏國良 李大偉 郭岩 葉德 崔勝 樓慧強 任東濤 楊淑華 趙要風 秘 書: 馮麗華 生物學院教學委員會 主 任: 夏國良 副主任: 劉國琴 委 員: 張蜀秋 汪矛 袁明 崔勝 王賓 李穎 韓玉珍 劉維全 邵小明 文瑩 侯雲鵬 楊海蓮 周波 秘 書: 王娜
⑽ 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和動物醫學院哪個好考啊
農大的動物醫學就是獸醫的意思,你懂得吧。生物科學裡面門類多了去了,但兩者版來說動權物醫學就業困難程度小於生物科學,但生物科學就業後工作環境又好於獸醫,但是,生物科學建議你一直讀到博士,至於獸醫。。。你還是讀到碩士比較好,本科出來一般般吧,你會比較失望。
很多專業看似好,但實際上未必跟想像的一樣。一定要慎重!學校么,作為一個農大出來的人,農大很好,但是就業會有一定歧視,如果你不打算在農口找工作,那麼學校多少會吃虧,但是話說回來,農大現在有很多深造機會,而且學費什麼的都是很低的,補助高一點。
至於生物科學這個專業,北師大還是很好的,全國排名也不錯。獸醫專業,中國農大應該也是第一或是第二這樣子。